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李白的生平故事-李裹儿:李裹儿-人物生平,李裹儿-轶事典故

发布时间:2017-12-20 所属栏目:发生在家里的故事

一 : 李裹儿:李裹儿-人物生平,李裹儿-轶事典故

李裹儿(685年-710年7月21日),即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出生时正值李显被武则天贬于庐陵,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她曾向中宗请求立她为皇太女,权力欲望特别强。她的生活非常奢侈,为了大兴土木工程,抢占民田民房。为做皇太女,与母亲韦后毒杀中宗。后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安乐公主,追废为“悖逆庶人”。

李裹儿_李裹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裹儿:李裹儿-人物生平,李裹儿-轶事典故_李裹儿
李裹儿

公元684年(嗣圣元年),其爸爸李显被废,贬黜至均州,后迁至房陵(今湖北省房县)。因韦氏动了胎气,早产生下1个女儿,就是安乐公主,她出生时,李显脱下自己的衣服来包住她,故命其名为裹儿,李裹儿十三岁时,出落成美女,姿色美艳,聪明伶俐,李显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李裹儿从小就养成了骄傲任性、蛮横霸道的脾气。

在长安年间(701年至704年),她以安乐郡主的身份嫁给武崇训;在嫁给武崇训之前,李裹儿就已和武崇训发生关系,后来又因未婚怀孕不得不下嫁,临嫁时贵戚显宦,无不往贺。宰相李峤、苏味道,及郎官沈佺期、宋之问等都献入诗文称颂。婚后不到6个月,李裹儿便产下1个男婴。

恃宠而骄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李多祚等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传位给李显。恢复帝位之后,安乐公主恃其宠爱权倾天下,侯王权臣多出其门。曾自做诏书,蒙住前面的内容,请中宗画押,李显笑着答应其请。还奏请立为皇太女,左仆射魏元忠劝谏不可如此行事,安乐公主说:“元忠是山东愚顽倔强之人,怎能与他商议国事?阿武尚且当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儿,有何不可呢?”与太平等七公主全都开置府署,而安乐公主府属官员尤为浮滥,尽都出自屠贩之家,因是捐纳资财买得官职,批降墨敕斜封授职,以故被称之为“斜封官”。

奢靡无度

李裹儿:李裹儿-人物生平,李裹儿-轶事典故_李裹儿
《唐宫燕之女人天下》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营建居室及安乐佛庐,全都模拟宫禁,而工巧还要超出一头。她曾奏请将昆明池赐给她作为私家池沼,李显说“:先帝从未将它给过别人。”安乐公主不高兴,便自己动手开凿定昆池,绵延数里之地。“定”的意思是可与之相抗衡的意思。司农卿赵履石为她家缮治,累砌石头以模仿华山,石阶石桥,纵横交错,溪水九折回旋,并造石泉喷水。还铸造宝炉,镂刻怪兽神鸟于其上,其间镶嵌砗磲珊瑚不计其数。

武崇训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凌辱太子李重俊,以不是韦后所生而呼为奴。并数次劝安乐公主请求李显将李重俊废为王,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致使李重俊气愤不已。

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忙逃至李显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李显和韦后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李重俊兵败被杀。

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因素与武延秀私通,便随即嫁给他。出嫁这天,借用皇后车驾,自宫中送至其家,李显与韦后为之出临安福门观览,并下诏雍州长史窦怀贞为礼会使、弘文馆学士作为傧相,相王为之障车,捐赐金帛不计其数。第二天,大会群臣于太极殿,安乐公主披服翠衣以出,向天子叩头两次,又南面拜见公卿,公卿大夫全都伏地叩头。武攸暨与太平公主双舞于前为帝拜寿。

赐予群臣绢帛数十万。李显临御承天门,大赦天下,赏赐民众宴饮三天,内外官员普赐勋爵,缘礼官属兼赐官阶与爵号。夺取临川长公主的旧宅作为府第,广拆民房,怨声载道。宅第建成之后,禁中财物为之一空,还借用万骑仪仗、内府音乐护送公主还家,李显亲出临幸,宴飨近臣。武崇训之子年仅数岁,就授职太常卿,封为镐国公,享受实封五百户。安乐公主生子满月,李显与韦后再临其家,并大赦天下。

政变被诛

当时安乐公主与长宁公主、定安公主三家家丁掠取平民子女作为奴婢,左台侍御史袁从一缚送下狱,安乐公主入朝申诉,李显为她下手诏,命令从一释放。从一说“:陛下接受公主的申诉,纵容奴仆掠取平民,凭什么治理天下?臣知道释放其奴就可免祸,劾治其奴就会得罪公主,但不忍亏屈陛下之法,以苟且偷生。”李显对他的奏请不予接受。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突然驾崩(一说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用有毒的蒸饼毒杀李显),韦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当时安乐公主正在揽镜画眉,闻知乱起,逃至右延明门,追兵赶到,斩其首级,终年二十五,追贬为“悖逆庶人”。睿宗即位之后,下诏按二品官的礼节予以安葬。

李裹儿_李裹儿 -轶事典故

安乐公主集天下巧匠,在洛州昭成寺中,造了一座百宝香炉。炉高三尺,开有四门,架四座小桥,雕刻着花草、飞禽、诸天、伎乐、麒麟、鸾凤、白鹤等,炉身嵌着珍珠、玛瑙、珊瑚、宝石、车磲、琬琰,用钱三万,府库历年储藏为之一尽。

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为旷世珍品。百鸟裙是由负责备办宫中衣物的机构尚方制作的,采百鸟羽毛织成。此裙的颜色鲜艳无比,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本色,从正面看是1种颜色,从旁看是另1种,在阳光下呈1种颜色,在阴影中又是另1种,裙上闪烁着百鸟图案。后来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大如黍米,眼鼻口甲皆备,神奇而让人无法相信。《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日中影中,各为一色,百鸟之状”,在当时贵族女性中广为流行,安乐公主把其中一件百鸟裙献给妈妈韦皇后,颇受皇后喜爱。《朝野佥载》称,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百官、百姓之家效之,“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

李裹儿_李裹儿 -历史评价

《新唐书》:“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

《唐语林》:“上(唐宣宗)常诲曰:‘无轻待夫,无干预时事。’又降御札勖励,其末曰:‘苟违吾戒,当有太平、安乐之祸。汝其勉之!’”

