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梅妃故里-香妃故里觅花香

发布时间:2018-03-05 所属栏目:宫里的良妃娘娘

一 : 香妃故里觅花香

不是传说,清史有载。

犹若神话,确实奇闻。

一个异香女子和孕育其风华的喀什,让人寤寐思服。

沙枣花开时节,我踏上了南疆这方神圣的土地。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比肩拱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忘却止步,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流淌着雪域“乳汁”,千年的胡杨彩抹着疏勒腹地,这里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界长800多公里,储备着金、铜、铁、镁、油、气数十种战略资源。

中亚最具影响的三大清真寺之一的艾提尕尔矗立于此,述说千年风光;600百载历史的高台民居,宣示着维吾尔民族风情;被誉为中亚国际贸易市场的喀什大巴扎,集散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卡拉库里湖浓墨重彩着慕士塔格峰“冰山公主”,举世无双的乔格里则始终不渝守望着人间的丽人香妃。

香妃何许人也?(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人们说她就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容妃,维吾尔族人,名字和卓·伊帕尔罕。

据载,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容妃诞生于新疆喀什和卓族一个家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噶木巴尔的后裔。香妃的父亲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乾隆二十年(1753年)五月,清军进军伊犁,二次平定噶尔叛乱,解救了被准噶尔拘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两年以后,小和卓木杀死了钦派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尔汗,大和卓木也据守喀什噶尔,两相呼应,称雄南疆反清。可图尔都台吉不愿归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军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彻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叛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图尔都等助战有功的和卓、霍集斯上层人士奉旨进京,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接来家眷,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并选图尔都妹妹和卓·伊帕尔罕入宫,册封为贵人。

贵人有贵像,入宫便带来祥瑞,大内荔枝当年结出二百多棵果子。三年后皇后册封其为嫔,其兄为辅国公。再五年由嫔晋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清东陵。

香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一传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可谓天生丽质。

二传她窈窕淑女,从小就沐浴喀什的沙枣花,这花香不燥不腻,撩人魂魄。乾隆帝对其恩宠有加,皇后亡故后,生她坐第二位。去世后的遗体由家人护送故里安葬,留下如今喀什香妃墓。

再传她是维吾尔族首领之妻,艳压众芳,体有奇香。被乾隆召进宫,但她思恋家乡持节不从。尽管乾隆为她修了宝月楼,赐以回教习俗侍奉,但仍不转意。终被太后赐死。后被家人送葬故里。

无论香妃是否容妃,一个事实是不争的,乾隆皇帝确有一位维族的妃子,经历情节与传说大同;喀什确有一座香妃墓,贯看了二百余载秋月春风。

倘徉在滋养美女奇人的土地上,我感到山川的高傲与荒凉,烈日下不是皑峦便是赤土,凡有水的地方就是一方绿洲。喀什的建筑谈不上“前卫”,但民族风情浓郁,那一张张面纱背后是人们对信仰的虔诚。那浸着历史风华的夯土,筑起来的民居是文化的厚重。我极力在路野视距内、城隅坊巷间寻觅一样东西,但千呼万唤不见踪影。还是喀什市委陪同的一位“老乡”猜透了我的心思,因为他是内地来当兵转业的“喀什通”。

“你不走近荒漠边缘,‘她’不会见你,因为‘她’本来不事张扬、哗众取宠。‘她’就这么个性格,不怕你烈日暴晒,不怕你雪舞冰冻,内心就不向往参天,但绝不甘心匍匐在地,我行我素,追求的就是淡然”!

同行的朋友被这“老乡”说的一头雾水,更不解我俩聊的哪门子“黑话”。

“老乡”见我不语,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

“说白啦!它没有洛阳牡丹富贵端方,不比郑州月季叱咤嫣红,我看他就是咱那儿的酸枣树,植物学上应是棘针的‘表亲’,名曰沙枣,花奇香无比啊”!

