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习题与答案

发布时间:2017-08-25 所属栏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答案

一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习题与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和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6、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 ;这些内容说明 , 。

7、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 , 。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

8、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9、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

10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 。去掉可以吗?

为什么?

11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

(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2、 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 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14、 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 词,它具体指 。

15 、“这”指的是什么?“国民党的广大官兵……泄气”一句与上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16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17、 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评论。第 句是记叙,第 句是评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四)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 )了。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

A.吊 缩 拉 来 B.攀 勾 搀 疏C.攀 缩 搀 来 D.吊 勾 扶 搀

2.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一个“背影”?

3.全文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语段中出现的“背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开头点题,引起下文,略写。(第一次)(   )

(2)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略写。(第二次)(   )

(3)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高潮,详写。(第三次)(   )

(4)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加感情的深度。(第四次)(   )

4.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结合文段谈一谈,当面临与父亲的一次较长久的离别时,你是否会流下眼泪。

课内语段阅读题的答案

(一)1、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2、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4、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5、“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二)6、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靠。 7、 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不行,因为没有力量,没有气势,没有感染力。 8、 横渡长江;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 9、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10、不包括;不可以,因为时九江还没有解放,这样写语意准确。 11、 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三)12、写我西路军所遇敌人毫无斗志,抵抗甚微。13、 分两层;第一句一层,写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敌人溃退无斗志的原因。 14、 代,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15、 指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具体分析上一句的原因。 16、 背景;原因。 17、 ①;③;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士气低落、不堪一击的军情,有力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四) 1、C 2、父亲为我买橘子时艰难爬过月台台阶的背影。 3、(1)√ (2)× (3)× (4)√ 4、通过对父亲去买橘子时背影的描写和分别后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相怜相爱的真挚感情。5、略(本题属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谈出自己对父子之情深切的感受即可)

二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训练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________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消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四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其意义在于________。

3.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________

________

4.给选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这则消息中,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②、③—(17)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2.⑤句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一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16)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4.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此题意思对即可。)  5.⑧⑨句  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人民解放军;时间:21日;人数:大约二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有道理即可)。  3.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5.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闻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消息

上一篇:刘心武《悔的边缘》全文阅读

下一篇:北师大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ze民宣告香港进入...

四 : 大气磅礴豪情四溢──重读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艺术大师,柳亚子先生曾称赞他“才华信美多娇”。他的文章不仅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而且气势非凡,就连一则简短的消息也写得豪情万丈,雄浑有力。重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再次被那宏大的气魄和昂扬的激情感染。

一、激情四溢的数字

数字原本抽象而枯燥,毛泽东在这则消息中却能赋予其鲜活的灵性,使之迸发出震荡山河的艺术魅力。具体地讲,数字可分为三类:①写人民解放军数量的,如“百万大军”、“该路35万”、“我东路35万大军”等;②写战线长度的,如“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③写渡江时间的,如“20日夜起……24小时内”、“21日下午五时起,……余部23日可渡完”、“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余部23日可以渡完”。这三类数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则具有了一种激荡人心的艺术效果:战线如此之长,时间如此之短,军队如此庞大,进兵如此神速,恰好突出我军渡江作战的摧枯拉朽之势。非胸伏百万雄兵之人不能出此语!

二、颇具雄风的选词

首先是节奏相似的短语并列连用,如写我军是“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是“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这些短语四字一句,成双成对,形成鲜明而轻快的节奏,与我军夺取胜利的豪迈之情相吻合。

其次是显示辉煌战果的动词,如:“突破安庆、芜湖线”,“已占领贵池、殷家汇……”,“正向南扩展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等,这些动词干净利落,很好地突出了我大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进攻态势。

再次是极具表现力的副词和形容词,如“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业已切断……”,这些副词似乎也具有了激动人心的魅力。写国民党广大官兵则说“一致希望和平”,“都很泄气”;写反动派则说“不起丝毫作用”,“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这些词语既有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准确判断,又有对一小撮反动派逆潮流而动的辛辣嘲讽。

三、巧妙连用的地名

内涵本很单一的地名在毛泽东如椽巨笔之下也能让人颔首称道。“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这些并列连用的地名,读起来轻快而连贯,形成一种迅疾的语势,它们一方面交待了我军实际进展情况,更重要的是以那迅疾之势突显出我军攻城拔寨、无坚不摧的气势。

这则消息虽不是宏篇巨著,却也堪称精美短章。毛泽东极富气势的语言熔铸了他那非同凡响的领袖气质,也显示了他驾驭语言的娴熟而高超的技艺。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2
本文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习题与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648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