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英雄莫问出处下一句-网络推广集训一:英雄莫问出处

发布时间:2018-03-27 所属栏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 : 网络推广集训一:英雄莫问出处

  10月11日收到网络推广专家牟长青老师的集训邮件通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记得五个月前,我还是一个网络推广小白,对“推广”一词完全没有概念,那时唯一相信自己的是大学期间运营自己淘宝网店时做过博客营销,但现在想起,那简直就是小儿科。

  在迷茫和退缩的边缘挣扎,就像我现在所在公司的推广新人一样找不到方向。但是,我自己自豪的是,我不甘落后,并且喜欢专研,这一特点已被公司老总作为正面教材传播。一段时间,我百度“网络推广”一词,然后就自然而然的认识了牟长青老师,进入牟老师的博客,我很欣慰,我找到了学习的地方,牟老师的博文分享的不仅是干货,更多的是一个理念——将基本的方法运用到极致,这也是我在牟老师博客里学到的,这一理念也是我指导新人以及鞭策自己的核心思想。我也经常和推广新同事说“不知道牟长青,那证明你们还没有入行”!

  前天晚上,特意打开QQ邮箱,寻找牟长青老师的邮件,果然,不出自己的意料。因为我自己一直认为我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思想、执着、执行力。这是当得知能成为从400竞争者中成为1/28的时候,我更感到欣慰,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

  按照牟老师邮件的要求,进入“长青预备学员交流群”后,我脑中有浮出两个场景……..

  1.《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背负行囊,怀揣梦想坐着直升机踏上了A大队的集训,而我自认为就是剧中的许三多,其他27人就是那些军官,我只是一个士官。12日上午,所有参训的“兵王”都集合完毕,在接来下的集训里,没有职位,只有执行。

  2.《冲出亚马逊》中,两位中国士兵去美国参加军事集训,他们在那不是自己,而是中国,那里也没有军衔、没有特殊,只有严格执行。而我就是剧中的小龙,因为我在“长春预备学员交流群”里,不再是“吴健”,而是“南京”。

  这两部电视剧,是我最喜欢的,百看不厌,不是喜欢看许三多的呆头呆脑的样子,而是欣赏他身上的那种耐得住寂寞、执着的精神,而作为网络推广人员,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以及很强的执行力。我始终以“好好活是有意义”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其实,我是一个累了就能睡着的人,但是11号那一夜,我失眠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一直期待的梦这一天就是实现了!长青群里的学员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的对象,因为“始终不能小看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是我不断学习的原则。其实,我的这个观点是对的,12日的第一个任务发布后的不久,我就感觉多了,群里真是藏龙卧虎,而我则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我坚信小角色也能舞出大舞台。

  牟老师第一个发布的任务是我之前做过但一直找不到突破口的微博,这对于这个专于问答推广的新人来说是一个挑战,结果显示我的想法是对的,12日下午五点前,“无敌”师兄的听众已经达到了378,而我才110,至此,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次集训的价值并非几千元(当然牟老师这次招弟子活动是公益性免费的)能换来的。

  我始终坚信,笨鸟先人、人定能胜天,但是我还是错了,勤劳是一种美德,但是更需要是相互交流学习,寻找方法,就像《李小龙传奇》里的李小龙,不闭关自造,为了学习各路搏斗技术不惜牺牲自己身体。这也是从事网络推广的我来说必须学习的,而这次牟老师推广集训正好为我提供了这一机会。

  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子啊接下来的任务中,作为新人的我将会谦虚请教,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修炼推广内功,提高执行力,这一不枉牟老师给的机会。

  最后我将与各位师兄弟分享我最喜欢的两句话:

  虽然年轻,但不稚嫩;虽然自信,但不自负,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一定失败。感谢牟老师的耐心教导,感谢各位师兄弟的分享!祝各位师兄弟都有好的成绩,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首发地址吴健网站经验博客:http://www.wujianblog.com/index.php/2010/10/jixun1/(转载请保留)更多网站推广、网站运营相关分享敬请关注吴健网站经验博客。

二 :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全文阅读 作者:如画江山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全文阅读 作者:如画江山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全文阅读页面。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作者:如画江山


前言
绝对是小人书看多了,还有评书听多了;受裴元庆、李元霸、罗成、宇文成都甚至是力举千斤闸的雄阔海的影响太深了;至今还有很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时不时的数数那18条好汉,看看有没有排错座位。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排位靠前的好汉,牺牲的就都比较早,直到现在也没想通,难不成是烈士功臣榜??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英雄就是英雄,本不必探究太多。
可是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而且很强烈。
喜欢一些人和事物,就会希望迫切知道他或它的一切,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等。
这原本就不是个爱情理论,这是哲学道理。
道理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太对了。
所以,我就迫不及待找寻这些隋唐英雄的来龙去脉,当然他们的将来就不用找了,因为他们没有;他们只有过去,供世人评说。
早年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时期,由于很推崇古龙先生的作品,找遍了所有的书摊,正版、盗版、代笔的统统不放过,都要读上一两遍。
并且痴迷于古龙大师的叙事风格和文字,还一直刻意的模仿。
结果可想而知,学得不伦不类。
原因很简单:古龙之后再古龙。
小李飞刀用在别人手中就肯定发不出那惊世的一击,因为他们不是李探花。
即便是用在叶开手中,也只能是小叶飞刀;小李飞刀已成绝响!
我决定就用这不伦不类的风格来写写这些好汉们、大臣们、名人们的故事吧,不同的是这会写的是正统记载的历史故事。
当要开始写得时候反而有些吃惊,因为这些人物的民间形象和史书记载差别很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
大到有的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
这下兴趣变成疑惑了!
找,一定要找!!找原型,找历史、找差别,更重要的是是找评书中所没有的真实历史故事。
从哪开始?
先找一位和历史记载差别比较大的人来吧,就是差别大到没有真人的那种。
那就从无敌将军罗成开始吧.

1、罗家父子
==================================================================== 
提起刘黑闼,就想起《隋唐演义》中,一代名将万人敌,隋唐版的赵云----罗成,就是死于他的算计之中。
罗成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小时候看小人书,留的印象太深刻了,他是隋唐第七条好汉,英勇无敌。
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渊的年号)跟随李建成、李元吉同刘黑闼作战,受到李建成二人故意刁难,不开城门,不给饭吃,最后力竭,被刘黑闼部下苏定方设计在淤泥河中乱箭射死。
小时候有本《说唐 》的连环画,其中一集就叫《罗成之死》,每看一遍,情绪就会莫名的低落,为罗成叹息良久;痛恨建成、元吉、刘黑闼、苏定方,还为秦琼竟然不给表弟报仇而气愤和困惑。
现在的问题是,据很多人考证,好像历史上并无罗成其人,最起码史书上没有留名。
在《唐书》、《新唐书》以及“罗艺传”中,都没有提到他的这个名满天下的英雄儿子。
是忘了提哪,还是压根就没有其人。
那就考证吧。
史书上是有一个姓罗的年轻人,不过不叫罗成,他是罗士信。------《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有趣的是,他的经历和罗成很相似,相似到完全一样。
比较如下:
他们武器都是长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都是先在瓦岗起义军里干过一段时间。
瓦岗军失败后,罗士信投靠的是王世充,罗成也是,统一行动还包括秦琼、程咬金。
因不满王世充作为,罗士信投了唐朝,罗成也是,还是统一行动。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随李世民攻打刘黑闼,率几百人同刘黑闼大军对持数天后兵败被俘,宁死不降,牺牲时年才二十多岁,地点在今天邯郸的曲周县一带。
《说唐》演义中的罗成也是在差不多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找到根里了!
另外,据文字学家研究发现,中国汉字是很有玄机的。
“士以信为诚”,士信===诚(成)。
所以,据众多历史学家和爱好者数年来的考证,认为------史书上的罗士信大概就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号外提醒!!!
需要超级注意得是,评书里也有一个罗士信,一个憨傻的大力士,能和力大无穷的李元霸相抗衡;和史书上的罗士信根本不同,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罗成可能是虚构的,但他的对手是真实的。
苏定方是确有其人的,确实曾是窦建德、刘黑闼部下,骁勇善战,而且在唐朝比刘黑闼还有名。
因为他投靠了唐朝,活动的年代很长,打得仗也很多。
后来在平叛突厥之乱还立下了大功。
杀罗艺、罗成史书上压根没提。
还有,罗艺根本不是他杀的。
《唐书》记载:贞观元年(公元627),已经归顺的罗艺反唐,后被击败,逃往甘肃后,为其部下所杀。
不过,罗艺成名作-----燕云十八骑是确是有过的,只是没有演义中描述那么的神秘、恐怖。史书记载一次作战中,罗艺率18骑大败胡人,从而声名远扬。
而在说唐评书中是这样描述18骑的: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身披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骑负箭十八只。
靠山王杨林对燕云18骑作的评价: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
并且只听命于主人罗艺,罗艺死后,由罗成遣散了。
看来十八骑个个都是《第一滴血》中兰博;不但打不死,而且装备各种特殊武器,一个排能打敌人一个师。
苏定方同志的战争经历很丰富,以后要单列细说;先看他的长官刘黑闼。

==========================================================================================

2、窦建德与刘黑闼

说了这么多的罗成,那刘黑闼到底在历史上是何许人那?
答案是:前期是起义将领,后期是枭雄!!
没错,枭雄。
他所做的事远不止杀一个历史上没有的罗成这么简单。
刘黑闼,贝州漳南人。
今天的山东省 *德州市 *武城县 *漳南镇人。
他家里比较穷,穷到吃不了饭;幸亏他有个好乡亲,关系很好,经常接济他们家。
后来,为了报答,他跟随此人多年,出生入死。
这个人那就是窦建德。
毫无疑问,他是应该跟随窦建德的 。
可刘黑闼偏偏加入的是 郝孝德 起义军。
很奇怪吧。
往往越奇怪的事情,原因越是简单。
确实很简单,是窦建德没有去叫他。
因为造反是危险职业,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拒绝好友的加入,是对“好友”这个词语的最好阐述!
而且,窦建德一开始并不是起义首领。
郝孝德最大的军事行动有两次。
一、他联合王簿、孙宣雅等起义军,动用十余万人进攻章丘,被隋将张须陀击败。
二、617年归顺瓦岗军,被封为平原公
两件大事: 一次失败,一次投降。
刘黑闼也因此投入了瓦岗军中。
也就是说,他和秦琼、程咬金(程知节)、单雄信、罗士信、徐茂功(李勣)等人是做过一段同事的。
此时瓦岗寨中,李密已经杀死了翟让,成为山寨主人。
初到瓦岗后,李密正是献计大败隋将张须陀后,才受到翟让的重视,地位扶摇直上,最终取而代之的。
而 秦琼和罗成原型罗士信 就是从张须陀部下归顺瓦岗寨的。
可见隋朝大将张须陀很重要,后面单列讲述。
李密于618年出兵讨罚文化及,两军在童山大战后,宇文化及兵败而走;李密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失。
完全是两败俱伤,导致二人的势力不久后都被消灭。
王世充名字起的好,很很会充。
他充当得是黄雀的角色,带领了2万人马,乘机进击,瓦岗军大败,手下部将秦叔宝、程知节(就是程咬金)、单雄信、罗士信、包括刘黑闼被俘后投降。
注意李勣没有被俘。
而李密走投无路,于九月降唐。
刘黑闼和以上几人还是同事一主。
刘黑闼受到王世充重用,被任命为骑将,镇守河南新乡。
可能是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和刘黑闼等人,这些瓦岗旧部私下交流过,座谈过。
或者是在瓦岗受到的共同理念的熏陶的缘由。
他们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1.王世充难成大器。
2.反感其作为,欲另投名主。
不过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能够将同事进行到底。
正所谓:“““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那就决战于隋唐。
悲壮,壮士悲哉。
分道扬镳的时刻终于到了!
公元619年,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归顺大唐,单雄信因早年其父被李渊所杀,而不愿投奔李渊,继续留在王世充部下反唐。。
刘黑闼也没有选择素不相识的李渊,他飞奔到对他召唤已久的好大哥窦建德的麾下。
!多年前我就应该追随于你生死与共、共赴沙场,现在我来了!
夏王窦建德有很多优点,不但待人宽厚,还善于纳谏。
每次攻克城池后,所缴获的财物全部分给将士,自己分毫不取。
夏王的生活也非常简朴,简朴到不像皇帝。
他不喜欢吃肉,常食青菜、小米饭。
其妻曹氏的穿着也同样简朴,手下的婢妾只有十几人;完全没有王后的气派。
攻占聊城杀宇文化及后,俘获的宫女多达千人,并且都有姿色,但窦建德将宫女全部释放回家,不为己用。
人无完人,优点越多的人往往其缺点越致命。
窦建德有个大毛病----------生性多疑,爱信谗言。
曹操也多疑,但他不信谗言,他自己有很强的分辨能力。
征战中,他收了很多的降将,比如张辽、庞德、贾诩等人,用人不疑。最大的错杀蔡瑁、张允,还是被周瑜用尽心机促成的。
大将王伏宝随窦建德征战多年,勇盖三军,功绩在诸将之上,遭到诸将的忌妒,便进言说其谋反,建德不辨真假,便将王伏宝处死。
王伏宝临死时言:“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乎”。自此后征战败多胜少。
谋士宋正本经常忠言直谏,窦建德又听信谗言后将其杀死。此后人人引以为诫,无人再进忠言。
可刘黑闼例外。
已经是夏王的窦建德完全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马上任命为将军,并封汉东郡公,委以重兵,极为信任。
刘黑闼确实不负所望,骁勇善战,率兵东征西击,少有败绩,军中称为“神勇将军”。
此时的窦建德已经灭掉了宇文化及,在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南)称帝;大夏政权已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南与洛阳的郑国王世充抗衡,西与关中的唐王李渊对峙,成鼎立之势。
李世民消灭薛仁杲和刘武周后,解除了大唐后顾之忧。
李渊为统一天下,于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命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并遣使与窦建德商议互不侵犯条约,防止出现孙、刘联军火烧赤壁的一幕。
十二月,王世充派其侄王琬等向窦建德求援。
谋士刘彬献计,认为当今天下已成夏、唐、郑鼎足之势。唐强郑弱,势必破郑,唇亡则齿寒。应助郑退唐,先保三分之势,防止一家独大。
窦建德纳其言,决定联郑抗唐,待机灭郑,然后再与唐争夺天下。
应该说判断是正确的。
当年华容道,孔明有意让关羽放曹操一马,就是为了防止东吴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隆中对确立的思想就是先鼎立,待天下有变,北伐中原,后收复江东。
可惜窦夏王身边没有孔明。
即便是孔明也只维持了30年的鼎立之势。
此非人力之败也,分久必合乃之天命大势,诸葛武侯之旷世奇才也难倒转。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建德亲率大军十余万自洺州南下援救洛阳,与秦王李世民军相遇于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
坏就坏在了亲征上。
刘备亲征东吴,大败而归,伤了蜀国元气,导致“益州疲弊”,三分天下难以持久。
“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孔明之话仍在耳畔。
五月,22岁李世民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采用迷惑战术,声东击西,率4000人偷袭夏军主营,夏军大败,慌乱中窦建德被俘。
唐军将窦建德押到洛阳城下与王世充见面,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不得已开城投降。
窦建德在虎牢关战败被俘后,其夫人曹氏和左仆射齐善行率余部逃回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南),多数朝臣准备拥立窦的养子为幼主,继续对抗唐军,救回夏王。
有人不赞成。
左仆射齐善行认为,以窦王的英明神武,尚且不敌李世民,是天意所为;以夏军目前的势力再与唐军对抗已毫无意义,不如干脆投降。
尚书省有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左仆射就是当朝首辅。
既然首辅说话了,而且这样或与可以换回夏王的性命,谁还反对?
这种意见最后获得大多数将领的同意,于是窦军余部自动解散,愿降者降,愿去者去,府库财物都分给了士兵安家使用,让其各自去。
然后齐善行与右仆射裴矩及建德妻曹氏率部下举山东之地,奉传国玉玺降唐。
玉玺本在杨广的。
但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而窦建德又灭了宇文化及,于是就得到了玉玺。
夏国,也就此灭亡了。
刘黑闼等将领是不愿投降的,只所以不反对,是想换回他们所尊敬爱戴的窦王。
可是他们的妥协没有换回夏王窦建德。
武德四年,七月十一日,公元621年8月2日
李渊不听李世民劝阻将窦建德夫妇杀害于长安。
窦建德,时年50岁。
在我看来完全是老朽书生齐善行误国,如果众人拥立新主,重整河山,要解救夏王的话,唐军方面为了招安夏国,很可能提出不杀夏王,不为难夏国旧将的承诺,当值唐之国基未稳,面临诸多势力威胁上之时局,李渊必不敢失信于天下。
窦建德的灭亡,却把刘黑闼推上了政治前台,他将再起风云十余载。
====================================================================================================

3、 刘黑闼反唐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夏政权灭亡后,刘黑闼回到了乡里,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开始种菜。
其实他一直都是农民。
参加军队的也是农民起义军。
隐居之下,他的心境并不平静。
一直牵挂着窦建德的安危,等待着窦王的消息。
在他平静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河北大地却并不平静。
唐政府向夏国派出接收大员,是陈君宾、李君实、秦武通。
陈君宾曾任唐邢州(河北邢台,距永年30公里)总管,窦建德攻陷邢州时,曾被活擒,打算将其斩首,在谋士凌敬的劝阻下,将其放走。
他是和窦建德打过交道的人,也是一个和夏军将领有过节的人。
他们采取的政策不是怀柔,不是润物无声的同化,而是铁腕手段。
窦建德兵败后,他的部下大都各自带了一些财物,散居民间,躲避追杀。
安定下来后,大多没有像刘黑闼那样韬光养晦。
反而买地置田,做了地方的财主;由于平时行为粗暴,横行乡里,反成了当地百姓生活的祸害。
不知是有意还是一视同仁,唐朝官吏对留有前科的他们本来就没有好感,根本没有先礼后兵。
偶有行为犯错,官吏们就捆绑抓捕,严刑拷打,搞得窦建德旧部人人自危,担心秋后算账。
正在这时,窦建德的死讯传来,诸人气愤不已,声言要为夏王报仇。
恰好李渊下令召窦建德旧部范愿、高雅贤、董康买、曹湛等人去长安。估计是怕他们在地方聚众闹事,图谋不轨。
调到长安,一是 脱离了他们的根据地。
二是 在眼皮底下可以盯住
三是 方便杀他们
李渊对待失败的对手从来就不宽大,自唐以来被打败的各路反王没几个有好下场,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人不是暗杀被就是公*死。
先前又有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等人被杀的先例,都认为李渊的召见是不怀好意的。
去长安就是死;不去就是抗命也是死罪。
不是的可能只有一个,反。
记住是可能,不是绝对。
在起兵前,按照惯例,先算了一卦。
结果表明刘姓人为首大吉。(实际上几百年后篡唐的人姓朱,朱全忠)。
刘姓???
姓刘的人不少。
可是愿意造反的人不多。
他们先想到的是大将刘雅。
很巧和,刘雅的家乡也是漳南。
于是一同到漳南,将计划告诉了刘雅。
夏王被杀,刘雅很悲痛,也很气愤。
但他不同意造反。
他说:“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
隐藏的意思其实是说,当时夏王起义,因为隋朝无道,民不聊生。而如今大唐统一,天下就要太平,再起兵为的是什么???刀兵四起,不是为百姓,是为自己。
那就不是起义了,而是反唐,是要做枭雄。
刘雅说的很对,说明他很有政治认识,很有思想。
怪不得这些人首先就想到了推举他为首领。
果然不同反响。
道不同不相与谋。
众旧将非常生气,因为刘雅的说得很对。
说得对,说得再对也得杀。
因为怕计划被泄露,于是将老朋友刘雅杀死。
由于就近原则,他们想起了漳南的另一个姓刘的,夏王的铁哥们。
范愿说道:“汉东公刘黑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于士卒。吾久常闻刘氏当有王者,今举大事,欲收夏王之众,非其人莫可。”
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此时的刘黑闼正在悲痛之中。
他等了两个月,等来的却是窦建德的死讯。
连哭数日,悲痛欲绝。
复仇的火焰已经在他的心中开始燃烧。
老友相见,,自然欣喜。
可是他们先是抱头痛哭,悼念夏王。
鉴于先前的刘雅不同意反唐,这会范愿等人并没有开门见山。
随后刘黑闼宰杀一牛,摆下酒宴,和众人叙旧,席间群情激昂,谈起眼下许多旧将有的已经坐牢被害,有的被发配充军, 还有他们也即将坐牢,无不义愤填膺,说起夏王更是声泪俱下。
借着酒劲,越说越激动。
史书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夏王往日擒获淮安王,全其性命,遣送还之。唐家今得夏王,即加杀害,我辈残命,若不起兵报仇,实亦耻见天下人物。”
淮安王李神通,李渊之从父弟,昔日全家曾被窦建德俘虏,夏王以礼相待,并送还于唐。
刘黑闼当即拍案而起,誓为夏王报仇。
火候到了!众将告知来意, 刘黑闼听后大喜。
擦干眼泪,卷起袖子,拿起锄头,准备大干一场。
当即商议起兵,制订详细了作战计划。
刘黑闼马上告知乡里,立即有百余人响应,因为这是窦建德的故乡,为夏王复仇有很强的号召力。
七月十九日,刘黑闼率众攻占漳南县城,以“复仇”为名正式起兵反唐。
此时距夏王窦建德被害仅八天。
从这一刻起,刘黑闼已经完成了从农民起义将领向枭雄的转变。
原因吗,刘雅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4、真的枭雄
唐朝懵了,李渊也慌了。
原来真有不怕死的。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真的枭雄敢于无视强大的唐军,敢于反抗统一的李唐。
怎么办?
皇帝往往都是同样一招。
先开会,讨论
然后派人,派人*。
第一个措施:在洺州(邯郸永年)设置了山东道行台,也就是中央政府驻山东办事处。 因为明州是夏国的都城,大本营;他肯定会来的。
第二个措施:设魏州、冀州、定州、沧州军区司令部,进行围追堵截;
第三个措施:任命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行台右仆射总揽*军务。
李神通:李渊堂弟,曾和夏王作战兵败被俘,后遣返回唐。
李渊希望他能够从新证明自己。
黑闼起义军,可以简称为黑军。
黑军在漳南休整了几日,期间肯定是庆了功,封了赏,摆了宴、喝了酒;口头许诺了一些大官。然后给自己又打了打气,鼓了鼓劲,鼓励继续进行拼命的造反。
刘黑闼在漳南隆重举行仪式,祭奠夏王,焚香祷告反抗李唐的本意,祈求上天佑护,取得起兵胜利.
仪式完毕后,黑闼封自己为大将军,挥军进兵。
贝州州长戴元祥不糊涂。
闻报后联络了魏州州长权威,联合杀敌;与黑军大打一仗,很不幸全军覆灭了,两位州长阵亡,士兵和武器大半全被缴获,黑军士气大振。
窦建德的旧部,一直都生活在被逮捕的幻灭和做农民的动摇之间;此时都看到了曙光。纷纷都来投奔,军士聚集到二千多人.
隋末以来,窦建德一直占据河北、山东一带已经十多年了,他为人宽厚重义,善待百姓,深得拥戴。刘黑闼起兵后,各地的百姓和旧部纷纷响应,郓州、衮州、陈州、杞州、曹州等州爆发起义,唐朝官吏一败涂地,刘黑闼势力迅速膨胀。
一路狂奔。
刘黑闼证明了自己,证明他是个合格的将领,封自己为大将军很合适。
李神通也证明了自己,证明自己不但打不过窦建德,连他的手下刘黑闼也打不过。
李神通退到了饶阳城,不退了,士可杀不可退;拼了!
他这样坚决是有原因的:幽州总管李艺率兵五万来助阵了。
李艺不是陌生人,是熟人,老熟人;他就是罗艺,因有功被赐姓李。
大战之时,风雪漫天。

