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发布时间:2018-01-25 所属栏目:不要因为别人说了你想听的话

一 :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是正常的,谁的孩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孩子总是不听话,那背后肯定有着其他原因。下面就是61k网为大家整理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家长课堂:暗藏在孩子不听话背后的6大玄机

  孩子不听话,让许多父母苦恼,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听话,应该怎么办呀?其实,父母大可不必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生气。

  据研究表明,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见,思维更为活跃,比起那些唯唯诺诺的乖孩子更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创新、创意、创业成为主流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特质更为难得、更为可贵。

  作为父母,你觉得你说的话孩子总是听不进去吗?当你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跟你顶嘴,或者根本不理睬你的批评呢?当孩子不听你话的时候,你有没有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听话的呢?

  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时主要在于父母。

  1、父母身教的影响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父母的错误示范,也是造成孩子负面行为的原因。例如,妈妈常一边忙着做家事,一边听孩子说话。无形中,孩子学会这种“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的模式,下次他就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身教是请他等自己做完事情后再说,并可告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子不致茫然等待。

  2、父母的规范不合理导致孩子不听话

  若大人本身订的规范有问题,孩子便难以做到。例如,父母规定好动的孩子不准出去玩,而孩子天性好动,自然无法控制自己,这时若父母并未设计足以吸引他兴趣的室内活动,就是强人所难。

  3、孩子负面情绪的累积容易导致孩子不听话

  有时并不是孩子的负面行为本身有问题,而是他累积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绪。例如,父母规定不能看晚间六点半的卡通节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时偷看五分钟,但没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绪没能得到安抚。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响,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饭、洗澡、睡觉等。由于孩子自己不知道这些负面行为与看卡通的关联性,故父母须格外用心处理。专家建议,父母应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要专心地和孩子交流,这样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思及问题真正症结所在。

  4、父母太啰嗦,孩子听不“懂”

  当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讲的意思和许许多多“废话”(如抱怨、絮叨或责备)都夹杂在一起,或是把要对孩子说的几件事和几个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说个没完时,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孩子并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说什么,所以反而会忽视父母的话。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或提要求时,应尽量使自己的话语简单明了。每次告诉孩子事情的2~3个步骤即可,并让孩子重复一下父母的话,同时督促孩子照着去做。

  5、父母大喊大叫,孩子听不“进”

  许多父母反映,为了让孩子对父母的话引起重视,他们不得不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地发布命令。此种做法不明智,虽然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父母身上,但他关注的只是父母脸上的愤怒表情,而不是父母所说的话。事实上,父母越是温柔和轻声地说话,孩子越是容易关注父母所说的话。如果父母有些生气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帮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他,用柔和的语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做,父母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6、父母不重视孩子,孩子所以不“听”话

  一些父母说,孩子总是说个不停,有些话题,父母根本没兴趣。于是,在孩子说话时父母总显得心不在焉,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或看手中的书。当孩子说话时,父母也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他说的每个字,用简洁的话语回复孩子,同时也可以提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表明你是在认真地听他的话,并已参与其中了。

  总而言之,先是有了不会说话、不会影响的父母,才有了不听话的孩子,所以父母说的话没有道理,孩子不爱听!如果父母说的话不是时候,孩子也不会爱听!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如果父母说的话态度不当,孩子也不爱听!但最要命的是,不管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只要孩子不喜欢听,就是废话,就是错话。所以那些感觉自己苦口婆心的很委屈的父母得明白一个道理,做成一件事,不是只靠良好和正确的愿望就能做到的。

二 : 你要孩子个性,学校却要他听话

个性包书皮 你要孩子个性,学校却要他听话

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www.61k.com]

——爱因斯坦

我的孩子刚刚进入了小学,这是她人生的一个新开始,我和她一样,对学校生活充满无限期待。

第一次家长会,老师严肃又详细的给家长们布置了各种“作业”:要给孩子买统一的本、笔、铅笔盒、文件袋;新书要包统一的书皮;女生要留指定的发型,男生头发长度要符合规定……

小学生需要整齐划一到如此地步?

我按照要求置齐了学习用品,还给她梳好了指定的发型。下午接孩子回家,发现她眼睛哭的红红的。原来,百密一疏,我忘记给本子包书皮,害的她挨了老师的批评。

才上学第一天,就因为这点事情让孩子对学校留下坏情绪?

