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8-05-13 所属栏目:IDC

一 :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www.61k.com]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消除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创新型人才?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够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寻求新的解决途径,而且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并展开思考。

2、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创新型人才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的观点或想法。

3、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4、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5、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期待 1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

取得成功,他们不唯书、不唯上,只服从真理。(www.61k.com)这种个性特征常常使他们在行动上敢于冒险,不愿忍受繁规琐节的束缚,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上特征实际上体现了创新型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的兴趣、动机等方面;创新人格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材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既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其次需要在微观上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为此,必须树立教书育人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1. 教书育人的理念

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创新教育要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业、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这就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师的第一天职,强化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通过推动教授、名师上课堂,营造尊教、尚教、爱教、乐教的浓厚氛围,使更多的优秀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研究和实施创新教育。

2.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构建以“个性化学习”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自主确定专业方向、自主设计知识结构、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3. 以创新为重点的理念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就是要求大学教育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求大学教育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学教育 2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

与科研、社会服务相融合,产、学、研相结合。(www.61k.com)以创新为重点,就是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始终紧扣创新这个主题,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灌输到学生大脑中,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4. 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成功、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任务。以成才为目标,就是要求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展开各项工作,就是要把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是要促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中。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要求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因此,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首先进行教育创新。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如果把这种教育称为接受式教育;那么创新教育则是由接受教育发展来的,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由于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以下几种教育模式:

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与自学结合

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创新教育中,营造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

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出发选择和设计教育,使学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和教育科研成果并及时充实到教育内容中去,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巧妙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气和探索精神,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

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目的性、刻苦性和创造性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促进学业进步。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更主要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怕苦怕累就不可能获得真才实学,要有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学习的创造性要求学 3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

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这既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本质要求,也是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www.61k.com]

2. 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

课内和课外是学校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课内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外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侧重于理论的应用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是对课内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实施创新教育,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并重的原则,既可克服只重视课内教育,忽视课外教育的不良倾向;又可消除创新教育就是加强课外教育的片面认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从大学的功能演变来看,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的一个开放性、扩散性的平台。大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大学的教育应是开放性的,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而且其营造的创新教育社会氛围,有利于把创新教育从校内教育的实践引向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践。

3. 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直觉和洞察力出发,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要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评价学生不能单一地看考试成绩,更主要的是要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确立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通过创新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努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奖励成功”的制度环境。

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思想,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放到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确立惟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惟有创新人才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识。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 4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

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www.61k.com)

1. 建立先进的创新教育文化

文化观念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就创新人才培养而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对创新教育是有消极影响的。比如在与教育关联甚密的经学和中庸文化中,就特别讲求教化灌输,不鼓励冒尖,不许怀疑,这势必会导致人们不愿冒头,不敢超越。而创新包含着否定,包含着批判,也蕴含着超越,而追求服从与统一,是对创新的反动。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敢于从价值态度和文化情感上去超越这些阻碍创新教育的传统文化,即需要在大学里建立一个有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宽松、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2.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创新教育实施的好坏,教师是个关键因素。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逐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型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3. 构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优势,使之成为创新教育取之不竭的优质资源和环境。

首先,教师要教学科研并举。现代大学兼具知识传授、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功能。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才能把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创新的知识不断融入到课程体系和教学之中,才能居高临下地用科技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其次,需要构建科教结合的创新平台和优化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本科阶段,更多的时候需要经历本科、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等教育过程来完成,但本科教育是重要基础。本科阶段需要加强通识教育、实践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和知识结构优化,努力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

最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还应该包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熏陶。人文精神和 5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学精神不仅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大学的灵魂所在。(www.61k.com]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因此,要重视大学的创新文化建设,努力为师生提供一个好的精神家园。

4. 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赖于制度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创新活力不足的弊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变革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要突破体制性制约,创新大学的学术组织,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要在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人才的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要通过制度保障推动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人格培育。

5. 加强创新教育实践和教学质量监控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创新型教师为前提,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意激励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要通过典型引路,鼓励创新,活化教法,引导创新,分析比较,启发创新。还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

加强创新教育,教学是关键。必须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创新教育这个核心;要加强对监督反馈信息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反馈信息在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注意各种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多种形式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综合过程,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的系统工程。在高校的培养阶段,贯彻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而良好的制度和创新文化环境是保证人才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软环境”。

