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散户一年成交额5千万-程序员转型书商 年交易额千万元

发布时间:2018-05-06 所属栏目:程序员转型产品经理

一 : 程序员转型书商 年交易额千万元

王珅,一个曾在华为、赛门铁克、摩托罗拉工作近10年的程序员,进入旧书行业,单枪匹马,年交易额过千万元。

我喜欢问新结识的朋友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两个亿,你会用来干什么?听到问题,所有人无一例外,都会陷入长时间的沉思。他们的回答,将直接反映各自的生存现状以及对于生活远景的殷切展望。

如果遇到王珅,他会这样简明扼要地回答:“我要用这些钱,做更大一点的生意。”

 程序员 万元 交易额 转型 书商

你瞧,世界是公平的。为什么王珅是一个创业者,是一个合格的商人,答案都在这儿了。王珅是沈阳人,是年销售额做到1000万元以上的旧书业大亨,是永远独来独往、永远单打独斗的创业狂人。因为体重,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重装上阵”。你常常看见他穿一条肥大的牛仔裤,背一个塞得见棱见角的黑色双肩背书包从远处走过来,眼神因为陷于思考而显得空洞迷茫。他很少说废话,因为说废话浪费时间。我曾注意到,甚至平时他脸上的每个表情,振幅也都小于常人,我猜这是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体力上的消耗。熟悉他的,为了表示对这位商业天才的景仰,称他为“王总”。如果是普通朋友,一般就直呼“那个胖子”。

每次见面,王珅,也就是“王总”,总喜欢谈论他的创业计划。他把生命中的每一秒钟都用来思考商业项目,思考如何赚钱。比如上次一起吃饭,王珅说他的新项目是要把“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游戏移植到街机上,当然,形式上必须改头换面,要充分本地化,适应中国国情。他想好了,把对战双方换成“拆迁队”和“钉子户”。拆迁队大战钉子户,更你死活一些。为了节约成本,背景音乐得找个过了版权保护期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就很贴切。

王珅的生意始于2005年,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的程序员,高收入白领。为了找一部《鲁迅日记》(根据鲁迅记的书账,学习买旧书,这个先进经验很多藏书者刚起步时都借鉴过),他误打误撞地进了旧书这个圈子。他很快就发现,在这个行业里,不同的销售渠道之间存在着足以牟利的差价。他还了解到,在日本出售的有关抗战的“写真帖”、各种珂罗版画册,价格比国内要低很多。传统的藏书家,对这类书不屑一顾,但它们确实有着非常稳定的市场行情。王珅仔细研究了此前数年中国古籍拍卖的成交记录,在相关条目下面都粘上了醒目的小即时贴。按图索骥,跟日本的旧书店联系,买进所有他认为存在利润空间的旧书。在起步阶段,对互联网和外语的娴熟运用,使他和竞争对手比起来,棋高一着。他从日本买进的第一部书是《南画大成》,赚了4万元。

大家觉得他成不了什么气候——对这个行业来说,他基本还是个门外汉。他不懂古籍,不会鉴定版本,计算机专业毕业,缺乏足够的文史知识。况且,作为程序员,他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来做生意。一年后,当这个业余书商宣称自己当年的销售额做到了200万元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北京绝大多数旧书商),圈内所有人都不相信。有人说:“胖子,你就吹吧。” 有人说:“东北人就爱瞎忽悠。”作为一个东北人,他又不幸地充当了这一偏见的最新牺牲品。

后来他就辞掉了在摩托罗拉的工作。他相继探明了老照片和线装古籍这两个潜力巨大的富矿,大大拓展了他的经营范围。他在潘家园开了店,陆续结识了一些大买家。

一个春天的下午,一位穿中式小袄、头发花白的老头儿走进他那家小店,张口就问有没有老照片。王珅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北平风景,十张一组的。老头儿看了就说,这个我买了。又问,还有别的吗?王珅又从柜台下面拿出一套西湖相册。这个稍贵一些,老头儿也很爽快地要了。他与一般顾客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问价钱。临走前他留下一张名片,让按照上面的地址送货、拿钱。后来王珅知道,这一天老头儿刚从美国飞回来,倒时差,睡不着觉,所以到潘家园溜达一圈儿。

名片上的送货地点是柏林寺。柏林寺在雍和宫东侧,前后五进,是京城八大寺庙之一,一直由文化部占用。寺内曾保存有中国唯一的《龙藏经》版。老头儿的公司叫影像国际,做新摄影的,在寺里租了个院子。打了这次交道以后,北京城的各种老照片拍卖,王珅都把图录给他送去,并帮他在拍卖会上举牌竞买。当然,也帮他买了不少王珅自己送到拍卖公司的东西。几年里,王珅给老头儿买下来的老照片总价极为可观。2013年下半年,老头儿成了举国热议的著名网络大V。王珅说,老先生人极聪明,社科知识极丰富。他从老先生身上学到很多做生意的经验。

