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何让孩子学会谦让-学会让孩子自由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23 所属栏目:学会谦让

一 : 学会让孩子自由的探索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之中我们都非常的提倡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但是当孩子们玩一些新花样的游戏时,家长们又常常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危而拒绝孩子,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案例一:
  一次户外活动时,鑫鑫在爬滑梯,正好与滑梯上方滑下来的涛涛撞在一起,涛涛跑过来告了状,我严肃地对龙龙说:“鑫鑫,谁让你倒爬滑梯的,这样多危险,万一把小朋友撞上了,怎么办,以后不可以这样了。”鑫鑫点点头,到别处去玩了。尽管我经常提醒幼儿不可以倒爬滑梯,可还是时常有孩子,偷偷地倒爬滑梯,当他们发现我注视他们时,就会溜到别处去玩。早教网
  案例二:
  欣怡和甜甜在干嘛呢?怎么把两个小木马拿到了滑梯上呀?我正想制止他们,可已经来不及了,两个木马同时从滑梯上滚了下来,欣怡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的木马滚跑得快!”我走过去批评他们说:“谁想出来把木马拿到滑梯上去的,木马应该在下面玩的呀,这样,万一木马撞到小朋友,不是要流血了吗?”这时,只听甜甜嘟着嘴一脸不服气地说:“我们在比赛呀。”
  案例分析:
  每当我带孩子们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玩大型运动器具时,孩子们总是兴奋无比,大声欢呼。在那里,孩子们就像是一只只放飞的小鸟,快乐而自由地练习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他们特别喜欢滑滑梯,有很多的孩子还十分热衷倒爬滑梯,有的还喜欢把下面的木马玩具拿到大型玩具上去,然后再滚下来。
  平时为了安全,我经常教育孩子们要遵守规则,不要倒爬滑梯!不要把玩具拿到上面去。可平时,我们经常鼓励幼儿要一物多玩,要创造性的玩,可眼前的滑梯不正是一个大斜坡吗?孩子们练习走斜坡,利用斜坡进行探索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走斜坡的技能,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多种能力。这样,我们怎么忍心去制止呢。
  教师反思:
  1、陶行知先生曾讲到要引导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并历来主张学习要有兴味。可是,怎样做到自由地学习、学习要有兴味呢?首要的一条是要允许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间,有了足够的空间,孩子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创造潜能才会被挖掘;其次,要鼓励孩子自由地玩,创造性地玩、要一物多玩;最后是不要一味地抹杀孩子的冒险精神。城里长大的孩子缺的就是冒险精神,而冒险精神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绝佳条件,敢于尝试、敢于用所想去实践不正是我们成人都缺乏的精神吗!早期教育
  2、我深切感悟到现在的孩子束缚太多,这种束缚将会扼杀他们多少灵感的闪现,多少创新的火花。不可否认,冒险与安全有时也会是一种矛盾体,但处理得当,不就能减少矛盾,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了吗?从那以后,我的眼光里少了些挑剔,多了些宽容,我常常会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做一些较为可行的有些冒险性质的活动,我发现,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孩子的技能、创造力、想象力大大增强,他们敢想、敢做、敢于提问、敢于创造,这不正契合了陶行知先生“主张学习要有兴味”的思想吗?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小孩子们在玩耍当中常常会有一些新的尝试与想法,做为家长,感觉只要是在孩子们的安全范围之内,就应该允许孩子们进行不同的玩法,不要一味的抹杀孩子们的冒险行为!

二 : 如何让孩子远离腹泻

盛夏是腹泻的高发期,因小儿抵抗力弱,较成人更易发生腹泻。孩子腹泻,一家人着急。由于缺乏有关防治知识,许多家长往往不知该做些什么,甚至有的家长一见孩子腹泻,就急忙给孩子吃止泻药。河北医大三院儿科主任张琳为家长支招,教给家长具体的防护知识,让孩子远离腹泻。

张琳介绍说,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前者多由于消化功能紊乱所致,如喂养不当(喂食过多、过少或突然发生饮食种类的改变[www.61k.com])、对食物过敏、腹部受凉等均可引起腹泻。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或病毒侵袭肠道所致。夏季一般以细菌感染多见。

