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充斥匠味文化 丰田大本营研究院探秘

发布时间:2018-03-11 所属栏目:隆文互动营销研究院

一 : 充斥匠味文化 丰田大本营研究院探秘

  [61阅读 技术]  在我的印象中,大和民族是一个十分较真,或者说对于细节有着近乎自虐般执着的民族。善于学习,精于改进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性格特点。不过这些都是“道听途说”而来,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验证,所以真正切身走进丰田位于日本本土的多个研究院是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61阅读


  注:由于本次活动参观的所有丰田研究院为全球首次开放,所以涉及保密原因,文章全部图片为丰田官方提供,部分图片质量欠佳,请您见谅。


  根据丰田官方的统计,目前在日本本土,丰田销量的近16%都来自混动身份的普锐斯。在感慨环保理念深入日本国民内心的同时,丰田基于日本国民用车习惯的考量,对普锐斯进行不断改进也功不可没。虽然此前我们总说根据当地用车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从未零距离的接触过,所以这次的旅程让我们先从丰田的EPT设计院开始吧。

■ EPT设计院

  坐落于名古屋的EPT设计院全称是Electric Power Train,它是混动车辆、电动车,或者说是新能源车型诞生的摇篮。提及作用,除了可以比作摇篮,这里还像是混动车辆、电动车辆这条“大马哈鱼”的故乡(自然界的大马哈鱼每年都会进行洄游繁殖活动),这是因为EPT楼内包含有对已经行驶过一定里程的混动车辆、电动车辆进行回购测试。虽然二者目的不同,但您看这是不是有些类似大马哈鱼的洄游呢?

  占地73000㎡一共8层的EPT楼中隐藏着众多的秘密,全新开发的车型、无数的实验数据无不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不过丰田显然不想泄密,所以我们到来时伪装车都去打酱油了,我们参观的内容也被限制在了电机噪声实验室、整车高温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运动车辆电池测试以及混动车辆噪音实验室中。

● 电机噪声实验室

  对于混动车辆来说,电机的噪声以及平顺性对于驾驶感受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评测这部分的重担就压在了电机噪声实验室。这里的测试从寻找电机发出噪声以及振动的源头做起。经过反复实验,丰田发现外壳的厚度以及腔体的造型是电机运行时影响放射音扩散的主要因素。

  知道了问题的源头,解决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在正式检测时,会在被测电机的四周设置60个麦克风收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最终丰田发现改变外壳的厚度与提高声音传递路径的强度是有效的降低噪音及改善平顺性的解决方法之一。当然,并不是所有声音人耳都能感知到,所以改变音频也是解决方法之一。对于噪音的评价,并不是打分,而是使用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的评价方法,这里提个问题,您认为普锐斯的评级会是什么呢?

● 整车高温实验室

  除了电机噪声实验室,在EPT设计院中我们还见到了整车高温实验室,它可以对前驱、后驱以及四驱车型进行高温模拟实验。此外,日本国土面积虽小,不过其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加之本土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在这里销售的车辆也会经受不同湿度的考验,所以整车高温实验室具有湿度控制功能就不难理解了。

61阅读

  与我们参观过的上汽集团高温实验室类似,丰田EPT设计院的高温实验室顶部也设立有可以快速提升温度的照明灯,被测车辆车头设置有给实验车辆提供新鲜空气与散热作用的鼓风机。被测车辆会在到达设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在转鼓实验台上进行多种测试,一种是常见的耐久性测试,即要求测试车辆在其中行驶一定里程。另一种测试属于极端测试,即检查被测车辆在极端温度下的表现。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当我们提及被测车辆颜色如何选择时,丰田的研发人员一脸郑重的表示,他们会选择所有颜色的车辆,并不存在进行极限测试时,“避重就轻”地选择浅颜色车漆的车辆进行测试,耍小聪明的达到测试条件的目的。相反,在高温、高湿的实验中,他们还会有意挑选深色车漆的车辆进行测试,以观察更容易吸收热量,升温更快的颜色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喜欢深色漆面颜色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放心了。

  我们常说汽车的购买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后期使用、维护产生的费用和给您带来的欢乐、烦恼并不会比选车时的少。EPT楼内同样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喜新不厌旧。或者说他们对使用过一段时间的混动车型更感兴趣,他们便是混动车辆电池测试实验室的研发人员。

● 混动车辆电池测试

  我们总是用白驹过隙来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于1997年底问世的第一代普锐斯至今已经快过去了16个年头,一切都还好像是昨天的故事。这16年中销售的第一代、第二代普锐斯它们的电池“生活”的如何、它们还能正常工作吗,衰减如何?这些都是混动车辆电池测试实验室的研发人员一直关心的事儿。

61阅读

  于是,在这个实验室内我们可以看到150多台实验测试仪在对回收到的电池进行测试。这里的回收没有黑幕,进行测试的回收电池会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筛选,行驶里程、状态都在参考之列。这些经过筛选的电池组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过充和过放实验,以检验其性能极限。并且,这一切会在-40℃至80℃的任意极端温度下进行。

61阅读

  除了极端情况实验,这里还担负着耐久性实验,以及未来电池电动势、容量、比能量,甚至是电池材料都在它们的研究范围内。

  上面讲述的内容仅仅是8层的EPT设计院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研发逆变器控制、测试混动电机控制,以及混动车辆噪音等等实验,在这里能亲身感受到丰田对于混动车辆的“爱”。正像他们一直讲求的“匠”文化一样,执着于每个细节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

  如果说上面的EPT研究院是混动车辆的摇篮,那下面的PEVE工厂就相当于混动车辆电池组的生母。目前丰田旗下大部分混动车型使用的电池正是这里制造,有趣的是,PEVE工厂还是个“混血儿”,它是两家日本企业的掌上明珠,下面的部分您将再次感受到精工细致的日式“匠”文化。

■ PEVE电池工厂

  PEVE工厂全名是Primearth EV Energy株式会社。“出生”于1996年12月的它,父母分别是丰田汽车株式会社与松下株式会社,双方出资比例为80.5%与19.5%。截止到今年8月,共有员工3100人,共设4个工厂,分别是位于静冈县湖西市的总公司/大森・境宿工厂、位于宫城县大和町的宫城工厂和位于爱知县丰田市的贞宝工厂。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静冈县湖西市的大森・境宿工厂。

PEVE下属日本本土4工厂负责生产电池列表
工厂名称及概况生产电池匹配车型年产能
大森工厂Ni-MH(镍氢电池)
投产时间:2007年2月
总面积:168900㎡

丰田:雅力士、普锐斯、
AQUA、凯美瑞、Auris、
皇冠等。

雷克萨斯:CT200h、GS、
HS、IS等。

40万辆/年
境宿工厂Ni-MH(镍氢电池)
投产时间:1996年12月
总面积:37800㎡

丰田:HARRIER 、
ESTIMA 、 埃尔法、
VELLFIRE等。

雷克萨斯:LS600h、RX等。

40万辆/年
宫城工厂Ni-MH(镍氢电池)
投产时间:2010年1月
总面积:248300㎡

丰田:AQUA 、雅力士、
普锐斯、凯美瑞

30万辆/年
贞宝工厂Li-ion(锂电池)
投产时间:2009年8月
总面积:100000㎡
丰田:普锐斯α3.6万辆/年

61阅读

  大森・境宿工厂中电池制造部分是一栋4层的楼房,电池的制造对环境要求极为严苛,进入最下层的电池单元制造工序需要身着防护服并经过反复除尘处理,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只参观了顶层的电池组装配。不过,即使是整条生产线中对环境要求最松的工序,我们在进去前仍被要求佩带了鞋套,并进入到了除尘间进行处理。

61阅读

61阅读

  PEVE工厂细节之处仍旧体现着日本人独有的严谨,无论是物料还是工具都以近乎“妖孽”般整齐的摆放在规定的区域,虽然无法拍摄照片,不过有两个小细节我想与您分享。第一个细节是对装备精度的控制,我们此前总是用尺寸公差来描述,在PEVE工厂我们听到的介绍却别具一格。为了保证装配质量,在生产线旁设置了专门的吸收池,洗手池内使用特质的洗手液并配合水流按摩功能为一线操作员进行手部按摩,放松过后会降低操作员手部的疲劳程度。丰田认为,只有在员工最放松、最舒适时,才可以制造出最好的产品。要知道这样的洗手池在日本也不多见,据称只有日本的国家级运动员在训练时才可享受这样的待遇,由此可见丰田对于装配精度的重视程度。

61阅读

  另一个细节之处是我们参观PEVE工厂组装车间时,我留意到在一些玻璃以及一些地点标注了消防突入点,在发生火情时这些标记的地方就是消防员突入、救火的最佳地点,从而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在丰田人的眼中,上面的小细节才是他们眼中保证效率、确保产品精度的方法,是他们引以为豪的部分。

  除了电池的制造,电池组的设计、研发以及测试同样是PEVE工厂关注的项目之一,我们此次参观的实验室是丰田首次对全球公开,跌落与穿刺实验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 实验楼

  丰田目前一共设置了6个实验楼,我们参观第一实验楼除了可以进行上面提到的跌落、穿刺实验外,还可以进行高温情况下的电池过度充放电实验、电池外部/内部短路等实验。

★ 跌落实验室

61阅读

  跌落实验可以将电池单元或者是电池模块以1cm为单位举升至1-10m的任意高度进行跌落实验,室内的地面采用橡胶除电技术,与电池接触的区域为普通的水泥地面,用以模拟电池组与地面撞击时的真实情况,是否变形、起火都可以活生生的展现在面前。正因为实验的严苛,所以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实验室的全部灯泡都经过防爆处理,消防喷淋系统也进过特殊设计。

