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彭林说礼-说“礼”

发布时间:2018-05-11 所属栏目:杂文评论

一 : 说“礼”

说“礼”

经常听人说华夏是五千年的礼仪之邦,那礼是什么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说“礼”吧。

礼,礻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那“礼”表示看得起,尊重。“礼”同“豊”,礼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皿。人们怀着对先人的崇拜与敬仰去祭祀,青铜器曾作为礼器,被广泛用于祭祀活动,风靡一时。

“礼”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这个规矩就是礼仪。周礼沿用至今,在那时等级地位低的向等级高的官员,名声显赫的王侯将相行跪拜之礼。同等级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通常互相见面,抱拳作揖打招呼。

礼与规矩的区别是,规矩没有温度,礼更加人性化,有温度,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公交让座给孕妇,残疾人,老人,小孩,军人……这本来是礼,可是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规则,不得不让人感叹。为了一个座位大打出手,这还是礼仪之国吗?本来给急救车,让座是礼的境界,可是今天我们必须立下,急救车先行,不知何时我们的礼仪竟然变成了规矩,实在太可悲了,这是中国吗?

礼,代表尊重。那些传授人们知识的,我们叫老师,给予我们各种本领的也叫老师。救死扶伤的是医生,护士,大夫。博学的叫学者,有专业才能的叫专家。女的叫姑娘,小姐,阿姨,奶奶……男的叫,小伙子,叔叔,爷爷……总之这些都是一种尊称,是有感情。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词在演变,词性也在改变。小姐,姬,知识分子,愤青,专家,教授……“教授,专家”没有温度,人性了就变成“叫兽,砖家”以前“小姐”是褒义词,现在“小姐”则是卖淫女。随着人类的进步,礼也开始变化,与时俱进。现在的人喊国家主席习近平叫“习大大”要是以前的话,谁敢叫。“习大大”这么一叫,全国人民的距离都拉近了,不管男女老少都喊“习大大”。“习大大”这是一种尊称,爱称。就像我称呼“老狼”,狼,色狼,这本来是一种贬义词,可是我叫“老狼”确是一种爱称,因为我称呼他为老狼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年长,更是对他的一种尊敬,老狼解字一直是我眼中的经典,身边的人无法超越,像狼一样厉害极了,像一匹饿狼把字嚼得津津有味。(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礼是一种社交活动。我们中国人是个讲礼的国家,经常举行礼。比如结婚的时候有结婚典礼,古代人结婚的时候,三次跪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成人有成人礼。搬新居,有乔迁礼。开学,有开学典礼。拜师,有拜师礼。诸如此类礼实在太多,数不胜数。

礼即礼貌,日常行为,一种尊重人的方式。我们出门与人打招呼,过节送礼,请别人帮忙送礼,初次见面有见面礼,结婚有彩礼,祝寿有寿礼……这个礼随你的心意,但一定要真诚,发自内心,可多可少。当别人有事请你去,这是一种礼貌。而你去了是一种礼貌。你去了上礼,是一种礼貌。等你有事了,他如同你一样照做,这也是一种礼貌。就像各民族尊重对方的传统与习俗一样,这便是礼貌。出门照镜子是礼貌,见面打招呼是礼貌,服务员对顾客说欢迎光临也是种礼貌,对人微笑也是礼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人彬彬有礼,可以让别人对你有好感,让人尊重你,反之也如此。那个无礼与五里的故事,告诉我们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对你礼爱有加。待人需礼貌,礼尚需往来。

为什么要在礼字之后加个貌呢?是因为这个礼是面子。我们中国人,随便有点什么事情都送礼,特别是现在礼的流行,泛滥,变成一种商业行为,利益驱使。走后门送礼,走亲戚送礼,过节送礼,生病送礼……于是送各种节日热,送礼热。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苹果身价倍增。如果吃个苹果就能平安,那么我愿天天给你送苹果,愿你岁岁平安。中秋送月饼,是不是这个时候你们才会想起家人朋友,我不愿吃月饼,我更希望你们一家团团圆圆,而不是睹物思人。你们有这个时间送礼,为什么就不能抽出时间关心家人,与家人一起开心呢?我希望你们能经常聚在一起,给彼此关怀。不是只有中秋,大家才聚在一起。光棍节,双十一,淘宝销量猛增。情人节,巧克力,玫瑰花断货。这些商业热,都是礼的功劳。

礼还有一大功劳,就是“认亲热”。似乎你有点本事,有点后台后你的亲戚变多了,登门送礼的人多了。那时把你当扫帚星,置之不理,拒之门外的亲戚突然到访,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姑舅老表,远方表亲,通通围着你转。像苍蝇一样,你想跑都难。更奇怪的是,那些同姓的也奔着你来,说是五百年前是一家,也是亲戚,本家人,怎么一下子就出来那么多的亲戚。莫非全天下的本姓,都是你一家的,那你的亲戚真够多的。如果排队的话,恐怕也得围着地球转了几圈了。“送礼热”现在是中国一大特色,官员贪赃枉法,腐败屡见不鲜,打老虎还在持续升温。