唐军兵多马壮,列阵十里,准备冲锋。
黑军势单力薄,排成单列,对阵唐军。
顺风,李神通趁顺风之时命全军突击。
黑军没有退,他们是沿饶河河堤布阵,是真正的背水一战。
没有退路,只能死战,他们没有被冲垮阵营。
唐军的第二梯队开始冲锋了,此时风雪变得更大;不同的是转向了。
唐军在突然间楞了一下。
战机稍纵即逝,可刘黑闼是不会放过的;勇敢的黑军开始了反冲锋。
唐军大乱,伤亡过半。
幽州总管罗艺在城西迎战高雅贤,作战很顺利,高雅贤不是对手,唐军追杀数里,可是突然接到本方主力失利的消息,无奈收兵,退守藁城。
刘黑闼打败了李神通,当然还要打攻打罗艺。
罗艺所部能征惯战,只不过士气低落,兵力不足,连大将薛万钧、薛万彻也被俘。
李艺败归幽州,李神通退回长安。

****************** ******************************************************

5、秦王

黑军饶阳大胜后,声势大振。
十月乘胜攻占瀛州(今河间),十一月攻取定州,十二月占领冀州。
下一个目标是黎州。
下一个对手就是徐茂功。
徐世绩,字懋功,也作茂公。
因有功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唐太宗即位后为避李世民讳,去点掉“世”字,改称李绩。
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和演义中他的军师谋臣形象不同,他是战将。
他是唐初的超级名将,和李靖并称“初唐二李”,是大大的有名。
太宗李世民为了给他治病,曾割下自己的胡须,用作配药,可见对他的器重;而他也为李唐江山征战一生,作为报答。
后做为太宗的托孤重臣之一,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等人辅佐李治。
在李治欲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上,他是唯一持默许态度的老臣,“此陛下家事,何必问他人”。

十二月初八,刘黑闼领兵数万进攻宗城(今河北威县),镇守宗城的就是黎州总管李世绩,见其势大,估计抵挡不住,决定弃守宗城,退到洺州再与黑军决战。
可是刘黑闼没有给他决战的机会。
黑军追击,大败唐军,李世绩率余部逃走。
余部的数量小于等于50.
右武卫将军秦武通、州刺史陈君宾迅速的逃回长安
洺州收复了。
大夏国的都城又回来了!
夏国大将军刘黑闼在城外祭天及悼念窦建德,以此来拉拢民心;然后才进入洺州城。
十七日,黑军攻陷邢州、赵州;十八日,克魏州,杀唐魏州总管潘道毅;十九日,陷莘州(治河北莘县);二十四日,进占相州(河南安阳),擒刺史房晃,唐右武卫将军张士贵突围而逃。
历经半年作战,刘黑闼率军占领河北大部,收复窦建德故地,以王琮为中书令,刘斌为中书侍郎;又遣使联络突厥共同攻唐。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年正月,刘黑闼称汉东王,定都洺州(河北永年),改元天造。
从汉东郡公到大将军,再到汉东王,不能换人,还不能换名吗?
朝中以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领军,王小胡为右领军,文武官员行政建制都效仿建德时期设置,夏王的未竟大业似乎将由他来完成。
但前提条件是如果没有秦王李世民。
对于李渊来说,更为不妙的是,刘黑闼起兵后不久,就秘密联络了徐圆朗。
徐圆郎来头颇为不小,资格也很老,他也是隋末的一员反王。和李渊、翟让、窦建德是同一批人,很早就就参加工作了,工龄比李渊都多。
大业十三年(617),他就在瑕丘城头拉起大旗公然起义了。徐圆朗以瑕丘为据点,占领了山东大片那地方,饥民们纷纷响应,很快就发展到二万人,声威大震。 此后,由于全国的形势变化,徐圆朗归附了李密。不料几个月后,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降唐;于是徐圆朗也随之降唐。
徐圆朗是地道的草莽英雄,根本闲不住,总想找点大事来做。当河北的窦建德起义军打到山东时,徐圆朗便立即叛唐归附了窦建德。
也就是说他和刘黑闼做过一段同事,估计关系还不错。
窦建德被击败后,徐圆朗为保存实力,再次降唐。李渊封他为兖州总管、鲁郡公。但徐圆朗私下却跟刘黑闼取得了联系,密谋东山再起。
李渊派李世民去剿刘黑闼同时,又派盛彦师为大使去安抚徐圆朗,防止他们和刘黑闼联合。盛彦师一到山东,徐圆朗就把他扣留起来,明确地宣布了自己的反唐立场。而兖、郓、陈、杞、伊、洛、曹、戴八州地方豪强响应徐圆朗;杀死唐朝官吏,举起起义。
随后刘黑闼封徐圆朗为大行台元帅,徐圆朗才不干。
当初你是汉东郡公,我是鲁郡公,都是一个级别的。
而且还做过同事最起码是平级的。
再说了我以前造反的时候,是和你的主公窦建德一个级别的,你算老几。
他干脆自称鲁王,比刘黑闼的大将军还高级。
后来刘黑闼称汉东王才又扯平了。
徐圆朗多年来一直活动于山东的兖州一带,给新兴的唐王朝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必须重视了,唐面临重大威胁。
李渊只有最后一招了。
派自己的儿子秦王李世民出征平叛。
最为善战,多次身先士卒,亲自领兵的秦王出战了。
说到善战,身先士卒,亲自领兵对阵两军阵前这些条件,古代帝王中似乎只有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相提并论。
而秦皇汉武、康熙乾隆等千古一帝,都是坐镇大军,派大将出战,即使亲征也只做统帅;而李世民不同,此时大唐的统帅还是李渊,他的父亲;
无论是君臣,还是父子他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书包网 www.61k.com

6、洺水之战

李世民连正月初五都没有过,就出征了。
他知道情势已经很严峻了,如果唐军不能在短时间内挫败黑军的气势,那将不可收拾;刘黑闼这棵火柴已经烧起了燎原大火。
如果自己不能将它扑灭,那大唐将失去天下。
作为这次救火行动的队长,他深知责任重大。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他在心里想了好几遍。
正月初八,唐东盐州(河北沧县)治中王才艺杀死刺史史田华,归顺刘黑闼。
治中是刺史的秘书,刺史就是州长。
同日,李世民率军到达河南。
终于要针锋相对了。
一年前消灭了你家主公窦建德,如今又轮到你了!
刘黑闼很精明。
先以少数兵力进行挑战,试探唐军的实力。
几次败仗后,他想通了。
撤退。
放弃相州,退守洺州,与敌一战。
夏军旧将很多人都认为:当年窦建德是领兵出征,在虎牢关兵败被俘;假如是据守都城肯定不会如此惨败。
刘黑闼就是这么认为的。
正月十四,唐军收复相州(河南安阳),进军邯郸肥乡,逼近刘黑闼军。
很快,罗艺也率军数万至鼓城(河北保定晋县),进行合围夹击。
刘黑闼很理智。
为避免两面作战,于二十七日命左仆射范愿率3万人镇守洺州,自己率主力北上迎击罗艺。
因为能对付罗艺得人不多,他是其中一个。
当晚,黑军宿于沙河(今河北沙河市大沙河),距仅有铭洲10公里远。
不过,唐军晚上没有闲着。
我们都还记得,《三国演义》中,大战汉中的一段,孔明派赵云登上山顶,彻夜擂鼓呐喊,实施疑兵之计;搞得曹操焦头烂额,一夜没睡。而此时刘皇叔和诸葛亮却在饮酒座论、谈笑风生。
气的曹操,天还没亮,就下令后撤三十里。
李世民虽然没看过《三国演义》,(因为明朝才有),但他也会故布疑阵、声东击西。
李世民派原永年县令程名振带60面大鼓,在铭洲城西二里河堤上列队,鼓声大作,声震城中。
范愿中计了,以为唐军将要攻城。急派飞骑报告刘黑闼,刘黑闼闻报害怕都城有失,急忙返回洺州,遣其弟刘十善和行台张君立领兵2万人继续北上,迎击罗艺。
兵来将党,水来土掩,他攻城,你就守城,可是范原害怕!
因为他怕打不过李世民,他也确实打不过李世民。
正月三十,刘十善在徐河(和罗艺保定东北)交战,刘十善、张君立大败当然不是对手,损兵8000余人。

在唐军强大的压力下,黑军所占据的城池人心惶惶。
对刘黑闼心怀不满的洺水城守将(河北周曲)李去惑降唐,李世民于是派彭公王君廓(瓦岗大刀王君廓)率一千五百名骑兵入城与李去惑共同守城。
洺水城是洺州的战略门户,在洺州城以东,是洺水与漳水交界之处。而刘黑闼所能控制的地区大多在在东面,唐军得到了洺水城就等于是在路上设了一座收费站一样;掐断了刘黑闼与东面各州的联系。
刘黑闼立即率兵猛攻洺水城,二月二十一日前锋部队遭遇秦琼,两军混战,刘黑闼前军因此败退。
李世民乘胜进军,一举收复邢州(邢台)。
同时,罗艺亦夺取了定(河北定县)、栾(河北隆尧)、廉(河北藁城)、赵(河北赵县)四州,抓获黑闼尚书刘希道,与唐军主力会师于洺州。
刘黑闼为了打开通向贝州的东面道路,率兵急攻洺水城。
该城地势险要、四面环水,水宽五十余步,深三四丈,于是刘黑闼在城东北修建两座浮桥准备攻城。李世民率兵三次增援,都被外围黑军顽强阻击而未能前进,此时洺水已成孤城一座。
浮桥即将修成,李世民认为以王君廓的能力决守不住洺水。此时大将李世绩也进言:“甬道修成之日,便是洺水城陷之时。”
但是洺水乃兵家必争之地,绝不能失,李世民命勇将罗士信率200士卒进城,代其坚守城池。另一说法是猛将罗士信自告奋勇请求入洺水代替王君廓守城。
李世民用旗语令王君廓突围。
王君廓率兵向外突围,而罗士信则率人向内猛冲,内外呼应;黑军一时间被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将突破口堵住,罗士信所部能突入城中的仅二百余士兵。
浮桥修成后,刘黑闼猛攻洺水城,罗士信在十倍敌军围攻之下守城七昼夜,力保不失。
不巧的是此时天降大雪,唐军难以增援,洺水城最终于二十五日陷落,罗士信被俘。
我们前面提过,刘黑闼和罗士信曾是瓦岗的同事。
刘黑闼很看重罗士信的英勇,要招降于他,但罗士信誓死不屈,最终被杀,年仅二十。
二十九日,天气好转。
李世民率军为罗士信复仇,夺回洺水城。
洺水城失守后,黑军被围困在在了洺州城周围的地区内,战略上的纵深空间全被唐军压缩了。
随之,黑军与东边各州的通道被切断,只能走水路运粮。
三月,李世民和罗艺在洺水以南建立河南大营,并分兵洺水以北建立河北大营。
这一做法多年以后被咸丰帝效仿,他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用以消灭太平军。
刘黑闼很焦急。
多次挑战,但李世民知道了刘黑闼军急于求战的心理,坚守不出,挫其锋芒,同时另遣伏兵断其粮道,切断补给。
农历,三月十一,夜。
刘黑闼任命高雅贤为左仆射,在军中举行盛大庆贺宴会。李世绩率兵夜袭刘黑闼军营,高雅贤酒醉之后,单枪匹马追赶李世绩,结果被李世绩的部将潘毛刺于马下而死。
农历,三月十三日,夜。
唐军再次夜袭刘黑闼营地,这一次潘毛反被黑军大将王小胡将抓获,也算是为高雅贤报仇了。
有意思的是,刘黑闼学以致用。
稍后也发动了一次夜袭,目标就是李世民的大营,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而且是加强版的夜袭。
短暂袭营后,黑军诈败。
李世民亲率兵马追杀,哪知刘黑闼早有防备,预留了大量的伏兵,李世民和李道宗、徐世绩等人深陷重围,难于杀出。关键时刻,还是尉迟敬德率援兵赶到神勇救主,冒死拼杀,终于将李世民等人救出。
天下太平后,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与人谈论:“当今名将,唯李绩、道宗、万彻三人而已”。
而此一战,险些丧失两将,李世民更是以身试险,确是秦王征战之前所未遇。

形势更为不好的是,刘黑闼从冀、贝、沧、瀛等州的水路运粮船队被程名振率军击沉。
古代作战实际上打的是粮草和时间。
饭都吃不饱了,如何打仗。
双方相持两月有余。
刘黑闼见粮草已尽,进行决战。拼命!
亲率2万步骑兵南渡洺水,逼近唐营阵营。
李世民等了好几天了,并命人在洺水上游截断河水,并说:“我击贼之日,候贼半度而决堰。”
李世民亲率精骑击破刘黑闼军,乘胜以马队践踏其步兵。刘黑闼率军拚死抵抗,战斗从中午持续到傍晚,抵挡不住。
此时王小胡对刘黑闼说:大势已去,我们跑吧。
刘黑闼与王小胡很不地道的逃走了,而这时刘黑闼的士兵尚不知情,还在苦战。
此时唐军决堰,河水疾速冲下,水深丈余,黑军大溃,万余人被杀,数千人淹死,刘黑闼和范愿率200骑逃入突厥。
随后唐军乘胜收复失地,顺便灭了徐圆朗,平定了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

7、落幕*挣扎

再长的大河也要汇入海洋。
再长的故事也要有结尾。
不过刘黑闼在落幕之前,狠狠的挣扎了一番;
辉煌了最后一把;结结实实的又吓唬了大唐一回。
是这样的:有这么一个人-------唐代州总管李大恩。
李大恩是夏国旧将,曾任夏行台尚书令。
公元620年降唐,本姓胡,因有功李渊赐姓李,封定襄王,主要为唐戍守边疆,防御*厥是他的主要工作。
而刘黑闼此时也正在突厥。

武德五年,李大恩探知突厥闹饥荒,马邑(山西朔县)空虚。
出于职业习惯,马上条件发射的想到攻城。
计划上奏后,李渊很快批准了,而且还派了一个帮手,殿内少监独孤晟与李大恩共同进兵,并约定二月在马邑会师。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痛恨失信的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知何种原因,独孤晟未能按期到达,李大恩也不敢孤军前进,就在新城驻扎等待。
可是刘黑闼没有等,突厥大军没有等。
得知唐军在新城集结后。
四月,颉利可汗派数万骑兵和刘黑闼一起攻打新城(山西朔县)。
李渊大惊,急派右骁卫大将军李高迁救援。
可是没等到援军,就出事了。
李大恩由于粮草已尽,趁黑夜突围,刘黑闼与突厥大军追击,大败唐军,李大恩也被斩杀。
李大恩为唐屡建功勋,听到死讯, 李渊大为惋惜。
六月,刘黑闼乘势再起,攻击定州,此时曹湛、董康买也在定州区域内躲藏,再次聚众起兵,与黑军里应外合,攻下定州。
刘黑闼兵败后,唐统治者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对窦建德、刘黑闼旧部继续采取残酷*政策,使藏匿在各地的刘黑闼余部不敢归降,闻听刘黑闼再度起兵,纷纷响应。
唐政府习惯性的又慌了;
七月十五日,李渊任命亲信淮阳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攻击黑军.
李道玄是李渊堂侄,在隋末战争中屡立战功。

八月,突厥入侵并州(山西太原市)、原州(宁夏固原),李渊一面调大军抵御,一面派太常卿郑元璹前往讲和。
刘黑闼看到了机会。
他看到了河北空虚,九月从定州南下,攻陷瀛州(沧州河间),瀛州刺史马匡武战死。
李渊又使出了最后一招。
派儿子,不过这会派的是李元吉。
十月初一,以齐王李元吉为领军大将军、并州大总管,率军*黑军。
十月初五,刘黑闼之弟刘十善全歼唐贝州刺史许善护人马,杀死许善护。
十月初六,黑军在晏城(山东齐河)被右武侯将军桑显和挫败。但是,唐观州刺史刘会献城投降刘黑闼。
十七日,刘黑闼军与淮阳王李道玄所率大军大决战于下博(河北深县)。
这一战将决定河北的归属。
但是大唐的部队却不和谐。
由于李道玄与副手史万宝意见不和,李道玄率轻骑先行攻阵,命史万宝率大军后面跟进。
史万宝认为:“我奉手敕云,淮阳小儿,军事皆委老夫。今王轻脱妄进,若与之俱,必同败没,不如以王饵贼,王败,贼必争进,我坚陈以待之,破之必矣。”
意思是不紧跟,拉开距离,让李道玄当做诱饵。
刘黑闼打的仗太多了,他知道能吃下的就肯定不要谦虚。
他要吃的是李道玄的大军。
乘唐军后续部队拉开,全力攻击孤军前进的李道玄,李道玄战死(年仅20)。
随即,黑军转攻史万宝的后军。
这时唐军知道主将已死,士气低落,刘黑闼挥师猛攻,大败唐军,史万宝连忙逃走。
接下来,庐江王李瑗弃洺州城逃走,他也是李渊的侄子。
至此,河北诸州皆归刘黑闼,黑军尽复旧地,复都洺州,而这一切只用了十天。
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击河北,势如破竹,迅速的收复故地,一时间声势大振。
赢在了战术上。
“闪电战”运用的如此娴熟、如此连贯、如此有效,即使是二战中的德军也只能望其项背。
十一月初三,唐沧州刺史程大买看到刘黑闼大军逼近,干脆弃城逃走,逃命要紧。
而唐朝的平叛大将军、齐王李元吉则因为黑军势大而不敢贸然进兵,原地不动。
此时朝中大臣主张秦王再次领军平乱,而且他也是最好的人选。
可是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斗争日益激烈,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征担心秦王击败黑军后声望更高,便劝太子李建成率军平乱。
原话是这样的:“殿下但以地居嫡长,爱践元良,功绩既无可称,仁声又未遐布。而秦王励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今黑闼率破亡之余,众不盈万,加以粮运限绝,疮病未瘳,若大军一临,可不战而擒也。 愿请讨之,且以立功,深自封植,因结山东英俊“。
十一月七日,李渊令李建成率关中大军征讨黑军,封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各州均受其指挥,有权便宜从事.
相当于清朝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位,总揽江南军务,大权在握。
李元吉这下心里有了底了。开打!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元吉派兵在魏州击败刘十善,打赢了一仗。
黑军随之南下攻打魏州,总管田留安死守不降。
谁都没想到小小的魏州成为了滑铁卢。
刘黑闼先南取元城(山东莘城),再回头攻魏州,还是未能成功。
十二月十一日,刘黑闼军攻陷恒州,杀死刺史王公政。
同时,在北面唐幽州总管罗艺南下收复廉、定二州。
十七日,刘黑闼再次攻打魏州,被田留安打败,黑军的莘州刺史孟柱被俘,6000将士降唐。
十八日,唐并州刺史成仁大败黑军范愿所部。
形势逆转了!
黑军久攻魏州不克,时机耽误不少。
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唐军主力北至昌乐(河南南乐),刘黑闼当即引兵作战,但士卒大多疲惫,难以取胜,两军形成对峙。
此时魏征的作用显现了。
他用的是怀柔政策,瓦解军心。
他向李建成献计:“前破黑闼,其将帅皆悬名处死,妻子系虏;故齐王之来,虽有诏书赦其党与之罪,皆莫之信。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坐视离散矣。”
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在保持军事进攻同时,释放黑军俘虏,宣传宽大政策,扰乱刘黑闼军心。
成功了。
十万大军不抵书生片语。
魏征很厉害,李世民也看到了。
李世民在军事上可以战胜窦建德、刘黑闼,却无法真正获得民心;所以即位之后,重用魏征,并吸取教训;用宽厚的治国之道,对人民采取了一系列减压政策,,开创了“贞观之治”

对持月余,刘黑闼粮草已尽,部下逃亡,或者降唐,大势已去。
刘黑闼很明白。
又怕魏州出兵,陷入前后夹击,只好撤退。
连夜撤至馆陶(邯郸馆陶),永济渠上的桥尚未架好,不能渡河。
只能等待架桥。
腊月二十五,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唐军追来,刘黑闼命部将王小胡背水列阵迎敌,而自己见桥已搭好,便过河逃走。黑军将士见主帅先逃,军心涣散,落水死者数千人,余者投降唐军。
唐军过桥追击,仅过千余骑,桥被毁坏,刘黑闼得以逃脱。
逃跑,是仅率数百骑逃脱。
李建成命骑将刘弘基进行追击。
刘黑闼日夜兼程,连年大年初一都没过。
武德六年(623年)正月初五逃至饶阳(饶阳),十分饥饿。
此时,他任命的黑军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出城迎接,请他进城。刘黑闼不想耽误时间,也怕生变,执意不进城。
但在演员诸葛德威流泪的恳求下,终于答应了他的邀请。到城旁的市场中吃饭,还没等吃完,诸葛德威便带兵将刘黑闼抓住,刘黑闼痛骂道:“狗辈负我!”。(《新唐书•刘黑闼列传》)被送于唐军。
二月,刘黑闼与其弟刘十善于洺州被李建成杀害。临刑前,刘黑闼叹息道:“我幸在家锄菜,为高雅贤辈所误至此!”(《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说,不知道,但很怀疑,不过史书上说有。
但如果一直种菜,就不会有枭雄刘黑闼了。
枭雄刘黑闼的风云一生终于落幕了。
此后黑军余部被唐军先后各个击破,起义失败。
在刘黑闼两次反唐,唐朝刺史、将军阵亡将近二十人,战败将领不胜奇数,其作战勇猛、用兵有谋,是大唐自起兵以来最难以对付的敌人之一。
而夏王窦建德,在他生前身后,都有如此之大影响,一言“夏王”,应者云集,为刘黑闼起兵提供了足够的群众基础;实为史上之罕见。
以窦建德和刘黑闼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河南进行了长达12年的反隋反唐斗争,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战斗力最强、意志最顽强的一支力量。
历史终究会过去。书包网 www.61k.com