个性包书皮 你要孩子个性,学校却要他听话

昨天,孩子给我看她最近获得的各种小贴花奖励,在我为孩子的进步高兴时,她说,“妈妈,你别弄丢了,老师说还要贴在教室的墙上呢!等够10个贴花,就能换奖品。”

贴花是用来换奖品的?

我困惑了。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学校会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还给我们?

学校整齐划一,略显生硬的模式,与我长久以来所持的教育理念起了冲突。

比如,我给孩子选择的是中美合资的幼儿园,那里崇尚个性和创新,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玩具、用品,引领孩子观察生活,记录心情。强调顺其自然,把潜在于孩子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有一次,孩子画了一只猫,我问她:“你的小猫为什么会长着翅膀?”孩子说:“因为我的小猫是天使啊!天使都长着翅膀的!老师说,我的小猫也是可以长翅膀的。”

是的,为什么猫就不能有翅膀呢?孩子的想象总是自由自在的,不必拿成人的模式桎梏了孩子的思维。

个性包书皮 你要孩子个性,学校却要他听话

再比如,我认为和物质奖励比起来,精神奖励更为重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以及荣誉感,激励孩子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的完善自我。激励的言语,满意的微笑,赏识的眼神,都是精神奖励的形式,这些看似微小的言语和行为,只要是发自你的内心,孩子都能接收到,给予孩子莫大的鼓舞,甚至让孩子铭记一生。

这才是我们应该给与孩子的奖励,而不是拿十个小贴花换来的奖品。

“重过程,轻结果。重精神,轻物质。重德育,轻智力”不应只是一句口号。

“教育”应该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引导孩子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创新,激励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教育不能从人性出发,不能以追求幸福和自由为根本,不能教人以尊重,不能给人以真善美定的教化,这样失缺了人文情怀的教育怎能算成功?

并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对于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致的。但是,学校体制管理自带的属性不可避免得会扼杀掉孩子的一部分美好的天性。这时候,需要家长来为孩子弥补。学校教孩子知识、规矩和品德,家长则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人文、劳动和创新。

如果学校让孩子穿统一的校服,那由你教会孩子审美。

如果学校让孩子遵规守矩,那由你来告诉孩子“猫咪也是可以有翅膀的”

如果学校给孩子规划好了成长路线,那由你告诉孩子,人生有无限可能。

……

学校把孩子带进现实,由你来守护孩子自由的天性。

这绝不是对立的撕扯,更像是两条藤蔓的相互依靠,相互攀生。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原本调皮的孩子,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慢慢懂得一些社会规范,不随手扔垃圾、人多的地方不喧哗、注意节俭、提倡环保……而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人际关系、劳动态度等等也越来越优化。这些微末之处,映出的,正是学校和家长的合力作用。

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还能剩下多少?这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问题,更是作为家长的你,需要思考的。

淑一育儿交流群,好的经验大家互相探讨,有问题可以留言帮助您解答!

0-6岁QQ交流群:4276808867-18岁 QQ交流群:464212843

关注“兰舟育儿的那些事”,微信号:yymm-lzye 为您分享专业的育儿知识,儿童心理,亲子生活,人文情感

三 :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不会批评!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我每天都到传达室去取订阅的杂志和报纸。有个值班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女下学后也常来这里。有一天,我照例去取报纸,进去后看见那个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而老太太正在教训她的小孙女:“唉!你是怎么搞的,写的字都这么难看!这个重写,那个也得重写!”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拨拉小女孩的手,似乎对小女孩用橡皮擦的动作都嫌太慢。而那个小女孩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噙着泪,很不情愿地擦掉刚才写过的字。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原来是那种练习生字的作业,每个字要求写很多遍,而且是把生字写在米字格里,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刚上学不久。有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字写的就确实比较难看,不是在米字格里倾斜地挂着,要不干脆就把“腿”钻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写成这样也难怪,刚开始嘛!我和老太太比较熟,连她的这个小孙女的名字我都知道,叫莺歌。于是我就说:“大娘,您别着急,我和莺歌说说。”老太太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你和她说说。”我说:“莺歌啊,做作业呢?我看看!”小姑娘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噢!”我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噢!是练习写生字啊,写的还真不错啊。”小姑娘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伸着头一起与我看她的本子。我接着又问道:“对了,你给我指指看,哪个字你写得最好?”小姑娘赶紧浏览了一下,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按住其中的一个字。我一看那个字的确还是不错的,接着又问道:“噢,那哪个字又最不好看呢?”我拖长了声音问着,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姑娘快速地从我手中夺走作业本,把其中一个写的不好的字赶忙擦掉了。我赞许地点点头讲:“莺歌,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出一个比那个最好的字还好的字来!是吗?”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在本上很快又写出了一个字,是那种很饱满、顶天立地的好字。我轻轻拍着她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做吧,奶奶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姑娘的表现判若两人。老太太惊讶地说道:“赵老师,这丫头怎么这么听您的话?”我对她讲:“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

