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抄袭与借鉴-如何把握产品设计的抄袭、借鉴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4-22 所属栏目:建站经验

一 : 如何把握产品设计的抄袭、借鉴与创新

当下的市场是非常浮躁的,面对来自竞品等各方各面的压力,很多时候产品会说出:“照着这个界面给我抄的话。”作为产品设计,似乎要沉没在各种“复制”之中。这对个人的发展毕竟是不好的。回想自己做项目的经历,其实也经常伴随着抄袭、借鉴,当然也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想简单聊一聊三者的关系,给新入行的同学一些参考。

产品设计 抄袭 借鉴 创新

抄袭是无脑的抄袭

抄袭这个词汇本身就是充斥着贬义,从小时候抄作业,到现在很多人抄文章、抄设计,抄袭意指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挪用别人的实现方式,机械地将他人之物强行加入到自身,这是很危险的。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一些基础的结构设计、模式设计、布局设计等都是有规则可循的,遵守规则不应该被称之为抄袭,相信大家也能达成共识。比如当你要设计一个产品的导航结构,你会发现有 Tab 型、侧边汉堡型、顶部 Segment bar型等等,那么究竟选择哪一种结构,应当根据你所制作的产品整体特性来考量,而这些可选的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业规范或平台规范。

抄袭则是,并不仔细筛选哪些内容适合你的平台,仅仅看到竞品或者同类产品在使用、或者负责人主观臆断这种形式合理,就生搬硬套。如此会有这样几个风险:

1.被挪用的结构或设计方式并不适用于本产品业务逻辑。

每个产品的业务逻辑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不同的结构深度、功能重点和视觉交互系统:在电商产品的展示中使用类似图片社区的设计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而在协作软件里采用 To-do-list 的呈现形式也未必可取。即便是竞品,相信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某个特质去击败别人,自然也不太可能具备完全类似的业务逻辑,也就不能直接抄袭了。

2.除非全盘照抄,否则从各个产品中搬运一些设计,会导致产品难以形成整体,无法使用户具备统一的交互、视觉认知。

产品设计很讲求整体感,希望各个部分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而非机械的拼凑。有的设计之间是会互相冲突的,比如一屏中同时存在两种滑动手势操作,就会很容易引起误操作;有的时候进入产品的一个页面,发现它与其他部分完全格格不入,比如微博的 iPad 客户端中还会调用一个弹窗浏览器直接显示网页,让我抓狂不已。

3.设计人员无法深入思考,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这条很简单,脱离了思考,就不会明白设计的来龙去脉,回头反馈总结时也无从做起,极大地限制了设计者的个人发展。

借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经常有人将抄袭说成借鉴,也许它们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借鉴本身就是参考、学习已有的做法,并纳为己用。

就我最近设计 iPad 客户端一事说,光是产品的导航结构、主体布局就将近花了三天时间才确定,中间改了三次样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下载并使用了大量的 iPad 产品,去查看它们中同类型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比如很有意思的 iPad 分栏),将它们结合自己的产品设计成样例进行对比,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产品设计 抄袭 借鉴 创新

(上图是同一个界面的三种呈现形式,最后定稿了最右侧的方案)

借鉴的过程最好关注于模式、结构、布局等比较上层的设计内容,而不要去借鉴下层的色彩、比例、文案等,在借鉴的过程中也经常能发现其他产品的不足之处,这时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改进,就非常不错了。

创新亦然是双刃剑

前辈经常教导新手,在每个更好的选择之前,尽可能选择已有的设计模式。以前我经常想一些创(zhong)新(er)的设计呈现形式,自以为很酷很新颖,但给朋友试用之后他们都会觉得——「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创新往往有两个入口,一种是新手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一种则是老手深思熟虑、目的明确。不可否认,很多时候也需要前者来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新的选择,但更多时候,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大量的实践与经验积累,才能做出真正创新的设计。

创新也经常伴随着风险甚至带来失败:太过新颖的设计呈现首先会让用户觉得陌生,新奇之后就是高昂的学习成本;其次创新的设计往往需要经过时间和用户的检验,在提出之始,只通过经验和用户研究来判断,并不一定准确;最后创新也可能带来更高的实现成本,比如需要开发新的程式,不能使用现有的代码框架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创新不会是坏事。我也会经常将自己突发奇想的一些设计方法记录下来,有的时候会作为设计练习写成文章分享出去和大家思维碰撞,学习的是一种过程。