《太平广记》:“唐景龙年,安乐公主于洛州道光坊造安乐寺,用钱数百万。童谣曰:‘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后诛逆韦,并杀安乐,斩首悬于竿上,改为悖逆庶人。”

李裹儿_李裹儿 -家庭成员

李裹儿:李裹儿-人物生平,李裹儿-轶事典故_李裹儿
李裹儿画像

爷爷:唐高宗李治

奶奶:武则天

爸爸:唐中宗李显

妈妈:韦皇后

兄弟:懿德太子李重润、谯王李重福、节愍太子李重俊、唐殇帝李重茂

姐妹:新都公主、宜城公主、定安公主、长宁公主、永寿公主、永泰公主、成安公主

丈夫:武崇训(前)、武延秀(后)

李裹儿_李裹儿 -影视形象

1990年《唐明皇》:孙倩倩饰演安乐公主;

1998年《大明宫词》:李冰冰饰演安乐公主,陈晞恩饰演幼年安乐公主;

2012年《唐宫燕》:刘娜萍饰演安乐公主;

2012年《太平公主秘史》:余心恬饰演安乐公主。

二 : 李白生平故事(上)

李白生平故事

李白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说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在现在苏联境内,唐时属中国管辖),五岁时随全家迁居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在现在四川省),也有说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热爱祖国,对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为国出力,却遭到统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他的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清新,风格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的喜爱。他也被尊称为“诗仙”。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十二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爸爸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1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爸爸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爸爸的夸奖。不料,爸爸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爸爸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离家远游】
二十五岁之际,李白已经成为1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爸爸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爸爸说。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爸爸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之际,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后来他写过好几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有一首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漫游途中,李白还登上庐山,观望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诗里,祖国山河多么壮美呀!他的诗自然又流畅,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
【天上谪仙人】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写下很多动人的诗篇。30岁之际,他到了京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无法施展,心里很苦闷。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极宫去游玩。刚进门,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连忙给李白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当今太子的老师。
“后生李白,久闻大名,景仰得很!”李白兴奋地说。
贺知章也听说过李白的诗名,现在见这位年轻人仪表不凡,也十分欢喜,忙把李白带到一座酒楼上,打算和他饮酒畅谈,可当掏钱买酒之际,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带。
于是,贺知章把衣带上的金龟解下来,交给侍者说:“就用它换酒吧。”
“贺老,这是皇家按官级大小给的装饰品,怎么好去换酒呢?”李白劝阻说。
贺知章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带钱,没酒喝,哪能谈个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没带钱,只好听从。酒过三杯。贺知章问:“太白君,近来不知有何诗作,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说:“这是我最近写的诗,请多指教。”
贺知章打开诗稿,抑扬顿挫地念道:《蜀道难》。他边念,边不住点头称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这诗气魄雄伟,真能惊天动地了。”
这时候,那位朋友对李白说:“把你的那一首《乌栖曲》也念给贺老听听吧。”“快念给我听听。”贺知章忙催促说。李白站起身,从容地吟诵起来。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诗,贺知章老泪纵横地说:“这诗太凄惨了,鬼神听了也会哭啊!”
他仔细端详着李白,突然说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意思是受到责罚降到人间来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
“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极高评价。人们读了李白的诗篇以后,都感到这个称赞非常确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称做“李谪仙”了。
【有景道不得】
李白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就离开了长安,继续到各地漫游。一天,他和几个朋友来到武昌郊外的黄鹤楼。这座楼耸立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是有名的古迹。传说过去有位仙人曾经骑黄鹤从这儿经过,因此这座楼就被人们称为“黄鹤楼”。
李白他们登上黄鹤楼远眺,只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晴空下面,对岸的汉阳城历历在目;江中的鹦鹉洲,绿草如茵。大家望着这江山胜景,都觉得心旷神怡。
那时候,文人到名胜古迹游览,总喜欢在墙上题诗;如果这诗写得好,那地方就会更加出名。于是,有人就请李白也写首诗留个纪念。
李白面对无限风光,诗兴大发,毫不推辞地拿起毛笔,走到墙壁前面。忽然,墙上有一首诗吸引了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下面的署名是崔颢。李白看完了这首诗,就放下了手中的笔。
“咦,李谪仙平时作诗,总是一挥而就,今天是怎么了?”大家都奇怪地问。
李白沉吟了一会儿,虽然也想到了不少好诗句,可总觉得没有崔颢的诗句好,于是对朋友们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事一传开,大伙儿都称赞说:“想不到李谪仙还是那么谦虚呢!”
【起草《答蕃书》】
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连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岁那年,朝廷连下三道诏书,叫他到长安来。李白到了长安,就在贺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见唐玄宗。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边,问他诗文写作,又问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对答如流。唐玄宗见李白学识渊博,连声称赞。忽然,一直在旁边的宦官高力士开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确才学超群。前日吐蕃(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使者送来的国书,不如就请他辨认一下吧。”
贺知章听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吐蕃国书上的文字像鸟走虫爬,朝廷上下没人认得。为了这件事(www.61k.com),唐玄宗一直生气。高力士这不是明明想刁难李白吗?
唐玄宗马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臣在西域之际,爸爸经商,同西域商人有些来往,因此懂得一点。”