1、李密的成份

高干子弟
乱党
流亡之徒
瓦岗寨将领
起义军领袖(但李密始终没做过一天农民)
以上说的不是五个人,是一个人;这五个角色都属于隋末风云一时的瓦岗寨主李密;可见其:成份很复杂,经历很坎坷,后果很严重。
李密,字法主,出生于一个贵族世家,不是一般的贵,相当的贵。
话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北魏,北魏后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东魏演变为北齐,西魏演变为北周,后北周演变隋,再次统一中国。
----西魏----北周----
北魏 ----------    -----北周-------------隋朝
---东魏-----北齐----
南朝-------后宋、后齐、后梁、后 陈-------------隋朝

北魏的皇帝孝文帝曾进行广为流传的改革迁都,破除陈旧。
西魏的首辅宇文泰也进行了不为人知一些改革,恢复旧制。
大家不要误会,西魏的执行皇帝宇文泰不是复辟派,他只是在一些礼仪虚名上恢复旧制;以此来应付拓跋族的旧派贵族,主要的精华部分还是变法图强的;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改回国号为“拓跋”,而最有效的是建立府兵制,增强军事力量。
西魏有八个上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全称八柱国;地位堪比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幸运的是里面有两个姓李的,更幸运的是其中一个和李密很关系。
关系相当密切,密切到李密一见他肯定“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边“岗岗”的磕头,边喊“快来人哪,老爷爷显灵了”。
就是李弼:李弼的有个儿子叫李耀,李耀有个儿子叫李宽,李宽有个儿子叫李密,他是李密的曾祖父。
还有必要说说八柱国中,其他有名的人。
宇文泰:西魏和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他有好几个儿子,其中的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都做过北周的皇帝,他的孙子宇文赟和 重孙子宇文阐,也都是北周的皇帝。
李虎:有个儿子叫李昺,李昺有个儿子叫李渊,李渊有个儿子叫李世民。
独孤信:他的儿子们不知道干什么去了,但他还有女儿。
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皇帝宇文毓,
一个女儿嫁给了大将杨忠的儿子,杨忠的儿子叫杨坚,即隋文帝。
一个女儿嫁给李虎的儿子李昺,生了个儿子叫李渊,也就是说他是李渊的姥爷,是李世民的老姥爷。
也就是说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和大隋的开国皇帝,另外一个没有嫁给皇帝,但她生了一个大唐的开国皇帝。
荣极一生,荣极一家!
八柱国的之间关系应当还不错,至少在军事工作上能够相互配合,推动西魏乃至北周的统一进程。
米卢说得好:场下你们可以不是朋友,但在足球场上必须是队友。
很有道理的话,单位团体都适用,有群体的地方都适用。
后来,后来就乱了。
宇文泰的儿子篡夺西魏,建立了北周。接着杨忠的儿子篡夺北周,建立了隋朝。李弼的重孙子李密又出来造杨忠孙子杨广的反,然后李虎的孙子李渊趁机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唐
很乱、很复杂!
看来西魏、北周、隋唐都是由八柱国的后人在毁灭和建立中博弈出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的莫过于独孤信,二女婿篡夺了大女婿建立的政权,三女婿的儿子趁乱又篡夺了二女婿儿子的政权。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这么一算,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是亲姐妹,也就是说杨坚是李渊的姨夫,杨坚的儿子杨广和李渊是姨表亲。
-----------女儿----------嫁给-----北周皇帝宇文毓
独孤信-----女儿----------嫁给-----杨坚-----生---杨广
------------女儿---------嫁给---- 李昺-----生---李渊------李世民
这些史上最复杂的贵族宫廷关系,看似好像和李密关系不大,但很快就会用到,确切的说第二章就会用到。
而且我们大多有这样的习惯:碰的别的人,尤其是有点名气、有点成就的人;总是习惯性的问:他爸爸是谁?
若果答案是:普通工人或农民。就会接着问:他爷爷是谁?
如果答案是;普通教师或无业。就会很失望的、如有所失的沉默30多秒,然后恍然大悟似的梦醒,大声问:他的妈妈、姥爷是干什么的?
回到李密,关于他的成分:地主,始终是地主阶级;即便他曾反叛,即使做了瓦岗寨首领,他的思想依然如故,杀害翟让就是例子。
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不可能成功的,瓦岗军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鉴定完毕。

2、高干子弟
1、高干子弟
2、乱党
3、流亡之徒
4、瓦岗寨将领
5、起义军领袖
以上李密的这五个角色,并不是平行的,前面的序号表明他们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饭得一口一口吃,饰演李密不同年龄段的演员也得一个一个出场。
其父李宽,骁勇善战,干略过人,自北周至隋,数经将领,官至柱国、蒲山郡公,乃一代名将。
隋文帝时期,李密世袭父爵蒲山公;并在皇宫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那就是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需要解释了:千牛备身
北魏时期出现的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 和鲜卑族的军制习惯有关。大家熟知的千牛卫,不是个官职,而是一个机构;后来正是由于统领千牛备身而得名,不过那是唐朝的事。
隋朝时期管理千牛备身的机构是左右领左右府,很绕口的。
左右领左右府 设置:
大将军一人,
将军二人,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
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
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
备身六十人,掌宿卫侍从。(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皆为正六品)
虽然只是一个六品小官,但是却属于皇帝的贴身警卫兼仪仗队员,历来是贵族子弟们的进身捷径,很容易得到进一步升迁,下放到地方上一般都是州、府的地方大员;是一般人挤破脑袋也进不去的地方。
可是不一般的李密,并没有满足于一般人不思进取的理想;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不久,他就做了一个不一般的决定:辞职回家,读书去了。
据说这里有个故事;
大业初年的一天,隋炀帝注意到皇宫禁军中有一个奇怪的人,他眼睛黑白分明、透彻明亮,和其他人气质分外不一样。忽然之间,那个人无意中和隋炀帝对视了一眼,贵为皇帝的杨广竟然打了一个冷战,不由一惊。
后来据面相学家考证,浑身都是反骨的李密,自然有强大的反叛气场,目生反气,平常人可能感觉不到,但身为真龙天子的杨广却相当的灵敏。
隋炀帝杀心大起,马上召来李密的上司、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问他禁军中那个“黑色小儿”是谁。宇文述回禀,是前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
原来是老功臣的儿子,不杀也罢;杨广告诉宇文述,李密“视瞻异常”,到处乱看,行为不端,不要让他来上班了。
很会做人的的宇文述并没有直接炒李密的鱿鱼,相反对李密说:你家世代显贵,而且以你的聪明才智,应当以才学入仕,必成大器;现在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简直太屈才了。
眼高于顶的李密,闻言大喜、称病辞职。
这个宇文述就是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成都的爷爷;他和杨素是隋炀帝夺位成功的最大功臣。他还有一个身份,杨广的亲家,他的次子宇文士及是杨广的驸马。
不过,李密的书读得那是相当刻苦,整日大门不出,师从当时著名学者徐文远、包恺。史书记载,李密读书“励精忘倦”,“恺门徒皆出其下。”
而且还读出一个典故来:牛角挂书。
一次,李密骑在牛背,牛角上悬挂《汉书》,吟诵史书,巧遇越国公杨素。李密认识杨素,赶忙下拜,表明身份。杨素惊讶于同朝之后竟如此勤奋,问他所读何书,回答:《项羽传》。
杨素与他交谈良久,对他的才华见识大为赞叹,“奇之,与之语大悦。”回家之后,杨素告诉他的儿子杨玄感:“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杨玄感很听话,牢记心中,倾心结交李密,与之为生死之交。

读书生涯对李密影响是极大的,战国和秦汉的乱世纷争,英雄辈出,都给书生李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杨家父子
杨素对杨广的不满与日俱增,因为杨广对杨素的猜忌与日俱增。
杨素曾是杨广“篡位行动”的头号功臣。
当年,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身为右相杨素就是力主者之一。公元604年,杨坚病重,察觉杨广行为不端,欲重立杨勇。当时杨素在宫内侍奉,闻讯即通知杨广,并更换禁卫,封锁出入。七月,隋文帝杨坚死,隋炀帝杨广即位。
正所谓:能共甘苦,却未能共富贵。
杨素虽有篡位献策和平乱杨谅之功,且不断得到升迁,但由于势力过盛,门生遍布朝堂;一时间权倾朝野;因此不断受到隋炀帝的压制,郁郁不乐。
病重期间,杨广多次传令御医为其诊病,御赐丹药,并亲自看望慰问,可是背后常密问御医:杨素什么时候才死。
杨素很有自知之名,也很了解杨广;曾经赏识自己、信任自己、重用自己的隋文帝已经去了,而自己却违背了他最终的意愿;自己还留恋什么权势!
他自知位极人臣,荣耀已极,便不肯服药,每语弟约曰:“岂须更活耶?”
公元606年,杨广即位两年后,杨素病死。
杨素起家于军中,实为一代名将。
北周时期任车骑将军,征战多年,与杨坚交情深厚;随其平定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即位后,他跟随杨广率军东下灭陈,统一中国,被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后,拜司徒,后改封楚国公,作为对他的报答。
然而,篡位帮凶的污点遮住了他整个一生的光辉。
********** ****************  *******     ************       *******
但他有个好儿子, 这个儿子叫杨玄感。
这是一个奇人。
不过,他不是天才,而是大器晚成。
他长相很像其父杨素,雄伟高大,留得一副好须髯。
幼时很迟钝,周围人皆认为他有些痴呆,唯独杨素不以为然,对亲朋好友说:“此儿不痴。”知子莫若父,杨素没有看错,待到杨玄感长大成人,果然是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依靠着父亲的恩荫,他轻易的获取了官位。
只不过杨素的功劳太大,导致儿子的官也太大,杨玄感居然和父亲一样都是当朝二品,位至柱国,上朝时站在同一个队列。真可谓历史上少见的奇人奇事。
隋文帝如此做法,自然不是欣赏年轻的杨玄感天赋,而是对杨素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只是上朝时,逐渐的觉得父子同站一列,有失章法,而且别扭;于是不久宣布将杨玄感降级一等。
奇人杨玄感毫不郁闷,反以为荣,谢恩道:“没想到陛下如此照顾,竟然在朝堂中让臣也进献了孝心。”
这句话极为巧妙吹捧隋文帝,也给自己找了一个体面地台阶。
不久,杨玄感到基层进行锻炼,挂实职郢州(湖北钟祥)刺史。
高干出身,却不糊涂;到任后显示出少有的老到和精明,不动声色的派人打听清楚当地官吏的底细和前科,并在某些场合不经意的提起,当事人又惊又怕,无不畏惧,使得当地官吏不敢有半点欺隐,日常战战兢兢,不敢徇私舞弊;当地的吏治颇有起色,因此,很受当地群众爱戴和尊重。
后来调任宋州刺史,一直到杨素过世后,杨玄感被调入京城长安,官拜鸿胪卿,世袭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骄傲的杨玄感,和他的父亲一样,热爱文学,不断的招揽天下名士聚于门下。李密此时就在他的门下。
杨玄感政治生命应该说很美好,因为父亲功勋卓著,权倾朝野,满朝文武追随者不计其数,使得他有很深厚的人脉资源。
可是,历史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小环境抵挡不过大背景。
隋朝的时代大背景很不好。
隋炀帝即位后,朝政日益混乱,而杨广对朝臣的猜忌越来越重。 杨素死后不久,隋炀帝就说出:“杨素假如不死,必有一日全家诛灭!”的话。闻听此言,杨玄感惴惴不安、恐慌不已。
他看到了杨素的下场,他不想重复。
自古臣子和皇帝斗争的方式有一种最有效:拉皇帝下马。
他的计划是发动政变:废除隋炀帝,拥立隋炀帝杨广的侄子秦王杨浩为帝。在随隋炀帝征伐吐谷浑时,途中部队曾发生混乱,他打算袭击隋炀帝的行营。他的叔叔杨慎阻止了他,“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
就是说时机尚未成熟。
于是,杨玄感调整了战略,每天充满活力的上朝参政,积极为隋炀帝献计献策,投其所好;微笑着称赞英明的大隋皇帝,充分博得了杨广的信任,进入隋朝军事领导层,在军队中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和威望,为举兵做好最后的准备。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4、真的反将

在杨玄感反叛之前,我们说一个他父亲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杨素的妻子郑氏性格暴躁,与中国传统所弘扬的封建女性截然不同,常与宰相大人大吵大闹,毫不相让;有次吵闹后,杨素气急,说了一句:我若作天子,你肯定不配做皇后。《隋书•杨素列传》。
而郑氏也真可谓“巾帼英雄”,立即大义灭亲告发杨素,导致杨素获罪免官,险些毁了杨素的前途。好在隋文帝当时正准备消灭陈朝,统一中国,免官后杨素数次献伐陈之策;一来正用人之时,二来杨坚冷静思考后认为杨素不过是气话,不会背叛他,开皇五年杨素被重新启用,并南下平定陈国。
这是一个莫须有的反叛.
但是他的儿子是真的要谋反了。
大业九年,隋炀帝二次征伐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督运粮饷;他感觉时机成熟,派人接好朋友李密前来。
不愧是好朋友;李密和他的看法很一致,认为隋朝举国出兵,后方空虚;而且百姓不堪重负,各地纷纷起义,天下已呈乱象,当做英豪。
李密献计杨玄感,让他故意拖延粮草的输送,希望远征的隋军因缺少粮饷而削弱战斗力,被高丽军消灭。不久隋炀帝派人来催,他的答复是:运粮的水路已被盗贼拦截,难以按时输送。
六月三日,晴空万里,黎阳,正式反了。

5、杨玄感的判断
自古,师出有名才能名正言顺。
杨玄感就很传统。
他谎称东征高丽的水军司令来护尔叛乱,并且为来护尔想好了造反理由:带兵不力,延误军期,害怕军法处置。
杨某人是奉旨在黎阳集合大军,进行平叛。
关系来自感情,信任却往往来自实力。
比如喝酒,找关系最好的朋友,不管他的职位和门第。
而办事,则会找能力最强和能量最大的朋友,而且关系还得过硬。
对李密的能力,杨玄感深信不疑。
他们有过“煮酒论枭雄”,那是三年前。
长安,杨府,夏季,黑夜。
玄感:请喝酒。
李密:我喝。
玄感:请吃菜。
李密:我吃。
玄感:请答题。
李密:我答。
玄感:朝政荒乱,大隋必不长久;群雄逐鹿,你我谁为高低?
李密:两军对垒,取上将首级,我不如君;振臂一呼,收天下英雄,君不如我。
玄感:很对,继续喝酒。
李密:我喝醉了。
现在,作为叛军的总参谋长,李密讲出了他最为得意的战略部署:
上策:三军北上,攻打幽州,断掉杨广大军退路,隋军不攻自灭。
中策:挥军西进,攻打长安,控制潼关以内地区,至少割据称王。
下策:大军南下,攻打洛阳,占据东都号令四方,但是成败难料。
这可以说他幕僚生涯的巅峰之作,总揽全局,又思虑周全;未曾开始就为这场战争的胜败定下了基调。
杨玄感很少反对李密的意见,但很少不代表没有,不幸的是这次就就在其中。
他选的是第三计,他也是有理由的,而且经过深思熟虑的。
叛军总司令杨玄感认为,文武百官都在洛阳,若攻下东都,必使隋军人心大乱,不战而胜;况且可显示我军势强大,各地势力必会见风归附。
计谋的高低,不在于制定的智慧和执行的能力,关键是对 敌方反应和计划的预测是否正确。
杨玄感判断错了,准确的说是判断错了洛阳的守军。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强硬的对手和一座坚硬的城池。


6、身先士卒

这座城池就是洛阳,这个对手叫做樊子盖。
樊子盖本不该成为杨玄感对手的。
杨广任命的东都留守是他的孙子,只有七岁的越王杨侗;七岁当然太小,可要知道杨侗总共只活了12年,而且其中有一年是当皇帝,他是大隋朝最后一年的皇帝。
可樊子盖偏偏成为了杨玄感的对手,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难以预料。
因为杨广也不太放心,他要找一个人看守洛阳来保护他的孙子;而且这个人要具备几点要求:
1、要始终忠于他,这是原则
2、要镇得住文武百官,这是标准。
3、要有能力解决突发问题。
樊子盖无疑很符合条件,而且他还有一种能力杨广不知道,可能他自己也没有察觉,那就是守城。
他此时的官职是民部尚书,就是大家熟知的户部尚书,杨广即位后为体现新的气象,改动了一些官职或者名称,比如改 州刺史 为 郡太守,所以隋唐时期的太守和刺史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地方长官,隋朝和唐初实行的是州(郡)县两级行政体制,相当于省直管县,少了地级市一级机构。
樊大人派遣河南赞治裴弘策(河南省长助理),领兵迎敌,构筑外线防御;但是将门后人杨玄感英武有力,善于骑射,每战必身先士卒,因而士卒振奋、所向无敌;同时也留下了身先士卒这个成语。
杨玄感五战连胜,裴弘策自然是五战连败,这不奇怪。
奇怪的是他战败回城却面无羞涩,大言不惭,完全不把樊监国放在眼里。
这是因为樊大人虽名声流远,但长年在地方做官,一直担任各州刺史,回中央六部为官时间只有三年,不好权利,在朝中势力不盛。
樊子盖远比隋炀帝想象的果断。
他立即下令处死裴弘策,严整军纪。
既然整顿,就要彻底。
国子监祭酒杨汪在朝中为官已久,平时看不起他,言辞轻蔑;樊子盖悄然查出几条罪状,理应当斩;杨汪害怕了,肯头求饶,直到流血,才免于一死。
满朝文武无不战栗,将令无敢不从。
既然大隋皇帝给予了我权利,那我就要用它来保卫大隋;只要是为了大隋江山社稷而杀人,那么不管杀谁,不管什么理由杀人,都是忠于皇帝的。
此时杨玄感已经到了。
大军将东都包围后,杨玄感屯兵洛阳北门外,举行了盛大的动员大会,发表了令人热泪盈眶的演说:“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周边百姓感动不已,又受隋朝徭役之苦已久,每日投奔军营效力者多达干人。而且很多被杨广*或冷落贵族子弟也纷纷投奔于他,杨玄感礼贤下士,收编隋军降众,招募百姓,一时间聚得5万余人,声势大振。
攻下东都,各地归附,不战而胜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7、围城*洛阳
杨素为北周、大隋南征北战,实为一代名将。
杨玄感不愧是他的儿子,派兵布阵,井然有序,颇有大帅之风。
他的战术部署很周密:兵分五路,四面合围,围点打援。
第一路:分兵5000占据慈硐道(在今河南洛阳西),
第二路:分兵5000人守伊阙道(在今河南洛阳南),
第三路:派开国元勋韩擒虎之子韩世萼率3000人包围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第四路:顾觉率5000人攻取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
第五路:主力中军由杨玄感亲自率领攻打洛阳城。
于是洛阳城就出现越国公攻城,越王守城的局面。
而且城内有个樊子盖,城外有个李密。
李密的水平是绝不在樊子盖之下,但这远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当战略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时,如果执行者的能力越强,执行计划越坚决,执行速度越快,其危害就越大,错误就越严重。
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洛阳之战的结果,其实早已注定;即使杨军能够占领洛阳,也必为班师回援的杨广大军所围困,杨玄感一开始就已经丧失了先机。
更何况,杨玄感攻陷洛阳的计划并没有很快的实现。
城内的樊尚书亲自披挂上阵,登上城楼,指挥军民奋勇抵抗,坚守了二十余日。
杨玄感一时间无法攻破城池。
战局僵住了。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钱钟书老先生总结的《围城》哲理太睿智了,不但是用于婚姻、工作、生活,也适用于战争。
战争版《围城》往往演变为-------外面的人想进进不来,里面的人想出出不去;洛阳就是如此。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8、八面楚歌
洛阳城的均衡态势还是被打破了,这个外力的作用者就是大隋皇帝杨广。
隋炀帝动作很快。
至少比杨玄感预想的要快。
远在辽东的他,在亲征高丽后,又一次做出了评叛部署,不过这次是正确的。
他安排了三路大军:
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叛军总部黎阳。
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侯卫将军屈突通率兵援救洛阳。
另外被杨玄感污蔑造反的来护儿也班师回军,即将对洛阳城外的杨玄感形成反包围态势。
来护尔和屈突通在不同版本的隋唐好汉谱中榜上有名,是隋军有名的悍将,冲锋作战远在杨玄感之上。
形势又有变化了。
不过最先到的是长安的隋军。
因为最近。
留守长安的是代王杨侑,杨广的又一个孙子,时年仅8岁;也很小。
他和越王杨侗很相似,也当过隋朝皇帝。那是在公元617年李渊攻入长安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 尊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后,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后杨侑死于619年,年仅十五。
看到有人抢夺大隋的江山,杨侑身为皇亲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他派刑部尚书卫玄统兵7万救援东都而来,在城北和杨玄感军形成对峙。
卫玄字文升,就是洛阳人,此时在长安的地位和樊子盖相当。
就在杨玄感烦躁之时,善解人意的李密来到主帅大帐;为他献计退敌。
第一战:玄感率军诈败,待卫玄追来,伏兵四起,大败隋军,这就是李密的诱敌伏击之计,后曾多次使用。
第二站:两军厮杀之中,杨玄感命人大喊“杨玄感已经被擒”。隋军闻听,顿生懈怠。杨玄感趁机冲锋,一马当先,杀退隋军。
这是杨玄感急中生智的战果。
此后反复作战,隋军势颓,粮草即将用尽;卫玄决定进行决战。双方一日之内接连交战10余次,隋军逐渐败退,眼看难以支持。
这时意外发生了。
其弟杨玄挺被冷箭射死,杨玄感悲痛欲绝,无心恋战,暂时退军,为其弟举丧悼念。
由此可见杨玄感的心术和品德远不够狠毒和阴险,无论是对待士兵还是亲朋,他都是一个厚道的人。
如是曹操,多半不会放弃大好形势退军,反会以其弟之死来激励全军,做拼死一战。
杨广的大军已经很近了。
杨玄感又一次面临选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壮丽*落幕


一张大网
已经笼罩在洛阳的上空了。
此时,李密已经隐约的感到了呼吸困难。
不过,最让他抑郁的还是杨玄感的态度和变化。
在此前作战中俘虏了洛阳的内史舍人韦福嗣,此人为保命无奈以归顺做权宜之计。
由于善于言辞,竟被杨玄感当作心腹,和李密地位相当,一起参于谋划军政大事;但韦福嗣在出谋划策时却总是模棱两可,敷衍了事;稍后杨玄感让他作一篇伐隋檄文,韦福嗣深恐一旦檄文传出便断了回隋之路,坚决不肯。
李密看出韦福嗣事主不纯,难以收复其心,便建议将其杀掉,以安众人之心。而宽厚的杨玄感则缺乏这种洞察力,拒绝了他。
李密黯然对左右道:“楚公好反而不欲胜,如何?吾属今为虏矣!”
李密不会看错。
韦福嗣当然没有心思辅助杨玄感,后找到机会从军营中逃出,投向洛阳隋军。
李子雄,隋右武侯大将军,因罪免职后,投奔杨玄感,为其所倚重。围困洛阳后,他多次力劝玄感称帝,号令天下。
幸好杨玄感多少还是有政治敏感性的,他没有冒失,征求了李密的意见。
密曰:“昔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而被外,魏武将求九锡,荀彧止而见疏。今者密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何者?兵起已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不广也!”
玄感笑而止;不再提称帝之事。
不过他还是听从了李子雄的另一个建议:兵分两路,西抗卫文升,东拒屈突通。
计划很好,但是低估了对手。
屈突通很快就突破了防线,顺利渡过黄河;城中的樊子盖也见机出兵,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杨玄感频频失利;而且来护儿的大军更近了,包围圈很快就要落成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杨玄感还是决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李密,在他内心中李密始终是他最信任的朋友,最可靠的谋士,他已别无选择。
李密也别无选择,他们的命运早已结为一体。
玄感谓密曰:“计将安出?”
西进关中,占据长安,据守险要。-------这是李密唯一的回答,也是他中策内容的重复,但却是现在唯一的选择。
西进!西进!
别无退路,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已经合兵一处,紧追而来。
胜负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在隋军赶到之前,攻下长安的门户潼关。
现在打的是时间,可谓生死时速。

突围很快,行进的很顺利,直到走到弘农郡(河南灵宝)。
在这里遇见了几个老人,几个忠实厚道的老农。
老农们恳求杨将军进弘农城解救数万水深火热的父老;而且弘农囤有粮草数万,但兵力空虚,易如反掌。
杨玄感信以为真,立即发兵弘农。
李密很难断定老农所说是否有诈,但他很清楚此行的关键是先机,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即便攻下弘农,也与占据长安的大方向无关,只能徒费时日;况且弘农无险可据,若追兵赶到,必被所灭。
杨玄感没有听从,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没有听从李密的劝告。
初攻之下,弘农城坚不可摧,而且镇守弘农的蔡王杨智积(杨坚侄子)在城上破口大骂,挑衅杨玄感。
杨将军大怒,连续猛攻三日。
杨智积计策成功了,成功的拖住了杨玄感;这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
等到杨玄感清醒过来,撤兵西进的时候,宇文述、屈突通的大军已经掩杀而来。
李密意识到无可挽回了!
看着身边这位生死之交,英武才俊,他不禁流下了眼泪,痛恨自己没能阻止他,挽救他;心里默念道:玄感兄保重。
杨玄感对他点了点头,心照不宣;大喝一声,拨马杀入乱军之中;只是他的眼中分明也有泪光,是感激、悲哀、还是遗憾?

