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18 所属栏目:信息技术教案

一 : 《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教案设计

《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教案设计

文昌市琼文中学信息技术    龙小静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 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2)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和文件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下载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我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唤起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方法,网页、图形、文字、文件等信息的下载
教学难点: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
2、 ,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将学习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但这种联系又有别于以往我们熟悉的事物,而是一种并不为学生所了解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基于上述理论,在学习信息搜索的时候,我们采用“皮影艺术”这样一个不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讲解内容,然后介绍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以及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方法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可以通过关键字的调整,搜索到更为具体的信息。
  在确认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后,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组织一个班会活动,介绍有关皮影艺术的一些情况,并且需要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说明,应该如何来搜集资料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搜索到的资料保存起来?然后讲解有关网页、图形、文字的不同的保存方法。之后继续提出问题:为了增加大家对皮影艺术的感官感受,有同学认为应该下载一个皮影戏来让大家欣赏一下,那么这个又该如何来下载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小组派出代表来演示如何下载文件,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在学习了网络下载的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艺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影视技术的不断改进,数码产品的不断更新,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艺术,也逐渐在被人们遗忘。我们海宁是盛产皮革的地方,皮革除了用于穿着和饰品之外,也是制作皮影的原材料,皮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逐渐处于消亡的边缘了。然而庆幸的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我们能有机会与传统艺术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
(2)新课讲授
  ①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
  a、 搜索引擎的概念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等)
  b、 例1:搜索有关皮影艺术的信息
  操作:进入搜索引擎,然后在关键词栏目中输入要搜索的内容“皮影艺术”。点击“搜索”按钮进行搜索。对于搜索到的信息,点击相关的“超级链接”就可以查看有关的内容。
  c、 思考:如果我们现在要了解海宁皮影艺术的发展,应该输入什么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根据搜索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关键词。
  (提出新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组织一个班会活动,介绍有关皮影艺术的一些情况,并且需要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说明,应该如何来获取资料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搜索到的资料保存起来?过渡到信息的保存)
  ② 下载www上的信息
  a、 保存网页
  操作: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在“保存web页”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网页文件的文件夹。在“文件名”处输入要保存文件的名称,单击“保存”按钮。
  b、 保存图形
  操作:将鼠标指针移动至网页中的图片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在“保存图片”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图片文件的文件夹,在“文件名”处输入要保存图片的名称,单击“保存”按钮。
  c、 保存文字
  操作:以拖动方式选择所需要的文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在word编辑区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继续提出问题:为了增加大家对皮影艺术的视觉听觉感受,有同学认为应该下载一个皮影戏来让大家欣赏一下,那么这个又该如何来下载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小组派出代表来演示如何下载文件。)
  d、 下载文件
  操作:单击要下载的文件,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选择“将该文件保存到磁盘”,单击“确定”(或者,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文件夹,单击“保存”按钮)
(3)小结
     ①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
 ② 下载www上的信息
  a、 保存网页
  b、 保存图形
  c、 保存文字
  d、 下载文件
(4)教学评价
  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形式,辅以教师在学生操作和演示过程中的评价以及最后的总结性评价。
  评价标准设计如下:
  ① 是否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关键词的确定
  ② 是否掌握了网页、图形、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
  ③ 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
  ④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否和同学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
4、 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
  网络教室(两人一台机器),连接到internet,教学课件
5、 教学后记
  本节课融合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传统的教学理论,采用不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设计一个整体的任务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这种探索的兴趣。在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设计好自然的过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还应作好个别辅导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注意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以促进彼此间的帮助与合作。由于机房硬件设备的限制,在课堂操作过程中,要安排学生轮流操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二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赤壁赋》

第三专题作业:<?xml:namespace prefix="O"?>

从语文必修1—5课本中任选一篇课文,按照你学习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完成一篇教案(教学设计),并附学案。

说明:备课是我们老师的看家本领,一篇课文的教案是体现教师怎么教的,学案是体现学生怎么学的,请你能按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设计出同一篇课文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第一条为“教学设想”,在教学设想中把你构思和意图表明,其余均按教案和学案的要求去写。

要求简洁明快,易于操作,实用实在。

提交者: 乔宏伟 (提交时间: 4/8/2011 PM 7:50:34)

答题内容:

《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渭源二中乔宏伟

一、 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 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 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目标维度

目标描述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

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学习者特征

特征描述

知识起点

水平分析

对于古代散文,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能力水平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分析

