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解开枫叶公馆之谜-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发布时间:2018-02-20 所属栏目:白公祠

一 :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
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重要提示:衷心感谢您的关注!近期由于某种技术原因,本文图片可能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本文人民网镜像链接,就可以正常浏览图文。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李白像(资料照片)


几天前在博客中发了一篇《寻访李白故居》,没想到不少网友留言,争论还挺激烈,有网友说我搞错了,李白故里不是江油,而是中亚的碎叶。还有网友贴出来在网上查到的李白资料,说其中清清楚楚说李白生于中亚碎叶,让“博主搞清楚再贴文”。
幸好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确也很感兴趣,这一次重走西北角到江油采访时,恰恰进行了一番比较详细考证,索性在此专门写写,也算是回答网友的问题。
其实和很多网友一样,我小学、中学课本上学得都是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死于溺水。直到不久前,我还以为这是对的。因此这次到江油采访时,进行了比较认真的考证,可是结果是:即使李白有在中亚碎叶出生的可能,这种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李白出生在四川江油的可能性超过99%。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碎叶遗址距布拉纳塔约8公里,一名吉国女大学生在布拉纳塔附近
的木板上寻找关于李白的记录,结果什么都没找到(资料照片)


为什么很多以前的课本和资料都说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主要是郭沫若老先生“造的谣”,大家都相信郭沫若。1971年,郭沫若发表了《李白与杜甫》,提出李白生于中亚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境内的托克玛克附近,事实上,这并不是新的观点,历史上有人曾经提出过。那时,正逢我国与苏联正在进行边界谈判,在我国的对苏照会上引用这一观点,说明中亚那块土地自古以来是属中国所有。这一来,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挂上了勾,又是中国的历史学权威定了调,那还有谁敢说“不”。一时间所有的教科书、工具书都全改成:“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有1个很重要的细节,算是秘辛,也是我这次了解到的1个故事。1982年,江油很意外地收到了邓小平托女儿送来的1个亲笔题词,只有4个字:“李白故里”。据说,邓小平写这个字之前,恰恰和郭沫若有一次长谈。这个故事的前半段绝对真实,这4个字刻成的碑现在还矗立在李白故居里,但是后半段是否属实,就没有人知道了。反正,邓小平题词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邓小平手书的“李白故里”碑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一进李白纪念馆大门也能看见邓小平手书这4个字


抛开这段秘辛,让我们科学的考证一下,究竟为什么李白的出生地会有这么多争议?这些争议是如何发生的?争议的依据都是什么?有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李白出生在何处?
我想原原本本的讲述这个争议的历史,请您自己来判断。考证历史肯定有点长,请大家耐着性子看。
先说江油百姓的说法。关于李白的出生,在江油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太白金星被玉皇大帝贬下凡尘,出得南天门,来到西蜀的青莲乡,但见此地山明水秀,竹木茂盛,田土肥美,如人间仙境,决定在此投生。时见一端庄秀气的妇女在盘江河边浣纱,就摇身变成一尾金色鲤鱼,向江边游去,冲开纱线,跳进竹篮。这妇女正是李客之妻,从西域迁来不久,见鲤鱼跳入自己篮中,又惊又喜,当晚与丈夫一起烹食,便觉有了身孕。怀胎十月,李客妻做了一梦:天上金光闪亮,长庚星从天而降,恰巧落在自已怀中。随即,李客妻生下1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夫妻非常高兴,既是太白长庚星入怀而生,就给儿子取名李白,字太白吧。
这也是李白名字的由来。这个美丽的传说在江油传了一代又一代,而且还载入《四川总志》、《龙安府志》、《江油县志》、《彰明县志》,因而李白故乡的人都知道李白生于青莲,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金星下凡 李白出生图


但是,从唐代开始,对李白的出生地就有了五花八门的说法,随着李白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地方都想把李白争成自己的家乡人,于是打起了热热闹闹的笔墨官司。
明代的思想家李贽说过一段很风趣的话:“蜀人以白为蜀产,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呜呼!1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
这位老先生风趣的很,面对李白的出生地之争,他倒好,当了一次“和事佬”,或者说是“泥水匠”,抹了一番稀泥。不过,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李白是何等的受中国人的喜爱和尊崇!李白不仅属于某1个地方,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这是李白少年读书时所在的大匡山,又名戴天山(资料照片)


