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二节蘑菇教学设计一

发布时间:2018-01-18 所属栏目: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 :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教学设计一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使学生能总结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识记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的能力。

(2)通过食用菌的调查,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3)通过食用菌的养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l)通过学习食用菌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教育。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命。

(3)通过食用菌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它与人类的关系是教学重点。因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价值很高,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是难点。因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离开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除了事先布置、管理好以外,还需要学生独立进行的过程,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3.蘑菇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是教学难点 。

教具准备

新鲜的成熟的蘑菇或蘑菇标本,蘑菇或其他真菌的教学图片、软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设置情景,引出主题

观察实物标本,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

利用标本或教学软件,使学生理解蘑菇的形过程

发挥学生的作用,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 说明:

(1)首先展示蘑菇标本,激发情趣,再由学生引出主题。或者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一小段,调节课堂气氛,引出主题。

(2)关于蘑菇部分的教学,首先注意教学的直观性,最好课前分好小组,两三个人为一组,每组准备好蘑菇标本,上课时,按照观察提纲,逐步进行观察。观察提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有一定的程序性和层次性,要科学严谨,具体可行,体现指导性、方向性。如:

①蘑菇像什么?

②你们组的蘑菇标本呈什么颜色?是否含有叶绿素?

③都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张开的伞,那么伞盖、伞柄分别叫什么?

④蘑菇是否有生长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叫什么?

⑤把成熟的、新鲜的蘑菇放在白纸上,一手按住,另一只手轻轻地敲一敲,在白纸上是否发现有褐色的粉末落下来?如果有,你知道是什么吗?

⑥你能绘出一个蘑菇的外形图吗?如果能,请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⑦你观察时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在学生按提纲程序观察时,教师出示醒目的蘑菇的形态图,以便学生对照。把实验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并拟定观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解决,可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关于孢子落到条件适宜的地方就可以萌发出子实体,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比较抽象,应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这个过程较简单,把成熟的蘑菇菌盖剪下来,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面垫上一张白纸,轻轻敲打菌盖,即可见到落下来的孢子。然后,再提供不同发育期的蘑菇标本让学生观察理解。其做法如下:在培植时,最好选择较透明的培养基,每隔5天重新接种一次(保持一段距离),直到刚萌发出菌丝的个体和较成熟的个体都具备为止,还可以把不同发育期的标本放到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或70%的酒精中浸泡起来保存,以便随时观看。或者利用教学软件以动画形式来演示这一萌发过程,或制作能反映这一连续过程的复合投影片及活动挂图等。

关于如何区别有毒的蘑菇和无毒的蘑菇,目前没有简易的鉴别方法。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如:a.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b.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c.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等等。一定要教育学生,对不能识别的蘑菇,一定要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不要随意采食,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3)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部分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比较酵母菌、霉菌和蘑菇,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部分的教学只要提及与细菌、放线菌一样,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复习了旧知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4)关于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请学生联系实际总结,教师点评,如有没有总结到的一些大型真菌,如木耳、灵芝、猴头、银耳等,可利用软件向学生介绍。

(5)关于(实践活动三)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以调查为例)部分的教学,关键在组织者,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次考验,如果组织得当,受益非浅,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接触社会,学到一些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趣,初步尝试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强学习印象,体现了素质教育。搞好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拟定好计划,布置任务细致周密,要切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要保障,防患未然。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是了解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特征。学生自己拟定活动计划(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拿出来让学生讨论,看是否切实可行。

第二,选择调查场所。

a.一块长有食用菌的林地或草地。

b.一家农贸市场或食用菌养殖场。

c.某个有研究食用菌项目的科研单位或大学。

d.上网等。

第三,有适当的组织形式。

a.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选出有责任心、热爱生活、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余学生也要有分工,要明确任务,做好准备。如:XX同学担任主记录,XX主要负责联络和收集信息,XX主要负责安全等。

b.活动时一定要有教师组织,不要让学生自己出去,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做顾问。

第四,调查方式。

a.实地考查。

b.个别访问。

C.网上查询。

d.问卷获息等。

第五,让学生明确调查内容。

调查的项目较多,可以划分成问答题的形式,分给小组,使每个小组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任务。

a.当地食用菌主要有哪些种类;

b.每种食用菌的形态、颜色;

c.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

d.营养方式;

e.主要成分;

f.营养价值;

g.药用价值;

h.市场价格;

i.季节性;

j.有毒无毒;

k.味道;

1.鉴别方法;

m.其他。

第六,服装和活动备品。

a.穿宽松适合运动的服装,如果到林地或草地,要穿旅游鞋、长裤,裤角扎紧,以免遭蚊虫叮咬,最好带白帽,便于查找所在位置。

b.小铲,小木棒,记录本,笔等。

第七,整理记录。

活动中所记的笔录会很潦草,回来后利用课余时间加以整理、分类,有些还要添加数据说明,并做适当的分析。这样,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

第八,总结汇报交流

在校内开展一次交流会,口头交流,汇报调查结果。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交流,如办板报、办学报、网上交流等。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要有“存在问题一项”,让学生找出本次调查中不圆满之处,以利于下次完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蘑 菇