唐玄宗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来吐蕃国书。李白接过来,很快看了一遍,接着就用汉语流利地翻译出来。原来,吐蕃要唐朝割让大片土地给它,不然就要派兵来攻打。
唐玄宗听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一时都没了主意。唐玄宗就问李白怎么办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说:
“臣愿起草《答蕃书》,明天召吐蕃使者前来,臣当面答复,定可平息此事。”
“那你就马上起草吧!”唐玄宗说。
李白拿起笔,想了一下就写起来。不多会儿就把《答蕃书》送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看完以后,很满意。李白又用吐蕃文写了一份。大家见李白这样博学多才,都很佩服。
第二天,唐玄宗召见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汉语后用吐蕃语把《答蕃书》宣读了一遍。吐蕃使者连忙答应把《答蕃书》带给吐蕃首领。后来,吐蕃也没有来找麻烦。
【蔑视权贵】
唐玄宗叫李白当了翰林供奉,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官。所以,李白辅助皇上治理国家的理想仍然不能实现。
当时,朝廷大权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里。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都变着法儿巴结他们。李白却打心眼里蔑视他们。
这天,李白心中烦闷,来到酒楼喝酒,喝得七八分醉了,忽然,宫中的梨园长(歌舞班子的负责人)李龟年跑进来说:
“李学士,皇上召你立刻进宫!”
原来,唐玄宗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里观赏牡丹花,叫李龟年率领一群梨园子弟唱歌助兴。他们唱的是老词,唐玄宗听腻了,想起李白会作诗,就派人来叫他去写新歌词。李白听了,满不在乎地说:
“几首歌词算什么!来,喝几杯再去!”
“不行不行!皇上和贵妃娘娘已经等候半天了!”李龟年急得满脸通红。
“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呐,我……我酒还没喝够哩!哈哈哈……”李白大笑着说。
李龟年看李白醉了,不由分说,命令同来的人架起李白就往外走。来到沉香亭,李白酒还没醒。唐玄宗见了李白这个样子,倒也没怪罪他,让人给李白喝了醒酒汤,扶他躺在了床上。
据说这时候,李白已经清醒了。他见高力士正在身边,想起他平时作威作福的样子,有意要杀杀他的威风。
“脱靴!”李白装作醉醺醺的神态,突然把脚朝高力士一伸。
高力士一听,差点气歪了鼻子,正要发火,看见皇帝朝自己连连递眼色,只得忍气吞声地替李白脱下了靴子。
过了一会儿,李白爬起身来,向唐玄宗行礼请罪。唐玄宗没有生气,只是叫李白马上写出三章《清平调》的新歌词来。
李白想了一会儿,很快就写好了。李龟年谱上曲,演唱起来。唐玄宗亲自在一旁吹笛子伴奏。杨贵妃陶醉在悠扬动听的乐曲声中,高兴得眉飞色舞。从此,唐玄宗就更加器重李白了。
可是,一帮权贵却恨死了李白。他们造谣诽谤,故意中伤李白。高力士还挑唆杨贵妃在唐玄宗跟前说李白的坏话。唐玄宗听信了他们的话,渐渐疏远了李白。
李白目睹朝廷如此腐败,也不愿在这儿再待下去,就上了一份奏章,请求辞去翰林供奉的职务。唐玄宗立刻批准了。李白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
后来,李白在很多诗里都写了他宁愿过穷困生活,也不愿去巴结权贵的志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报国未成】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占领了洛阳以后,又西进长安。唐军抵挡不住叛军,唐玄宗只好逃出了京城。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害得百姓四处逃难。李白也避难到了南方。逃难途中,他见到处都是荒凉凄惨的景象,心中十分难过,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在诗里,李白表示自己为国平叛的愿望。不久,永王李嶙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领军队东下,保卫长江。经过浔阳(在现在江西省)之际,听说大诗人李白正在庐山,特地三次派人请他出山。李白来到了李嶙军中,做了一名谋士。他看到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深受鼓舞。在一次宴会上,李白激动地对众人说:
“四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机会报效国家,如今是我实现平生抱负之际了。我要手执宝剑,亲斩叛贼。”
谁知道没过多久,李嶙的哥哥李亨做了皇帝,就是唐肃宗。他传令,要李嶙带兵回蜀地去。李嶙不肯听从,兄弟俩闹翻了,唐肃宗就调军队来攻打。
李白见平叛变成了兄弟相争,急忙离开了永王的军队。紧接着,李嶙战败而死。所有在永王军中做过事的人,都被以谋反的罪名抓起来。李白也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又被定成死罪。他本来一心报国,不想被卷进残酷的权力之争,只好自认倒霉。
大将郭子仪(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3集)听说了这件事,赶快求见唐肃宗说:
“臣请求赦免李白。他确实无心谋反,实在是受了欺骗。”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眼下正是唐肃宗用得着的人。听郭子仪这样说,唐肃宗心中虽然不乐意,可也没反对。
“李白才华出众,留下来对国家有用。”郭子仪继续说。
唐肃宗这才开口道:“既然老帅这样求情,可免他一死,就改判流放夜郎(在现在贵州省)吧!”
这样,已经五十多岁的李白,又开始了流放的生活。一路上,他心情悲伤,很少写诗。还没到达夜郎,又传来皇帝大赦的消息,李白可以不去夜郎了。他虽然获得了自由,可是须发已经变白了。
【投宿五松山下】
到了晚年,李白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朋友帮助度日。这样,他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写下了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
有一天傍晚,李白赶路来到五松山(在现在安徽省)下,又累又饿,再也走不动了。他想找个地方住下来,问了几个大户人家,都不肯收留。
李白无可奈何地往前走去,在一座茅屋前面,他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在洗野菜,就问道:“大嫂,能在您家借住一夜吗?”
老妇人见李白是个穷苦的读书人,又看天已经快黑了,就点了点头。茅屋不大,只有2个房间。老妇人腾出一间,铺好床,又给李白打来洗脸水,就忙着做饭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端来一盘饭,说:“先生,山里人家本来就苦,今年大旱,又颗粒无收,东家还来催租。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就请尝尝这菰(1种水生植物,果实可吃)米饭,压压饥吧!”
李白刚才看见老妇人在洗野菜,知道这就是她家最好的吃食了。他心里非常感动,接过盘子,再三道谢。
夜深了,李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看到农家劳苦的生活,受到他们热情真诚的接待,回想起官场的勾心斗角,人情淡薄,不由得感慨称万分。
后来,李白写了《宿五松山下荀媪(年老的妇女)家》这首诗。他在诗中记述了这次借宿的情况,并且倾注了对这位老妇人的一片感激之情。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诗歌前半部分四句侧重写田家秋苦。“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流露出诗人孤寂落寞的凄清情怀。这偏僻荒凉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有的只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诗人只是偶尔一宿,就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不难想见,长年累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他们没有欢声笑语,没有轻松愉悦,弥漫在整个山村秋夜的是1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由面及点,写尽田家的酸辛悲苦。耕田种地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辛苦劳作,艰难度日。“秋作苦”既指农民劳作的艰辛困苦,又指心境的悲凉辛苦。“邻女夜舂寒”着一“寒”字,尽显神韵。一指邻女夜舂,寒声阵阵,触耳惊心;二指邻女衣衫单薄,寒凉逼人,可怜可叹。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一“苦”一“寒”,还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一天又一天的劳作之苦,一声又一声的舂米之寒,撞击着作者敏感的心。他沉重,他忧虑,他叹息,他坐立不安,他愤愤不平……可是对于贫寒困苦的山里人家来说,这些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李白很无奈,我们也为他的无奈而一声长叹。