事实上,李白的出生地在唐代就有不同说法。
中唐的大诗人元稹说:“山东人李白。”五代时写的《旧唐书?李白传》也说李白是山东人。这种说法是把李白曾较长时间在山东安家,就把李白说成山东人。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史料支撑,本不足信。而且《旧唐书》写于五代乱世,史料残缺,编写粗疏,谬误不少。
所以,北宋的大文豪、史学家欧阳修又重新编写,在《新唐书?李白传》中,纠正了《旧唐书》的谬误,说:“李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这是说李白的祖先,曾被流放到西域,唐朝神龙初年才偷偷跑回内地,客居在巴西,即绵州,李母梦见长庚星落入怀中,生下了李白,这与李白的好友魏万、李阳冰的记载是一致的,也与李白故乡的传说是一致的。
李白的好友,也是李白的从叔李阳冰的记载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他是公认为李白送终的人,当时他是当涂县令。他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蝉联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究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这里对李白的家世及出生地记载很详细,清楚地说明李白是其父“逃归于蜀”后方才出生的,而且他出生的时候就伴着美妙的神话传说:他的妈妈梦见太白星降落在自己的怀里,所以他才取名白而字太白。他还说李白这名字若在“易姓与名”的西域,是断然不复存在的,只有“逃归于蜀”后出生才能复姓李,也才能称做李白。
李阳冰这篇序作于“宝应元年十一月”(公元762年),也就是李白去逝的那一年。李白临终前去见了当时作当涂县令的从叔李阳冰。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可见李阳冰《草堂集序》中所说当是李白亲授,也应当是十分可靠的,李阳冰于李白去世后不久即写成此序,既是遵从李白的嘱托,亦是记忆犹新,避免事久遗忘的缘故。时间之近,亦可证明序言的可靠。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江油李白故居正门


可是,正是李阳冰这篇应该对李白出生地“盖棺定论”的序言,却引发了后世的争议。什么争议,下面继续说。
从北宋至明清,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基本上按《新唐书》的说法,没有多大争议。到清乾隆年间,王琦编《李太白全集》,在李白年谱中提出了1个疑问:“以《代宋中丞自荐表》核之……时年五十有七……神龙改元太白已数岁,岂神龙之年号乃神功之讹,抑太白之生在未家广汉(指绵州,汉代属广汉郡)之前?”但他最后结论仍然很明确:“太白生于蜀中。”
不过,这个王琦不得了,他的这段话很厉害,因为他有1个重大的发现,为以后直到现在的李白出生地之争埋下了伏笔,郭沫若老先生最初的依据也是他的这个发现。
他的这个发现就是,不论是欧阳修,还是李阳冰的记载,李白之父李客是“神龙初遁还”,神龙初,就是公元705年,说李白之父是这一年从西域逃回蜀地的,这与李白出生在蜀地的说法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因为从李白年龄看,李白是公元701年出生的,神龙之初,李白应当5岁。经过一番考据,王琦最后说:或许李白出生于入蜀之前,或者神龙乃神功之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李白出生前后二十年就有十九个年号,那时武则天当政,她有个怪毛病,就是爱改年号,以至一年连改2个年号。神功之初为697年,神龙之初为705年。虽然李阳冰的《草堂集序》说李客归蜀是神龙之初,但是当时李白病重,很可能将出生年号没给李阳冰说清楚。而且,事隔几十年要把那么多年号记清楚,的确也难,何况“功”与“龙”音相近很容易混淆。
当时这1个字没说清或没听清倒不打紧,可是让后世打了一场又一场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
但是应该承认,当时李阳冰序言的核心意思,还是李白出生于蜀地。
就连提出疑问的王琦最后也认定,李白出生于蜀,也就是说他肯定了神龙之初应当是神功之初。神功之初为697年,入蜀后3年,即701年,李白出生。
在后来到了民国时期,1926年5月,《晨报》副刊发表李宜琛《李白籍贯与生地》说:“太白不生于四川,而生于被流放的地方。”1935年,陈寅恪又在《清华学报》上发表文章说:“太白生于西域,不生于中国。”他们的依据都是王琦提出的疑问,李白写《代宋中丞自荐表》己57岁,神龙初应当是5岁,所以李白是生于西域后才入蜀的。不过他们并未得到多少人响应,在教科书上,工具书上,都还是说李白生于彰明青莲。
直到1971年,郭沫若发表了《李白与杜甫》,就发生本文开始叙述的那段历史,一时间所有的教科书、工具书都全改成:“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百家争鸣”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郭沫若的“李白出生碎叶”说提出了质疑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一石激起干层浪,一场热热闹闹的李白出生地之争展开了。在十九世纪80年代先后出现了六种说法,除“中亚说”、“蜀中说”外,还有出生于“新疆焉耆说”、“哈密说”、“阿富汗说”、“长安说”。还有出生于回蜀途中的某地说……这些不同的观点,在各种报刊上,在李白学术研讨会上,相互辩驳,相互质疑,充分体现了宽松的学术气氛。也再次印证了李贽的话:“1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
因为大家太爱李白,都希望李白是自已的家乡人。这就是所谓“名人效应”。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少年李白英姿飒爽,在江油留下了很多故