说了这么多,我简单讲讲我自己目前做设计时是怎么样的过程吧。

首先,确定业务逻辑和需求之后,我会先尽可能地脱离已有产品的呈现形式,天马行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纸上手绘大量草图,罗列几种可能的设计模式。

其次,大量使用、体验其他产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一方面借鉴、寻找灵感,另一方面也和第一步自己罗列的内容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自身产品的特性,不要被其他产品的呈现形式所干扰、打乱。

最后,尝试将自己臆想的内容进行修正,参考规范和已有产品的实现方法,把最后的呈现形式做出来。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出两版到三版的设计样稿,给朋友或者用户进行对比,再根据意见修改,确定最终样式。

二 : 建站的时候怎么判断产品设计的抄袭/借鉴与创新?

  当下的市场是非常浮躁的,面对来自竞品等各方各面的压力,很多时候产品会说出:“照着这个界面给我抄的话。”作为产品设计,似乎要沉没在各种“复制”之中。这对个人的发展毕竟是不好的。回想自己做项目的经历,其实也经常伴随着抄袭、借鉴,当然也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想简单聊一聊三者的关系,给新入行的同学一些参考。

  抄袭是无脑的抄袭

  抄袭这个词汇本身就是充斥着贬义,从小时候抄作业,到现在很多人抄文章、抄设计,抄袭意指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挪用别人的实现方式,机械地将他人之物强行加入到自身,这是很危险的。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一些基础的结构设计、模式设计、布局设计等都是有规则可循的,遵守规则不应该被称之为抄袭,相信大家也能达成共识。比如当你要设计一个产品的导航结构,你会发现有 Tab 型、侧边汉堡型、顶部 Segment bar型等等,那么究竟选择哪一种结构,应当根据你所制作的产品整体特性来考量,而这些可选的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业规范或平台规范。

  抄袭则是,并不仔细筛选哪些内容适合你的平台,仅仅看到竞品或者同类产品在使用、或者负责人主观臆断这种形式合理,就生搬硬套。如此会有这样几个风险:

  1.被挪用的结构或设计方式并不适用于本产品业务逻辑。

  每个产品的业务逻辑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不同的结构深度、功能重点和视觉交互系统:在电商产品的展示中使用类似图片社区的设计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而在协作软件里采用 To-do-list 的呈现形式也未必可取。即便是竞品,相信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某个特质去击败别人,自然也不太可能具备完全类似的业务逻辑,也就不能直接抄袭了。

  2.除非全盘照抄,否则从各个产品中搬运一些设计,会导致产品难以形成整体,无法使用户具备统一的交互、视觉认知。

  产品设计很讲求整体感,希望各个部分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而非机械的拼凑。有的设计之间是会互相冲突的,比如一屏中同时存在两种滑动手势操作,就会很容易引起误操作;有的时候进入产品的一个页面,发现它与其他部分完全格格不入,比如微博的 iPad 客户端中还会调用一个弹窗浏览器直接显示网页,让我抓狂不已。

  3.设计人员无法深入思考,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这条很简单,脱离了思考,就不会明白设计的来龙去脉,回头反馈总结时也无从做起,极大地限制了设计者的个人发展。

  借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经常有人将抄袭说成借鉴,也许它们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借鉴本身就是参考、学习已有的做法,并纳为己用。

  就我最近设计 iPad 客户端一事说,光是产品的导航结构、主体布局就将近花了三天时间才确定,中间改了三次样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下载并使用了大量的 iPad 产品,去查看它们中同类型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比如很有意思的 iPad 分栏),将它们结合自己的产品设计成样例进行对比,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上图是同一个界面的三种呈现形式,最后定稿了最右侧的方案)

  借鉴的过程最好关注于模式、结构、布局等比较上层的设计内容,而不要去借鉴下层的色彩、比例、文案等,在借鉴的过程中也经常能发现其他产品的不足之处,这时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改进,就非常不错了。

  创新亦然是双刃剑

  前辈经常教导新手,在每个更好的选择之前,尽可能选择已有的设计模式。以前我经常想一些创(zhong)新(er)的设计呈现形式,自以为很酷很新颖,但给朋友试用之后他们都会觉得——「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创新往往有两个入口,一种是新手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一种则是老手深思熟虑、目的明确。不可否认,很多时候也需要前者来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新的选择,但更多时候,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大量的实践与经验积累,才能做出真正创新的设计。