后来王珅又在店里认识了美国麻省Peaboby Essex博物馆中国艺术品馆馆长白女士。白女士专门收集跟中国建筑有关的书。那天王珅一早刚在报国寺买了部《支那北京城建筑》,下午就4万元卖给了白女士。这两位是他最早的大客户。2010年王珅的成交额达到了1600万元。对于经营方式还停留在游商阶段的旧书业来说,这是个惊人的数字,相当于国营的中国书店一家普通门市全年的流水。王珅评价那年的自己:“日本书、外文书,我基本上做到名列前茅了。但是古籍,还有很多人做得比我好,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几年之间,他从一个毫不摸门的外行,变成了古籍拍卖会上的重要人物。在拍卖会上你总能听到有人小声嘀咕:“胖子举的。”“这书我在胖子那儿见过。”“这件大概被胖子自己托回去了。”说什么的都有。

中国书店的员工也都认识他了。有一次我到琉璃厂古籍书店二楼看书,正好听到两个营业员的对话。女的说:“上午有个客人来,问有没有日本出的全套《书道全集》。”男的不假思索地答道:“那个胖子就有,姓王的那个。给他打电话。”另外一次,某博物馆的馆员,来找中国书店的经理,想配两架子日本出的考古画册,经理很爽快地告诉他,找王珅。

直到今天,王珅只去过一次日本。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他自己总结的经验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比如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且找到好的货源。但作为他的朋友,我想从非技术层面找找原因。我的结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对赚钱这件事无比热情。做生意赚钱对王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你喜欢做的事情,肯定比较容易做好。有一件小轶闻可以说明赚钱是如何给他带来欣喜的:他刚开始经营旧书的时候,有一次花7万元买进了一批老照片,没过三天,就以12万元的价格转手卖给了美国某博物馆。那时候王珅还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一下子赚到5万块钱。当天晚上他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清晨又早早醒来,见家人还在熟睡,就独自到楼下的街心公园散步。他一边云中漫步一边回味着这次成功的交易,几乎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想得正美,一不留神,狠狠摔了一跤。膝盖磕破,撕开一条很长的口子。他疼得站不起来,四下看看,地上并没有任何沟沟坎坎或者砖头瓦块,连一片可以抱怨的香蕉皮都找不到。他知道唯一的原因就是自己深深地沉浸在这次成功交易的喜悦之中,忘乎所以了。后来他讲起这件事,还会拍着大腿发出少见的哈哈大笑。

有时候我觉得王珅很像阿根廷漫画家季诺的系列漫画《娃娃看天下》里的小财迷马诺林。马诺林是个八岁的男孩,杂货店老板的儿子,视赚钱为人生最高境界。他一方面认为钱是美丽的,一方面又不失属于儿童的那种单纯、狡猾和善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对于赚钱的结果,王珅更加享受的,在赚钱过程本身。他不追求名车豪宅,平时开一辆很普通的深蓝色“小马”—马自达,用来运货。他还有一辆“小龙”—雪铁龙,不是自己买的,是别人欠钱,顶账押给他的。“小马”、“小龙”都很不起眼,和他拙劣的驾驶技术非常般配。他经常在空旷的城际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狂飙。每次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他那辆运货马车从车位里揉出来,所需的时间都足够我们幸灾乐祸地站在旁边抽完一整支“中南海”。

吃穿也不讲究。衣服都是老婆和妈妈给买的,颜色永远是深灰、铁灰、铅灰、清灰、水泥灰、深米色、烟色、驼色、土色,总之一定是那些你很难界定的非常接地气的只有在冬天里才常见的颜色。每天上午出门之前,他穿哪件衣服是由老婆和妈妈决定的。老婆总是拿老婆给买的衣服,妈妈总是拿妈妈给买的衣服。他偶尔也会抱怨一下,因为妈妈给他拿的那件带小熊维尼图案的T恤他已经穿了5年了。

说到吃,我记得前年夏天,到他放书的仓库去过一趟。那是一套租来的两室一厅,在紧挨着潘家园的一栋高层居民楼里。屋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老画册和刻本、木板水印书籍,基本没有价格在两三千元以下的。我到的时候,他正埋在纸质金银堆成的小山里呼噜呼噜地吃方便面。我提醒他,方便面是最没营养的。他放下筷子,瞥了我一眼,一脸茫然:“你觉得,我还缺营养吗?”

他说自己最不喜欢大吃大喝。“吃吃喝喝,有啥意思啊?再说,饭馆里的东西也不卫生。”所以,除非为了做生意,他一般不爱搀和饭局。如果问到他爱吃什么,他会抬头望着天花板想上半天,然后眼神掉下来:“鸡架?我就爱吃那些小时候吃过的东西。比如东北的酸菜,自己家腌的,老好吃了。”

“你什么也不享受,那赚那么多钱干吗呀?”

“用来做更多的生意,赚更多的钱啊。”这种一问一答是个无法破解的死循环。

王珅成功要素的第二条是勤奋。第二条其实跟第一条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对赚钱无比专注,他才有足够的动力保持勤奋。确实,在这个圈子里,我没有见过比他更抓紧时间的人。每天清晨在床上一睁眼,他已经在心里盘算起一天要做的事情了。给谁送货、到哪里取货、有哪些电话要打、哪两笔账到哪个银行去办、要到哪家拍卖公司举牌子……家务事他一律不管。甚至给老婆买点什么东西,让老婆惊喜一下,也像哈雷彗星造访地球一样几十年一遇。在家里,王珅把自己不多的那一点侠骨柔肠基本都倾注在女儿身上了,他说:“我偶尔也会想着带孩子到哪里玩一圈儿。不过,必须是回龙观附近。”(他住在回龙观)