★ 穿刺实验

  穿刺实验室的测试仪可以以20厘米/秒的速度匀速推进,以此物理模拟电池被穿刺的情况。真实世界中电池虽然一般处于车辆中后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日常行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碰撞和道路杂乱的情况,后车追尾、行车拖底、杂物飞溅都会对电池造成很大的威胁。穿刺会使电池短路,产生大量热,导致电解液燃烧,温度升高促使正极材料分解或与电解液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导致爆炸。

相关视频:

  下面的视频为您展示的就是穿刺实验,此视频第3秒开始,试验针头刺入电池,随后电池内部大量发热,内部发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虽然不是本次参观的丰田穿刺试验室,但同样便于理解,推荐您观看。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61阅读视频频道

■ 安全技术开发

  丰田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到2030年时,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将超过艾滋病、疟疾等疾病致死的人数,所以除了新能源技术,安全技术的研发必然是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此次的参观过程中,丰田就展示了模拟驾驶实验室、碰撞中心、ITS实验场等研发院。

● 模拟驾驶实验室

  虚拟驾驶系统并不鲜见,可以说我们在玩的赛车游戏都是虚拟驾驶体验,但丰田的这套虚拟驾驶系统长处在于更为真实、模拟项目更多、收集内容更为丰富。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 碰撞实验室

  碰撞实验一直是车辆开发环节的重中之重,在丰田位于东富士的研究所中便设立有车辆碰撞实验室,这座占地面积约为38740.53㎡的实验室除了可以进行车辆与壁障、台车碰撞,还可以进行车与车带角度的对撞,以及翻滚实验等多种测试。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 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虚拟人体模型软件系统

  针对假人的碰撞模拟系统是这次参观的又一亮点,除了可以模拟出撞击导致假人受伤的部位外,THUMS依托于医学系统、汽车生产商、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我国的清华大学也参与了开发工作)共同开发的背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假人收集到的数据,模拟测算出假人更为精准的受伤情况。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61阅读

● ITS实验场

  现在城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复杂,每个十字路口甚至于每个转弯处的交通状况,可以说不亚于繁忙的机场飞机起降。如何调度或者说如何保证在复杂的情况下驾车人和非驾车人的安全,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在这种复杂的路面情况下,仅仅是靠我们自己睁大双眼、竖起耳朵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安全需要了。如果此时有比我们看的更远、听的更清、盲区更小的电子系统辅助我们,相信安全性会大大提高,ITS实验场正时模拟这种情况设立的。

61阅读

  ITS是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英文缩写,中文直译智能交通系统。它通过地面设备、车辆对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探测和信号通信,对驾驶者进行有效提示,从而实现预防碰撞,提升交通安全性的目的,此次我们我们体验了众多模拟实验中的4个实验。

61阅读

61阅读

  相信看到这里,您一定会和我一样,对未来这些技术研发成功后,安装在每个路口时产生的设备安装费表示担忧。对此丰田的开发人员解释道,这些设备目前还处于实验论证阶段,如果项目测试完成,设备的购买、安装将由政府出资完成,所以说钱并不是阻碍这项技术普及的障碍。

61阅读

61阅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靠左行驶的国家,如果此项技术研发成功,那像我国这样靠右行驶的国家难道就无法普及了吗?开发人员表示,对于不同行驶方向的国家,他们早有考虑,做出改变不是一个技术难题,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儿。另外,他们已经开始在一些气候较为恶劣的地方进行测试,不过受制于目前设备的硬件因素限制,在部分恶劣天气下,感知器的感知范围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

61阅读

61阅读

  测试进行到这里,我们不禁产生了一些疑惑,这一切提示均是以滴滴的提示音进行提示,并没有过多区分,现实世界中,驾驶员很可能无法判别是何种提示,而视觉提醒仅仅显示在仪表台上,似乎不够明显。开发人员表示,应用到量产时肯定会考虑应用不同提示音,不过短期不会加入语音提示,理由是类似日语这样敬语比较多的语种,语音提示较慢,而且过长,不利于实现。对于视觉提醒功能,编者提出在平视显示上提示,他们笑着表示这是个好意见。

61阅读

相关视频:

  光看文字与图片还体会不到ITS实验场内设计的项目,下面这段视频比较演示了其测试的部分实验项目,推荐您观看。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61阅读视频频道

全文总结:

  无论是在研究院,还是在电池的生产厂PEVE,可以看到精工细致这样的词语没有出现在墙上,而是表现在每个人的心中。另一方面,对于混动车型、电动车型的开发制造、以及安全技术的开发设计仍旧超越我们自主品牌不少,此外,在日本人对于遵守交通规则,或者说对于遵守规矩的自觉、自律性也不容忽视。(文/61阅读 唐朝)

相关链接:

  更多技术·设计频道新鲜技术解读文章
  

二 : 川大文化产业研究情况介绍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有关情况介绍

纲 要

一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的基础条件…………………………………………………………

(一)四川大学综合实力强大,与海外交流广泛,从事文化产业的校友资源丰富,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1、辉煌的历史,强大的综合实力…………………………

2、与海外交流广泛…………………………………………

3、从事文化产业的校友资源丰富…………………………

(二)四川大学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是文化产业研究的动力之源……………………………………………………………

1、群星璀璨………………………………………………

2、文博资源丰富…………………………………………

3、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卓著…………………………

4、传统文化研究的重量级研究机构众多………………

二、四川大学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1、文化创新与发展理论以及现当代文化研究方面………

2、综合性文化产业研究及文化传媒研究方面……………

3、文化旅游研究方面………………………………………

4、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方面…………………………………

5、网游、动画、影视、艺术等文化产业部类研究方面…

6、文化品牌与文化营销研究方面…………………………

7、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研究方面…………………………

三、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今后的主要方向…………………………

1、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新研究…………

2、对外文化贸易研究…………………………………

3、影视与动漫产业研究………………………………

4、文化会展与文化旅游业研究………………………

5、其他(如:中西部文化产业研究)

2

一、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的基础条件

(一)四川大学综合实力强大,与海外交流广泛,从事文化产业的校友资源丰富,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她以百年名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依托,沾染了古蜀文明的遗韵,承继了繁荣学术的优良传统,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祖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雄厚

四川大学是我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它发端于1896年光绪皇帝敕令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1916年学校前身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1931年,国立四川大学为十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抗战期间是中国“国立大学中最完整的一校”;新中国成立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1958年,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接领导,指导全国”的几所重点高校之一。1985年四川大学校庆之际,邓小平同志特地题写了校名。

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培养了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等众多杰出校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学校历来为“西南最高学府”,对于西南地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稳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

今天的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而成,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拥有46个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高校排名第7),6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8个博士点(人文社科博士点就有50余个),345个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点,121个本科专业,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学校在文学、史学、宗教学、数学、材料、能源、化工、轻纺、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扬泉明教授(副部长级),校长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谢和平院士(副部长级)。

4

四川大学与文化产业相关博士点表

5

四川大学与文化产业相关国家重点学科表

四川大学与文化产业相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表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特聘院士24人,学校学术杰出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奖励

6

计划”教授22人,教授(级)1323人,副教授(级)2345人。

四川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是全国高校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全国10个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大学之一,学校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网上合作中心1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3个。川大还成立了“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等高水平产学研的校地企合作平台。

学校有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所,排名全国第七。川大还拥有“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三个。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四川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新时期,四川大学进一步提出了造就“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万余人,硕博士

8

研究生2.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00余人。

目前,四川大学正抓住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历史性机遇,按照“科学发展,重点跨越,造就英才,引领社会”的指导方针,通过构建研究型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科技跨越行动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人才强校计划”、“523”实验室工程建设等,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

2、与海外交流广泛

四川大学虽地处西部,但一直与海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更是获得了全方位、深层次和突破性的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促进国际教育和科技文化交流的主干桥梁之一,已成为中西部最大的中外科学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前美国总统布什、前美国驻华大使伍德柯克,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都曾来我校演讲或讲学。近年以来,我校在巩固和发展原有交流院校的基础上,加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新签和续签了一批校际交流协议。目前与学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42个、海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达150余所。对外交流活动频繁,从2000年以来,

9

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2200余人次,接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各类人员来访6815人次;引进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等国际项目29项,引进各类项目资助和资金累计1.26亿元。先后主办了97次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海内外的影响。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合作项目也逐步拓展,已与10个国家的20所大学实施了22个项目,如“四川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班计划”项目等,正在推进的交流项目有10余项,与世界名校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建立了全面的深度合作关系。四川大学亚太服装学院是我国部属重点高校首次采用的与国际接轨的崭新办学模式,培养艺术和工程相结合、技术与商贸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共有美、英、法、德、日、韩、尼泊尔、印度、泰国等50多个国家近3000名留学生到我校留学,境外学生的学习专业大大拓展。

四川大学还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建立了很多科研中心,共同开展更高目的、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科学研究。2006年,学校与加州大学、美国优山美地国家公园、九寨沟管理局联合组建了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共同牵头组建立了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美方有5所大学参加,中方有6所大学参加;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了中德能源研究中心。

由于四川大学是最靠近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国家级重点大学,因此与它们的国际交流相当频繁。四川大学既是中国实力最强、成果最多的南亚学术文化研究中心,也是中国与南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南亚各国政府高级官员及驻华使节曾多次访问我校:如巴基斯坦总理肖卡特?阿齐兹于2007年4月20日访问川大,并为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揭牌。2003年12月,四川大学还成功举办南亚四国大使论坛;2005年5月,在四川大学研究机构与印度驻华大使馆的共同策划和推动下,四川企业界投资9000万美元,在印度新德里兴建“中国城”,成为中国在印度最大