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1?无用的批评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2?什么时候批评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3?应该批评什么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4?怎么进行批评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1)首犯要说理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2)重犯要约定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3)再犯要惩罚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



四 : 孩子重复犯错?为什么你说一百遍孩子都听不进去

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这么怨声载道:“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的原因。(www.61k.com]

重复犯错 孩子重复犯错?为什么你说一百遍孩子都听不进去

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重复犯错 孩子重复犯错?为什么你说一百遍孩子都听不进去

1、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重复犯错 孩子重复犯错?为什么你说一百遍孩子都听不进去

2、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重复犯错 孩子重复犯错?为什么你说一百遍孩子都听不进去

3、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更好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重复犯错 孩子重复犯错?为什么你说一百遍孩子都听不进去

4、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最后,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的玩的后果。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

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一位记忆大师---汤世声老师

他是“最强大脑”导师,专注高效学习方法11年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那么请加汤老师微信:chaojiqsn01(←长按可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chaojiqsn(或微信搜索:超级青少年)

五 :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咨询中太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呀?生活中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也是许多家长的苦恼源头。(www.61k.com)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三岁,他不够听话,恭喜你!你的孩子具备心理健康的基础。

三岁以前是孩子建构自我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是纯“本我”结构,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社会化功能的人格基础“自我”。尤其到了自我的敏感期两岁左右,孩子似乎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有两大功能,一方面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另一方面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生活中出现了症状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通常是因为自我功能不良。

听话孩子的可悲之处

往往越是听话的孩子,未来成长的隐患会越大。他们听话,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意志,服从你,那么将来他独立面对社会,需要自己适应环境,并做选择的时候,会困难重重。

听话的孩子,自我功能差表现在:胆小、缺乏主见、到了青春期有可能格外的叛逆,表现出被动攻击

如果青春期出现叛逆是好事,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自己争取主权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来访者,小时候非常听话,可是偏偏到了高考的时候,坚决不参加考试了。

家长心急如焚的求医问药,孩子拒绝接受心理咨询,无奈家长走近了咨询室。母亲说到孩子小时候孩子听话的时候是引以为豪的,母亲的性格特点是好强、强势、有决断力,说一不二。

在咨询逐渐展开的过程中,母亲慢慢意识到原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是以不参加高考这样“被动攻击”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主权做最后一次的争取。

被动攻击是指把攻击外界的能量用来攻击自身,孩子面对自己强势的母亲从来不敢说不,更不敢直接对妈妈说:“从小什么都得听你的安排,现在我要为自己做主。”

即便跟母亲说了自己的意见也没有用,母亲会出于为孩子好,为孩子把关等等原因忽略孩子的诉求。于是他只能选择用不参加高考,断送自己的前程的方式来跟母亲反抗。

幸运的是母亲终于领悟到了,如果孩子不是借助青春期的叛逆跟自己来一场为人生主权的争夺,那么未来报考志愿选择专业,毕业之后从事的行业,包括择偶标准通通都会为孩子做主。

可是,往往这样一路被父母安排,孩子也顺从父母的人。最终他们的人生多半是惨淡的,他们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过。他们要么郁郁寡欢,生活缺少乐趣;要么破罐子破摔,最终成为“啃老族”。

他们的内心独白是:“反正从小什么都是你们做主,我也没法为自己的人生争取什么,那好我也没什么可拼搏奋斗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便是各种病症的表现:强迫症、抑郁症、厌食症、社交恐怖症等等……

孩子是否听你的,取决于你是否是他想成为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大了,有自己的意志了,遵从自己的意志而活,有什么不好呢?