有一次,在一帮朋友的威逼利诱之下,他被拉到小肥羊聚餐。火锅热气蒸腾,大家嬉笑怒骂,食欲大开。只有王珅一人,窝在椅子上,低着头,左手一只黑色iphone 3Gs,右手一只白色iphone 4, 左右开弓,从始至终在处理着他的生意。查资料、回短信、接电话、回电话,对饭桌上的话题不置一词。无论这个世界如何波谲云诡、气象万千,他一直不为所动,躲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坚不可摧的黑匣子里,在他虚拟的华尔街左冲右突、东挡西杀。饭后,我气愤地表示,以后饭局坚决不带王总,他的所作所为太影响大家情绪了。

2007年夏天,我在中国书店的小拍上遇见他。拍卖快结束的时候,他走过来对我说:“陪我去趟隆福寺,画册涨价了。”我开车把他拉过去,路上他就告诉我隆福寺中国书店里有一二三四哪几本书,市场行情起来之后,原来的标价已经有利可图了。我还记得当时他买下的画册是《明清扇面画选集》、《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选集》、《唐宋元明清画选》、《两宋名画册》。他在店里人头熟,隆福寺的经理给他打了八五折。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王珅的勤奋吧。拍卖会是市场行情的风向标,他能在价格波动后的第一时间赶到中国书店进货,当然需要对市场行情和货源非常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雷厉风行。

王珅还对牛弹琴地向我传授过他做旧书生意的几条小准则。这种标语式的小窍门儿琅琅上口,很好记。其中一条是“要敢买,还要敢不卖”。他解释说,只有你手里有真正的好货色,大买家才会惦记你,所以遇到真正的好东西,要敢于下手,不能怕贵。卖的时候,如果价格没到位,要敢于捂盘,急于弃船逃生,沉不住气,必然追悔莫及。

还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千万不要跟客户交朋友”。他说,做了朋友,还怎么挣他钱呢,最好是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客户来说,最重要的是你给他供的货足够好。是不是朋友没关系,他不在乎,你也不在乎。他反对那种在拍卖会上看见有钱人就跑去递名片的做法。他说,这太生硬,没用,容易让人反感。你想跟人家交朋友,人家还不想跟你交朋友呢。

再比如“凡是做投资,切忌志在必得”,他说这是某位著名投资人告诉他的。买旧书的人容易陷入对珍本书的喜爱,从而产生估值偏差。把这条谨记在心,可以免受藏家心态的误导。

他还总结过其他一些成功经验,比如他在外企做程序员时培养出来的严谨的工作方

法和思维习惯。他称之为“工程师思维”,就像他看过五六遍的美剧《越狱》里的迈克尔,只要你按照一个理性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积小胜为大盈。

他总是强调从小处着眼。他说,不要总盯着大的机会,想一次赚100万块钱是很难的,但是一次赚1万块钱的机会遍地都是。那么怎么办呢?把赚1万块钱的生意,做上100次。

他也检讨过自己经营方法上存在的弊病。比如,习惯了做单干户,缺乏合作精神。这些年他最受触动的是德宝拍卖公司老板陈东(北京德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0年6月4日因脑溢血突发于北京逝世,享年51岁)之死。在他眼里,陈东和泰和嘉成的刘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东事事亲力亲为,虽然做得好,但英年早逝,累死了。他人一走,德宝的生意也不行了。而刘禹则是逐步带出了一个运转良好的团队。王珅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带领一帮年轻人去实现一些梦想。

我不知道王珅满脑子的生意经是否有遗传。从他成年之前的经历中,确实找不到什么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他从不相信这样那样天花乱坠的决定论,他只相信他自己:人的命运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王珅读大学的时候,爱看张承志、苏童、余华、池莉这些作家的小说。那时候,他泡在图书馆里,按照创作年表,把这些人所有的作品通读了一遍。王珅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都仅仅拥有一段平凡的人生,我们都是活在世间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我们应该抛弃从小被灌输在脑子里的那种大而无当的英雄主义。我们要当普通人,做小事,挣小钱。

王珅非常享受赚钱的乐趣,但绝非唯利是图之辈。他说自己是心怀理想、拼命赚钱,两件事一点也不冲突。他说,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固然是活下去,但其次,还有爱。

前不久,我曾跟王珅一起聊天。我问他,做旧书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客户。他没有提那些买他东西最多、花钱最爽快的收藏家、富翁。他想到的是一个在邮局工作的工薪族中年人。“你想,在邮局上班,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四千、五千,撑死了吧?估计都到不了。但那人是真喜欢书。他专门买日本的围棋书,每三四个月到我这里来一趟,一本一本地看,每次都买五六千块钱的。对别的客户来说,这是小钱,但对他来说已经是笔巨款了。他每次数钱的时候,手都直哆嗦。他是真看啊。他告诉我,每个谱他都照着打。直到现在他还常来。对他,我从不催款,你什么时候想付就付点儿得了,我都无所谓,难得这样真正喜欢书的人。”

这是王珅常常被人忽略的另一面。听上去有点小温情,是吧?