礼是一种回报,是对付出的回馈,你帮别人的忙,别人给你送礼。礼表示友好。比如别人跟你说早上好,你就习惯性回复早上好,这个礼表示友好。礼表示肯定,我们考试的时候,成绩优异就会得到奖赏。礼因人而异,有的初次见面选择拥抱,有的握手。有的摸小孩子头,表示礼貌。有的顶头,表示尊敬。而有的摸头,则表示不尊敬。有的地方,结婚需要男方给女方送彩礼,有的送一万一表示一心一意。而有的地方则不需要彩礼,相反如果你送了彩礼则表示不尊重。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这个礼在其中。孔子的论语“仁义礼智信”,我们也常说:“礼义廉耻”由此可见,“礼”是多么重要,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礼”不是盲从,是来自心的选择。“礼”不是趋炎附势,是不卑不亢。圣诞夜祝您玩得愉快,我希望您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天天都像过节一样。希望您不是过节,您才“礼”地想起给亲朋祝福,“礼”地与别人聚会。

如果您认为喜欢就给个“礼”的赞,如果您认为不好就给个批评,如果您没感觉那就不要赞了,也不要点评了。赞与不赞,评与不评,只要您认真看了,来看过了就是“礼”.

二 : 说礼

中国是一个‘礼尚往来’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一说。于是乎理应亲戚朋友,单位同事,街坊邻里的一切婚丧嫁娶,满月酒,周岁宴不能不往。细微处还有亲朋好友的头痛脑热,生日聚会,“过坎儿”的日子,你知也不能不前。当然孩子金榜题名也不得不去祝贺。不去,脸面过不去。大凡爱好的人,都爱那点面子,“那儿 不用那点钱呢?何必让人间背后说闲话呢?”可不然,俗话说的好:“主雅客来勤”,你的那点殷勤与周到,不知又给自己带来了多少的麻烦。爱好的人还不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时竟羡慕那些我行我素的的的‘利己者’,但是既是要面子的人,那宁愿穷死,都得将事情做圆满了,不然那才叫憋屈。前面听妹夫说他的一个朋友竟有开着车子去借钱加油的。你说现在的日子算是个怎么回事嘛。

近年来,礼是越发多了起来。大家生活好起来了,大凡添置点什么,比如买辆新车,也必是要贺一贺的。更甚者,小弟单位的一伙人,是不是因为闲的无聊了还是钱多的烧的慌。每人每次凑200元作为活动经费,挨家挨户的去吃去玩,还好他们单位只有10来个人,但这也得2000元呀。一月工资多少钱,不过3000多一点儿,房贷,车的缴销,吃喝用度,再加上现在的人亲礼仪,看你有几个3000照样让子成为‘月光族’。

A女,朋友之一。近来见我只说日子过不下去了。“人穷万事哀”,她说。现在只要提到钱就非得跟老公吵架不可,只要提到钱,她就莫名的火冒三丈。这钱就像另一个朋友说的:“攒钱像便秘,用钱像拉稀”。你看我们有房有车,可是手底下却一分多余的钱都没有,我现在才体会到一分钱都想掰成两份来用的心情。可你再说你没钱,也没人相信呀。住的是洋房,开的是小车,还说没钱。人家还以为你在显摆呢?没钱你买什么房子,买什么车子呢?

但是,你说不买房,跟他父母能过的成吗?不买车两个人在一个单位,路又远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又不是长久之事。唉,这又怪谁,难不成怪我虚荣,算了吧,在我看来这一切也好像只是生活的必需品罢了,并没有奢侈什么。看现在的光景,要怪就只能怪他的父母,没本事了,一分多于的钱都没给孩子存下,我们现在也算是白手起家了。现在过得滋润点的,不都是有点家底的吗?不然同样的单位,为什么他们就那么轻松的呢?如果非得要个结果,那就只怪自己命不好,除此以外就什么也怪不了。什么办法,只有勒紧裤袋唄。但也不成。好也罢,坏也罢,反正也是一个有工作的人,周围的没工作的人,哪怕是腰缠万贯的巨贾,眼睛都盯得是死死的,有工作就是舒服,日子也清闲,哪有没钱用的道理。像我们这钱可是汗水里捞来的,理应能省的就省,而工作者理应大方,不然又会落得个住商品房的城里人都抠门的很。其实,哪有什么钱,城里的穷人多的去了。谁有钱不想耍阔。没有人想当瘪三,吝啬不过是一种性格罢了,不全是态度。