孩子发生腹泻,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呢?张琳指出,孩子如果排出的大便是糊状或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多,不是水样便,也没有黏液或脓血,而且孩子精神好又不影响食欲或进食,在这种情况下可暂时不处理,多注意观察,也可以吃一些助消化药物。如果排出大便是水样便,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或孩子出现高热、精神差,不愿进食,这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就诊前,家长要留好孩子大便。收集孩子大便应注意,一般留存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大便里最好不要混入尿液,不要从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采取部位最好是看上去有黏液或血丝的地方。一次大便化验检查正常不能说明问题,应反复检查2-3次,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孩子腹泻如果次数多或排出大便量多,容易脱水。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现象,如孩子的精神状况、皮肤弹性、哭时有无眼泪、尿量多少等。出现脱水但孩子不吐,一般情况可在家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市面有售),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如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补液治疗。同时家长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38.5℃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以免高热引起惊厥。

“孩子拉肚子,就让孩子先饿一饿,少吃或不吃。”生活中许多家长的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张琳解释说,其实,腹泻时婴幼儿自动饮食减少,大便排出增加,肠道吸收障碍,而此时婴幼儿营养需求相对较高,如营养补充不足,限制饮食或禁食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出现代谢紊乱致使病情迁延。如是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喂母乳,对于人工喂养儿来讲,配方奶可适当稀释,少食多餐。大一点的孩子,食物以清淡为主,只吃点稀饭或面汤。总原则是腹泻不需要饥饿疗法。

张琳特别提醒,孩子腹泻,家长千万不要擅自用止吐、止泻药。呕吐是腹泻的早发症状,在没搞清原因时不要轻易用止吐药。如是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不但不要止吐,还应洗胃,把有毒物质从胃内清洗干净。也不要擅用止泻药。有些年轻妈妈看到宝宝腹泻不止,急着要求医生快快把腹泻止住或擅自做主去买止泻药给宝宝吃,结果不但腹泻没有止住,还可能加重或延误病情。

专家指出,出现腹泻应首先弄清楚原因,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而对于病毒感染性、中毒性、过敏性腹泻、脂肪泻以及消化不良、受冷等引起的功能性腹泻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可能导致细菌耐药、菌群失调等而使腹泻加重。对于感染性腹泻来说,腹泻是机体防护性保护措施,通过腹泻可以将细菌、病毒及其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人体,减少对人体的损害。因此,感染性腹泻不能过早地使用止泻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三 : 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步入21世纪,回眸静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中的巨大矛盾: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人类的道德水准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不少人对物质和金钱的关心胜过对精神境界的关心,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湮灭了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关心。损人利己,推卸社会责任,破坏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时代通病。这种时代病再不加以遏制,不仅会阻抑21世纪社会的发展,而且会危及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最具主导和决定意义的,但受社会用人制度影响以及家长“成龙”心态的催生,相当部分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的教育,于是学生的分数被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即便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是重灌输,重说教,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践行的引导,导致学生知情行失调。不少“高材生”自私、冷漠,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缺乏关心的热情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甚至与学校的品德教育唱反调。孩子从小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别人,从来不知道关心别人,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可见,对学生进行关心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以"再生产人"为目的的教育,对此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指导心理换位,在设身处地中明白关心他人的道理

(www.61k.com)

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和情境中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和对待他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深刻地地说明了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实际上,心理换位就是要克服“自我中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自我中心”倾向使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理智,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妨碍着人们相互理解。如果要克服“自我中心”,就需要学会心理换位。由于"心理换位法"不是单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获得道德认识的,而是学生换位思考、主动参与获得的,所以他们对教育要求理解得尤为深刻,指导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也较强,教育的效果也特别好。

教学《同学之间》时,我了解到开学初,这个班在发综合实践材料袋时少了2袋。于是,我问:"谁愿意帮助这四位小朋友?"一开始听到下面在轻轻议论,继而台下鸦雀无声。是啊,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懂得分享与帮助!何况是三年级的小朋友!看来,此时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只有"将心比心"了。于是,我扫视一下全班同学:"想一想,如果是你没发到材料袋,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吗?"回答是异口同声的。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直接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因而教师的及时点拨,能促使学生产生、形成和强化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精神需要,并自觉付诸行动。"那么,现在有两位小朋友没有材料袋,他们也多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啊!谁愿意帮助他们,请举起小手!"一只、两只……慢慢地,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于是,我又一个个请他们起来说说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这两位小朋友。有的说:"我姐姐有一袋没用过,我明天拿来送给他们。"有的说:"我家里有一袋,明天,我也带来……"还有的说:"如果上课时要用学具,我和他们合用。"甚至有个小朋友当场拿让出自己的材料袋……孩子们纯真的话语和行动,令我感动万分。我对这些出谋划策并且愿意帮助他人的小朋友大加赞扬,充分肯定他们的做法。得到表扬的小朋友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自豪的笑,从而使他们体会到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乐趣。

