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芝麻剑鱼-芝麻剑鱼

发布时间:2018-05-01 所属栏目:芝麻剑鱼养殖技术

一 : 芝麻剑鱼

栖息于江河的底层,冬季在多岩石的深水处越冬。肉食性,以小鱼、虾、水生昆虫为食。4~6月,在底质多为砂、砾石的急流中产卵。白天大都躲在洞穴或石缝里,其寻食、活动时间主要是在晚上。

俗 称:魽鱼、白须魽、梅花鲶、西江魽

英文名:Spotted longbarbel catfish

斑鳠(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鳠属,

分布于珠江、元江、九龙江、韩江、钱塘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是性情较为温和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一般收购价每千克 80- 140。

1: 斑鳠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斑鳠,体延长,前端较纵扁,后部侧扁。头宽略平扁,吻宽而圆。口宽大。下位。前后鼻孔相隔较远。前鼻孔管状,后鼻孔为裂缝,后鼻孔前缘有鼻须。眼中等大,侧上位,眼缘游离。须4对,颌须长,末端可达腹鳍。鳃盖膜游离,背鳍短,有硬刺,后缘有锯齿,距吻端远大于距脂鳍起点。脂鳍长,末端游离,起点紧靠背鳍基后端。胸鳍侧下位,硬刺前缘锯齿细小,后缘的锯齿粗大。后伸远不及腹鳍。腹鳍短,不达臀部。臀鳍短,无硬刺,不达尾鳍基。尾鳍叉形,上叶略长。侧线完全,侧中位。肌门近于腹鳍基部。活体呈灰褐色,腹部色前。体侧具大小不等零星圆形褐色斑点。背鳍、脂鳍、尾鳍有褐色小点并具黑边。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浅很少有斑点。体长为体高的4.9~ 6.9倍,为头长的3.7 ~4.4倍。头长为吻长的2.5~3.1倍,为眼径的3.6~4.4倍.眼间距的3~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5 ~2.4倍。

1. 2 食性

斑鳠的食谱较广,摄取的食物包括甲壳类、昆虫类、鱼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藻类、菜叶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兼食其他一些动植物性食物的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

1 . 3 生长

斑鳠生长快,斑鳠的个体较大, 2龄鱼可长到600~700g,常见1~2kg,最大10k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斑鳠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斑鳠生长速度从慢到快再转慢。生长旺盛期主要在1 ~3龄幼鱼阶段.体长、体重的相对增长率、生长比速均较大。进入成鱼阶段后,体长、体重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生长拐点年龄为9.2龄,最大年龄t.=24.5龄,0.3龄为体重生长的旺盛阶段。生长加速度曲线上升至3龄时达到最高。当t=9.2龄以下时,体重生长速度曲线上升,速度却逐渐下降,当年龄为t=9.2龄时,体重的生长速度曲线达到极大点,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加速度递增阶段结束,这是斑鳠生长过程的转折。当t>9.2龄时.其体重生长速度曲线下降,体重生长速度处于递减阶段。当t=15龄以后,生长速度的递减速度下降。

1.4 繁殖

斑鳠的第一次性成熟为6~8龄,每年的繁殖季节为4 ~ 8月份。雌鱼性腺成熟系数从3月起上升,到6月达最高值,8月又下降,9月急剧下降。l2月份最小。雄鱼的成熟系数则没有明显的起落变动。性成熟的雌鱼体色稍呈深褐色,腹部明显比雄鱼膨大而丰满,手感松弛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和泌尿孔外突稍展开.周围呈紫红色,范围比雄鱼大。雄鱼外观体色淡白,腹部较膨大,生殖孔前方有黑色素斑,泄殖孔周围呈微红色,精巢呈扁圆柱状,多分枝。在生殖季节,成熟的雌鱼喜在岩洞中或岩石丛中产卵(为粘性卵),雄鱼同时排精,精卵在水中受精,并在亲鱼的保护下孵化。亲鱼体长57~70cm,体重l910~ 750 g。斑鳠个体绝对繁殖力为14 652~3l 680粒,平均20 769粒;相对繁殖力为5.5~7.8粒·g,平均为6.8粒·g,

斑鳠的雌雄性比为l:1.1。

斑鳠的胚胎发育受水温影响较大,25℃上下水温可能对斑鲮受精卵孵化有较大影响,保持在26℃以上较好。孵化密度较稀疏时,孵化效果较好。

收集孵出的鱼苗.分别移入水温23~31.5℃的水泥池或水族箱中进行培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23—216尾,最适178尾,在培育过程中需充氧、微流水、投喂丰年虫等动物性鲜活饵料,开口饵料以丰年虫为宜,而后期鱼种(5.0 cm以下)培育的开口饵料则以水蚯蚓为好.此时如投喂鸡旦黄和鱼肉浆效果较差。定期吸污和水质监测,溶氧的含量要求最低保持在7.0mg·L,最好为7.65mg·L。氨氮含量最好控制在0.4l mg·L 以下