诗歌后半部分四句侧重写田家荀媪的古道热情。“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以细节特写展示人物的心灵品性。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后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1个白发苍苍的农民老母亲给1个年轻后生跪进晚饭。下跪的老母亲在李白心中站成了1个巨人!“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山里老母亲在艰难困苦中特意给素不相识的李白做了一盘“雕胡饭”,足见她的热情、善良。“月光明素盘”特写素盘晚饭,盘子是白的,“雕胡饭”也是白的,在皎洁月光的照射下,荀媪手中端着的盘子闪闪发亮,格外耀眼。这哪里是一盘“雕胡饭”,这分明就是荀媪老母亲捧出的一颗闪光的心啊,像明月一般洁白,像金子一样珍贵。李白感动了,“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他想起了韩信、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淮阴城下钓鱼,1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母亲看见他很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一饭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诗中的漂母就是暗指荀媪,老母亲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却又无法像韩信那样报答恩情,更感到受之有愧。再三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吃下这盘“雕胡饭”。人往往是这样,你越热情,对方越感觉到惭愧。更何况这是在这穷乡僻壤,更何况这是十分难得的“雕胡饭”呢?

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面前,他表现得目中无人,桀傲不驯,可是在一位农民老母亲面前,他却如此谦卑,毕恭毕敬,像小孩一样老实腼腆,这就是李白,天真可爱的李白。

在安徽泾县有1个桃花潭,风景优美。李白在那儿游览之际,结识了当地的1个农民,叫汪伦。汪伦性格豪爽,热情好客,他知道李白爱喝酒,就经常拿自己酿造的美酒来招待李白。李白在那里停留了不少日子。2个人一起喝酒,促膝长谈,很合得来。
这天,李白坐船要走了。刚要开船,忽然岸上传来一阵脚踏拍子唱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李白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感动了,当即吟了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秋万岁名】
因为长期的飘流生活和过量饮酒,李白成了体弱多病的老人,只好去投靠在当涂(在现在安徽省)的亲友李阳冰。
秋天的1个早晨,李白起床以后,无意中瞧了镜子一眼,不禁大吃一惊,拿起镜子细照,只见镜中人非常憔悴衰老。
“唉!”李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有些悲伤地吟起诗来: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扣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个登高的节日。李白带病登上高坡,采来菊花饮酒。第二天,他又去采摘菊花,准备饮酒。只见菊花枝叶零落,不由见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生所受的挫折和打击,又作了一首感伤的诗。
李白终于病倒了,不能外出。他让人扶他坐起来,拿过纸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临终歌》3个字,又歇息了一会儿,才慢慢写起来。
不久,一代大诗人李白辞别了人世。
关于李白的死,民间流传着好几种说法。有人说他是醉酒去捞江中月而死,有人说他是在月下乘鲸上了青天。这些传说,表达了人民对李白的热爱。李白的诗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参考资料:http://www.chinese123.cn/wxsj/zgwx/gdwx/zjda/suitang/libai/0137.jsp