这些年来,除了旧书生意,王珅还经营过二手奢侈品,投资过有机茶叶,开发过书画著录网站,做过跟智能手机相关的技术开发。有些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些已经失败了。但他一直在积极尝试。现在他又在酝酿着几个新的创业项目(比如说,也许会做一个跟孔夫子旧书网类似的拍卖网站)。这个充满奇思异想的胖子将会走向哪里,他的天地究竟有多大,他自己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没人知道。

二 : 一百万炒股两年炒成一千万

赚一千万元很困难吗?答桉是:「不难。」但是,两年内一百万变一千万就有点难度了,那五年变一亿元呢?恐怕是很多人一辈子想也不敢想的目标,股票市场很奇妙,很多人因它倾家荡产也有很多人以它安身立命,创造可观的财富,现在有二位年轻人,他们不到三十五岁,股龄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空头市场经历过,多头甜头也尝过,最重要的是,他们把从股市赚到的财富留了下来,为自己创造倍数成长的身价,相信大家都很有兴趣读他们的故事,虽然他们年纪很轻,但是,从他们的经验中可以学习的投资逻辑很清楚,操作模式、过程也很简单,同样身在股海,希望你是顺利上岸的下1个千万富翁/富婆、或者是亿万富翁/富婆。
「两年内一百万元变成一千万元。」这咁有影?这可不是在变魔术,前众银投顾总经理张献祥,五十九年次,今年三十二岁,真的在短短两年内赚到第1个一千万元,而且只操作四档股票。
成功祕诀:不贪、懂得等待,忍受寂寞与孤独
许多年轻人踏入社会之初,往往都会为自己的人生定下1个目标:「我要在30岁以前赚到人生的第1个一百万元。」「我要在40岁赚到人生的第1个一千万元。」希望自己在某个年纪中赚到某一笔钱,然后可以提早退休,只是目标人人会定,真正达成的却是寥寥无几,而张献祥就是那少数之一,他的祕诀是「不贪,懂得等待,并且还要忍受寂寞与孤独。」
张献祥在民国八十九年十一月进场时,正巧碰到股市的空头,股市从四月的一万多点一路下探到十一月的六千多点,并且持续走低,中间碰到九十年第一季反弹,也遇到历年来最大的空头美国九一一事件重击,股市跌至历史低点三四一一点,张献祥的资产却逆势上扬,从一百万元迅速累积至一千万元,并且在今年初买了一辆车,来嘉奖自己。
张献祥在小康家庭长大,爸爸只是1个平凡的公务员,家裡有3个小孩,他是家中长子,妹妹已经结婚,而弟弟都还在就学,他跟很多人一样,不仅没有得到上一辈的庇荫,还要负责家裡的经济重担,所有的钱几乎都是一点一滴挣来的。「有钱才能让人变得安定。」他说。
政大企管系毕业的张献祥,于八十三年考进国泰人寿投资部,在三百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也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张献祥说,身处在国内最大的金融机构,很多股市消息都会在这裡集结,自然自己的投资也会跟着消息走,第一支股票新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
八十五年张献祥因为妈妈身体的缘故,离开国寿,回到台中工作,考上证券分析师执照后,在渣打银行台中分行担任投资顾问,负责台中,高雄两地的海外基金的业务员训练及协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
听消息、问明牌、每日抢进这种操作手法并未累积财富
张献祥以前的股票操作跟许多菜蓝族一样「听消息,问明牌」,由于台中的生活步调比台北慢,工作也很轻鬆,以他的薪资来说,过得算是舒服,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操作股票,因此,他常常打电话给以前国寿的同事及证券相关人士问「明牌」。
回台中工作的四年中,张献祥几乎每天盯着盘面看,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就杀出,一有消息就抢进,一天最多可以进出二十次,一年若有三百个交易日,他可能买超过一百五档股票,操作相当频繁。
但是这样的操作手法,并没有为张献祥累积多少财富,八十九年八月,在他决定北上到众银投顾担任总经理之前,他结算了他四年来的投资成绩,财富只增加了二○%,也就是从一百万元增加成一百二十万元,比当时的一年有六、七%的银行定存利率,四年还有二四%利息收入少。
「我觉得很奇怪,我也曾经买过涨一,两倍的股票,我自认我的消息满准的,飙涨的被动元件股票我也有抓到,为什么结算才只有二○%?」北上后,张献祥仔细检讨原因,发现就是因为进出非常频繁,其中一支赚一、两倍,往后的几支可能赔掉五○%,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赚赚赔赔,最后只剩下一百二十万元了。「这还是不错的状况,如果融资早就赔光了!」
「股票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讯息太杂,原本这支股票好好抱的话,可以赚进一、两倍,但也因为你赚到了,对人家报的下一支股票就更有信心,往往就是赔钱的开始。」张献祥说,每个人了解讯息的程度不同,而且讯息到达你身上时,可能已经是第四手,股票早就涨过了,此时进场就会套在高点。
