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出处-人心安处,便是幸福

发布时间:2017-08-31 所属栏目: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一 : 人心安处,便是幸福

我有时喜欢一个人到水边,静静地散步,或坐在岸边的草地上,凝望波澜不惊的水面,让自己的思绪飞远。

有时遇到夕阳西下,红彤彤的晚霞,让层林尽染,或看到迟归的小鸟,鸣叫着,急着归巢,内心总能生发出很多感慨。

我总认为,一个人无论再忙,都要让自己的灵魂休憩,静下心,回过头来,去检核自己的过往,看有没有偏离自己人生的航向。

就象我们看到的河流、湖泊,很多时候,水面都是平静的,可水底下暗流涌动,潜藏着风险。

我并不是说,一个人不能有欲望,而是说,欲望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以及欲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

一个人物质再富有,如果穷得只剩下钱,我想,他/她内心深处一定是孤单而有挫败感的,甚至是不安,这种挫败感或不安,不是仅凭找几个互相利用的酒肉朋友,喝上几场酒就能够消弭的,人到中年,灵魂归处,便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小时在农村,虽然大家都很穷,但却都很快乐。为什么呢?没有,也不可能有太多的物质追求,那时的人,思想单纯,知足常乐,所以,没有太多的烦恼和忧愁。而反思现在呢,物质是富有了,精神却空虚了,并不是物质极大丰富是坏事,而是人心太贪,反而在攀比之下,人却活的压抑和愤懑。

物质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快乐,甚至安全感?这是肯定的,却也未必。因为物质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精神的富足,才为长久。

我突然想起,欧美富豪为何在将企业做大之后,开始不断地做善事,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比赚钱更快乐的事情,也许,这才是人活着的更大意义。他们不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做金钱的主人,让金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期待。

一个人,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内心的,保持感恩,懂得付出,在物欲之外,能有一个独立而纯净的自己,不随波逐流,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得到充盈和升华。即使我们帮助不了别人,但最起码别害人。

幸福,跟什么有关系?我认为,跟一个人对待物质的态度,跟人生追寻的意义有关系。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贫穷而不失志,日子即使窘迫,但仍不失情调,这便是优雅。

生活可以平淡,但却可以优雅。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并不是特别富有,但却活的潇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三五个知心朋友,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见缝插针地出去旅游,没有太多的物欲,有的只是生活的体验和内心的快乐分享。

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却相信因果论。因此,当你抱怨社会不公、不平、不正时,请你心平气和,这些,看似与你有关,其实也与你无关,请你相信,一切有因,必有果,只是时机问题。请你看淡一些,再看淡一些。

静水,才能深流,让内心安静,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我们才能不被眼前所迷惑,才能不被浮躁所击倒,才能适时保持一颗局外的心,站在高处,眺望远处,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人心安处,便是幸福。

二 :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我这个人凡心重,虽然也研读过几册佛经,或还有些慧根,毕竟一知半解。

前几日和几个朋友在家里喝茶,朋友看到我客厅有一尊寿山石达摩像,就自然说到禅。朋友问我禅是什么,我说“书上说禅是悟性”,那禅是不是宗教?我说“书上说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心理学。”

朋友笑笑,说我接受的禅的学说比较靠谱,我也笑笑。其实我是1个很现实的人,佛理深奥我没有这个脑子,而禅学根本就是讲究融入当下,而不讲究思维空想,这比较符合我的秉性,或者说我本性的某些根深蒂固的习惯贴合了禅。禅不需要巧辩,它是人内在的1种智慧,只要有悟性就行了。对事物不必都说透,你以佛心待,觉得它有佛性就行了,悟到了就[www.61k.com]行了。

于是朋友说出一句禅语:将心比心便是佛心。这句话很直白,听上去一目了然,细细想来却大有学问。我的理解这话是让人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得到解脱,只要这样人们就会少掉很多烦恼,佛家讲究慈悲为怀,所以将心比心就是佛心,也即告诉人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这句话完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或者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这里有1个人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别人却不愿意做,站在他的角度上想一想,事情也许就明白好办了。

突然想到禅的传承,前佛后佛,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想当年禅学的初祖达摩传二祖慧可,说“将心来,与汝安”,这在佛典中是1个最著名的典故了,不再赘述。还是悟吧。

