61阅读

长亭送别-18.长亭送别

发布时间:2018-05-10 所属栏目:语文教案

一 : 18.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二 : 《长亭送别》

戏曲鉴赏型课的案例
课题《长亭送别》课型阅读课课时1 学时





《西厢记》是古典戏曲中情境交辉的最好的典范,尤以《长亭送别》为最。这出戏主要是写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绪,并无奇特情节,倘遇低手,完全可能写成陈套。但王实甫却能别出新意把这次伤心的离别,安排在一个暮秋黄昏,用凄清悲凉的秋景来表现和烘托离愁, 一扫浮词,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楚楚动人。

作者把莺莺的离愁别情放在四种不同的环境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开始,写莺莺乘车去长亭,这是途中之境,那么莺莺的离情就寄寓在途中景色之中,借途中之景,传莺莺之情。她眼中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血,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接下来是长亭离筵,环境一变,情随境转,杯盘酒菜,都供传情,“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酒席间最使她关心的当然是张生。但这是离筵上的张生,不同于西厢之境。他内心难受,但又要矜持,因为女婿的悲感之情是不能当着丈母娘的面过分流露的。他的感情表达方式,是被离筵这个特定环境所决定的。作者用细腻传神之笔,从莺莺的眼睛里写出张生的委曲难言之情:“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两人席间,偶然目光一碰,发觉张生暗暗流泪,又怕被人看出,赶快低下头,装着整衣的样子。再下,曲终人散,只剩他俩和红娘,境又一变。只有在四顾无人之境,她才可以向张生倾诉私情,“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说得多么一往情深!有此境方有此情,作者一刻也没忘记情与境的关系。最后,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她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影像,偶然见征马又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之中,留下的是一片阒寂。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随人远,情随恨长,情境关合,丝丝入扣。

作者紧握情境相生的艺术原则,深入细腻地雕绘崔、张离别时此时此地之境,以及与此相应的此时此地之情。情随境迁,境因情异,表现出异常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本课的教学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为切口,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来展开。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初步学会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从而努力提高审美意识,培养人文素养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思路:

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

通过教学媒体 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品味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在充分感受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改写的尝试。




把握剧情,分析体会莺莺与张生分离时极为复杂的内心活动。

涵泳体味,鉴赏曲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能力拓展,尝试诗歌改写。

教学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鉴赏剧作曲词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体会莺莺别离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结构 设计

1 .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情感。

2 .选择典型曲子,反复诵读,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 、 深入领会情景交融艺术的高妙,进行能力训练。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就是有关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同学们,你能介绍一下有关离别内容的诗句吗?

2、同学们所背诵的都是描摹离愁别绪的名句,流传千古。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折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的戏曲——《长亭送别》。课文节选自“天下夺魁”、“北曲的压轴”的《西厢记》。《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长亭历来就是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它承载过柳永的“寒蝉凄切”,承载过李叔同的“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么在“天下夺魁”的《西厢记》中,长亭又承载了怎样的离愁呢?

1 、请同学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点拨。

是啊,崔莺莺的爱情在功名富贵面前经受着煎熬,这就构成了崔的感情上的愁与恨的病灶。崔莺莺在送别张生的时候的愁苦正是那一种只有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广大妇女才能体会到的内心感受。

崔莺莺的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感染了一个时代,感染了一个民族。

2、让我们共同欣赏越剧《西厢记》片段,来感受这种“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情怀。

三、精读课文片段,鉴赏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古人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就因为感情本身没有形象,必须借助外部景物,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细看《送别》一折,从头到尾不过写莺莺送别一件事,莺莺惜别一种情,但是读来不腻味厌烦,反而为那种浓郁的画意诗情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来演绎这份浓浓的离情的呢?

1 、教师示范分析

这段话倒可说是把“情景交融”的境界剖析入微。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

2 、 文中哪几支曲子 最能情景交融地体现崔莺莺离愁别绪的曲词,请大家划出来。

3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些曲子。

4 、请大家说说,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 曲子 是情景交融地体现了崔莺莺的离愁别绪?

[ 端正好 ]是啊,至此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情由景生,境由情出,世传王实甫写到这里“思竭,扑地而死”。

[ 一煞 ]这支曲子句句写景,句句含情,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这出戏主要是写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绪,并无奇特情节。但王实甫却别出新意,一扫浮词,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楚楚动人。这与他紧握情境相生的艺术原则,深入细腻地雕绘崔、张离别的此时此地之境,以及与此相应的此时此地之情。情随境迁,境因情异。这样他笔下的秋境离情就表现出异常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5 、让我们在音乐的配合下,自由地有表情地朗读这些曲子,欣赏情景交融地秋境离情。

四、深入领会情景交融艺术的高妙,进行能力训练。:

1、当我们透过长亭周围富有特征的景物,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哀怨、怅惘、迷蒙的艺术境界时,我们会不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欲望:根据曲中的意象,把文中的曲子改写成现代诗?