持股在精不在多
会到众银投顾上班,张献祥看上的并不是薪水,薪水还比原先的少,他在乎的是这裡的团队,以及可以亲自拜设公司,得到公司的第一手消息,他也归纳出一投资逻辑:「持股在精不在多。」
「当时我已经30岁,我人生的第1个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赚到一千万元,但是我没有很钱,资产只有一百万元,若十支『明牌』都要买,除非十支股票都很准,每支的报酬率都相同,资产才有可能成倍数增加,否则平均报酬率会变低。」张献祥说。
八十九年十月,张献祥跟众银的投资团队决定各自拿一百万元出来作1个「实验」:以两年为限,运用融资交易两倍的槓杆原理,让投资金额从一百万元变成二百万元;每年限买两档股票,每次只投资一档股票,每档股票只要报酬率达到三五%就获利了结;四次之后本利是八百三十五万元,接下来金数以现金买进第五档股票,报酬设定二○%,一千万元的目标就赚到了。
从八十九年十一月着手进行这个实验起,到九十一年三月止,只经过了一年又5个月的时间,张献祥已经完成了这项「壮举」,顺利得到一千万元。
八十九年十一月,张献祥拿着他从房贷借的一百万元来操作,第一支买进的股票是复盛,进六十张,每股成本三十三元,共百九十八万元。2个月之后,也就是九十年一月,将复盛以四十五元卖出,每股获利三六%,淨赚七十二万元,其身价变为一百七十二万元。
九十年二月,张献祥再以全数资金用融资方式买进第二支股票──特力一百七十张,每股成本19.8(十九点八)元,共三百三十六万六千元。在九十年四月,又将特力以二十八点五元卖出,每股获利四四%,淨赚一百四十七万九千元,张献祥的身价增加至三百一九万九千元。
九十年十月融资买进堤维西四百五十张,每股成本十三点二元,共五百九十四万元,十一月以十八元卖出每股获利三六%,共得八百一十万元,获利二百一十六万元,其个人资产增加为五百三十五万九千元。
第四次是在九十一年一月,再用融资以每股四十二点二元,买进亿丰二百四张,共一千零一十二万八千元,又在九十一年三月以每股五十七元卖出,每股获利三五%,获利三百五十五万元,现在,张献祥身价已经变成八百九十万元了,张献祥正在积极找寻找下一档获利二○%的股票,让这项实验正完成。
事实上,除了原本的一百万元「实验」资金外,张献祥还有另一笔七、八十万元的现金,供作急需用,即使投资赔光了也没关係,若看准机会,他会拿这笔资金进场,他陆续操作过宏易与群光之后,获利也不错,因此两笔资金加起来,张献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
张献祥投资逻辑:不贪,且要聚焦
「这实验的投资逻辑很简单,是1个複(www.61k.com]利的概念,只是我把複利的利率水准拉高,期间缩短。」张献祥的投资逻辑是要「不贪,且要聚焦」。
不过人性毕竟是贪婪的,每个人都喜欢享受天天涨停板的乐趣,不喜欢等待。张献祥所选的股票,不一定永远会成为盘面强势股,例如前阵子盘面每天涨IC,DRAM类股,完全跟张献祥的投资组合不同,「别的股票已经在飙涨,我的股票都还在那边晃,你说我能不心痒吗?」但张献祥还是不断告诉自己要忍住了。
「有很多例子是,等到我跑到另一边去追高时,偏偏遇到高档休息,轮到跑掉的那边开始动,就这样持续的『抓龟走鳖』我的股票就会一直在高档整理,资产也不会前进。」张献祥说。
张献祥克制「心痒」的方法,一是少盯盘,拒绝盘面的诱感,其次,是找人聊天,若现在涨台积电,他就找一,2个没买台积电的人聊天,证明他不买台积电的逻辑是对的。另外,找一些投资嬴家的书籍,如彼得林区与华伦巴非特的选股自传,放在自家的床头,在迷惑时翻一翻,安定他的心灵,让他不要去市场「瞎搅和」。
遵循过去嬴家的足迹前进
「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从一百万元变成一千万元,中间一定有很大的困难度,而找能提供正确讯息的『协力者』,才是帮助我完成这项计画最重要的关键。」张献祥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张献祥身处在证券业,可以随时拜访公司,了解执行长的投资理念。张献祥认为,「每个人应该在生活周遭的亲友找一些在上市上柜公司上班的人,或是找到在证券界工作的人,以求得到最最正确的讯息。」
「要找到可以信赖的人,是需要经由时间的累积,必须常常检验这位协力者的准确度,他讲了次,有多少次是正确的,如果他经常都对的话,我就知道下一次我要找谁。」张献祥点出正确协力者的重要性。
完成创造一千万元财富目标 张献祥迈向下1个千万计画
「世界上有3种人,1种可以自己开创1种模式,来引领风骚;第二种人是没有那么聪明,但他会找1个追随者,循着他的模式走;第3种则是不知不觉者,只会跟着看,而不去做,甚至走反方向的。」张献祥自认自己是第二种人,追循过去嬴家的足迹前进。
「时间的等待与聚焦,绝对会让你创造财富。」张献祥在完成一千万元旳目标之后,另1个一千万元目标也正在启动,他先将获利的九百万元放在债券基金与未上市股票,拿出一百万元本金继续以同样模式达到一千万元目标,至于一亿元的目标,他目前都还在思考方法,要等到找到方法后,目前的资产结构才会启动。至于寻找方法需要多少年时间?张献祥说,「没关係,三、五年我都可以等,因为我还年轻,我有的是时间等待。