三 : 李光弼:李光弼-人物生平,李光弼-轶事典故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著名将领。李光弼之父李楷洛,原是契丹酋长,其母是李楷固女。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干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

弼_李光弼 -人物生平

(www.61k.com)契丹将领

李光弼:李光弼-人物生平,李光弼-轶事典故_弼
李光弼

李光弼的爸爸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候归唐朝,拜左羽林大将军,任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死于反击突厥的战争中,皇帝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李光弼自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喜读班固的《汉书》,治军极严。初入军旅时任左卫郎,以后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河西、陇右节度使,补李光弼为王忠嗣府之兵马使,充赤水军使。王忠嗣非常器重他,曾说:“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

公元749年(天宝八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表,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也就是实际上的朔方节度使,封蓟郡公。

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爱其才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光弼听到以后托病辞官回家。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觉得十分可惜,便奏请玄宗,将他召回京师长安。

出奇制胜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及部将史思明反叛,郭子仪欣赏李光弼的军事才能,向唐玄宗推荐他,玄宗诏李光弼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云中太守,后又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的第1个目标是为大唐收复常山郡(今河北正定),该郡地处叛军南北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李光弼率领朔方军五千人进攻常山,当地团练兵将自己的将领史思义绑来投降,李光弼善待思义,亲自为其松绑,使他真心归顺,供出叛军动向。次日,史思明率二万骑兵直压常山城下,李光弼向史思义问计,史思义说:“今军行疲劳,逢敌不可支,不如按军入守,料胜而出。虏兵炎锐,弗能持重,图之万全。”李光弼接受了降将史思义意见,守城不出,把军队分成四对,以劲弩五百连番射敌,叛军死伤惨重,退兵。当叛军在野外吃饭时,李光弼派轻骑数千,突然袭击,一举消灭叛军五千,收复常山郡九县中的七县。十月,郭子仪率军来常山与李光弼会师,在嘉山与叛军决战,大破之,斩首四万,俘千余人。

太原之战

李光弼:李光弼-人物生平,李光弼-轶事典故_弼
李光弼全身画像

公元756年(至德元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下诏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率军到灵武,在灵武召见了李光弼和郭子仪,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节度使如故,又特命他为北都太原留守。李光弼奉命由灵武率军五千赴太原,继续征讨叛军,李光弼指挥的“太原之战”,是唐军取得的平息安史之乱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正月,史思明、蔡希德发兵十万进攻太原,并企图占领太原后,由北道夺取灵武。当时太原尹李光弼手中只有一万人,太原城方圆四十里,由于李光弼治军严整,与将士同甘共苦,令行禁止,士兵严守,史思明无隙可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李光弼一面防御固守,一面守中有攻。他让战士从城中挖地道通城外,打击敌军,此是中国最早的地道战;他都还在城上安装石炮(抛石器)击毙叛军十分之二三;地道后来挖到史思明大营,俘斩叛军一万多人。叛军内讧,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史思明退兵范阳,蔡希德因疲惫不堪而败军。

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向敌军发动进攻,歼敌七万多人,太原之战”取得完全胜利。太原之战是平乱战争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是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李光弼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此战为后来胜利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胜利消息传到灵武,唐肃宗下诏奖赏李光弼,加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魏国公。

朔方节度

公元758年(干元元年)八月,唐肃宗再次诏李光弼入朝,升侍中,改封郑国公,九月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十万大军讨伐安庆绪,因为肃宗不相信李、郭,不设主帅,只派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揽诸军,邺城之战,结果大败,李光弼败不折兵。邺城兵败,鱼朝恩把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

公元759年(干元二年)七月,唐肃宗夺剥夺郭子仪兵权,任命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治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天下兵马副元帅,率五百亲兵赴洛阳统帅朔方军。

同年八月,李光弼又被任命兼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撤出洛阳,移军河阳,留洛阳空城给史思明。十月,史思明进攻河阳,李光弼这次又发挥才能,他看到史思明作战主要依靠良马千余匹,这些马每天都在黄河南岸沙渚上洗澡,便心生一计,挑选军中母马五百匹,把它们所生小马驹留在城内,把马全部赶到黄河北岸,母马因为挂念城中小马驹,就嘶叫不停,史思明的战马听到以后,也都随之跑到黄河北岸,被唐军所获。接着,李光弼又用木杆铁叉叉住史思明黄河上的火船的进攻。史思明损兵折将,亲率大军再进攻河阳,李光弼身先士卒,他事先在靴内藏刀,对将士们说:“战,危事。吾位三公,不可辱于贼。万有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三军感动,部将李抱玉、荔非元礼等率兵奋勇杀敌,大败叛军,杀敌一万余,生擒八千余人。河阳之战李光弼再次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河阳之战”大胜,牵制了史思明主力军,保障了潼关和长安的安全。

公元760年(干元三年)正月,唐肃宗加李光弼太尉兼中书令。

中兴第一


李光弼侧身像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二月,唐肃宗轻信宦官鱼朝恩,不听李光弼正确意见,命

李光弼冒险进攻洛阳。李光弼无可奈何,留李抱玉守河阳,自己与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会同鱼朝恩进攻洛阳,仆固怀恩不听李光弼军令,不在洛阳城北邙山而在平原布阵,结果大败,唐军只好退守闻喜(今山西闻喜),史思明虽然获胜,却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唐肃宗以邙山之败罪在仆固怀恩,拜李光弼为侍中兼河中节度使。后又任命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统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属江苏),进攻史朝义军。李光弼先克许州(今河南许昌),活捉史朝义将李春,再入徐州(今江苏徐州)。唐代宗即位,封雍王李适(kuò)天下兵马元帅。史朝义九十万大军被困洛阳,兵败。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公元763年(宝应二年)正月,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息,李光弼自始至终参加指挥大军,一直是唐军平叛主将之一,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指挥唐军歼灭叛军有生力量,为平息内乱立了头功,《新唐书》称赞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将星陨落

