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农业产业化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18-05-12 所属栏目:创业经验材料

一 : 农业产业化经验材料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ⅩⅩ是个农业大县,面积2565平方公里,现辖27个乡镇、6个农林场所、95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9.1万,其中农业人口80万。近年来,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引导和鼓励全县各级各部门投身于农产品加工主战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200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18家,其中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5家,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年加工粮食20万吨,茶油3.5万吨,肉类3万吨,木材17万立方米。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去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72.5元。今年1—6月,全县农民人均从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得到的报酬收入达173.6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基地,上规模,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必须以基地为依托。为此,我们突出抓了两手: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将农业基地统一规范到“一线两园”发展,促进生产力要素向最适宜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一线”,就是突出322国道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三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两园”,即文富市、黎家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白水、七里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在“一线两园”内,采用统一的生产技术,把种养大户联合起来,实行连片种养,规范生产,形成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集群”、“块状”发展格局。目前,85%以上的生产基地、70%以上的龙头企业都集中在“一线两园”,大大提高了全县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培育规模基地。通过多年的发展,ⅩⅩ的传统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这为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两年,围绕这些主导产业,我们组织全县20多万农户,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30万亩高档优质稻、20 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0万羽“三黄鸡”养殖、5万亩油茶低改等十大“万字号”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原料来源,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第一生产车间”。如以文明铺、龚家坪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稻,成为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银利来粮油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原料仓库;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油茶低改,成为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以浯溪、白水等镇为重点的1万亩黄姜种植,满足了成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需要;以七里桥镇、潘市镇和挂榜山林场为重点的2万亩楠竹低改,保证了北光竹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需求。在规模基地的联动下,全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扶龙头,创品牌,努力提高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离不开品牌的带动效应。一个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牌子响的拳头产品,能够推动一个产业升级,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在产业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将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我们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是优惠政策“扶”。按照“谁有实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专门下发了《关于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若干规定》、《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公安、工商、国土、环保、金融等10多个涉企部门行为,并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同时,我们还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从县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280万元,对重点龙头企业技改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扶持。二是重点项目“扶”。2003年以来,我们抓住国家扶持油茶低改工程项目和优质稻出口项目的机遇,重点抓了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茶籽色拉油生产线扩建和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相关生产线项目的扩建,扩大了龙头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同时,我们还抓紧抓好了万吨恒温果蔬保鲜库、生物农药厂等项目的引进和申报,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为帮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扩容提质,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4300万元,进行了6000吨茶籽色拉油生产线一期工程的扩建。三是优化环境“扶”。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我们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规定任何部门要进入挂牌企业检查或抽查,必须经过书记、县长或挂牌领导的批准。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还开通了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农产品加工业主投诉案件,认真查处“四乱”行为。去年以来,全县共查办“四乱”和各种损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137件,为农产品加工业主挽回经济损失260万元。通过各个方面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产值8.3亿元,占全县加工业总产值的52.6%。目前,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银利来粮油有限公司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已呈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天龙”系列优质米成为“湖南名牌产品”,先后获省农博会、省“双新会”多项金奖; “金浩”系列产品先后获“第十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湖南第四届农博会”金奖,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

三、聚民资,搞嫁接,大力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在当今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嫁接发展,才能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为此,我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生产要素,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是引进外资发展龙头企业。按照“没有不可开放的地方,没有不可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可开放的产业”的发展思路,我们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抓,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利用县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新建、改造和嫁接龙头企业,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2003年,全县共引进合同项目137个,合同利用外资2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7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项目达27个,合同利用外资4.8亿元,到位资金6400万元。如今年3月我们引进外资1500万元,在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兴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皂素100余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目前已竣工投产。二是激活民资发展龙头企业。按照“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总体要求,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因势利导,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去年我们引导县内民间资本,在原“七里桥竹制品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建成了“北光竹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600万元。三是启动内资发展龙头企业。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自身优势,积极兴办各类龙头加工企业23个,年加工产值达1.8亿元,为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如由县林业局牵头,引进资金600万元,在观音滩镇创办了山山达大芯板厂,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年产值达800万元;由县畜牧水产局牵头,组织浯溪、黎家坪等镇的25户猪骨加工大户联合建立了“肉类加工公司”,组织黄泥塘、大村甸等镇50余户“三黄鸡”养殖大户联合建立“三黄鸡”养殖公司。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引资嫁接,今年1—6月,全县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43个,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总投资达3800余万元。