忘记了从哪里听来的,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听什么样的人的话。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在我与现在的先生谈恋爱之初,我对婚姻情感的困惑都是咨询那些婚姻幸福的女性。

很多大龄剩女会倚仗自己的年龄和丰富的相亲经验给我出谋划策,但是我从来没听过,一来她们传递出来的信息通常是负能量的,这也是为什么她们很难走近婚姻的原由。二来她们按照自己都观念或者宝典最终成为剩女,我不想成和她们一样,我想步入婚姻幸福的生活。

通常希望孩子听话的家长,是习惯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是操劳的,忙碌的甚至疲惫的,也常常伴随指责的,或抱怨的;而被这样的家长包办的孩子,是懒惰的,依赖的。所以,他们内心里恰恰不想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父母,常常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孩子,你的孩子潜意识里对你是爱多一些,还是讨厌多一些?临床案例告诉我们,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甚至憎恨的。这样一来他又怎么可能听你的话,成为和你一样的人呢?

你的孩子听不听你的,取决于你是不是他想成为的人。

我妈妈是一个对穿着特别讲究的人,干净整洁。昨天我缝补自己旗袍的上因为洗衣机剐蹭到的扣子的时候,妈妈说:“我的衣服之所以穿的长久,是因为我都用手洗。”出于对我的尊重,她并没有要求我如此,但是,我能读到妈妈背后的期待,希望我能如她一样爱护衣服。

我承认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但是我的记忆而言很多不好的感受。

小时候,我摔倒了衣服脏了,会哭半天,不敢回家,怕妈妈说我。因为我知道妈妈很在意衣服的整洁;直到妈妈发现我摔了哭的那么惨,抱起我说没事,我才意识到比起衣服,妈妈更爱我。

此外,很多年我们母女没有生活在一起,每当母亲用她对衣物的整洁程度要求我的时候,让我们之间凭添了许多隔阂。她觉得我不够干净利索不高兴,我觉得被批评、不被接纳也不舒服。继而她觉得我不听话,我觉得被要求,经常不欢而别。

所以,我选择用手洗一遍衣物,把油点或重点污渍去掉,剩下的扔到洗衣机里让任由洗衣机转动把衣服投干净。这样我可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陪孩子玩或者备课。这样的选择意味着衣服偶尔受点伤,因为生活有舍才有得。

孩子听你的话,能否感受到快乐?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从小母亲教育他做一个善于分享的人。她自己本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下雨了,俞母宁肯自己家的庄稼被浇,也要帮不在家的邻居把庄稼先收好。

由于母亲这样的个性受到了全村人的拥戴,俞敏洪认同母亲的分享精神,并且想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所以,大学四年给同寝的同学打开水,且毫无怨言。无私的分享精神——最终成为创业伙伴最信任他并愿意跟随他创业的重要原因。

记者采访俞母,她分享一个俞小时候的案例。俞敏洪去跟小伙伴一起割麦子的时候,母亲给了他两块糖,当她看到儿子把两块糖分别给了两个小伙伴,自己舔糖纸的时候,她抓住时机再多给俞敏洪两块糖作为他愿意分享的奖励。所以,俞敏洪习得母亲这一优秀品质的过程是快乐的!

往往被父母包办的孩子,他们感受是痛苦的。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选择,做决定。他们无法为自己而活。听你的话是痛苦的,孩子又怎能愿意呢?

因此,如果父母本是孩子心中的榜样,孩子期待某一方面与父母一样,即便不要求他,他也会潜移默化的像父母学习;如果父母施加孩子那部分并非他想成为的样子,父母越千方百计,孩子越抵触回避。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注:文章来自阅微心理,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成致正式吹响集结号,爱心超人快来报到,成为五毛军,发挥正能量!

成致青少年慈善基金——亦为成长基金已于2015年5月16日正式成立!我们秉承“每一个善举亦有作为”的信念,收集每一份爱心和善意,将我们共同的公益事业继续向前推进。让偏乡的孩子也能拥有一份超暖的关爱!

我们承诺将公布每天所得善款及使用明细,并期待大家的严格监督和大力支持!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孩子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只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本文标题: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55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