  创新也经常伴随着风险甚至带来失败:太过新颖的设计呈现首先会让用户觉得陌生,新奇之后就是高昂的学习成本;其次创新的设计往往需要经过时间和用户的检验,在提出之始,只通过经验和用户研究来判断,并不一定准确;最后创新也可能带来更高的实现成本,比如需要开发新的程式,不能使用现有的代码框架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创新不会是坏事。我也会经常将自己突发奇想的一些设计方法记录下来,有的时候会作为设计练习写成文章分享出去和大家思维碰撞,学习的是一种过程。

  说了这么多,我简单讲讲我自己目前做设计时是怎么样的过程吧。

  首先,确定业务逻辑和需求之后,我会先尽可能地脱离已有产品的呈现形式,天马行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纸上手绘大量草图,罗列几种可能的设计模式。

  其次,大量使用、体验其他产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一方面借鉴、寻找灵感,另一方面也和第一步自己罗列的内容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自身产品的特性,不要被其他产品的呈现形式所干扰、打乱。

  最后,尝试将自己臆想的内容进行修正,参考规范和已有产品的实现方法,把最后的呈现形式做出来。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出两版到三版的设计样稿,给朋友或者用户进行对比,再根据意见修改,确定最终样式。

三 : 如何把握产品设计的抄袭、借鉴与创新

  当下的市场是非常浮躁的,面对来自竞品等各方各面的压力,很多时候产品会说出:“照着这个界面给我抄的话。”作为产品设计,似乎要沉没在各种“复制”之中。这对个人的发展毕竟是不好的。回想自己做项目的经历,其实也经常伴随着抄袭、借鉴,当然也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想简单聊一聊三者的关系,给新入行的同学一些参考。

  

产品设计 抄袭 借鉴 创新

 

  抄袭是无脑的抄袭

  抄袭这个词汇本身就是充斥着贬义,从小时候抄作业,到现在很多人抄文章、抄设计,抄袭意指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挪用别人的实现方式,机械地将他人之物强行加入到自身,这是很危险的。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一些基础的结构设计、模式设计、布局设计等都是有规则可循的,遵守规则不应该被称之为抄袭,相信大家也能达成共识。比如当你要设计一个产品的导航结构,你会发现有 Tab 型、侧边汉堡型、顶部 Segment bar型等等,那么究竟选择哪一种结构,应当根据你所制作的产品整体特性来考量,而这些可选的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业规范或平台规范。

  抄袭则是,并不仔细筛选哪些内容适合你的平台,仅仅看到竞品或者同类产品在使用、或者负责人主观臆断这种形式合理,就生搬硬套。如此会有这样几个风险:

  1.被挪用的结构或设计方式并不适用于本产品业务逻辑。

  每个产品的业务逻辑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不同的结构深度、功能重点和视觉交互系统:在电商产品的展示中使用类似图片社区的设计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而在协作软件里采用 To-do-list 的呈现形式也未必可取。即便是竞品,相信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某个特质去击败别人,自然也不太可能具备完全类似的业务逻辑,也就不能直接抄袭了。

  2.除非全盘照抄,否则从各个产品中搬运一些设计,会导致产品难以形成整体,无法使用户具备统一的交互、视觉认知。

  产品设计很讲求整体感,希望各个部分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而非机械的拼凑。有的设计之间是会互相冲突的,比如一屏中同时存在两种滑动手势操作,就会很容易引起误操作;有的时候进入产品的一个页面,发现它与其他部分完全格格不入,比如微博的 iPad 客户端中还会调用一个弹窗浏览器直接显示网页,让我抓狂不已。

  3.设计人员无法深入思考,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这条很简单,脱离了思考,就不会明白设计的来龙去脉,回头反馈总结时也无从做起,极大地限制了设计者的个人发展。

  借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经常有人将抄袭说成借鉴,也许它们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借鉴本身就是参考、学习已有的做法,并纳为己用。

  就我最近设计 iPad 客户端一事说,光是产品的导航结构、主体布局就将近花了三天时间才确定,中间改了三次样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下载并使用了大量的 iPad 产品,去查看它们中同类型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比如很有意思的 iPad 分栏),将它们结合自己的产品设计成样例进行对比,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产品设计 抄袭 借鉴 创新

 

  (上图是同一个界面的三种呈现形式,最后定稿了最右侧的方案)

  借鉴的过程最好关注于模式、结构、布局等比较上层的设计内容,而不要去借鉴下层的色彩、比例、文案等,在借鉴的过程中也经常能发现其他产品的不足之处,这时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改进,就非常不错了。