三 : 从一个5年涨了千万的数字域名说开去

  易名中国(eName.cn)9月23日讯,马云有句话,叫“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虫虫也有句话,叫“数字域名还是要有的,万一涨翻了呢?”文章的开头,虫虫想和大家分享一张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域名的行情走势? 

1443003288

  图:某域名行情走势

  猜到了吗?答案是数字域名11.com,这个域名在2008年的时候只要120万元,到了2013年就被网龙网络有限公司启用建站,价格上千万。再如去年年底上千万成交的33.com,在2011年的时候,仅需35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30万元)。

  要说数字域名的行情好,举个例恐怕难以服众,那么我们来看看数字域名的总体走势。

  2013年和2014年,3数字.com域名的价格基本都在六位数,到了2015年,行情基本都上了七位数。前不久中7位数交易的185.com,6年前才卖88万元。

  2013年和2014年,4数字.com域名的行情大概在五位数,4数字.cn域名大概在四位数,如今品相好的4数字域名价格也不菲,不久前8882.com就被拍出117万元的高价。

  由此可见,数字域名的发展行情确实好,不少投资者甚至独爱数字域名,那么他们对与数字域名又有什么看法呢?(排名不分先后)

  奔驰西瓜:数字域名因为数量相对固定,也有相对比较客观的价格评估标准,因此比较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目前来看,连不带0和4的六数字都已经被投资者注册完了,五数字也奔向一万元大关。可想而知,随着更多的民间资本涌入,数字域名前景更加看好。

  侯家文:今年数字域名行情大幅度提升,未来数字域名的升值空间还会继续提高。域名就像QQ号一样,5位QQ号刚出来时没人在乎,6位QQ号出来后才体现出它的价值。如今6位、7位的数字域名都被注册得差不多了,那么更简短的数字域名行情必然更高。

  爱米依旧:数字域名应该还是不错的,我觉得还会再上涨,因为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域名是网站的门面,数字域名更容易被人记住。

  姑苏过客:今年下半年数字域名全面爆发,4数字、5数字域名这两年的价格都是数十倍地增长,现在精品6数字域名以数千数万的价格成交的也比比皆是,国人追捧数字域名的热情势不可挡。

  写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既然数字域名行情这么好,虫虫自己怎么不去投资?嘿嘿!虫虫现在正在数字域名拍卖会(http://cn.ename.com/home)上看看能不能捡到宝呢,希望能翻身变成高富帅,迎娶白富美!

四 : 有利网刘雁南:一年过百万用户超10亿交易额, “小胜局”这样炼成

  去年5月,《创业家》曾经报道过有利网的模式,那时,他们网站刚上线不久,团队规模只有20人,到去年底,有利网就获得了软银中国1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而距A轮融资仅半年多的时间,有利网又迎来了晨兴资本数千万美金的B轮融资,现如今,有利网团队规模已经扩张到120多人,可谓是发展最快的P2P网络信贷平台。

  从成立到上线,再到跻身P2P行业综合评级前五名,有利网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成绩斐然。其遵循的P2N轻资产运营模式,与小贷公司展开积极合作,为自身发展赢得了不少筹码。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成长后,有利网开始迎来行业洗牌大考,能否在P2P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还有待市场的不断检验。今天我们来听听这位80后有利网创始人刘雁南是如何理解P2P的。

  

 

  以下为刘雁南口述:

  B轮融资后,感到责任更大了

  很多人都问我,拿到B轮融资以后怎么用?我觉得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关键的是拿到这笔钱以后感觉如何?实话实说,在去跟这些VC聊的时候,肯定是唯恐你不能把有利网说的更加完美一点,唯恐不能让他们觉得有利网是十分有希望的一家企业,我们也对有利网的未来做了行业方面的很多分析,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做了很多憧憬,现在真正拿到这笔钱以后,这么多数额的一笔投资,从内心深处更多感到应该是一种责任。

  因为我觉得我们三位创始人,平均年龄就27岁半,那么现在有一家世界上如此知名的投资机构,这么有名的投资人,下这么大的赌注赌在我们身上,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但对我们来说,这更多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自然而然带来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怎么样搞好我们自己,怎么样把我们的公司带到新的一个层次上是我们要思考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给我们的投资人更好的交代,所以现在更多的感觉应该是责任和一种莫名的使命感。

  优质的借款人在哪里?

  最初的有利网就只是一个P2P平台,出款人上来投资,借款人上来展示项目,但顾问们提出,这样一边做流量、一边找项目,不仅增长慢,而且和其他的P2P平台相比,有利网特色不明显,更关键的是,要做好P2P并不只是开个网站那么简单,一端要导来流量有转化,另一端尤其重要的是要开发靠谱的借款项目。不单单是上来借钱,还要还得上。有利网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

  互联网方式未必是找到优质投资项目的好途径。P2P模式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对借款人的风险把控上。中国的征信基础不如美国,把所有东西放在网上做并不现实,没办法核实真假。加上地域的跨度,假如对方不还款了,也很难去追讨,对对方的控制力非常差。

  在深圳,我去过一家做鞭炮的工厂,每年销售额大概150万元,每个月挣几万元,收入稳定,自有的资金完全能满足平时的运转,只是到了年底,他们可能会有借款的潜在需求。因为年底时,鞭炮需求会有一段时间集中爆发。这时如果加大生产,那两三个月就可能收入二三十万元。这个时候去问这个企业需不需要借钱,他们的反馈常常是,借也可以、不借也可以,因为本身有一部分自有资金,再借点钱可以多生产一点、赚得多一点,不借的话也无妨,不过是增加的产量少一点而已。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类人才是优质的小微贷款借款人。相反,那些资金链要断才来借钱的人,风险就太大了。但我走访过很多小微企业发现,这类有潜在借款需求的小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被动开发。他们不会主动来借款,尤其不会在网上搜索到哪里可以借到钱。所以我认为找靠谱的借钱人就得在线下做,但如果靠线下销售团队去扫街,成本过高,这不是未来的趋势。