四、建机制,严考核,全力促进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龙头企业发展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为此,我们着力建立健全了三大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口有关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实行工作“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人抓龙头企业,三分之一的人抓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的人抓日常工作,从而确保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精干力量。二是考核奖惩机制。我们将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工作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范畴,对县级领导、农口各部门和涉农部门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对各镇实行了 “三个一”考核目标管理,把发展“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50—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人以上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作为硬指标,直接考核到各镇。凡措施不力、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党政领导不能提拔和调动。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发展龙头企业的奖励制度。在去年县财政拿出1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今年拿出25万元,对那些办得出色、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大的龙头企业主、各镇及主管部门给予5000元到12000元的奖励。三是利益共享机制。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主动与种养大户签订契约,结对帮扶,定点包销,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全县已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经济联合体28个,既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又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如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包种子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组织各村与天龙米业公司签订了优质稻购销合同,让广大粮农吃下了“定心丸”。今年已与周边8个县市(区)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13万亩,每亩可为农户增收200元。

近年来,我县在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为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 : 乡镇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寿**乡位于汝城县西南部,属小垣矿区的下游,是一个社情民情较为复杂的乡镇。近年来,延寿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XX、XX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乡镇“。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职责。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指导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站所社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人民。全乡粉刷永久性墙体标语120幅,制作平安宣传栏17余个,悬挂宣传横幅5幅,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构建“平安延寿,和谐延寿”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落实有依据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站所社、个体工商户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乡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实施综治风险抵押金制度,乡村干部分别向乡政府交纳800元、100元风险抵押金,抵押金的退还直接与该村的综治工作挂钩。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站所社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乡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乡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发展”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近年来投资1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巡逻车、彩电等设备。投入3.4万元用于平安创建宣传经费。同时,各村从办公经费中对巡逻队员进行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了巡逻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健全平安创建防控体系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乡治保主任、中心户长制度,全乡共配有17名治保主任、400余名中心户长,及时向乡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文明法庭2名法官和乡调解中心2名调解员组成,进行诉前调解,实现了化解矛盾走在诉讼前的目的,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17个村61名调解队伍,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乡调解中心,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真正织起了一张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调解网络。XX年,全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余起,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案件。

乡镇平安建设经验材料_平安建设


三是强化治安网络建设。全乡17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全乡共组织140多人参与治安联防,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十户联防制、党员治安联防制、站岗巡逻制、邻村治安防范联动制管理,织密了防控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三、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平安创建竞争能力
一是深化“平安进万家”活动。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乡到村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进万家”活动。全乡92%的家庭达到和谐文明户标准。
二是加强对平安家庭的管理。对已命名的3772户平安家庭进行张榜公布,实行动态管理。结合村规民约,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月对平安家庭进行一次评定,对存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家庭暴力等十个问题之一的,经村民指出连续3个月仍不改正的,经村两委班子研究,建议乡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给予摘牌处理。对未被命名的农户,通过举办培训班,采取集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加大面对面教育力度,促其逐步符合平安家庭标准,尽量减少不稳定因素。
三是提高平安创建队伍素质。基层队伍是创建的最大保障,在警力和综治人员较少、稳定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我们对综治办的同志政治上高看一眼,经济上多补一点,既在政治上关心,又在生活上体贴。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和职级配备力度。使广大综治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综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齐抓共管,形成平安创建强大合力
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努力营造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露头就打。XX年通过“禁毒、打六”等集中整治活动,抓获违法人员4名,治安处罚7人,刑事案件6件,始终保持了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和高压态势,全乡的治安、刑事犯罪案件明显下降,经公众群众安全感大幅提高。
二是抓好综合治理,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组织精干力量,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校园周边及网吧、盗窃等专项活动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封堵违法犯罪的空档和缝隙。
三是点面结合,积极开展系统创建。在抓好平安家庭、平安村创建的基础上,该乡将创建平安校园作为连接平安家庭与平安村、平安乡的纽带,加大创建力度,着力提高教师学生的安全文明素质,全乡创建平安校园11所。通过扎实开展系统创建,全乡初步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创建工作新机制。
四是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针对农机作业安全、交通安全、森林防火、防汛等方面,深入田间地头,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深入普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不断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台帐,责任到人。近几年,延寿**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 : 感悟经典之黄骅新农村建设——李子札篇

