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邶风静女-《邶风•静女》教学设计教案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教学实录

一 : 《邶风•静女》教学设计教案

一、设置情境,导入  新课

??(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一位小伙子徘徊在敖包周围,引颈企盼,美丽的姑娘啊,你为什么还不到来?……

    二、朗读诗歌,理清情节

??1.齐读,感知诗歌内容。

??明确:这首民歌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

??2.男声齐读,理清情节。

??明确: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以男青年的口吻来写的一次约会——相俟、相见、相赠、相悦的全过程。

    三、欣赏细节,分析形象

??讨论:找出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

??明确: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四、展开想像,体会情趣美

??1.导引:能想像得出小伙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娘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吗?

??提示:她或许躲在附近的草丛里,正轻轻地拨开茅草,悄悄向外窥视。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2.导引:课文提示中说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八句描写男子的回忆。这是对情节的一种解读,还有更好的解读方式吗?提示:第一种解读,第二、三章写姑娘不忍心让他久等,终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给男子,问他是否喜欢,男子连声赞叹。接着姑娘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递给男子,问他更喜欢哪件礼物,男子心领神会,爱人及物,惊叹小草美得出奇,因为是“美人之贻”。一问一答中传达出真挚的心声。第二种解读,第二章写男子回忆往日的约会。他一面继续等待姑娘,一面想起姑娘赠送彤管的情景,于是,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咏赞道:“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并情不自禁地吹起笛子。第三章写两人会面赠送信物。悠扬的笛声打动了姑娘,她终于走出来,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作为信物)送给他。男子惊喜不已,连声称赞小草美得出奇。

    3.小结:通过以上不同的解读,逼真地再现了这对情人欢乐、热烈、有趣的约会场面。余光中说过:“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余,却时常一览不尽。”好的诗歌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尽情驰骋,不断去补充、去丰富、去创新,从而加深理解。可以说缺乏了联想、想像,就难以进行诗歌的艺术鉴赏。

    五、深入探讨,体会情感美

??提问: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明确: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六、延伸阅读,深化鉴赏

??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②嗣——传送,给予。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1.齐声朗读。

??2.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不同点:①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②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③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④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同中有异: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节。《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出女子的缠绵。

    共同点: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②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复唱,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

??3.写一篇小作文,题目:《我喜欢的一首民歌》

[1]