大业九年,八月初一,决战河南。
战败。
战败就意味着死,杨玄感死了。
他死的很有尊严。
为不落入敌兵之手,他让其弟杨积善杀掉了自己。
正所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隋末乱世,杨玄感是最先起兵反隋的贵族势力领袖,虽如昙花般绚丽而短促;却在大隋帝国衰败的身躯划下了最鲜明、最勇敢的一道伤口;此后军事贵族王世充、宇文化及、李渊等人受到鼓舞纷纷效仿,推翻了杨坚所创立的曾将壮丽宏伟大隋,开创了盛唐文明。
不过,李密的故事还在延续。


10.越狱
夜色初上,已听不到一丝的厮杀呐喊;李密才敢从野草密布的路沟中爬出来。
他长长的的出了一口气,发现自己已是满面泪水。
那是恐惧后退却后,悲伤已经占领了他的大脑。
直到此时他才敢放声的痛哭一场,无助的以手捶地,尽情的挥发着他的悲伤。
他痛哭的是他的好朋友、好兄弟杨玄感,不管他是不是反贼杨玄感;他悲伤、绝望,他不明白为什么横征暴敛、为政凶恶的杨广可以为大国之君,而忠厚仁爱、将士爱戴的玄感则遭此下场。
悲伤的散发带来了疲惫,李密渐渐的睡着了。
天色微明,李密就上路了。
这时他已经方寸大乱,毫无思路了,只是机械的向前走,去干什么?
他没有想,也懒得想。
他只知道要活着。
确实也不用想,因为刚走出十几里,就被抓了。
天空依然阴霾,天降大任的李密将受到又一次考验。
到叛军的总参谋长,官兵自然非常兴奋,将一干人用囚车装起,准备送到杨广所在的高阳行宫。
这可是大功一件,叛军的2号人物啊。
而李密笼络人心、团结同志的能力仿佛与生俱来,不几天他就成为了囚徒的领袖。
李密与众人商议,若到高阳,难免一死;为今之计,只有越狱。众人连连称是,按照李密的建议都拿出身上的钱财,由李密贿赂和款待押送人员,拉拢关系,以麻痹警惕。
李密的外交工作,无疑是称职的。
邯郸,夜,酒。
李密等人将押运官兵灌醉,一起破墙逃走,越狱成功。
众人没有忘记是李密给了他们生的机会,对李密俯首一拜之后,才四散逃去。
在灰色的秋夜中,李密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活。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11、大业九年

在北方的夜色下,李密在不停的狂奔。
不知跑了多久,直到摔倒在地,他才意识到自己脱险了。
稍微歇息后,随之而来的不是庆幸,而是空虚。
因为他还是不明白要做什么。
用计脱逃都只是求生的本能作用,当成功后他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迷茫中。
迷茫不等于智商低,而是不知道该把智商发挥到什么地方.
李密的智商当然不会低。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朝廷要犯。
为了能活下去,也为了有时间继续想要干什么,他决定投奔别的“反贼“。
*** *** **** ***
此时的天下已是风起云涌。
大业七年(611),山东邹平人王薄聚众起事,自称知世郎,占据邹平一带,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随后,平原(山东德州)刘霸道、漳南(山东武城)窦建德、清河高士达、张金等人纷纷起义
山东,还是山东。
因为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在山东集结军队,筹集粮饷,征用大量民夫和钱财。而山东民众受苦深重,农民起义势不可免。
而大业九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是隋朝政权的分水岭。
大业九年,山东,万事皆宜。
三月,济阴(山东定陶)孟海公聚众,宣布起兵。
四月,平原(山东德州)郝孝德起兵,聚众达数万人。
同月,渤海(山东阳信)孙宣雅起义,号称“齐王”。
六月,杨玄感起兵,让人民看到不止百姓对杨广的统治不满,就连隋朝统治阶层内部也出现了分裂;激发了更大的农民起义浪潮,波及范围之广,已到了无不可反之州、无不可反之人的情形。
七月,余杭(浙江杭州)刘元进、梁郡(河南商丘)韩相国同时响应杨玄感起兵。后韩相国被杨玄感任命为河南道元帅,而刘元进攻占吴郡(江苏苏州),自立为帝。
八月,吴郡(江苏苏州)朱燮、晋陵(江苏常州)管崇双双起兵,依附于刘元进,被任为左右尚书仆射。
九月,东海(江苏连云港)彭孝才起兵,济阴(山东定陶)吴海流起兵,苍梧(今广西梧州)梁慧尚起兵造反。
十月,东郡(河南滑县)吕明星起兵反隋。
十二月,章丘(山东章丘)杜伏威、临济(山东章丘西北)辅公祏起兵,占据淮南地区。
隋朝已经开始分崩离析了。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2、蛰伏
而李密投奔是郝孝德,不过郝孝德并没有重视他,或者说是怕他取代自己,对李密很不客气,连衣食都无法保证。看到快活不下去了,李密只好又一次开始了旅行,这一次他找的是王薄。
王薄对他很周到,毕竟李密的名声在外,在起义界是明星人物,是造反者久仰的人;可是一直把他当偶像人物养起来,好吃好喝,始终不给他具体职务,不让他参与山寨得管理。
本来李密正在彷徨,并没有下定决心做一个职业造反经理人,也就乐的舒服自在,度过了一段还算不错的日子。
只不过王博手下的人不这么想,他们害怕李密受到重用后压制自己的地位,就常进谗言说李密别有用心;而郝孝德也劝王博赶走李密,以防日后被其所图。
本有戒心的王博也知道李密必定不可久居人下,于是送李密出境了。没有选择的李密只好继续漂泊,由于身无钱粮,在路上曾以树皮草根为食。
无所适从的李密还是安定了下来。
他在淮阳郡(河南淮阳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定居了,改名刘智远,做了个教书先生,以此勉强糊口。
取名“智远”而不是“志远”,说明李密要表明的不是他多模远大的志向,而是他多麽高的智力;可见他还在想,因为他还不明白。
居住的农户只知道来了一个水平不错的先生,历史典故层出不穷,天文地理都略知一二;从东都讲到长安,从战国讲到东晋,孩子们听的意趣盎然;经常跑到先生的家里去听故事。
村子里的人也经常向他一些问题,并接济他一些吃住物品,只是问起西魏、北周到隋朝的事情,刘先生一律微笑推说不知。
而李密和这些天真的孩子、淳朴的农民多日相处中,充分的体验了农耕生活得恬静和平淡,这个不起眼的山村没有京师的繁华和喧嚣,没有显贵的前呼后拥,更没有大隋皇帝的君临天下;只有人,只有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
他清楚构成大隋统治基础的既不是什么文武百官、富商显贵,也不是自己和杨玄感,而是身边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而且最能够表明大隋王朝民生状况也是他们。
他不禁在想,如果玄感兄起兵成功、统一天下,会不会对百姓施以仁政,让他们安居乐业?
会的,一定会的;李密不断的告诉自己,玄感兄待人宽厚、讲求仁义,一定会爱民如子;而且,就算他行为有些偏离,自己也一定会给他提醒的。
绝度是这样的,对此李密很有自信。
可见,人在想不明白的时候,往往会多想、幻想甚至联想。
由于深得村民的尊敬,几位农户请李密先生喝酒,饭菜虽然简单、酒也难称名贵,但李密的兴致很高,因为这是对他教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本人的认可。
是啊,不但杨素这样的重臣看重他,杨玄感这样的名将器重他,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尊重他,那就说明自己很有才干啊,至少说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至少我不是一个坏人吧!
受到别人的肯定总是愉快的;所以李密喝的酒很多,喝得多当然醉得也快。
这酒中的滋味恐怕只有李密知道,半是感伤半欢喜。
频频举杯之间,众人请刘先生留下笔墨;李密推托不过,于是一首《怀古淮阳》,脱口而出:
“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唐诗之盛,世人皆知,观李密之作,乃知诗至隋朝已初兴。
写完之后,李密掩面痛哭。
众人大惊,连忙问候。
李密道:。吾非为己,乃念楚公也
杨素曾受楚国公,后玄感世袭其爵,此楚公意为玄感。
次日,酒醒的李密照常为小儿郎说文解字,讲述前朝旧事,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平静的生活即将改变。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3、心中的乐土

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好多种,其中就有好事者和有心人。
就在大多数农户还弄不清楚公是谁或者还酒醉头疼时,有心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好事者需要的不是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智慧,他们只需要有投机的敏锐和富有好奇心的勇敢,加上百折不挠的尝试,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告密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句格言能够流传千年,当然不会没有道理。
一个闲人看到了李密的诗作,又听那天参加酒席并且喝的不太醉的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凭借第六感觉意识到李密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不寻常人物。
而且这个闲人还是比较有点头脑的人,正所谓懒人的智慧。
告谁?告谁什么罪状?这是他要解决的问题。
他先是想找人弄明白刘智远先生到底是谁,失败了。
不过没关系,反正闲人有的是时间。
他经常到闹市茶楼酒馆去悄悄打听,刘智远、楚公是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终于听到了,过客们关于杨玄感身为高官,拜为楚公却造反的讨论;姓刘的原来是在怀念反贼杨玄感!!他先是一惊,然后就是一阵狂喜。
他们是亲戚!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最起码是一伙的!这是他的第二反应。
反正是大功一件,他不禁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大笑了几声。
时不我待,千万不能被人抢了功劳,此人一拍桌子,估计连茶钱都没有付,就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一路狂奔,冲进了淮阳郡府;本来太守赵佗对于市井小民之言半信半疑,单凭几句诗就定个文字狱未免有时草率;但是听他描述了相貌后,又令手下找出半年前朝廷下发的通缉图像。
对比之下,真相大白!
李密,叛军参谋部重要任务,抓!火速抓。
此时的李密正在和小朋友在野外观景怀古,没有丝毫察觉。
幸好当地民风淳朴,李密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声望,也多亏他此时没在村中,官兵刚到,村民们就让孩子给刘先生送信,让他快走。
满怀感激和愤恨的李密看了看这个村庄和眼前的这些孩子们,转身离去越跑越远.
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去处的李密,使用了就近原则---找自己的血缘关系最近的亲戚,李密投奔了自己的妹夫、雍丘(杞县)县令丘君明。
见到李密,丘君明顿时吓了一大跳,估计当时真的跳了起来,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赶紧把府门关闭,派人守住四周,以防消息泄露。
不过,身为官员的丘县令还是不敢收留朝廷要犯,就把李密安排到他的朋友王秀才那里暂避一时。幸运的是,王秀才是位侠义之士的人物,敬重李密的行为,很欣赏他的才华,两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他不仅收留了李密,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李密为妻。
可见,优秀的人才在任何狼狈的时刻,仍然可以显现出他的优秀品质,而被人赏识。
李密有了安身之地,意外地有了一个贤惠妻子,安乐的日子就此开始了,命运似乎也对它露出一丝微笑。
李密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很高兴!
这不就是乐土吗?
可以安居乐业、男耕女织,过上太平的日子,不算富裕但很悠闲放松,不必担惊受怕,不用四处流浪;安逸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你可以说他胸无大志 ,但是你能说他有错吗 ?
李密甚至都有点理解蜀后主刘禅了,“此地乐,不思蜀”,一个人想过得舒服一点有什么错?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前路有知己

李密已经安于这样的生活了,他的意志已经沉寂,此刻只有外力才能将他拉回到原有的道路上。
这个外力还是告密。
告发他的是丘君明的堂侄丘怀义;得到密报后,梁郡通守杨汪立刻派兵包围了王季才家。
出乎意料的是李密恰好出门,无意中躲过了一劫。
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王秀才一家和丘县令却因为连坐丢了性命。
李密保住了性命,却悲痛欲绝,刚得到的的小家没有了,刚遇到的亲人没有了;仅有的温暖被扼杀了,向往的安宁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李密愤恨到了极点,他要报仇,他要活下去!
他知道杨广不会放过他;要为亲人报仇只有推翻杨广,要想活着只有推翻杨广的统治。
他消沉已久的心志被复仇的火焰点燃了,或者应该说被复仇的气息膨胀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被逼到绝境的李密已经意识到:或与推翻隋朝的统治本就是他的使命,是他要完成的任务。
一代枭雄就这样苏醒了!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刘备东吴招亲后,被周瑜用计软禁在庭院中,用金碧辉煌、锦衣玉食来使其丧志斗志、消磨雄心;若非孔明看破,险些成功;可见安逸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能够预知未来的话,杨广肯定要恨死这个告密者,正是这次告密把龙在浅潭、无用武之地的李密,重新推入了反隋斗争的大浪之中。
已经想明白的李密,毅然地走向了农民起义军阵营,当时河南一带起义军山头林立,多得就跟现在沿海地区的电子加工厂一样,李密开始他的巡回演出之旅
一开始走到的几家起义军,显然是规模小、地盘小、领导文化水平低,把李密推翻大隋、一统天下的蓝图,看作是白日梦,嗤之以鼻。
李密并没有灰心,经过此前一番磨练,他抗击打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他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他来到了济宁,上天终于安排他和最忠实的拥畾见面了。
由于杨素父子在朝中的显赫地位,各地农民军都把杨玄感起义看作是一个风向标,时时关注,人人关注、事事关注,他的起义过程更是为人所熟知。
王伯当早就听说过他和杨玄感之间的故事,对他辞官读书的魄力很是欣赏,并且对于他的上中下三策的智慧和邯郸脱逃的机敏更是佩服不已,常与左右言道:若我起兵,定听从蒲山公号令,则长安早为所有。
出身富农人家的王伯当,也曾读过经史子集,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于非常贵族出身的李密能做出反隋的举动,深感不易;又感于他和杨玄感的深厚义气,甚为向往,便对李密产生了知识分子特有的惺惺相惜;常叹息“蒲山公乃真英雄也”,并想与之结交,又苦于寻不到踪影。
听人禀报“李密求见”,王伯当顿时一怔,待问清后,马上率众飞奔到大寨门口,隆重迎接蒲山公,十分热情的款待李密。
相对于此前的冷言冷语,这番李密受到如此重视,也颇有些受宠若惊和感激,自然对王伯当也是推心置腹,把自己对天下大事的判断和反隋的思路全部托出,一时间滔滔不绝、谈笑风生。
口才和聚合力是李密天生的的特有能力,加之他博通古今的学识和天文地理知识,使得山寨的大小头目个个叹服、如痴如醉,皆叹“听李君一席话胜读白日书”,皆以蒲公相称以示尊敬。
王伯当更是形影不离,每日给随在身边,听李密的讲述天下大事、古今乱世,并且经常秉烛讨论到深夜,并常以学生自居,成为李密最坚定的粉丝。
正所谓“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有人终识君”
作者题外话: 
在《隋书》、《唐书》、《资治通鉴》中,虽然王伯当只是几处提及,但证明确有其人,确是谜一般的人物,令很多读者和研究者人琢磨不出。
即便是官方因为他起义军的出身不给立传,也应该有一些记载,比如包括李子雄、韦福嗣、杜伏威、窦建德、王世充、翟让各路反王也都有简略的传记。
而王伯当这样一位英武才俊记录寥寥,琢磨不透!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15、高瞻远瞩
任何职业或者阶层都是需要交流和沟通的,山大王也不例外;或许这是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害怕孤单和寂寞的。
正所谓:人以类聚,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阐述了一个道理。
相近的几个山寨关系不错,不但和平相处,而且还有往来,一派和睦的景象。
造成这种不同于以往互相火并的局面的原因很简单:
一、山寨都知道最大的威胁还是大隋的官军,连杨玄感这样的强大力量都被消灭了;何况一个小山头。说不定那天杨广皇帝想起来了,大手一挥,就立刻土崩瓦解了,索性也不去做什么扩大地盘之类的无用功。
二、王伯当是其中最强的势力,只要他不去争抢,别的势力人想争也争不动,可以说王伯当充当了平衡的角色。
三、就是王伯当的个人作用,王伯当为人豪爽大度,对待朋友仁义大方,颇有单雄信的风采,而且又有文化,深得众人佩服,自然就跟随在他的周围。
在后来的往来中,王伯当自然就把蒲山公李密隆重的引见给了大家,大家见王大哥如此看重此人,自然不敢怠慢;又听说是杨玄感军队的二号人物,自然觉得三生有幸。
王伯当的作用是团结人,而李密的作用是改变人。
李密自然会向几位反王灌输天下大势的看法思想;一开始大家当然不懂,也不感兴趣,但碍着王伯当的面子,只好硬着耳朵听。李密也毫不谦虚,既然有人听,那就干脆系统的全面的讲,一讲讲了好几个月。
谎言说多了就会变成真理,何况李密说的本来就很真理。
各位山大王受到了多日熏陶,也开始学会了思考前途,越思考越感到山寨危机重重,就更觉得李密言之有理。于是自发的,主动去找李密咨询山寨的发展方向,看有什么可行性方案既可以自保又能壮大山寨。
对于他们的转变,李密是很高兴的,这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和能力。
他很有力、很镇定的开始讲述自己的思路:
一、反隋是正确的方向,唯有坚持才能发展。
二、要想自保,必须找一个有力据点。
三、要想壮大,必须联合。】
众人连连点头、鼓掌:“蒲公高见”.
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下,李密说出了第四条建议。
顿时,大家变得摇头晃脑和叹息,面有难色。
因为李密说的是:“这个地方就是瓦岗。
谁不知道瓦岗寨是翟让的地盘,而且是河南境内较大的一股起义军,要攻打瓦缸是自不量力,而投奔瓦岗寨又担心被消灭,也难怪大家难以认同。
大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李密。
李密依然镇定,却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侯有人会说话的,这个人就是我王伯当。
“大家不要急,听蒲公慢慢讲明白”,王伯当果然说话了,“蒲公自会有道理可讲”;他起到的是一个过渡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抛砖引玉。
李密和王伯当个对视了一下,开始说话了:
一、瓦岗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可以长期占据。
二、正以为翟让的实力大,才能组成真正的联军。
三、大家担心翟让不能容人并无必要,因为翟让必不敢失天下人之心,必不敢失反王之心。
四、我和伯当先去投奔,一探究竟。
在面面相觑之中,各位山大王开始了等待时光,他们不断的打探着利密和王伯当的消息,关注着他们在瓦岗的遭遇,也暗暗的为他们担心。