6

二 : 按“三个代表”要求培养选拔创新型领导人才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门领导同志提出的新要求。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最宝贵的资源,如何才能培养选拔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清正廉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与时俱进的创新型领导人才?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培养选拔创新型领导人才,既是检验思想解放程度的标准,也是思想解放成果的具体体现,因此,要牢固树立选贤任能也是革命的新观念,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创新型人才的适时使用也是过错”的观念,敢于起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其次,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要做到“五看”和处理五个关系:一是看本质,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中央提出的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是德才标准的具体体现。有德无才,用了会贻误党的事业;有才无德,用了会葬送党的事业。二是看主流,正确处理大节与小节的关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往往个性特色比较鲜明,对这样的干部不能轻易认为不听话、不顺手。我们正处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许多工作必须经过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要具体分析,要看主客观因素、看本质、看主流。三是看实绩,正确处理“做功”与“唱功”的关系。实绩的观点也是实践的观点。衡量创新人才的德与才,要以贡献比高低,以实绩定取舍,在创新中比优劣。对那些一心一意干事业,大胆开拓创新的人,组织部门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决不能让干事业的人受气,不干事业的人神气。四是看素质,正确处理学习与创新的关系。要考评干部是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正确分析和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五是看公认,正确处理“官”意与民意的关系。坚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任用的重要标准。第三,必须完善机制。一是建立培养机制。按照江总书记为领导干部培训教材写的序言要求,培养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二是建立选拔机制。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创新型领导人才的环境和使创新型领导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把选拔创新型领导人才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向群众公开,在创新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在改革中保证创新型领导人才脱颖而出,走出一条靠机制而不是靠关系用人的新路子。三是要建立评价机制。要形成一个没有创新就是过的考核评价导向。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真正做到优用、平调、庸下,保证创新型领导人才的质量。

三 : 走特色创新之路 培养写作型人才——广东海石花写作学校侧记

四 : 网商生存靠人才和创新

产品创新是网商获得高额利润的最重要出路,且不少网商已开始着手调整经营方向。调查显示,78%的网商认为,“网络营销推广能力”是网商在网络上做生意的首要必备能力;其次是“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约得到68%网商的赞同;排第三位的是“产品创新能力”,得到67%网商的认可

   昨日,由《电子商务世界》杂志主办,阿里巴巴协办的“中国网商生存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网商生存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报告显示,24%的网商年电子商务交易超过其业务总额的30%;75%的网商企业安排专人从事电子商务,而人才需求是网商们的首要需求;综合B2B平台、行业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网商开展电子商务的三大渠道。调查认为,中

  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同步面向全球市场的机会。

  该调查还显示,85%的企业网商,其规模在100人以下;且从分布行业来看,制造企业占大头,约占50%。

  由于企业网商们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因此普遍对电子商务人才求贤若渴。数据显示,企业网商专门从事网络营销的人数,多在3人以下;50%以上的个人网商是1人或多人兼职;由企业原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半路出家”从事网络营销的分别占了46%和39%。人才需求在网商所有需求中位居首位。

  产品创新是网商获得高额利润的最重要出路,且不少网商已开始着手调整经营方向。调查显示,78%的网商认为,“网络营销推广能力”是网商在网络上做生意的首要必备能力;其次是“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约得到68%网商的赞同;排第三位的是“产品创新能力”,得到67%网商的认可。

  调查认为,电子商务使信息更加透明,中小企业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同步面向全球市场的机会。

  报告还揭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特点和规律,认为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诚信问题的权重超过了价格对交易影响的权重;中小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还引发了系列产业和社会变革,缩短了外贸行业人才培养周期,推动中小型企业从加工型向制造、创新型企业转变。

五 : 华为携手上海交大共建创新人才生态链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中国,上海,2017年2月13日】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简称:上海交大)与华为的创新人才中心校企合作签约仪式顺利召开,标志着华为与上海交大,携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内忧外患”, 唯有合作创新方可屹立于新时代之巅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上海交大一直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经过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大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上海交大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当前,云和大数据正在或即将颠覆传统行业,上海交大热切期盼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与实践中来。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将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就曾指出: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释放潜能;同时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为高校带来最新的ICT技术,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按照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设置新技术课程,提供最新的ICT实验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上海交大与华为共建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只是第一步,双方还建立了IT融合实训室。该IT融合实训室标准版能够支持多种华为认证:HCNA-Storage、HCNA-Cloud、HCNP-Cloud、HCIE-Cloud、HCNA-Big Data。同时,实训室从存储、云计算、大数据这三个方向展开数十种课程和实验,涉及内容丰富且实用,并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同时开展实验,这对上海交大ICT创新人才的培养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未来,上海交大还将进一步加深与华为的合作,打造更多全新的IT融合实训室。

