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共享经济-从滴滴到摩拜 共享经济要翻越两座大山

发布时间:2018-03-21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从滴滴到摩拜 共享经济要翻越两座大山

  “共享经济”是当今第一热词,从Uber、Airbnb到滴滴、摩拜这些真真假假的“共享”几乎亮瞎了众人。

  共享经济老树新芽

  “共享经济”的起源与人类一样久远。

  “私有财产”概念出现之前,一切都是共享的,之后使用与拥有亦无必然联系。“书非借不能读”说的就是共享经济。用今天的眼光看,借书属于“无偿C2C模式”。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主张“重农抑商”,若无商谈何“抑商”。可见,商业在中国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商家以获利为目的购置财产供顾客使用,是“有偿B2C模式”。

  挤公交、住酒店、搭乘民航飞机、租赁汽车……都是与陌生人共享商家提供的设备/设施。

  近年火爆起来的“共享”,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陌生人之间闲置物品、闲散时间或知识/技能的共享,受益方通常会支付报酬但金额比从商家接受服务要低。

  美国共享经济的代表是Airbnb和Uber,中国最正统的践行者是P2P租车——车主将暂不使用的汽车有偿分享给需要用车的人,互联网为双方提供便利。

  与传统汽车租赁模式相比,P2P模式“轻”得多。省下购置、停车、保养等费用,以远低于租赁公司的成本提供用车服务,P2P平台和消费者都能省钱,车主则获得“外快”,可谓“三赢”。不仅如此,由于不必花费巨资建立、管理庞大的车队,P2P平台规模扩张的速度远高于传统租赁公司,神州租车发展了10年不过10万辆车,2013年10月上线的PP租车只用一年时间的扩张了16个城市50万辆车的规模。

  Airbnb、Uber估值轻易飙上100亿美元,PP租车以300万天使投资起家B轮拿到6000万美元。宝驾、友友、凹凸等P2P租车平台也者在2014年获得巨额投资:宝驾完成由中国平安领投的3000万美元A轮;友友租车完成易车领投的1000万美元的A+轮。

  共享经济这棵不知活了几千年的老树,借互联网的春风雨露发出新芽,“新共享经济”被国内外资本市场普遍看好。

  “伪共享”髦得合时

  “新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将闲置在万千个人手中的资源(如房屋、汽车、自行车等)拿来与陌生人共享使用权。在社会总保有量不变的情况下,满足更多的需求。

  正如滴滴投资人之一朱啸虎所说:“一个小餐馆老板在闲散时间可以开他自己的车接送乘客,赚一些外快。他几乎并没有额外增加什么成本,恰恰因为节省了车辆和时间的成本,汽车共享经济才能为更多消费者提供较低价格的服务。”

  “橘生淮北则为枳”,新共享经济到了中国严重地变味了,以滴滴为代表的几家专车平台充斥大量专职司机,为跑专车购置车辆者屡见不鲜,“闲置车辆”、“闲散时间”都是“鬼扯”。

  “旧共享经济”也不“丢人”,酒店、航空公司、汽车租赁公司都有良好社会效益。但为赶共享经济风口,以专职冒充业余就属于“伪共享”了,用鲁迅的话说叫“髦得合时”。

  乌托邦这东西自己真信也罢了,万一实现了呢!明知道自己投资的平台是“黑车掮客”,与共享名实不符,还以“共享”自居、喷别人“伪共享”,颇有“投资圈凤姐”的气味。

  既然以跑黑车为生而且不少人花20W+购置了新车,司机们对收入的预期较高。滴滴们与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汽车公司相比,完全丧失了成本优势:

  首先,车辆成本方面没有规模性、缺乏专业性。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汽车公司都大批量采购定制车型,享受很大的价格优惠。如神州租车批量购进帕萨特、别克公务舱的价格分别只有12万、18万。此外,在车辆保养、维修、保险方面的成本控制能力也不是私家车主可以望其项背的。

  其次,人力成本方面,带车司机的收入预期高于出租车司机和租赁公司员工。购车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私家车主跑专车属于“自带生产资料”,好孬算“半个老板”,钱少了不干。

  成本高却又想低价揽客,以图扩大规模抬高估值,滴滴们只好高举补贴大旗。

  在以前“火爆日子”里,随便跑跑月入数万,外地司机仍然占绝大多数,说明对京沪籍车主的吸引力不够。由于“网约车新政”对车辆、车牌和司机户籍的要求,预计过度期满后京沪两地专车司机数量将急剧减少八、九成。问题是滴滴们拿得给出更高的补贴吸引京沪籍车主吗?