“中亚碎叶说”主要依据范传正的《李公新墓碑》:“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这是说的距李白出生约100年前的事,碑文并未说李白就生于碎叶,而是说李白之父迁入西蜀后才生下李白:“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为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这里把入蜀才生李白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说李白生于碎叶实在有些牵强。
“出生条支说”即“出生阿富汗说”,主要依据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叶非罪,谪居条支”,论证条支即今阿富汗,李白就生于阿富汗。李阳冰的原意是说李白的先辈曾被流放到条支,其父迁入蜀后才生李白。李阳冰说的条支是借指西方很远的地方,不可能是指阿富汗。唐朝是在阿富汗设过条支都督府,但时间很短,在李阳冰写《草堂集序》时早已撤消。再说,李白出生的前后那几年,中叶一带正在打仗,“安西道绝”,李白父母不可能带着刚出生的李白走绝道。
“出生焉耆说”与“出生哈密说”也是依据范传正的《李公新墓碑》:“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前者说焉耆有个碎叶城,后者说哈密曾经有过碎叶城。其实已经有史学家论证清楚了:碎叶城只有1个,在中亚碎叶河边。因而说李白生于焉耆或哈密就失去了依据。
“出生长安说”依据李白自述,其先祖“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这是说距李白出生的300年前的事情,后又经过流放中亚的变化,李白的家哪可能都还在长安,此说依据最不充分。
相比较而言,“出生于蜀中说”依据最为充足。李白自己没有直接的明明白白的说他生于蜀,当然,若他已经说清楚了,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年的争论了。
不过他说过“少长江汉”,而唐代的岷江与嘉陵江(即西汉水)之间就是称“江汉”,也就是说他是蜀中生长的。他还说过“家本紫云山”,即是说他家住紫云山下,也就是青莲。李白还写有30多首怀念西蜀家乡的诗,特别是他晚年思念巴蜀故乡特别强烈,希望叶落归根。李白去世前给他的好友说过他的身世,很明白地说他生于蜀。
李白在世时名声很大,崇拜他的人很多,用现在的话说,有1大群“追星族”崇拜他,其中有一位魏颢,为了见李白,追了几千里,从北方追到南方,从吴越追到扬州,才见到李白,两人一见竟成了忘年之交。李白把他的诗稿全交给魏颢,让他编集作序,当然也给他讲了自己的生平事迹。
魏颢在他编《李翰林集序》中,明确说李白“身既生蜀,而江山英秀”。魏颢写这篇序时,李白健在,绝对不会说错。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25岁的李白仗剑出川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李白出川时途经峨眉山,写下《峨眉山月歌》

与李白有过交往的刘全白,在他的《李君碣记》中说李白是广汉人,绵州在汉代属广汉郡,广汉人也即是绵州人。与李白同时代的于邵在李白去世不久,在李白故里立碑,也说:“白生于此县。”李白好友的儿子范传正,曾访问过李白的后代,得到过李白的儿子写的家谱残部,也是说李白是入蜀后才生的。从以上材料是可以证实李白出生于绵州巴西郡昌隆县青莲乡,即今江油市青莲镇。
最近二十年来,在江油也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也为李白出生于江油提供了佐证。在江油大匡山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碑(作于公元994年)、“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作于公元1068年),两碑分别载有“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等文字,证明李白与江油青莲乡的关系。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国家一级文物“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碑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国家一级文物“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


乾隆时著名四川才子李调元说:“人莫不自耀其所居之地,而欲耀其地,莫不先夸其地所产之名人,即偶尔流寓,亦必聚而讼之,所谓争此朽骨如天球也。然不必争而争之,未有如我彰明李太白者。”
的确,李白的出生地本来是比较清楚的,可是因为他太出名了,太受人们的敬爱了,都想把他争为自己的家乡人,才打了那么多的笔墨官司。
不过,我相信,事情愈争愈明。
我还相信,李白在江油出生的可能性超过99%。
(本文感谢江油廖伯逊提供部分史料)

预告:最近将贴出:误会李白之二:死于溺水还是死于疾病。

诗仙 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车行李白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行动简单介绍自6月21日起,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10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赵亚辉从四川内江出发,将历时半年,行走西北,反映时代大变迁下的微观西部。路线涉及七个省区,超过1二十个县:寻访川西北——迂回甘南——西上祁连山——行走河套——纵穿宁夏——环绕巴丹吉林——嘉峪关外——丝路西行——探秘罗布泊——远征西北角——回访红色之都。欢迎大家参与,欢迎提供新闻线索,欢迎点题。最近更新:■图文:李白纪念馆里的稀世奇珍2007-07-09 03:07:04■图文:江油掀掉头顶二十年的“灰帽子”(绿色奥运·环保手记之三)2007-07-09