16、英雄振臂

瓦岗隶属东郡(今河南滑县),紧邻黄河。由于河水泛滥,使得当地一片荒芜、草木丛生,芦苇遍地,人烟稀少,便于隐藏以和出击。
瓦岗北与黄河上的白马渡口临近近,南与通济渠相望,进退自如,攻守皆宜,可长期占有。
此时的寨主翟让,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翟让,东郡韦城人(今河南滑县东南)。
为人好爽侠义,平日里好打抱不平颇有晁盖的气质,故深得乡邻敬重,后在东郡任法曹,相当于法院副院长和副公安局长,因为院长和局长都由县令兼任。
大业七年,一时大意犯了错误被指控有罪,又因得罪过同僚,居然被判死刑。
通晓律法的翟让深知难以翻案,在他曾经掌管过的监狱里绝望的打发着最后的日子。
黄君汉,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狱吏,他改写了历史。
当然,我很难断定此人是否就是后来的唐朝大将黄君汉。
他十分敬重翟让,深夜来到牢房对翟让说,天下已经大乱,像你这样英勇忠义的人定会成大器,怎么能心甘情愿的等死呢,我放你走。
翟让听后喜出望外,本已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现在又有了生的希望,死里逃生的翟让跪倒在地感谢救命之恩,一时间泪流满面。
黄君汉也是非凡之人,登时大怒。他说我原以为你是大丈夫,将来能够成一番事业,拯救天下百姓,所以冒险前来相救,可是你却在这里像小女子一样哭哭啼啼,真令人失望。
翟让伏地三拜,转身逃走。
辗转时日后,聚众起义,占据瓦岗,杀富济贫;不久徐世勣(徐茂公)单雄信等人相继投奔,队伍不断壮大,达一万多人马。
路途虽然颠簸,但并不太远。
李密和他的忠实信徒王伯当终于来到了心中的瓦岗。
意料之中,王伯当受到了翟让的亲自接见和热情款待,因为他毕竟带来了很多人马,在造反界有人就是资本,冷兵器时代人多就可以做大。
意外的是,李密却被晾在了一边,或者说是被看管起来,根本没有机会向翟让阐述他一统天下的战略思想。
翟让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李密。
一、李密曾协助杨玄感起义,收留他可能会引来官兵的围剿,徐世勣等人就建议将他赶走。
二、李密足智多谋、一代枭雄,难以久居人下,日后会有异心。
三、如果不收留或者杀掉,必使瓦岗人心尽失,天下英豪不敢前来,何况王伯当也不会答应。
看到情形对李密不利,王伯当忧心忡忡,而李密却不慌不忙,只是让王伯当给翟让捎了一段话。
“当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京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以足下之雄才大略,士马精勇,席卷二京,诛暴灭虐,则隋氏之不足亡也。”
核心内容是”吹”:
一、 吹翟让文武全才,雄才大略。
二、 吹如有能士辅佐必成大事。
三、 李密就是能人。
王伯当的口才虽不及李密,但也很有感染力;翟让显然有些动心了,但手下众将的意见仍然不一。
最后反对派徐世绩拿了一个主意,先试用李密一段时间,一试李密是否真才实学,二试是否对瓦岗忠心。
于是,翟让当即决定召见李密。
被软禁多天的李密,听到传令,没有丝毫怨言,高高兴兴的跑到大厅拜见寨主。不卑不亢的拱手和众人见礼,言称能来到瓦岗得见寨主乃是三生有幸,如不嫌弃定当犬马效劳。丝毫不提此前翟让对他的不友好行为,就好像从没发生过。
李密的态度之好,有点出乎翟让的意料,心中有些惭愧,决定宴请李密,正式为他接风洗尘。席间李密表现的大方得体,和众人谈笑风生,慷慨饮酒,丝毫不见戒心,同时也获得到了翟让、单雄信这些豪爽之人的好感。
次日在议事厅,面对众人,李密把自己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全盘托出,加之有王伯当在一旁附和,只讲的热情澎湃、手舞足蹈,一时间大帐内鸦雀无声;
听懂的佩服,听不懂的也被他的气势和语言所震慑,都陷入了平静之中。
翟让徐世吉、单雄信等有见识的将领是同意李密的见解的,他们也一直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着山寨的出路,只不过百思不得其解,始终难以突破思想的瓶颈,而李密的出现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捅透了窗户纸,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
看来,他就是瓦岗急需的人。
翟让马上让李密上座,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怠了这位人才;李密反倒毫不在意,口称新到山寨未立寸功,实不敢受禄。并表示愿前去说服各路反王前来瓦岗效命,以报寨主收留之恩。
翟让犹豫了,他显然不相信一介书生能说服各路山大王,秀才和兵是说不清道理的。一旦劝降失败,失去了刚找到的参谋,真是得不偿失。

17、应者云集 -(上集)
徐世歵却力主李密前往游说,这倒不是因为他相信李密能够说服几路藩反王,相反那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他根本不抱希望。
他的算盘是试探李密,这也是他一贯的主张。
一探李密的本领,不过失败是肯定的,至少徐世歵这么认为。
二探李密的忠心,这才是主要的;是否受到不公待遇后,假装效忠,借机逃跑投奔别的山头。
忠诚比才能重要,是山寨界的所信奉的至理名言;
他的意思,翟让是明白的,这也是二人长期配合建立起来的默契。
翟让同意了。
但这是有条件的同意,既然是去劝降不是打仗,那就用不着派大队军马;只允许他带200名士兵前往,显然是怕李密策反军队另立山头。
李密欣然从命,但也有条件的:
一、 师出有名,瓦岗必须给他一定的头衔和职务,并且级别不能太低,这样才有说服力;并要翟让出具亲笔书信并加盖大印,以消除各位山大王的疑虑。
二、 王伯当熟悉地理,需由他统领军卒陪同前往。
两个条件一提出,翟让、徐世吉、包括王伯当、单雄信在内就明白了李密的意思:
一、有王伯当保护性命无忧,山大王和瓦岗的随从不会加害自己
二、万一无功而返,瓦岗不会拒之门外,因为还有伯当这位虎将,翟让舍不得。
三、王伯当的现身说法,对广大山大王来说是再好不过事实论据。
翟让也不好拒绝,因为李密的理由很正当,无懈可击;于是同意王伯当率部下200名士兵前往;封李密为瓦岗涉外特使,并给与了他军事部副参谋长虚职,(当然副参谋长有好几个,参谋长就是徐世吉)又亲笔书信一封交给李密。
其实这才是李密最想要的结果,哪怕给的是虚职,但是我的级别在那摆着那,山寨开会也好、商议重大决策也罢,我都是要参加的,也就是说给了李密以后一展才华、雄辩瓦岗的长期机会,而且是合乎程序的合法的机会。
一箭三雕。
临行前,翟让还特意拉着王伯当的手嘱咐了几句,生怕王伯当一去不返,至于李密虽然听起来才华一流,但毕竟还没有做出过实质的贡献,山寨眼下最需要的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一介书生,随他去吧。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18、应者云集(下集)
当看到李密和王伯当的时候,一直在等待消息的山大王惊诧不已;第一反应是李密逃出来了!
因为此前他们听说李密被关押了起来,心想此行定是脱逃避难而来,还想到翟让会不会追杀到自己山寨来?
个个带着满腹的疑惑和复杂的表情,一时间都无语了。
倒是李密一如既往的面带笑容,并主动向他们问好,侃侃而谈。在大家急切目光的注视下,拿出了翟让的书信给大家,一旁的王伯当不失时机的向弟兄们介绍李密同志外交大使的身份和瓦岗副参谋长的职务,当然省略了副参谋长的之一。
事实胜于雄辩!
有王伯当这个鲜活的例子摆在面前,众人确实无话可说。
对于李密大家心里是服气的,但纷纷表示事关重大,还需考虑一些时日,毕竟想去和真的要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就好像我们一直想调动工作,但真要动地方的时候还是需要下一些决心的,人的内心总是有些抗拒变化的元素。
可以说我们害怕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改革开放。
轮到各个击破了,李密和王伯当单独的和每一个山寨主深谈、详谈、秉烛夜谈;利用王大哥的影响力和李密深入浅出的晓以利害,再加之反复的车轮战,因该说工作做得很到位,但还是缺少一个推动力。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事件的出现,帮助了李密,也加速了大隋的灭亡,至今仍然深不可测。
这是一则民间歌谣,名叫《桃李子》。其大意是说杨氏亡,李氏兴。 山寨的这些员工不愿意听天下大势,却很容易相信民间流传的神秘歌谣。当他们耳边回味着歌谣,心中想着李密的宏图大业时,这意味可就深长了。
大家纷纷联想到李密高贵的出身和几次传奇经历,屡遭磨难但总有贵人相助,而且雄心壮志,不屈不挠;气质高贵,颇有帝王之威,莫非就是他???
这种情况总是越看越像的。
怪不得王大哥对他死心探底的,原来如此呀。
终于有人先表态了,愿意投奔瓦岗。
时尚是会流行的,决断是会传染的;一个屈服,同样的群体成员就会动摇,经过一番甚为剧烈的思想斗争,经历了幻灭和挣扎的思考后,这几个人决定听从李密,全部归顺瓦岗。
探马来报,山寨不远发现大批人马时,翟让顿时跳了起来,他还以为有人来抢地盘,迅速的召集人马准备迎战。登上箭楼后观望半天后,还是不知是何方之敌来犯,因为杂牌军旗号不统一,只见足有五六千人,中军的大旗上书“蒲”字,但可以肯定一点不是官军。
各位头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那个山寨有姓蒲的大王,而且看样子规模还不小。正在困惑之时,探马再次来报,李密已说服几个山寨前来效力,很快到山寨。
翟让登时大喜过望,传令大小所有头目出寨隆重欢迎,自己拔腿就往门外跑,这时军师贾雄提醒小心有诈;翟让稍一迟疑道:“李公既回,足显其心,我岂能不以诚待之,或敢来投于我?,不过贾雄还是暗中安排弓箭手做好准备,以备不测。
来到寨前时,翟让与众人已在等候,满面喜色;李密下令原地待命,自己单独上前拜见翟让,翟让一把拉起李密,“李公真乃当世之苏秦、张仪也,让愚钝,险误先生也”。
李密敢忙表示效忠寨主,当为瓦岗鞠躬尽瘁。
接着由王伯当带领几位寨主参见翟让,而军士原地不动,也彻底打消了众人的怀疑,纷纷上前问候李密王伯当,以及几位反王。
整个瓦岗乐翻了天,因为这次的胜利没有流血牺牲、没有冲锋陷阵,甚至都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而是凭借一介文人的雄辩之术得来的,更显得弥足珍贵,价值无可估量;很多人都第一次知道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原来战场所能获得的成果,别的方式可也以做到。
鼓乐齐鸣;
翟让隆重宴请各位寨主,席间让李密紧挨自己坐下,以示敬重,并当即将位寨主封为山寨要职,其部仍由李密、王伯当统领,打消了人的疑虑和担心,酒会很快就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这的确是高兴的聚会,是振奋人心的聚会,每个人的酒中都喝出了壮志凌云的豪迈和酒逢知己的喜悦。

19、觉醒
冬去春来,瓦岗和李密度过了又一个幸福的冬天。
这段日子闲来无事的李密,经常懒洋洋的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或闭目养神或仰望长空;时常和前来拜访王伯当等人高谈阔论、饮酒抒情。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军师贾雄和王伯当前来造访,贾雄善于计谋,平日里好占卜,颇得翟让的信任;“有朋自近处来”,李密今天的兴致很高,便戏言请为他算一卦;贾雄满口应允。
既然是算卦,当然要问生辰年月;这是中国人的常识。
李密当即报出自己的生辰八字,贾雄有模有样的稍一点头道“蒲公已过而立也”。
这句话很正确,李密生于公元582年,到大业十二年(612年)恰好31岁整。
当然中国算卦是不看周岁的,(更不看星座)古代也没有周岁的概念。
“是啊,三十而立呀”李密喃喃道,心里针刺一般的酸楚难以名状,瞬间脸色变得苍白;猛然间李密甩掉皮袄,大步流星的跑了出去,弄得旁边王伯当和贾雄一头雾水,面面相觑,挠着脑袋想了半天还是不得其所。
“三十当自立,而我的宏图大业在那里?远大志向又如何实现?立功名以慰平生的夙愿又何以达成?
“再也不能这样过了!”
顿感时光无情的李密,径直的跑向了翟让的驻地。
士卒都没有来得及通报,李密就跑了进去,匆忙之中还险些摔了个跟头,直看的翟让和侍从们目瞪口呆。
进的院内,看到翟让也在晒太阳,李密不由得笑了。正所谓“死于安乐”,这是瓦岗目前要极力避免出现的局面啊。
翟让看他气喘吁吁、慌里慌张的跑进来,心里大惑不解,满脸都是好奇,不过还是很大度、友好的表示: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李密也不客气,先找了把椅子坐下,歇会,喘喘气,顺便喝杯茶。
这是他的风格,作为高等人才,他抗拒了一般知识分子所惯有的拖拉和遮掩的习惯。
李密一直都在做最真实的自己。
他是最坚定的理想主义实践者。
他是为达理想、誓不罢休之人。
他一旦掌握真理,就会不惜代价,消灭一切阻碍自己理想的困难和敌人,或与不仅仅是敌人。
“蒲公如此匆忙,所为何事”,翟让看着满头大汗、衣衫不整的高干子弟李密,心里觉得有些好笑。
李密则是开门见山,“今瓦岗人马众多,但粮草不够充足。而山寨补充粮草的途径是四处去抢,但各地荒芜,无处可取。若长期如此,军心不稳,一旦敌兵压境,必将四散而逃”。
李密说得很流利也很尖刻,但是翟让并没有生气,因为是山寨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他只是默默看着李密,他知道李密会继续说下去的。
李密的建议是先取荥阳,作为临时据点,补充给养、修整部队,等待时机便逐鹿中原。
他的建议很合理,合理到翟让无话可说。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李密还没有错过:他也自信自己不会错,于是瓦岗的大军便杀向了荥阳。
进攻很顺利,周边的县城大部拿下,全军兴高采烈的冲向荥阳郡城。
此时的荥阳太守杨庆并没有慌张,他气定神闲的传令,荥阳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张须陀出兵*。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20、大隋章邯

张须陁,可谓大隋章邯也。
章邯何许人也?
秦朝大将,率众*陈胜、吴广起义,以一己之力抗击起义浪潮,号为常胜将军;若非英勇神武的西楚霸王横空出世、破釜沉舟,章邯几成为秦朝之郭子仪。
假设章邯大将军挽狂澜于即倒,对抗项王、刘邦胜利,其手握几十万大军,必然成为大权在握的实力派人物,以他的胆识和志向,必然会吸取李斯和蒙恬的教训,或许铲除赵高的势力,匡扶大秦,成为一代中兴名臣也说不定。
说不定,很说不定;假设的事情当然说不定。
但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如果。
历史是发生,是存在,并将且不抽象,是由很具体的事实来构成。
章邯被项羽击败并归顺,这就是历史。
张须陀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性格刚烈,忠勇有谋,年少参军,为人忠义。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炀帝继位,其同胞兄弟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张须陀跟随时任并州道行军总管的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时年24岁。
开府仪同三司,是说和三公级别一样(司徒、司马、司空,故称三司),享受同等待遇,代表一个行政级别,就好比享受部级待遇一类意思。
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任齐郡丞,齐郡的郡城在历城(济南),即济南市副市长。正值隋炀帝征讨高丽;在山东一带横征暴敛,又值饥荒,民不聊生。心地善良的张须陀果断决定开仓赈粮,手下好心劝阻:开仓须有皇命,私自为之当斩。
张须陀不以为然,大义凛然道:“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必定等到来年)。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
毅然下令开仓,再行奏报。隋炀帝知道后,并没有责备于他,反而称是。
可见有时杨广也不是完全错误de 。
611年,长白山地区(今山东省邹平县内,非东北长白山)农户王薄聚众起义,当地官兵多次征讨,均遭败绩。朝廷命相近地区的张须陁前往平叛,此时王薄已经攻到鲁郡(今山东曲阜地区),张须陀领兵急行军,在泰山脚下追上王薄,率兵掩杀,大败王军。
王薄还是有头脑的,不再与张须陀正面争锋,率军北渡黄河,寻求新的发展。深知穷寇紧追的张须陀乘胜追击,在黄河北岸的临邑(山东德州临邑县)再次大败王军,斩首六千余人,在隋末的官军作战史中,已是了不起的功绩。
王薄连败,颜面扫地,心中忿恨不平,但忌惮张须陀之马超般骁勇,又知冲锋陷阵、两军厮杀,自己远不是对手;便听从手下的建议,联络豆子卤亢(山东滨州一带)的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起义军,拥兵十万,攻打张须陁的驻地章丘(山东济南章丘),妄图一雪前耻、挽回颜面。
豆子卤亢在北岸,章丘在南岸,隔黄河相对。王薄联军由北向南发起进攻,必须渡过黄河。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张须陁并不鲁莽,他认为对于乌合之众来说最缺乏的是进退有度、训练有素的行军纪律,只需打乱其行进队列,便可不战而胜,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打定主意后,张将军开始点将发令,先派水师在黄河水面切断其后勤补给,后亲领两万精兵在南岸迎敌;待敌军南渡黄河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王军大乱,四散而逃。无奈之下,王薄联军北渡,又被预先埋伏的隋军水师截击,自相践踏、落水、被杀不可胜数,王博等人溃退而逃,粮草辎重尽被缴获。
自此,王博等人不敢再言与张须陀交手。
经此数役,张须陁威名远扬,令各路反王们闻之丧胆,尤为可贵的张须陀不但有勇有谋,对士卒十分宽厚、以心相待,深受拥戴。就连整日里游兴各地的杨广听到他的事迹后,也龙颜大悦,不但传令重赏,还特命画其图像呈送朝廷,令大臣们传看,一睹勇将之相貌。
据正史载,曾经,裴长才、石子河两万多人的乱军突然出现在城外,四处抢掠。闻听来报后,仓促之间张将军来不及集结兵力,只带身边五名骁勇亲兵出城作战;叛军看其人少,争相杀之,包围圈竟达百余层。张须陀丝毫不惧,大声叱喝,身受数伤,却越战越勇、连杀百人。一直坚持到城中援军赶到,亲自指挥大败乱军。
几年间,张须陀就像一个消防队长,四处救火,到处奔忙,但反隋的火焰已成燎原之势,又岂是一人之力所能为之焉!
时间来到612年,仍然是到处起火;起义军秦君弘、郭方预等兵围北海(今山东青州),声势浩大。自然,*的使命又交给了张将军,他和诸将研究作战方案后认为:两军距离遥远,敌军必然以为我部不会很快到达,防备松懈,如突袭,必胜。
于是张将军挑选5000精兵,轻装急行,突袭敌营,斩万人,缴获获辎重车马数千辆。
大业十年,614年,山大王左孝友聚众蹲狗山(山东招远东北)号称十万。对此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些麻木的张须陀,敏锐的预见到左孝友十万大军粮草必然难以维持,于是采用了步步为营,扼守要害,围而不攻,将敌困在山上的战术。
一月后,山上粮尽,左孝友自缚来降,不战而胜。此颇有司马懿街亭围困马谡之风采,可见须陀非武夫,乃真将才。


21、英雄出少年

战功如此显赫,朝野无人能及;杨广也特地派遣使者慰劳犒赏,升任张须陀齐郡通守(常务副市长兼军区司令员),并封为“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总领中原地区平叛军务。
其他王良、郑大彪、李宛等各路山大王,张须陀全部征讨平定,战无不胜,威振中原,无人能抵其锋芒。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会冒险一试,因为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造反若能成功,一跃变为帝国之主,收益率可就太高了。
614年,十二月。
河北涿州人卢明月率众十余万,南下中原,当时张须陀只有一万人马,不能速胜,在祝阿(今山东齐河县境内)相持了二十余天后,张须陀部队粮食将尽,只能先行撤兵再另寻他想。
其实张须陀心里有一个方案,只是很冒险,因此征求众人的意见:我军撤兵,乱军一定倾巢追赶,大营必定空虚,此时留一千精兵偷袭敌人营地,可能成功,然我军主力再度杀回,必获大胜。
计策很好,但兵行险招,尤其偷袭部队危险重重,一旦不成,九死一生,体恤下属的张须陀心里已经决定:如果诸将不愿前去,那就自己亲自发动偷袭;就在众人沉默之际,有人站了出来。
是两个年轻人,秦叔宝时年17, 罗士信时年15,少年英雄自告奋勇。
秦琼,字叔宝,齐郡历城(济南)人。现在济南市的泉城大广场上还有秦琼的塑像,顺便说一下,泉城广场面积真是很大。
秦叔宝最初在大将来护儿的帐下担任亲兵,很受来护儿的赏识,来护尔在隋唐演义中在十八条好汉之列,现实中也是隋朝名将。秦琼的母亲去世后,来护儿特意派人前往吊唁,众人十分惊奇,“士兵阵亡和士兵的亲人去世,如此情形很多,以前将军从来没有过问,为什么惟独对秦叔宝格外礼遇呢?”。
来护儿的回答很干脆是,“秦叔宝骁勇有谋,有志有节,以后定能飞黄腾达,成就大业,岂能以卑下的态度对待”。后秦琼转到守张须陀帐下东征西战、屡立战功。
罗士信,罗成的历史原型,和罗艺没有关系;也是历城人(济南市历城),与秦琼是同乡,两人有没有亲戚关系不清楚,但两人的个人关系很好是事实。
罗士信年仅14岁就参军,但张须陀以为他年龄太小,穿盔甲都没气力,何况上阵呢?罗士信大怒,迅速穿上一副重甲,飞身上马来回驰骋,英姿雄发。张须陀甚为惊讶,同意让他出战。
后长期跟随张须陀四处征战,作战勇猛、很有拼命三郎的气概,张须陀身先士卒,罗士信必紧随其后,很得张须陀的信任。
看着眼前这两个年轻人,张须陀不禁想起自己,当年也是不足二十便参军,征战沙场直到现在。他知道这两个自己平时最器重的少年,是在用实际的行动为自己分担压力,不禁有些感动和欣慰。
“他们跟随与我大小数百战,无一不是凶险之极,血战沙场、舍生忘死,又何曾畏惧?又何惧这一次!
自古英雄出少年!
想到这里,张须陀豪气大发,“秦琼、罗士信听令”。
一切都在计划中。
张须陀弃营撤退,故意把动静做得很大;秦琼、罗士信则带领一千精兵埋伏起来,等待时机。
时间不长,卢明月果然率众追赶张须陀而去,秦琼、罗士信带着伏兵直扑营寨。由于营门紧闭,秦叔宝和罗士信攀栅而上,在敌兵的刀枪之下,挥刀抵挡翻越栅栏,跳入寨内;左冲右杀,解决了十几个门卫,然后打开营门;隋军进入掩杀一阵后,四处纵火,烧毁了乱军三十多座营房,一时间烈焰冲天,映红了半空。
看到火光后,卢明月心知中计,急忙回救,此时张须陀回军冲杀,两面夹击,斩敌无数;激战之下,卢明月仅剩数百骑逃走,其余大部作了隋军的俘虏,经此一战,秦叔宝、罗士信名扬天下,声震四方。
直到战斗完全结束,此刻张须陀才有功夫慰问自己的两员爱将,看着满脸烟黑,铠甲染红的秦叔宝和罗士信,心中十分感慨,他知道胜利又一次的属于了他们,也可以说他们又一次的远离了死亡和失败。
张须陀用拳头狠狠的砸在两个人的肩膀,这是他对部下特有的褒奖和鼓励方式;秦琼和罗士信互相对视了一下,看到对方满脸色彩,不禁笑了起来,开心的大笑了起来;张须陀和其他将士看着这两个有些稚气的青年才俊,不禁也被感染,都放声大笑起来。
单纯的、快乐、庆幸的笑声充满了山谷,不断回荡在旷野高空;经历过流血拼杀、死里逃生的人是最单纯的,他们的笑声也是最开心的、最纯粹的,除了庆幸不带有一丝杂质。
一次惊心动、如履薄冰大战就这样在笑声中落幕了。
作者题外话:《隋唐演义》里的杨林,四处救火,鞠躬尽瘁,估计很多采用张须陀的事迹

