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

发布时间:2018-01-14 所属栏目: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一 :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_层次分析法 -概述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_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1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1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1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层次分析法_层次分析法 -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_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不妨用假期旅游为例:假如有三个旅游胜地A、B、C供你选择,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和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这三个候选地点.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自然分别看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其次,你会就每1个准则将三个地点进行对比,譬如A景色最好,B次之;B费用最低,C次之;C居住等条件较好等等。最后,你要将这2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A、 B、C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层次分析法_层次分析法 -利弊分析

优点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1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1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1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缺点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_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1个情况,就是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1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1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1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1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

3.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
当希望能解决较普遍的问题时,指标的选取数量很可能也就随之增加。这就像系统结构理论里,要分析一般系统的结构,要搞清楚关系环,就要分析到基层次,而要分析到基层次上的相互关系时,要确定的关系就非常多了。指标的增加就意味着我们要构造层次更深、数量更多、规模更庞大的判断矩阵。那么就需要对许多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的工作。由于一般情况下对层次分析法的两两比较是用1至9来说明其相对重要性,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指标,对每2个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可能就出现困难了,甚至会对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一致性产生影响,使一致性检验不能通过,也就是说,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或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通过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权值)不一定是合理的。

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比较复杂

在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时,所用的方法和我们多元统计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在二阶、三阶的时候,我们还比较容易处理,但随着指标的增加,阶数也随之增加,在计算上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不过幸运的是这个缺点比较好解决,有3种比较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第1种就是和法,第二种是幂法,还有1种常用方法是根法。

层次分析法_层次分析法 -操作步骤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_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1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九个)应进1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2、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1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追成对比较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层次分析法_层次分析法 -注意事项

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其含义混淆不清,或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都会降低AHP法的结果质量,甚至导致AHP法决策失败。
为保证递阶层次结构的合理性,需把握以下原则:
1、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2、注意相比较元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

层次分析法_层次分析法 -应用实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对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然后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3、针对某1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关于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方法有2种,即几何平均法(根法)和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1)几何平均法(根法)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乘积;
计算mi的n次方根;
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2)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和;
将A的各行元素的和进行归一化;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max
对于任意的i=1,2,…,n,式中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4)一致性检验
构造好判断矩阵后,需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针对某一准则层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虽然在构造判断矩阵A时并不要求判断具有一致性,但判断偏离一致性过大也是不允许的。因此需要对判断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 :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以及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定义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运用层次分析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明了。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也许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它使得买方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构造成对比较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追成对比较阵。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hy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对方案的多指标系统进行分析的一种层次化、结构化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运用AHP方法,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步骤2: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步骤3: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排序。

  最后,得到各方案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两两重要性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两个方案的相应重要性程度等级。如对某一准则,对其下的个方案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记为第和第因素的重要性之比,表3列出Saaty给出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按两两比较结果构成的矩阵称作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 且 / ( =1,2,… ) 即为正互反矩阵

  表3比例标度表

因素 比因素

量化值

同等重要

1

稍微重要

3

较强重要

5

强烈重要

7

极端重要

9

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2,4,6,8

计算权重向量

  为了从判断矩阵中提炼出有用信息,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为决策提供出科学依据,就需要计算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

  定义:判断矩阵 ,如对 … ,成立 ,则称 满足一致性,并称 为一致性矩阵。

  一致性矩阵A具有下列简单性质:

  1、 存在唯一的非零特征值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 记为 ,叫做权重向量,且;

  2、 的列向量之和经规范化后的向量,就是权重向量;

  3、 的任一列向量经规范化后的向量,就是权重向量;

  4、对 的全部列向量求每一分量的几何平均,再规范化后的向量,就是权重向量。

  因此,对于构造出的判断矩阵,就可以求出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归一化后作为权值。根据上述定理中的性质2和性质4即得到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的条件下求取权值的方法,分别称为和法和根法。而当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时,用和法和根法计算权重向量则很不精确。

一致性检验

  当判断矩阵的阶数时,通常难于构造出满足一致性的矩阵来。但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条件又应有一个度,为此,必须对判断矩阵是否可接受进行鉴别,这就是一致性检验的内涵。

  定理:设 是正互反矩阵 的最大特征值则必有 ,其中等式当且仅当 为一致性矩阵时成立。

  应用上面的定理,则可以根据是否成立来检验矩阵的一致性,如果 比大得越多,则的非一致性程度就越严重。因此,定义一致性指标

(1)CI越小,说明一致性越大。考虑到一致性的偏离可能是由于随机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时,还需将C屿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得出检验系数CR,即

(2)如果,则认为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就不具有满意一致性。其中,随机一致性指标RI和判断矩阵的阶数有关,一般情况下,矩阵阶数越大,则出现一致性随机偏离的可能性也越大,其对应关系如表4:

  表4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可见,AHP方法不仅原理简单,而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优秀的决策方法,特别是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决策问题。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其含义混淆不清,或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都会降低AHP法的结果质量,甚至导致AHP法决策失败。

  为保证递阶层次结构的合理性,需把握以下原则:

  1、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2、注意相比较元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

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对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然后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关于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方法有两种,即几何平均法(根法)和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1)几何平均法(根法)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乘积;

  计算mi的n次方根;

  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2)规范列平均法(和法)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和;

  将A的各行元素的和进行归一化;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max

  对于任意的i=1,2,…,n, 式中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4)一致性检验

  构造好判断矩阵后,需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针对某一准则层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虽然在构造判断矩阵A时并不要求判断具有一致性,但判断偏离一致性过大也是不允许的。因此需要对判断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

本文标题: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76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