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7-11-23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教案

一 : 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篇一:

(www.61k.com]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篇二: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二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其核心包括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www.61k.com]

1. 教学目标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以教为中心),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教学就是以教学目标为起点,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最终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育评价等环节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不是从教学目标开始,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导致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不提教学目标,只提意义建构的现象,似乎建构主义环境下没有必要谈教学目标,容易导致教育的虚无主义。我们认为,对所教内容不加区分地一律要求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是不适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做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2.情境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3. 学习资源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工具。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主动探索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因此,资源的设计者应该清楚所设计的资源能够支持怎样的活动。

4.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来自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二、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

1.教学目标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得到了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情景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情境创设应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的情况(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内容皆具有这种结构),这时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语文、外语、历史等文科内容一般具有这种结构),这时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信息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

4.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三、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其中,自主学习策略是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协作学习策略是为了使学生在个体意义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 自主学习:个体建构

? 协作学习:社会建构

(一) 自主学习策略

1.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和参与性。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者在其中可以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态度和能力。

根据维特迈和彼得斯的观点,自主学习的内涵归纳为是基于学生自学的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

讨论:自主学习与自学、个别化学习的关系。

? 自主学习以自学为主要方式;

?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

? 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

?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策略,即学生对自己学习进行计划、安排和评价。

2.支架式策略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1)含义

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需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策略是依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建立起来的。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个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 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正在形成、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水平。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即教学在水平上的定位应当由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决定,而不是儿童现有的水平。

(3)案例分析

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

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教师叫玛莉,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框架的情境(如前所述,概念框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它是帮助学生智力向上发展的“脚手架”)。玛莉认为这种情境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而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把试验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个展馆和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都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这样,每个展馆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例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对如何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大小的分析比较也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然后玛莉组织全试验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袋鼠”这一动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玛莉又问这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并让学生们围绕这些异同点展开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玛莉在这里连续向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可看作是按照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用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的典型例证。

支架类型举例:

如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教师问:各个城市的犯罪比例是多少?在过去的十年间是如何变化的?

如学生在检验某资源的可靠性时。教师问:这个资源的最后更新日期是什么时候?是哪个部门或个人创建的此资源?他们是否带有某种政治偏见?

如学生在确定进一步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时,教师问:你在到达这一步时做过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之前别人做了什么?哪类问题对你完成这项任务最有用?

搭建脚手架 小组成果展示与交流

进入情景 小组学习和探索

独立探索 动物园、网络、图书馆

合作教学 设计动物园的电子导游多媒体展示

效果评价 认识动物

3. 抛锚式教学策略(Anchored Instruction)

(1)含义

抛锚式教学策略:根据建构注意学习理论,学习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也称为实例、问题教学策略。其中,

抛锚: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

锚:有情节的故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

(2)实例分析

(二) 协作学习策略

四、学习环境设计

五、教学评价

六、理论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偏向

1. 忽视教学目标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当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往往存在一种偏向,即看不到教学目标分析这类字眼,“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应该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这很容易导致人们忽略教师的作用。事实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教师作用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的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

讨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种观点对吗?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建构主义强调的“意义的建构”是要由学习者自己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即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才是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内因”,学习环境只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设计学习环境是必要的但是更应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

七、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编写

(一)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1.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1)课题名称

(2)概述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分析

对该课题预计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简要描述学习结果;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将学会什么知识?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

描述潜在的学习结果;

描述这门课将鼓励哪种思考方式或交流技能等(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4)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诊断性测试等。

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

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等。

(5)学习任务分析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习者等的分析,设计能够使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包括各种类型,比如: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对所创建的事物进行总结;

有待分析的复杂事物或事件;

就某个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6)学习资源设计

介绍学习者可用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资源。如: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或实地考察环境等);

学科系列教材;

学科百科全书;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

学校图书馆里特定的参考资料;

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另外,还要介绍这些资源的来源、使用方式、使用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作用等。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同时,描述需要的人力资源及其可获得情况:需要多少教师完成这节课,一个人够吗?在教室中需要有助手的角色吗?……

(7) 教学活动过程

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真实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情境。

