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日出印象莫奈-30关于莫奈日出印象的鉴赏论文

发布时间:2018-01-10 所属栏目:经典散文

一 : 30关于莫奈日出印象的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与分析论文

关于莫奈《日出印象》作品赏析

学生班级 多媒体121

学生姓名 张子翔

学 号 202120134

指导教师 陈珍

日出·印象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起。该文对参展的许多作品逐地进行了潮讽,针对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要并

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

用作展览会的标题。 ——资料前瞻

今天我要对我喜爱的一位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进行鉴赏,他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其代表作有 《印象·日出》,以下是我对这幅作品的鉴赏。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通过观察这幅画,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根据资料记载,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

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同时,这幅作品的意义非常重大,1874年4月15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展出时,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喧哗》周刊上撰文批评,他写道: 这幅画一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那是太容易做到了。”这位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印象”一词,用以嘲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史上留存下来,并且在“印象主义”的旗帜下,那些喜欢露天作画、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众所周知,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他还常常对着一个景物,分别画出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如油画《草垛》和《里昂大教堂》等。

简而言之,《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代表之作,充分反映了印象派画家对光和色的追求,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创作方式,对以后绘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 赏析:莫奈《日出·印象》

赏析:莫奈《日出·印象》

1872年作48×64厘米《日出·印象》现藏于巴黎马尔莫坦美术馆★

作者简介:

克劳德·莫奈(1840—1926年)被誉为印象派之父,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本身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莫奈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一度随父亲居住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做杂货买卖,自幼就厌恶学校,视为“监狱”,像个流浪汉成天流连在海边。他说:“我愿永远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涛之巅。”

他喜欢画画,15岁画的画就已挂在布丹的画框店展出,并得到布丹的忠告:“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

在他19岁时来到巴黎,父亲希望他进美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画家,而他的叛逆性使他拒绝学院派教育而流连于各种画展,并和一些反学院派的青年画家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莫奈没有逃避兵役,他被编入非洲军团在阿尔及利亚度过了虽极为艰苦,但对青年画家来说是美好的两年,因病被父亲赎回法国,又在家乡阿弗尔海滩作画了,在这里结识了热爱大自然的画家琼坎。莫奈说:“从那时起他成为我真正的老师,他完成我眼睛观察事物的教育。”

22岁的莫奈再次来到巴黎求学,入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画室,在这里结识了同学巴齐依、雷诺阿和西斯莱,他们结成“四好友集团”,听话的三个朋友与莫奈一道开始倾向于走出画室向卢浮宫和大自然学习。学业结束后就完全转向枫丹白露森林和自己家乡大自然写生。他开始了运用独具慧眼和一双早熟的技巧灵活的手,独具匠心地尽情描绘大自然的光和色彩。

莫奈所关心的是整个大自然,人属于它而它又属于人的大自然,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自然的壮观显示着人的壮观,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色彩就是描绘壮丽的自然交响乐的音符!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

莫奈很重视笔触,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他运用不同的笔触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在他29岁时开始和雷诺阿共同在塞纳河上写生作画,他们为水面上闪烁和晃动不已的光所激动,为迅速变幻的丰富色彩所迷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迅速疾驰粗犷的笔触和灿烂斑驳的色块。他们在迅疾挥毫中获得了捕捉瞬间即逝的印象的有效方法。

巴黎公社诞生前,莫奈就曾和画家巴齐依参加过保卫共和国的国民自卫军,巴齐依英勇战死。莫奈后来前往英国,在那里会见过毕沙罗,曾取道荷兰写生。回国后又与雷诺阿共同作画,于1874年展出惊世之作《日出·印象》。

历经磨难的43岁莫奈带着失去母亲的儿子与阿丽丝组成新家庭定居于离巴黎40公里的吉维尼村,隐居作画又生活了43年,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重要的《睡莲》就是他晚年的名作。1926年11月5日,这位86岁的印象派之父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阳光与色彩。

作品简介:

《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另,该画1985年前遭抢劫,被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三 :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1873 日出印象

1873年,33岁的莫奈在印象派第一次联展上以《日出印象》一夜成名,在嘘声一片中,印象派也由此冠名,莫奈也因此从一个印象派画家中的后起之秀变成了领军人物。[www.61k.com]

纵观莫奈的一世作品,我觉得《日出印象》尤其特别。倒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相反的,我觉得他并不能完全代表莫奈的风格,甚至在莫奈的作品中,属于完成度很差的作品。

我们先来看看在莫奈1873-1874年间的作品的普遍水平: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1873 海湾风景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1873 静物画,还是非常严谨的画风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1873 大雪人物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1873 罂粟花与女人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1974 游船与桥,这张有点莫奈后期的笔法

从同时期的绘画作品来看,无论从完成度和成熟度来说,比日出印象要优秀的画作比比皆是。
那莫奈为什么要挑选日出印象这幅作品参加第一次联展呢?