10

的经济贸易中心。2007年5月13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20个国家48名成员组成的外国军官代表团一行到我校访问。

除了大力引进海外资源之外,四川大学大力培养自身师资力量,派出大量人员出国交流深造。近年来,学校派出留学人员497人,短期出访人员2159人次。回国留学人员已成为了我校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了无限生机。孔子学院是促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在提高学校汉语教学水平、传播中国文化、拓宽汉学研究领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目前,四川大学已成功建立三所海外孔子学院,大大促进了大学之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为弘扬祖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们分别是: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美国盐湖城犹他大学孔子学院。

3、从事文化产业的校友资源丰富

我校拥有百年历史,培养的数十万莘莘学子,是学校最大的骄傲,曾经培养了包括中国作协主席、人民日报社长、新华社社长在内的众多文化界领军人物,今天,一大批川大校友正活跃在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与实践的各个领域。下面为不完全统计情况:

(1)文化产业相关部门领导:

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张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现荣誉委员)王兆海;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余昌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涛;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局局长、现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严昭柱;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正司长级)孙若风;湖南省文化厅厅长金则恭;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华章;原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张仲炎等等部门领导。

(2)文化产业相关理论研究专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兼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维嘉;北京市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11

主任、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钱光培;北京大学民族经济文化研究所所长徐寒;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张法;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博士生导师欧阳友权;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皇甫晓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兼数字娱乐产业中心主任李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所长饶曙光;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信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日本国立茨城大学和国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徐朝龙;香港圆玄学院文化学术发展委员会主任汤伟侠等等。

(3)文化产业实务界的著名人士:

“中国电影掌门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导演韩三平;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像协会光盘工作委员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工作委员会理事长谢明清;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刘仪伟;东方卫视台长、总编辑陈梁;“中国都市报之父”、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四川广播电视集团管委会主任、四川电视台台长陈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余长久;四川出版集团总经理张邦凯;原星空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浩腾OMD中国区财务总监李映红;《文学报》社长兼主编陈歆耕;中国旅游报社长陈志学;原新华社江苏分社苏州支社社长李灿;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总经理税立;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赵永庄;河南商报总编辑孟磊;原成都商报社社长、总编辑,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华章;华西都市报原总编刘为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陈代阳;峨嵋电影制片厂厂长李康生;中广协会电视受众研委会常务副会长胡运芳;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罗伯健;《新疆日报》总编廖运建;成都文旅集团董事长尹建华;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向泽

12

映;捧红青春影星周迅、刘烨、陈坤的2003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

片提名影片《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原著及导演戴思杰;知名导

演章家瑞;第一位获得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大奖的纪录片工作者

陈为军;今古传奇黄易武侠文学奖大奖获得者、大陆新武侠著名作

家凤歌;中国十大创意总监之一、广告策划大师丁邦清;著名乐评

人,摇滚文化和另类文化的代言人、新闻集团星空卫视高级经理郝

舫;著名影视评论家刘扬体;当代著名诗人,资深文化产业策划人,

《环球青年》、《象罔》创始人、诗集《逝者如斯》作者赵野等等。

(二)四川大学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是文化产业研究的动

力之源。

四川大学发端于1896年光绪皇帝敕令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

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而其另外两个源头就是1703年

创办的锦江书院与张之洞于1875年创办的尊经书院。四川大学传

承国学,坚持严谨扎实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相结合,以“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的川大精神为文脉,既传承历史又勇于拓新,既

弘扬科学精神又富含人文情怀,既推动社会变革又昭示未来趋向,

汇成了川大文脉绵延、奔腾浩荡的发展洪流。

1、群星璀璨:

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四川大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历史上曾在此求学或传道授业的文史大家

有: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朱光潜、钱穆、吴宓、冯友兰、徐中

舒、蒙文通、缪钺、杨明照、廖平、张颐、向楚、刘师培、谢无量、

熊晓岩、吴芳吉、刘大杰、潘重规、李植、向宗鲁、林山腴、李炳

英、赵少咸、华忱之、蒙思明、任乃强、冯汉骥、胡鉴民、卢剑波、

赵卫邦、童恩正、谭英华、陈寅恪、唐君毅、王利器、吴天墀等等。

13

郭沫若 巴 金

至今还活跃在国内学术界,从川大走出去的文化骄子有:任教于新加坡大学、台湾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等校的著名校勘大家王叔岷;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王笛;加拿大的道教名家、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冉云华;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罗志田;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汉语史专家朱庆之;敦煌学家、长江学者宁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美学会高校委员会秘书长王岳川;中山大学历史学家、长江学者桑兵;著名考古学家,《考古》杂志社社长施劲松;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著名学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朱瑞熙;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文化系主任、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李存光教授等等。

2、文博资源丰富:

(1)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大学人文博物馆是全球前十(扬振宁语)而国内唯一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筹建于1914年),珍藏文物4万余件,展出文物2000余件。该馆为中国西南考古学、民族学、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中心。建馆以来,先后已接待数十万计的海内外客人来馆参观,受到专家学者很高的评价。其中如郭沫若先生曾为本馆题辞称:“川大博物馆收藏颇为丰富,闻系积四十年之力而得此,殊非易易!望善于加以保管并加以有系统的研究,对中国文化史将有适当之贡献。”

(2)四川大学档案馆

14

四川大学档案馆(含校史展览馆、校史办公室)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馆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档案馆之一,拥有全国高校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史展览馆。四川大学档案馆馆藏文献资料丰富,内容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馆藏综合档案共22个全宗,10万余卷。档案连续完整地记载了四川大学从建立至今110多年来创建、发展、联合、壮大的历程,并且其历史档案是研究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史、宗教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等的宝贵资料。

(3)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年,现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达700万余册,并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同时,四川大学图书馆还是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西南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西南区域中心”、“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四川大学数字资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3、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卓著:

《甲骨文字典》:世界第一部甲骨文字典,由川大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主编。

《汉语大字典》:当今世界收录汉字最多的辞书,徐中舒先生主编。此书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经周恩来和邓小平同志批准编写,胡耀邦同志也作了专门批示,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王力等担任学术顾问的国家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备书目、被联合国编入基尼斯世界大全。

《儒藏》:迄今收集文献资料最全的儒学文献,整套丛书预计收书5000种,文字约5亿,分装500余册,目前已出版100册。

《全宋文》:(中国最大的断代文章总汇)共360册,总字 15

数逾1亿字,堪称中国最大且最具世界影响的文献资料宝库之一。

这些标志性文化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史、学术史上的座座里程碑。

4、传统文化研究的重量级研究机构众多:

(1)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所长项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史家、文科杰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四川大学的俗文化研究一贯具有优势。项楚先生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对于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出版《敦煌文学丛考》、《敦煌变文选注》、《王梵志诗校注》、《敦煌诗歌导论》、《敦煌歌辞总编匡补》、《寒山诗注》等专著多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敦煌变文字义析疑》等系列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一等奖,《敦煌文学丛考》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在研究中熔语言、文学、宗教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的治学特色,他对敦煌学的研究折服了自诩“敦煌学在外国”的外国学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该所研究员周裕锴教授的俗文学和禅宗偈颂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也很有影响,其《宋代诗学通论》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三等奖;俞理明教授的《汉代佛道典籍语言研究》、雷汉卿教授的《禅籍俗语词研究》以及张勇教授的《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学)等国家级项目都在学术界引起很多反响。另外清华大学的王小盾教授、浙江大学的张涌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董志翘教授等学坛翘楚,都是该所的兼职研究员。目前全所科研人员大都承担着本领域的国家或部省级项目,整体力量在全国处

16

于领先地位。

(2)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1980年创立的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我国高校建国以来唯一的宗教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点,是我国高校唯一的道教研究方面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是建国以来我国唯一的宗教学重点学科点和宗教学方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深厚的道教研究资源。在中国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任所长李刚教授为国务院学科委员会哲学学科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宗教组副组长。

本所在历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代学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创下了我国高校的若干个第一:

1982年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2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宗教学省级重点学科;

1999年为全国高校第一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2年由国务院批准为我国高校唯一的宗教学国家重点学科点;

2004年成为我国高校宗教学专业唯一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1982年至今,拥有我国高校唯一的一份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宗教学学术核心刊物《宗教学研究》,并入选CSSCI;

1991年至今,是国内高校培养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最多的研究所,已获博士学位的学生70余名,现有在读博士生60余人。

该所科研实力强劲,自建所以来承担了一系列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六五”至“八五”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史”(获国家图书奖和国家级一等奖);“七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原始宗教研究及资料丛编”;“八五”国家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无神论研究”;“九五”至“十五”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思想史”等等。

17

(3)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系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该所充分发挥了四川大学地处西南、长年注重藏区考察与研究的学术特长及传统,继承了我校前辈学者的学术研究积淀,开拓了新的藏区研究领域,在全国藏族地区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替代性。所长为霍巍教授。该所科研课题涉及藏族史、藏汉关系史、藏区经济史、藏区可持续发展、藏区考古文物、藏族文化艺术、藏传佛教史、藏族传统文化、中国藏区与南亚中亚关系、国内外藏学史、藏区社会经济现状、西南民族关系史、吐蕃史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1至13世纪西藏西部佛教考古遗存的综合研究》、《近十年青藏高原吐蕃考古材料综合研究》、《西部开发战略中藏区特殊性问题研究》、《川滇毗邻藏区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研究》、《川滇青藏民族走廊地带石棺葬文化的考古学综合研究》、《藏族起源与川滇西部及藏东古文明研究》、《青藏高原古碉文化综合研究》、《青藏高原历史地理》、《西藏史前史研究》、《南亚的藏传佛教研究》、《民主改革前后的阿里社会》、《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的人类学考察——以生态移民为重点》、《中国藏区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和谐机制研究》等。

