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6 所属栏目:和文化

一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卡片、整捆和单捆的小棒、数卡、骰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敢先上来展示?(挑战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

[6+8=14(颗)]

师:今天的第一颗红星属于你,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红星。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我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有20元,一个有50元,你知道这两个红包一共有多少元吗?(学生贴了两个利是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老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师:你太了不起了!在你眼里连语文书里也有数学知识!

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来计算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都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

2.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

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饮料,请注意看!

3.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向饮料(课件中的饮料闪烁3次)。

4.出示班长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与声音同时出现)。

5.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6.具体解决“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师:这是同学们发现的,我要把它记下来。(板书算式,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

(2)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3)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4)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7.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

8.验证“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师:“33人,每人一瓶够分吗?”(够!)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是个数学家!

9.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

10.语言表述,加深理解。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11.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12.板演课题。(课题写在有虫宝宝为背景的卡纸上,为引出练习做准备。)

13.质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请提出来。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小虫与蝴蝶配对(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3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1)师:(指课题)这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

(2)师板贴有数字的彩蝴蝶(33、45、53、62、75、82、85)。

(3)小组长领装有毛毛虫卡纸的大信封。

(4)讲清游戏规则:四人合作,认真计算,看看你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吗?变成黑板上的哪一种?(文字与声音同时在课件中出现。)

(5)小组合作完成。

(6)能找到蝴蝶的就上台贴毛毛虫。(放轻松音乐)

(7)请学生当小老师,分组检查学生自由板贴的毛毛虫卡片。

(8)说说你手中的毛毛虫有没有变不成黑板上的蝴蝶的,为什么?(设计有3题找不到相应的蝴蝶的)。

2.出卡游戏(2人小组合作完成)。

(1)师:刚才你们4人小组合作得这么好,那2人小组合作你们有信心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2)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38;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9;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38+9=47。)

(3)特别强调:做得又对又多的一组可得到老师准备的“团结合作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维护集体荣誉精神。)

(4)小组合作玩数卡,开展激烈的竞赛。

(5)评出优胜组进行奖励。

3.打骰子列加法算式(个人竞赛)。

师:第x组做得这么多,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同时打下3粒骰子,两个①号骰子表示个位或十位的数,如56;加上②号骰子,如8;列加法算式56+8=64。

4.聪明题:课本第66页第17题。

(渗透统计思想,培养长大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课外活动

小调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做一次小调查,先调查我校一年级各班参加环保小卫士的人数,然后算出一年级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毛毛虫与蝴蝶配对的活动环节,一方面巩固算法,培养口算能力、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座位贴毛毛虫卡片,放轻松音乐,也达到课间休息的意图。让学生两人合作玩数卡与个人竞赛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赛活动中,题目由学生自由随机产生,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大容量的口算练习,这是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场面。另外,在课的伊始,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既可复习旧知,又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我的教学设想就是这样,不知有无达到目的,还请同行们、专家们指正!

二 :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

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1、概念界定

过程规划说

方法说

技术说

2、概念阐释

教学

设计

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的层次

依据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分层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分层

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

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

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

依据教学过程的不同要素为中心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分类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三、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操作步骤)

(一)、课前系统

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不要搞表格)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

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三)、课后系统

1.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三 : 《画风》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画风》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感知全文,并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画——说——写"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手画、动口说、动手写,在读中积累了语言,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在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在写中培养了创造能力。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1、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2、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风到底画不画得出来呢?他们会怎样画风呢?请小朋友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找一找三个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用横线画下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课件展示、现场画画把板书补充完整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__时候,我们知道你__________了。”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起立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3、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把三位小朋友画的风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扩展:画风教材分析 /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画风教学设计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与分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59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