22、名声在外

名人总是有烦恼的,张须陀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平乱专家的名声太响,剩下的平乱工作自然就全部落到张总司令的身上了, 谁让你模范、谁让你先进、谁让你专治各路不服那?
于是,除了王世充、裴仁基、屈突通等少数几位将领以外,大半的隋朝官员都在注视着这位救火队长,来回奔波、身心疲惫而无动于衷;即便力所能及的平乱工作也不问不管,易如反掌的小股*也视而不见。
《隋唐演义》里鞠躬尽瘁的靠山王杨林,就是这么被拖垮的,其个人的呕心沥血只换来徒劳无功的悲怆和英雄末路的凄凉;杨林的忠诚和敬业不下瓦岗群雄,领兵征战不逊于秦王李世民,却最终走投无路,悲壮谢幕。
“大厦倾奈何柱其间”!
张须陀、杨林以及后来的文天祥、李鸿章都用自身历程来验证了这句警句;或与、可能他们预见到结局,但他们没有消极等待,更没有无为而治,反而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用一己之力,付诸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天下大局,因为这是帝国皇帝赋予他们的职责。
可惜没有成为力挽狂澜于谦、中兴大唐的郭子仪,这是他们共同的失败和悲哀,因为或不得其主,或不得其时。
《隋唐演义》里虚构的人物靠山王杨林,其四处*18路反王的情节,应该就是取材于张须陀的事迹,包括秦琼和杨林之间的故事估计也是由:秦琼在张须陀手下效力并深受器重的经历,演绎而成。
于是张须陀评论的日程表排的很满、很紧凑;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翟让等,数不胜数,全部各个击破。
尤其是翟让,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就是说张须陀对翟让是三十胜,而且是三十“连”胜。
30胜0平0负,什么概念?而且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内。
打个比方;拿大家熟悉的国际米兰和AC米兰;两队算上联赛、杯赛、冠军杯、超级杯、欧洲超级杯,每年的交锋场次是2-8场;平均每年4场就不少,30场比赛需要打8年,也就是说需要国际米兰、或者AC米兰8年连败,连平局都没有,这需要多大的实力差距啊???
就连从1986年以来已经23年不胜韩国队的中国男足国家队和国奥队,也不过才和韩国队交手23次左右,何况其中还有几场平局哪!
差距要达到30连败的地步,恐怕就只有马尔代夫、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之流的球队了,而且两个队的主教练不能换,必须总是张须陀和翟让执教,让他们在一年内连打30场,在世界足坛也实属罕见。
冤家路窄;这时的张总指挥刚好转任荥阳通守,翟让的瓦岗军就跑过来了。翟让的第一发应很迅速:跑,一定的跑,而且还的快,生怕张须陀率领五骑追赶。
实力差到马尔代夫这个地步,也就不怪翟让要跑了;不但他要跑,而且他手下所有和张总指挥交过手得人都想跑.
对于撤退大家都是跃跃欲试,已经收拾好行装,喂好马匹,做好一切准备,直等翟让的一声令下。
张总指挥和他久经沙场的军队似乎是要不战而胜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23、最佳发言

李密还是很冷静。
他知道就算要撤兵,翟让也会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来宣布,而不是秘密逃跑,光明磊落是翟让的固有作风;而他的这种性格已经成为瓦岗寨所特有的气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李密现在副参谋长的身份和此前的功劳,决定了他在会议上有一定的说话份量。而对于自己的辩论口才以及晓之以理的说服技巧,李密是有信心的。至于对付张须陀的计划,大家还在收拾行李的时侯,他就已经想好了。
不出意料,会议上翟让、单雄信、贾雄等所有和张须陀交过手的将领们都主张撤回瓦岗,避其锋芒,在他们看来张须陀就是瓦岗军的克星,三十连败足以说明问题。
李密当然不会同意。
他认为若此番退回瓦岗,则大挫军威,且短时间内难以再攻荣阳,待到日后再卷土重来时,可能已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先机。对于瓦岗来说,既然已经反隋,那么张须陀就是绕不过去的关卡,迟早都要面对。况且几年以来,张须陀马不停蹄、四处征战,所率军队消耗极大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张虽勇冠三军,也已是强弩之末;疲兵连战向来是兵家大计,正可趁机一战而破之!岂可不战而逃?
句句字字,掷地有声!
大家还没有来得及鼓掌,王伯当就接着发言了:“当今时局迷乱,隋皇穷奢极侈,使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因而怨气顿生,此天下反王四起,我等兴反隋大业之根源也;而众人摒弃成见,聚义瓦岗,以拯天下黎民为己任,全倚披坚执锐、勇往直前之锐气也。
说到激动之处,他干脆站了起来,“而观今日之瓦岗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全军上下暮气沉沉、锐气全无,对一隋军猛将居然畏惧如虎,又何谈拯救黎民于水火,又何论一统天下之霸业?
“昔日杨公玄感,受拜柱国、身负富贵,尚且取其大义,断然举事,以应天下之民心;虽终落败,但也无愧义无反顾、舍生取义之豪杰也”,说到这里,王伯当望了李密一眼,他知道杨玄感之死是李密心中永远的隐痛,常为未能挽救杨玄感而自责于心。
李密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和惊喜,给了王伯当无形的鼓励,他索性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若诸君并无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之豪气,无成就千古大业之意愿;实不如回家耕田以求自保,更何必在此徒费时日、虚度光阴焉!”
这一段酣畅淋漓、意气风发的发言,震惊了在座所有的人,包括李密和翟让。甚至连帐外执行警戒的岗哨人员,也感到了王伯当得强大气势。
其寓义深远、用词尖辣、鞭辟入里而又振奋人心,堪称大业十二年的最佳演讲,其中经典名句“不如回家耕田以求自保,何必在此徒费时日、虚度光阴焉!”,也一跃成为隋末起义界广为传颂的流行用语,流行成都不亚于网络暴红的“史上最牛演讲”,以至于山寨小头目训斥偷懒的士兵时都把这句话说的慷慨激昂。
尤其是在各山寨对新来士卒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时,这句名言更是被反复提及,当做鼓舞士气的座右铭来背诵,其普及率极高,不亚于《士兵突击》里的“不抛弃、不放弃”。
就连在农民起义界影响力最大的山寨杂志《十八反王》,也在近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王伯当的个人事迹和这一名言。据说销量大增,加印三次。
仅凭此一项,王伯当足以当选公元616年“农民起义界十大风云人物”,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王伯当完成了从白银到黄金的质变!
正如战国时期平原君门下之毛遂,“待如锥之入囊中,便脱颖而出。”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4、夕阳正浓

王伯当的这番出场,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长时间以来王伯当一直以李密的拥畾和信徒自居,主动地把李密推向前台,而自己甘心做一个支持者和配角;以至于大家都习惯了他-----李密附和者的角色,简单的把他定位成李密的传达者。
从而忽略了王伯当的真才实学和思想水平,也忽略了他聚众起义的虎胆雄心,这次都还以为他要讲出一番“蒲公高明”“甚是有理”的词句来,不想他借用一番义正严词、激情澎湃的演说来对众人进行了一次批评教育、一次大无畏精神的洗礼,既批评了逃跑主义的右倾错误思想,又支持了李密的立场;而且也向瓦岗的高层表明了:我王伯相当拥护蒲公李密,但并不代表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真乃高人也!这也是《十八反王》杂志在人物专访中,对他的最后评价。
会场就此陷入了沉寂;有的是不敢说话,有的是不愿说话,更多的是不知说什么好。
还是有人站了出来,一直没有说话的徐世吉打破了这种尴尬,这位年纪并不大的瓦岗*终于表态了,他的发言很有层次:
一、肯定了张须陀的强大,而且从交战历史看瓦岗军几无胜机,退回瓦岗保存实力,也不失为良策,并非只是畏惧逃跑;
二、但是李密和王伯当的分析也很有道理,既然迟早要面对,不如就此一战。
三、蒲公既然主战,应该已胸有成竹。
当然,徐世吉并不是自信可以打败张须陀,相反他深知张须陀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他之所以主张一战是寄希望于“变数”。一个历次交锋都没有出现过的变数,就是李密的加盟。
此前几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都在李密手上变成了现实。这使的徐世吉对李密充满期待,或许这位充满神秘力量的高干子弟真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带领瓦岗军打败张须陀,干出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业。
而且,他的话很好的保全了翟让的面子,也肯定了李密的作战方阵,有效地缓和了当前的尴尬局面,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台阶。
大局已定!决战
翟让的脸色有些好转了,“蒲公,计将安出?”
李密的计策很简单;交锋、诈败,然后伏击。
不过翟让却不很愉快,面有难色;因为李密安排的诈败的人选就是他;而负责伏击的是李密。
军师贾雄也不失时机的出来质疑:一寨之主,岂可冒险,不如另择他人。众人也随声附和,“是啊,对呀”。
李密的态度很决绝,翟让不出战诱敌,则此计必败。
一、翟让屡战屡败,张须陀深有谋略也难免轻敌,必定不会全军出动。
二、翟让是首领,张须陀会有“擒贼先擒王”,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必定穷追。
理由如此充足,翟寨主只好硬着着头皮出战,为不使张须陀生疑,单雄信和贾雄也跟随前往。李密则带领徐世吉、王伯当等人率4000人前去设伏。
李密依然没有错。
张须陁果然中计,率轻骑一路紧追不舍。进入设伏区后,伏兵四起,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的四面杀出,将隋军团团围住。
深陷重围,征战多年的张须陁并没有慌张,或与他认为以瓦岗军的战斗力,就算有伏兵又能奈我何?更何况曾带着五人与两万大军激战,何惧今日!
于是,张将军从容不迫的开始这最后一战,指挥大家突围,自己一马当先,前面开路。以他的非凡武艺,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瓦岗伏兵虽多,自是无法阻拦。张须陁顺利突围后,见左右大部仍被围困在内,便不假思索纵马跳入重围营救部下,进出多次,来去自如。
“今日谁与我浴血奋战,谁就是我的兄弟,就当生死与共”,热播大片《兄弟连》的名言,早在1500年前就有一位爱兵如子、世间无双大隋勇将用自己的生命付与实践。其忠义双全的高尚气节、大义凛然的无畏气概,让人热泪盈眶,又岂是美国大兵所可以比拟?
当然,隋军士兵不可能都如张须陁般骁勇无敌,在瓦岗优势兵力围攻之下,死伤大半。
看着无数次曾随自己凯旋而归、亲如兄弟的大隋士兵,一个个在自己的身边倒下,张须陁心如刀绞,又有何颜面对兵卒的父老,顿时万念俱灰,仰天长叹:“兵败如此,有何面目再见天子?”于是下马步战而死,时年五十二岁。
史载: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其视死如归、文威武不屈,不禁让人想起气壮山河、宁折不弯的西楚霸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诚然,项羽如回楚地集合兵马,楚汉之争势犹未定;但一代霸王壮怀激烈,岂肯如此偷安!
正如今日之张须陀,辜负天子之望,无颜家乡父老,又安肯偷生于此,不如以死殉国。
正所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来时也当称雄,归去夕阳正浓。
作者题外话:写到张须陀,总是被感动,热泪盈眶

25、转变
在密林中观战李密,一切都看在眼里。
张须陀的英勇仁义以及义无反顾的殉国,深深地震撼了李密,大隋有此忠义之臣却为何落得危机四伏,四面楚歌!
他很清楚,张须陀并不是完全死在自己的手里,真正致命的是连年征战的疲劳和急躁;正是战事不断使得他急于结束平乱战斗,应付其他民变,才会有些急功近利的穷寇紧追。
自己的伏击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一根稻草而已;否侧又焉能战胜大隋第一勇士。
相对于瓦岗群雄的欢欣鼓舞,李密反而有些黯然神伤;他甚至想到了杨玄感当年也是如此,身先士卒、为人仁义、厚待士卒却也落得同样下场。
就连项羽、张须陀这等盖世无双的猛将豪杰,也被精心算计的诡计所击倒,难道要成其大业就必须学会狡诈,必须要高举阴谋大旗,就必须不择一切手段?
那我李密要成大事,是否也要如此?是否也要抛开一切仁义礼信,欺骗一切,怀疑一切,打倒一切?
那以前读书作学问,所为何来?
既然行动背叛其中道理,那饱读诗书又有何用。
熟读《项羽传》的李密,不禁大脑有些短路,有些困惑。
读书人就是爱多想、瞎想,此时的瓦岗军一鼓作气拿下了荣阳郡城,欢庆胜利。
闷闷不乐的李密,尽量的使自己露出笑容,以便和庆功宴的气氛相吻合;作为幕后的大功臣不断的接受着各位山寨大小头目的敬酒,其中包括翟让,贾雄等人。
酒喝得多,当然醉得也快,李密醉了。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我本书生(上集)
第二天,李密起的很晚。
还没有来得及晒太阳,贾雄就跑了过来。
听到守卫禀报后,李密先是吩咐“有请”,而后又觉得不妥,于是自己亲自出迎。只见一向儒雅从容的军事贾雄,现在却显得有些焦急和慌乱;李密看在眼里却也不好问。
寒暄几句后,两人进入厅堂。
贾雄的发问有些突然,“蒲公觉得贾雄为人如何”,直问的李密没头没脑,云里雾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密赶紧表示:军师的人品和做人很好,相当的好。
贾雄又问;“你我二人关系如何”。
李密当即拍胸脯:那没的说,绝对自己人,就算不是亲兄弟,也是姑表亲!
好了,贾雄要的就是这句话,当即起身作揖“有一事相求于蒲公”,已经很紧张的李密赶紧还礼,并恳请贾雄坐下。
自己的功劳再高,也是初来乍到,而贾雄不但总军师的官职比自己高半级,而且还是瓦岗的*人物,在此经营多年,实在是得罪不起;另外,没准就是翟让让他试探自己的;千万马虎不得;想到这里李密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了。
贾雄终于亮出了出了底牌,确实是有求于李密。
原来,昨日庆功大会后,贾雄手下一名侍奉多年的亲兵,是当年跟随他一起投奔瓦岗的同乡,酒醉后四处溜达,和王伯当营下的士卒发生冲突,一时性起拿刀砍伤了五名士卒;后被其他人一顿乱打后制服。
王伯当知道后大怒,素来为人仗义、袒护属下的他,先把他打了30大板,然后五花大绑放到大营门口,声称是按军法办事,非要在午时三刻将他处斩。
昨天也喝不少的贾雄,被侍从叫醒之后就直奔王伯当的营帐,要人!
他觉得自己和王伯当多少有些交往,而且又是山寨的总军事,应该会给面子的。没想到气鼓鼓的王伯当没把他这个总军师放在眼里,根本不买帐,因为在王伯当的心里总军师的位子早就非李密莫属;他声言要想放人可以,那就让五个受伤的士兵每人还凶手一刀,否侧别想。
碰了一鼻子灰的贾雄又急又恼,一状告到翟让面前,试图抬出寨主压迫王伯当;这个时侯翟让充分体现了他作为领导的全面素质,他知道以自己山寨之主的身份迫使王伯当放人当然可以。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是领导;而且他不是贾雄一个人的领导,而是整个瓦岗的领导,当然也是王伯当和李密的领导。
“你去找一下蒲公,王伯当最听他的”,说完这句话后,翟让就搬着椅子晒太阳去了!剩下贾雄在原地愣神。
听完贾雄的叙述后,李密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自己多虑了,贾雄真是找自己帮忙的。
李密立刻表态;“军师放心,伯当意气用事,密自当责之,军师回帐少歇,吾必当完璧归赵”。
贾雄离开后,李密赶紧去找王伯当,走了几十步后,忽又停住,吩咐手下取来几锭银子,这才赶往大营。
经过大营门口时,李密故意用严厉的目光注视了被绑的军士片刻,吓得贾雄的亲兵只打冷战,谁都知道李密和王伯当情同手足,难道他是来监斩的??这下可。。。。。。
王伯当迎上来后,李密就道“受伤军士何在,带我前去”。看到受伤的士兵后,李密松了一口气,伤不太重。李密并没有讲什么,先是细心询问了每个人的伤情,后又发自内心给他们喂汤药,表情和动作如此真实而亲切,顿时大家倍受感动,能够得到自己崇拜的首领如此礼遇,夫复何求啊!
“伤我士卒就好似伤我手足,如此恶行,实属不赦”,李密心里确实有点气愤,是他把大家带上了瓦岗,当然有责任对大家负责。“不过,此等凶徒已受到杖责之痛,又受斩首之惊吓,此后必不敢为恶,为维护瓦岗大局之团结,众兄弟可否饶其不死?”。
众军士纷纷表示任由蒲公发落。李密回头看看王伯当,就看你的态度了!
此时的王伯当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气也挣了,而且还把贾雄气了个跟头,不但赢得了部下更多的爱戴,也在整个瓦岗赚足了面子,气已经消了大半;而且也猜到定是贾雄或翟让找到了李密来说情,这个台阶已经很体面了,况且自己的士兵伤的也不太重,于是表示同意放人。
李密马上宣布,五名士兵定为工伤,好好调养;为表扬他们识大体,每人现场赏银一锭,伤好之后调作李密亲兵,已经是顶级待遇了。五人感恩不已,满眼热泪,跪倒拜谢,表示誓死效忠李密。
自古士为知己者死,即便我等士卒地位卑微不配做士,也要拼死报答头领的厚待之恩。
作者题外话:隋朝文帝时期,铸造五铢钱,以贯为单位;一贯为四斤二两,带在身边多有不便;所以就写了几个银锭,重量是个约数,至于一贯钱等于多少的白银,我没有考证出来,大家不要取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7、我本书生(下集)
李密安顿好这边以后,本想和王伯当同去贾营送人,不料王伯当就是不肯;李密劝说不动,只好自己前去,在营门亲手为贾雄亲兵松绑,又扶他上马,态度突然的转变使得得他受宠若惊,就连贾雄也不曾对他这般关心,何况自己本来就有大错在先,不禁心想:也罢,就当是扯平了训,心里的仇恨消了大半。
见了贾雄以后,李密先是示弱,表示王伯当行事鲁莽,冒犯军师,实在是抱歉的很。伯当本该负荆请罪,无奈实感无颜见军师,便由在下代为谢罪,这两锭银子是伯当为表歉意,送给这位小兄弟养伤的,还请收下。说话之间,李密亲自把银锭交给那名亲兵,并紧握着他的双手,意味深长的看着他,微笑了一下。
整个过程李密进行的很流畅,贾雄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直在做聆听者。李密也毫不谦让,干脆会自己接着说话了:军师平时和伯当并无过节,反倒是多有交往,互为钦佩,伯当多次对我说起瓦岗之英雄当属军师你最为有才,文韬武略,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啊。如果不是此人确实有过,伯当是万不敢扣留军师府亲兵的,还望军师海涵啊。
这段话不温不火,确是绵里藏针。
即夸了贾雄,又隐约的指出错不全在王伯当,谁让你的手下伤人,谁让你不分青红皂白、气势汹汹的前去要人。你的兵虽然受了点委屈,但王伯当那边也是躺下好几个,那就互不追究吧。
贾雄听到果然有点高兴,有人夸奖自己的学问是知识分子最大的乐趣之一,李密自己是这样,当然也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于是贾雄赶紧还礼:蒲公太客气了,自己实不敢当,并表示不会记恨王伯当,自己的亲兵也的确犯了错误,教训一下也是应该。如此待罪之人劳蒲公亲自送来,实在感激。
两人又简单谈了几句后,李密便告辞回营。
事情圆满的解决了,李密不禁有些得意;在自己的斡旋调停下,当事双方都比较满意,而且对自己还心存感激,确是十分难得啊。
我的处世能力和个人威望竟有如此之高啊,即使寨主翟让恐怕也不过如此吧。想到这里李密不禁吟出先前所做的《雎阳怀古》,“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只不过这样的纵横家、外交家、政治家甚至军事家,未必是李密最初的梦想;就像我们大家一样,现在所从事的职业、甚至是很有成就的事业,即便成就之高使人望其项背,但是必须承认大多不是我们内心最想踏入的职业。
这其中不乏大企业家、高级将领,他们中间有好多人是想做科学家、搞科研的,也有好多人是想做学者的,也有人是想教书育人的;但是天降大任把他们推上了另一条建功立业的道路。
所以,胡玫导演拍摄的《乔家大院》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晚年的乔致庸面对充满库房的白银,并没有年轻时的成就感,反而念念不忘自己的科举考试,通过考取功名报效国家。
即便是富甲一方,乔致庸仍然不能磨灭自己年少时最纯粹的理想和兴趣,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谁人没有少年情结!谁人没有英雄情结!
在李密心中最为向往的还是通过自己的学问,得到天子的赏识,从而登堂入室、出相入阁,再现李家祖上的荣耀。
是啊,在瓦岗之中再风光,再威风,再强势,又能如何?在骨子里李密永远是个书生,而现在所做的一切却和书生又毫不相干,更是诗书里没有的,即便包恺大师也没有给自己讲过!
李密的思想似乎有些分裂了。
作者题外话:由于小时候听评书,看小人书多了,所以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历史学家,当个个历史学的博士,只不过报考专业的时候,在父母家人的劝说下,学了经济专业,写上面这一段也是为了抒发一下我的感叹之情。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8、恍惚之间
有人困惑的时爱喝酒,有人则是拔剑起舞,还有的人是用睡眠来调节情绪。
李密就是如此。
而且睡的很香,以至于第二天又醒的很晚。
准确的说,他是在侍从的忽远忽近呼唤声中醒来的,被人扰乱了清晨大梦,李密当然很不愉快。当手下告知是翟寨主派人来叫他的,李密就更不高兴了。
本来睡个懒觉完全是个人爱好,纯属我的生活习惯,又没有耽误营中军务;关你翟让什么事,你瓦岗寨主就算再牛,还能不让人睡觉!
李密的书生气又上来了,把头一蒙,接着睡,就算睡不着也躺着。
见李密发怒了,侍从不敢再催他起床,只能在小声嘀咕:来人说是要开什么军事会议,就缺您自己了。
李密“噌”的一下就坐了起来,对呀,今天要开军事会议商议下一步行动,怎么给忘了,真是晕头了,该打,该打,刚才居然还在怪人家来催,其实都是自己的错,真是该打。
李密赶紧收拾了一下,匆忙赶向议事大帐。
他已经迟到了快半个时辰,有人已经面露不悦之色,只不过碍于李密的威名不好发作,进的帐中,李密先是对大家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以表歉意,然后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说道:“昨夜酒醉,嘱咐小童今早唤我,不料竟被他忘记,还请寨主恕罪”。
翟让并没有生气,反而乐呵呵的看着神色慌张、有点尴尬的李迟到,示意他坐下。贾雄也笑嘻嘻的说:“蒲公连日为山寨军务操劳,从未懈怠,况又立的盖世奇功,实是应当畅饮几番,只是下次别忘了找贾某作陪啊。”
贾雄的话显然有为李密解围的意思,这也是出于对李密放人的感谢之情;李密也胡乱的应付几句:hao,一定、下次一定。
随后,总首领翟让宣布开始会议,照旧分为三个议程,第一个议程是大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第二个议程是大家讨论方案,第三个议程是CEO翟让宣布最后的行动决定。
出乎意料的是冷场了。
因为在座头目都在看李密,等着他先发言,这倒不是大家对山寨的事务漠不关心,而是李密此前历次会议的发言、献计太积极了,而且最后都被翟让采用了,更重要的是事实证明他每一次的建议都是正确的。
好多会议实际上变成了李密的才华展示专场,大家的发言只不过是凑个热闹、走走过场而已,最后还是会以他的建议为准。不过由于李密的计策总能为大家带来胜仗,大家也就没什么可抱怨,渐渐默认、接受了这种程序。
而今天,头脑有些迷糊的李密没有准备发言,心不在焉的托着腮帮子坐着发愣,也没有意识到大家都在看他,会场显得有些奇怪的安静。
主持会议翟让当然不能让会议泡汤,“蒲公有何高见,说来一听”,李密先是一愣,大脑空白的他没有想到会被点名回答问题,这下不发言也不行了,于是他就很坚定住哪区站起来,说:“我,。。。。。。。没有建议”。
翟让愣了,李密的态度倒把他给弄糊涂了,这还是李密吗?这还是以往哪个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奇才李密吗?这,这。。。。。。。。;翟让也无语了。
这会没法开了,翟让气的只想拍桌子!见过不配合的,没见果真么不配合的。
熟悉李密性格的王伯当赶紧出来解释:“禀寨主,夺取洛口粮仓的之计,蒲公已成竹在胸多日,想是事务繁忙,身体有痒忘记了”。
他说完以后,大家不禁偷笑。
王伯当自己也觉得言语不合逻辑,得病就得病呗,还把想好的计策都忘了!莫非是健忘症、痴呆症乎。再说了李密好生生的一个人坐在这里,那点像是生病了?
翟让也管不了这么多,宣布散会,改日再议。
散会?这么快就散会了?散会好!李密跟随大家陆续的走出了大帐,生怕他再出意外的王伯当,紧随其后。山寨中对李密敬畏佩服之人大有人在,但真正关心保护他的没有几个。
果然,神情恍惚的李密刚走出十几步,就一脚踩空,王伯当一把没扶住,登时摔到在地。
众人看在眼里,都惊讶不已,忍俊不禁,但又不好意思笑,弄得个个表情滑稽,就连站在大帐门口生闷气的翟让也目瞪口呆,不禁偷笑。心想这个读书人又出什么新鲜事,莫非真病了?
如此一来,翟让的气倒是消了不少。