身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情感认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辨知能力已经较为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另外,随着性格的逐渐成熟,在情感方面会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因此表现欲更强。

学习动机分析

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对升学以及以后的发展已经有较高的认识,还有自制能力较强,因此在学习动机方面一般能自我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还有本文是名篇,所以学生一般会有比较高的热情去学习。

自我效能感分析

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在语文学习上已经有比较扎实的功底,况且本文是名篇,学习前早有耳详,即便是性格比较不自信的学生,也能维持高水平的信心学习好本文。

三、 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

学习资源

资源简要说明

教学功能描述

自制ppt课件

包括课堂知识、需要演示的视频、动画

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意境,通过视频和结构图等较好地切入课文学习,以及展示课文知识的结构脉络。

网络探究(网页)

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进行网络探究)

利用互联网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名篇知识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 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的设计:引导发现学习模式、情景创设与小组协作学习网络探究的模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 课文学习 → { 提出问题→探究猜测→小组协作学习 } → 结论

(网络探究)

五、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其中蕴涵的精神,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2、以诵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及文言文中词语特殊用法。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网络探究分析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手段

1、学生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授课过程。

3、配乐朗读。

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

2、朗读法

3、启发法

4、教师点拨

5、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活动

资源/工具

活动效果

1.电影《赤壁》片段导入 :

2. 故事导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天刚蒙蒙亮,一群带着四川口音和北方口音的异乡人在一位气宇不凡但有稍显忧郁的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悄悄走小城黄州,在料峭的春寒中,住进了城东南一所叫定惠院的小院子。这位男子便是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苏轼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他的贬谪地——黄州,开始了他近四年的黄州生涯。其间,他便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便是如此令人费解。今天我们便要走近这段历史,了解他的心境

视频

幻灯片

设计该环节是想通过情境再现,调动学生情绪,提前进入课文的背景氛围

朗读

(三)、初读全文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

2、分小组读、全班齐读,在读中悟情。 3、听朗读录音,把握朗读的语气变化。

教师:从课文中找蕴含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归纳朗读的语气变化:

第一段读出赤壁美景的欢快语气,

第二段是乐极生悲的凄凉语气,

第三段读出人生无常的悲怆感,

第四段表述人生观的雄辩语气,

第五段由悲转喜。

(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在读的方式上也要做些灵活的调整,可以听录音朗读,可配乐朗读,可全班齐读,也可以单个同学朗读等。)

录音

音乐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一课的最大特点是人物感情起伏很大,悲喜交错变化,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抓住语气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更要读出情中包含的理。

讲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疏通字词句,归纳整理。(教师投影以下知识点)(此处为略写)

(1)通假字“属”、“凭” ;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设计该环节是要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语的情操。至于文中字词句的具体涵义,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结合课文注释,已经能够独立找出,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2、结合前面分析的语气变化,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月夜泛舟的陶醉;

(2)悲凉箫声的伤感;

(3)人生失意的悲情;

(4)随缘而安的态度;

(5)忘情尘世的洒脱。

教师: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

幻灯片

设计此环节意在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探究

赏析

(五)、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品文就其实就是品人,余秋雨是这样评价苏轼,那你如何看待文中的感情基调,它是消极的吗? 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资料。

教师:全文通过主客对答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幻灯片

互联网

1、设计此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2、设计此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2、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苏轼提出的寻找快乐的良方对现代人是否可行?

人生的道路总是不满荆棘,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呢?对待挫折困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坚定不屈,有些人犹豫不决。请与你的小组成员讨论,你是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困难的,你认识所了解到的,有哪些古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让你敬佩不已,又有哪些是令你所不齿的?你如何看到本文的作者?

课堂总结

拓展阅读

四、请各个小组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

教师: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3)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评论文章800字以上。

参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

设计此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况以及表达能力。

六、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图符

图符

说明

开始

结束

判断

网络应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开始

电影《赤壁》片段导入

播放影片

播放课件

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提前进入课文的背景氛围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

教师归纳朗读语气的变化

分小组读、全班齐读,在读中悟情

听朗读录音,把握朗读的语气变化

在朗读时要抓住语气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更要读出情中包含的理。

学生疏通字词句,归纳整理。

教师投影知识点

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

老师提问

播放课件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利用webquest资料

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课文作结语,还学生自主的权利

提高学生的分析概况以及表达能力

老师布置作业

结束

教师评语:

过程设计一目了然,缺少学案。

评定等级: 合格

三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方案一:《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方案二:《雪地里的小画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及朗读

教学难点: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具:小鸡图、小鸭图、小狗图、小马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哪位小朋友今天表现最棒呢!想不想好好表现啊?(想)真好。那老师们要先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坐姿最美!我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后面的老师好不好?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并建议自主送给后面的老师。

师:大家画得真棒!你们真是小画家。(边说边板书课题:小画家)

请大家读出来:并自豪的说:“我是小画家!”