华为ICT学院创新教育模式打造良性人才生态链

此次华为与上海交大签署的ICT创新人才中心合作,是华为专门针对重点高校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属于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简称华为ICT学院)的最高阶形式,旨在培养顶尖的ICT创新型人才,面向在校大学生,推广华为ICT技术与产品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华为职业认证,旨在为社会及华为产业链培养ICT人才。

华为企业BG培训与认证部部长冯宝帅表示:“信息技术产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浪潮,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热点的,新型的全联接、智能化的数字社会正在到来。在这轮变革浪潮之中,ICT人才,特别是具备扎实功底和创新思维的高端人才,将是最宝贵和稀缺的资源。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在云、大数据等领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也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能把我们企业的先进技术传递到学校,最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发挥最大的价值。”

华为相信知识创造机遇,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华为希望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ICT学院、设立奖学金、开展大学生实习项目等来促进知识分享,创造机遇。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大学就读期间学到与社会接轨的知识,以提高在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于华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华为的经销商来说,人才的招聘则是始终困扰他们的问题。而随着ICT行业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只会越来越突出。

“引领ICT技术发展,播种ICT行业未来,打造良性人才生态链。”是华为ICT学院始终不变的信念。华为ICT学院采用全新的合作新模式,把华为、院校、教育合作伙伴和华为产业链上多家企业联接在一起,共同构建领先的ICT良性人才生态链。

上海交大与华为强强联合 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上海交大与华为的合作,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将共同探索出一条面向未来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路。上海交大华为创新人才中心成立后,双方将共同开发基于云、大数据的创新型课程,并将于今年下学期正式纳入上海交通大学课程计划之中。

上海交大教务处副处长、上海交大工程训练中心常务副主任付宇卓教授表示:“上海交大找企业合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企业承载的教育意义。华为基本法不仅影响华为人,也影响了很多从事IT行业的人和即将步入该行业的在校大学生;相信在以后的合作中,华为也能传递这样的正能量。第二,面向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上海交大约三分之二的本科生毕业后会继续深造,上海交大一直在思考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式,包括新技术应用与创新思维模式。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多的承载,我们需要找到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来一起培养学生,而企业也需要面向未来的员工。”

对于上海交大的学生而言,新生一入校,便有一张成长路线图摆在他们面前:即大一学生学习由学院与企业编写的实用课程,通过认知实习参观企业,聆听企业的校园讲座,参加各种活动,同时在各类暑期见习项目中开展实践活动;大二、大三“小试牛刀”,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各层次创新项目;大四、研究生、博士生“工程实战”,配备导师。这一切,入校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同时,华为的教育合作伙伴在华为ICT人才链上承担着很好的桥梁作用,通过组织培训,培养了大批在校的ICT人才,并通过华为人才双选会等活动将人才推送给华为产业链上的企业,解决了他们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有的经销商更是委托华为的教育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定向培养人才,通过淘汰、订单式的培养,精准的甄选出一大批优质的ICT人才。

上海交大与华为共建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的人才生态模式的建设,将华为、院校、教育合作伙伴和华为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有机的联接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ICT人才生态的健康发展。

华为是新ICT人才生态的播种者

面对我国教育中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以及校企合作中的多赢机制和质量管理两大难点,上海交大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主动引入华为的优质资源,从办学理念和运行机制、质量保障体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以全方位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教学新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中,学校无疑占主导地位。通过探索和实践,上海交大在与华为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合作的标准必须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对华为而言,作为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先,需要的是很快就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对学生而言,他们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性的成长需求。上海交大与华为共建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的模式把这些需求统一、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双赢。未来,华为要做好新ICT人才生态的播种者,进而成为培养和输送未来新ICT人才的桥梁和典范。

本文标题: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90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