29、生存即合理(上)

王伯当赶紧扶起李密,送回驻地,心里却对李密的状态充满了疑问。
一路上,王伯当欲言又止。
倒是李密明白他的心思,知道他的问题,主动说出了答案:我怀疑我们错了。
注意:他说的不是“我怀疑我错了”。
王伯当登时血沸腾,倍感温暖,他知道“我们”或与不包括翟让和瓦岗群雄,但一定包括他王伯当;正如他心中希望的那样,李密果然没有把他当外人。
李密当然明白,能够伴随自己赴汤蹈火、同生共死的只有伯当兄弟;他们二人早已荣辱与共、休戚一体了。
“我们以前认为,所做的一切可以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但是现在很怀疑,或许在瓦岗做的一切都是于事无补,并不能朝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前进,可能都是徒劳无功”;李密的脸色显得很阴沉,“伯当,莫非你认为就凭现在的瓦岗能够成就霸业?
“现在的瓦岗当然不能担此重任”,王伯当实事求是。
“既然不能,那我们岂非已错?既已南辕北辙,有何必要再行努力”。李密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决策方向错误,其执行的力度越大、行动越迅速,反倒会失败更快,损失更大。
加入瓦岗,四处游说,多方谋划,出计献策,如此卖力为的是能借助瓦岗的力量成就大事,实现夙愿;不过经过磨合,逐渐的发现这对于瓦岗来说是山寨不能承受之重,不可能完之任务。
费尽心机,却可能落得一场空;真是莫大的讽刺!
痴迷的艺术家醉心于雕刻一件完美的作品,但在完成一半时发现这件作品注定不能完美,注定不可能完成;那他还会继续雕刻,做一件次品出来吗?绝对不会!
忧莫大于心死!
难怪李密如此失魂落魄,精神不振,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了!
“原来这般,伯当请问蒲公,当年跟随玄感公举事,公可是自愿?",王伯当反倒是一脸轻松,在他看来李密所有的困惑,都不构成实质问题。
李密可以举重若轻的解决超级难题、完成别人所不能之事,但却会被简单的伪命题一叶障目;这是超级人才的通病。
他自信可以为李密解惑。
“大业九年,我欲助玄感兄成其大事,共同反隋,当然是自愿前往”,李密的回答很干脆,想都没想。
“那么后来投奔王博、郝效德呢?”,对于李密的不堪经历,王伯当并不回避。
李密也不介意,“投奔这二人完全是生计所迫,逃避追捕而已”。
“那么效力瓦岗,是否因为公和翟让寨主志趣相同、志同道合那”, 问题还是很尖锐。
“密上瓦岗之前,从未和寨主谋面,怎会志趣相投?而今观寨主之策略主张,和在下所学大为不同,其脾气秉性也和在下相差甚远,远谈不上志同道合;况且当日选择瓦岗,是出于其有利地理位置和较强军事力量的考虑,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必然的选择;多少也有些无奈啊”,李密说的很动情,也很感慨。

30、生存即合理(下)

李密谈到投奔瓦岗,很实在的表明多少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中原地区能够长期存在,不被他人兼并,能躲避官兵追捕,又肯收留他的起义军并不多,而且要保证有一定抵抗能力、隋军较难剿灭的据点就更少了,恐怕北方地区只有翟让和窦建德的势力可以做到,而适合李密的只有瓦岗寨了。论据以下:
第一、翟让手下谋士较少,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第二、窦建德所部距离很远,如去相投,估计半路就被抓捕归案了,或者伤于乱兵刀下。
用简单的排除法就可以知道,李密别无选择。
听了李密的叙述后,王伯当已经明白了他的心里症结所在,这位《 隋唐演义》中的神箭手,开始了耐心的思想工作。
“如此说来,蒲公四处奔波,无奈辗转多处,并不只是为远大志向而来,更是为生存所迫也;“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生计得以维持、生命得到保障,才能谈及志向、抱负,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业,否则一切只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他的即兴发言很长,不过李密听得很仔细。
“所以说,蒲公现在经略瓦岗事务,当先为你我生存之计,后为施展抱负之所图;即使志向难以达成,也应为生计而战,切不可消沉度日,致使军务懈怠;公请想若瓦岗被他人所灭,你我又何处栖身?身家又如何得以保全?更遑论一展抱负!”说完以后,王伯当赶紧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准备第二轮的劝解工作。
他还是想错了,因为李密已经转过弯来了,第二轮根本没有派上用场。
对于李密这样腹有诗书、胸怀大略的大读书人来说,他的困惑并不来自大是大非和心理冲突;而往往是在某一个理想和现实的交叉路口,思想凝固了,坚决的钻了牛角尖;费尽力气也走不出自己设下口袋阵,捅不透那层触手可及的窗户纸。
他们的醒悟和决绝,并不需要灌输仁义道德和长篇大论,只是需要有一个熟知其思想体系得人,来画龙点睛的触动他的固有思维;其微妙之处就如同”杯弓蛇影“的故事,只要然他看到弓的倒影,就一切OK了 !
其实,即便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有钻牛角尖的时候,事后可能觉得有些可笑,对自己当时的固执和坚持感到难以理解;但确是真实发生过的。
李密的思路清晰了!
他明白壮大瓦岗、逐鹿中原这一命题不能独立存在,必须有生存保障来作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而生存问题则是可以作为单独命题来存在和进行的。
抛开自己遥远的宏图大业,每个人总得为自己的生存和生命而思考、而计划、而努力吧!
为了自己能够过得更好、也为了王伯当能够过得更好;就必须让瓦岗寨越来越好,瓦岗军越来越强!


31、转折(上)

李密醒悟了!
这时的他感觉到窗外的阳光,是如此的明媚和温暖,令人心情舒畅。宛如停电的黑夜中,看到第一束灯光般令人痛快!
李密感激的看着王伯当,注视了足有五分钟,忽然大喊:“拿酒来”。是啊,此情此景怎能没有烈酒作伴!
作为对王伯当长期支持的感谢,李密敬他三碗;作为好兄弟的敬酒,王伯当欣然接受,一饮而尽。
知心朋友在一起无话不谈,也容易喝多,他们也不例外。
有些头重脚轻的李密端着酒杯,连连表示:他最大的成就不是收复各路反王、也不是击败张须陀,而是结识了你—----王伯当兄弟。说完。
已经酒劲上头的王伯当,也顾不上谦虚了,和李密连碰几杯。然后表示:他一生最敬重、佩服的就是李密,定当一生跟随左右,开创大业,绝不背叛。
醉意渐浓!
王伯当指着李密说:“公之大志,翟让之瓦岗固然不能完成,而蒲公之瓦岗未必不能完达成所愿”。
李密显然是喝多了,反应有些迟钝;没有听出弦外之意,居然还问道:“瓦岗乃翟让一手开创,经营多年,他人休想取而代之”。
王伯当敲敲桌子:“翟让若在,当然无人可代;若不在,蒲公当然可取之,号令三军必会无往不胜”。
“寨主即使出征在外,但其威严仍在,寨中留守或敢造次生事”,李密话一出口,终于明白了王伯当的“在”与“不在”,乃是一语双关。赶忙端起杯来,劝王伯当喝酒,以制止他继续说下去。
时间不长,两人彻底大醉。
第二天,李密醒得很早,因为昨天醉酒的头疼。
稍好一些后,照例搬了椅子,坐在院里晒太阳,心里却在想着钓鱼,他等的这个上钩者就是寨主翟让。
他肯定会来的,李密很自信。
早晨到中午,再到下午,太阳都落山了,翟让让还是没有来。
李密并没有灰心,他知道凭借自己在瓦岗军中的分量,一定可以等来翟让。连续几日,李密都不去议事,对外宣称养病;独自等待着寨主的到来。
暗战就此开始了。
因为李密很不赞同现在山寨的制度和风气,瓦岗整个体系也是没有足够战斗力的,这样下去只会在无效的消磨中走向衰败;但自己没有份量去改变,因为山寨是翟让的,只有他能制定规则、改变规则,李密索性借这次装病来迫使翟让做出一些改变。
翟让当然明白李密的意思。
但是自己创建的规矩和制度反而要求自己来打破,翟让难以接受,而且他也不认为现在的缺陷会危急到瓦岗的发展壮大。无非是一些瓦岗*和部下享有了较大的特权,过于沉迷享乐有些荒怠军务而已,何至于小题大做;再说他们跟随于我东拼西杀、历尽凶险,立下了无数血肉战功,才打下了瓦岗这块容身之地;现在日子过得舒服一点有什么错?而且徐世绩、单雄信等大多将领依然兢兢业业在为山寨出力,能有什么问题?
虽说自己的两个哥哥翟宏、翟宽有些跋扈,依仗自己时有出格的事发生,引起底层士卒的不满,自己对他们多加斥责也就是了,何必兴师动众!
李密和翟让都是在博弈,互相考验着对方的心理底线和耐心;翟让的砝码是整个山寨和瓦岗军,李密的筹码则是自己。
李密连续白等了六天。


32、转折(下)
第七天,翟让终于来了。
这也意味着,李密在和翟让的心理较量中占了上风;翟让示弱了,因为李密对于目前的瓦岗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是瓦岗军的导航灯,为山寨指引着大的方向,他作为三军统帅当然明白一将难求的道理,
翟让和瓦岗*徐世绩一起登门探望,以示重视,看望了李密,问候了病情;还给他带来了一件礼物,出乎意料却梦寐以求的大礼;对李密来说远比金钱更让人欣喜的大礼,--------权力,也只有权力。
而且还是全瓦岗独一无二的特权。
李密可以自立门户了!
翟让宣布:李密带来的队伍和受降隋军重新整合,组建一支独立于瓦岗军之外的直属军队,称为蒲山公营。
也就是说,瓦岗控股集团现在有两个独立注册的子公司了:
一、瓦岗军有限公司,由集团董事长翟让兼任CEO,
二、蒲公营有限公司,由李密任CEO,全权负责、独立核算。
三、翟让经营的瓦岗军公司在瓦岗集团中占据控股地位,蒲公营公司是小股东,所以集团的懂事长只能是翟让。
从某种意义上说,翟让与李密的关系由上下级的主仆,变成了基本平级的法人代表合作关系。
这正是李密一直甚为向往而无法得到的,翟让却把这一切不可能变为了现实,正是他自己培育了李密的欲望和野心,并且给予了生长的空间和基础。就此,李密获得了取而代之的军事基础和现实可能,只不过他现在还没有这么想。
欲望和野心是会随着权力的增长而膨胀的;权力足以改变一个人,也足以毁灭一个人,谁都无法抵挡,李密也一样。
一切来得太容易了!
李密自雎阳逃脱以来一直想往的权利和力量,就这样被翟让轻易地赠予;李密真心的拜谢翟让,表达着他发自内心的感激。
即便自己的蒲公营还要在整体业务上受到集团董事长的控制,但这已经远远超出李密自己的预计了,完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惊喜,或者说是不能承受之馅饼,只不说是翟让给的。
喜悦,除了喜悦就是兴奋!
就像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昨天晚上还在为业绩下滑、经费紧张、制度僵硬而苦恼、大发牢骚,今天公司老板突然宣布开设一家全资子公司,由你任总经理全权负责,并带领原部门员工组建和经营管理,而且还给了你股票期权,或者说MBO(高级管理层收购),你也成为公司的老板之一了,虽然是小老板,但是99。8%的人还是会先咬手指然后乐晕的!
不晕的理由只有一个,你是老板他儿子或女婿,他的公司和财产迟早是你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激动不起来!
受到如此的鼓舞,李密不禁壮志凌云,似乎找到了当年跟随杨玄感节节胜利时的感觉;通知王伯当等人立即开始行动,着手组建蒲公营,加紧训练士卒,准备军用物资。
他要迎接更大的挑战!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场景,刘表宴请刘备。
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
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李密的功绩虽比上刘备建功立业,创立三分之天下。
但此时的李密很适用这段话,这种心情。

33、踌躇满志(上)

对于组建蒲公营,李密很是重视。
毕竟这是他一次独立自主、不受约束de组建自己的军队;此前,杨玄感和翟让虽然对他言听计从,但身份只是作战参谋,而没有做过总司令、军政元首。
好像足球俱乐部的资深助理教练,虽然技战术能力很强,对职业足球的理解也很深刻,但只能做着主教练的辅助工作,在背后建言献策;至于主力阵容和战术打法,决定权还是在主教练的手里。
终于有一天,老板心血来潮,助理终于转正了,现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全权选择阵容,在转会市场上购买心仪已久的球员,可以一言九鼎制定全队的规则,可以对说不的球员大声的说“OUT”;那家伙心情可想而知。
这就是老板心态,不当老板是永远不会有的!!!
至于有的较大企业,比如500强等等,教育员工要用老板心态,把工作当做事业纯属洗脑。不是自己的资产,如何做老板???
老板是拿红利的,员工是挣工资的,养家糊口的工作何谈事业!遇到经济危机裁员之时,又何曾想到他们做的是事业、他们是老板???
经过考虑,参谋长的职务还是由司令员李密兼任了,目前确实没有比他称职的谋士了。
副总司令的位子不出意料给了王伯当,协助李密做好全面工作;因为部下士卒大多是他的旧部,便于管理;而且王伯当文武全才、堪当此任;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信任和情义。
对于李密劝说归顺的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等山大王,也都安排了相应级别的职务,他们也算是蒲公军的创业*了,李密的第一批拥畾,当然不能慢待。
业务能力不强、贪图享乐的挂副总裁的虚职,不委派具体事务,开高级会议按时到就行了;确实有一定能力的,除挂副总裁职务以外,还负责一定的军营事务,比如主管后勤、主管情报、主管人事、主管销售、主管售后等部门工作。
当然他们的排名都在常务副总王伯当之后。
统筹安排之后,唯独还缺少一个合格的办公室主任,来为他起草各种法令和布告;而手下众人大多出身田垄,文采极少,显然难以被李密看中。
也只好慢慢找寻人选。

34、踌躇满志(下)
昔日,汉高祖刘邦入关曾约法三章,李密营中也有军法三章。
第一、军令如山;是为了确保令行禁止。
第二、禁止赌博和斗殴;目的是防止发生内讧丧失战斗力。
第三、不许抢掠百姓;这是起义军能够得到广大穷苦百姓拥护的基础,只有百姓的不断加入起义军才能壮大;李密无疑看得很透彻!
要注意:是不许抢掠百姓,不是地主和贵族。
对于日常的军事操练,隋炀帝禁卫亲军出身的李密是有心得的,他知道要打造一支作风坚硬、横扫千军的铁军,必须要有严格的队列纪律和大运动量的体能积累,接近于魔鬼训练才能有效果。
相对于翟让的瓦岗军,蒲公营的士兵确实需要付出几倍的鲜血和汗水,来达到李密心目中的王牌军的标准。
当然,善于广收人心的李密不会让他的部下失望;他把自己缴获的财物,全部充作军饷,不为己有;使得蒲公营士兵的军饷比瓦岗军要高几倍之多。
“不患贫,患不均”,李密此举很好的实施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既增加了士兵的经济动力又显示了自己的爱兵如子。
这些失去了土地、离开了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投入起义军的农民子弟们,都是走投无路、难以生存而逼上梁山的;从加入山寨开始,他们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将造反进行到底。
道理很简单:开小差回去会被饿死,而且官府抓住就得砍头,杨广对待杨玄感起义余部的残忍做法已是天下皆知。
对这些没有可能复原回家的人来说,他们都自愿或者不自愿的成为了反隋起义的志愿兵,而不是义务兵和雇佣兵。
可能要一辈子以造反为职业的群体,格外的需要首领的肯定和关怀,哪怕是一点,都会让他们充满着斗志和决心。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李密深知这个道理。

35、分道扬镳

蒲公营初具规模,到了检验的时候。
对此,李密心中早有谋划,这次他要打洛阳。
长久以来,他在心中勾划出了瓦岗军终极战略,其中包含独立的计划:
A:直扑江都、俘虏杨光
B:西进关中、占领长安
C:东进洛阳,割据中原
由于诸多城池和隋军的围堵,南下江都(今天扬州)的A计划,几无可能,至少现在不可能。
而西进关中的B计划则是李密最为向往的选择,也是和献计杨玄感三策一脉相承的;但现今的瓦岗军中多位中原人氏,恐怕很难获得瓦岗军高层的支持和认同;而且以目前的2万农民兵攻打隋朝的大本营---都城长安,实为空谈。
因此,就近攻击、占领东都就成为了唯一的决择。
是明智,还是无奈!
实际上,在李密的内心世界里,他始终想赌一赌,赌一赌文韬武略的蒲公李密能否拿下当年杨玄感无法攻克的洛阳城;就像上官金虹能可放弃致命的胜机也要赌一赌能否躲过例无虚发得小李飞刀;一样的耐人寻味。
可见,冒险和赌博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只不过大多数人被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所制约了,而无从表现。
冒险和赌博并没有正副之分;这是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的,只不过影响大小不同而已。
某种程度上,冒险和赌博的精神是人类科技布顿探索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所谓勇敢闯荡、大胆创新不都是一种冒险吗???

