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心不再遥远-不再遥远

发布时间:2017-10-11 所属栏目:老师的话

一 : 不再遥远

是什么模糊了我的双眼?

晨钟暮鼓敲打着长长的思念。

我要用双手,抚平连绵的山峦,

随时就能把遥远一眼望穿。

是什么磨平了我的笔尖?

年头年尾写满了厚厚的思念。(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要用诚心,感动无情的遥远,

坚信能够把忠贞安放心间。

天上一天,

地上一年。

我只想你来到我身边,

不管地覆还是天翻。

天上一天,

地上一年。

我只要你与我的相伴,

不管天上还是人间。

我们相距不再遥远。

二 : 《山水再远不隔情》

《山水再远不隔情》

——赠同学陈联辉

诗/林泽祥

(一)

陈年旧事也值提,

联想福州大城市。(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辉光闪耀同学相,

好多彩霞翻记忆!

注:藏头诗,“陈联辉好”!

(二)

祝愿知己前景广,

福如东海吉运强。

建瓴高屋理想大,

省却麻烦事业棒。

陈年老友虽未见,

联绵思心亮眼相。

辉映日月人敦厚,

同隔千里仍对望。

学院情分四载处,

喜交义气一字长!

注:藏头诗,“祝福建省陈联辉同学喜”!

三 : 心与心不再遥远

心与心不再遥远
----家校同携手,共育下一代

王秋珍

心与心不再遥远

内容提要:
教师与家长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但由于双方观点、品格、性情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教育中难免心存隔阂。本文旨在从双方的角度、教育的角度,思考沟通的方法与意义,家校同携手,共育下一代。
关键词:
困惑尴尬 沟通心理相容

引子:一封论坛中的来信
编辑同志:   
我冒昧地给你们写信,目的是想说一说我的困惑。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学生实在难教,现在的部分家长也很难打交道。  
有一部分家长不是不管孩子,就是对孩子过分宠爱,往往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面对现实,听不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班上曾经有一个男孩,上学天天迟到。我想彻底改掉他的毛病,就与他的家长认真谈了话,家长当面答应得很好,并说:“孩子如果再迟到,你就狠狠批评。”可是,有一次当我真的批评了他的孩子后,这个孩子当时就背上书包,气呼呼地走到我面前,冲我吐了一口唾沫,临出教室时还使劲用脚踹了一脚门!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他的父母来到学校,把我堵在教室门口,用很难听的话辱骂我,引得学生们都出来围观。面对这样是非不分的家长,我强压怒火想把事情经过跟他们说清楚,但他们根本就不容我讲话。
现在,社会上挣孩子黑心钱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进行传统道德教育,说得口干舌燥,往往敌不过社会上一些专门赚学生钱的场所。如今,电脑网络很发达,一些学生迷恋上网玩游戏,经常放学后背着老师和家长去社会上办的各种电脑屋玩游戏,有的孩子一玩就玩到晚上八九点钟。家长找不到孩子就把电话打到老师家里,有时他们还在电话里同老师发火,全然不顾老师的感受。我班上就有一位男孩,原本成绩不错,他的家长和我关系也不错,但自从这个孩子迷上电脑游戏后,便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多次欺骗老师和父母,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性格也变得古怪,甚至发展到偷家里的钱,家长就把责任全推到老师身上。
我希望借贵报呼吁:家长们应正视孩子的缺点,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本文有删节)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一文,确实说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

教师的尴尬来自哪里?
人际关系疏离

社会的拜金主义日益明显。教师无钱无权,在一些家长眼里只是寒酸辛劳的耕耘者形象。有的家长认为,“教孩子是老师的事,交到学校我们完全放心。”不少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请老人或者保姆与教师联系。教师不熟悉家长,家长不熟悉教师。教师也由于种种原因,一般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要求家长介入,而且往往是针对性极强的“单独接见”。其余时候,教师一般较少找家长,家长也很少主动联系教师,造成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的疏离。

合作方式内容单一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大多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一般处于被动地位,不懂也不敢向学校提出个人要求。家校双方的交流停留在家长会、开放日、家校联系本、通讯录等单一的方式上。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家长深层次合作极少,缺乏丰富的合作方式。

而且,家长一般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考试分数,家长会、家访几乎都是围绕作业、成绩展开的。家长咨询班主任的一般也是这类问题。双方合作交流的心理、品德、身体素质、习惯等则处于从属地位。

写给家长的话:教师是暂时的,家长是终身的。

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二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教育因素的总和。”美国华尔街日报也用显著标题载文提出:“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我们中国有一句妇孺皆知的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师是暂时的,家长却是终身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时代的要求。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特别是要树立科学的教子观、儿童观、人才观、亲子观和评价观等新观念。对孩子的期望不能盲目攀高,以免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家长要明确,让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其在做人方面的基本品德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将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育人上,即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优良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有正义感、责任心、义务感;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勤劳节俭、孝敬父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
许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总是乐意听老师的话,而不听父母的话。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心理学问题,也存在着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大家都知道,孩子之所以听老师的话,在学校中,在课堂上,老师的话总是经过仔细准备的,是有道理的;在家庭中,由于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加之许多父母不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不善于抓住时机,不懂得孩子心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道理,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使父母的教育苍白无力。有的家长动辄说:“老师,请您对我孩子凶一点,我们讲的话孩子不听,在家我们也没办法,全靠老师了。”你说,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健康成长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此,家长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老师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有的家长,遇到一点点想法就直接找校长,而不找老师沟通解决,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愚蠢的。有人说,表扬的话背后说,批评的话当面说。绕个弯的做法容易与初衷背道而驰。还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说三道四,动不动就挑老师的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半不会尊重教师。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国家的未来,与其说掌握在教师手中,不如说掌握在家长手中,掌握在母亲手中。如果家长尊师重教,举止文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孩子又怎么会自私自利?
此外,家长要信任教师。在一天天的接触中,教师知道学生身上有哪些闪光点有哪些缺点。有的孩子,早已学会了撒谎,可有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教师冤枉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只能滋长孩子更多的不良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写给教师的话:将家长争取到教师的立场。