  创新亦然是双刃剑

  前辈经常教导新手,在每个更好的选择之前,尽可能选择已有的设计模式。以前我经常想一些创(zhong)新(er)的设计呈现形式,自以为很酷很新颖,但给朋友试用之后他们都会觉得——「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创新往往有两个入口,一种是新手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一种则是老手深思熟虑、目的明确。不可否认,很多时候也需要前者来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新的选择,但更多时候,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大量的实践与经验积累,才能做出真正创新的设计。

  创新也经常伴随着风险甚至带来失败:太过新颖的设计呈现首先会让用户觉得陌生,新奇之后就是高昂的学习成本;其次创新的设计往往需要经过时间和用户的检验,在提出之始,只通过经验和用户研究来判断,并不一定准确;最后创新也可能带来更高的实现成本,比如需要开发新的程式,不能使用现有的代码框架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创新不会是坏事。我也会经常将自己突发奇想的一些设计方法记录下来,有的时候会作为设计练习写成文章分享出去和大家思维碰撞,学习的是一种过程。

  说了这么多,我简单讲讲我自己目前做设计时是怎么样的过程吧。

  首先,确定业务逻辑和需求之后,我会先尽可能地脱离已有产品的呈现形式,天马行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纸上手绘大量草图,罗列几种可能的设计模式。

  其次,大量使用、体验其他产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一方面借鉴、寻找灵感,另一方面也和第一步自己罗列的内容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自身产品的特性,不要被其他产品的呈现形式所干扰、打乱。

  最后,尝试将自己臆想的内容进行修正,参考规范和已有产品的实现方法,把最后的呈现形式做出来。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出两版到三版的设计样稿,给朋友或者用户进行对比,再根据意见修改,确定最终样式。

四 : 个人站长如何看待借鉴与抄袭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有一个好处,就是可复制性,曾经有一位朋友的QQ签名是这样写的,互联网精髓就是CTRL+C/V  吹牛 和流氓.

谁都不能否定,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抄袭,个人站长抄袭门户,专题站.其他的站长又相互继续抄,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而现在的搜索引擎也只是根据网站的权重来判断网站的某一特定URL排名,本人之前闲着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叫做<速成不是网站的根本!> 以及一篇思绪完全混乱的 <本地门户 趋势潮流>

这两篇文章也有幸的被其他同类资源站转载,网络的本质即是分享,但是估计是本人网站的权重比较低,直接的URL链接都无法直达我的小站,

不得不思考,以关键词定位的搜索技术是不是将掩杀原创内容判定的技术,不过很可惜,目前连Google也无法判断这究竟是哪位的体液,造就了这个不知来路的小崽子.

转载也罢,但是,不论是其他转载者还是本人,在快速编辑的过程中,通常会忘却如何保障其他人的版权和原创利益,有句小笑话,叫就算只有一个页面,你也是个站长,个人利益应该是无大小的.因此,这2篇文章在小部分的网站,作者换成了他本人,来源也是他本人,想想自己,曾经也做过此类勾当,虽然没有将作者这一高帽盖在自己脑门上,但是还是忘记给10秒钟时间,为文章找一个真金白银的亲爹上去,这一下便有业障于心.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海特网也几经更改标志,很凑巧的发现,BBS使用的某个标志居然又被同行抄袭,主站风格被模仿也无所谓,因为近期也打算将其提供,而还发现有个网站同样借鉴了网站的风格,我为摩通网和本人以及帮助我解决过海特这个风格的朋友高兴,因为这是对个人成果的肯定.但是,标志再一次被抄袭,前者标志被抄袭,是因为我们用的是素材,无伤其雅,最多笑笑,因为抄袭与借鉴的区别就在与一个是抄 一个是鉴,而后者这次把我一位玩AI的朋友帮我设计的标志给抄了,朋友马上表示,今天将把完整的标志图解,整套CI都完善出来,然后找律师帮我搞定.

开始我很开心,然后,我顿了下,觉得如果我是抄袭者,我如何看待,中国人也许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喜欢呵斥他人,不自省缺点.

如果你被人抄袭,也许只有2点

1.对方也实在没什么可抄了,只好逮住你这个骨头上的碎肉丝.

2.你的东西值得一抄.