三 : 诗词人生之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好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序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是为题记

一、困顿迷茫

三尺讲台,一方角落,演绎了多少教师默默无闻的一生。而对于刚毕业、胸中万丈豪情、蠢蠢欲动的我来说,我怎会如柔奴般,“世住京师”而随王巩远谪蛮荒之地——岭南却依然安之若素?柔奴心有所依,岁月依旧静好,苦亦有乐。而刚刚挣出校园的我,无牵无绊,身既无所依,心亦无所系,随风起而附尘落。何去何从?于是,《我打香港走过》。

我打香港走过

我打香港走过,那一季的寒意在这一天骤然降临,瑟瑟冷风中,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香港李兆基小学。

安静的校园、明净的教室、狭窄的办公室里装饰精致的办公桌,落地窗旁阳光满地的图书角、色彩柔和而美丽的壁画……一切的一切,似乎只为静静地守候我们的到来。

曾经,浮躁的心里满是对未来的困惑,何去?何从?天空也许不会留下鸟的痕迹,但我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人生中的印迹比比皆是,在某一天, 偶然的因缘才发现曾经走过的意味,那么,此刻,我的停留,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走过的日日夜夜,在未来时光哪一处的角落里,我才会顿悟它此刻存在的必然?人生似乎处处是困境,23岁的我依然参不透,悟不明。

也许,教师就应该把车水马龙的喧嚣关在心门之外,窗外繁华似锦,你却心如止水,聆听窗外的声音,怒放墙角的花朵?也许,教师就应该是时光最好的雕刻师,为未来的时光打磨着一块块原石,也许时常会愧疚自己打磨技术的低劣,但其实我们都在用心地努力着?也许……虽然在心底也许着,但是,我为什么就必须用也许来安慰自己呢?

所以,我困惑着,迷茫着,摸索着。所以,我便来了这里,所谓贸易天堂中的李兆基小学。

朴素淡雅的你地处繁华如天堂般的香港,是如此遗世而独立;安静而平和的你隔离了世间种种的诱惑与冷暖。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正是你的魅力所在。无需太多的言语,校长那腼腆的笑容已向我们无声阐释着你的情怀——为培育20年后的优秀人才,打造最好的教育。

繁华如香港,依然也有生活在沼泽的人们。这些人的未来,谁来为他们打磨出最光滑的美玉?

只有你们,这些在角落中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我敬佩你们的敬业与专业!

也许,路不是想出来的,是走出来的。

那么,且行且思,点一盏平和的心灯,慢慢前行吧。

二、柳暗花明

转眼间,一年的光阴悄然流逝。一名小学老师的日常工作琐琐碎碎,千头万绪。虽然剪不断,理还乱,但一颗浮华躁动的心却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安抚下,慢慢沉静下来。于是,我便《重燃追求,扬帆起航》。

重燃追求,扬帆起航

当今天下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世界,也是一个浮华躁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机会与竞争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诱惑与欲望的世界。成为一名教师,我以为从此会有一种波澜不惊的从容让我远离事世的喧嚣,以为会有如荔园杨柳依依的文山湖畔让我流连其中,以为会有满载书香的一方角落让我自由徜徉……然而,教师工作的琐碎与繁杂,疲于奔命的活动,看似简单却无从下手的课文等等,都让我迷茫了:我,适合做一名老师吗?

于是,我沉寂了。我,该何去何从?

但正如阿甘所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你接下来你将得到什么。学校,自有一种力量,让其中的每一颗心都随着她的节奏舞动奇迹。这一年的时间,却沉淀出我工作前进的两个方向!

真爱如雨,润物本是无声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把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也不觉得痛苦”,冰心老人的话让我明白,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有一根美丽的弦.教师用发自内心真诚的爱,去拨动它,学生的心灵必然会回应一曲曲动听的歌。“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用真心换来了学生的真心,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的第一束花是以前学生的,两个大男生扔下花就跑了;听着叶老大把封闭在心底的郁闷在Q上与我倾诉,看着小秘整天叫上不同的同学到办公室来找我……我的心底,溢满了身为人师的幸福与成就感!