(4)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实体性研究所。建所以来,古籍所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九五”、“十五”规划项目、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及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等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界颇受瞩目,尤其以《全宋文》《儒藏》的整理和编撰最为突出。

四川大学古籍所禀承川大前身锦江书院、尊经书院“通经学古、求实创新”的传统,继承廖季平、吴之瑛、蒙文通、郭沫若等老一代学人儒学研究的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即以一种学人敏锐的目光和历史的使命感,提出《儒藏》编纂并率先开展了儒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1997年,正式提出《儒藏》的编纂,且由学

18

校批准为重点项目,1999年成为“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随即陆续进行了商标注册、工商注册和网站开办及实名保护等工作,2005年初,目前唯一的研究孔子和儒学的大型基金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又将川大“《儒藏》编纂”列为“重大项目”,并给予首期300万的经费资助。此外,迄今最大的儒学研究国际性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亦派出四位学术委员参与川大《儒藏》工作。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四川大学古籍所率先出版了首批成果《儒藏?史部》50册,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创举。

(5)城市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开创了中国城市史的研究,在区域城市比较和城市发展与规划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第一任所长,是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开创者,历史学家隗瀛涛教授。现任所长何一民教授。该所成立以来,主持研究的项目有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青年基金课题“近代成都城市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近代重庆城市史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近代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国家教委十五规划课题“20世纪西部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先后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1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6)三国文化研究中心:1990年由文史大家缪钺先生创立。现任主任为方北辰教授,其中著名兼职研究员有沈伯俊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为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华文化论坛》副主编。中心有三国文化研究、三国志校注与研究等方向,其研究成果受到了日本、韩国和北欧国家的关注,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迄今为止已正式出版专著近20余种,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三国志注译》、

19

《孙权传》、《刘备新传》、《曹丕新传》、《司马懿传》、《三国演义词典》、《三国谋略》、《八阵图与木牛流马》等专著,关于长沙新出土孙吴木简、铜雀台修建背景等论文,均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好评。中心还接受瑞典、美国、韩国的访问学者及进修的博士研究生,并派学者前往瑞典、韩国多所大学讲学。中心还为四川省绵阳市设计了“诸葛亮军事公园规划方案”,为成都市设计了“三国蜀汉城规划方案”,为四川省旅游局提供了开展“四川三国专题旅游”的建议,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审改了“三国文化陈列方案”。

(7)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5月,系目前国内第一所将“文学”与“人类学”关联在一起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主要开展文学与人类学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现任所长徐新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育利康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成果有《从文化到文学》《醉与醒--中国酒文化研究》等著作。研究员有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民俗学会会长(兼法人代表)江玉祥与副会长、秘书长毛建华教授等,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方面成果丰富,出版有《中国影戏》、《中国影戏与民俗》、《四川灯影戏》、《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中国古代官场习俗》、《大足石刻之乡的传说》等书。

另外,四川大学还有汉语史研究所、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等等众多科研实力强劲的研究机构,在文化研究领域里,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20

二、四川大学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川大学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研究传统,还有强大的文化产业研究实力与潜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专家、学者,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1、文化创新与发展理论以及现当代文化研究方面:

对于文化、文化创新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都需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文化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哲学基础。尤其在新形势下,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西方文化进行转化与吸纳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当中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体现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四川大学聚积了许多一流学者。

赵毅衡教授,著名文化符号学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川大著名校友、沙学专家卞之琳的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已出版多种著作《符号学导论》、《苦恼的叙述者》、《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必要的孤独:形式文化学论集》、《窥者之辩》、《建立一种现代禅剧: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等。

王晓路教授,四川大学文化批评专业博士生导师,英文学术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副主编,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的专著有《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论文集《视野?意识?问题——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文学理论的未来》等。专著《中西诗学对话—英语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由季羡林先生作序,为美国纽

21

约曼哈顿图书馆馆藏。现负责四川大学“211工程”子项目“文化研究”,承担研究生教材基金项目,参与并完成美国《当代中国文化百科全书》(英文)(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Routledge, 2004)项目。

黄玉顺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年鉴》编委、四川大学“《儒藏》工程”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学科带头人,“生活儒学”的倡导者。“生活儒学”是对儒学思想复兴的一次创新,它将西方哲学导入中国文化体系之中来,以现象学的理路为儒学奠基,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取向的理论工程,不但凸显了比较哲学的思想进路,还为复兴儒学找到一条贯通中西的哲学理路。出版著作有《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主编丛书:《追寻中国精神丛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

罗中枢、徐开来教授等立足于沟通中西哲学,对创新发展人类文化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潘显一教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宗教学研究》副主编。其专著《大美不言:道教美学范畴论》系统研究两千年来道教宗教思想中所展现的美学思想,填补了中国美学研究的空白,具有开拓中国美学与中国宗教相结合的研究的意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吴兴明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谋智、圣智、知智——谋略与中国观念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论的知识谱系》、《理解文学要素》,主编过大型丛书“文化人格丛书”(副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1995)。

程丛林教授,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伤痕美术”主要代表人物,四川大学新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德国)和担任中国第一、二届油画展评委;1986年法国文化部邀请从事艺术活动的第一位

22

中国油画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大奖。主要代表作:《1968年×月×日?雪》、《1978年?夏夜》、《华工船》、《送葬和迎亲的人们》、《阿米子和牛》、《一公?一母》、《白山?色山》。

李怡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学术丛刊主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出版过学术专著《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等。

严昭柱,川大兼职教授,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文学评论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现任太湖文化论坛秘书长,法人。在中国文化政策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研究等领域均有权威成果,参加了中共十七大报告相关章节的起草。

2、综合性文化产业研究及文化传媒研究方面:

2004年成立的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开展了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跨院所的综合性研究。

该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尚伟教授,兼任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西部研究基地负责人之一、《西部电视》杂志副主编,“第三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之一,34岁起开始指导博士生,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士生导师”。曾在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工作九年,具有较丰富的文化产业实践经验,近年来致力于文化产业、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研究,提出了若干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出版了《文化产业导论》、《电视文化战略》、《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百年“双城记”——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传媒》、《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竞争论》等一系列著作,率先提出了构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学术主张,

23

引起学界关注和广泛讨论。在《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电视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七十余篇学术论文,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电视创新与西部文化的现代化——兼论加入WTO后西部电视的发展方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软实力竞争》分课题《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软实力竞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文化产业与文化软实力》等。

《文化产业导论》 《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电视文化战略》

蒋晓丽教授,四川大学文化与传媒、新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新闻编辑、传媒与文化、文化产业等方向学术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传媒文化研究》(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文化产业前沿丛书》(蒋晓丽、殷俊等主编,含《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动漫产业》、《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跨媒介经营》等);《邓小平文化思想及四川文化产业研究》;《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四川文化强省对策研究》等。

2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

《动漫产业》 《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

欧阳宏生教授,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之一。任中国广播影视奖评委、《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新闻传播研究》主编、《西部电视》主编,1996年开始,作为高级理论专家客座中央电视台,从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出版了《电视文化学》、《广播电视学导论》、《电视批评学》等一系列著作。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视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2007年)》等。

邱沛篁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导,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曾任全国新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编《新闻传播百科全书》等多部学界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和西部报业经济发展研究》等。

皇甫晓涛,川大兼职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近年来主持的项目有:国家建设部十一五规划项目《都市自主创新与城市符号的规划工程》、人事部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

《区域科学与城市文化的

25

国家文化产业案例》、国家建设部软科学项目,《都市再造的国家文化产业案例》等;著有《文化产业的资本形态与创新体系》、《生态经济与文化创新》、《区域重构的国家文化产业案例》、《现代中国:新文学与新文化》、《文化产业通论》、《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等多部学术文化著作。

傅才武,川大兼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文化管理。近来科研项目有:“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对策研究”、“艺术教育管理学研究”、“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等等。

毛迅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科研成果有《夹金山红军文化资源的现实转换》、《都江堰博物馆群落的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时尚拼贴—解析中国电视栏目》、《电影艺术导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等专著。

张立伟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学、公共关系、媒体竞争、成都媒体等。有独立专著4部。他为多家媒体与企业提供传媒竞争或公共关系方面的咨询策划,为多家高校和企事业开设媒体竞争或公共关系方面的讲座与课程。

易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近年来致力于电视创作与研究,作为编剧参与主创的电视连续剧《誓言无声》、《江山如此多娇》等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并且获得了“飞天奖”等一系列全国性的专业奖励。

张小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学研究室主任,致力于艺术与传媒研究。著有《艺术论》、《跨文化比较中的审美生存》、《理论新闻学》等多部专著。

肖薇,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相关成果有《李白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等多部著作。

26

蒋荣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系教授。著有《文化设计与广义文化产业》、《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文本形态》等多部著作。

操慧,新闻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先后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参与《中国都市报创新论》、《报业通论》、《新闻与传播手册》等大型新闻传播类书籍有关篇目的编撰工作。

詹恂博士,著有《我国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研究》。

3、文化旅游研究方面

四川大学所处的西部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仅四川省就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享誉海内外的九寨沟—黄龙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人类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等等。四川大学依托西部资源在文化旅游研究方面独具优势,师资力量强大,成果卓著。这必将是基地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中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杨振之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旅游策划、规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营销,对城市规划中的消费空间、游客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空间、景区的游览空间组织和文化内涵的展示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开发》、《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主持了《成都市洛带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客家文化休闲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邓小平故里修建性详细规划》、《邓小平故里标志标牌系统规划设计》、《四川阆中古城旅游总体策划及清初四大古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多项。