■保护环境,是我们唯一的选择!(绿色奥运·环保手记之二)2007-07-09 

■ 图文: 北川中学意外负伤2007-07-08 02:22:43

■图文:探访飞船导弹战机火箭的摇篮——亚洲最大的风洞群2007-07-06 03:11:24

■图文:行走记忆之二:蜀地传说(内江至江油)2007-07-05 23:28:46

■ 图文:广场上的按摩女生2007-07-05 22:43:09

■组图:行走记忆之一:三天纵横五千里(北京至内江)2007-07-05 03:26:17

■ 图文:史上最离谱的“鸿门宴”2007-07-04 00:37:58

■ 图文:寻访青莲镇上的李白故居2007-07-04 00:34:04

■图文:揭秘中国最神秘的两弹研究基地——九院2007-07-03 01:51:37

■七年之痒看绵阳——对中国科技城建设的调查和思考2007-07-01 20:39:12

■触动人心的画面:1个满脸皱纹老人给另1个满脸皱纹老人“美容”2007-06-28 04:30:32

■内江大旱:一盆水,先洗脸,再洗澡,然后洗脚,最后喂猪2007-06-22 23:36:09

■ 雨中翻秦岭 偶遇“萧何追韩信处”2007-06-21 06:18:43

■ 重走中国西北角设计路线基础版2007-06-21 05:02:38

■ 品味激情2007-06-21 03:01:07

二 : 叶剑英之谜

叶剑英之谜

叶剑英之谜党内情治谍报高手,在我印象里大约排列如下:周恩来、董必武、康生、叶剑英等。这也许有点谬误,但如果排名不分先后,我感觉更合适。不了解这点,很难明白历史上叶剑英从未直接领兵作战却被封侯为元帅,很多人以为他是靠一、四方面军会师时那份真假难辨的电报。笑话,要这样计算功劳,莫雄在庐山把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的全盘计划偷出来交给了项与年,而项与年拿板砖把自己拍成猪头,他还敲掉了自已的四颗门牙、装成乞丐、穿越重重封锁线,把这一关系到革命全局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亲自交到周恩来手中。可以说是救了整个中共中央与红军。若论功行赏计酬他们俩人又该凭什么位置?但是,解放后莫雄无非是给了个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虚衔,项与年是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酬功仅此而已。
周恩来、董必武所指挥的杰出间谍战,现在已被曝露得七七八八,大部分为世人所熟知,不提也罢。康生的情报生涯却是到现在也鲜为人所知,留下的蛛丝马迹,仅是他在上海特科掌管案杀行动的三科(比如处决顾顺章一家)。其实,1932年后,康生赴苏联任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时,每天上班的单位,就是共产国际情报部。在情报方面,他确实有着理论与实践都非常丰富的“特别工作”经验。台湾那边的资料记载中共方面三个在苏联受过正规政治保卫与谍报训练的大特务,分别是康生、程一鸣、路鹏(很少人知道这个化名,原中共南京特委军委书记路大奎,叛变)。延安时期什么西北公学,枣园训练班,七里铺训练班,全是使用康生撰写的《特别工作建设》教材,军统那边的教材《情报学》凑巧是程一鸣编写的。康生社会经验丰富,知识渊博,他上的课生动活泼又富于启发性,让受训学员们心服口服。比起那位同行对手戴笠,无论是个人才华还是组织手段,高得不是一筹两筹,否则怎么解释在整个抗战期间,康生能稳坐中央社会部部长?继而内战开始,解放军从节节胜利到最终胜利,不如说是秘密情报战的胜利;而奠定内战时期情报工作的基础,恰好是抗战初期就开始积累的布局。
康生死后被清算老帐,一算就从延安整风开始算起。说他迫害好人,罪恶累累什么的,那是今天的说法,当年可没这样认为,延安整风中的肃反不可能完全肃错,不过这是另一篇的内情,从下面的这件事情里,可以看出确实有不少国民党特务混进了延安。1956年台湾军情局悼念戴笠死忌10周年,蒋介石伤感地对在场的大小特务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蒋这句话信息量很大,起码可以有三层意思。其一、戴笠很工作能力强,防共与保密工作做得好,他如果没死,可以防止及破获中共地下党渗透;二、戴笠不死,军统就不用内乱,在国共内战中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三、戴笠单线掌握着中共方面许多关系的名单,这些名单上的人随着他的死亡而失去联系;这三层意思里,我相信后者。单线进行联系的特务,事关性命,惯例是没档案可查,卧底为了保护自己,只认人不认组织。等于说有些打进中共内部的特务,蒋也不一定知道,不是戴笠不信任蒋,而是防止蒋身边的人有问题(事实上问题很严重)。其实就算蒋知道名单,在戴死后派人去联系,关系人也不一定肯接头。(谁敢说只有一个沈之岳?)