其次,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对于同一个课题不同内容的学习,很可能会用到多种不同的模式,同一教学模式应用于不同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方式,所以需要简要说明模式是如何应用的)。

然后,设计自主学习策略,应根据所选择的不同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流程图中需要清楚地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8)评价

创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向学生介绍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9)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内容领域。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__________ 执教者:____________ 课件制作者: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所教学校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

一、教学内容简介:

二、学生特征分析

1.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等

2.非智力因素方面: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题名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1

2

2.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描述语句

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多媒体网络资源、

工具及课件的内容、

形式、来源 使用时间 多媒体网络资源、

工具及课件的作用 使用的方法或

教学策略

注:

五、形成性练习题和开放性思考题的设计

知识点 学习水平 题目内容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画出流程图:

对流程图简要说明:

修改意见:

www.61k.com

三 :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教师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也将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相互协作的能力。学校也将变得更像寓教于乐的天地,在这里可以了解社会的功能,学习解决处理小组协作所遇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课程更为有趣,更有吸引力,更有个性化……,学校不再枯燥,而变得更为有趣,人人向往!

Roger C. Schank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与特点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

(一)知识/信息时代的教育目的观

一般说来,教育目的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使个体获得奉献社会的本领;二是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三是促进个体履行公民的责任;四是传递传统文化,使传统得以赓续。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育目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却发生了变化。在知识/信息时代,这些目标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超越了我们的习惯性的应答。一系列崭新的、打上了时代烙印的教育需求随之产生,使教育目的发生了重构,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目的重构

1、奉献社会:在知识/信息时代,要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新技能,特别是知识行为技能。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时,我们便参与到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全球化经济、信息、技术、政治、社会和生态的互动关系之中。在这个高度复杂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生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2、开发个人的天资潜质:越来越多的人从强力知识工具——计算机和远程通讯软硬件中获得巨大的的益处。这些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和消闲的质量。作为人们思考/传播/交流的“放大器”、“储存库”和“感官的延伸”, 这些工具正成为我们每个人天资潜质开发的“强力工具”。

3、履行公民责任: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更加自由的获取信息的通道。这些通道能使我们能接触范围更广阔的问题、事实、意见和交流,但却未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民主决策过程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与此同时,对如何作为一个明智的信息消费者,如何辨别和过滤扑面而来的信息问题,也未能予以足够重视。越来越多的商业媒介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的控制能力,这种情形迫使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媒介“食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努力地、仔细地从丰富的日常媒介“菜单”中作出选择。

4、实现传统的赓续:信息技术带来了崭新的生存时空观和文化教育传播观,随着全球化的流动、交流、合作等等现象的迅猛发展,每个开放型的国家都面临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冲突、交融与平衡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在一个跨文化的社会中和谐发展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单一 的所谓优势文化的色彩将受到削弱,代之而起的是多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形成一道多姿多彩的文化彩虹。现在每个国家、每个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传统中建构和保持文化认同,在学会认同的同时,学会理解、包容和容忍他人的文化传统与认同。

(二)知识/信息时代的人才观

现实表明,人们在知识/信息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技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甚至是更为基本的3R(读、写、算——reading、writing、arithmetic)技能。大量相关研究说明,在知识/信息时代,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技能主要包括七大方面,如表2所示:

表2 七Cs:知识/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

1、批判性思维与行为:在知识/信息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须能:(1)界定复杂、交叠、劣构领域的问题;(2)有效运用电子的和非电子的工具与专业知识,用于研究和分析问题;

(3)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过程;(4)具体操作和实施可行的解决方案;(5)评估行动的结果;(6)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善解决方案。

此外,掌握流畅的设计过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研究方法都很重要。同时,要掌握所涉及领域的专门内容或知识,明白这些专门内容或知识,经常发生显著的变化,应当不断地“实时”更新。对于“实时”学习来说,在线信息数据库、与专家联系的快捷电子邮件、在线课程等等,都是一些很有帮助作用的支持工具。

2、创新:创新活动的领域、行为、技能表现非常广泛。像诸如对旧问题提出新的解答 2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方案;发现新原理和发明新产品;创造传播或交流新观念的新方法、新途径;发现处理复杂过程、管理不同性质群组的创新型方法和途径等等,都是知识时代所珍视的技能。