二、增强情感体验,在感受关心中理解关心他人的意义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现在的学生之所以不知道关心别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认真真地体验过别人的关心,感悟别人的关怀,甚至不懂得什么是关心。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关心他人的教育,必须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让他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体验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从而明白关心他人有什么意义。关心别人首先要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开始,然后延伸到关心其他的人。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学生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少注意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在教学《父母的疼爱》时,我们先让学生收集体现父母关怀自己的照片,并向父母了解照片后的感人故事,课上讲给大家听,为调动大家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家长到课上讲照片后的故事。学生在“找照片——知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家长在课上动情的讲述,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接着我们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如何关心父母,学生们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体会。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父母也需要关心,知道了如何去关心。这种关心可以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从每天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开始关心,再延伸到关心社会上的人。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单

三、重视实践指导,在参与关心中掌握关心他人的方法

人的素质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并最终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品质。关心他人的情感的培养,不同于知识,既不可背诵,也不能通过做练习获得,更不能通过灌输强加于学生,必须通过系列活动,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可以说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也就没有情感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关心他人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外现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来。

(一)走进家庭——学会关心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父母付出的最多最多。引导学会关心他人,必须从关心父母开始。为此,围绕“学会关心父母”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大行动”,在中年级开展了“大交流”、“大展示”——夸夸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画像,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父母眼中的我们,我们眼中的父母》,开展一次大讨论——《假如我是家长》。高年级的队员则要做到每周至少与父母谈三次心,并举行“与父母同乐”的活动,将家长邀请到学校,举办联欢会。“亲子大行动”激发了队员们最丰富的情感,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纽带维系得更紧了,队员们在体验中悟出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真正内涵,更加了解了父母,懂得了关心与体贴父母。

(二)角色演练——增强角色体验。为增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的转化,我们还让学生担任某种特定角色,使其在履行角色职责和义务的行动过程中"学会关心"。如让学生担任班主任、家长、花园管理员的角色,使其在"我做班主任"、"本周我当家"、"我是一个小园丁"的实践演练中,提高对关心对象的认识,激发对关心对象的情感,学会关心的行为。学生在承担某角色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该角色的种种情感体验,情感经验不断丰富,移情能力、情感的感受能力调控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不断增强,学生能逐步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三)开展特色活动——懂得互相关心。本学期我班转进一位父母离婚的学生,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的生活习惯很差,整天衣衫不整,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招呼也不打一声。同学们都很讨厌他,课间很少有人答理他,一时间他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在教学《面对欺负和威胁》时,我重点对全班进行了不要欺负弱小的教育,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地举行了主题为“他也需要关心”的中队活动。课上我向大家介绍了他的特殊情况,分析了他目前的心理状态。我说,你们在家里有父母的疼爱,不知道没妈的孩子多痛苦,他已经失去了母爱,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失去了许多童年的欢乐,留下了道道童年的伤痕,现在他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又排斥他,你们站到他的角度想一想,假如你是他,会怎么想?我那激动而动情的话语打动了同学们,不少人流泪了。最后我又引导大家说出他此时最需要的是大家的关心,集体的温暖。课间开始有人主动陪他玩了。现在再也没有人看不起他了,他也与大家和睦相处,甚至主动关心别人。

班里的孩子大都寄宿在校,我做了有心人,把大家的生日记了下来,每逢同学过生日,我们就集体为这位同学过生日。第一次集体生日晚会就是为他举行的。他再次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几次生日晚会过后,大家都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互相关心。现在,同学们都懂得了互相关心,比如哪位同学忘记带橡皮,同桌和他周围的同学就会主动把橡皮借给他;哪位同学身体不好,就有人主动倒水给他喝等等。

四 : 教孩子学会谦让与分享

孩子很霸道,什么事都只顾自己,还认为什么东西都理所应当地属于自己,在家里还好,家里就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宠着他,可是这样霸道下去,在外面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为什么这么霸道?

孩子很霸道,什么事都只顾自己,还认为什么东西都理所应当地属于自己,在家里还好,家里就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宠着他,可是这样霸道下去,在外面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为什么这么霸道?