27

吕一飞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完成并通过评审的旅游规划有《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总体规划》、《四川长宁县(蜀南竹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甘孜州红色旅游规划》、《甘肃省卓尼县旅游产品规划》、《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规划》等。

李柏槐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系主任,研究专长中外文化、区域规划。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印度洋区域历史研究;凉山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油市旅游项目营销策划;南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马尔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盐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黄鹂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和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研究。近年来致力于旅游体验, 旅游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了“四川旅游景区开发的投融资研究”、“龙泉湖营销策划总案”、“石象湖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及营销方案”、“回龙旅游规划及营销策划”等项目十余项。

李原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饭店管理系主任,国家级星评检查员、中国国际主题酒店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酒店分会副会长。曾获得国际主题酒店理论贡献奖、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旅游、旅游文化、旅游规划。

曾武佳,四川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成果有:《四川会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展旅游的后现代性》、《会展经济的区域性分析》等。

王俊鸿,四川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旅游企业在投资决策活动中,对各种直接和间接投资渠道的运用和管理。出版《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等著作。

刘红艳,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旅游文化开发研究。参编《森林游憩学》、《餐饮市场营销》等著作。

4、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方面:

四川大学的区域文化产业研究以强大的区域经济学、产业经28

济学等学科为基础。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重大项目,2007年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获得数量上,排全国高校第三,杜肯堂、杨继瑞、赵昌文、蒋永穆、杨明洪等教授均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

杨明洪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大学住宅与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先后在各种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篇。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造诣深厚,出版《区域超常规发展论:基于中国西部若干民族地区的实证分析》等著作1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其中《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为文化产业研究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陈永正教授,成都市文化咨询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与农村问题、区域文化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公平增长》的子课题《西部大型公共产品“溢出效应”的测算》、成都市社科院课题《成都城乡一体化田野调查》和《成都市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总报告研究》等。在学术期刊发表《成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的思考》、《文化旅游在成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等论文。

史江,秘书档案学系系主任,曾主持、撰写“成都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四川大学其他教师还展开了《成都市城镇、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结构研究》、《四川民俗与文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区域文化产业研究项目。

5、网游、动画、影视、艺术等文化产业部类研究方面:

在此领域,四川大学三大学院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力量。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原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级示

29

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04年10月正式开设了游戏软件系,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开设与游戏研发有关的专业学科,为我国填补游戏研发人才缺口打下了基础。这一学科的设立将游戏开发与文学、艺术、外语、软件等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并综合剧情、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技术于一身,研发出互动娱乐软件。学院所属影视动画中心还专门进行影视动画研究和人员培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目前设有广播影视文艺学博士点与影视传播硕士点,拥有一批杰出的影视研究人才,实力雄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是目前全国综合性大学中专业设臵较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艺术学院之一,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艺术文化研究中心。艺术学院下设美术学系、绘画系、艺术设计系、表演系、音乐系、舞蹈系等7个教学单位和美术研究所、环境艺术研究所、视觉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并与历史文化学院共建“文物学与艺术史”博士点。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设有美术馆、音像实验室等。特别是学院师生还多次参加了文化部春节晚会、全国艺术歌曲大奖赛以及各类重要的文艺演出和美术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三大学院的众多学者,在上述领域里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朱玛教授,四川大学教授,中国高等院校电影艺术教育的开拓者。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副会长和创始人之一。先后发表和主编过:《电影艺术与电影文学基础》、《电影手册》、《电影特技的秘密》、《电影剧作基础》、《中外电影剧作技巧大全》、《电资风格流派》、《电影艺术概论》,中央文化部前副部长陈荒煤作序。该书被誉为“为未来辉煌的中国电影艺术的殿堂,投下的一块基石”。其后还有《电影电视辞典》、《影评写作》、《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故事集》等专著和辞书,创作了电影剧本《沙漠宝窟》、《美人鱼》及电视剧《春天里的笑声》,编导了科教片《可爱的杜鹃花》等。朱玛教授培养的影视界学生有韩三平、李康生、尹鸿、吴信训等。

欧阳宏生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政30

府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委及评奖组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西部研究基地主任国际金熊猫纪录片评奖委员会评委。蔡尚伟教授,长期在广播电视业界工作,制作过百余部(集)电视专题片。影视方面的著作有《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方法论》《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文化战略》等。

黎风教授,四川大学影视理论方向、影视传媒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影视传播学、文艺心理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已出版专著《电影艺术导论》、《爱的文学》等。

曾应澳门总督府教育司邀请赴澳门讲学,在澳门大学开设“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与文学”系列学术讲座。

王金贵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编导系系主任。曾在电影《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巾帼英烈》、《老少爷们》、《巴河镇》、《井》、《京都球侠》、《秘密战》、《熊猫的故事》、《郭沫若在一九二七年》以及电视剧《东亚女窃》、《菩提树》、《生意人》、《悲情玛丽娅》中任导演工作。留学日本期间在《秘祭》、《水的葬礼》、《古堡》及《美丽的内蒙古》、《九龙北京》、《云南丽江》、《东芝企业在中国》、《樱桃映红山谷》、《北条时案》等影视节目中担任策划人、导演、翻译等工作。

曹峻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广播影视文艺学及影视传播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影视评论学会副秘书长。在国内外国重要学术期刊影视研究论文六十余篇,近十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影视艺术》全文转载。出版专著《影视艺术——影片分析》、《电影的论说》等。主持国际横向课题“中韩文艺的交流与书写”和“斯皮尔伯格电影研究”等。

程丛林教授除在美术方面有杰出成就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集影视、动画、音乐为一体的前沿性、交叉性学科研究。

31

杨效宏教授,四川大学广告系主任。研究专长:视觉传播、传媒产业等。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动漫内容产业的互动研究》。

黄宗贤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文艺美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独立编撰的专业教材和教学论文曾获全国性奖励,并参编了《中国美术简与作品欣赏》全国统编教材,多次参加全国艺术教育重要文件和课题的制定和研究工作。

何工教授,美国辅仁大学作访问学者,加拿大约克大学作访问艺术家。装臵作品在荷兰欧洲现代陶艺工作中心展出,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展览,有亚特兰大奥林匹克艺术节邀展,加拿大亚太当代美术邀请展等。曾在美国麦道文化艺术中心,美国HANBEDGE艺术创作中心等从事艺术创作。

张苏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优秀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奖、“中国之星”奖获得者,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委,成都市动漫艺术协会副会长。多次在重点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作品多次入选国际设计展并获奖。

林木教授,中国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生平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列入《中华一百英才人物》。

邓鸿,四川大学客座教授,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董事长。投资建设的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中国西南部最大的综合性会展中心。1999年,投资建设成都现代艺术馆。艺术馆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艺术场馆之一。

万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副教授,四川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曾独立主持设计完成多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主要作品有:金海棠大酒店建筑、北京个个香香酒楼室内设计、成都东润?理想居环境景观设计等等;并在相关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

32

文多篇,出版有《家装自己策划》、《室内设计》等专著。

6、在文化品牌与文化营销研究方面: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行业,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以消费者文化精神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营销方式来实现文化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四川大学拥有着文化品牌和文化营销的科研优势,这些教授学者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李蔚,四川大学工商学院教授,四川大学营销工程研究所所长。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会员(ISSBD),中国营销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营销学会会长、英国威尔士大学中国教学部兼职教授。主要致力于营销安全和营销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学术界提出了 “营销安全管理”和“营销流管理”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并在众多企业实战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果。在文化营销研究方面成果丰富。

黎永泰教授,四川大学工商学院教授,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出版专著有《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创业企业文化设计》多部;在《管理世界》、《文献与与研究》、《中国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9次获教育部、四川省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个人传记收入当代中国社科学家传记(英文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横向课题基金研究多项。是资深企业文化管理专家、旅游策划专家及女性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为百家以上企业进行过咨询、策划、培训。

余伟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授级管理咨询师,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资深培训师。长期从事营销战略、品牌塑造与传播、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培训与策划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主研工作,在国內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出版有《品牌管理》、《创业方案及点评》等著作。

33

先后为海外中华同学会商会、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天津天士力药业集团、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培训和管理咨询。

李福海,全国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担任多家企业顾问。多次应邀成功地为众多单位就管理发展新趋势及观念创新、企业危机管理等作过精彩演讲。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对外文化交流学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大型企业战略和组织再造》的研究工作。

7、在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研究方面:

在对世界区域性研究方面,我校发挥地缘优势建立的南亚研究所,在南亚方面的研究,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高校。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前身,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指示,经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和高教部批准,于1964年成立的四川大学印度研究室,主任为原四川大学校长温建平同志。1978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该研究室扩展为南亚研究所。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该所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该所为我国高校唯一专门研究南亚的学术机构,也是全国研究时间最长、研究人员最集中、研究资料最完整、研究设施最先进、研究成果最多的南亚研究机构,在全国南亚学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南亚学界也有一定影响。

近40年来,该所始终坚持“以研究政治经济现状为主,兼及历史文化”的方针,加强对南亚国家政治经济现状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使研究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该所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世界贸易组织与印度经济发展》、《巴基斯坦政治经济发展研究》、《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动态研究》、《中印缅孟区域合作研究》、《印度经济全球化研究》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并向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供研究报告50多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该所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对该所研究人员提交的

