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10-03 所属栏目:t128

一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什么?的参考答案

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www.61k.com)

二 : T128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组)邮票动态

T128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组)邮票动态
t128 T128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组)邮票动态

商品说明

品名: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组)

商品编号: T0000128

中国志号: T128

Scott编号: 2162-2165

Michel编号: 2190-2193

创作者: (设计者)陈晓聪

发行日期: 1988-9-2

详细描述:

影写版,齿数:11,规格:40*27mm,版式:56(8*7)

(1)8分 秦皇岛港煤码头 2435.65万枚

(2)10分 齐鲁三十万吨乙烯 1830.05万枚

(3)20分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1725.89万枚

(4)30分 中央电视台 1124.45万枚

最新收藏投资行情:

该套邮票是为了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组)”特种邮票,第一枚为“秦皇岛港煤码头”,秦皇岛港是中国第三大港,能同时停靠十几艘万吨级货轮,每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www.61k.com)第二枚为“齐鲁30万吨乙烯”,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是中国最大、设备最现代化的工程。第三枚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和日本共同建设的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第四枚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台,它能使用卫星收录与播送国际国内的电视节目,为丰富人民生活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央电视台也是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座落在首都北京,建成于1958年。

扩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邮票 / 建设成就邮票 / 海峡西岸建设成就邮票

三 :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内容提要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努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古往今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热爱和平,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系统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品格,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勇气和智慧,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各民主党派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友党,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领会和把握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规律,明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任务和途径,积极探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方式和方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党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代替牵扯倾轧,对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回顾民主党派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在历史的各个关键时刻,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帮助和领导下,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贡献,都是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结果。历史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是民主党派的立党之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保障。当前,我国既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临着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挑战。而政党制度往往成为敌对势力推行西方民主、实行西化的突破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认识这一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自觉抵御西方多党制、两党制和议会制的影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我国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创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缔造者和实践者,也一定能够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坚持好、建设好、完善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推进政党之间的合作与和谐,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厚。古人云:“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没有经济发展来支撑,和谐社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硬道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团结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很多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建议,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应继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和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把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本着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的精神,协助统筹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发挥整体功能和组织优势,选择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民生、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兼顾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意基础;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成员和群众的具体利益的责任。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应协助党和政府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继续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如实反映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都应从自我做起,多说和谐之话,多做和谐之事,多谋和谐之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文化维系和谐,和谐孕育活力。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必定更加发展与和谐。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就是各个领域中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民主党派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调动、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捍卫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念;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当前,我们还应以共同的文化传统为纽带,通过经济合作、学术交流、文化联谊、亲友往来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推进同台湾同胞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理解与共识,为祖国统一作贡献。努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需要稳定,稳定才能和谐。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这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维护社会稳定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民主党派的“第一责任”。我们应充分认识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尽快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从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应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和各种紧急状态进行调研,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协助国家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紧急状态预警机制;应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四 :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课,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

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教学难点 

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通过前四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请同学们看投影片。

提问:请按时间先后把这几张图画排列一下,并说明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一个社会。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①从感性材料入手,对几种社会具体情况进行回顾,为本节学习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等内容做准备;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这些图片分别是表现原始社会人们进行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奴隶社会提洛斯岛的奴隶市场、封建社会时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我国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图片。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社会形态的更便是偶然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最终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学习第五课,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要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讲授新课

第五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板书)

第一节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板书)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板书)

(一)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板书)

提问: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请你简单地概括原始社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原始社会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没有私心和贪欲,不存在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原始人刚刚脱离动物界,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使用石制工具,生存条件及其艰难,生存环境极为险恶,时刻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疾病的侵害和猛兽的袭击,处于野蛮和蒙昧状态,还曾有过人吃人的现象。所以,原始社会并不是理想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初的发展阶段(板书)

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努力社会。

提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请你说说有那些转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阶段社会,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到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从无产阶级到有阶级;从平等的氏族制度到产生了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从人们平等互助到有了剥削和压迫。但奴隶社会毕竟向前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科学和文学艺术开始形成并日益发展起来,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此后,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取代了封建社会。虽然它们都是阶级社会,但都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教材第114~115页,了解阶级社会发展的概况或看相关内容的录象。)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板书)

虽然阶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文明每前进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未必是好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必然要进入没有阶级对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板书)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是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消失的社会;是人们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的社会;是人人过着富裕、幸福生活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到来。

提问:请你归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投影1归纳。)

投影1: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劳动成果少

共同劳动

原始社会生产状况

人与人互相合作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

平均分配消费品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录象:排球比赛正常的三下进攻与两次球进攻。)

排球比赛的进攻一般是经过一传、二传,最后扣杀或吊球完成,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经一传后,第二下触球便把球击过网,完成进攻。也就是说,在排球比赛中的进攻一般是三下进攻,但也有两次球进攻的特殊情况。那么,请同学思考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般过程,是不是也有特殊情况呢?回忆一下,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有差别?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昔日百万农奴实现了划时代的历史跨越,从黑暗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古代日耳曼民族,由于侵入西罗马,面临先进的生产力和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原始社会瓦解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上各具特点。

(二)各具特点的发展道路(板书)

提问:请归纳这些国家、地区发展的特殊性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这些特殊性表现为: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越过了其中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就像排球比赛中的两次球,跳过了二传这一环节一样。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相同。

1.表现: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跳跃式向前发展(板书)

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相同(板书)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性呢?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

2.原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板书)

提问:这种特殊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否矛盾?

(可提示“两次球”与“三下进攻”是否矛盾。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统一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其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要汇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列宁说过,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是统一的(板书)

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两者是统一的。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其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是要汇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而动摇;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又各具特点,有的呈现出跳跃式向前发展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巩固新课

讨论:中国的社会发展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而言,有何特殊性?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课后作业 

小论文: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走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课时

导入  新课

提问: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哪几个社会形态?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是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是由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的,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什么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板书)

(一)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板书)

人们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用等问题,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就必然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略)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劳动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从而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投影1:

最初、最低阶段

原始社会

理想社会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投影2:

原始社会后期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

劳动代替共同劳动个体

出现金属工具

生产力水平提高

提问:这两个投影说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投影3: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起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

决定其性质与变革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提问:请你根据投影的内容,结合某一具体社会的发展历史,简要概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例如:奴隶社会初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因此,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随着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便逐步取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

可见,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代替较低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出现时,同生产力相适应,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力的发展就要求改变原来的生产关系 ,由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

由此可见,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声。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党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要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板书)

提问:

A.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斗争过程。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判段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灭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其标准是什么?结合具体社会的状况,加以说明。

B.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来看,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 决定的。因此,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灭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应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这个标准,你认为正确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奴隶社会建立后,虽然出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后期的生产力水平从整体看要比奴隶社会初期高,如果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的标准来判断,那么奴隶社会是进步的,不应该被封建社会所取代。可见,生产力水平高低不能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退步的标准。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灭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1.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板书)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滞后或超前,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不能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只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也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板书)

想一想:什么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提出来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常识的总结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条原理、一个主要标准。一条原理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一个主要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新课

课堂讨论:

1.西藏能够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社会的发展 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课后作业 

学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后,请你运用这一原理,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形成、发展、灭亡过程的小论文。

本文标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23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