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但是却遭到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

公元763年(宝应二年)初,吐蕃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乘虚攻入关中,占领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急忙诏李光弼奔赴陕州行在,但李光弼看到朝中宦官专权,害怕遭到鱼朝恩等陷害,拖延未去。吐蕃被关内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打败,代宗返回长安,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李光弼再借故诏书未至推辞,率军回到徐州收租赋。唐代宗再诏李光弼入朝,李光弼害怕宦官鱼朝恩、程元振加害,不敢去长安见驾。

起初,光弼治军很严,威名震天下,凡是他下的命令,诸将不敢不服。后来,有田神功等诸军,都不受他的控制,因此,光弼很不得志,感到耻辱、惭愧,忧郁成疾。

公元764年(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在徐州病逝,终年五十七岁。唐代宗遣使吊恤其母,追赠太保,谥曰武穆,诏百官送葬至延平门外。

弼_李光弼 -轶事典故

智降两将

李光弼:李光弼-人物生平,李光弼-轶事典故_弼
李光弼像

李光弼在野水渡地方征讨史思明,到了晚上,军队撤回,只留了一千多人。

李光弼对雍希颢说:“贼将高晖、李日越、喻文景,都是万人才能抵挡的人,史思明必然派一人来劫我。我先走了,你领士兵在这等他们,不准和他们交战;他们若是投降,就和他们一起来。”这天,史思明召李日越说:“你领兵去野水渡,这次一定能抓住他,你派铁骑(披甲的战马)晚上渡过去,为我抓来。又下命令,必须抓到李光弼,否则,你就别回来。”李日越率领五百骑兵,早晨接近了雍希颢的军队。雍希颢的士兵在护城河边,只是互相看着喊叫。李日越感觉很奇怪问:“太尉(指李光弼)在么?”有回答说:“夜间走了。”李日越又问:“有多少兵?。”有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答:“是雍希颢。”李日越沉思良久,对他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必须抓到李光弼,于是李日越便投降了,和雍希颢一起到了唐营。

巧施美马计

李光弼曾经领兵守河阳,与史思明对持了一年。史思明有一千多匹战马,每天在河南边洗马,用来显示他的马多兵强。李光弼便在诸营中选出母马五百匹,等史思明的马下河时,他把母马赶下河,因为母马都有马驹在城内,所以母马不间断地嘶鸣。思明的战马听着母马嘶叫,便渡过河来,李光弼都赶进了军营。

弼_李光弼 -人物评价

总评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史家评论,“自艰难以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第一。”(《册府元龟》卷393《将帅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大将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历代评价

王忠嗣:“光弼必居我位。”

《旧唐书》:“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如光弼至性居丧,人子之情显矣;雄才出将,军旅之政肃然。以奇用兵,以少败众,将今比古,询事考言,彼四子者,或有惭德。邙山之败,阃外之权不专;徐州之留,郡侧之人伺隙。失律之尤虽免,匪躬之义或亏,令名不全,良可惜也。然阃外之事,君侧之人,得不慎诸?思礼法令严整,储廪丰盈,节制之才,固不易得。景山始以文吏,或有虚名。仗钺扬州,召匪人而劫掠士庶;分茅并部,持小法而全昧机权。贵马贱人,众怒身死,宜哉!云京赏善惩恶,静乱安边,功着军中,宠加身后,不亦美欤!”

赞曰:“光弼雄名,思礼刑清。始致乱者邓景山,何以救之辛云京。”

《新唐书》:“李光弼生戎虏之绪,沉鸷有守。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本夫终父丧不入妻室,位王公事继母至孝,好读班固《汉书》,异夫庸人武夫者。及困于口舌,不能以忠自明,奄侍内构,遂陷嫌隙,谋就全安,而身益危,所谓工于料人而拙于谋己邪。方攘袂徇国,天下风靡;一为迁延,而田神功等皆不受约束,卒以忧死。功臣去就,可不慎邪?呜呼,光弼虽有不释位之诛,然谗人为害,亦可畏矣,将时之不幸欤!”

吕温:“许叔冀之保灵昌,李光弼之全河阳,李晟之收复京邑,皆以兵少将一,而建大功。”

徐钧:“间关百战佐中兴,料敌行师妙若神。可惜罹谗终恨死,伤心不见白头亲。”

陈元靓:“苏郡袭封,挺兹神武。麾旗进兵,长駈擒虏。云靡原野,彗清中土。天佑有唐,锡其良辅。”

陈弘谋:“唐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钺。虽老奸巨盗,或出其中。而名卿贤将、如高仙芝、封常清、李光弼、来瑱、李抱玉、段秀实之流,所得亦已多矣。”

郑观应:“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李牧,汉之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宋之宗泽、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弼_李光弼 -家族成员

李义忠,太仆卿

李象,太仆卿

李汇,宿州刺史

李黯,景州刺史

四 : 生存在底层的直白故事

我叫露露,今年20岁,说我有职业,确实没有一个正当职业,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说我没职业,也还有事可做的,每天常去夜总会、洗浴中心、星级宾馆那些地方。一听你就会明白,这种职业是很难听的,就是做妓女,香港叫“鸡”,咱们这则尊称我为“小姐”。