二 : 邶风静女 秦风无衣教案


课文:《邶风?静女》、《秦风?无衣》
一、 复习:《诗经》有关内容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不是歌总集,回忆《诗经》有关的内容?
答案:略。
2、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源头。
3、上一节课,我们学过《氓》,我们一起背诵1、2节,要求背诵。
1)、七倍。2)、每位派代表背。
4、通过学习《氓》我们大家知道这首诗歌写什么内容的?
一位美丽、善良、可爱、大方、痴情的女子自由恋爱――婚变――决绝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表达这一内容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答案:略。
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邶风?静女》,看看这首诗歌写什么内容?运用生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
1、 老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齐读
4、 1)、读了三边凭直觉这首诗歌谢什么内容的?
答: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幽会的情景。
2)、是以男子口吻写的还是以女子口吻写的?
答:女子。
       3)、给以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叙述一下这对青年男女由幽会的过程?(男生说)
一个美丽女孩子,和我相约于城角。那女孩子非常的可爱,看见那我兴冲冲的到来,她悄然躲在一旁,于是那赴约我非常的着急,不禁抓耳挠腮,转来转去,不知所措。那个调皮的姑娘,看见把践约而来的所爱,急得不成样子,终于露面了,并将一支小草送给了男子面前。于是那男子进一步夸奖道:这支荑草实在是美的出奇。姑娘又将那从牧场带来的小草送给我,我更加如痴如醉。
5、 表面上是夸奖小草,实际是夸奖送小草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由此为小草平添了一份感情色彩,平常的小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甚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6、 翻译:(每排准备好自己的段落)。
7、 翻译成现代诗歌:娴静少女真美丽,
                  等我在那脚楼里。
                  可你究竟在那里,
                  怎不让我看见你。
                  害我一直抓头皮,
                  彷徨犹豫想念你。
                  娴静少女真美好,
                  曾经送我红管箫。
                  管箫花纹红润美,
                  漂亮管箫我所好。
三、 总结:这首诗歌短小、精悍,写了一个千百年来无数青年男女神往的、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仅仅 50左右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两个男女主人公德形象,而且栩栩如生、跃然之上。反映我国古代一种原始的爱情方式,充满了浓郁的山野味道和淳美的情韵。
四、 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赋、比、兴。(具体略)
过渡:我们学过《诗经》中的《氓》、《静女》,可能给我们一种错觉《诗经》中不是写君子淑女的,就是写思妇、弃妇,哟幽期密会。总之,大多是表达个人情感的。不是这样的《诗经》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农夫商贾、祭祀点典礼,战争徭役。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无衣》看写的是什么内容的。
学习《无衣》
一、 自由读。
二、 学习新课。
1、读完之后,我们对哪个词最敏感?
答::同泽。
2、张学良把它所创建的学校命名为“同泽“,有何寓意?
三、分析课文
1、 为了弄懂这个问题,一起来接读者首诗歌。
2、 如果说这首诗歌要大家一起来吟唱的话,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吟唱?
答:共同对敌,抵御外虏。这是一首秦国劳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3、 解释几个词语:
1)、衣、2)袍、3)、泽、4)裳、5)、戈矛、6)矛戟、7)、甲兵
8)、同仇、9)、偕作、10)、偕行
4、 文章三段内容,三个统一:思想、行动、战场。
5、 翻译:
谁说我们内衣裳?
你我共穿一件袍。
国君就要发兵了,
快快修好戈和矛,
与你一同把仇报。

谁说我们内衣裳?
你我共穿一件衣。
国王出兵把敌杀,
快快修好矛和戟。
和你并肩拼到底。


谁说我们内衣裳?
你我共穿一件裳。
国君就要发兵了,
修好盔甲和刀枪。
你我一起上战场。

三、 结:最后,秦国军民雄赳赳,气昂昂一起到战场一举击退了西戎侵略者。
四、 回过头来想一想,“同泽”何意?
答:同泽高中是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父老乡亲所建在国难当头的艰苦环境里,全国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同甘共苦,同仇敌忾,舍小家为大家,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五、 表现手法:赋、比、兴(举例子:略。)
六、 为了表达对秦军以及张学良将军的敬意背诵。
七、 总结:
   《诗经》的特点:1、表现手法:赋、比、兴。
     2、四言诗。
     3、反复的手法。
全文总结:
穿越时间的长廊,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而现在我们读2000―3000年的文学作品仍让觉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当年的生活场景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常常在想:如果时间穿越2000―3000年的,那时的“超新星人类”读到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也许,和我们现在一样有一种难以扬言说的感动。
   为了让未来的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创作出更动人的艺术作品。

[1]

三 :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实录

《诗经·邶风·静女》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诗歌·卫风·氓》和《秦风·无衣》,知道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赋比兴、重章叠句、微言大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邶风·静女》,看看它有什么特色,这首诗的诗味、诗性与诗情、诗美在何处?

二、自习

师: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原诗,你发现这首诗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有趣、激动与惊奇?请你在书上划下来或写下来,等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三、交流

生自习完毕,请学生交流发言。

生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作方法。

师:体现在何处?

生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师:《秦风·无衣》的重章叠句可是一叠到底,这首诗第三章是否与前二章构成重叠?