3、协作:通常说来,小组协作是解决复杂问题、创造复杂工具、产品和公益事业的唯一选择——因为多种智力的交互作用是其根本。从合作、协作到协商、达成共识,这些有效的技能和协作小组工作模式,将是知识时代工作的一个必备特征。

4、跨文化理解:作为小组工作的必然扩展,为了有效的工作,知识工作者必然要在不同的种族、社会、组织、政治和学科知识文化之间建立起沟通协作的桥梁。随着跨文化社会、全球化经济、技术规范的全球化和平面化的“网络”组织模式的日益发展,跨文化的技能将显得越来越有价值。

5、传播:针对不同的受传者,知识工作者需要掌握运用不同的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今天,媒体种类之多,适用性之广可谓林林总总——文字报告、电子文档、印刷杂志文章、电子文章、印刷书籍、电子书籍、印刷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电话广告、移动电话、网络电话、语音信箱、远程营销、传真、寻呼机、网页、电子邮件、邮政邮件、传单、仿真、数据库、多媒体演示、幻灯、投影、软盘、磁带、录像带、CD、DVD、收音机、电视、网络电视、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等。知识工作者将永远要面对:如何面对特定的受传者,选择恰当的媒体,传播恰当的信息;永远要面对如何尽可能有益/有效地做好等等这些问题。

6、计算机素养:在知识时代,每个人都必需超越基本的计算机素养,走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数字化素养,并且能熟练地运用多种计算机辅助工具,来完成日常生活的任务。无庸置疑,在知识/信息时代,那些掌握了知识工具的人,比起那些缺乏这方面素养的人来说,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都要更加成功。

7、生涯与学会自立:在一个就业或受聘日益走向“自由随意”的时代,在一个暂时性工作和合约性工作日益增长的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需有能力管理自我的生涯之路,不断地学习新技能。在知识/信息时代,由于大多数工作越来越走向高技能、基于项目的工作(这些工作与低水平的服务工作或工厂流水线工作相对),处理从一个项目走向另一个项目所带来的系列的、不断变化的能力;迅速学习每个项目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的能力,无论是对于职业的生存,还是终身学习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知识/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特征

屈林和霍德(B.Trilling & P.Hood,1999)认为,有效培养知识/信息时代所需的技能,需要相应的教育计划,教育计划需要有效地将信息/知识工具和日常学习形式统合起来。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教学活动特征与工业时代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如表3所示:

表3 工业时代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教学活动特征比较

3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通过分析,他们认为(1999):

1、许多适应工业时代学习的规则和程式,已不能适应知识时代的学习需求,基于项目、问题、探究、设计、发现和创造性的学习,更适应时代的需求。

2、如果没有适应知识/信息时代的全方位的变革,我们在方法变革上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又会很容易地滑回到传统的、习惯的工业时代的行为模式之中。

3、对于上面工业时代和知识/信息时代的每一栏学习特征的比较,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 个连续统,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综合的。

4、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实践与现代关于人类是怎样学习的理论完全一致。从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学习,到基于协作和社团的学习,从强调情境中真实学习到日益强调的基于学习者自我激发的学习,这些学习实践,得到了现代学习理论的有力支持。

5、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推动我们走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方法来说是重要的催化剂,但是,我们必需永远记住: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是实践模式和结果,而不是工具。

6、至关重要的是,新型的学习模式对职业的发展,包括职前和在职的教师来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很多方面,它意味着教学活动的重新定义,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虽然对儿童的最佳培育、关心、同情和塑造永远是教学的核心,但是,知识/信息时代的新要求,给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了全新的学习原则和学习行为。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它与传统的学习方法、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以及经典的CAI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自身的设计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

(一)建构主学习方法义与传统学习方法特点比较

乔纳森(Jonassen,1999)认为,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表4所示:

表4 建构主学习方法义与传统学习方法特点比较

4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二)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特点的比较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它在教学设计思想上与以行为主义特点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如表5所示:

表5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之特点比较

(三)经典CAI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较

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电子作品的制作,但它与经典的CAI又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经典CAI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从广义上讲属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但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表6所示:

表6 经典CAI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特点之比较

5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2)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3、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1)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与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学习要素