  滴滴们的处境让人联想到这样一个场面:混混儿冲动地抽出了刀,明白砍人后果严重但不好意思把刀收起,这叫做“羞刀难入鞘”。紧要关头民警来了:“干什么呢?把刀收起来,都跟我走……”

  新政给了终结伪共享的台阶,但愿滴滴会抓住机会。

  共享汽车乌托邦刚刚褪色,“共享单车”又粉墨登场。2016年,摩拜单车和ofo分别融到 1 亿美元和1.3亿美元。 双方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小米、滴滴。与此同时,“小鸣”、“优拜”等数不清的品牌出现在街头巷尾,但大多数都是“伪共享”。

  

 

  将“分时租赁自行车”称为“共享单车”倒也没什么,能满足用户出行需求就行,但要能不依靠资本输血就能生存发展还需要翻越两座大山:运营成本和责任划分。

  运营成本难以估量

  以共享单车为例,有这样一种算法:每辆自行车每年被租用1500次(5X300),每次1元,年收入1500元。3000元的摩拜要2年收回成本,300元的ofo只要60天,而两家单车的寿命分别为4年和3个月。

  上述算法的根本问题是忽视了运营成本,不妨先用归谬法加一点点常识(common sense):

  假如花3000元购置10辆单车,将第一季度4500元(其中有1500元是毛利)用来购置15辆新车,第二季度租金收入提高到6750元,还是全部用来购车……滚动发展到第16个季度初,竟然可用131.4万资金购买4379辆新车,季度营收197万。如果就此收手,197万就可以拿回家!

  3000元小小本钱,用4年时间干个出租自行车的小生意,竟然赚了656倍,个人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0%,这不符合常识。

  

 

  自行车分时租赁的运营成本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管理、车辆维修、网站运营及行政费用。

  其中仅车辆的管理成本就难以估量。

  一篇预言“富士康加持,摩拜胜出已是定局”的文章说“摩拜将获得1000万台的年产量,可以保证在投放环节领先竞争对手”。想想看,一年投放1000万台自行车,每天要将3万台投放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要多少人力?

  而且,不是投放一次就一劳永逸,用车终点与租车需求发生点不可能完全匹配,需要工作人员重新投放,乱停乱放需要工作人员纠正,有意无意被损坏的车需要工作人员收回,被藏匿、加锁、城管没收的车辆需要寻找和“解救”……

  假如每天有20%的车辆需要干预,意味着线下处理200万辆车,需要多少工作人员、配备多少台机动车?

  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保证起码的用车安全,每月至少应对全部车辆进行一次例行维修、检测、保养。呵呵,每月把1000万辆车收集起来,挨个看看有啥毛病,该修的修,然后再投放出去……

  这是多少万人的工作量呀?

  1000万辆新车投下去,前一两个月的情况或许还凑合。当1000万新车变成旧车、破车,运营成本有可能成为无底洞。#那时也顾不上什么用户体验#

  客单价低的时候,千万要当心运营成本。

  按照当今的劳动力成本,不足百元还需“肉身亲临”的服务都算低客单价。

  客单价才一两元钱的自行车分时租赁,还想赚钱?