题记——有感于黄骅报:央媒点赞黄骅现代“六尺巷”:这是一枚甘甜的文明果。笔者从传统文化学习的角度来谈李子札新“六尺巷”故事。

今天读《道德经》,我把目光停留在一段话上久久不能离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拿起笔,将这句话在笔记本上连写三遍,心中升起莫名的惶恐:这么经典的文字,怎么以前竟没有认真读过。老祖宗留下的精华,自己却熟视无睹,暴殄天物。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我重重地在这句话下画了三道杠。不必说留给我们传世经典的古代先贤们;也不必说抛头颅、洒热血追求民族解放的革命先烈们;单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殚精竭虑的黄骅的干部群众们就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地诠释着经典。

五月二十日,单位组织我们去参观新农村建设的可喜成就。高大茂盛的旧城千年古槐巍然屹立、设备齐全的地下战备医院送上清凉、诗情画意的小堤柳枣林引得人们频频拍照留念。到了李子札,常郭镇中心校的校长及李子札的村干部们早已等候在村头。寒暄过后,高高的村主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李子札新农村建设的前前后后。步行走过小石桥,李子札有名的水上公园赫然眼前。曲折的水上长廊,东西走向的两排喷泉映衬着水上凉亭。走在水中长廊上,如在画中游。低头一看,水里的游鱼嬉戏,三五成群;抬头一望,两道彩虹熠熠生辉,二龙戏珠。有谁曾想到,这里以前是一个臭不可闻的大水坑。如今,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原来坑边的瓦房主人嫌水臭,以四千元的价格托人卖出,搬到黄骅城里生活。现在,水上公园建成,游人络绎不绝,原房主又托人花二十万将房子买回,却屡次遭到拒绝。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由此可见一斑。

村主任侃侃而谈,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建设新农村的点点滴滴的构想与实施。从水上公园通往村服务中心的小巷整洁宽畅,让人心胸开阔。墙上的一块大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新六尺巷的故事。牌子上的两张照片对比鲜明:一张老照片,临街的一座家庭工厂,赫然在前,导致小巷宽度仅一米多。一张新照片,家庭工厂变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敞整洁的六米宽的巷子。村主任耐心的解释让我们了解了牌子背后感人的故事。原来村民李福廷一家的家庭工厂影响了小巷的重建,如果把巷子拓宽成六米,得拆掉他家的两间房。村主任为难了,怎么开这个口?可是不开口新农村建设怎么往前推进?思前想后,村主任硬着头皮先去找李福廷的大儿子。因为他俩从小一起长大,无论结局如何,也得一试。没想到的是,村主任一进门,李福廷的大儿子一把拉起他的手:“我知道你为什么来?什么也别说了,我们一家子都商量好了,无偿拆除,支持新农村建设。”村主任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小巷拓宽六米圆满成功,让村干部怵头的难题在群众的无私协助下迎刃而解。说也神奇,本来李福廷家的家庭工厂十多年来也挣不了多少钱,挣扎在倒闭的边缘。自从无偿拆除了两间房以后,四里八乡的人们被他的无私美德所感动,大量的订单雪片般飞来,他家的家庭工厂一举翻身,每年的纯利润在二三百万左右。一时间,李福廷重新演绎的“六尺巷”的经典故事成为乡间美谈,现在李子札人人都会唱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

整洁的街道,宽阔的广场,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安身于广场一角。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到了哪个旅游景点儿呢?一行人来到村民服务中心,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高大的舞台,红色的坐席排排井然。四周墙壁上贴满了李子札的光荣传统、先烈事迹、现在的成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村子里,谁家儿女结婚,这里就是典礼的礼堂,绝对的够气派,而且省钱又热闹。村子里的丧事由村主任和书记无偿担任大总理,负责丧事的所有事宜。主家只负责守灵,而所有的花费都被压到最简,一般丧事花费六千元左右就能办得很圆满。婚丧嫁娶在农村是头等大事,而村民们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事情办的妥妥的。由于李子札村的村干部们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所以李子札的村风一派和谐向上。这不能不说新农村建设做到了村民心里,也确实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读经典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典的精髓无处不在,经典的力量无坚不摧。李子札的村领导班子一心搞好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民,无私奉献,干好了工作的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尊敬与爱戴。李福廷无偿拆房,支持新农村建设,却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真是印证了这句《道德经》经典: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因为有李子札的新农村建设的建设者们现身说法,让我们了解到在黄骅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干部、群众的付出以及他们为提升农村面貌无私奉献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正是有了建设者们的默默奉献,黄骅的农村面貌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骅的城市才有了“园林之城、卫生之城、文明之城、环保之城”四城同创的目标。美丽的黄骅从农村到城市越来越富有诗意、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有特色,奔往大城市的黄骅籍老乡们大有后悔不迭之势。