如果以为延安大规模的肃反与审干,还有解放后屡屡绷紧的反特审查,全都属于空穴来风,归咎成党内斗争的故意整人,那就是毫无敌情观念了。以康生的情才心智,他会在没有任何过硬情报的依据下,仅凭臆想就敢在延安搞抢救运动?那不把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大佬当成泥俑木偶?他死了几年后,说他是害人成瘾的贝利亚式反革命,开除党籍,撤销悼词。这和他生前的盛誉反差巨大,可见其与党内人士积怨颇深。他一个胶南张家的二少爷,文质彬彬的一介书生,凭着良心与正义感投身革命,和谁都没冤没仇,整谁不整谁,我看不出是源自私怨。他只不过是患了小知识份子的左倾革命狂热症,结合早期在上海特科经历,对危害革命的叛徒特务痛恨尤深。加上保卫工作的职业习惯,久而久之这种警惕就变成了多疑。在我看来,他对党所造成的损失不单单需要批判和揭发,其实,他更需要的,是一位心理医生。
那么,为康生念悼词的可是叶剑英,为什么是他念而不是别人?是不是有什么历史渊源?翻查历史资料,没想到叶剑英还有一个很少公开的职务“中共中央社会部、中央情报部第一副部长”,第二副部长才是李克农,第三副部长潘汉年。1975年康生死的时候,还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荣的反修战士。也许他生前曾流露过相关的意思,他最出彩最无愧的人生历程,不是早年在上海滩的血雨腥风,也不是晚年的变态无聊的政治角斗,而是抗战时期,作为一个普通中华儿女,他为国家效力的光荣。而见证他这个时期卓越工作的三个战友,李克农已驾鹤西游,潘汉年在监狱里渡过了他最后的岁月,好在叶剑英还活着,自然要他来念悼词,就如刘伯承元帅的悼词只能是邓小平同志念的一样。
按照一般党史资料所留下来的印象,康生是搞理论和党建工作的阴险文人,叶剑英是纯粹的军事大员,只有李克农才是专业搞特工的业务人才。按照这个说法,岂不是外行领导内行从延安时期的社会部就开始了吗?而康生与叶剑英两个人不都成了挂名不管事的混饭吃的家伙。问题是,谁会把如此实权实职的机要部门,当成人大政协?如果他们俩不是挂名出任,而是名符其实的有职有责,那么问题就随之来了,他们凭什么出任这个职务?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有过什么工作成就?这么多问题我一个都回答不出来,他们在隐蔽战线上的身影,即使是几十年后的今天,看起来还是云遮雾绕,若隐若现。但我相信,他们俩人维系着隐蔽战线上最为精彩绝伦的往事肯定令后人追逐,康生就算了,他没有可能翻身解放的机会了,也许很多原本该属于他的功劳佳话,被挂在了他的组织领导名下(成绩要归功于党,归功于领导)。但是,叶剑英从来没有彻底倒过招牌,身后哀荣更盛,为什么从来不见他在秘密战线上的具体功劳呢?
想象由此而来,我试着分析一下原因。其一、他的公开身分比社会部更隐蔽,虚挂其名,方便参阅情报,协调社会部与总参的军事工作;其二、他在社会部的角色相当于军统里面郑介民的业务职能,只是负责军事方面的谍报;其三、他掌握的工作,在今天仍然还没解密,而没解密的原因,是不是对今天仍然有影响力,还在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人说叶剑英在情治工作方面只是周恩来的助手,这话对也不对。周恩来在许多时候,是带着叶剑英飞这飞那的搞统战,但对民主花瓶派的统战是统不出多少直接的一线军事情报的。当时叶的公开职务是八路军的参谋长,主要的业务还是在军事谍报方面。只能说,叶参座的工作也在周公的领导范围内,他们多年来,工作上配合得很好,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代的“南昌起义”前夕。“南昌起义”事败后,叶剑芵继续潜伏在军阀张发奎的部队里,接着再搞了个“广州起义”,可惜又失败,叶参座只好跑路去了苏联留学,我很怀疑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就读的时候,一放暑假可能是去了"契卡〃进修别的什么科目,比如情报训练或参谋作业训练。(程一鸣受训过程就是如此,他回国的时候,可是和叶剑英同座一条船。)
1949年后,叶剑英坐镇广东,港澳的统战与情报工作,全归他领导和指挥。这时,他广泛地利用了当年在粤军中的经历,与老同事,老朋友,老相识,老同学,老关系,老乡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上世纪50年代后,大概许多在港澳的统战对象与情报关系,就是这样建立的。80年代后,叶剑英倦政,把这部分工作与人脉关系移交给二儿子叶选宁手中。结果叶选宁以四年军龄,跃升少将,出任总政联络部副部长,这里面当然有老叶的余荫,也有特殊的历史原因。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中国急需海外的资金与技术,而吸引外来资金与技术的群体,百分之九十来源于广东华侨。华侨里面,客家人又起码占三分之一多,为了做好海外客家人的工作,只能让叶选宁代表老子出面。没办法,外面的大阔佬们只认在50年代初因为关照他们而倒霉的老叶,他们念这个情,只认叶家人。
总政联络部是个情报部门,在叶选宁将军入主之前,工作效果平平,叶将军加入后,利用海外关系,立即让总政联络部抖了起来,工作成效令人张口结舌。最为成功的操作,便是安排吕正操的秘密访美,去夏威夷见张学良,动员张回国定居或者一游。吕将军早年出身于东北军讲武堂。在张学良手下担任过副官队长,是张学良的亲信。张不愿意回来,但向吕表示,很怀念当年在西安对他搞统战策反的叶参座。