“啊”!老乡一语撬开了我的心锁。眼前立马浮现那四瓣星形黄花、长长的钝角油叶、还有那一身勾刺儿、一串串红溜溜的酸枣图景。

“那为什么喀什的沙枣花就奇香呢”?我直言发问。

“亦或是生活的苦难造就了独特的品质吧”!老乡笑答。

拜谒香妃墓,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老乡”介绍,占地30亩,始建于1640年,葬同一家族五代72口人,实际只有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其长子阿帕霍加是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其名望超过其父,故后人亦称此为阿帕霍加墓。

此墓犹如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组成。主墓膏6米,底长35米,穹窿拱直径17米。厅堂宽敞,筑有半人高平台,依次排列坟茔。香妃是阿帕霍加的孙女,其莹在平台东北角,用蓝色琉璃砖包砌,覆花纹图案。坟前用维、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庄严肃穆。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守丘”。昔日“圣女”今成一抔黄土。大内香妃已香消玉殒,一世浮华,半生流离,爱怜怎一个叹字了得。在我看来,“昨夜雨疏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香妃那沙枣花的性格淡然顽强,媚而不俗仍然。也许,当年的乾隆不是偏见奇香,而是看中了她这种气节而赐爱。

凝思间,耳边传来《沙枣花开》的歌唱:

朵朵儿沙枣花,坚守着贫穷的家

宁可坠地化为泥,也不拍动着翅膀亡命走天涯。

风呀,你吹吧,沙呀,你打吧,

平平凡凡小小的花,绽开在人们心中的霞!

二 : 香妃故里觅花香

不是传说,清史有载。

犹若神话,确实奇闻。

一个异香女子和孕育其风华的喀什,让人寤寐思服。

沙枣花开时节,我踏上了南疆这方神圣的土地。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比肩拱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忘却止步,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流淌着雪域“乳汁”,千年的胡杨彩抹着疏勒腹地,这里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界长800多公里,储备着金、铜、铁、镁、油、气数十种战略资源。

中亚最具影响的三大清真寺之一的艾提尕尔矗立于此,述说千年风光;600百载历史的高台民居,宣示着维吾尔民族风情;被誉为中亚国际贸易市场的喀什大巴扎,集散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卡拉库里湖浓墨重彩着慕士塔格峰“冰山公主”,举世无双的乔格里则始终不渝守望着人间的丽人香妃。

香妃何许人也?(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人们说她就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容妃,维吾尔族人,名字和卓·伊帕尔罕。

据载,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容妃诞生于新疆喀什和卓族一个家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噶木巴尔的后裔。香妃的父亲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乾隆二十年(1753年)五月,清军进军伊犁,二次平定噶尔叛乱,解救了被准噶尔拘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两年以后,小和卓木杀死了钦派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尔汗,大和卓木也据守喀什噶尔,两相呼应,称雄南疆反清。可图尔都台吉不愿归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军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彻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叛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图尔都等助战有功的和卓、霍集斯上层人士奉旨进京,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接来家眷,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并选图尔都妹妹和卓·伊帕尔罕入宫,册封为贵人。

贵人有贵像,入宫便带来祥瑞,大内荔枝当年结出二百多棵果子。三年后皇后册封其为嫔,其兄为辅国公。再五年由嫔晋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清东陵。

香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一传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可谓天生丽质。

二传她窈窕淑女,从小就沐浴喀什的沙枣花,这花香不燥不腻,撩人魂魄。乾隆帝对其恩宠有加,皇后亡故后,生她坐第二位。去世后的遗体由家人护送故里安葬,留下如今喀什香妃墓。

再传她是维吾尔族首领之妻,艳压众芳,体有奇香。被乾隆召进宫,但她思恋家乡持节不从。尽管乾隆为她修了宝月楼,赐以回教习俗侍奉,但仍不转意。终被太后赐死。后被家人送葬故里。

无论香妃是否容妃,一个事实是不争的,乾隆皇帝确有一位维族的妃子,经历情节与传说大同;喀什确有一座香妃墓,贯看了二百余载秋月春风。

倘徉在滋养美女奇人的土地上,我感到山川的高傲与荒凉,烈日下不是皑峦便是赤土,凡有水的地方就是一方绿洲。喀什的建筑谈不上“前卫”,但民族风情浓郁,那一张张面纱背后是人们对信仰的虔诚。那浸着历史风华的夯土,筑起来的民居是文化的厚重。我极力在路野视距内、城隅坊巷间寻觅一样东西,但千呼万唤不见踪影。还是喀什市委陪同的一位“老乡”猜透了我的心思,因为他是内地来当兵转业的“喀什通”。

“你不走近荒漠边缘,‘她’不会见你,因为‘她’本来不事张扬、哗众取宠。‘她’就这么个性格,不怕你烈日暴晒,不怕你雪舞冰冻,内心就不向往参天,但绝不甘心匍匐在地,我行我素,追求的就是淡然”!