  有利网的切入点是渠道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就派上了用场,找小贷公司合作。中国的小微贷款有着极大的需求,但是小微贷款公司只能满足这些需求当中的很小一部分。因为国家政策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这意味着,自己的一点注册资本金加上银行配比的钱,用完了之后它就没有钱放款了。这就是一个切入点,既然小微贷款公司的生意做不完,就让他们推荐给有利网好了。但是光推荐不行,还要对借款人做审核,并提供担保以及负责后端的催收。小额贷款公司以前用自己的钱放贷,赚取利差。现在则输送借款人,并承担担保责任,赚取服务费。这也合理,因为小贷公司没有出资金。

  与此同时,平台仅提供信息服务,并在小额贷款公司对借钱者做征信管理的基础上,有利网还会对借款人再做一遍考核筛选。可是并不介入交易环节。钱从投资人账户直接打到贷款人账户。也就是说,有利网的定位是网络销售平台,实质上就是渠道。

  各自做可以做的事儿,有利网的模式就清晰了

  那时,有利网还没有上线。也就是说,没有平台、没有流量、没有用户、没有资金,空有一个想法。但关于先找什么样的小贷公司谈合作,他们设定了一个高标准——最开始合作的小贷公司,一定要是行业里最有信誉、最大的。这样才好说服投资人把钱投到这里,和后面的小贷公司也才好谈。

  我当时找到原工作单位TPG的一位合伙人,请他帮忙引荐。对方为他介绍了中国小额贷款的一家领军企业,这家公司每个月的贷款额达两三个亿。

  2012年10月,我见到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对方60多岁,曾任摩根斯坦利亚太区私募基金的主席。让我高兴的是,对方第一个问题就问,是怎么认识那位介绍我们见面的朋友的。这个问题,多多少少拉近了一点我们之间的距离。

  对方一连问了我三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在互联网上获得这么多的用户和流量?这个模式有没有持续性?当你们和更多的小贷机构进行合作的时候,万一其中一个小贷公司出了事儿,会不会影响到我?我当时一一做出了回答,并介绍了有利网的计划时间表。

  第一次见面并没马上达成合作,但打下了一个基础。对方认为有利网的模式可行,而且双方对行业的看法都很一致。2013年1月,网站上线之前,我们又见了一面。之前我所说的一些计划都已经完成。双方的合作就此敲定。

  这次的合作沟通,实际上帮我把思路理了一遍,就是小贷公司或者外界机构怎么看我们,他们关心什么问题等。这样后面的合作谈起来就更顺利了。同样的方式合作了几家大的小贷公司之后,有利网开始和规模稍微小一些的小贷公司来合作。

  目前,这块业务是吴逸然来负责的。他带着一个团队,专门和小贷公司谈合作,对其做尽职调查,并对他们的资产状况等进行监控。这块业务必须用人盯,没法都放到线上做。要控制借款人的风险,首先要对合作的小贷公司把关。

  融到钱怎么花

  就目前的有利网而言,它的互联网平台这一端以及移动端的用户体验上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优化的,还有很多小的细节值得我们去完善,让用户使用起来更爽,让用户交易流程更简洁,这些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方向,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另一方面,从金融本质上来说,金融产品是几个要素搭配在一起的简单组合,任何的金融产品无外乎就是利率、期限、金额三个要素拼接在一起而已,对于我们来说更好地达到用户的要求,一定是说能不能找到更符合用户期待优质理财的机会,这是我们下一个阶段需要重点拓展的,我们可能会涉足更多的资产类型,通过更多更好的资产类型,来满足用户获得更多这种安全,稳定,有较高理财的收益的这种需求。

  我们这次之所以去融资,自然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是这些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总的来说还是在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继续围绕并深化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风险控制,大家可能都知道,风险控制在中国之所以这么难,在于没有足够多的数据量,数据量的积累跟你的交易成本成规模,有一部分资金一定是花在我们怎么样继续扩大我们的交易规模,并且随着这个交易规模的扩大,我们的这种量化分析数据的能力会得到锻炼,这样就提高了我们自己做风控模型的这种能力,另外一部分资金会花在信息基础建设上面,毕竟有利网现在是一个服务一百万用户的一个网站,我们要做的事,自然是在信息,在帐户安全各个方面要不断加强。

  多道风控的业务模式

  我们现在坏账率是0.7左右,有利网的业务模式是两道风控的业务模式,第一道由我们的线下合作伙伴完成,第二道是在有利网完成。第一道风控要求我们的合作伙伴把所有的借款人信息汇集到我们这里来,确定这个借款人真实存在,第二信息的真实性可以被验证的,我们对我们的合作机构做了非常详尽的定量,定性的尽职调查,确保他们每笔借款一旦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有能力对这笔借款进行一个及时的代尝,对于我们有利网来说,如何锻炼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一直是我们衡量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中之重,因为这个是两方面的事,第一方面加强我们衡量甄别合适靠谱的合作伙伴的机会,这是在机构方面的尽职调查,另外一方面对于项目本身,随着数据量的积累,我们量化控制风险的模型不断在搭建和完善过程中,这个肯定是下一步投入的一个重点。