6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学习活动模式多种多样,如基于资源/问题/项目/案例的学习、CSCL、CSILE、操练与练习、个别授导、教学测试、教学模拟、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探究型学习、虚拟学社、微型世界、协同实验室、计算机支持讲授等等,有的重教,有的重学,共同构成了信息化教/学的绚丽风景。

对这些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尝试从以学为中心的角度,考察并抽象概括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对其要素的认识,有利于整体把握信息化学习情景,并根据具体的需要,灵活设计各种信息化教学/学习过程。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问题/主题/项目、信息化学习策略和信息化评价/反思

(一)问题/主题/项目:是指学习者学习或探究的对象,是建构的指向、思维聚焦的核心。对学科教学来说,这实际上学习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指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把当前所要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转换为问题/主题/项目,也是学习的基本内容,学习者围绕它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对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或研究型课程来说,问题/主题/项目的涵盖范围或来源就更广泛了,与学生素质发展相关的社会、科学、文化、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等等,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发展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信息化学习的问题/主题/项目。但是问题/主题/项目的选择或组合,要注意其是否对学习者有挑战性、吸引力,是否有跨学科性、情景性和适应性(亦即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二)信息化学习策略:是指达成对问题/主题/项目进行意义建构的案例示范、量规创建/说明、资源/技术支持、活动方式设计、自我管理、学习指导/建议等。

(1)围绕问题/主题/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案例,增进学生的经验感受,让学生比较问题/主题/项目的学习与案例所提供的经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获得一些必要的启迪。

(2)告之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形式及其评价的标准(一般是用结构性的评价工具——量规),让学生对所要达成的标准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应当允许多种学习结果形式、提供多种评价量规。

(3)针对问题/主题/项目学习的特点,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技术。当然,支持问题/主题/项目的学习资源/技术可以多种多样,传统的/现代的,电子的/非电子的,有效能工具/信息搜寻工具/交流工具/认知工具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信息化学习却应当把资源/技术支持重点放在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的基础上。

(4)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特别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协作/交流活动,重视展开以技术支持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

(5)自我管理是指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获取他人支持等方面的控制。时间管理是指制定学习时间、计划、目标等;环境管理是指寻找适合自我学习风格的场所;努力管理是指把握学习过程中的心境、努力、内省和坚持不懈、自我强化;获取他人支持是指寻求教师、伙伴、小组、专家、社区人员等方面力量的帮助

(6)在教学单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建议,当学习者遇到疑难时要予以必要的帮助,当学习者遭受挫折或信心不足时,要予以必要的激励。教师应当做好指导者、激励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帮助学习者达成意义建构。

(三)信息化评价/反思:信息化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使学习者学会从反思中学习。其评价活动是与学习过程共始终的,亦即学习者一开始进入具体的学习活动,评价也就开始了,它与传统的评价不同,不是在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之后进行评价。信息化学习也重视结果的评价,但要求学习者说明结果产生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一般是以作品的形式出现(比如电子文稿、电子演示稿、调研报告、图形/表、模型等等)。在最终评价时,学习者展示和说明他的学习结果,教师/学习者按照预 7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先提出的量规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量等方式。既要评价个人的学习绩效,更要评价小组的学习绩效。这种评价不但能使学习者“知其然”,更能使学习者“知其所以然”,训练和培养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思维能力;不但能注重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更能使学习者注重协作学习,发展学习者的独立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教学/学习三要素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宗旨是通过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创设适应学习者内在学习需求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展。这种设计要求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体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精神,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统合起来。

(一)有意义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看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之中,学校最根本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理解新事物/现象的心智模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设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亦即学会学习)。于此,教育技术就是要为学校教育实现这些目标服务。有意义的学习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特性,这五个特性既是教育技术运用的目标,也是评价教育技术运用效果的标准。教育技术的运用应当有效地支持积极的、建构的、目的性、真实的和合作的学习。

1、积极的(主动/自觉)特性:真正的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习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习者投入到某项有意义的活动任务中去(而不是被强迫),由他们去从事对象化的活动,与环境互动,并且反思对象化活动的结果。

2、建构的(阐释/反思)特性:建构是指对学习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阐释和反思,形成意义。