前几天和同事聊天,有个同事说起自己带孩子去肯德基的事。[www.61k.com]

我们这里不是个大城市,肯德基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还算是个新鲜事物。同事说:“别看我带孩子去过好多次,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肯德基里的东西是什么味儿。光看着孩子吃了!”

别的同事问她:“你这当妈的,自己就一口也舍不得吃?”她说:“我家那孩子每吃到个新鲜花样就说‘妈妈你吃一口’,这孩子倒知道疼我呢!”

我当时对她说:“孩子让你吃你就吃嘛。人家想着妈妈呢。”她说:“唉,他要我吃,我就假装往嘴边放一下。这东西不便宜的,几十块钱花出去,才那么少的一点点,孩子吃都吃不饱,让他高兴高兴得了,我又不是小孩子,多吃一口少吃一口又不会伤什么心,他心满意足了,不在我耳边没完没了地唠叨肯德基就行了。”

我又对她说:“我劝你呀,以后孩子让你吃什么你就吃,别在这方面讲奉献,钱花都花了,你吃一口,孩子肯定不会要求你给他多买一口,他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就是希望你和他一起吃,至少也要尝一下嘛。不然以后他会认为,妈妈不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不需要这个,也不需要那个,到时候就头疼了。”

我这么一说,她倒想起来:“也对哦,有段时间他爱吃芒果,那东西也贵,我就和他说我不爱吃,结果他真以为我不爱吃,上次他舅舅来拎了一箱芒果汁饮料,他就说妈妈不爱喝,倒是他爸爸抢着喝了一瓶,他还高兴得不得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昕昕小时候的一些事。昕昕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一段时间,无论吃什么都先让我和她爸爸一人吃一口,我和他爸爸从来不客气,她让这一下,我们就真的每人吃一口。姥姥就不一样了。

有一年,我带昕昕回老家住了些天,昕昕吃东西时总想让姥姥和姥爷每人吃一口,姥爷来者不拒,吃了还会说:“嗯嗯,这个苹果为什么这么甜呢?我以前吃的苹果没有这么甜啊?哦,我明白了,这个苹果上有我的乖孙女味。”姥姥却总是说:“乖,昕昕吃吧,姥姥不爱吃。”有一次被我听到了,我就问老妈:“我怎么不知道您不爱吃啊?”老妈笑了笑,不吱声儿。我知道她疼昕昕疼得过分,隔辈人都疼孙辈,就劝她:“让您吃您就吃嘛。”她还是不吃。

过了一段时间,昕昕再吃一些经常被姥姥拒绝的东西时就只让姥爷,不让姥姥了,她说:“姥姥不爱吃。”这让老妈有点失落了。我就又劝她说:“您看,孩子本来很疼您呢,吃什么都想着您,可是您不领情,孩子还真以为您不爱吃呢,再这么下去,孩子怎么会什么事都想着姥姥呢?”老妈的几个孙辈里面,就昕昕不是她看大的,所以她总是心疼昕昕,怕昕昕和她不亲,听我这么一说,她也觉得有点严重了,于是当昕昕再让姥姥尝其他东西的时候,姥姥不拒绝了,也表扬“孙女味”的东西好吃,昕昕第一次发现姥姥有“爱吃”的东西,高兴得不得了。

对于老妈“不爱吃”的东西,我没和昕昕说姥姥其实是在骗她,我想这不是个好方法。好方法是什么呢?我对昕昕说:“姥姥不爱吃,但咱们可以动员姥姥吃啊,比如这个大苹果,营养特别多,经常吃对身体很有好处,你去把这个道理给姥姥讲讲。”昕昕就去对姥姥说了。姥姥“接受”了孙女的意见,和昕昕一起吃苹果。

孩子的分享、谦让等行为,也是天性中的一种,重要的是家长是否给予孩子释放的机会,如果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就会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昕昕在与家人分享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分享、谦让等等,并不会霸道地认为什么东西都只属于她一个人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出生后某个发育期受到了阻碍,这方面的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孩子出生后视觉开始发育,如果这时将他的眼睛蒙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孩子的眼睛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而且再也治不好了。如果孩子喜欢到处爬、到处跑的时候把他严格地控制在床上,不让他到处爬和跑,他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是由于生命的任何器官都严格遵守着“用进废退”的自然原则,人的大脑在早期会进行自动、快速的联接,指挥身体各器官执行指令,但这种联接成功的几率取决于刺激经验的多少。各器官在不断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其功能会不断被强化。但如果偶尔执行命令,其功能就会逐渐退化;如果根本不执行命令,其功能就会彻底消失。