  另外关于现今我们经常讨论的P2P的信息对称问题,应该这样说,信息是否完全对称是一个相对的结论,不是绝对的结论,我们会尽可能公开。所有我们认为不会影响到借款人隐私的信息给到我们投资人,方便他们作为一个更加理性的判断,这些信息包括很多种,比如说借款人身份信息,你的年龄,你的学历,你的结婚状况,你的子女状况,你的工作信息,你的财产信息和你的征信信息,这些都会向投资人进行一定的公开,投资人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即将把钱借给的是什么样的人。

  核心竞争力无外乎两点

  我觉得有利网目前核心竞争力无外乎两点。

  第一点是对于风险的把握和控制能力,这跟我们选择的模式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选择了一个O2O完整体验的闭环,有利网是这个闭环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所有的信息,以及对于大量信息的沉淀,对于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做大数据的挖掘,做量化的风险控制是有决定性的意义的,之前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人使用量化风险控制,没有人拥有风险定量核心的原因在于数据,尤其是违约数据的积累不够,因为每家机构要维持自己的利润率,减少自己的坏账率,如果说你的坏账率是1%,一百个客户里面才有一个是坏的,这样很难把坏账客户的数据积累到你可以做量化分析的地步。而对于有利网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就算每家机构的坏账率都很低,实际上通过和更多的机构合作,就可以把我们的坏账客户数据积累到一个可以进行量化分析的一个量级,这点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第二点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互联网平台上的效率。不管在融资这一端,还是在资金匹配那一端,还是在接到每一笔借款之后审批的环节,我们都做到效率最大化,这样的效率是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很多其他的同行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被低估的行业门槛和呼之欲出的政策监管

  目前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也看到了一些跑路的现象,我觉得在任何一个行业,尤其在发展初期有鱼龙混杂这种情况一点不奇怪,不管在电商或者第三方支付,都看到过这种情况,在一定的阶段就爆发出来。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认为是由于大家过分地低估了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而导致的,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其实是相当高的,我在不同的场合都说过,在投资人这端,让素未谋面的人相信你,把钱拿到你这个网上进行投资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要做大量的投资人说服和教育工作,对于借款方,你不但要发现有足够借款需求的人,还要有能力甄别出这些有借款需求的人是不是都能把钱还上,是另外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要把两边的事都做好,难度非常高,进入门槛其实很高。

  从技术面看,对于P2P这个行业,很多人认为只要你做一个网站就能做业务,于是许多人纷纷到这个行业里面来,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缺乏辨别借款人还款能力识别的能力,抑或实际的各种多方协调的能力,从而导致逾期或者坏账等现象发生,这个时候发现其实这个行业门槛很高,这样就可能出现极端的措施,从而出现这种跑路也并不奇怪。

  就监管来说,我们有利网一直和监管层保持着持续的沟通,我们对监管的期许有很多,希望通过监管的引入,可以更好地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帮助行业里的良心企业,优秀企业做大做强,希望监管可以秉持着底部监管的这样一个原则,在不扼杀金融创新的同时,告诉我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把这些良莠不齐的害群之马逐步消除掉,让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I黑马点评:

  银行不是从来就有的,之后是否一直会存在下去,总是有不同的争论。《经济学人》杂志曾用“无银行的银行业”来形容发生在P2P平台里的交易,至少在小额融资里,技术使得市场主体们撇去银行成为了现实,那些曾被银行抛弃的资金需求方通过互联网,与投资人搭上了红线。而与学者不同的是,P2P本身是不是金融创新不重要,去讨论P2P是不是一种新的模式,市场其实并不关心,市场关心的是它能否解决问题,所以作为有利网,过百万的注册用户和18亿的交易额让我们很确定的看到这个事情是被市场所需要的。

五 : game.com被国人收购 成交金额超千万美金

2014年4月4日最新消息:今明网4.cn创始人徐俊今日凌晨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称今天创造了一个中国域名史的新高度,可能也是他个人域名投资史的巅峰,请注意他最后的语气词,“嘎嚰”嘎嚰。

1396576745206_副本

如果我们用拼音把“嘎嚒”这两个字打出来,那就是game!你没猜错,徐俊收购的这个创造中国域名交易历史的域名,就是game.com!

1396576745184_副本

game.com此米一出,谁与争锋!游戏域名中当之无愧的NO1,1500万的youxi.com面对它要靠边站,300多万的game.cn面对他更要靠边站,yx.com面对它,也只有仰视的份!

游戏行业本身就是互联网业界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据说现金流水堪比银行。所以我们才会看到game.cn、yx.com、youxi.com等米的超高价成交。

据传徐俊正是因为看到今年米市的繁荣,才下定决心收购game.com,坊间传闻收购价高达千万美金。

徐俊在微信上告知小编,收购此米,是因为从事互联网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个游戏梦,拿下game.com,正好可以开始实现他的游戏梦想。

徐俊是域名界超级大佬,著名域名交易平台金名网4.cn创始人,同时投资了多个互联网项目,近期还上线了虚拟币交易平台Dcoin.com,如今拥有game.com,不知他的下一步动作是否就是进军游戏行业。

不知米友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日子2014年4月4日,跟徐俊的4.cn多么的机缘巧合!

本文标题:散户一年成交额5千万-程序员转型书商 年交易额千万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966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