叶剑英之谜

三 : 枫叶儿童之家保定校区盛大开幕!

备受关注的中国0-6岁学前教育领导者――枫叶儿童之家终于进驻保定了,这一重磅消息一经证实,在保定教育界引起了巨大轰动。12月4日,盛大的开幕仪式在万博广场四层枫叶儿童之家顺利举办。吸引了包括保定市妇联主席、保定市日报社副社长、轩宇集团董事长、保定市女子职业中专校长等诸位教育界领导,学术权威及社会名流参与,盛况空前。

点击查看原图

此次开幕的校区是保定市最大最高端最专业的学前教育学校,涵盖了0-6岁家庭需要的早期教育,幼儿园预备班及英文培训等课程。世界级的学前学校开到了家门口。学院派的早教到底什么样?消息传开,学校的热线都被热情的家长们打爆了。在此,小编特意利用参与开幕仪式的机会探秘最高水准的学前教育品牌。

开幕仪式整体风格雅致又时尚。祝贺的花篮一直排到了电梯口,可想而知保定社会各界对枫叶儿童之家的到来都充满了期待。一入场,校方贴心的为嘉宾们准备了精美的茶点,并奉上详尽的开幕式流程及学校说明,并由专人引导落座。场地布置大气高档,白色的宴会椅配上鲜亮的浅绿色丝带,让人不由得感叹校方的专业度。

整个仪式节奏接凑,中外教师们现场邀请所有来宾进行了欢快的热身活动,现场气氛一下子进入了高潮,小编观察所有领导们都笑意盈盈,仿佛重温了儿时的欢乐。妇联张主席与枫叶儿童之家侯红蕾董事长的致辞十分精彩。六位嘉宾的冰雕祝酒仪式让整个开幕进入了高潮。绿色是枫叶儿童之家的品牌主色,象征着生命与希望。随着绿色液体缓缓注入枫叶儿童之家的冰雕LOGO里,预示着枫叶儿童之家保定校区将在大家的关爱下日臻成熟。这一新颖的仪式也受到了在坐嘉宾们的赞扬。

点击查看原图

仪式结束后,校方组织来宾参观学校。通过老师们的介绍,小编发现枫叶儿童之家的品质的确名不虚传。其中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亮点一:最高端的世界级品质,让人看花眼

一进入学校,就感觉档次跟所有保定的学校绝对拉开了距离。整体面积超过1600平米!占据了整个万博广场的北楼!环境宽敞明亮,配色雅致,飘散着咖啡的香气,从儿童角度出发的人性化设计处处可见,让人不得不佩服国际品牌的细心与专业。进口的玩教具目不暇接、让人耳目一新,肯定会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亮点二:最权威的双语学院派早教,让家长放心

经查证,枫叶儿童之家是全球最权威的蒙特梭利机构AMS成员学校,所属集团拥有超过30年国际教育经验,汇集了全球顶尖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选聘老师,是加拿大综合排名第一的SimonFraser大学教育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等院校在中国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国内还荣获了“教育金鼎奖”十大儿童早教品牌,权威品质,当然家长更放心。

亮点三:一站式的课程安排,全面满足0-6岁的家庭需求。

枫叶儿童之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实践者,提供连贯的早期教育、幼儿园及3-6岁培训课程。欢乐的0级教育让宝贝从小获取世界舞台入场券,培养未来升入海外名校的综合素质。

经校方介绍,这么好的学校,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居然学费非常合理!据了解,学校所属的教育集团秉承教育家办学的宗旨,将每一分成本都尽量花在孩子身上。收费方式灵活,应该能满足绝大部分家长的需求,让人不得不感叹:保定的婴幼儿家长有福了!