  责任与收费不匹配

  读商法时学过一个案例:汤姆把游艇卖给了杰克。由于不便立即开走,交易完成后游艇仍停在原先的码头,当晚被飓风损毁。双方事前没有相关约定,最终闹上了法庭。

  汤姆是否需要赔偿,取决于他的身份:如果他以卖游艇为业(即便是副业)就得赔,否则不必赔。因为:第一汤姆既然靠卖游艇赚钱就要承担相关风险;第二汤姆应当具备相关经验、责任心及能力,应当预见到坏天气并采取预防措施。

  这个案例亦有助于解理共享经济中的责任认定。

  以“共享单车”为例:张同学“共享”王同学的自行车,由于刹车不灵出了车祸,王同学应当免责。第一,因为王同学并非以租车谋利,只是好心借给同学骑;第二,王同学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定期检测、维修、保养的能力和义务。

  如果张同学骑的是摩拜单车,因刹车不灵出了车祸,产生5000元医药费,则理当索赔。

  摩拜们可以购买责任险,但1000万辆单车跑在全国各地,每天5000万单,就算事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保险公司每年要赔1.8万笔,摩拜付多少保费保险公司才敢接?

  据悉“宁波动物园悲剧”发生后,逃票、翻墙、把自己送到虎口之人的家人正在向动物园索赔!在这样的环境下,摩拜单车将成为“碰瓷”的最大受害者:你家车有故障,摔脑震荡了……要去医院全面检查……摩拜至少得派人陪着去医院吧?每天5000万单,百万分之一被“碰瓷”摩拜就死定了。

  客单价低但生命无价,花一块钱骑你家单车你也得对我的生命安全负责……摩拜们收取的费用与要担的责任很不匹配。

  车辆投放少、运营区域小、用户素质高,运营成本及责任风险暂时不会暴露。当“共享单车”进入全国数十个城市,投放达到千万级别,用户素质参差不齐,两座大山将难以翻越。

  前面提到的“共享经济课代表”——P2P租车,已经被“两座大山”阻住。

  最难解决的是车辆被骗的责任谁担?财大气粗的PP租车说“我担,但你不能对媒体说一个字,发微博也不行”。其它P2P租车平台则没那么痛快。

  2015年12月,宝驾租车代表同行赢下国内首例车主向P2P租车平台索赔案:车辆丢失,租车平台不用赔!赢了官司,输掉人心,还会有车主为一百两百租金把价值几十万的车交给P2P平台吗?有媒体称“P2P租车已死”。

二 : 微博联手阿里旅行如何用共享经济做旅游?

刘佳

2013年,身在新西兰KATE创建她的微博,并且成为她唯一在线的服务平台,1年半的时间里接待了超过1万名前往新西兰的游客,微博成单转化率超过60%。

而微博粉丝超过65万的新浪旅行家@风同学,近年来通过原创优质长微博展示行程亮点以及亲自带队、独家定制行程的服务模式在微博和新浪旅游平台上,覆盖了相当比重的中高端旅游人群。

不只是KATE与风同学。在这背后,新浪旅游总经理刘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旅游已经成为微博用户的第一大兴趣行业,而现在微博希望在这一垂直领域,通过扶持旅游达人和旅游自媒体,并与阿里旅行平台合作,用共享经济的服务模式撬动目的地旅游资源。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双方将在今年“双11”期间推出“蜻蜓客”旅游产品,通过投入海量资源扶持微博旅游自媒体和旅游达人,为旅游用户提供世界各地个性化旅程定制。

内容生态+服务生态

在阿里旅行总裁李少华看来,阿里旅行和微博的战略合作,核心在于旅游服务平台数据与旅游内容平台数据的深度融合。

刘奇告诉记者,微博和新浪旅游已经汇集了超过25000名旅游自媒体人,每天生产的旅游内容超过267万条,数量庞大的旅游自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化旅游的重要生态节点。

而基于联合打造的旅游自媒体“内容+服务”生态的战略初衷,双方将在今年双11期间推出的“蜻蜓客“产品,将提供共享经济旅游服务模式,每一位“蜻蜓客”都可以成为分享经济中的服务提供方,使旅游自媒体和旅游达人成为给旅行用户提供一对一个性化专属服务的个人品牌,满足个性化旅行需求且灵活度高,并完成销售与最终的服务对接。

围绕“蜻蜓客“,一方面,旅游达人可以在该平台为用户提供行程规划、旅行资讯、推荐旅行服务达人及产品等专属服务;另一方面,阿里旅行平台为“蜻蜓客”提供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接入阿里系的芝麻信用、支付宝、阿里云、花呗等使“蜻蜓客”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经验成为商品,并且延伸到线下服务。