3、目的性(反思/自律)特性: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目标导向的(Schank,1994)。在任何学习情景中,技术都应当首先能促进学生清晰地阐述学习目标,然后在各方面支持他们的学习。基于技术的学习系统,要求学习者能清晰阐释他们的学习行为、所做的决定、使用的策略,以及他们所发现的答案。当学习者能清晰地阐述他们的所学、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所做的决定时,他们将能获得更多的理解,能更好地将他们所建构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

4、真实的(复杂/情景化)特性:以往,教育者最大的失误就在于过分地简化知识(观点),他们以为这样做就能更容易地传递给学习者。其实,这样做,不仅割裂了知识与情景的联系,而且还剥离了知识(观点)的情景线索和相关信息。把知识提取成“最简单化”的形式,以便学习者学习起来更容易,看似为学习者考虑,实则大谬不然。试想,如果知识脱 8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离了现实情景,学习者学习的是什么呢?现实世界是单一性、确定性的吗?事实并非如此。知识(观点)的意义决定于其所依托的情景。

5、合作的(协作/交流)特性:小组/团体的协作/交流,有益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有益于学习者学习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在小组协作/交流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以及完成的方法,展开交流性的协商,共享多元,相得益彰。从中,学习者可以学会多种看世界的角度,学习多种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以往我们过分地强调了独立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习的本性——协作/交流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要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如何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近年来教育技术工作者研究的重心之一。

乔纳森(D.Jonassen,1999)等人认为,一个有效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构件:问题/项目、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社会/情景。

1、问题/项目——任何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关注的焦点都是问题/项目,这也是学习者解决问题的目标。问题驱动学习,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与客观主义学习环境的根本区别。问题应该是劣构/弱构的。问题/项目包括三个子要素:

(1)问题情境——情境是问题的主要部分(如,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情景认知)。

(2)问题呈现/模拟——问题必须有趣味性且具感染力,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如, 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情景认知)。

(3)问题解决空间——投入性的活动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 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者必须能操控一些活动(如,创造一种产品、综合某些因素、作出决策)以及在某方面影响环境。问题解决空间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活动结构,必须提供一个真实世界的任务环境(微世界)模拟。对于学习者来说,简单地生成一个假设或试着去执行,然后论证这种观点,这就足够了。

2、相关的案例——为学习者提供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经验(案例),以此作为参考的途 径。理解问题需要经验,这也正是初学者最缺乏的(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和认知弹性理论)。

3、信息资源——学习者在进行问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信息来构建他们的智力模式, 形成问题解决的假设,从而驱动问题解决活动。

4、认知工具——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需要提供综合的、新颖的、真实的任务,学 习者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支持,因此,要为学习者提供认知工具,以拓展学习者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完成这些任务(如视觉化工具、静态知识呈现工具、造型工具、建构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收集工具)。

5、交流/协作工具——通过使用以计算机为介质的交流工具支持协作和交流,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能培养和支持学习共同体,或者建立知识共同体。

6、社会/情境支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情境支持,从而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有效 性。

为了有效地支持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持,如:模仿、指导和支架是必 需的。模仿(Modeling)以两种方式存在:显性的行为模仿、认知过程中隐性的认知模仿。指导(Coaching)是一个激发学习者的过程,分析学习者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反馈以及帮助调节学习者关键技能的发展(激励、激发、唤醒焦虑水平)。支架(Scaffolding)是一种支持学习者学习的系统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根据已有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结合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精神,可以整合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如表7所示:

9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表7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表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典例

(一)基本模式

1、背景与意义:该模式是从Intel未来教育模式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模式,可以称之为基本/一般模式。这种模式融合了现代教学理念、系统设计方法和信息化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具有通适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2、基本模式的设计步骤:该模式是针对教学设计者而言的。在这个基本模式中,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如表 10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8所示:

表8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步骤

值得指出的是,这八个步骤不是僵硬的格式。教学设计者可以按照实际的教学需求跳过某些步骤、合并一些步骤或重新排序。

3、基本模式的教学设计结果:信息化教学包件

基本模式的教学设计所产生的结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或课件,而是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包件”,其中包括:

(1)单元教学计划: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 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