老师也想做个画家,想练习画画,可是没有颜料也没有笔。怎么办呢?嗯,办法有了。(老师手蘸白粉在黑板上作画)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挺神奇吧?像不像魔术师啊?

师:(过渡句)孩子们,又一个魔术师来啦!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冬天雪景,一、二、三张。(贴四张动物图片)他们说他们也是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作画,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雪地里的)齐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配乐范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

(课件出示)

这首儿歌好听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的p123页里呢。大家赶紧去找找看!(生找老师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2、我们也想读读它是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注意要读准字音哦。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a小鸡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卡呢。我们一起试着认认它们好吗?

课件出示:字词卡

b小狗说:这样还不算识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单独认清就送给你神秘的礼物呢。想不想试试?好!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苹果树(读拼音,想记法。)

小鸭说: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去,苹果就给你吃啦!

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苹果树(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小马说: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这样吧,我就请你们这些小画家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我们小动物们雪地作画吧!愿意去吗?那好。咱们出发吧!

三、学习课文

1、过渡句:这天我们在动物们的家推开窗户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抓住朗读指导、感叹号的认识来教学)

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抓住一群来讲。引出成语“三五成群”

口头练习: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

后面有一()听课的老师。

3、学习第三、四句他们都是谁呀?画了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在雪地走过的图

4、学习第五句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出示第五句这些小画家真了不起啊!在雪地里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来,它们可开心了。都在互相欣赏着这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呢

5、学习第六、七句

师:呀!突然小狗想起来了:咦!好朋友青蛙去哪了?

课件出示六、七句大屏幕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我们去叫醒它,让它和小画家们一起画画好吗?生:(不好)

师:为什么呢?(了解冬眠)课件出示冬眠的两幅图

四、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动物们雪地作画,可漂亮了!小画家们不但能画画,还能写诗呢!我们再去读读它,好吗?

课件出示全文的内容。要求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复习巩固:帮小画家找作品

1、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呢。可老师忘了谁画什么了。谁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啊?(生上台贴画)

2、大屏幕检查是否正确

3、为什么它们能画那些画呢?谁最聪明来告诉大家?


方案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过程

四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赤壁赋》

第三专题作业:<?xml:namespace prefix="O"?>

从语文必修1—5课本中任选一篇课文,按照你学习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完成一篇教案(教学设计),并附学案。

说明:备课是我们老师的看家本领,一篇课文的教案是体现教师怎么教的,学案是体现学生怎么学的,请你能按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设计出同一篇课文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第一条为“教学设想”,在教学设想中把你构思和意图表明,其余均按教案和学案的要求去写。

要求简洁明快,易于操作,实用实在。

提交者: 乔宏伟 (提交时间: 4/8/2011 PM 7:50:34)

答题内容:

《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渭源二中乔宏伟

一、 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 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 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目标维度

目标描述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

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学习者特征

特征描述

知识起点

水平分析

对于古代散文,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能力水平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分析

身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情感认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辨知能力已经较为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另外,随着性格的逐渐成熟,在情感方面会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因此表现欲更强。

学习动机分析

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对升学以及以后的发展已经有较高的认识,还有自制能力较强,因此在学习动机方面一般能自我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还有本文是名篇,所以学生一般会有比较高的热情去学习。

自我效能感分析

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在语文学习上已经有比较扎实的功底,况且本文是名篇,学习前早有耳详,即便是性格比较不自信的学生,也能维持高水平的信心学习好本文。

三、 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

学习资源

资源简要说明

教学功能描述

自制ppt课件

包括课堂知识、需要演示的视频、动画

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意境,通过视频和结构图等较好地切入课文学习,以及展示课文知识的结构脉络。

网络探究(网页)

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进行网络探究)

利用互联网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名篇知识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 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的设计:引导发现学习模式、情景创设与小组协作学习网络探究的模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 课文学习 → { 提出问题→探究猜测→小组协作学习 } → 结论

(网络探究)