同行的朋友被这“老乡”说的一头雾水,更不解我俩聊的哪门子“黑话”。

“老乡”见我不语,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

“说白啦!它没有洛阳牡丹富贵端方,不比郑州月季叱咤嫣红,我看他就是咱那儿的酸枣树,植物学上应是棘针的‘表亲’,名曰沙枣,花奇香无比啊”!

“啊”!老乡一语撬开了我的心锁。眼前立马浮现那四瓣星形黄花、长长的钝角油叶、还有那一身勾刺儿、一串串红溜溜的酸枣图景。

“那为什么喀什的沙枣花就奇香呢”?我直言发问。

“亦或是生活的苦难造就了独特的品质吧”!老乡笑答。

拜谒香妃墓,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老乡”介绍,占地30亩,始建于1640年,葬同一家族五代72口人,实际只有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其长子阿帕霍加是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其名望超过其父,故后人亦称此为阿帕霍加墓。

此墓犹如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组成。主墓膏6米,底长35米,穹窿拱直径17米。厅堂宽敞,筑有半人高平台,依次排列坟茔。香妃是阿帕霍加的孙女,其莹在平台东北角,用蓝色琉璃砖包砌,覆花纹图案。坟前用维、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庄严肃穆。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守丘”。昔日“圣女”今成一抔黄土。大内香妃已香消玉殒,一世浮华,半生流离,爱怜怎一个叹字了得。在我看来,“昨夜雨疏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香妃那沙枣花的性格淡然顽强,媚而不俗仍然。也许,当年的乾隆不是偏见奇香,而是看中了她这种气节而赐爱。

凝思间,耳边传来《沙枣花开》的歌唱:

朵朵儿沙枣花,坚守着贫穷的家

宁可坠地化为泥,也不拍动着翅膀亡命走天涯。

风呀,你吹吧,沙呀,你打吧,

平平凡凡小小的花,绽开在人们心中的霞!

三 : 梅妃故里:浦口宫

浦口宫,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始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宋、明、清、先后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重修的。占地约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大门、拜亭、正殿、后殿、东西廊房组成。

莆田江东村为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江采苹)故里,故江东村被称为“梅妃故里”。浦口宫就是江东村江氏族人为纪念这位唐代名妃而建……

▼框式构图下的宫观全景……

▼福建省级文物保护碑……

▼大门……

▼抱鼓石……

▼匾额……

▼步入浦口宫……

▼碑刻……

▼宫顶梁柱上信众的捐建信息……

▼壮观的木构建……

▼主殿……

▼浦口宫独特垒“桔塔”,每年正月初三,黄石镇江东村的村民们都要用精心挑选的鲜红桔子在浦口宫主殿梅妃神像前,垒起13座桔塔,以表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建浦口宫时的社数。且每座桔塔高低表示当时重修时捐款数,桔塔足顶点用四个红桔归结,最高达6米多,要用一千多个红桔层层垒起直至宫殿大梁,村民对梅妃的敬仰可见。到正月初七元宵活动结束(江东村正月初七开始闹元宵),便把桔塔卸下来,桔子分给各家各户,其中寓含了吉(桔)祥祝福之意……

▼宫观中也供天后娘娘,这是湄洲妈祖祖庙赠送给浦口宫的乾隆关于将妈祖祭祀改为春秋两祭,并列入国家祭典的圣旨复制品……

▼梅妃像,出于对信仰的并重,原则上我都不拍有被上香的神像,但实在想用手中相机记录一下这位唐代梅妃,最后还是冒昧拍了张……

▼“梅妃故里”牌……

红梅赞-琵琶

本文标题:梅妃故里-香妃故里觅花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333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