(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 取或由教师自行制作。

(3)学生作品评价量规: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学支持材料: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等。

(5)单元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信息化教学包件一般在计算机上生成和保持,每个构件各自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这对于检索、修改来说非常方便。如以下界面所示:

1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4、运用基本模式设计的信息化教案案例,

(二)典型模式:网络探究(WebQuest)

1、背景与特点:WebQuest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种典型模式。这种模式是1995年初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道奇(B.Dodge)和马奇(T.March)开发的,现在已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网上学习活动,已经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案例。有的教学设计者还在网上提供了WebQuest的模板、评价工具的模板等供教师使用和参考。

WebQuest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这种学习活动有以下主要特点:(1)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可派生出多个具体问题);

(2)这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3)问题的解答没有惟一性。

2、WebQuest的构成部分及其设计要点

WebQuest是面向学习者而言的。一个标准的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简要描述所要“探究”的问题。如介绍本WebQuest的大致情况等。

(2)任务——描述学习者要做的事情。教师要清晰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在WebQuest中涉及的“任务”可以是:一系列必须解答或解决的问题;对所创建的事物进行总结;阐明并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具有创意的工作;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等。

(3)资源——提供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教师提供一些有益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址,并且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准确地点击所需要的网站。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学生者将遵循哪些步骤才能完成任务?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事物的注意。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部分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建议很多,或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个部分分开为好。

12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

(6)评价——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于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和反思。

(7)总结——简要总结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的事物。通过简短的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本次WebQuest将获得什么。

3、运用WebQuest模式的信息化设计的案例。

13

四 : 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

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

通过以上一系列分析与设计工作,最终将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或课件,而是一个教学设计单元包。

一、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构成

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为实现特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课程单元教学规划和支持材料。教学设计单元包一般都包括:(1)教学设计方案;(2)多媒体教学课件;(3)学生作品规范/范例;(4)学习参考资源;(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如图3所示:

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

图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

(1)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定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流程图。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专门为教学活动开展而设计的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文本、图形、图画、声音和动画等的集合体。目前,人们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体编辑软件作为基本的技术平台来开发课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课件的使用在为学生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课件可以由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软件,制作的软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及较强的实用性。

(3)学生作品范例就是为便于学生了解学习成果的形式和要求,教师设计、制作的学生作品参考范例。教师在提供范例同时要强调只是为学生完成学习作品提供一个参考,是对学生的一个启发,要鼓励学生创新而不是“框”住学生的思想。

(4)学习参考资源是围绕教学开展收集和整理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教师收集到的供老师教学备课用的资源,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各种作品。收集到的资源需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便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延长资源的生命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设计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填写一些调查表、实验报告、记录单、活动评价表等。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学习记录表单的样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利用表单模板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本身,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有些记录表单无法预先设计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在教学活动展开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的对象(学习的差异、情感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评价量表、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般在课堂教学展开中,包括对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主要是课堂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小组的贡献、完成任务的情况、学习过程的态度与兴趣)、学生的作品等进行评价的具体项目及标准,这些量表包括课堂观察表、学生互评表、自评表、教师评分表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即叙述式和表格式。不管哪种格式的教学设计方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描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或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描述。

(一)叙述式

1.课题名称

2.概述

·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 概述学习内容;

·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分析

· 对该课题预计达到的教学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

4.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 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

· 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学习风格。

5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根据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学习者等的分析,选择和设计有助于达到预期目标、符合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习者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包括学习任务设计。

6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介绍学习者可用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资源。

·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或实地考察环境等);

· 教材;

·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

·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

· 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 为学生提供的认知工具。

7.教学活动过程流程图设计

流程图中一般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8.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9.管理和帮助设计

包括为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习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等。

(二)表格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采用工作表格的形式来编写。表3是一个格式参考。

表3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__________执教者:___________课件制作者:____________

时 间:____年____月____日所教学校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

简要介绍:

学生特征分析

1.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

2.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1. 知识点的划分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确定

课题名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1

2

3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描述语句

1

2

3. 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内容、形式、来源

使用

时间

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作用

使用的方式或教学策略

1

2

注:

五、形成性练习题和开放性思考题的设计

知识点

学习水平

题目内容

1

2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画出流程图

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

对流程图简要的说明:

修改意见:

(三)其他典型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上述两个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是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模板,在国外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模板,如“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项目所设计的模板,也可以供我们借鉴和参考。

信息化教案标题

1.学科领域

介绍本教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如果在教案中涉及多个学科,建议不要超过4门。

2.适用年级

介绍本教案所适用的学生年级,建议不要跨度过大。

3.教学/学习内容概述

在此处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如果涉及角色扮演等,还应在此处设置情境。

4.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先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此次学习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然后清晰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这些最终结果可以是:

· 学到了一系列知识;

·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 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 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

5.学习过程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教案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还可以在此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收集到的信息或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建议”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卷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引起学生对要思考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处考虑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

第一步

……

6.所需材料及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介绍学习者可用于完成任务的材料或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7.评价方法或工具

五 : “数字与信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2.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

3.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应用数字对信息进行处理,提高应用意识。

4.初步了解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李老师和同学们在这里上一节公开课,大家高兴吗?生(略)。    

刚过年,高兴的事总是很多。春节期间,大陆同胞准备赠送台湾同胞的两只大熊猫,非常可爱,你们想看吗?(媒体出示录像)知道最后起的什么名字吗?是啊,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希望团团圆圆,永远在一起。好,大家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一、情境导入

师:这一次给大熊猫起名字的活动,你们参加了吗?

生:(略)

师:我们学校隆重地组织了这次活动,好多同学踊跃参加,都寄去了自己给大熊猫起的名字,李老师这里就有当时的几封信。(出示)可寄信的时候,细心的辅导员却发现有一封信可能寄不出去,你们能发现吗?

生:中间的一封没写邮政编码

师:是啊,和其它的信一样要写上中央电视台的邮政编码100859。

师:同学们知道你们学校的邮政编码吗?224005

师:对,邮政编码(板书:邮政编码),能表示出地区的信息呢。其实数字在生活中还能表示出许多信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字与信息”

二、尝试探究

师:想想,生活中除了邮政编码,还有哪些用数字编码的呢?

生:自由说。(只要学生说出名称。由老师板书就行了。)

(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长途区号、车牌号码……)

师:是啊,象这样用数字表示信息的有很多。今天我们选其中的几个来研究。比如:电话号码,电信部门为了方便用户,设置了一些特殊号码:

(直接出示:110)

师:认识吗?什么时候要拨打这个电话呢?

师:生活中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呢?大家知道该拨什么号码呢?

生:119

师:下周,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我想了解个天气情况,知道打什么电话?

师:除了110、119、121这些特殊的号码,你们还知道哪些号码呢?(这时是指着媒体的110与119、121说的)

学生说一说,知道是什么号码吗?

师:老师这也找了几个常用的,(出示其余的号码,逐一解释)

师: 除了这些特殊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家里的电话,小灵通、手机。李老师的手机号码就是13851078788,知道我是移动还是联通的?(板书)

2、介绍手机号码

师:手机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这是今年元宵节晚会上,中央电视台为那些用手机参加大熊猫起乳名活动的人举行的抽奖活动,许多手机号码还中了大奖呢!(出示:媒体)

师:老师选了其中几个,谁来读读看。

师:为什么中间要用星号盖住呢?

生:(略)

师:对确实是为了保密,因为中间的这四个数字包含了手机主人所在地区的信息,一公布这几个数字别人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地方的了。这前三位数字确实表示手机用户是联通还是移动的。

师:130到133指联通用户134到139指移动用户。后四个数字是用户随机选取的。这手机号码中的11个数字原来也有这么多的信息,知道了规律,同学们记爸爸**的手机号码就不困难了。大家还见过比这个数字还多的号码来表示信息?

3、研究身份证号码

生:身份证号码。   

师:身份证顾名思义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你想编身份证号码时应包含这个人的哪些信息?

生:略

师:这是李老师的身份证,下面这一长串的数字就是我们说的身份证号码。同学们回家有没有找到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呢?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身份证号码,看号码中是否包含了这么多信息。先请看学习提纲:

1、从身份证号码中找出表示出生日期的数字,用水彩笔画出来。

2、你知道其它数字所包含的信息吗?