五、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其中蕴涵的精神,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2、以诵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及文言文中词语特殊用法。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网络探究分析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手段

1、学生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授课过程。

3、配乐朗读。

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

2、朗读法

3、启发法

4、教师点拨

5、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活动

资源/工具

活动效果

1.电影《赤壁》片段导入 :

2. 故事导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天刚蒙蒙亮,一群带着四川口音和北方口音的异乡人在一位气宇不凡但有稍显忧郁的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悄悄走小城黄州,在料峭的春寒中,住进了城东南一所叫定惠院的小院子。这位男子便是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苏轼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他的贬谪地——黄州,开始了他近四年的黄州生涯。其间,他便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便是如此令人费解。今天我们便要走近这段历史,了解他的心境

视频

幻灯片

设计该环节是想通过情境再现,调动学生情绪,提前进入课文的背景氛围

朗读

(三)、初读全文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

2、分小组读、全班齐读,在读中悟情。 3、听朗读录音,把握朗读的语气变化。

教师:从课文中找蕴含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归纳朗读的语气变化:

第一段读出赤壁美景的欢快语气,

第二段是乐极生悲的凄凉语气,

第三段读出人生无常的悲怆感,

第四段表述人生观的雄辩语气,

第五段由悲转喜。

(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在读的方式上也要做些灵活的调整,可以听录音朗读,可配乐朗读,可全班齐读,也可以单个同学朗读等。)

录音

音乐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一课的最大特点是人物感情起伏很大,悲喜交错变化,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抓住语气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更要读出情中包含的理。

讲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疏通字词句,归纳整理。(教师投影以下知识点)(此处为略写)

(1)通假字“属”、“凭” ;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设计该环节是要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语的情操。至于文中字词句的具体涵义,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结合课文注释,已经能够独立找出,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2、结合前面分析的语气变化,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月夜泛舟的陶醉;

(2)悲凉箫声的伤感;

(3)人生失意的悲情;

(4)随缘而安的态度;

(5)忘情尘世的洒脱。

教师: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

幻灯片

设计此环节意在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探究

赏析

(五)、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品文就其实就是品人,余秋雨是这样评价苏轼,那你如何看待文中的感情基调,它是消极的吗? 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资料。

教师:全文通过主客对答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幻灯片

互联网

1、设计此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2、设计此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2、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苏轼提出的寻找快乐的良方对现代人是否可行?

人生的道路总是不满荆棘,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呢?对待挫折困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坚定不屈,有些人犹豫不决。请与你的小组成员讨论,你是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困难的,你认识所了解到的,有哪些古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让你敬佩不已,又有哪些是令你所不齿的?你如何看到本文的作者?

课堂总结

拓展阅读

四、请各个小组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

教师: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3)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评论文章800字以上。

参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

设计此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况以及表达能力。

六、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图符

图符

说明

开始

结束

判断

网络应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开始

电影《赤壁》片段导入

播放影片

播放课件

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提前进入课文的背景氛围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

教师归纳朗读语气的变化

分小组读、全班齐读,在读中悟情

听朗读录音,把握朗读的语气变化

在朗读时要抓住语气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更要读出情中包含的理。

学生疏通字词句,归纳整理。

教师投影知识点

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

老师提问

播放课件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利用webquest资料

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课文作结语,还学生自主的权利

提高学生的分析概况以及表达能力

老师布置作业

结束

教师评语:

过程设计一目了然,缺少学案。

评定等级: 合格

五 : 政治教案-《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

<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任玉梅
一、教材说明
这是人教版初一年级思想政治学科上册第五课的第一个框题,本课内容为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青少年自尊自信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重点说明了培养良好的自尊自信品质的重要性。本课是第五课的认知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自尊自信教育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加强品格修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重要一课。可见,讲好本堂明理课是为下一节践行课做好成功理论铺垫地关键。
三、学生分析
自尊自信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有过体验,但如何正确理解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 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和升华。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在教师设计地教学情境中去发现、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中去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真正发生变化。”结合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设计本堂课的主要教学情境——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并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紧密结合学生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不断创设情境,以擂台赛的形式贯穿始终,力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知道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以及自尊自信对于个人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全面看待自己、分析和处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合作与探究,在体验中感受自尊自信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尊自信对个人成长、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结意识,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1) 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2) 自尊自信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难点 
自尊自信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推选出四位能熟练操作鼠标的同学分别作1、2、3、4号裁判。
2推选出三位学生配音。
3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自尊自信的故事资料。
4两组座位里分别提前藏好红、栏两色绸带。