心理成长也有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开始出现分享、谦让等欲望时,如果大人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拒绝或者限制,他们这种正确的欲望就得不到强化,渐渐地就会按照“用进废退”的原则被淘汰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原因之一,责任不在孩子,不是孩子不懂事,是父母没给孩子学习与强化的机会。

马克在《美国人怎样教育孩子》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生长于分享中,便学会了慷慨……孩子生长于友爱中,便将乐于存活……”

孩子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学习,最初就是由分享开始的。细心的父母可以发现,当孩子最早想和某个小朋友一起玩儿的时候,常常通过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等方式来进行,希望以此获得对方的好感,达到让对方和自己一起玩儿的目的。但这种方式的自然出现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孩子在走出家门之前,能够在家庭中体会到分享的乐趣。

家庭关系同样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困难重重。一个事事不能考虑别人,处处都表现得十分霸道的孩子,很难在人群中立足。家庭是孩子最早体会、分享乐趣的场所,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释放分享和谦让欲望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处理家庭关系,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打好基础。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五 : 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分享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它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生命降临了。从此为了这个柔嫩的小生命,大人们都围绕在他左右,给他吃最高级的奶米粉、给他穿名牌衣、给他买高等的玩具……做了这么多,只为了让自己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但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孩子不愿意把好吃的和大家分享,为了好看的少儿节目把你们都支出房间,爷爷奶奶腿脚不便还硬要背、硬要驮,家中来了客人 却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图书、食品都藏了起来,目无尊长;这时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的确,缺乏爱心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 的。我们一定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智商高、能力强、却不愿分享、不懂关爱、自私冷漠的人。因此,让我们都来做有心人,从小给予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成为 一个有爱心、会分享的人。乐意分享的孩子才能在集体中更快乐。那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一、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我们知道,九个月大的小婴孩就会紧握着手里的小甜饼不愿与人分享。在孩子两三岁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判断能力,还 不能正确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当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被侵占时,他们就会大发脾气,因为他们只知道现在拥有,没有了就是没有了,不管你现在 还给我或是将来还给我。其实此举是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固有的特征。但我们看到此举也不能熟视无睹,让孩子任意为之。一天,全家人做在客厅里看电视,两岁的 清清正拿着她最爱吃的饼干吃着。奶奶说:“乖乖,来给点阿婆吃。”清清很快走过来,拿着饼干往奶奶觜里送,奶奶假装咬了一口,说:“乖乖真乖,奶奶不吃, 你吃吧!”清清得到了奶奶的表扬,喜滋滋的走开了。不一会儿,小姨来了,清清看到小姨,兴高采烈地跑到小姨身旁,亲了口小姨。刚坐下,清清又手拿着饼干往 小姨觜里送,边送边说:“阿姨,吃。”小姨看到外甥女这么热情,可高兴啦:“清清真乖,小姨爱你!”说完,张开大嘴一口把清清递过来的饼干给吃了。清清的 笑脸刹时不见了,“哇”的一声哭出来:“饼饼没了,我不要,我不要……”奶奶忙走过来帮忙,假装着一边轻打小姨一边给清清说:“小姨不好,打她。乖乖,不 哭啊!”说完,抱起清清出去了,剩下小姨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吃错了饼干,做错了事儿……案例中的清清和家人玩惯了“假吃真表扬”的游戏。常此以往,在清 清的意识中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好吃的东西大家都让给我吃,还常表扬我。今天,清清突然棋逢对手,遇到了信以为真的小姨,出尽了洋相。如果清清的家人常此以 往的对其进行着这样的教育,无形中就会助长了孩子自私的心理,从而让孩子养成不愿与人分享的行为。当然,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大人必须在日常生 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而 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

