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原则-现代家庭教育 (来自快乐之家的小窝日志)

发布时间:2017-11-04 所属栏目:父母

一 : 现代家庭教育 (来自快乐之家的小窝日志)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孩子们各个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那么做为家长的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看几点现代家庭教育育儿法吧!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 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亲子网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亲子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家庭教育关系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父母们都要多了解一些有关育儿方面的知识很重要

二 : 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妈妈的教育、父亲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科学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了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直面这样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减弱了。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要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重要,规律的饮食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

孩子一定能领会到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家长往往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的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规矩是为谁定的?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重要。尤其是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要给他定好规矩,否则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就会减少,亲情逐渐单薄。要想使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问候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的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容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问题。不能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三 : 从贾宝玉看现在的家庭教育

曹雪芹先生在写“宝玉挨打”这一段时,做了三个铺垫:贾宝玉得知金钏儿投井自尽,心中五内摧伤,贾政见他无精打采的,不由动了气。恰好忠顺王爷遣长史向贾宝玉追问琪官蒋玉涵下落,接着贾环又进谗言说金钏儿是因为贾宝玉强奸不遂而自杀的。贾政终于大怒,痛打了贾宝玉。贾政将家族延荣续贵的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逼迫他走科举之路,但是贾宝玉这个混世魔王却偏偏厌恶仕途经济,因此与贾政的教育就形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局面。

贾宝玉之厌恶科举,与现在的“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的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虽然不像古代那样“读书”是做官的唯一正当路径,但是,时代竞争的现实,处处显示出读书的优越性。同样在一个单位,或者是同时进单位工作的两个人,文凭高的那个必定比文凭低的那个待遇要好得多。我们翻开报纸上的招工启事,都写着“有某某文凭者优先”字样,这么一来,你说,不狠命读书,行吗?

在这现实的冲击下,我们的读书郎就苦了。且不说学校的课程安排得有多么紧凑,各门功课本来已经做得人头昏眼花,可是回到家来,堆成山的练习题像被五指山压着的齐天大圣,学校和家长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你多做题,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种超强的压力下,孩子的精神极容易崩溃,心灵也极容易脆弱,于是,我们常常从报纸上,电视里看到某某孩子杀死父母,某某孩子想从窗户里溜出去玩,结果被摔死的悲剧。贾政要管教贾宝玉,怕的是他有一天“弑君弑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宝玉的承受能力强多了,他最后不过采取了消极态度,出家当和尚罢了。

贾宝玉在挨打的时候,丫环婆子心疼得要命,立即去传信给贾宝玉的娘王夫人。王夫人来后不是阻止贾政,而是大哭特哭死去的儿子贾珠。你想,死了一个儿子的事实,怎么能不让贾政心软呢?但是,贾政这回还真没心软,可是,贾家的老祖宗一来,贾政就再也不敢教训儿子了,不但忙不迭地给老祖宗赔罪,还保证今后再也不打贾宝玉了。贾宝玉有家里那么多女人卫护,也难怪他无法无天了。

儿子被老子管教,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不管做父亲的或做母亲的有多么严厉,另一个却处处相帮,这管教的效果可就别提了。现在的家庭,和古代差不多,都是父亲严厉,母亲柔软。孩子做错了事,父亲要严厉教训,母亲心疼孩子受苦,百般相帮,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类的老一辈以长辈的威严压制,那个做父亲的立刻就里外不是人。妻子和老父母怪你太无情,孩子怪你太心狠,当他们百般哄着宝贝的时候,严厉的父亲从人格到感情都被孤立了。

这是每个家庭中充当严厉角色的那一个的悲哀。我们且不论严厉是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必须肯定对孩子要有一定的管教。管教孩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一般的家长都是凭借着普遍的经验来演绎自己对孩子的责任,但是,家庭的“帮护团”人数往往数倍于管教者,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倾巢而出,被管教者顺利脱出困境,管教者孤立无援,处境更堪怜。这样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受家庭管束,任性、霸道、自私等等不好的性格就被培养起来了,最后,一旦发生不该发生的事,帮护团才后悔莫及。当然,我们也不提倡“棍棒教育”模式,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更不能让孩子按照父母划出的路去走他的人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员都有义务配合管教者,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或者,我们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对有些东西居然比大人还懂。追星族队伍的日渐扩大,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永远是前卫的。但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而每个家庭几乎都是太阳系,孩子作为太阳系的中心的优越感和独主权,渐渐地在吞噬父母的权威。加上大部分家长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一个独断专横的“太阳”就诞生了。比如,有一个经济不算宽余的家庭,孩子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强行要父母买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衣服、鞋子,或其他东西,做父母的基于“不能苦孩子”的思想,想尽办法满足孩子。这么做好吗?

《红楼梦》是一部女人主宰天下的书,在为数不多的男人中,贾宝玉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太阳”。金钏儿的死,可以说是王夫人直接造成的。明明是贾宝玉主动去和金钏儿调情,王夫人却骂金钏儿“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这帮狐狸精给带坏了”。且不说王夫人对儿子毫无原则的偏袒,只说一件。她明明知道贾宝玉会被那些一个赛一个漂亮丫头给“带坏”了,为什么还将一个又一个丫头送到贾宝玉身边来?一个男人,而且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人,身边围绕着那么多美女,他不被带坏才奇怪呢。

这就和前面说到的那个想尽办法满足孩子过分要求的父母一样,你以为你是给了孩子无私的爱,但孩子的被娇纵,就已经为他下次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做了有效的借鉴,我们在希望孩子为父母分忧,多体贴父母一点的同时,做父母的是不是也有相当的责任?当有一天做父母的实在供应不上孩子的过分要求时,孩子的心理承受得了吗?在那种打击下,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实在是个未知数。孩子的震撼和悔悟固然可喜,但孩子走向那个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极端,岂非太可怕?

“宝玉挨打”这一个情节是贾宝玉和父母之间所有矛盾的浓缩,如果说贾宝玉最后出家当和尚的结果是他对家庭的不负责任,那么,他的这一做法则是他的老祖宗之类溺爱他的人造成的,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贾宝玉已经没有信心去迎接所有的苦难,他其实根本没有力量去面对困厄。无怪乎,我们会经常听到某个孩子离家出走,某个孩子背着父母和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厮混,甚至是某个孩子自杀的新闻,孩子只能安享太平,不能经受苦难,是孩子的责任,同时也是做父母的责任。

我们但愿当今的“贾宝玉们”走出被过分宠爱的牢笼,走进一个他们真正能独立生存的空间。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原则-现代家庭教育 (来自快乐之家的小窝日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72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