我长的挺漂亮的,虽然比不上影星模特,但走在大街上,男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看我几眼。你们看见我,也许会爱上我的,但你肯定不会娶我,因为我没工作,家庭又是个特困户,妈妈有病,爸爸下岗,靠打零工养活全家。即使这样,我也非常感谢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了我一张漂亮脸蛋和一副好身材。如果我是个丑女,恐怕现在连饭都吃不上。真的,我从不埋怨爸妈,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前年我高中毕业,和同学们一样也复习,也报考,还真的考上了,虽说是二表的一般学校,但毕竟是大本。但一看通知书就傻眼了,学费加上其他各种费用一共一万多元,就是把爸妈的骨头砸碎卖了,也凑不够这笔钱。我痛哭了一场,偷偷地把录取通知书撕掉了。我对爸妈就说没考上,并问爸爸,能不能想法给我找个工作。爸爸说,我自己都下岗了,上哪给你找工作去?自己想办法谋生吧。

我信了爸爸的话,开始了自己的谋生之路。我向爸爸要了50元钱,上了一筐水果用自行车驮到市场去卖,一天下来,还真不错,挣了12元钱,这样一个月也能净剩个三百四百的,和当个工人挣的差不多。可我的美梦不到一星期就做醒了。那天是星期日,街上人很多,我特意上了大大一筐水果,一早就让爸爸帮我送到市场。可才卖了不到十斤,市场就骚动起来,只见一些小贩抱着筐,拎着兜四散奔逃。正在我莫名其妙之际,一辆客货车嘎地一声在道口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四五个穿灰制服的人,其中两个径直来到我面前,说我是无照经营,要没收我这筐水果,不由分说就往客货上抬。这筐水果是我生活的全部希望,我怎么能轻易让他们拉走?就用两手紧紧抓住筐不放。这时其中一个灰制服不由分说一脚把筐踢翻,水果撒在了街道上,几辆车过去,大部分碾得粉碎。灰制服走后,我流着泪把逃过车轮碾压的水果,一个个拣起来……

后来我开始打工,到饭店去端盘子,洗碗,摘菜,到小旅馆去拖地,收拾房间。咱一个工人的女儿,苦累都不怕,可是人一背时喝凉水都塞牙,不如意的事都让我遇上了。不是这个饭店卫生不合格被停业,就是那个商店经营不景气减员,半年不到我竟换了五、六个地方。至今还有两家小饭店欠我工钱呢。一天,我正在街里闲逛,发现一个招工广告,就停下来细看。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肩膀,回头一看,是我同班同学小凤(原谅我用假名),她没考上大学,据说找了个不错的工作,反正穿的很漂亮,一定很有钱。小凤见我看的广告原来是一家饭店招收服务员,就惊讶地说,你还想到饭店去端盘子?一天累死累活才挣十快钱!凭你这么漂亮还愁没饭吃?小风的话深深刺痛了我,是的,好多女孩子长的不如我,甚至学习也未必有我好,可她们却穿得漂漂亮亮的,在街上旁若无人地来来往往,可我一条牛仔裤穿了三年,夏天连条象样的裙子都没有。为什么我就该受穷?于是,我毅然决然地走进一家夜总会。

我说过,走上这条路我一点不后悔,路是我自己走的,脚上的泡是我自己磨的。不管怎样,我有钱了,衣服一件接一件买,什么时髦我穿什么,不用再象个穷乞丐样从春到秋总穿个破牛仔裤。还能给卧病在床的妈妈买药、买吃的,还不时的给爸爸点钱贴补家用。(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爸爸妈妈终于感到奇怪了,我在做什么工作?哪来那么多钱?他们逼问我,我只得实话实说。爸爸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突然扬起手狠狠打了我一个耳光,这可是爸爸平生第一次打我,爸爸气愤地说,你什么钱不好挣,偏挣这种钱?我说,怨谁?怨你!谁让你不是个局长、处长了?如果你能让我上银行,上工商局,或者找个别的正当工作,我何必去挣这种钱。爸爸让我说得低下了头,一声不吭,妈妈只是哭。从这之后,爸爸拼命打工干活。我给他的钱一分不花,都偷偷给我存起来。

我们这种工作(我不知道算不算工作)看着挺来钱的,可也不十分好做。中国男人还是很传统的,他们喜欢偷偷到我们这种地方来,但多数是为了好奇,或者观观西洋景。他们愿意和我们闲聊,有的也喜欢动手动脚,但要真的领到间里去,他们就畏缩了。是怕老婆?怕公安局?还是怕我们传染给他们什么病?总之,拉个客人也挺不容易的。最容易上手的客人是当官的和经商的。当官的大都是上面来的和外地来的,总有当地的小官陪着来。他们从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陪同的人都叫他们老板,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官。这些人穿着衣服挺有派的,可一脱了衣服,就难看死了,大大的肚子,细细的腿,象个大肚蛤蟆。这些人往往都很懒,挺个大肚子躺在那里,任凭你在上面折腾。常到这里来的还有外地来打工的,他们离老婆时间久了,花几个钱来这里发泄发泄。这种人都很粗俗,也都很有力气,常常把你折磨得半死,让他们这几个辛苦钱不白花。