四 : 杜公祠之谜

杜公祠之谜(成县版)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因“安史之乱”的战祸和关内大旱的天灾,加之仕途坎坷,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于乾元二年(759年)秋携眷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约住三个月后,因天气寒冷,饥寒交迫,秦地又面临吐蕃威胁。正当诗人忧虑去向之际,陇南成县(原名同谷)一“佳主人”来信相邀。于是,这年冬十月,“无食向乐土”、“无衣思南州(指成县)”的诗人,携家眷南下,踏上赴同谷的艰难跋涉。经赤谷(今天水市暖和湾)、铁堂峡、盐井(今礼县东盐官镇)、寒峡(今西和县长道镇祈家峡)、法镜寺(今西和县北石堡城西山上)、青阳峡(今西和县东南五十里处)、龙门镇(今成县纸坊镇府城村)、石龛(今成县观音崖)、积草岭(今成县西北九十公里处的殿山梁)、泥功山(今成县牛星山)来到成县,在凤凰山下凤凰村结茅而居。约住一个月,至同年十二月,离成县南下入蜀赴成都。

坐落于成县城东南 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杜公祠,是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即公元八七二年),成州刺史赵鸿在五律《杜甫同谷茅茨》中写道:“工部栖迟后,邻家大半无。青羌迷道路,白社宗杯盂。大雅何人继,全坐此地孤。孤云飞鸟什,空勒旧山隅。”说明当时故居遗迹尚存。宋徽宗宣和五年,(即公元一一二三年),“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令涑水郭慥始立祠。……使来者美其山川,而礼其像,忠其文”,也就是在杜甫故居的遗址上重修了一座祠堂。后来经过宋、明、清,民国年间几次修建和补葺,草堂才逐步美轮美奂,初见规模。现在草堂内还留存有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宇文子震刻写的诗碑,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和十九年(庚子)立的两座诗碑,及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记》碑石等十多处。

杜公祠之谜(徽县版)

杜甫来到同谷究竟卜居何处,简直是一个历史之迷。古人众口一词说卜居栗亭,今人诚信卜居飞龙峡(今成县南)。“无食问乐士,无衣思南州。”《发秦州》中杜甫明确表示他去同谷将卜居栗亭。《太平寰宇记》载:同谷县有栗亭镇。咸通十四年(873)成州刺史赵鸿,曾亲去栗亭凭吊过杜甫卜居地,并写了《杜工部同谷茅茨》、《栗亭》、《兑山》、《木皮岭》等诗篇,还刻石于同谷。杜甫到同谷是乾元二年(759),赵鸿去凭吊是咸通十四年(873),中间相隔114年,故他在感叹杜甫栗亭十咏中有“悠悠二甲子,题记今何有”的句子。二甲子,一百二十年,距赵鸿写诗时只差六年。他在《杜工部同谷茅茨》诗中说“工部栖迟后,邻家大半无。”知道杜甫的那“一小半”村民,肯定还见过杜甫题写在石壁上的诗句,所以说杜甫卜居栗亭绝不是附会、编造。明万历间御史潘饬令徽州知州左之贞在栗亭建杜甫草堂及杜公祠;清初徽州知州牛运震曾在《杜公祠记》中说:“风尘之际,盖尝堰处息憩于兹”;清嘉庆十四年徽县知县张伯魁在《重修杜少陵祠堂记》中也说,“唐杜拾遗祠,在县城西栗亭川,先为古同谷县地。当拾遗处阽危走巴蜀,于斯休驾焉。”这些自唐宋以来的地方官员前仆后继地创修、诉说着杜甫寓居栗亭的人文景观,难道是凭空杜撰吗?不,决不是!其地至今还有兑山、凤凰台和杜甫草堂、杜公祠、杜公村、钓鱼台之类的地名遗迹,这就会令人不得不信服其实了啊。

杜公祠之谜(甘肃新通志版)

《甘肃新通志》祠祀篇记载:杜少陵祠,在县治左,后移飞龙峡,光绪十一年重修。……

由此看来,杜公祠当时并不是现在的飞龙峡口,只是在“宋徽宗宣和五年,(即公元一一二三年),“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令涑水郭慥始立祠。……使来者美其山川,而礼其像,忠其文”。”后才在现在的飞龙峡口的。

杜公祠之谜(杜公村版)

踏着冬晨的寒霜,我们来到了栗亭南端的杜公村。杜公村背靠着莽莽南山,坐守一望无际的栗亭川。如练似带的伏镇河蜿蜒透北而来,在村口打个折悠悠然人南峡而去。蓝天白云般美丽的经济和文化,化成村落上空温馨而热烈的袅袅青烟,使人感到杜公村的农家正分享着一种安居乐业、富裕康泰的天伦之乐。