这些天,翟让也没有闲着,他在搬家。
在荣阳缴获的大部分粮草辎重都被运回了瓦岗寨,用以打造百年瓦岗老店所需。因为他已经听到了隋炀帝调派大军前来围剿荣阳的消息,他已经有撤回瓦岗的打算了。
这也是诸多瓦岗将领的意愿,毕竟这里不是家,不值得为之流血牺牲;而回到瓦岗就算玉石俱焚也要誓死保卫,在所不惜 !
而且翟让也知道李密难以久居人下,而自己才能确实逊于李密,思前想后或许让李密自立门户,是最好的两全之策。

翟让大帐的时候,没人。
因为翟让领着大队人马去城外打猎了。
向来做事毫不拖拉的李密,自然不会等到明天;他问明了去处,便单骑出城去找翟让。
看到飞奔前来的李密,翟让还真以为有大情况发生了;随后他就听到满面春风的李密说“我想打洛阳”。
“奥,我知道了”, 没有惊讶,也没有赞同,这就是翟让的反应,平静的让李密有些不安,好似是风暴之前的宁静。
翟让的答复是:“我想回瓦岗”。
李密顿时愣住了!什么。。。。?
“现在我军粮草充足,大家商量过了,想要回瓦岗长久驻扎;蒲公如不想回,另有大志,敬可自便,只是你我就此别过”,翟让又补充道。
完全是未曾设想过的情况,李密除了发愣就是发愣。
他想到过翟让也许会猜忌他、提防他甚至杀了他,但却没想到翟让会分裂瓦岗军团,和自己分道扬镳。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
翟让感情复杂的拍了拍李密的肩膀,随手递给他一副弓箭,邀请他一道打猎。李密木然的看了看周围的单雄信、李世绩等人,当然也包括翟宏,然后抓过弓箭飞身上马,一箭射向无边的密林,似乎要把满腔的憾恨统统赶走。

36、单飞的日子(上)

打猎后的第三天。
大多数将领,尤其是蒲公营的干部们,都还不知情的状况下,(因为李密并没有散布消息),翟让就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在一片哗然之中,宣布了自己将要撤回瓦岗的决定。
众人先是惊诧,再是木然;然后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了李密,他们在看这位山寨二号人物的反应。
李密很平静,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理素质超强,相反他连生了两天闷气,刚缓过劲来,比较心平气和了。
这个时候,包括翟让在内都在等着自己的态度,李密知道不表态不行了,他站起身来:“寨主开创瓦岗,占据中原于乱世,且不避风险收留我等,实为感激;今日只叹未报寨主之恩,却要惜别;寨主宏图远略,他日定成大业。”
李密一抬头,发现翟让、贾雄一干人等正在看着自己,不禁有些动情,“我送翟兄”。
最后这句他没有说寨主,而是翟兄。
说完了以后,李密倒有些解脱,看着翟让一行人慢慢的走出大帐。
蒲公营全体将士,鼓乐齐鸣,欢送寨主。
李密更是送出荣阳二十里地之外,一路上和翟让齐马并进,不时的互相嘱托几句,尽显兄弟情深。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翟让紧握李密的双手,两人满眼泪光;“蒲公素有远志,日后必会名扬天下,吾不及也;今日与君就此别过,让当敬候佳音”。
众人互道珍重,挥手惜别。
翟让此举也实属无奈。
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并没有争夺天下、建功立业的的宏伟计划,其实就连造反也是被逼无奈;他只想带着手下这帮弟兄们,在乱世中保有一块容身之地,能够逍遥自在占山为王,心愿足矣。
李密无论是攻打洛阳还是抢占洛口,都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肯出兵荣阳不是为了这座城池,更不是为了逐鹿中原,而是为了养家糊口的粮草,而今粮草充足,还有什么必要让弟兄们去流血拼杀?就为了抢地盘,值得吗??当皇帝,算了吧!
在思想上翟让和《水浒传》中的晁盖颇有相似之处,“自家兄弟在水泊梁山快活,管他什么朝廷招安作甚”;如有仗义薄云天的晁寨主在,梁山的招安断是行不通的,所以为了剧情的发展,施耐庵先生把晁盖很早就写死了
另外,翟让也知道李密难以久居人下,且才能远胜于己,而自己又不甘心让位与他,日后难免要起冲突;不如现在好聚好散,相互之间还能保留几分情义。
于是,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还算两全的办法-----分道扬镳。
回城的路上,李密一言不发,王伯当几次开口,他都只是三心二意点头应付;全然心不在焉。
心中却在暗想:看来朋友终究抵不过利益;在个人利益或者前途面前,义气不过是一张没有约束力的道德封条,甚至白条而已。
只要有利益使然,曾经生死与共的朋友、无话不谈的同窗、亲如父子的师徒,甚至青梅竹马的夫妻,都会义无反顾、劳燕分飞,各自去捕捉属于自己的那份所谓的前途。
更有甚者,在利益交织面前,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
杨素就是一个熟悉的例子,作为杨广登基的的功臣*之一,不还是在猜忌之中郁郁而终;这个故事杨玄感不止讲了一遍。
看来所谓的“春秋大义”,-----自尊、知耻、忘我、利他----在现实之中是虚无飘渺的而无处着落的,恐怕也只能活跃在仁人志士的内心之中;抑或存在于君子国的君子之中。
那么我李密算是君子吗?算吗?
至少不是小人吧!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37、单飞的日子(下)
最开始的几天,李密有些不适应。
他虽然完成了参谋者到决策人的身份转换,但头脑中残留的惯性思维使他并没有很好的进入到角色之中,他太习惯站在翟让身后指点江山了,此刻还没有唯我独尊的充足思想准备;其集中的表现就是:霸气不足、不够专横。
作为当权者,尤其是造反山寨的掌权者,个*威和独断作风似乎总是并行的,缺一而不可;而李密的书生气显然太浓。
尽管如此,他的计划还是要进行,那就是攻下洛阳。
自古名将作战必知己知彼。
李密命令主管情报侦察工作的李公逸收集洛阳的城防军备情况,以便避开防御重点,实施偷袭。
李公逸自然知道此次攻打洛阳事关重大,于是亲自挑选了一个特工小组,由裴叔方担任组长;还进行了几天特殊训练,学习了方言、生意和说谎等基本技能;然后乔装成商人,特意选定在某一天的黄昏之前潜入了洛阳城,因为关城门之前是一天里防备最松懈的时间。
李公逸很得意,因为一切细节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根本没有失败的因素,他相信定会大获成功。
事情往往是能够算准的,但算不准的恰恰是人。
裴叔方一行人,可能是入戏太深,表演的过于投入,他们太像普通的商人了,反而引起了守军的怀疑;因为在兵荒马乱的背景下仍然南北行走,正常做生意的商人实属罕见,因此当他们几个很正经的生意人出现在洛阳城内以后,马上显得“鹤立鸡群”,尤为引人关注。
自然引起了官兵的盘问和抓捕,行动泄露了!
李密奇袭洛阳的计划破产了。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8、李密的“李密”(上)

洛阳守军发现了蒲公军团的意图后,迅速的加强了防御力量,并派人去江都上奏皇帝杨广,请求支援。
计划彻底破产了,李密总算输了一次。
对于刺探行动的失败,李密大为光火;因为这意味着奇袭洛阳、速战速决的计划落空了,以后要取洛阳只剩下了一条路:攻坚战;杨玄感就是在持久战中“栽”在了洛阳城下,李密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李密把李公逸一通狂批,又拍桌子,又摔令牌,“当时一再的拍胸部表示没问题,可现在那?简直是误国误民”,直说的李公逸无地自容,若非众人求情,大有把李公逸赶出门外之势。
怒气稍微平息后,李密觉得有些过火,又好言安抚了一番李公逸,可谓恩威并施。
李密突然觉得有点王侯的感觉了,原来自己确实有权威,大家也确实认可我发号施令,哪怕是喝叱处罚,大家也认为是合理的,看来我是真正的老板了。
如果说女人最需要的是幸福感,男女人最渴望的就是成就感,李密现在就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了。
他开始进入角色了。
由于计划失败,又因为李公逸办事不利,李密一整天天都提不起精神乐,顿感疲惫;到了黄昏时候竟然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朦胧之中,军士来报:有人求见主公。
李密大怒:“管他和人,翟让来了我也不见”。
军士吓得赶紧跑了出去。
少顷,李密隐约听的帐外有人大声叫嚷,而且好象没有停歇的意思,声音越来越大。
作为一方诸侯(李密自己定位的)岂容闲杂人等在自家门前喧哗,成何体统!况且自己的威严又何在?
而且,李密最厌恶别人打搅他的美梦,一时间不禁“怒从心头起”,“何人猖狂,速速抓来”。很快守卫战战兢兢的跑进来回话:有人自称是主公的朋友,特来看望,非要闯传进来,已被我们捆在门外,请主公处置“。
“我的朋友”,李密冷笑了一声,“我遭受隋军追捕之时,人人避我唯恐不及,只有伯当几人愿意与我为伍;而今见我稍有势力,便个个谎称是我之友;不能同甘共苦,却只求富贵,此等之友要之何用?”。
“赶走”, 李密做了一个手势,“他叫什么”,李密随便多问了一句。
“好像叫什么。。房玄藻”。
“谁?房玄藻,莫非是房玄藻??,没等军士回答,李密就冲了出去,颇有曹操赤脚迎许攸之意。
看清来人后,李密赶紧为其松绑,随后两人拥抱在一起,不禁热泪盈眶,李密拉着房玄藻来到大帐内,吩咐手下准备酒席,他们要秉烛夜谈。
李密的激动是有道理的,因为房玄藻曾经和他一起同生共死。
房彦藻,曾任隋朝宋城县尉,后归顺杨玄感参与起兵,其才华出众很受李密的推崇,私交很好,兵败后失散。
对于房玄藻,李密的评价是“今得玄藻,有如 翟让得密也”。就是说他是李密的“李密".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9、李密的“李密”(下)

二人举杯把盏,长谈叙旧。
酒过三巡,房玄藻突然发问:“李兄可知我为何而来?”
李密心中暗想“这还用说,因为我现在有实力了,咱哥两关系好,你不来找我还去找谁”,但还是故作正经的问道,“不知,愿闻其祥"。
房玄藻慢慢悠悠的举起酒杯,“杀人”。
杀、、、杀人?,李密不禁心中一惊,但马上笑嘻嘻的说“房兄不是要杀李密吧”
“当然不是,你我情同手足,此等之事断难为之,是杀另一个人”,房玄藻说完一饮而尽。
李密意识到他不是在开玩笑, “谁?”,
“翟让”。
李密有点慌,急忙问道:“房兄与翟让可有深仇大恨”?
“当然没有”,房玄藻的表情很轻松,“李兄若以为我是为自己杀人,那就太小看我房玄藻了”,说的李密一怔。
“我是为李兄杀人啊”,房玄藻变得的很严肃,“若不杀翟让,你如何取得瓦岗大权,没有瓦岗又如何一争天下?”。
李密沉默了。
他从没有要杀翟让的想法,至少以前没有过。
此前,王伯当曾暗示于他,但他根本就一笑置之。
虽然翟让的某些做法、思路和他格格不入,但翟让毕竟对他是有知遇之恩;他也觉得翟让是个很仗义的好汉,可以长期共事;即便是翟让和他分家,李密也不过郁闷几天,并没有太多怨恨。
李密猛然觉得:翟让的李密和自己的“李密”,不太一样,因为翟让的李密是不主张杀人的。
过了片刻,李密突然笑了。
他为眼前的这位“李密”斟满了酒,“现在不用了”。
“是的,现在不用了”,房玄藻说完,两人会心的大笑。
因为翟让已经离开了,这个问题不成问题了。

40、洛口之谋
房彦藻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也有自己的认识:洛阳不好打,但不等于不能打。
只不过要换一种方法来打:先拿下周围的县城,步步为营,使东都孤立无援,然后再抢占洛口粮仓,切断洛阳的补给,将其困成孤岛;然后集中兵力在外围构筑防线,围点打援,则洛阳不战而得。
此战术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退反包围的隋朝援军;对此李密很有信心,因为他不败的时间有点长了。
一心要拿下洛阳的李密对他的建议大加赞赏,马上予以实施。
“蒲军”以王伯当、李公逸为前军,李密、房彦藻为主力,开始向洛阳的方向逐步推进。
中原地区最强悍的隋军----张须陀部已经被消灭了,此时除了驻扎在虎牢关的新任讨捕大使裴仁基之外皆不足虑;各县的地方武装根本不堪一击,稍作抵抗便溃散而逃;更有甚者被房彦藻连哄带吓,干脆以县投降。
不几日,李密连下数城,降者无数;各县百姓纷纷来投,很快聚众达5万余人。
看到兵强马壮,李密认为攻取洛口粮仓的时机到了,便在康城(今郑州禹州市)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行动方案。
不过会议却开得很纠结。
因为一个人和一个地方,都很难缠。
洛口仓在巩县西北,距洛阳百里,若到巩县需经过荥阳西北的虎牢关,其地势险要,历来有“一夫当关”之称,实难攻取。而守将裴仁基能征惯战,富有谋略,所部战斗力很强;且又收留了秦叔宝、罗士信等张须陀余部,真是如虎添翼,李密实无胜算。
于是,裴仁基和虎牢关就引发了一场:关于“强攻还是绕道?绕道从那里绕?”的*争论,甚至发展到连“要不要攻取洛口”都争论不休。反而不如翟让开会时的李密“一言堂”更有效果。
李密军团的一些素质缺陷在这里暴露无疑,那就是遇到挫折容易动摇和战术素养较低。
大帐里吵得热火朝天,一旁的房彦藻看得直摇头。
李密都看在了眼里,他明白了为什么权威必须附有跋扈,看来独断专行并不全是坏处。
现场的混乱还在继续中。
如果不是李密在场,估计连“要不要跟着翟让回瓦岗”都要拿出来讨论了。
该收场了!
李密生平第一次拍了桌子,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他用很严厉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却没有出口责备;他已经可以做到不怒自威了。
然后,他用一种很坚定而低沉的口气结束了本次辩论,“我的意见是”,随后停顿了一下,“避开虎牢关,率精兵从荥阳向南绕道阳城(今登封县),翻越方山,经过巩县西南的罗口直捣洛口大仓,则大事可成。”
领导的意见就是最终的决定,蒲公军团也不例外。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各司其职,都在进行着战斗的准备。
计划赶不上变化,李密很懂。
他深知兵无定式的道理,所以尽可能的设想到了各种突发情况,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由专人负责处理,确保计划不被中断。
不过,意外还是出现了!
不仅李密没有预料到,全军都没有想到的的意外事件出现了。
瓦岗寨的CEO翟让率军回归了了!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1、隐形的裂痕

分道扬镳以后,李密向西、翟让向东。
不过,翟让一直关注着李密的动向,得知“蒲公军连下数县,逼近洛阳后,大感欣慰,看来李密果然是雄才大略之人。
当初,自己收留他、重用他,甚至于对他言听计从、放手大权,不正是因为看中他的才能吗。而现在的事实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李密的才华足以震惊大隋。
而瓦岗军的内部却对他的这次撤退,存有争议。
部分将领和军士就认为,按照李密的路线攻占洛阳,抢占大都市,瓦岗军才能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而现在得知李密很有可能攻下东都洛阳后,更是议论纷纷,慨叹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且好多人联想到”李氏当兴“的歌谣,更是对李密给予了厚望,幻想着跟随李密成为开国安老,开创新一代王朝,从而光宗耀祖、名传千古。
比起这些光荣的梦想,瓦岗寨这个小地方当然容不下他们的壮志雄心。
名、利的诱惑,谁人可以抵挡,或与只有古来的圣贤。
翟让的心里也在动摇。
他在问自己,“既然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不及李密,也把大权给予了李密,而且李密干得很好,山寨的业绩蒸蒸日上,自己就算放下架子听李密领导,又能如何?难道就为了面子上下不去,把瓦岗军分裂开来?”。
而且“李氏当兴”,李密这小子经历如此不同凡响,说不定真有天命在身,自己辅助于他,也是顺应天命,有何不可?或与还可成为开国*、封王授爵,也说不定。
于是在瓦岗只住了几日,翟让就在“开国功臣”的冲动下,率军西进来投李密。
瓦岗军再度胜利会师了!
全军上下都很高兴,除了房彦藻,他是主张除掉翟让的。
翟让的到来,李密自是非常高兴,这样就可以避免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分裂局面。而且他对翟让还是很感恩的,平时还是以寨主之礼对待,以示尊敬。
对于奇袭洛口这样已经确定的方案,李密也请示了一下翟让,虽然是走个形式,但也表示自己对翟让的情义。
密曰:“昏主蒙尘,播荡吴越,猬毛竞起,海内饥荒。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统骁雄之旅,宜当廓清天下,诛剪群凶,岂可求食草间,常为小盗而已!
今东都士庶,中外离心,留守诸官,政令不一,明公亲率大众,直掩兴洛仓,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翟让的回答很实用,“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尽力从事,请君先发,仆为后殿。”
意思很明显:你决定吧,我跟着你干,算是间接承认了李密的领导地位。
翟让的态度在预料之中,李密知道他肯定会同意。
只不过请示别人的滋味确实不好;在翟让离开的日子里,李密已经习惯了被别人请示。
权力可以改变绝大多数的人,李密就在其中。
当瓦岗军夺取天下的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时,一道隐形的裂痕也开始在李密和翟让之间浮现。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插播】枭雄论
英雄!
本词语的含义实在太广泛了,我只能探讨一下封建社会时期的英雄。
何为封建社会(1840以前的)的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之中的曹操的经典话语,也是他对英雄的定义。
张艺谋在自己的作品《英雄》中,把英雄阐述为胸怀天下的人。
这也是中国人对英雄的传统定义,所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还有项羽、廉颇、苏武、班超等皆为英雄。
各代帝王将相很多在此列之中,各有大批的粉丝存在。
岳飞、文天祥、邓世昌、林则徐、郑成功等的正直不屈的人物更是英雄。
那“枭雄”是什么?
枭雄者,胸怀野心,素有抱负、有胆有识之人。
失败的英雄就是枭雄!
这也符合中国2000年来的“成王败寇”传统思想。
枭雄、英雄本是同根,皆出于枭雄,胜者为英,失者为枭雄。
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可谓枭雄;隋唐时期的李密、王世充、刘黑闼、窦建德、萧钤、李渊等可谓枭雄,当然胜者李世民是英雄。
英雄和枭雄并无明显的界限 ,刘备不得势时为枭雄,占有两川称汉王为英雄,孙权也然,不过曹操多被称为奸雄。
当然还有一些人阴险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残杀百姓,诬陷忠良,象安禄山、宇文化及、石崇、高球、石敬瑭、赵高、董卓等人是称不上“枭雄的”。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枭雄论”,可能和别的看法不同。
枭雄之争就好比欧冠决赛中的2个对手,能站在决赛的场地上,足以证明两者谁夺锦标都当之无愧,不论胜负都是无冕之王。但是竞技体育是要分出王中王的,那怕是有偶然和运气的成分在内,比赛的结果只认胜利者。
就像曼联99年的伤停补时神奇逆转拜仁,即使很偶然、很运气,但冠军是曼联,这是无可否认的。
曼联是99年欧洲足坛的“英雄”,拜仁则是“枭雄”.(比喻不是很恰当)
英雄之争,也总是伴随着偶然和运气的成分,但结果只有一个,胜者作为英雄被人铭记,而失败者只能作为枭雄为人所叹息。
==============================================================================================
整个地球都崇拜英雄,但不同地区的“英雄”含义,是有所差异的。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双方对英雄内涵的阐述是不同的,这一点在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尤为明显。
美国意义中的\\\"HERO\\\"都是罗宾汉或者007,常常是一些小身份的人物。
其内涵集中为“小人物,大事件”,着眼点常落在一些并不起眼的平民英雄上。
一个平凡、普通身份,没有特殊地位的人,在一个突发事件或者危急时刻,挽救了局面或者生命安全,并且惩治了作恶者,这就是典型的美国式HERO。
《空中监狱》中凯奇扮演的角色,虽曾是囚犯但却制止了一帮重犯的越狱,避免了一场浩劫;就是这一理念定位。
不在乎你是谁,而在乎你做了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这和美国的国家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不同于传统国家,是一个新兴国家,刚刚兴起几百年,崇尚英雄主义的孤胆形象。
“说英雄,谁是英雄,有几人笑傲江湖 ”
个人观点,尚很稚嫩,敬请指正
作者题外话:插播一段自己的看法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全文阅读 作者:如画江山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全文阅读页面。

三 : 莫问尘归处

莫问尘归处

夜色深、雾意浓、月影尽、云氤氲

昨霄残梦方醒、酒依旧、残了半盏温存

提笔半笺回忆、绘浮华世界种种、

皆云烟也、纵是解语红尘、尚且自醉其中、

汝若知、我便在、子不语、我且知(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纵是惊鸿霓裳看遍、还记那人、酥手红囊解、

偶遇东篱、便知是你、三生石上言痴怨、

巫山烟云夕烟后、煮酒东篱话浮生。

——————题记

淡然烟火,窗外是不曾寂寞的车水马龙,恍惚中听到几许琴音婉转,清歌无限、

款款题下几字惆怅,又是不知如何抒泄心中寡意,于是,又想起了你,想起了那座你所在的城市,可惜,我拥有的,不,是居住的,是一座没有你的城市。

如果是这样,你还会记起我么?记起那个秋季的萧瑟,记起那个秋季的风衣,记起那个秋季在石子路上渴望与你并肩的我么?

不知你在那个城市过的还好不好,实质上,这也是一句无关紧要的寒暄罢了。同学聚会上,无数次这样的寒暄恣意充斥着酒桌上的空白,可能,这在你心中只是一句无关紧要的寒暄而已。

很多时候,我都如同嗜毒者一般沉浸在回忆的美好中。

还记那年秋季,我不知从谁哪里听说你喜欢穿风衣留长发的女生,于是,我便如同疯子一般买了许多件并不需要也并不喜欢的风衣,那个时候,觉得姹紫嫣红开遍,因为那些花朵都绽放在我的衣橱,无论是深蓝色的幽兰,还是火红色的彼岸花。它们不同于凋谢在那个季节的花朵,它们只需要一点关心,半丝爱护,便可青春永盛,永远保持在自以为的初见的倾国倾城的微笑嘴角的状态。

高考之前,我为你重新拾起功课,高考之后,我投奔了你应该去,却终究没有去的大学。

每个恋爱的故事都是如此荒唐而狗血,以致于,我和一个朋友在茶余饭后当做玩笑惋惜的时候,她只回了一句话“是真的么?”

亦或许,每个饱受爱的风雨滋润的女人都是愚蠢的,在对初恋保持神圣的崇拜的时候,我却自在又逍遥的度过了没有他的一分一秒,度过了没有他的大学生活,甚至生活在没有他的城市,和没有他的影子的人自负的以为能共度一生,白头偕老。

如果世界是一座高塔,或许,童话般的爱情可以存在。

人之一生,不知会错过多少个风景,不知会独赏多少落寞,不知是否会有人与子一生,甚至连下一秒快递是否会上门都无法预测。

人类或许是在万物中最渺小的,因为,他们互相羁绊,缠缠绵绵的循着圆圈奔跑,以为到了终点,谁知却又迎来一个起点的挑战。

人类或许是在万物中最强大的,因为,他们互相扶持,恍恍惚惚的一次次在人生的轨迹下留下痕迹,享受那次回忆的光阴。

如果没有你,我的人生可能远不会如现在这般悠闲美好。

可能,又是一个未知数,可能,现在,也是同样扑朔迷离的未知数。

有些人,喜欢预测吉凶,占卜未来,在心中明知是不可信的圈套中,一次次的让那不现实的结果,成为触手可及,触目惊心的现实与结局。

可纵然看破了这一切,还不是作茧自缚?

解语红尘,尚不如自醉其中。

海誓山盟的爱情或许不可信,可是尝试一下又何妨呢?那些所谓轰轰烈烈,地老天荒的词句,在实现之后是甜蜜的回忆,纵最后劳燕分飞,不如,做一句笑谈。

世间红线组成了千古太多痴怨,许多人爱过恨过之后就散了,也许在这个故事中观众为他们不值过,流过一星半点的眼泪,可下一场,却是更加美好的爱情,甜蜜且温暖。

这一世,我宁愿跌跌撞撞许多次后,再寻到三生石上那人的痕迹。

既是命中注定,何不以更加完美的姿态构成更加美丽的缘分?

每一次伤害,都是一次华丽的蜕变。

凤凰尚且欲火能涅槃重生,那么我愿以最后最为华美的凰翎来迎接你的到来。

或许下一个天亮后,我不知身在何方。

我那未曾谋面的爱人,我也不知你是否在我的人生中惊鸿出现过。

可是,我仍然以红尘中一懵懂人的姿态而行,因为,这就是人生。

不知何时尘埃落定,不知尘土何处。

如是这样,何不享受这一刻的贪欢一晌?

雨露风霜梧桐树,秋且尚好,莫问尘归处。

四 : 莫问海角在何处

踏上三亚之旅途,

敢问天涯在何处。

云海深处莫问路,

海角浪花有人顾。

本文标题:英雄莫问出处下一句-网络推广集训一:英雄莫问出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737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