34

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印度等驻华使馆历任大使在职期间总要到该所访问。该所成立后就编辑《印度研究资料》,70年代末期改为《南亚研究资料》,1985年起该所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南亚研究季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学者研究南亚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迄今该刊已出版七十余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富德、李涛、张力、陈继东等教授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文富德,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南亚经济研究。承担并完成中华社科基金、国家教委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各1项,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项。主要著述:《印度经济:发展改革前景》、《印度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当代印度财政》、《世界贸易组织与印度经济发展》、《印度经济》、《印度科学技术》、《试论印度混合经济体系中的宏观管理》等。

与中国紧邻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将扮演重要角色,特别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后,四川大学在东南亚研究上取得了不错成绩。例如蒋瑛教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双边贸易关系分析》、杨洪常教授的《迎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四川省的对策研究》、张力教授《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百年强国历程》都是在对东南亚贸易、文化、历史方面研究的力作。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2003年起就开始关注东盟文化贸易研究,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创新与西部文化的现代化——兼论加入WTO后西部电视的发展方向》中,把东盟作为开发西部边疆文化、进行西部电视创新的的一个重要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且该课题的重要结论“西部电视特区论”、“西部组合卫视论”及稍后形成的“西部文化产业特区论”等就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背景之一提出的,而其

35

框架就包括中国与东盟传媒合作的基本设想。他组织写作并发表了《<看东盟>的电视政治学阐释》《凝眸<看东盟>》、《<看东盟>:省级卫视改版的创新范例》等文,指导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中—越传媒合作》、《“中-泰”传媒合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新加坡传媒概览》、《印度尼西亚传媒政策》、《中国——东盟传媒合作障碍和途径分析》等总字数10余万字的论文。

四川大学还在欧洲研究上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四川大学欧洲中心组织、协调了各学科中与欧洲问题研究相关的研究,直接开展与欧洲学者的研究合作,同时也帮助协调其他学科对外联络与对外合作。

石坚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美国LEHIGH大学英文系欧美国文学、文化批评博士,四川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学术研究方向为欧洲研究、美国文学、美国文化、文化批评理论。主要学术成果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英文专著)、《美国印第安神话与文学》(英文专著)、《圣经文学、文化词典》(主编)等,主持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ESCP)“寻找欧洲一体化之魂:文化、历史和宗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发表《土耳其欧盟之路中的美国因素》等多篇学术论文。

徐开来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古希腊哲学与欧洲中世纪哲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研究》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力作叠出,其中,《亚里斯多德全集》于1998-1999年获国家社科一等奖,教育部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古希腊哲学》于1992年获教育部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何平,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牛津大学客座院士(Visiting Fellow),台湾淡江大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客座研究员,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巴黎第十大学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研究所访问教授,剑

36

桥大学New Hall学院访问教授,美国历史协会会员等。主要研究欧洲文化史,西方史学史及理论和中西历史比较。目前正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和欧洲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尤其是在中外文化比较、跨文明传播研究等方面,四川大学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目前,本学科点在学术带头人、长江学者曹顺庆教授的带领下,在对中外文化对比与交流的研究中,凝聚了许多国内一流学者如杨武能、冯宪光、王晓路、刘亚丁、徐新建、李益荪、阎嘉、赵毅衡、叶舒宪等。

曹顺庆教授,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中外文学发展比较研究”等多个项目,担任“十五”“211”重点项目“中外文学与俗文化”负责人;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一、二、三等奖。出版了《中华文化》、《中国文化与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论》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杨武能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院兼外国语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中德文化交流特别是对歌德的研究和译介贡献卓著,被授予象征德国最高荣誉的“国家功勋奖章”。这是我国文学界近十多年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创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德语文学、比较文学和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曾师事冯至、张威廉、田德

37

望等前辈,于歌德研究、德语中短篇小说理论研究、中德比较文学研究和译学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开创和建树。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世界经济及国际文化贸易研究等方面,学者实力亦是不俗: 陈爱民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原为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荣获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奖。她的研究领域着重于世界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以及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城市化问题等。如她的《中国城市化与社会福利》(英国ashgate出版社,2004)一书曾经是国际上100本关于中国经济的最畅销学术著作之一。

李小北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助理,任四川大学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日本经济统计协会理事。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任日本国海洋国际贸易株式会社董事长。2006年8月24 日,成功组织举办“中日经济论坛”。主要研究领域有:国际贸易、国际文化合作、国际投资等,尤其是擅长于对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在实践中中的运用与操作。出版著作《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13部。1995-2004年期间共主持了10项研究课题,其中6项是日本国家级和4项省部级课题;另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自1996年以来,为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世界奥运会冠军韦晴光》等10部电视专题片。

刘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际交流部主任。曾任英国跨国集团PEEK公司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2004-2005年期间受聘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及社会课程。美国大学海外学习联合会(University Studies Abroad Consortium)中国项目特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招投标、跨文化交流、跨国公司管理等。主要著述包括:《中英对照人生哲理描写词典》、《西方性文学——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等。

蒋瑛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38

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四川省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赴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著述:《国际投资》、《欧洲货币联盟及其投资效应》、《国际金融法》、《跨国公司管理》等,主持和参研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

赵毅衡教授,作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也颇有建树,曾任职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出版著作《舞到对岸:中西文化交流史人物》等。

黎永泰,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除在文化品牌与文化营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外,也擅长国际文化交流研究。现为四川省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著有《中西文化与毛泽东早期思想》、《毛泽东与美国》等。

此外,四川大学还设有东西方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美国文化研究中心、加拿大文化研究中心等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研究机构,多次举办东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

39

三、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今后的主要方向

1、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新研究

(1)《儒藏》及中华传统典籍的国际推广研究

(2)中医药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3)中国文化创新障碍与促进体系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它具体表现为至今还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的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独有文化类型,这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源。如何科学地评估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构造具有中国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培育自己的有世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等等,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各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全球文化多元化时代已经来临,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日渐升温,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却并不具备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文化产品贸易也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要扭转这一趋势,就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民族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这种创新首先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自己的力量源泉。在现代中西文化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独具魅力,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商机。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前提是要保护好、整理好、打造好、推广好,特别是像《儒藏》这样具有永恒价值和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更要利用好。另外,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几年与韩国的“申遗”之争,更是把这一“国粹”的开发与保护提到紧急的日程安排上来。基地成立后,将以文化研究为“体”,伸展“两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该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院校之一),跨校合作,强强联合,进行中医药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转型、推广等研究,开展40

对文化创新的内容形式、产生机制、传播方式等方面体系化研究;通过文化创新的调研与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高受众参与程度,激发全民创造活力,从而寻求中国文化创新的突破口与发展点,力争在中国文化创新的来源、依据、创新的内容和阻力、创新的途径、经验和教训、创新的历史背景和外部环境等等方面,总结文化创新的中国经验和普遍规律,从而促进文化创新体系的构建。

2、对外文化贸易研究

(1)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资源研究

(2)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研究

(3)亚太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跟踪研究

(4)中国——南亚——东盟文化贸易体系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与文化联姻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在文化贸易上却处于严重逆差状态。中国文化资源之多和产值之低与越来越国际化及市场运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不应当闭门造车,而需要针对国际文化接受的具体特点和市场需求来创作内容,制作产品,开展文化传播。在文化贸易中暴露出的诸如资金实力薄弱、文化产品层次较低、不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并解决。况且,发展文化贸易是增加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政治价值观念等软实力都是大国身份的标志。文化的振兴和输出关系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要把振兴文化和对外传播文化提到民族命运的高度,必须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今后,我们希望能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以文学与新闻学院、经济学院、南亚研究所、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相关学者组成国际贸易

41

研究团队,针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国际文化市场特点等内容,一方面开发利用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资源,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亚太地区文化产业研究,形成《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产业比较案例》的年度成果,前者以多中、英、日、韩、法等多语种发布,并尽快建立“亚太文化产业国际网站”,推出《亚太文化产业》杂志,创办亚太文化产业学院,力求形成较大的国际影响。对于亚洲文化特别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文化的产业整合与全球传播研究可以作出特殊的贡献。

3、影视与动漫产业研究

(1)影视交易市场及后期制作基地研究

(2)影视产业与网络游戏、动漫产业互渗、互动研究

(3)演艺产业与影视产业互渗、互动研究

促进我国影视与动漫等传媒业的繁荣是中国文化创新,推动整个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之一。影视、动漫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有很大发展空间,是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重点产业。近几年来,我国影视业尤其是动漫产业从产生到发展,步幅较大,成果丰厚,但相比于美、日等国家来说,差距还是很大。

今后可凭借四川大学文理科的强劲实力,跨院系地在广播影视文艺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传播研究、网络传播研究、传播媒体学、表演艺术学、影视编导、视觉传达艺术等研究领域整合资源,融理论研究优势、实践产业优势、人才师资优势为一体加上业界校友等资源,结合我国影视与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在影视、动漫、演艺等学科之间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多维度学科体系,推动我国影视与动漫产业研究。

4、文化会展与文化旅游业研究

(1)艺术会展经济研究

42

(2)旅游健康会展研究

文化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被称之为“文化会展产业”或“文化会展市场”。文化会展经济的功能和作用是综合性、全方位的,不但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作用、良好的宣传作用及促进经济贸易合作的作用,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国际性朝阳产业。我国文化会展产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会展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

四川大学拥有扎实的产业经济学、艺术学、旅游学等理论研究基础,针对我国文化会展业面临的缺乏有效宏观调控和行业约束机制、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较低、展会缺乏明确定位、组织管理模式落后和缺乏自身独立的文化支撑及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今后将整合多种学术资源包括当代文化艺术、区域经济、企业策划、旅游规划等等,充分借助并合理利用中西部独特的文化资源,对会展业进行系统科学有创造性和目标性的研究和探讨,充分发挥展会所具有的聚集和交易作用,使展会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平台。