上善若水,厚德方能载物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项挑战。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炼,幸福需要创造,“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而教育之路,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必定充满艰辛与挑战!字不好,我暑假每天坚持练字;朗读没有感情,我坐在电脑旁便听一些名家朗诵;上课表情很僵,我对着镜子看自己张牙舞爪;不会上课不会教作文不会写教案不会写反思……我不会的东西可真多!不过没关系,学生的进步就是我前进的动力!现在累一点,没关系,我还年轻。

如同华图教育高级总裁于洪泽先生所言: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为了不苦一辈子,一定要先苦一阵子。我亦如此!

如今,我追求着如水一般的教育生活:像水一样有德行,奔流不息,哺育一切生灵;像水一样有志向,穿山岩,凿石壁,再无惧色;像水一样善施教化,滋养万物,有容乃大。

记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如今,在浩瀚教海中,我重新点燃心中的追求,追求这如水、如雨一般的教育人生,迎风踏浪,扬帆起航。

知之多艰,行之为艰,心有朝阳,终流大海!

三、潜心苦修

如今,我埋首于教师那一方天空,只为撑起孩子们更广阔的天地。一本教材只是一扇窗,推开这扇窗,那是一个多姿多彩、广阔无垠的世界。为了探索这个世界,为了“给孩子们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细水长流”,我学习着,沉思着,追寻着,坚持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的答案,只是《无题》。

无题

题记:此行可待成追忆,只是今时已惘然,杭州学习有感。

烟雨江南,总让人不经意地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自己仿佛也如那雨巷中的姑娘一样,结了丁香一般的愁怨。于是思绪翻飞,“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而我这个路过江南的过客,携迷茫而来,又载困惑而归,是否也是一个“错误”呢?此行可待成追忆,只是今时已惘然。

惘然之一:如何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

此次十年课改回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了新课程多重目标的综合与融合,既要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提高思维品质,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了解多样文化,以达到育人的功能,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虞大明老师执教的《麦哨》一课中,我们看到了虞大明老师对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设置五星挑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题含义,☆☆☆质疑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文章主题的概括。五星挑战,对学生的要求层层提高。并且在每一星级的挑战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与学习能力的运用,如初识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将“。”变成“?”。而在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关注导读提示,由导读提示中明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等。虞大明老师在课堂中设置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即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这种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语文能力的运用相结合的设计,值得我们学习。

惘然之二:如何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体现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过程,并且是一种动态的交流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有无感悟,有无意义的生成,有无激发更深层、更有意义的问题。但如何把握“更深层、更有意义”的范畴呢?

在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中,王崧舟老师诗意地引导:“鸟儿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越茫茫雪山,只为了相会这一刻。如今,它却只能看,静静地看,默默地看,此时此刻,鸟儿如何能忘曾经的一幕幕……”紧接着王崧舟老师让学生想象说话,鸟儿看到了什么呢?听到这里,我的心也如天气般潮湿起来。是的,我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越茫茫雪山,只为了相会那一刻,却在这一刻发现人事全非,心中的悲与愤,于无常的怨交织着于人生变幻莫测的无力感此时汹涌而来,但对于区区四年级、不过10岁的孩子而言,他的人生体悟能带给他此时多少的感受呢?于是学生轻描淡写地回答着“看到了昔日两人快乐的时光;看到了……;看到了……”是的,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师科、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以超越孩子的年龄特点去解读文本;我也看到了越过年龄特点解读文本以致孩子们对于文本的感受其实只停留在浅层和表面上;我看到了这种浅层和表面以致学生轻描淡写的回答与听课老师期待中的共鸣无法产生而带给听课老师无言的失落感……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孩子还远未达到这种认知水平时,便拔高地设定教学目标,将人生告知于他们?还是应该将生活留给时间,由人生慢慢教会孩子们去用心感受、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究竟语文课堂是应该打动听课老师的心,还是应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距离?简言之,教师教得好,学生未必感悟得到。

走近名师的课堂,如同白居易走近钱塘湖春行般,“乱花渐欲迷人眼”,总让人眼花缭乱。只是,繁花落尽见真淳,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路应该怎么走,参透此迷津者,能有几人?而我,不过是迷津中之迷渡者而已。