我们作为黄骅的一分子,无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是生活中,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人为善。也许我们无法尽善尽美,但只要我们问心无愧,纵使他人要来伤害我,老天爷也会保佑我们平安吉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以天地为榜样,保持谦退的态度,将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正是因为没有私心,才得到人民的爱戴而成其伟大,最终成为圣人。我们普通人因为普通,所以才要学习圣人,学习经典。让经典浸润自己的灵魂,天天提升自己。每个人都能以无私之心工作和生活,像颜渊一样“无伐善,无施劳”,那么咱们的社会就能达到孔子的愿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了。

四 : 每天学习《道德经》之黄骅新农村建设李子札篇

《道德经》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读到这一段文字,突然想到五月二十日去常郭镇李子札参观新农村建设时的见闻。到了李子札,村主任早已等候在村头。高高的身材,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李子札新农村建设的前前后后。步行走过小石桥,李子札有名的水上公园赫然眼前。回环的水上长廊,东西走向的两排喷泉映衬着水上凉亭。走在水中长廊上,如在画中游。低头一看,水里的游鱼嬉戏,三五成群;抬头一望,两道彩虹熠熠生辉,二龙戏珠。有谁曾想到,这里以前是一个臭不可闻的大水坑。如今,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原来坑边的瓦房主人嫌水臭,以四千元的价格托人卖出,搬到城里生活。现在,水上公园建成,游人络绎不绝,原房主又托人花二十万将房子买回,却屡次遭到拒绝。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由此可见一斑。

村主任侃侃而谈,向我们介绍建设新农村的点点滴滴的构想与实施。从水上公园通往村服务中心的小巷整洁宽畅。墙上的一块大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新六尺巷的故事。牌子上的两张照片对比鲜明:一张老照片,临街的一座家庭工厂,赫然在前,导致小巷宽度仅一米。一张新照片,家庭工厂变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敞整洁的六米宽的巷子。村主任耐心的解释让我们了解了牌子背后感人的故事。原来村民李福廷一家的家庭工厂影响了小巷的重建,如果把巷子拓宽成六米,得拆掉他家的一间房。村主任为难了,怎么开这个口?可是不开口新农村建设怎么往前推进?思前想后,村主任硬着头皮先去找李福廷的大儿子。因为他俩从小一起长大,无论结局如何,也得一试。没想到的是,村主任一进门,李福廷的大儿子一把拉起他的手:“我知道你为什么来?什么也别说了,我们一家子都商量好了,无偿拆除,支持新农村建设。”村主任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小巷拓宽六米圆满成功。说也神奇,本来李福廷家的家庭工厂十多年来也挣不了多少钱,挣扎在倒闭的边缘。自从无偿拆除了一间房以后,四里八乡的人们被他的无私美德所感动,大量的订单雪片般飞来,他家的家庭工厂一举翻身,每年的纯利润在二三百万左右。一时李福廷的故事成为乡间美谈,重新演绎了六尺巷的经典故事,现在李子札人人都会唱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

整齐的街道,宽阔的广场,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安身于广场一角。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到了哪个旅游景点儿呢?一行人来到村民服务中心,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高大的舞台,红色的坐席排排井然。四周墙壁上贴满了李子札的光荣传统、先烈事迹、现在的成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村子里,谁家儿女结婚,这里就是典礼的礼堂,绝对的够气派,而且省钱又热闹。村子里的丧事由村主任和书记无偿担任大总理,负责丧事的所有事宜。主家只负责守灵,而所有的花费都被压到最简,一般丧事花费六千元左右就能办得很圆满。婚丧嫁娶在农村是头等大事,而村民们自己部分吹灰之力就能把事情办的妥妥的。李子札村的主任、书记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李子札的村风一派和谐向上,不能不说新农村建设做到了村民心里,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读经典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典的精髓无处不在,经典的力量无坚不摧。李子札的村领导班子一心搞好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民,无私奉献,干好了工作的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尊敬与爱戴。李福廷无偿拆房,支持新农村建设,却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真是印证了这句经典: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以天地为榜样,保持谦退的态度,将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正是因为没有私心,才得到人民的爱戴而成其伟大,最终成为圣人。我们普通人因为普通,所以才要学习圣人,学习经典。让经典浸润自己的灵魂,天天提升自己。(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本文标题: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农业产业化经验材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11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