基于阿里巴巴数据和平台服务之上,阿里旅行平台使“蜻蜓客”共享阿里旅行输出 云计算、精准会员、开放的营销平台、旅游金融和产业生态等能力。在产品层面,则打通旅游行业从“需求-产品-交易-服务-分享”的社交旅行闭环,将有服务能力的旅游达人和自媒体影响力进行商业化变现,使旅游共享经济落到实地。

李少华认为,这种融合不仅能更精准的沉淀出用户在旅游上的痛点和需求,并能引导建立立体的旅游生态体系,从而碰撞出顺应用户需求、撬动旅游资源的产品。

掘金旅游共享经济

普华永道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共享经济市场约为150亿美元,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加至3350亿美元,共享经济模式作为下一波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时下旅游行业的新潮流。“蜻蜓客“的推出,使得微博与阿里在共同挖掘旅游共享经济红利成为可能。

据介绍,在国庆前结束的#你不知道的旅行#活动,阿里旅行已经联手新浪旅游在微博上展开。在3个月内约16000余名旅游自媒体人生产了超过2.7万条长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过14.9亿。

新浪旅游近期上线了“微博—旅游”的旅游产品,就是与阿里旅行的相关旅游产品对接,以契合微博中旅游用户的内容生产与消费节点,也进一步提升微博用户的旅游内容消费体验。

而通过从内容到服务的全面打通,阿里旅行将与新浪旅游共同构建微博旅游自媒体日常运营及协同激励策略。

其中,微博宣布已正式启动旅游自媒体扶持计划,为旅游自媒体人提供包括认证、推荐、内容曝光、商业化尝试等系列服务,并推出新浪旅游自媒体联盟。到目前为止,新浪旅游已投入总价值超过1.57亿的微博推广资源以及近500万打赏稿费扶持旅游自媒体;而阿里旅行则为联盟旅游自媒体人提供包括阿里旅行卡券、旅行产品体验及代言、会员增值服务等奖励。

不过对于仍在垂直领域探索的微博而言,无论投资内容产品、垂直领域还是布局O2O,刘奇称,首要考虑并不是如何赚钱。微博已经有自身广告等盈利模式赚钱,从而支撑对垂直领域的布局。

三 : 共享经济鼻祖入华 谁会是Airbnb本土化的伙伴?

李北辰

钛媒体注:一周前,美国房屋共享短租平台Airbnb宣布入华,正式开启了扩张中国市场之路。其在资本层面的两家中国战略合作伙伴是红杉资本中国与宽带资本,而在产品和用户层面Airbnb团队必将面临如何“接地气”的考验。谁可能是Airbnb入华下一个伙伴?钛媒体作者李北辰的一番大猜想:

事情你们已经知道了,在红杉资本中国和宽带资本的护航下,共享经济的鼻祖之一、美国短租共享经济品牌Airbnb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这不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毕竟Airbnb入华只是时间问题。

可以肯定,与不少来自美国的先辈与先烈一样,Airbnb的入华势必将面临它们面临过的一切问题。另一方面,在中国O2O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残酷博弈中,面对中国市场诸多Airbnb“复制者”的竞争,当Airbnb本尊降临,其落地姿势无疑需要更强的适应性。而若考虑到现阶段人们习惯于放大共享经济阳光下的阴影部分,Airbnb的入华之路看起来似乎颇为凶险。

所以在我看来,一个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来了:Airbnb是会如十年前易贝易趣那般单打独斗最终败走麦城,还是如十年后Uber那般借助“地头蛇”力量而得以与他人分割江山?如果Airbnb的选择是后者,那么它会选择谁?