茫茫教海,深不可测。多少教师,穷其一生,也只能究其一角一隅。而我,静心释然,与书相伴。面朝教海,以此为心之吾乡,潜心、静心、安心,一路向阳,静候花开。

四 :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近来总是为一些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忙碌着,总算是忙完了,可是心也随着散了,有点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想找一处宁静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总有那么一些嘈杂的声音冲击着耳膜,因此只得作罢。今天天气尚好,我决定一个人出去走走。

每个人在累了的时候都会想找一个地方让自己好好休息,我也不例外。独自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慢慢的陶醉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之中……突然被一声熟悉的叫卖声吸引住,停下了我的脚步。抬头望望天,天是蓝的,有几只鸟儿偶尔飞过。原来不知不觉中我的脚把我带到了五溪广场——那个曾经我很喜欢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太久没来这里了吧!就连我的脚也开始想念这里了。

我不记得上一次来这里是什么时候了,琐碎的事物总是束缚着我,让我差不多快忘了这里。今天既然我的脚把握带到了这里,我该好好重游故地了,把握这难得的机会。眼前主干道两旁的烧烤摊在不停的招呼着客人,也许是因为下午的缘故吧!生意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有些老板甚至坐在椅子上小睡起来。我并不喜欢这一路的油烟味,我选择从旁边的一条路穿过去。广场上的雕像依旧那么伟岸的矗立在原地,不同的是旁边的池子已经没有了干涸了。曾经我是多么喜欢站在这里拍照,喜欢一路追随着水流的方向,知道它流向那个湖里。那时候,我的身边还有你,而如今我却是一个人。

我走上那个我们曾经走过的桥,踩着它的玻璃,穿过玻璃看下去,是水,只不过那时候的水涨的很高,几乎快要淹没了大桥。我静静地倚在栏杆上,风吹过我的脸颊,看着眼前并不十分干净但却让我平静的湖水,我的思想停止了,只是享受着这一切。别人是不会理解我现在的心情的,虽然我一个人待在这里,可是我并不感到任何的孤独。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移动脚步,离开这座桥到别处走走,原来桥上还有几对情侣在窃窃私语,我走过他们身边时,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是啊!对于他们来说,我只是一个路过的陌生人,又何必在意呢?我亦如此,不会太多的去关注他们,我的心很平静,我与他们的联系大概只有眼前的这一片风景了吧!

我离开了桥,走上了那条熟悉的小路。我看见一个小女孩站在制作棉花糖的机器旁边,眼馋着老板正在制作的棉花糖,老板很快把做好的棉花糖递给她,她拿着棉花糖幸福的走了。我走过去,“老板!我要一个黄色的棉花糖”我高兴的喊着。很快我拿着自己的棉花糖离开了小摊,继续向前走。以前看着别人吃棉花糖,我总是觉得好笑,而现在我也想她们一样,拿着棉花糖边走边细细的舔着。那一丝丝的甜味通过我的舌尖传至我的身体,有一种飘飘乎的感觉,我此刻的我是幸福的、快乐的。走到了打气球的小摊前,我花了一块钱买了5颗子弹,让老板帮我拿一下棉花糖,不需要老板教,拿起玩具枪我就打起来了,看着气球一个个爆破,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跳起来,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这么久了,我已经熟悉这里的一切了。老板夸我枪法好,送给我一个小小的七仔,我接受了,虽然我已经有一个了。我拿着我的棉花糖,拿着我的小七仔,继续向前走着…

我把我们曾经看过的景色重新又看了一遍,我兀自的观赏着,偶尔也拿出手机自拍一下,我不在意别人向我投来的目光,在他们眼里,一个人在这里拍照是有点奇怪吧!我听不见他们谈论了些什么,也许是在谈论我,又或许是谈其它的,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何必在意呢?我欣赏属于自己的那份美景,怀念属于自己的故事,与他人没有任何关系。认为我不正常也罢,反正他们是不会理解此刻的我是多么的平静,没有那些琐碎的事来烦我,没有人来打扰我,我只是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找自己喜欢的感觉,即使身边全是陌生人。走过了许多曾走过的路,夜色也渐渐拢来,我该回去了。原来,一个人的时光也可以这么的美好!(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喜欢五溪的这片景色,虽然我已看过多次。这里有我的回忆,有我的幸福。在这里我的心能得到暂时的安宁。以后,我会多来这里走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本文标题: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出处-人心安处,便是幸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829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