如果是第1种情况,也许,我们就真的不应该把这个网站办下去,在与绿色软件联盟站长Clinch的闲聊 后,产生过一些合作的念头,但是他给了我这样一句话:频道我一样想做全,但是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你的站没有特色和专一性,那么你的站也就是纯抄袭的网站,要么被人抄袭,要么抄袭别人.

我思考了下,觉得被人抄袭,身子还是会些不爽,有点被窥视私生活,然后又成了一部风靡广大狼友的偷拍视频.而后者,因为做的太多太全,就象一个人若娶一个老婆就足了,但要是向韦小宝同学看齐,享受齐人之福,来他个6个7个的老婆,那请允许我以一个比较猥亵的心理想想,一夜陪一妻,夜夜笙歌,不知有几份爱可以灌溉.

换个角度,想想,值得一抄,那应该额手称庆,此大善也.读过兰亭集续的都知道,在两汉期间,文人骚客们喜欢坐到一块,开个文人站长大会,然后发表各自观点,当然,这不排除有一些伪文人,伪站长参加了这个会议,也刚好听了这些内容,于是,回家之后,也变成指物做诗立就的高手.

东西值得一抄是好事,但是我们应该回到一个"道"字的研究,不是谈论无间道也不是观摩淫间道,而是来谈一个中国土宗教,土化学的道家.

道亦有道,盗也有道,很简单的道理,抄袭得抄的有个道,转载是件好事,交流第一才是互联网的本质.道也讲究从一到二,从二到三,从三到万,天地万物皆在于此.

网站需要的是一个积累和123到万的抄袭过程,要想抄的快乐,抄的有幸福感,抄的有成就,就必须尊重版权意识.

嗤之以鼻的朋友可以跳过本文,认可观点的朋友可以在作者这一栏上转载的时候加上本人阻击者的小名.也许才是真的额手称庆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五 : 抄袭与借鉴

只要在淘宝店里干过活的人都知道,淘宝设计一大抄。

懂的人永远都懂,不懂的人永远在那瞎嚷嚷。

所以你只要安安静静看完我下面的内容就好,不要骂,骂了也没用。

最近店里要狙击别家的一个小爆款,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我主要说设计的部分。

由于是同样的产品,所以他家的该产品页面就很有“参考”价值。

我的任务就是把他家的页面“拿”过来变成咱家的页面。

粗看之下,他们家的产品详情页页面其实也是七拼八凑,明显的各种设计风格兼有。

哪儿拿过来的把?

虽然时间不多,我也不想完全照搬,不过改造时间还是有的。

我这里只举其中一例。

下图是他们家的原图

原图 抄袭与借鉴

不可否认,这张图还算是有点想法在里面的,但是设计上不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少。

我在这张图上做了相应的改造。

下图是我改造后的图

宝贝尺寸 抄袭与借鉴

首先我替换了标题的设计格式,这是我给这个页面单独设计的新样式,这样我的整个页面标题都会统一,不像他们家一样东拿一块西拿一块,稍微有点聪明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从别人那拿过来的。

再者,我根据我设定好的颜色样式,对这张图片的颜色进行了转换,让它能符合我这个页面的整体色调。

然后,我把“洗涤建议”和“测量方法”重新对齐,并加大字号,加了三角指示,这样指示效果就比原来好了一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原先的尺寸说明排版很乱,我重新组合了一下,突出两个码号,文字大小区分明显,阅读效果比原图好了不少。

好事者当然会说我这是赤裸裸地抄袭。

当然我也可以很不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基本上不可能是他们自己做的设计。里面的模块不知道被人转了多少遍了。

很现实的一点是,这是工作,是工作你就有很多要妥协的地方,有时候抄袭就是你的任务。

我自己也很排斥赤裸裸地把别人的成果直接拿过来,换换内容就用。我想做自己的东西,但是时间不允许,任务不允许,上级不允许,那就悲剧了。

事情的回旋余地就是我还有少量的时间进行改造或者重新设计。

你能分清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借鉴么?

抄袭的概念就是原封不动地拿过来。

借鉴的概念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不评价自己这次的行为是抄袭还是借鉴,我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好的效果。抄袭也好借鉴也好,都只是手段而已。

这也是设计师的悲哀。

单从设计的角度上来说,设计的本质是组织而非创造,所有我们拿到的设计原材都是可以用来组织的设计素材,一个设计师的能力好差本质上来说就是他的设计组织能力的好差。

非要较真的话,你一定要比别人做的更好,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本文标题:抄袭与借鉴-如何把握产品设计的抄袭、借鉴与创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343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