入华挑战和“前辈”Uber

Airbnb联合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曾表示:Airbnb的使命是连接全球,而中国是全球市场最为重要的一环。但现实却显得有些惨淡,迄今为止,Airbnb在中国仅有几千套房源,不足全球总数百分之一(事实上,整个亚洲也不足总量十分之一),且多数中国用户只有在出国旅行时才记得打开Airbnb,这离将中国市场接入世界版图的雄心相距甚远。

毫无疑问,Airbnb入华的当务之急是扩大用户基数以及拓展优质房源。相较而言,似乎前者更像是Airbnb立足之本,这直接关系到VC的评估和未来发展的原驱动力;而拓展房源则是对于Airbnb本土化的全方位考验——无论是接近凶残的区域地推还是与政府关系的巧妙博弈,都是摆在Airbnb面前的门槛——相信你多少听说过约租车市场前期那些“可歌可泣”的推进故事。而从直觉便知,与共享汽车相比,共享房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法律风险,酒店业所涉及的包括工商,消防,税务,公安等管理部门都会让这一行业的玩家们头大。

作为口碑相传甚广的外来者,无论从哪个角度,Airbnb都需要尽快摸清中国市场行情——更重要的是,避免那些异国先烈们的曲高和寡。头戴光环的互联网巨头在中国折戟沉沙的悲惨境遇为后辈们摸清了一条心法:尽量不要端着,不要阳春白雪,就要接地气,就要领英变赤兔。

可以想象,尽管小猪短租在七夕之日写了一封深情款款的告白表示“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但当Airbnb真正开始行动,定会搅乱市场。要知道,在此前一段时间,小猪,途家,蚂蚁等同质本土品牌已进行了深耕本土的运营工作和多轮良好的融资。所以Airbnb的推广活动是否接地气,如何与本土品牌过招,战术凶狠亦优雅,都是Airbnb要想清楚的问题。

事实上,盘点近十年国外互联网巨头入华世态,几乎都以本土品牌阻击战大获全胜收场收场:易贝中国化的易贝易趣被淘宝网杀得全军覆没,亚马逊的高大上不敌京东“老板娘是谁”的另类传播。现在看来,Uber算是最值得关注的异数,它成功顶住了来自政府监管部门和本土竞品的多重压力,以“人民”的姿态缓慢生根——这多少可以为Airbnb带来某种启示。

在我看来,深究Uber成功之道,除了入乡随俗善打价格战以及对于跨界营销诉说品牌故事的重视,选择与巨头联姻无疑是其最为讨巧的战略选择。在巨头中除了获得大笔注资,获得他们的产品资源就相当于获得了成熟的中国的用户市场,技术平台、伙伴资源平台等等都可以为其做中国业务的战略加持。Uber与百度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现在来看,拥有4亿用户量以及占据地图导航七成市场份额的百度地图,确实成为了Uber天然的广告载体与导流平台——要知道,中国用户打开百度地图即可在首页呼叫美国专车品牌,这可是过往任何外资企业不曾享有的待遇。某种意义上,百度战略投资Uber相当于为后者提供了“一条龙”式服务,“强龙”Uber借助“地头蛇”百度的整体资源技术优势,不仅试图逐步达成在华战略目的,更具备了抗衡滴滴快的和神州专车等本地土豪的所谓“身份认同感”。

作为深谙各种平衡与博弈的Airbnb领导者,相信布莱恩·切斯基一定有充足的理由决定效仿共享经济的同行Uber,尽早寻找到一棵牢牢扎根于本土的大树,之后借势“乘凉”。

Airbnb会选择谁?

首先来看一下,Airbnb寻找“大树”的理由是否充分。在我看来,Airbnb将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做文章:

第一,扩大和持续融资,这个没什么可说,参照Uber便知,在中国,补贴大战可谓惨烈,需要有红杉和宽带以外的巨量资本注入,而无论是本土团队建设还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地域扩张,Airbnb都需要钱;

第二,短租市场若想在中国良性发展,势必需要获得更多技术支持,以便更好地拓展线上功能,从各个流量入口吸引用户——你知道,当一个人身处异地,需求往往互为一体,而若将找房子的流程嵌入到出行(用车),游玩(地图定位)以及购物娱乐等整个链条之中,将产生无可估量的势能和应用价值;

第三,选边站队,嗯,这个看起来很虚,但事实上,正像滴滴高管团队中阿里系人才很多,视频行业到处都能看到腾讯系的身影一样,优质的创业团队可以凭借管理人员中相近的企业认同感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的运营风险,在管理和高管选择等人事行为上,获得本土巨头的良性影响。