1. 5 成鱼养殖

养殖池塘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面积以1 000~1 300 m 、水深1.5~2.0 m为宜,配备增氧机。塘基底部或投饵处设置避光的洞穴或其他设施。进出水口应设有防逃设施。池中设2~3个食台。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然后挑选10 cm以上规格一致无病鱼种,在下塘前用3%的盐水浸洗5~10 min,放养密度每公顷9 000 ~15 000尾。由于斑鳠为底层鱼类.可适当配养其他中上层非肉食性鱼类,如草鱼、罗非鱼、野鲮、鲢鱼、鳙鱼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用30%~40%的冰鲜鱼与60%~70%粉状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混合绞成泥团状料饲养,饲料系数为6左右。斑镬怕强光,每天2次的投喂时间宜定在8:00和18:00时,下午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60%~70%,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6%~8%.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不变质。在池塘养殖中必须定期冲水、换水,最好是微流水养殖,水深要求保持1.5 m左右,透明度30-50 cm 一般每15 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月向池中泼洒l 2次PSB(一种光合菌,使池水呈20~30 mg·L),均能较好改善水质环境。根据斑鳠的生活习性.在池塘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水花生、蒲草等.为斑鳠提供遮阳场所,并能有效地吸收鱼体粪便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铵态氮、硝态氮,改良水质。种植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坚持早晚巡塘.注意水质变化和鱼的摄食活动,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备是否完好。

斑鳠不耐低氧,容易“泛池”,应适时增氧。一般从5月养到1 1月,斑鳠体重可达800 g以上。

1.6 病害防治

斑鳠系无鳞鱼,皮肤裸露,对众多常规药物的适应性有一定的特异性。

斑鳠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①水霉病。危害鱼卵、鱼苗,是影响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是:环道孵化池或孵化网片事先宜用20 g-m 高锰酸钾或10 g·m 孔雀石绿浸泡消毒30 min.清洗干净后使用,能有效控制水霉滋生。尽可能在弱碱性环境下培育苗种,每次对苗种进行搬池、分池、点数、运输等操作后,要及时用0.1 g·m 孔雀石绿浸浴12h,入池培育后再用400 g·m 浓度食盐水全池泼洒1次.预防效果更好。

②小瓜虫病。寄生在斑缝鳃丝、头部、鳍部,严重时蔓延全身。防治方法:使用0.O1 g·m硝酸亚汞对染病水池进行全池泼洒.12 h后彻底换水,间隔l2~24 h再泼洒1次.可有效杀灭小瓜虫,对鱼无不良影响。

③锚头鳋病。在斑鳠鱼种池塘养殖阶段较为常见.大量锚头鳋寄生会影响斑鲢的游泳、摄食,最终瘦弱死亡。防治方法:用晶体敌百虫0.2~0.25 g·m 全池泼洒,隔l2 ~15 d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具有较好疗效。

④ 出血病。多见于2.5~50cm的斑缝鱼种,流行于5~8月,饲养密度大,水质条件差更易发病。病鱼在水中不摄食,离群靠池壁,头部朝上,2~3 d即死亡,死亡率达5%一20%。防治方法:一旦发病使用0.5 g·m 红霉素全池泼洒3 d,效果较好。

二 : 炆芝麻鱼肚


菜 名: 炆芝麻鱼肚
主 料: 干黄花胶160克,瘦肉400克,湿冬菇60克,麻酱40克,笋花片40克,上汤1.6公斤,盐,绍酒,麻油,粟粉各少许。
做 法: 1、干黄花胶切小件,起油镬,把花胶泡油至发大时,即端离火炉,待慢慢炸透,至呈金黄色便可捞起。
2、将1之花胶用开水氽过,然后放入枫水中搓洗,榨干后再用滚水泡过,沥干待用。
3、将瘦肉切成大厚片,炒香,下绍酒、上汤、盐滚过。
4、起油镬,把冬菇炒香,再下花胶同炒,然后把瘦肉连汤倒入,与花胶同炒十分钟后,取出瘦肉不要。
5、用汤把麻酱开好,倒入镬内同炆,再下笋花片、味精、粟粉和麻油拌匀勾芡后便可上碟,食时可蘸浙醋。
本文标题:芝麻剑鱼-芝麻剑鱼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872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