5、其他

如:中西部文化产业研究

从国内的空间定位来说,川大地处中西部。中西部地域广大,各种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有着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再者,2007年开始国家开始建设成渝城乡一体化试验区以及武汉、长沙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即将带来的是全球罕见的实质性的成渝大都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必然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对这些区域特征如何整体把握、利用,在整个中西部与东部、中西部与全国的层面如何来总结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和规律,并作出相应的调

43

整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一个详尽的分析和明确的回答,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作为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重点高校,川大将站在较高的位臵,以较宽的视野、较全的角度、较高的标准,联合海内外及中西部相关研究力量,对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重新审视,探讨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找到一条如何打破制约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路,以促进中西部充分发掘西部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臵和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打造中西部的文化产业品牌,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研究和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4

近年来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部分成果

一、2007年

45

46

47

48

4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软实力竞争》分课题

四川大学曹顺庆、严昭柱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复评,被确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蔡尚伟任子课题《文化产业与文化软实力》负责人

二、2006年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

其他规划项目

58

结题项目

横向课题

三、2005年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五、2003年

77

78

79

国家课题

80

国家课题成果:

《西部医药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2003年3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本研究报告是国内第一份对西部中药资源开发及具产业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报告,通过研究,全面系统地查清了西部中药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中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与思路、模式和对策。课题负责人:朱昌;课题组成员:王国庆,方锐等。全书6万字。

其他规划项目

横向课题

《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传播策略》(等同于国家课题),蔡尚伟任负责人

《四川省江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4月通过鉴定。规划课题组在田野考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历时2年,编写完成《规划》。《规划》分13章,分别对旅游的发展环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与评价;确定了江安县在川南旅游区的地位、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发展目标、开发总体布局,对优先开发区进行了重点规划,也对基础设

81

施、服务设施、旅游线路与活动项目、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机构、市场营销、旅游商品开发,融资策略进行了专门规划,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估。王挺之任组长;石应平任副组长、技术负责人,李原、胡海霞参加本书编写及图片绘制。全文19万字。

《四川省金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5月通过鉴定。《规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研究、市场调查对金川县发展旅游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评价,确定了金川县旅游发展的战略、主题定位、发展目标、开发布局、产品体系,重点规划了优先开发的景区景点,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旅游线路、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机构、政策保障、旅游商品开发、投资融资、市场营销进行了专门规划,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估。石应平任副组长、技术负责人,程励及部分研究生等参加调查、文本编写,余丹绘制图件。全文17万字。

《仁寿县黑龙滩开发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10月通过仁寿县人民政府、四川省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鉴定。《规划》分别对其旅游开发的现状、环境条件、旅游市场进行分析,确定了黑龙滩景区旅游开发的方向、主题、目标、市场定位、功能分区、产品体系,并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旅游商品、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机构与政策保障、市场营销、招商引资、旅游线路与活动项目进行了专门规划,对重点开发区进行了重点规划,评估了旅游开发可能引起的社会与环境影响以及旅游商品的投入产出。王挺之任组长,石应平任副组长、技术负责人,李原、刘红艳、肖葱及部分研究生等参加调查、文本编写。全文17万字。

《四川省冕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6月通过鉴定。《规划》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冕宁县旅游发展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与评价;在分析冕宁县发展旅游的优劣势、机遇、挑战的基础上,确定了冕宁县旅游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发展目标、开发总体布局、产品体系;重点规划了优先开发区,对

82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旅游线路与活动项目、人力资源开发、旅游商品开发、组织机构与政策保障、投融资、环境保护、市场营销做了专门规划,并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估。《规划》共有十四章、九个图件。石应平任副组长、技术负责人,缪元朗、肖葱及部分研究生等参加文本编写。全文17万字。

《四川省雷波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于2003年6月通过四川省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政府组织的两级评审。《规划》在充分详细调查雷波县及其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估,确定了发展旅游的导向性资源;同时在旅游市场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雷波县发展旅游的战略构想、主题定位、开发布局、发展目标、产品体系;并对优先开发旅游区进行了重点规划,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开发融资、组织机构、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营销以及旅游环境进行了专门规划,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估。石应平为副组长、技术负责人,缪元朗、甘露、刘红艳及部分研究生等参加文本编写。

《双流县黄龙溪镇环境规划》四川省环境保护局2003年10月提交。规划在深入分析黄龙古镇生态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优势及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该镇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古镇文化和建筑的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方面进行了规划,提出了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制定了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具有可操作性。王益谦主持。全文10万字。

《天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03年9月提交天全县政府,吴永红为负责人。

《成都城市文化的性质及特征》成都少城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10月提交。本报告是对成都建城以来所形成的城市历史文化成果、文化个性、以及相应的地域文化特征等创作的学术性清理及论述。毛迅撰写。全文2.5万字。

《成都少城沿革及满城民风民俗》成都市少城建设管理有限 83

责任公司2003年12月提交。

本报告是对成都古代少城至清代满城的形制变迁的一个完整的勾勒、描述,同时对清代满城的民俗民风的丰富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毛迅撰写。全文3万字。

《保护民俗文化遗产,打造西部文化大省》2003年12月提交给四川省文化厅,刘亚丁撰写。

84

三 : 充斥匠味文化 丰田大本营研究院探秘

  [61阅读 技术]  在我的印象中,大和民族是一个十分较真,或者说对于细节有着近乎自虐般执着的民族。善于学习,精于改进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性格特点。不过这些都是“道听途说”而来,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验证,所以真正切身走进丰田位于日本本土的多个研究院是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注:由于本次活动参观的所有丰田研究院为全球首次开放,所以涉及保密原因,文章全部图片为丰田官方提供,部分图片质量欠佳,请您见谅。


  根据丰田官方的统计,目前在日本本土,丰田销量的近16%都来自混动身份的普锐斯。在感慨环保理念深入日本国民内心的同时,丰田基于日本国民用车习惯的考量,对普锐斯进行不断改进也功不可没。虽然此前我们总说根据当地用车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从未零距离的接触过,所以这次的旅程让我们先从丰田的EPT设计院开始吧。

■ EPT设计院

  坐落于名古屋的EPT设计院全称是Electric Power Train,它是混动车辆、电动车,或者说是新能源车型诞生的摇篮。提及作用,除了可以比作摇篮,这里还像是混动车辆、电动车辆这条“大马哈鱼”的故乡(自然界的大马哈鱼每年都会进行洄游繁殖活动),这是因为EPT楼内包含有对已经行驶过一定里程的混动车辆、电动车辆进行回购测试。虽然二者目的不同,但您看这是不是有些类似大马哈鱼的洄游呢?

  占地73000㎡一共8层的EPT楼中隐藏着众多的秘密,全新开发的车型、无数的实验数据无不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不过丰田显然不想泄密,所以我们到来时伪装车都去打酱油了,我们参观的内容也被限制在了电机噪声实验室、整车高温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运动车辆电池测试以及混动车辆噪音实验室中。

● 电机噪声实验室

  对于混动车辆来说,电机的噪声以及平顺性对于驾驶感受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评测这部分的重担就压在了电机噪声实验室。这里的测试从寻找电机发出噪声以及振动的源头做起。经过反复实验,丰田发现外壳的厚度以及腔体的造型是电机运行时影响放射音扩散的主要因素。

  知道了问题的源头,解决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在正式检测时,会在被测电机的四周设置60个麦克风收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最终丰田发现改变外壳的厚度与提高声音传递路径的强度是有效的降低噪音及改善平顺性的解决方法之一。当然,并不是所有声音人耳都能感知到,所以改变音频也是解决方法之一。对于噪音的评价,并不是打分,而是使用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的评价方法,这里提个问题,您认为普锐斯的评级会是什么呢?

● 整车高温实验室

  除了电机噪声实验室,在EPT设计院中我们还见到了整车高温实验室,它可以对前驱、后驱以及四驱车型进行高温模拟实验。此外,日本国土面积虽小,不过其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加之本土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在这里销售的车辆也会经受不同湿度的考验,所以整车高温实验室具有湿度控制功能就不难理解了。

  与我们参观过的上汽集团高温实验室类似,丰田EPT设计院的高温实验室顶部也设立有可以快速提升温度的照明灯,被测车辆车头设置有给实验车辆提供新鲜空气与散热作用的鼓风机。被测车辆会在到达设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在转鼓实验台上进行多种测试,一种是常见的耐久性测试,即要求测试车辆在其中行驶一定里程。另一种测试属于极端测试,即检查被测车辆在极端温度下的表现。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当我们提及被测车辆颜色如何选择时,丰田的研发人员一脸郑重的表示,他们会选择所有颜色的车辆,并不存在进行极限测试时,“避重就轻”地选择浅颜色车漆的车辆进行测试,耍小聪明的达到测试条件的目的。相反,在高温、高湿的实验中,他们还会有意挑选深色车漆的车辆进行测试,以观察更容易吸收热量,升温更快的颜色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喜欢深色漆面颜色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放心了。

  我们常说汽车的购买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后期使用、维护产生的费用和给您带来的欢乐、烦恼并不会比选车时的少。EPT楼内同样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喜新不厌旧。或者说他们对使用过一段时间的混动车型更感兴趣,他们便是混动车辆电池测试实验室的研发人员。

● 混动车辆电池测试

  我们总是用白驹过隙来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于1997年底问世的第一代普锐斯至今已经快过去了16个年头,一切都还好像是昨天的故事。这16年中销售的第一代、第二代普锐斯它们的电池“生活”的如何、它们还能正常工作吗,衰减如何?这些都是混动车辆电池测试实验室的研发人员一直关心的事儿。