那么Airbnb到底会选择谁?BAT三巨头中,先从B说起,百度。

若百度联姻Airbnb,可以为后者提供些什么?首先自然是百度优质的流量入口,搜索的天然需求,能够让更多人锁定Airbnb品牌,百度地图,请求定位及导航上的技术优势,如前所述,住宿只是整个出行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百度地图背后核心的LBS技术才是与Airbnb合作最迷人的想象空间,要知道,百度地图先前已经集成了Uber、e代驾等多种出行功能模块,倘若未来与Airbnb资源对接,那么当你打开地图便可浏览全部Airbnb短租数据,还会为用户智能推荐当前位置附近的民宿资料——某种程度上,百度平台上给予的“用户决策引导”,才是令酒店业如临大敌的终极场景。

除此之外,百度一直强调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并非噱头,基于地理、消费环境等各层面数据分析、高度完善的用户画像和用户精准推荐等等技术都在为百度的合作伙伴提供强大的商业体验。钟情于技术的Airbnb有着与百度想通的基因,这一点上用李彦宏的话来讲,会产生很强的“战略协同效应”。

另外,近些年来,百度始终秉持“自营+生态共赢”的开放态度,所以你尽可以全方位想象,譬如,如果说短租O2O与旅行O2O有着难以割舍的完整链条,那么当百度与Airbnb合作,去哪儿和Airbnb的资源整合岂不水到渠成?当然了,对于百度而言,从投资逻辑上,百度早前已经和红杉资本合作共投了天天用车,而两家资本巨头彼此满意的合作反馈延续到Airbnb之上也是顺理成章。

再说阿里。事实上,阿里与Airbnb之前展开了一些合作。首先无疑是支付接口,嗯,支付接口的选择是Airbnb脱离“高冷”形象的路径之一,Airbnb当然需要对接符合大多数国内用户使用习惯的支付模式。去年夏天开始,Airbnb逐渐向IP地址来自中国的租客开放支付宝服务,但对于来自中国的房东而言,为了适应国际市场,似乎还是得习惯用PayPal 收款。据媒体报道,目前Airbnb与房东只能以美元结算,若想兑换成人民币,得在PayPal上申请电汇美元到中国内地银行卡,几个工作日后银行收到Paypal汇给你的美元,再让银行把美元按照汇率换成人民币,整个过程相当费事,所以至少从理论上,支付宝完全可以完善房东端的用户体验。但仅仅靠支付一个手段来拉拢关系显得不太靠谱,阿里可能需要更多维地去想象,展开其它的一些合作空间。

Airbnb联合创始人之一内森曾表示:

“中国有自己的科技生态体系,有些服务提供商只在中国有,我们会为中国提供定制化服务,如支付,我们现在支持支付宝和银联支付等;对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我们也在和他们整合,这样人们更容易注册,将资料从社交平台转移,我们在为中国用户进行定制化来优化用户体验,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后说一下腾讯。当评论者在预测Airbnb未来在华遇到的“水土不服”时,一个最常见的论调就是:由于中国人际关系缺乏信任,Airbnb打开中国用户的信任度市场将变得异常艰难,毕竟Airbnb所仰仗的欧美国家信用体系并未在中国全面落地。事实上,一些在线短租平台甚至希望参照酒店业,接入公安身份证信息系统,但进展并不顺利——怎么可能顺利……

其实可以理解,租客如过眼云烟,一茬又一茬,担心房屋受损和盗窃实属正常,即便欧美国家个人征信体系相对完善,在Airbnb建立伊始也曾面临不少安全上的质疑声(想想Uber就知道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进而本能地产生排斥,这个逻辑在科技进化史上可谓连绵不绝。为应对人们的不安,四年前,Airbnb开放了社交关系链,用户可以接入包括facebook和LinkedIn在内的社交账号,Airbnb利用社交筛选系统优先匹配。

而现阶段Airbnb在中国仅仅开放了微博注册,诚如一位评论者所言:“如果要考虑到安全、社交等问题,我倒是希望支付宝、微信等贡献数据出来,出一个用户画像,有历史轨迹的积累基本可以判定一个人的习惯,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安全。”尽管看起来不切实际,但用户画像、精准推荐等一些内容,似乎百度的大数据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