教师提示: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而是要求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所以改写从某个角度说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在具体改写时,学生可以对原曲大胆取舍,只要符合原曲的情感,有原曲所选景物即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再造语言,重新设置诗歌意境。

2、看了同学们的作品,我真要感叹:后生可畏!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同学就有这么精彩的表现,从现代人的视角,把无形的哀愁化为有形,真是不简

五、总结全文

1 、《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别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即使在中国优秀的古典戏曲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最后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再一次深情地朗读有关曲词。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MP3 ,作为背景音乐。

(声音宜轻柔,目的是营造氛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戏剧的情景。背景音乐可以贯穿学生的第一遍阅读。)

2 、展示图片

《长亭送别》

3 、展示课题:长亭送别

4 、大屏幕展示部分诗句。

1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

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 )

3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

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7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展示课题。

作者和作品介绍。

王实甫(约 1260 - 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来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共五本 21折: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超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1 、展示图片,播放《送别》 MP3 ,营造阅读氛围。

《长亭送别》

2 、大屏幕展示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

1 )请同学用精炼的语言复述节选片段的情节。

2) 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个小标题概括情节内容。

3)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

3 、大屏幕展示讨论结果。

一、赴亭惜别: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二、长亭饯别: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三、 临别叮嘱: 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四、残照离别: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4 、展示图片

《长亭送别》

5 、多媒体播放越剧《西厢记》 VCD ,强化情感体验

三、精读课文片段,鉴赏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大屏幕展示

[ 滚绣球 ] “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是否能改成“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

2 、大屏幕展示:

[ 端正好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 总是离人泪。

[ 滚绣球 ]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 一煞 ]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 收尾 ]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5 、播放李叔同《送别》 MP3 。

四、深入领会情景交融艺术的高妙,进行能力训练。

1 、大屏幕展示学生改写作品。

【端正好】是谁丰富了湛蓝的天空又无情地飘离是谁装点了苍白的大地却是路上带寒的秋菊风,肆意狂乱了思绪碎片也由南飞的大雁携去看得林中霜叶也悄然醉了哪是霜叶自醉是染上了离人红泪。

【一煞】青山你为何挡住去路是在挽留谁呢苍翠的树林呀你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云气为何要急于挥洒你的身影小道伴着落日沉静秋风抚过农田偶尔听见马蹄声飞扬将离去的车儿定格。

[收尾]层层的山峦中,响彻云霄的鞭声响起,将那夕阳也击打破碎。

五、展示图片,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MP3 。

《长亭送别》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挨个背诵有关离别内容的诗句。

2 、同学看大屏幕,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1 、同学默读思考。

2 、同学用精炼的语言复述情节。

3、同学通过讨论、比较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内容仅作参考)。

4 、观看戏曲,体会情感。

三、同学精读有关曲子,分析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 、仔细品味,思考问题。如果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那么中间就隔绝,不得多作相守。如果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也不成为相守。所以,一定要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

2 、寻找文中最能情景交融地体现崔莺莺离愁别绪的曲词。

3 、自由反复朗读这些曲子,体会其中的妙处。

4 、全班同学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曲子。

(分析内容仅供参考) [ 端正好 ] 全篇句句是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暮秋霜林图图: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只一“泪”字是情,一个哀怨的泪人儿使所有的 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是什么染的?又是谁染的?”前者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昨夜伤心到天明,血泪竟染红了整座山林!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非霜林醉,乃人不能自禁也。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古道烟霭图。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1)极目而不见:“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悲伤。
2)欲语又无人:“夕阳古道无人语”,“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夕阳古道,原来还有切切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
3)闻声人无迹:“禾黍秋风听马嘶”,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

4) 见马不见人:“一鞭残照里”进一层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

5 、同学配乐自由地有表情的朗读

四、按要求进行能力训练。

1 、选择大屏幕上的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

2 、小组进行交流,加以修改,推荐优秀作品。

3 、小组成员阐述推荐理由。

【端正好】原曲前一句是具有深秋特征的四种景物的直接罗列,后一句设问点题,情景交融,含蓄而深沉。改诗则活用原诗意象,加入更多神奇的联想、想像,突破了原曲意象,丰富了原曲意境:云彩“在无情地飘离”,化静为动、化含蓄为显露;大地变得“苍白”,由“带寒的秋菊”“装点”;西风可以“肆意”吹碎离愁别绪,而被吹散的离愁的“碎片”正被南飞的大雁携去;林中红叶看了这一切,如痴如醉。这些意象想像新奇,情感表达热烈而真挚。而且承载这一切的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也极具现代诗的风采。

【一煞】原曲语言极尽华美,氛围十分忧伤。改诗则通过连用四个疑问,组成排比,加上拟人[www.61k.com]的修辞手法,意象鲜活,情感直露、热情。

[收尾]无论如何,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又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中的张生的鞭声,是很难被莺莺听见的,更不可能击碎夕阳,但运用超现实的夸张却将莺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鞭声扩大了千万倍,是莺莺极目远望、心力交瘁的形象外化。

五、同学们 深情地朗读有关曲词。

三 :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实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 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辶屯)辶屯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 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扌温)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 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 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 ,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 长吁气 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 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 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 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www.61k.com]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 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 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 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 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 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 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 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 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 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 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 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本文标题:长亭送别-18.长亭送别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9448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