答案就是:这是莫奈第一次面对巴黎的美术界表达自己的绘画观念。

要理解莫奈的心情,我们可以从两条线索去追溯:一条是马奈造成的大形势外线,一条是莫奈自我艺术醒悟的内线。

当时的学院派,主流审美标准是这样的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安格尔

被马奈连扔两个砖头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奥林匹亚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

学院派当时就震惊了,为什么会震惊呢,因为马奈是上流贵族,本身是正统的学院派,人体画又是学院派中的王冠,马奈这种反传统的人体画,让学院派很愤怒。愤怒归愤怒,说明马奈成功了,被主流媒体注意了,攻击了。
反观此时的莫奈,还是一个三流画室里面半路出家的一个小屁孩,任你怎么折腾,巴黎沙龙的评论界是不会看你的。
莫奈早期跟着马奈学了两步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

当时大家误以为这是马奈的作品,纷纷向马奈祝贺,搞得马奈很尴尬,两幅作品一比,就能看出古典水平的高下了,莫奈还是差很多。
所以莫奈当时在那次联展上,一定想像马奈一样,弄一幅有时代意义的轰动作品,所以莫奈没有选择平时那些完整和成熟的画作。

另一条线就是莫奈自己艺术观念的觉醒。木心说:天才总是很早就知道自己去哪里。此时的莫奈,说他艺术风格成熟了,还远远不够,但是莫奈知道自己要什么。后来莫奈逃避战火去了英国,在那里见到了透纳的画,得到了启示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透纳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透纳,这张和日出印象如出一辙,但是当年莫奈并没有见过这张画,天才有这种本领,能够预知未来遭

我们来看看中年的莫奈和晚年的莫奈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中年时色彩饱满,用笔松动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中年时色彩饱满,用笔松动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中年时色彩饱满,用笔松动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晚年更加随意有表现力,这张和日出印象有些相似,但又不一样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晚年更加随意有表现力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为什么要拿这幅画参展《日出 印象》?

著名的睡莲系列

《日出印象》是莫奈的一次艺术风格的觉醒,也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定位,他预知了自己的前途和责任,虽然此时他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画家,但是在自己天赋的指引下,莫奈凭借此画进入了主流的中心,朝着崭新的天地迈出自己坚定的脚步。

四 : 莫奈和《日出印象》

70年代在吉林省城的一件往事。

莫奈的画册我借了一年,才从省图书馆里,一个我约略认识的年轻馆员手中借到,那是在七十年代后期(据说当时有某种规定:这些画册比较少,只能供“专业工作者”使用,一般不外借)。

的确,初次欣赏莫奈的绘画简直是一种享受——它那淡浅而鲜亮的景色,弥漫着一层雾霭氤氲,但那后边又是强烈地吸引人……使你觉得仿佛头一次窥见艺术及真正的美的源头——色彩,天空、阵雨……和世上所有新鲜的一切!他的绘画《日出•印象》和《吉尔雅尼洼地中的罂粟地》及《巴黎街头》《夏天》等等,都给人打下深不可灭的印象。《日出 • 印象》,也恰如面绯粉的旗子,昭示着涌向二十世纪的一股年轻潮流——世界绘画界里著名“印象派”的诞生。

相隔四五年后,我偶然读到捷克著名作家恰佩克的一段话:

“五十年前,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崭新的印象主义出现了。它即未衰老。也未被什么战胜。它只是消逝了。像春天一般地消逝了”

还有一段话:(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旧的艺术任何时候也不会为新的艺术所战胜。正如今年的春天不会被来年的春天战胜一样。去年的春天并未衰老,也不可能衰老,因为它只是成为历史。去年的春天,一百年前的春天,一万年前的春天,同我们所盼望的春天一样,是永远年青生气勃勃的……”(恰佩克《新的艺术》)。

如果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印象派画家们的草地立一块纪念碑石的话,我看这段话镌刻上是非常恰当的 。

恰佩克真是伟大深刻的作家,他加深了我对印象派,及对整个十九世纪层出不穷的崭新艺术怀念之情。当我在翻看这本画册时,(虽然经过复制、缩小而部份失真)仍掩不住那年轻的、清澈见底的目光,仿佛早晨的头脑,或枝上晶莹的露珠之类。

我从《日出》走去,看见了印象派所重新发现的崭新世界。从恰佩克开始,又过去了半个世纪,印象派被外国的、中国的、各种激进的、没落的、不断变化翻新的艺术潮流所“载沉载浮”,但当那《日出》景象再度重现在新的一代面前时,青年们仍然会因惊讶而感奋,如一道闪电从天际划过,岁月的灰尘原来是那么微不足道呀!……

我在学习艺术,研读和了解人类文化遗产中,曾长久地陷于迷惘。对于诸如西方的印象主义、及现代派等等作了种种臆想,(并常常崇拜着那些末流的所谓“现代派”的意向作品)。因为前此没有看过《日出》,最初也没见过真正的艺术(有的连赝品也够不到),及我所接受的半生不熟的初级教育程度(在校时,连一幅外国油画也未讲过)(以后就忙着下乡),以后连那点数学、几何基本知识都荒芜了。从来没听过一堂(正式地)有关艺术、诗、雕塑或绘画的课——在我面前闪烁过真知灼见的火花——这一切不必说是令人遗憾的。但我终于走向了莫奈,这一切除了我自己对于困难的努力克服外,还有印象派们,或曰“日出”的强大吸引力。