生2:就其表面而言不是,但内在是一样的。因为它仍然是写静女。

师:如此看来,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还有一定的创新,它是一种重章叠句的变式。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此诗仍然用了重章叠句,我们在前面讲过,这种写法有利于背诵和歌唱,同时,也具有极高超的暗示技巧,即大框架一样,里面个别地方稍作改变,以此推动整个思想线索或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从而抒发诗人浓郁的思想情感,我们认为这叫微言大意。

依照我们对《秦风·无衣》的解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泽-同裳。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矛戟-甲兵,与子同仇-偕作-偕行。”请同学们找出其内在的同型结构,并破译其情节发展的线索。

生3:其姝-其娈-其美,俟我城隅-贻我彤管-归我牧荑

师:能说出它们内在的发展线索吗?

生4:这首诗其实跟《秦风·无衣》一样,描写了三个镜头,采用了蒙太奇手法(这是上堂课讲的)。第一章主要约会,或者说是初恋,第二章是热恋,第三章应该是结婚。

师:前两章,我们一看便知,第三章如何说是结婚?

生5:不是结婚。

师:为什么?

沉默……(看来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

师:也许这个问题带有难度,但只要我们看一看注释12就明白了。不是有个成语叫结草衔枚么?大概就是与此相关的。但同学们要注意,第三章是写结婚么?

生6:不是,只是表示求婚。

师:你看书很仔细。你觉得是写结婚好,还是写求婚好?

大家热火朝天,莫衷一是。

师:为何不是结婚?我这里给同学介绍一个概念,叫“最富孕蕴性的瞬间”,是德国美学家拉辛在《拉奥孔》中提出来的。他曾经举米隆的《掷铁饼者》为例来说,这个雕塑表达的是运动员快要掷出铁饼的一霎那,这时他的肌肉是结实,一旦掷出去,肌肉就会松驰下来,就无法表现力度美了。虽然诗歌艺术与雕塑艺术有些不同,但它也是要塑形象的,此处如果写结婚,感情上就会有一定的松驰,从而把我们完全拉回到现实中。

师:如此看来,这三组镜头,三幅画面,如烘云托月般推出了一个形象——静女。请同学们概括一下静女的性格特点,我请几个同学到黑板来写。

请四名同学上台板书,他们依次写下了:俏皮,害羞,细腻,热情,主动,忠贞……

师:请上台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写这些词?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四、欣赏

师:同学们觉得这首诗还有哪些绝妙之处吗?

生7:我觉得这个静女主动约人家来,又藏起来,很好玩。

生8:我觉得静女很会送东西。“彤管”从颜色上看,是鲜艳的,热烈的,令人心旌摇曳的,给人视觉上的喜悦感;另外,那时没有手机与电话,约会自然很不方便,于是静女想起一个主意,给他支乐管,要约会则吹起他们熟知的乐曲,对方不就知道了吗?

生9:他们约会选的地方也很好,很幽静,很浪漫,没人打扰的。

师:我觉得同学们讲得非常棒,我在读这首诗时,常常不自觉地将其与《卫风·氓》对比起来。同学们能对比一下吗?

生10:《氓》是悲,《静女》是喜。《氓》是对爱情的怨歌,《静女》是对爱情的恋歌。

师:同学们,人生没有美好的爱情来支撑,这是最遗憾的。玫瑰花是美的,然而它如果开错了季节,是要枯萎的。如果缺少精心呵护,即使开对了季节,也是要凋谢的。我想,静女,作为牧女;《氓》中的女主人公作为蚕娘,他们都是社会化的成人,而不是像我们这么大的在校生!祝愿同学们拥有生活的诗意!

五、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背诵一下这首诗,看看有什么诀窍?(我一贯要求学生找背诵诀窍)

生11:抓重章叠句的线索。

生12:抓押韵。

生13:抓修辞方法,如第二章“彤管”顶针。

生14:还有第二章与第三章内在的“回环”——“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师:所以,我们背到第二章,背第三章时,倒过来,从后面往前背,这样便于记忆!

师生齐背。

六、作业 

1、    课后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或扩写《静女》。

2、 综合《氓》《无衣》《静女》,归纳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文标题:邶风静女-《邶风•静女》教学设计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716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