在我个人看来,从已有迹象看,BAT三巨头中,相比于支付系统的完善以及社交关系链的影响,Airbnb会更注重自身平台的长远发展,而这其中,百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它或许才是Airbnb更有兴趣投靠的金主。而倘若预言一朝成真,将会吸引更多的O2O国际巨头加入中国,与百度共同打造“连接人与服务”。当然,李彦宏“不谋求控股、不划分阵营、不怕洗用户”的开放政策也方便Airbnb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无疑为国内O2O生态建设培育了更多想象空间。

四 : Web共享经济成为主流的10个标志

Web共享经济成为主流的10个标志

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利用web共享从汽车、公寓到工具等“东西” 的概念仍然相对较为新潮,但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采用这一商业模式。业界人士Katie Fehrenbacher撰文指出,Web共享已经到达了“成为一种主流概念”的临界点,一些公司已经从“协作消费”中赚取了大量收入。以下是全文摘要:

我认为,web共享经济正在成为主流的迹象有以下10条:

1. Airbnb估值10亿美元。据说“点对点”公寓和房屋出租公司Airbnb在安德里森·霍罗威茨(Andreessen Horowitz)牵头新一轮融资中估值10亿美元(或更多),有望筹集1亿美元资金。此前一轮融资Airbnb只筹集到780万美元。毫无疑问,在融资上的这样一个巨大飞跃将帮助Airbnb迅速成长,并获得获得更多的用户。

2 .Zipcar公司上市。汽车共享公司Zipcar于4月中旬在纳斯达克首次亮相时,每股30美元的价格比18美元的发行价上涨了60%。在过去十年中,Zipcar公司的业务一直在增长,但他们认为今年上市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无疑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3.新的初创公司。使用这种商业模式的新网站正在不断涌现:婴儿服装交换网站thredUP于2010年4月推出,此后该网站的业务一直在不断增长; Neighborgoods是一个侧重于在本地和邻里之间出租物品的新网站;Toygaroo就像是儿童玩具的Netflix,家长可以在这里租用、返还玩具并另租新的玩具。

4.邻里租车服务的竞争。“邻居到邻居”的汽车租赁(汽车分享2.0)概念变得非常热门,目前至少有3家公司瞄向了这个目前还很小的市场。 Getaround上周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并荣获了TechCrunch Disrupt大会的冠军);RelayRides 从Google Ventures 和August Capital获得了资金,其业务一直在增长;此外还有在2010年9月推出的Spride Share。

5.吸引了大众的注意。ThredUP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莱因哈特(James Reinhart)最近说,该公司已经吸引了“高科技行业用户”之外的更多用户。

6.经济大形势。这些类型的网站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经济大形势不景气,导致消费者减少了对昂贵商品(比如汽车,或者他们只能使用一次的工具)的购买和拥有。当经济状况不佳时,为何不将到网上租东西呢?这绝对是一个主流消费理念。

7.Web声誉工具的支持。要让普通用户能够安心出租自己的车给住在附近的人,或说服别人住在一个陌生人拥有的公寓里是一个好主意,这得依靠Web声誉工具。网上声誉工具正在变得一年比一年好,像Yelp、 Amazon 和 Netflix等服务已经把同侪评审(peer reviews)变成了一种艺术,因此Airbnb等共享网站就能够利用这种已经存在的生态系统了。

8.权威人士的书籍。任何时候,当一个趋势开始渐渐成为主流时,总会出现一些关于该主题的书籍。目前就有两本讨论web共享经济的书:《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兴起》(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以及《网格》(The Mesh)。

9.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的参与。上周,名人阿什顿·库彻透露他投资过Airbnb。阿什顿·库彻曾帮助Twitter变得更加主流,他的参与有推波助澜之功效。

10.汽车共享是“药引子”。市场研究公司Latitude的报告《分享经济》显示,尝试过汽车共享服务的人更有可能加入其他Web共享服务。与非汽车类共享者相比,汽车共享者也分享更多种类的东西。汽车共享是这个不断增长的趋势的“药引子”。

(Kathy)

本文标题:共享经济-从滴滴到摩拜 共享经济要翻越两座大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28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