3、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听清楚了吗?拿出各人收集的号码开始研究吧?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生:(借助实物投影仪)我们组发现不管是那个身份证都是第7位至第14位表示出生的年月日。

生:我们组发现开头的几个数字都是3209,这可能表示地方。

生:我们组中的号码大部分是18位,只有一个是15位。

师:真能干研究出了不少内容。同意他们的观点吗?看来大家是一致的。

师:有关身份证号码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有15位,与18位的两种。

生:我看了好多号码,都是用数字组成的,可我找到的号码中最后一个是字母x。不知道为什么?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用媒体统一介绍。)

32092517690407743x

320902197406291038

师:同学们,刚才找出来了,这前面的数字是地区代码,中间的就表示出生的年月日,看出这两个号码主人的出生日期是什么时间?这有个小问题:4月 为什么不用4表示,而用04表示呢?听懂了吗?后面这三位是顺序码,这个数字单数表示这个人是男的,双数表示女的。最后一位叫校验码,是计算机根据公式算出来的,算出来是0到9没问题,而也可能是10,写10行吗?这时就用罗马数字x表示。

师:身份证为什么要由15位变成18位呢?这是李老师的15位号码与18位号码。比一比增加了哪三个数字?

师:这里的信息还真多,全国有十几亿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代表他们独特的信息。现在科技发展得真不得了,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对每一个身份证进行网上查询,了解信息,想验证一下吗?谁来提供号码。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个小练习:(出示王萍一家号码的练习题)

师:看得出来,大家对身份证号码研究的兴趣很高,其实每一种数字编码都有很多的学问。

师:课前请大家收集了不少资料,拿出来吧!

三、自主探究

师:先来说,你收集的是什么号码?

生:自由说

师:大家准备得还真多,五花八门,可也有点乱,那怎么研究?

生:分类。一个组的站在一起,以问题为类即:邮政编码组、车牌号码组、长途区号组、其它组。

师:好,分组后怎么研究呢?那老师提几个要求

  a、说一说收集的号码各表示的信息?

b、比一比这些同类型的号码能有什么发现?

师将各个牌子摆在各个大组的桌面上,然后分组坐。

(生讨论研究)

生:共汇报三次,每次发一张白纸,在纸上写上具体的邮政编码、车牌号码、长途区号每种写两个。

生1:我们组研究的是邮政编码,我们学校的是224005,22表示省北地区,4代表的是盐城,后面的这个0表示市区,最后05表示那个投递局。

生2:车牌号码的这个苏表示江苏,j表示盐城。那你们知道如果是北京的用什么字呢?

生3:我们知道盐城的区号是0515,05表示我们江苏,15指盐城,南京是025,因为南京是大城市。 

师:听清楚了吗?研究得真不错,其它组的,时间关系,就不汇报了,课后请你们与同学们再交流行吗?

师:是啊,生活中离不开这些数字编码。车牌号码将全国各地的车辆进行分类,便于统一管理,方便查找;公交车按照线路进行编号,简单好记,给人们外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盐城是个发展中的大城市,给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每一个家庭,宾馆的每一个房间都编上号,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了解各种图书的编号也能给我们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媒体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并配乐解说。)

四、最后根据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设计学生证号,现场为学生制证

师:生活离不开信息,数字传递着信息。我们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包括我们每个小学生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字。比如:我们学生身份的象征――学生证。大家想一下,如果你们有一个学生证,那号码中应该包括哪些信息?

生:略

师:来设计吧!看谁设计得科学、又有创意。

师:好、谁先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设计的学生证号。   

生:我设计的号码是xxxxxxx,

生:我设计的号码是aaaaaaa。

师: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这个号码的含义吗?(老师随机输入电脑中)

师:设计得很有创意。你叫什么名字?(输入名字)不过,这样做出来,肯定不好看,来配个背景。

师:这个学生证漂亮吧!我们的学校就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拥有这样一个好看的学生证吗?请耐心等待。(打印)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走进了数字化的生活,有人称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数字时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成了朋友,这里是李老师个人的一些信息,有了这些,我们今后联系就方便多了,别忘了和我联系哟!

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

本文标题: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2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