二、榜样、表率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在电视荧屏上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镜头:当孩子看到妈妈打来一盆热水,帮奶奶洗脚时,他也颤颤巍巍端来一盆 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我觉的这特生活、特真实。由此,我们也会深切领悟到榜样、表率的作用。在家中,父母要时时做 好表率,真诚待人,乐于分享。在幼儿园里,老师更要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也许孩子们在家习惯了被大人宠,来到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多数孩子不能不知道怎样和 同伴友好相处。特别在玩自己的玩具时,一些孩子只知道玩着从自家带来的玩具,玩腻了,就抱着自己的玩具发呆,不知该做些什么。但也有个别孩子看到同伴的玩 具,抢来就玩的,因此我班刚开始让孩子自由玩玩具时,以上两种情况较多见。针对此情况,我们在孩子活动安排中,特设定了一个“快乐分享日”的活动,同时我 们利用家长会、发放通知、家园宣传栏等途径让家长朋友了解明白“从小让孩子学会分享”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我们的分享日受到了家长朋友的支持。记得在第一次 食品分享活动中,孩子们都怀抱着自己心爱的糖果迟迟不愿与他人分享。于是老师拿着自己的糖果来到孩子们面前,主动和孩子有礼貌的分享,让大家直接、间接的 体验分享的快乐。乘机老师请孩子每人拿出一样食品问:“你们想尝尝别人的糖果吗?”渐渐地,一些孩子伸出了手,开始交换食品。当然期间会有些小插曲:只见 媛媛一把拿过同伴递过的糖,自己手中的糖却紧撰着,忘了交换、恬恬则把自己的糖果罐藏到了椅子下面、洋洋则把自己吃过的饼干递给同伴……在这第一次的分享 活动过后,许多孩子都尝试着和同伴分享,我们也意识到了开展分享活动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后,我们的分享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在分享的活动中表现得也越来 越自主、友好。每到这天,孩子都会带来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从而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会分享的你是快乐”的情感。渐渐地,我们的家长也被我们所感 染:天冷了。媛媛的妈妈给班中每个孩子编织了一副小手套;端午节,天天的妈妈给每个孩子准备了装有咸鸭蛋的网兜、蕙蕙奶奶带来了人手一个香包;天热了,佳 佳奶奶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游泳圈或皮球;六一儿童节,天天妈妈特地拿来一只蛋糕,让大家分享节日的快乐。榜样、表率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有效的教育。 正如艾伦凯所强调的: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更有效的引导孩子会分享,为形成良好的人格打好基础。

三、表扬与鼓励相结合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对自己所喜欢的物品所表现出的占有欲是此年龄段孩子固有的 特征。而每次的分享并不是在成人的强求和专制下进行的。我们可以用快乐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习惯并乐意分享。祺祺刚满两周岁,他是家中的开心果。从小我便引导他好吃的、好玩的要大家一起分享。当然,他还 不懂得何为分享,也不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但每当他做一次大方的“给你吃、给你玩、给你看”的行动时,我会用行动来肯定他、鼓励他、表扬他。在他小小的心 灵深处懂得:这样做,妈妈喜欢。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小表哥,比祺祺大十几个月。小表哥看到弟弟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可开心了,忽而玩旋转飞机、忽而开遥控赛 车、忽而玩线控遥控挖掘机……哥哥玩什么弟弟也紧跟上,不久便传来了哭叫声。一看,两人正在抢一辆线控挖掘机。我一看便明白了,新挖掘机祺祺舍不得了。于 是我带着另一辆挖掘机走过去,“祺祺,妈妈这儿还有呢,新的我们常玩,今天给哥哥玩吧!”儿子呆呆地看了我片刻,松手了,立即我鼓励祺祺说:“祺祺真 棒!”看着两个小鬼平安无事的玩着,我笑了。为什么祺祺会松手,或许是另一辆挖掘机让他转移了注意力,或许他真听懂了我的话,但不管怎样,我知道我的赞扬 祺祺喜欢、他能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给哥哥玩了,我对他的此举也满足了。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对于孩子乐意与人分享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能助长孩子良 好的品德。因为我觉得家长的态度不仅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学会并乐意分享,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此外我还认为,家长 的表扬、鼓励也应适度,防止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做出分享的行为。

四、教育有共识,孩子好品质。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把一切都让给孩子,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 礼物。”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谈到:“人格教育依赖于岁之前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地好,以后继续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 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因此现在的教育不但家园间的教育要达成共识,家长中的成员教育也要达成共识。特别是爷爷 奶奶们,他们的“隔代爱,爱不够”的方式往往会促使孩子们形成自私、不顾他人感受,不会爱他人的性格。正如案例中奶奶的宠爱其实不是爱,而是娇惯、而是 害。因此在对孩子进行人格、习惯培养时,家庭成员间一定要达成共识教育孩子,要让爷爷奶奶知道,爱心需要从小培养,一个懂得关爱的人才能更好的立足社会。 爱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爱心和分享的翅膀,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分享、会关心、会生活、会学 习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吧!


本文标题:如何让孩子学会谦让-学会让孩子自由的探索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701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