我终于看到,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一种努力——向着闪动在人类漫长世纪的曙光走去的努力。应该感谢的是莫奈、雷诺阿、高更、西斯莱、塞尚、毕沙罗等等这样的艺术家,和作家恰佩克等等这样“沿路的标志”,他们鼓舞着我们攀援,是我们前行中路边充满葱茏、永久不朽的山谷。看到他们中每一个我不曾见过的里程碑,内心世界都会激荡起一股风声。我虽粗糙,但有这清澈的泉水可洗濯;我虽暝蒙,但有这金石洞开的幽深启迪。我有何德能,得已受到先恩们如此甘霖的披泽和滋润?在这一瞬我深悟到:每一个在黑暗中,或孤独中摸索的人,都不是孑然独存的,他会有光的引领、照拂,有先辈及看到看不到的群体精神的伴随,鼓舞,当他感到快要掉队和停止时,会感受到轻微不安下潜伏的、排山倒海般轰鸣冲击的推动力——

由此想到,做为一个普通的地球人类文化的子孙,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在任何时代,从文化上讲,都是幸福的、充实的。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春天,都要演变成历史的、人类与自然的一种《印象》,永不磨灭,并在艺术中一次次复活。这其中,有恰佩克、莫奈……有世界上所有失去的美丽事物,记忆,包括失去的青春,将载入下一次《日出》,并循环不息……因其独特性而永葆长存。

下一次日出会更壮丽——

谢谢莫奈!谢谢恰佩克等这样先驱者的劳苦!我们因他们的引擎,而把目光举起,向更深邃、更辽远处瞭望……

五 : 赏析:莫奈《日出·印象》



1872年作 48×64厘米《日出·印象》现藏于巴黎马尔莫坦美术馆 ★

作者简介:

克劳德·莫奈(1840—1926年)被誉为印象派之父,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本身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莫奈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一度随父亲居住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做杂货买卖,自幼就厌恶学校,视为“监狱”,像个流浪汉成天流连在海边。他说:“我愿永远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涛之巅。”

他喜欢画画,15岁画的画就已挂在布丹的画框店展出,并得到布丹的忠告:“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

在他19岁时来到巴黎,父亲希望他进美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画家,而他的叛逆性使他拒绝学院派教育而流连于各种画展,并和一些反学院派的青年画家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莫奈没有逃避兵役,他被编入非洲军团在阿尔及利亚度过了虽极为艰苦,但对青年画家来说是美好的两年,因病被父亲赎回法国,又在家乡阿弗尔海滩作画了,在这里结识了热爱大自然的画家琼坎。莫奈说:“从那时起他成为我真正的老师,他完成我眼睛观察事物的教育。”

22岁的莫奈再次来到巴黎求学,入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画室,在这里结识了同学巴齐依、雷诺阿和西斯莱,他们结成“四好友集团”,听话的三个朋友与莫奈一道开始倾向于走出画室向卢浮宫和大自然学习。学业结束后就完全转向枫丹白露森林和自己家乡大自然写生。他开始了运用独具慧眼和一双早熟的技巧灵活的手,独具匠心地尽情描绘大自然的光和色彩。

莫奈所关心的是整个大自然,人属于它而它又属于人的大自然,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自然的壮观显示着人的壮观,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色彩就是描绘壮丽的自然交响乐的音符!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

莫奈很重视笔触,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他运用不同的笔触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在他29岁时开始和雷诺阿共同在塞纳河上写生作画,他们为水面上闪烁和晃动不已的光所激动,为迅速变幻的丰富色彩所迷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迅速疾驰粗犷的笔触和灿烂斑驳的色块。他们在迅疾挥毫中获得了捕捉瞬间即逝的印象的有效方法。

巴黎公社诞生前,莫奈就曾和画家巴齐依参加过保卫共和国的国民自卫军,巴齐依英勇战死。莫奈后来前往英国,在那里会见过毕沙罗,曾取道荷兰写生。回国后又与雷诺阿共同作画,于1874年展出惊世之作《日出·印象》。

历经磨难的43岁莫奈带着失去母亲的儿子与阿丽丝组成新家庭定居于离巴黎40公里的吉维尼村,隐居作画又生活了43年,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重要的《睡莲》就是他晚年的名作。1926年11月5日,这位86岁的印象派之父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阳光与色彩。

作品简介:

《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 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另,该画1985年前遭抢劫,被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网络上有不同版本的《日出印象》,光线、对比度等明显不同,泥巴实在是难辨真伪,找了一幅略为模糊些的,应该更接近原作吧。如有不妥,请知情的朋友告知。
本文标题:日出印象莫奈-30关于莫奈日出印象的鉴赏论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0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