史载,杜甫在同谷客居的一个月里,有多半时间是在这里的山间田畴上靠拾橡栗挖黄独度过的。当时诗人曾题《栗亭十韵》记述他在栗亭的生活和感受,但百年之后(即唐豁宗咸通年间)己悄不复见,这不能不说是后人尤其是栗亭人的一大遗憾。

走进杜公村,我们首先要寻访和拜渴的是杜公祠。栗亭杜公祠初建于北宋,毁于南宋战火。后经明正德、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民国多次维缮修葺,直到1952年才被完全毁弃。如今的杜公祠旧址上盖起了红房青舍,打上了水泥院场。农家的烟火和嘈杂,己将这块净土上的神秘色彩抹得荡然无存。幸好,原祠边那口据当地人说喝了能消灾避难、祛病延年的老井至今还养育着杜村人。井口像一位老人仰天长啸的嘴巴,周围用石头砌起,要不是井旁一块用来供汲水人歇脚放桶的古碑当见证,我们是很难在此找到杜公祠的蛛丝马迹的。

在祠址东边的公路边上,我们又惊喜地发现了又一方记载当年兴建杜公祠的古代残碑。石碑象一位历尽沧桑又被遗弃的青衣老人静默孤独地躺在路旁,碑面左半侧文字己随了人足马蹄远远而去。据说,此碑原架在不远处的沟渠上做桥石使用,近两年经许多来此访今寻古的人的讨价还价,才将它腾出来搁在了路边。石碑被挖出来是好事,常有人来光顾它更是好事(据悉,栗亭杜公祠有重新修复的可能,虽是“可能”,亦是大好事。)看来,栗亭杜公祠己被那“为我回春姿”的春风吹拂着了。

我们寻到村里一位三十年代曾在当时开办小学校的杜公祠里念过“四书”、“五经”的老人,听他讲述当时杜公祠的景象。他说,杜公祠占地数十亩,由北祠堂和南戏楼两大建筑群构成。南北两处由左右回廊相连。祠堂正殿塑杜甫头戴相帽、腰系玉带全身坐像,左右两边塑牛王菩萨,马王明君与之为伴。塑像前为闹海夜叉和大小二鬼。问及所造杜公相貌,老人神采飞扬的说:杜公爷不光有大学问,还是朝廷大官,当然是身高膀大、天庭发光富态得很呀……

听着老人的叙道,我顿啼笑皆非,惶惑茫然。一代“诗圣博具旷世之才当然不假。然而要说杜甫当过什么大官,却不得不叫人好笑。据我所知,杜少陵除在天宝十六年当过不足二个月的“从八品”’的左拾遗外,翻遍史籍,再也找不出何年何月他还但任过大唐帝国的重臣要员。当然,我不知道这位老人是用什么心尺去对历史本来面目漫画式描绘的,也无须去反洁他们不听杜公自己“白头乱发垂过耳”“手脚冻效皮肉死”的磋呼而一味异端。老人说,当时殿堂前百余公尺对处是一座土木结构的挑檐戏楼。海年腊月十九杜公庙逢会,戏楼上就远远传出铿锵的锣鼓和文臣武将小姐丫环得威声细调。这里十天,周围三川八镇山里山外  的人便都在农闲里聚拢而来,先是给杜公爷烧香磕头,然后就去  看戏凑热闹。我问老人,为啥把“杜公”叫“杜公爷”,老人说:“人都敬他,才这么叫。也有叫‘冻公爷’的哩!”杜公庙逢会正是数九寒天,人们冒了寒风披着霜雪来赶会,言谈闲偏间不免有对天寒地冻的慎怨。“杜”与“冻”又是谐音,所以将“杜公”叫成“冻公”也许是民间的一种转音叫法吧,然而,在其后带上个“爷”字又意味着什么呢?

民间神话里有杜鹃啼血的故事。杜甫这位与人民血肉相连,终生为国家为民族为山川为河流啼血长鸣的民族骄子,深受世人爱戴和景仰自在情理之中。这里的群众在他的名字后附上“爷”字,似乎和他们在他们敬重的苍天土地关公药王牛王马王门神灶  君后恭敬地加上“爷”字一样,叫人感到那种敬爱的至诚至贵。这种把人与神相题并论的作法,是民众崇拜子美的感情升华呢还是伟人必与神灵相脉的理性神化?

栗亭杜公祠的可悲就在于将有血有肉,有妻有子,有辉  煌亦有苦难的杜甫与生死无据的牛王马爷大鬼小鬼站成了一列  要不,人民在解放后的五二年,怎能使它在群起的撅头羊镐下变  成一堆瓦砾以至今天连它的遗址也难以找到呢!

转载:

本文标题:解开枫叶公馆之谜-图文:误会李白之一:生于江油还是生于碎叶?(解开李白出生之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4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