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cocar共享租车-共享经济大幕拉开 PP租车实现每单盈利

发布时间:2017-10-16 所属栏目:共享经济

一 : 共享经济大幕拉开 PP租车实现每单盈利

  【61阅读IT新闻频道】在资本行业看来,互联网无疑是最能花钱的领域。即便在今年,很多创业公司依旧能从风投手中融到资金,不少名声在外的大公司也仍然处于烧钱阶段。“蓝图广阔,用钱有理”成为众多IT公司的资本标签。在所有财经媒体上,IT公司的盈亏常常会占据页面头条。如此背景下,能够实现逐步盈利并保持初心的企业就显得格外不凡。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开疆拓土时期的资本投入固然重要,但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如何在已有版图经行“符合时宜”的深度经营,或许将是下一轮发展阶段的重点。比起拓展初期,企业在全新环境下的发展潜力则更依托于其商业模型可行性。逐步开始盈利,也许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发展成功,但一定可以印证其商业模式的价值。

  “硬骨头”—用互联网实现汽车共享

  在众多O2O、B2C、P2P等创业公司中,汽车共享领域是最早被人关注的领域之一。区别于快消、文娱等轻资产,把汽车共享推至线上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信任”与“安全”。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完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推广消耗与行业起伏让很多产品还没将构想完整铺开,就已经在用户的口碑中谢幕。当多数企业还在思考如何活下去的时候,PP租车——一家以共享租车业务为主的科技公司,在今年正式宣布目前已实现每单盈利。

  眼下,互联网租车正在成为出行时尚。打开手机应用市场,用户已可以看到数款租车APP。与其他产品不同,PP租车所立足的模式是用户共享。通过线上技术,为闲置的私家车与租客之间搭建渠道,让用户可以通过实惠的价格租赁到不同类型用车。

  PP租车于2012年5月开始在新加坡筹备并在2013年8月正式进入中国。在早期的发展中,PP租车专注于私家车的租用服务。在互联网领域,将重资产搬到线上必然会遭受更多的运行压力。PP租车张丙军也坦言,“汽车是传统行业适用于互联网中最难的一块”。

  难度源于“信任”。从功能上讲,大众及整个社会对于共享经济的认知还在逐步完善。将社会上的闲置车辆用起来,让车主获利减少养车成本,为更多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解决出行方案。PP租车仅用了不到3年,就用“每单盈利”初步兑现了企业对用户和资本的承诺。当共享经济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时,PP租车的战略构想也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顺大势”—共享经济大幕下的PP租车

  无疑,共享经济在国内将有很大的机遇,也会有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移动产业的持续火爆,也为共享经济创造了更多空间。每天都有数量可观的订单在PP租车平台上完成,这些订单意味着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在自己附近的小区,快速的找到自己喜欢、合适的用车,也包括不少汽车爱好者能够低成本体验个性车辆。

  用户福利是共享经济的好处之一。早在PP租车创立之初,共享经济所可能带来的环保价值就是PP租车倡导的愿景。据统计,中国汽车的年产量在飞速增长,但汽车的使用率却持续低迷。交通拥堵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了汽车的使用,汽车产业的过分消耗最明显特征,就是城市环境恶化。当个体汽车的使用率提高,社会运行的成本下降,更少的尾气和更好的运行效率是共享经济所赋予的社会价值。

  共享经济持续走热,对于市场而言就是激烈竞争。汽车共享领域已经很难用蓝海与红海简单区分。首先,在该领域已经聚集了数家规模化的公司,其中包括汽车重资产自营,整合线下资源等多种形式。这其中,PP租车的用户共享形式已经占据了汽车共享市场的90%,这样的成绩源于PP租车对于产品功能的不断完善。以用户最关心的痛点为例,PP租车采用“亿元保障金”及“百万保险”对车主进行权益保护,而海量车型也为用户提供了无限的选择余地。随着共享理念逐渐成为时尚,PP租车也为用户“追赶潮流”的大势完成了可靠保障。

  “开新篇”—盈利只是共享经济商业化的一小步

  PP租车实现每单盈利,看似是互联网行业中的少数派,实则是深耕产品功能,为用户不断升级服务的结果。一个成熟的企业必然不会因此止步,在PP租车看来,汽车共享实现的过程难,可用户却可以享受更多附加值。2016年,PP租车将Slogan全新升级为“开身边好车,过快乐生活”,就是决定未来将在品牌建设重点发力,在完善理性功能的同时,打造更好的产品情感。

  汽车共享的情感价值并非轻资产可以比拟。PP租车的大数据显示,平台用户集中于80后,90后等城市新生代,他们对于汽车的理解和使用更为开放。在因限购或资产不足以购买用车时候,PP租车为这些经济活跃的个体提供了最好的出行解决方案。同时随着汽车共享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车主与租客之间会形成完整的社交网络,依托对个性用车的一致爱好。曾经,一辆孤零零的汽车现在可以让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这些兴趣圈子的成立与线上租车的便捷,为PP租车的用户搭建了有温度、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