六、教学流程
㈠创设导入  情境,开启探求知识的大门。
首先,我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课件——一座大厦,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最先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接着用商量的口气问学生:“今天,让我们把这座大楼看成是一座屹立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成功大厦,这堂课让我们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的擂台赛,好吗?我们全班将分成红、蓝两队,想知道你是那个队吗?迷底就在你的桌子里。”(需课前教师将红、蓝两种绸带分别藏在所有学生的桌子里)然后在教师的示范下,将彩带系在脖子上,并告诉学生红队代表自尊和成功,蓝队代表自信和希望。今天凡是参加本次课堂活动的同学,无论回答的对与否、好与坏,都可以为本队赢得一块构筑成功大厦的方砖。
在本堂课的导入  环节中,我是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本堂课创设的主要教学情境,即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可以说,成功大厦是本堂课的灵魂,也是贯穿本堂课始终的主线,这样构思的灵感来自于“自尊自信是成功大厦的基石”这句话。这样以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为切入点,把学生引入探求知识的情境,不仅使整堂课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而且使评价及时,可谓独具匠心,寓意深刻。此外,以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以悬念的游戏方式揭示迷底,制定宽松的比赛规则,这些益趣横生的教学方式的设计,既尊重了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举手,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所疑,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
㈡创设过程情境,让学生与自尊自信牵手。
1、 跟随多媒体课件中的各队领队开始成功大厦的探索。由学生结合课件现场参与配音,讲述一个发生在美国的关于黑气球的真实故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故事听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此时请一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加砖)学生可能会问这几方面的问题:⑴黑人小孩为什么不敢与白人小孩一起买气球?⑵老人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⑶这位黑人小孩后来会怎样?这些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回答,教师进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怎样看待你自己?你希望别人怎样看待你?从而归纳出自尊自信的含义,使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设计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师设疑过渡:“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自尊自信心呢?”然后以多媒体展示《一个中学生的网上真情告白》,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所学知识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烦恼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解决的?乐乐的烦恼反映了我们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哪些心理特点?(此时请二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这样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不仅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充分认识到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心理特点,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
3、教师引言过渡:“渴望成功与成才是我们每一位中学生的梦想,那么自尊自信对一个人成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你能讲一个你所知道的令你难忘的自尊自信小故事吗?让我们继续今天成功大厦的探索……”(此时请三号裁判到前面操纵鼠标)我仍以课件为载体,创设“说你说我”的氛围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学生讲的故事可能会有三种层次——古今中外的、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的,期间教师可适当插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会使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使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进而学生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条件。
㈢创设高潮情境,达到情理交融
教师先介绍日本的“鼓气学校”后过渡:“同学们,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吗?你能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吗?”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4号裁判到前面来操纵鼠标加砖)之后,师生共同评看多媒体显示的构筑成功大厦的结果。然后教师与学生交流:“
老师也有一句鼓励自己的话,你们想听吗?……你们喜欢吗?……愿意与老师一起承诺吗?……请全体同学起立,把手放在心上,与老师一起大声承诺(多媒体同时播放《超越梦想》激情振奋的声画):相信自己,决不怀疑,路越难走我越坚强,我将用行动证明——我能行!”设计师生面向未来共同承诺这种别具一格的新颖方式,是为了能够触动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的共鸣,震撼人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的渴望,已达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七、教师总结(在《超越梦想》的音乐背景下):”同学们,让我们彼此铭记今天的承诺,用我们的一生去证实,用我们的行动以自尊为红砖,以自信为水泥,以自强自立为钢筋去构筑我们未来的成功大厦,去实现我们的成功梦想!”这样,在激昂振奋的音乐和画面中,把本课推向高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起到首尾照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自信,带着希望,带着豪情,离开教师,离开课堂,可谓终身收益。
八、课后反馈
本课成功之处:
1、 科学、合理、有效地借助多媒体现代化辅助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景,学生带着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生动活泼的发展。
2、 从学生的需要、情感出发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3、 教师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场面,很容易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
4、 宽松的评价方式、擂台赛的组织形式,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
5、 师生最后的共同承诺,确实把学生要树立自尊自信的渴望激发出来,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不足之处:
1、 过于注重情感的激发,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调。
3、 学生对自尊自信方面的小故事了解得不够丰富。需要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准备。

本文标题: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教案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33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