一、蘑菇

1.形态结构:像把张开的伞,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

2.营养方式:靠地下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产生孢子进行孢子生殖。

4.鉴别蘑菇,不可随便食用。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

3.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异养。

三、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

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可食用、药用、制酱油。

2.有害方面:使食品、纺织品发霉变质,使农作物患病等。

二 :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 :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票、元”等六个生字。
  2、读六个带有“张”字的词语,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
  3、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巩固生字。
  4、朗读背诵小诗《鞋》。
  5、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认识“票、元”等六个生字。
  2、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
  3、积累一些常用词语。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列小火车进入一个小站,站名是语文园地二。)
  小朋友们,我们乘坐的学习小火车又进入了语文园地小站,看看在这个小站里,我们以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二、引导发现,实践运用
  1、读课件出示书上的字词:
    试着读一读,看一看,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2、你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指名读。
  3、小组内说说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学:
    票、元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
    旦、值、篇、遍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学。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5、认读词语卡片,进行组词练习。
  6、扩展练习:
    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来学习下面的生字:
    先、司、杆、伙、铜、伴
三、读读想想,理解一字多义
  1、自由读词语。
  2、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六个词语,仔细观察这六个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个词里都有一个“张”字。)
  4、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张”字的意思:
   ⑴ 这六个词中的“张”字意思一样吗?
   ⑵ 在这六个词中,“张”字各是什么意思?
     “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说说班里哪些同学姓张。
     “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动作来理解。
     “一张画”可以用实物讲解。
     “开张”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
     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⑶ 根据“张”字的不同意思进行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小朋友们都有精彩的发现,下面,我们又要在“日积月累”的天地里再一次进行积累,增长知识。
二、积累词语
  1、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今天,我们要积累什么呢?
    (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词吗?请小组长带着你的组员把它们读一读吧!
  2、小组开火车读词。
  3、全班开火车读词。
  4、你们能用它们造句吗?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三、读背诗歌《鞋》
  1、导入: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连小小的鞋都爱它,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歌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2、想听老师读一读吗?
    (师范读,学生评价。)
  3、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小朋友们,你们爱你们的家吗?那么就用这种爱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
    指名读。
    齐读。
    配乐读。
  5、练习背诵这首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你们想背下来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这首诗歌。  
    指名背诵。
    全班配乐背诵。
四、指导积累方法
  1、小朋友们,读了《鞋》,这里面有你喜欢的、想记住的词语吗?
    (让学生画出想积累的词语。)
    请一两位学生上台展示。
    (我想积累的是……)
  2、老师也画了一些我想积累的词语,并把它们记在我的积累本上了,你们想看看吗?
    (通过展台展示老师的“积累本”。)
  3、你们想把你喜欢的词语记下来吗?那就快请出你的“积累本”吧!学生拿出“积累本”,记下喜欢的词。
    (请学生上台展示“积累本”,说说为什么想记这些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最近,我们学了很多写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了很多家务事。有没有爸爸妈妈不让做家务的情况?(如果没有,可介绍教材中的例子)
二、引导倾听
  1、这位同学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需要同学们为他想想办法。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啊?
  2、如果真想帮助他,就得仔细听听他的介绍,搞清楚为什么爸爸妈妈没让他做家务,然后再替他想想办法。下面就请这位同学介绍,我们认真听,要边听边想:他父母为什么不让做家务?怎样才能说服父母?
    (请一个学生扮演教材中这位同学。)
  3、讨论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能劝说父母让他做家务?
  4、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父母、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父母的过程。说服“父母”后,请“父母”谈谈,为什么接受“孩子”的要求。
  5、上台表演:
    选代表在全班表演。
  6、评价:
    表演后,对所有想到办法父母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评价。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本组教学开始时就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注意从电视节目中认字,并随时做好记录。展示的前一两天,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字词整理一下,准备展示。
二、展示交流
  1、同组的小朋友互相交流所识的字。
  2、每组派代表到展示台前来展示自己所识的字。
  3、让其他学生说说通过看别人的展示,你又学会哪些字?
  4、除了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你还从别的地方学会了哪些字?

四 :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总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3、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第二课时: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观察;
  2、记忆生字;
  3、归纳发现内容;
  4、拓展。
  学生学习活动: 
  1、仔细观察这些字,说说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
  2、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归纳自己的发现;
  4、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二、日积月累
  教师引导活动:
  1、读读认认:
   ⑴ 自由读认;
   ⑵ 记忆生字;
   ⑶ 检查,朗读;
  2、读读记记:
   ⑴ 自由读词;
   ⑵ 练习;
   ⑶ 填空。
  3、读读背背:
   ⑴ 自由读;
   ⑵ 背诵谚语;
   ⑶ 积累。
  学生学习活动:
  1、读读记记:
   ⑴ 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⑵ 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⑶ 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2、读读记记:   
   ⑴ 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⑵ 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⑶ 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    ) 琴声(    ) 枝叶(    )
      空气(    ) 鲜花(    ) 红旗(    )
  3、读读背背:
   ⑴ 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⑵ 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  
   ⑶ 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教师引导活动
  1、交际准备;
  2、组织过程:
   ⑴ 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⑵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⑶ 评议、交流;
   ⑷ 组内献爱心;
   ⑸ 组内展示表演。
  学生学习活动:
  1、交际准备:
   ⑴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⑵ 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2、组织过程:  
   ⑴ 说说听了歌曲以后的感受;
   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⑶ 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⑷ 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⑸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二、故事会
  教师引导活动:
  1、课前准备;
  2、组织过程:
   ⑴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⑵ 寻找身边的雷锋。
  学生学习活动:
  1、班干部在前面: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2、⑴ 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⑵ 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三、查字典擂台
  教师引导活动:
  1、复习;
  2、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
  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题卡: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并交流经验。
四、展示台
   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

本文标题: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二节蘑菇教学设计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49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