  关于共享经济,与其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不如直接看作社会对于共享经济的期待和需求。汽车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料,实现共享的意义无须赘述,但如何在健康的模式下实现商业化运作,是该领域企业需要思考的核心。

  在PP租车进入中国的第三个年头,注册用户已经超过百万,涵盖车型丰富并实现每单盈利等多项承诺。在PP租车的创业之初的计划里,上述目标的达成并不代表着最后收官。让产业更加完善,通过汽车共享,打造快乐的生活方式将是PP租车未来的承诺。目前来看,PP租车已经进入到持续盈利阶段,在证明其商业模式健康的同时,也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IT新闻微信公众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新鲜资讯

使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

二 : 死亡实录:CoCar梦断P2P租车之海

文 | 阑夕

P2P租车的后起之秀CoCar由于A轮融资迟未到位,日前宣告停止运营,这是P2P租车行业的首起死亡案例,也再度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互联网存在北京和上海两种速度。(www.61k.com)

6月中旬,CoCar的联合创始人戴菁莪还在出席一场媒体峰会时表态“对CoCar共享租车的未来充满自信”,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oCar长久深陷规模经济的死穴,折戟沙场实与信心无关。

所谓规模经济,指的是P2P租车市场里的租户与用户之间有着紧密的正相关性,租户规模上不去,则会遗漏用户需求,用户规模上不去,又遏制了租户收益,二者的平衡上涨,才能保持企业的健康。

CoCar位于上海创业,团队构成又多来自传统汽车租赁行业,起步本就不早,但是CoCar的初期策略仍以中介自居,并不像竞争对手那样拼命拓展车源。今年年初,戴菁莪也曾对媒体从容表态:“打个比方,如果你做房东,房子拿出来租,不会只挂在一家中介吧?”

这种上海创业特有的悠然心态与北京创业推崇的“生死时速”差距迥异。

当CoCar把全国车源做到1万辆时,这个行业的领头羊PP租车已经拥有超过50万车源,而且联合创始人张丙军每天都还在焦虑“跑得不够快”,压着团队寻找教育市场的新方法。

PP租车累计拿到超过4亿人民币的融资,根据张丙军的介绍,相当部分的资金都被用来投入市场和运营体系的打造,而且随着时间发展,市场的费用占比会越来越高。相比之下,仅有千万级人民币现金储备的CoCar其实根本没有喘息机会。

到了今年5月,CoCar的衰败早有迹象,创始人也没有了创业之初的气定神闲,开始放话“我们反而是更希望竞品能做出来,也希望他们能做到巨头”,这种反差与疲态,无疑也向其他创业企业奏响警钟。

P2P租车行业的产值潜力一向被估得极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的国家,P2P租车的确有着和Uber们一起改造交通出行的可能性。但是,与打车和专车应用不同的是,P2P租车的模式更重,且需涉及到从交易补贴到风控服务再到保险理赔等多种环节,极其依赖资本输血,若是缺乏长期作战的耐性,注定无法在这个不进则退的行业里生存。

相对乐观的是,由于P2P租车对于政策的冲击性没有互联网专车那么大,所以相关的创业公司或多或少还能受到政府青睐,比如北京政府就会不定期的在地铁和户外打出公益广告,鼓励市民尝试共享汽车的出行方式,缓解城市拥堵的压力。

CoCar退出之后,P2P租车行业只剩下了四个席位,分别是PP租车、宝驾租车、友友租车和凹凸租车,有数据显示,累计融资额度最高的PP租车达到了近乎九成的市场份额,马太效应恐怕还会催生新的死亡案例。

无论如何,我们仍应铭刻那些败于事业途中、冒险精神永存的创业者,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如此写道:“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无论如何,我们仍应铭刻那些倒在事业途中的创业者,它们不应籍籍无名的从互联网的历史中消逝。

* 下面这组图片,是在南四环外新发地酒店附近的一处,通过四款P2P租车应用寻找到的车源——

PP租车:

cocar共享租车 死亡实录:CoCar梦断P2P租车之海

宝驾租车:

cocar共享租车 死亡实录:CoCar梦断P2P租车之海

友友租车:

cocar共享租车 死亡实录:CoCar梦断P2P租车之海

凹凸租车:

cocar共享租车 死亡实录:CoCar梦断P2P租车之海

三 : 创业者说:PP租车的“共享经济”模式可能性

  天使王兴投资PP租车的理由是:“你们做的是一件未来的事情”。

  

 