  于是,在这个实验室内我们可以看到150多台实验测试仪在对回收到的电池进行测试。这里的回收没有黑幕,进行测试的回收电池会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筛选,行驶里程、状态都在参考之列。这些经过筛选的电池组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过充和过放实验,以检验其性能极限。并且,这一切会在-40℃至80℃的任意极端温度下进行。

  除了极端情况实验,这里还担负着耐久性实验,以及未来电池电动势、容量、比能量,甚至是电池材料都在它们的研究范围内。

  上面讲述的内容仅仅是8层的EPT设计院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研发逆变器控制、测试混动电机控制,以及混动车辆噪音等等实验,在这里能亲身感受到丰田对于混动车辆的“爱”。正像他们一直讲求的“匠”文化一样,执着于每个细节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

  如果说上面的EPT研究院是混动车辆的摇篮,那下面的PEVE工厂就相当于混动车辆电池组的生母。目前丰田旗下大部分混动车型使用的电池正是这里制造,有趣的是,PEVE工厂还是个“混血儿”,它是两家日本企业的掌上明珠,下面的部分您将再次感受到精工细致的日式“匠”文化。

■ PEVE电池工厂

  PEVE工厂全名是Primearth EV Energy株式会社。“出生”于1996年12月的它,父母分别是丰田汽车株式会社与松下株式会社,双方出资比例为80.5%与19.5%。截止到今年8月,共有员工3100人,共设4个工厂,分别是位于静冈县湖西市的总公司/大森・境宿工厂、位于宫城县大和町的宫城工厂和位于爱知县丰田市的贞宝工厂。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静冈县湖西市的大森・境宿工厂。

PEVE下属日本本土4工厂负责生产电池列表
工厂名称及概况生产电池匹配车型年产能
大森工厂Ni-MH(镍氢电池)
投产时间:2007年2月
总面积:168900㎡

丰田:雅力士、普锐斯、
AQUA、凯美瑞、Auris、
皇冠等。

雷克萨斯:CT200h、GS、
HS、IS等。

40万辆/年
境宿工厂Ni-MH(镍氢电池)
投产时间:1996年12月
总面积:37800㎡

丰田:HARRIER 、
ESTIMA 、 埃尔法、
VELLFIRE等。

雷克萨斯:LS600h、RX等。

40万辆/年
宫城工厂Ni-MH(镍氢电池)
投产时间:2010年1月
总面积:248300㎡

丰田:AQUA 、雅力士、
普锐斯、凯美瑞

30万辆/年
贞宝工厂Li-ion(锂电池)
投产时间:2009年8月
总面积:100000㎡
丰田:普锐斯α3.6万辆/年

  大森・境宿工厂中电池制造部分是一栋4层的楼房,电池的制造对环境要求极为严苛,进入最下层的电池单元制造工序需要身着防护服并经过反复除尘处理,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只参观了顶层的电池组装配。不过,即使是整条生产线中对环境要求最松的工序,我们在进去前仍被要求佩带了鞋套,并进入到了除尘间进行处理。

  PEVE工厂细节之处仍旧体现着日本人独有的严谨,无论是物料还是工具都以近乎“妖孽”般整齐的摆放在规定的区域,虽然无法拍摄照片,不过有两个小细节我想与您分享。第一个细节是对装备精度的控制,我们此前总是用尺寸公差来描述,在PEVE工厂我们听到的介绍却别具一格。为了保证装配质量,在生产线旁设置了专门的吸收池,洗手池内使用特质的洗手液并配合水流按摩功能为一线操作员进行手部按摩,放松过后会降低操作员手部的疲劳程度。丰田认为,只有在员工最放松、最舒适时,才可以制造出最好的产品。要知道这样的洗手池在日本也不多见,据称只有日本的国家级运动员在训练时才可享受这样的待遇,由此可见丰田对于装配精度的重视程度。

  另一个细节之处是我们参观PEVE工厂组装车间时,我留意到在一些玻璃以及一些地点标注了消防突入点,在发生火情时这些标记的地方就是消防员突入、救火的最佳地点,从而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在丰田人的眼中,上面的小细节才是他们眼中保证效率、确保产品精度的方法,是他们引以为豪的部分。

  除了电池的制造,电池组的设计、研发以及测试同样是PEVE工厂关注的项目之一,我们此次参观的实验室是丰田首次对全球公开,跌落与穿刺实验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 实验楼

  丰田目前一共设置了6个实验楼,我们参观第一实验楼除了可以进行上面提到的跌落、穿刺实验外,还可以进行高温情况下的电池过度充放电实验、电池外部/内部短路等实验。

★ 跌落实验室

  跌落实验可以将电池单元或者是电池模块以1cm为单位举升至1-10m的任意高度进行跌落实验,室内的地面采用橡胶除电技术,与电池接触的区域为普通的水泥地面,用以模拟电池组与地面撞击时的真实情况,是否变形、起火都可以活生生的展现在面前。正因为实验的严苛,所以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实验室的全部灯泡都经过防爆处理,消防喷淋系统也进过特殊设计。

★ 穿刺实验

  穿刺实验室的测试仪可以以20厘米/秒的速度匀速推进,以此物理模拟电池被穿刺的情况。真实世界中电池虽然一般处于车辆中后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日常行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碰撞和道路杂乱的情况,后车追尾、行车拖底、杂物飞溅都会对电池造成很大的威胁。穿刺会使电池短路,产生大量热,导致电解液燃烧,温度升高促使正极材料分解或与电解液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导致爆炸。

相关视频:

  下面的视频为您展示的就是穿刺实验,此视频第3秒开始,试验针头刺入电池,随后电池内部大量发热,内部发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虽然不是本次参观的丰田穿刺试验室,但同样便于理解,推荐您观看。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61阅读视频频道

■ 安全技术开发

  丰田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到2030年时,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将超过艾滋病、疟疾等疾病致死的人数,所以除了新能源技术,安全技术的研发必然是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此次的参观过程中,丰田就展示了模拟驾驶实验室、碰撞中心、ITS实验场等研发院。

● 模拟驾驶实验室

  虚拟驾驶系统并不鲜见,可以说我们在玩的赛车游戏都是虚拟驾驶体验,但丰田的这套虚拟驾驶系统长处在于更为真实、模拟项目更多、收集内容更为丰富。

● 碰撞实验室

  碰撞实验一直是车辆开发环节的重中之重,在丰田位于东富士的研究所中便设立有车辆碰撞实验室,这座占地面积约为38740.53㎡的实验室除了可以进行车辆与壁障、台车碰撞,还可以进行车与车带角度的对撞,以及翻滚实验等多种测试。

● 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虚拟人体模型软件系统

  针对假人的碰撞模拟系统是这次参观的又一亮点,除了可以模拟出撞击导致假人受伤的部位外,THUMS依托于医学系统、汽车生产商、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我国的清华大学也参与了开发工作)共同开发的背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假人收集到的数据,模拟测算出假人更为精准的受伤情况。

● ITS实验场

  现在城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复杂,每个十字路口甚至于每个转弯处的交通状况,可以说不亚于繁忙的机场飞机起降。如何调度或者说如何保证在复杂的情况下驾车人和非驾车人的安全,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在这种复杂的路面情况下,仅仅是靠我们自己睁大双眼、竖起耳朵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安全需要了。如果此时有比我们看的更远、听的更清、盲区更小的电子系统辅助我们,相信安全性会大大提高,ITS实验场正时模拟这种情况设立的。

  ITS是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英文缩写,中文直译智能交通系统。它通过地面设备、车辆对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探测和信号通信,对驾驶者进行有效提示,从而实现预防碰撞,提升交通安全性的目的,此次我们我们体验了众多模拟实验中的4个实验。

  相信看到这里,您一定会和我一样,对未来这些技术研发成功后,安装在每个路口时产生的设备安装费表示担忧。对此丰田的开发人员解释道,这些设备目前还处于实验论证阶段,如果项目测试完成,设备的购买、安装将由政府出资完成,所以说钱并不是阻碍这项技术普及的障碍。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靠左行驶的国家,如果此项技术研发成功,那像我国这样靠右行驶的国家难道就无法普及了吗?开发人员表示,对于不同行驶方向的国家,他们早有考虑,做出改变不是一个技术难题,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儿。另外,他们已经开始在一些气候较为恶劣的地方进行测试,不过受制于目前设备的硬件因素限制,在部分恶劣天气下,感知器的感知范围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

  测试进行到这里,我们不禁产生了一些疑惑,这一切提示均是以滴滴的提示音进行提示,并没有过多区分,现实世界中,驾驶员很可能无法判别是何种提示,而视觉提醒仅仅显示在仪表台上,似乎不够明显。开发人员表示,应用到量产时肯定会考虑应用不同提示音,不过短期不会加入语音提示,理由是类似日语这样敬语比较多的语种,语音提示较慢,而且过长,不利于实现。对于视觉提醒功能,编者提出在平视显示上提示,他们笑着表示这是个好意见。

相关视频:

  光看文字与图片还体会不到ITS实验场内设计的项目,下面这段视频比较演示了其测试的部分实验项目,推荐您观看。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61阅读视频频道

全文总结:

  无论是在研究院,还是在电池的生产厂PEVE,可以看到精工细致这样的词语没有出现在墙上,而是表现在每个人的心中。另一方面,对于混动车型、电动车型的开发制造、以及安全技术的开发设计仍旧超越我们自主品牌不少,此外,在日本人对于遵守交通规则,或者说对于遵守规矩的自觉、自律性也不容忽视。(文/61阅读 唐朝)

相关链接:

  更多技术·设计频道新鲜技术解读文章
  //www.61k.com/8362/0/1/conjunction.html

本文标题: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充斥匠味文化 丰田大本营研究院探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02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