美国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做好家长工作已成为班主任老师的一项基本功。
一个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几十个不同个性的学生就有几十个性格、地位不同的家长。但是,无论家长的社会地位多高,经济如何宽裕,他们在教师面前,却只是家长而已。双方的关系只能是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美·哈里森认为,帮助儿童的最好途径就是帮助父母。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教师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家长引起共鸣,愿意主动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教师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并信任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亮出自己的“家底”。还可以填写调查表,请家长写下对教师的建议和要求,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的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成立家长委员会,创办班级的刊物等等。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交谈时,先谈优点,趁家长高兴时说问题。对后进生,不要说优点三言两语,说缺点滔滔不绝。对不太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希望——“建议——”“注意——”等口气提出。相反,对一些隐蔽性的,家长不太注意的问题,口气要严肃点。学生闯了祸,要分析原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针对家长的个性,采用不同的办法,或直截了当,或委婉地提出,或对孩子父母中的一位先说。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要克服容易滋生的“我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我懂你不懂”的心理情绪。在谈到学生问题时也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学生的问题或不好的习惯,归结到家长或家庭方面,更不能训斥家长。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说,要想“改变人而不冒犯人也不引人反感,就要遵守这样的规则:间接地提醒人们的错误。”教师和家长的交流要从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开始,始终以诚恳、尊重的态度,突出双方之间的共同点,以利于彼此心灵的沟通,引起对方感情上的共鸣,以教师对学生诚恳的关心和期望打动家长,诱发对方的责任感。
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教书育人,是神圣而辛苦的事业。既然已经选择,就要风雨兼程。当然,在这风风雨雨的路途中,也有灿烂的阳光,可爱的鸟鸣。教师要学会挖掘乐趣,要经常告诉自己:我是来享受教育的,我的学生好可爱。
教师要以自己的心态、行动、精神面貌让家长明白,你是喜欢每一位学生的。他们,有调皮的,有文静的;有成绩好的,有基础差的。但他们都是可爱的。如果教师让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卢梭),许多工作的开展就会容易了。
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肯定主流,肯定进步,肯定成绩。这样彼此之间容易达到心理平衡。教师在跟家长谈话时,要多有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设身处地地来个角色换位。想一想,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样,就能避免双方的相互指责。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以学生家长需要为开始,以学生家长满意为结束,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把学生看扁了,家长会觉得自尊心深受打击,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难缠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做家长工作时以诚相待,以礼待人。记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来访时,教师要抑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老师。交谈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这样一来,家长就被“软化”得通情达理。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许多事情都会化干戈为玉帛。
对脾气暴躁的张飞型家长,教师不妨作冷处理,可以先避开不见,也可以这样说:“请你消消气,先坐下休息一会,我们等会儿再谈。”我们总归是教师,肚量大一点。
有些学习困难学生家长会流露出对孩子丧失信心的想法,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甚至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像我老婆的,书读不来。”教师要始终坚持一点,孩子只是一时落后了,我们做大人的应该多扶持他一把。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老师对他充满信心,任何转变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当家长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这么有信心,就会转变态度。
  
写给家长教师的话:学会心理相容
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塑造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是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有机结合体,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就会显示它效率的低下。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教师与家长之间观点、品格、性情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心理有隔阂,工作就会很难开展,教育学生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学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彼此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教师与家长各有不同的工作,而且都繁忙、紧张,双方客观上工作时间的重叠和空间上的距离等原因容易让沟通产生障碍;主观上也可能由于各自身体状况、性格等差异而产生交往上的障碍。在对待孩子(学生)的态度上,家长往往情感重于理智,而教师则是理智重于情感。但不管如何,双方都是以更好地教育好孩子为出发点的。
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家长不了解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不知道影响教育因素的复杂性,特别是不了解许多因素是教师难以控制的。因此,每当学生的成绩不能使他们满意,或学生表现不好时,学生家长就对教师产生不满,一味责怪教师。同样,教师可能因为过多重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从而责怪家长没管好孩子,没有主动配合教师工作。这样,由于缺乏换位思考,就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再者,由于学生的传播失误,而引起教师和家长对对方印象的失真,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比如,由于孩子的诉苦,家长误以为教师对自己孩子不热爱,不负责;抑或由于学生表现出任性、散漫、满不在乎,教师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没有家教。
可见,家长和教师都要敞开胸怀说亮话,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再回到自己的位置想想,以同理心放飞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

尾声:心与心不再遥远
宋祖英有一首歌《心与心不再遥远》,送给大家,聊作尾声。

这世界曾有很多很多的冰川,人与人之间一度感到冷淡。当真情带着花信向你微笑,生活欣然被春风温暖!
这世界仍有很多很多的门栓,人与人之间也许还有防线。当真情带着歌声向你倾诉,天地顷刻被阳光灿烂!
别说我们之间有一片海,其实走进并不难!只要我们用信任织成帆,心与心便不再遥远!
别说我们之间有一座山,其实牵手也不难!只要我们用宽容筑成路,心与心将从此相连!

参考文献:
1.玛丽·卢·富勒《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教海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班主任工作经验集萃》广东教育出版社

5.《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心不再遥远-不再遥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679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