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再塑生命教案-《再塑生命》教案

发布时间:2017-10-14 所属栏目:再塑生命教案

一 : 《再塑生命》教案

二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

【素质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文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叫点字注音。

  2、结识下列词语。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以为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 沙莉文老师?这为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沙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沙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沙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五、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即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沙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的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国家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随堂练习。

三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0

【教学类型】

  
阅读鉴赏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3、领会安妮·莎莉文对学生的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学重点】

  1、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2、学生从朗读中把握作者内心深沉的感情。


【教学难点】

  1、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借助工具书查找词汇,读懂课文内容,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运用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让学生感知聋哑人的世界,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千手观音》这节目在今年除夕上演后就一直广受追捧,并以最高票数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特别大奖和一等奖。参加演出的姑娘们虽然聋哑,可她们不但自尊自爱,还通过凝聚生命力量和美丽梦想的舞蹈,表现快乐感恩的心,以“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传递人类最大的祈祷与祝福。今天我们也来看看这么一位,虽然生理客观上存在缺陷,可仍挡不住对健康人格和生命的热爱追求的女性──海伦·凯勒的故事。以及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2、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资料:

    海伦生平的资料(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

   ⑴ 学生演示自己所查询的资料:

     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

   ⑵ 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

    ① 幻灯片展示: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②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简介和图片配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莉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莉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生字词:

   ⑴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搓捻(cuō niǎn)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惭愧(kuì)    譬如(pì)   栖息(qī) 小憩(qì)  

     遨游(áo)    花团锦簇(cù) 冥思遐想(xiá)

   ⑵ 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问题: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⑴ 请同学联系作者生平来读一读课文标题,看看重音应落在哪里?并说说理由。

   ⑵ 文题“再塑生命”有什么丰富含义?

     (提示:谁再塑了谁生命)

   ⑶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⑷ 读了本文,你认为安妮·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多媒体演示要学生思考的题目)

     默读完课文后,先四人小组交流,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探究阅读,再全班交流明确。

   ⑴ 比较后明确:重音落在“再”字上。

   ⑵ 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的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正如作者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⑶ 课文一共写了三件事:

    ①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② 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③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学生的总结只要大意对即可,不过语言要尽量简洁)

     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⑷ 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作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三、挖掘内涵 重点研读


  1、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

    莎莉文老师帮助小海伦坐在树上,让小海伦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收到一次惊吓,却使之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2、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喜欢的文字进行品味。

    如:

   ⑴ 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品味: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⑵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品味: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按时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画像,洋溢着美丽。

   ⑶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品味: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尽量让学生多找、多读、多感悟,也可以进行仿写练习)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

    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

    (若有时间可安排体验游戏:)

    195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家赫布和贝克勒斯曾做过“感觉剥夺”实验。让被试者蒙上眼睛,塞住耳朵,套上手套,基本上剥夺其听觉、视觉和触觉。实验结果表明:被剥夺感觉后,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人的心理会产生异常,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清晰的思考,甚至会变得神经质。

    让学生体验用手“听”话。让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耳朵,邻桌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先写0~9这10个简单数学,再写“a o e i u ü”这几个拼音字母,后写“山、水、土、木、石”等独体字。让学生体验到海伦学习的艰辛即可。


四、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习题。

  2、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300字左右。

  3、搜集身边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的事迹,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本文标题:再塑生命教案-《再塑生命》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35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