商人出手最大方,但也有的非常吝啬。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个外地来经商的,他说太累了,只想按摩按摩解解乏。服务生把单子送到了一楼巴台。可按摩了不到十分钟,他突然翻过身来把我压在身底下,不由分说把我的短裙扯下。我一边挣扎一边说,不行,你说好按摩的,巴台只能给我按摩的钱。他说,没关系的啦,我楼下衣服里有钱的啦,一会我给你如数拿上来,还免受中心老板剥削的啦。完事之后,他穿好衣服说下去拿钱,让我在间里等他五分钟,可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上来。我下楼到巴台一问,原来他已结完帐溜之大吉,我白白让他占了一通便宜。

走在大街上,看到有那么多漂亮男子,有的憨态可拘,有的温文尔雅,是大学生吧?和这样的男人相处一个小时(我们接待一个客人通常是一个小时),即使一分钱不给,也心甘情愿。可这样的男子从不到我们这种地方来。

说真的,客人不管怎么粗俗,我都可以忍受,最难忍受的是在公安局里受的折磨。有点规模的洗浴中心、夜总会警察是不去的,即使偶尔去一次,老板也都事先得到消息,让我们都藏起来。警察象征性的上楼转一转,煞有介事地大声问老板几句话,也就走了。听说这些老板都有后台,公安局里一些领导都是他们朋友。一些小洗头房、卡拉OK厅就不同了,三天两头就有警察来扫扫黄。象我们这样漂亮一点的小姐大都来往于各家大洗浴中心之间,因此也就比较安全。可是由于我的一次疏忽大意,竟然被他们抓去了一回。那天我到一个小洗头房去会一个朋友,可朋友不在,老版让我坐在前厅等一会,恰好赶上警察来扫黄,一看我这打扮,就知是小姐,不由分说就把我带到了公安局。

警察对我们小姐和那些打架的或小偷小摸不同,他们不打不骂,有时也不怎么凶,但说的话叫你很难堪。他们问我,一天干几次,我生气地回答,二十次!他们用色眯眯的眼色看着我,说,那不累死了。我说,那有什么可累的,往床上一躺,男人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呗。

最后当然落实到钱上,一句话:罚款!开口就是一万。我们钱到是挣的不少,可这钱挣的容易吗?就是靠这几年的青春美貌,赚个三十万五十万的,将来嫁个人,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度过一生。我们小姐有钱,可都珍惜钱,去了买衣服和化妆品,剩下的都偷偷存起来,连存折你都别想找到。我说我没钱,他们说挣那么多还没钱?我说都吃喝玩乐花光了。他们知道我们小姐善于耍无赖,也就不再多问,拿出了最后一招,搜身。我还真让他们搜去了五百多元。这回我以为该放我走了,可是不行,他们说,卖淫和嫖娼同样犯法,还得立功赎罪,把认识的嫖客交待出来。被他们逼得没办法,就把我挺讨厌的一个秃头小官给出卖了。

按着我说的单位,不一会,两个便衣就把那个小官带来了。小官一见我就傻眼了,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警察可是很客气,又让坐,又倒水,问话也是和和气气的。意思大概是,你今年才四十岁,在事业上还会有发展,将来提个副处级是不成问题的,不能因为这件事把自己的前途毁了;再说你还有个和睦的家庭,有老婆孩子,因为自己一时不慎就把个家庭毁了,也不值得。只要交5000元罚款,以后保证不再去那种地方,我们会为你保密的。小官先是千恩万谢,接着是讨价还价,最后以3000元成交。小官在笔录上签了字,答应明天把钱筹齐送来。

小官走了,我也被放了出来。我心里开始自责起来。那个小官虽然看起来讨厌,也未必不是个好人,他同情我才告诉我他的真实姓名和单位,我却恩将仇报把他供了出来。这3000元钱肯定不敢向老婆要,在无权部门又没地方去贪污,怎么才能还上这笔风流债?其实我不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反正警察不能把我们斩尽杀绝。

现在又开始扫黄了,据说对所有的娱乐场所都要彻底整顿,时间是三个月。我所在的洗浴中心关了门,老板让我们先回家等一等,什么时候上班听他通知。

有些事我总想不清楚,妓女本是古已有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过妓女,但所有的国家人们都把妓女看成最下贱的。尤其奇怪的是那些达官贵人,一方面结交名妓(今天是养小蜜、养二奶)附庸风雅,一方面又大谈什么风化、道德。我们妓女有什么错?我们一不偷人家,二不抢人家,我们挣钱也是有所付出。人在世上谋生总得靠自己的身体,科学家靠大脑,歌唱家靠嗓子,工人靠手,教师靠嘴……我们也是靠身体的某一部分来谋生,为什么我们就不对?我们就下贱?走在大街上,人们一看我这身打扮,总投过来异样的目光,其实我心里很坦然,那些贪官们挺胸叠肚,洋洋自得,今天报告,明天讲话,毫无羞耻之感,和他们相比我们干净得多。

我不会打字,也不懂上网,我的一个朋友(在洗浴中心认识的)答应帮我打出来并贴到网上去,让世人了解了解我们,看我们这些小姐是否天生堕落。对能看我的文章并同情我们的人,我先表示感谢啦。

五 : 桑中生李的故事

【拼音】sāng zhōng shēng lǐ

【成语故事】从前在南顿农民张助捡到一颗李子核,拿回家种在空心的桑树上,很快就长成了一棵李子树,同时开始结李子。村民觉得奇怪,以为是神灵出现,就纷纷拿出贡品来李树下拜祭。张助感到诧异,干脆将李树砍了。

【释义】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相近词】蜀犬吠日

【示例】桑中生李的事情在农村时有发生。

本文标题:李白的生平故事-李裹儿:李裹儿-人物生平,李裹儿-轶事典故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23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