  钛媒体注:城市生活的不断升级,让我们居住的城市产生了大量的闲置资源,比如私家车和住房。集中了闲置住房资源为平台,致力于解决独特居住体验的共享租房鼻祖Airbnb之所以被广泛认可,正是因为其开创了共享经济的实用平台。不过,P2P模式一贯被视为“门外的野蛮人”,自去年在各个传统行业疯狂成长以来,至今并没有很成熟的商业模式。

  钛媒体近日走访的创业公司PP租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P2P共享式平台。PP租车的模式,是鼓励私家车主通过第三方平台将闲置的私家车资源线上出租——这相比传统租车行业在模式上是一种尝试和颠覆。PP租车的第一家公司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新加坡,自2012年12月在新加坡上线开始,在当地私家车租赁市场有过成功的尝试;2012年末,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国内。近一、两年来,以京沪等一、二线城市为例,在雾霾环境、交通拥堵的压力之下,闲置机动车辆如何更好的利用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据北京市交通部门预测,到2016年,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600万辆,而按照2013年北京市私家车占机动车数量比例70%来估测,私家车保有量将有增无减。

  PP租车的初衷就是将闲置的私家车辆与租客的用车需求整合起来,将Airbnb的模式移植到汽车租赁行业。钛媒体先后两次采访PP租车团队及其CEO张丙军,他们正在做出怎样的尝试,把共享模式在国内落地?

  从新加坡到北京

  2013年4月,PP租车选中了国内第一个城市北京,靠天使投资人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开始前期筹备。这六个月时间,张丙军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公司CMO王嘉明开始在投资人的帮助下组建早期团队,并且通过在上海地区的一份调研发现,大约有17%的年轻私家车车主有通过租赁方式处置自己闲置资源的意愿。而北京的城市发展现状,非常接近他们在新加坡市场的观察,张丙军在国内看到了机会:

  第一,大量闲置资源没有高效的处置渠道。把闲置的车子放到平台出租,可以直接帮车主利用闲置资源变现;

  第二,租车本身是一种环保的活动,在政策上占据优势;P2P模式能够促使闲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第三,北京的买车摇号政策,导致很多人买不到车,租车成为一种潜在的选择。

  然而与新加坡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PP租车进军国内之初首先就遇到了两个绕不开的痛点。首先是如何教育用户、教育市场的问题。个人租赁的问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并不高;加上国内贫富两极分化,从心理上来看,富人根本不会考虑出租这事,穷人过于爱惜自己的车,可能也不会考虑。所以PP租车想要获得的第一批用户,不光是要认同共享模式,而必须愿意亲身实践并为此买单。而PP租车把早期的用户定位在25-40岁的私家车车主,可以看做是一种讨巧的做法。

  此外,使用第三方租车平台租车,首次交易的两方都是陌生人,安全因素是车主、租车人首要考虑的问题。谁来提供第三方担保?答案是:机动车保险。于是,张丙军的团队开始一家一家寻找愿意合作的保险公司。问题是,在PP租车进入中国之前,并没有与P2P模式相关的汽车保险险种,谁愿意单独开设一项区别于传统车险、专为P2P租赁交易而设的保险业务?对于一家刚起步的公司来说,没有庞大的用户基数,PP租车在同保险公司谈判中处于弱势。最终,中国人保抛出了第一个橄榄枝,去年10月,第一款租车保险在PP租车平台上线,PP租车平台也正式宣布上线。

  

 

  PP租车CEO张丙军

  相对于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往往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传统租车公司,P2P租车看起来像一个搅局者。张丙军告诉钛媒体,在租客端,与传统租车相比,PP租车平台的价格便宜了将近30%,可以看做是挑战传统的核心竞争力。

  张 丙军希望,PP租车可以成为是共享型经济的倡导者,其实是在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过去我们是以消费为驱动,使用产品都需要购买,然而在面对当下资源调 配的低效率和诸多限制,共享型经济就是一个突破点,它可以通过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把社会上现存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截止到钛媒体发稿,PP租车已经获得来自红杉资本领投、清流资本跟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同时市场也已经扩张到上海和广州两个城市,6月初正式上线运营。

  平台的风险和机制

  共享型租车的理念是好,但是否触及到法律、政策的边界呢?这常常是不少投资人、用户和前来见面的朋友见到张丙军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根据在新加坡创办第一家公司积累的经验,PP租车进军国内时,一直在研究涉及政策和法律的问题,如果这点不解决,PP租车的模式就无法在国内运行。为了解除疑虑,PP租车团队向专业律师咨询、走访了交通部,四处搜寻针对P2P共享模式有关的成文规定,终于在《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第六条“汽车租赁共享服务”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汽车共享相对于自驾车,可以有效解决停车位不足、交通阻塞及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问题,是值得提倡的绿色交通模式。通过实施“汽车共享”,汽车租赁与其他出行方式可以有效结合,从而形成满足“高质量”出行需求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可见从城市管理的层面,闲置资源的利用是被鼓励的。有了成文的规定,这样便消除了法律上的风险。而平台模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保证平台双方的易用性和利益,即平台的良性运转。在聊到这个问题时,PP租车CMO王嘉明表示,PP租车主要依靠四个平台机制,来消除用户的疑虑,保证两端的用户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享受租赁服务:

  1、会员机制:所有在PP租车平台的用户,都必须是实名认证,并有人员专门进行审核。

  2、评价机制:前期引导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租车体验来进行评论,这样就为其他用户提供了参考

  3、安全机制:PP租车平台上的每一辆车都会经过安全检查,确保易于驾驶,同时还会在每一辆车内安装智能盒与行车记录仪,随时追踪车辆位置。

  4、保险机制:PP 租车会为车主提供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障意外情况下车主的利益。

  在PP租车团队中,王嘉明主要负责前期的推广。有了信用机制以后,他和市场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做了一系列宣传,其实更多的是依赖口碑传播。上线8个月的时间,PP租车平台全国已经拥有15000辆车,租客27000人,预计3-5年内北京地区车辆增加到250000辆。

  然而,租车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是更为棘手的问题。比如,租客的驾驶能力很难从线上的信息中获得,一旦一个菜鸟租车,事故率就很高,这样就很难保证车主的车子不受损害。同时,如果车子出了问题,紧接着一系列繁琐的索赔程序,也会给车主带来很多烦恼。保险毕竟是事后补救措施,平台机制怎么样继续完善,依然是PP租车团队需要认真考虑的可变因素。

  另外,对于轻资产项目来说,车辆调度也是对PP租车来说最具有挑战的一个环节。PP租车宣称1 km以内准能租到车,但如何到达租客手中、整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好坏。对此,张丙军告诉钛媒体编辑,其团队下一步运营重点就是寻求一个可行的办法,建立良好的调度机制。

  C2C不是终点,B2C是可能的方式

  不久前,香港联交所公告显示,国内租车公司神州租车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请,这件事似乎让租车市场的创业者们看到了希望,然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压力和竞争,目前租车市场上,除去神州租车,还有易到用车、一嗨租车等平台都在瓜分国内租车市场的资源,那么作为颠覆者和新进入者,PP租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又该如何应对?

  张丙军说,“以易到用车为例,他们既提供司机也提供车;而我们只提供一个平台,相当于是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两种模式是不冲突的”,同时,按照张丙军个人的性格和创业风格,前期的运作偏于保守,从现在起公司将开启“快跑模式”。我们也看到了实际的行动,本月6月6号,PP租车已经正式进入上海、广州市场,同时还与如家酒店建立合作关系,正在用开放姿态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的布局。

  如此快速的布局,和清晰的商业模式不无关系。“我们会从车主出租收入里提成一定比例,由于现在处于推广期,租车收入全部返还给车主,后期我们预计提成20%”,张丙军告诉钛媒体记者。

  而共享租车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存量机动车市场,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汽车数量是有限的; 按照PP租车现行的租车价格,非豪华型家庭用车平均一天的租金在150-300之间,客单价并不高,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饱和,租客的数量增多,平台就已经无法满足租客需求,营收也可能遇到瓶颈。在张丙军对公司的规划中,未来不排除引入租车机构作为B端“车主”,为传统的租车公司提供线上的新渠道,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客源,实现可持续的平台运作。

  王兴眼中“未来的事情”

  PP租车的团队从新加坡创业开始到启动北京项目,有着深深的“清华帮”创业烙印。连续创业者、现美团网CEO王兴就是PP租车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张丙军在回国前并不认识王兴, 2013年5月份,经校友引荐,张丙军结识了王兴这位资深“创业家”初衷是希望向王兴请教一些关于国内创业的经验,同时也有向王兴询问一些产品建议。王兴担任了一位名誉产品经理的角色,给PP租车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而王兴对于PP租车出于直觉的评价是:“你们做的是一件未来的事情”。最终成了天使投资人,同时以创业导师的名义加入了PP租车团队。而王兴对张丙军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他一贯“低调稳健”的风格;团队现在已经进入快跑模式,在这个人人都看得见机会的行业,唯有“快跑”才有希望更迅速的占据市场,真正实现P2P共享模式的普及。

  而关于PP租车的未来规划,张丙军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内,目标是攻下北京市5%的存量车辆(存量车市场约500万辆)。而从产品层面,PP租车的团队已经开始考虑在产品中加入社交元素,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甚至实现移动端实时对话,进一步深化车主与租客之间的交流。(本文首发钛媒体,葱葱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标题:cocar共享租车-共享经济大幕拉开 PP租车实现每单盈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08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