有工作的人理应更应该是’知书达理’的。理应一切都必须更见周全才是,不要失了身份,在一堆亲戚朋友中,你好似风向标一样的。事事不走在前面。什么你都的踊跃点,加上一家子都是爱好的人,好了,外在的表象比内在还重要些,做好一切面子上的工作,‘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对了,现在,我日日就只盼月底。你不知道我家是个大家族,就单单我的兄弟姐妹就四人,别说表姊妹,堂姊妹的,成家七年了,这一两年来礼多的是可怕。人老点了,脸面也熟点了,社交圈子也大点了,面子也需要点了,一切都仿佛是不能不做的。同时,自己也不渐进入多事之秋了吗?安敢不“知而不往呢?”还需跑的快点勤点。当然,要是领导的礼那还不,能加点筹码就想方设法多加点。现在不是管的严了吗?其实苦的还不是老百姓,一切都得自己想了法子做去,不做行吗?不做,更没了来钱路,礼钱都去哪儿筹去呀。我现在算是明白了贪官屡禁不止的原因了。都源于这个“礼”字上。最后,A女苦笑道,呜呼哀哉,就这样吧,他人能过,我也能过。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我现在也是在受着这个钱的苦,真的,不是自己的钱不够花,而是不够别人花。一个小孩子都年年要请客过生日的哟。你说这用钱的地儿也够多的了吧。(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三 : 说礼

  自古以来,以礼为重,早在孔子以前就有夏礼,殷礼,周礼,而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就已经比较完善了。一直到现在,礼都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礼发展成了三个方面:第一礼物,就是行礼所用的宫室、衣服、器皿及其他物质的东西。说的易懂一点就是去拜访别人要带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礼物。这第二点呢是礼仪,就是送礼物的仪容动作。最后一点是礼意,意,顾名思义,意思,而礼意是由礼物和礼仪所表达的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内容、旨趣或目的。总之,从上面的一些解释来看,礼就是对别人比较客气的一种行为。

  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而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是很重要的。从孝开始,百善孝为先,“孝”这个字拆开后就是老在上小在下,从这儿也能看出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规律,可见孝是非常重要的。再看最后一个是“义”,义可以指很多方面的,比如义气,比喻很仗义。

  所以说啊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虽然礼仪重要,我们也要适度。

  现在的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沟通的内容和沟通时的面部表情和语气来表达对别人的礼貌,但是如果太过了,反而会然别人感到厌烦。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总而言之,适度的礼仪是现在的我们需要的东西,让我们从言行上,举止上,都表现出,“礼”的好吧!

    初二:吼吼吼686

四 : 彭林说礼

彭 林 说 礼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一)什么是礼

讲礼,因为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www.61k.com)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绕都绕不开。讲话处事过程中,有很多礼在。

我举几个例子,俩口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我们这个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绍自己的配偶,一般称为夫人,对第三方称自己配偶为夫人,对不对?再比方说我们请人吃饭,隔着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跟桌子对面的人说王先生,我敬您。这个合不合礼?这里不管意识到没有,每天行为举止是合礼还是失礼?对方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他一眼,说他修养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仪式,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礼要拜天地之类是形式,设计都有思想在其中贯串,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在里边,这是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左传》有故事,鲁昭公一次带领外交代表团去访问晋国,这时外交特别讲究,到郊区时,到宾馆,要下榻。东道主得派人来慰劳,这是郊劳。这个仪式标志着两个国家外交开始了。休息过后,第二天国君要拜见。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见,举行宴会。所有活动结束后,要回去了,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得准备一路上的吃喝用度。这是赠贿。这是标志着外交的结束。这个过程中间,活动非常多而繁琐。鲁昭公没做错一个地方,不容易。晋国国君感慨,这是真懂礼的人。没想到大夫女叔齐不屑,说他懂什么礼呀。为什么呀?女叔齐微笑说,这是仪,不是礼。礼对于我们是修身成为君子,对于国君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国家。[www.61k.com)礼要求的就是这个。而鲁昭公国内一塌糊涂,权力被三家大夫瓜分了,他被架空了,收不回权力,哪里懂得什么礼。

(季平子,用的乐队人数超标,不合礼。鲁昭公气愤。结果,被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打败,鲁昭公落得悲惨的下场,为什么呢?)

治理国家要用好人,鲁国用人不当,因此要大乱了。自己要出问题了。可是弄不清应该做什么,只考虑“习仪已亟”。说他懂礼,不是差得太远了吗?看来真懂礼的要数女叔齐,而不是鲁昭公。像今天的课堂之上,学生向老师行礼,只有形式,没有恭敬心。

(今天人崇尚自由,面临一个问题,与周围人关系不和谐了,为什么呢?)

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灵魂得管住,否则会出窍,怎么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办法。像西方人交给上帝来管。这是宗教文化,有万能的上帝。在宗教文化中有理论,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生气,赶走了他们。进一步惩罚他们,订了契约,规定将来你们的孩子,不管到什么时候,生下来灵魂里就有邪恶,这个邪恶让你想做坏事,所以认为人性是恶的。这是原罪,这种邪恶与生俱来,不学而有,是本能想做坏事。这样的灵魂要不管,只能成为恶魔。要打入地狱,怎么拯救灵魂呢?得信教,祷告,忏悔。他们把灵魂交给了上帝。

中国文化不同,没有上帝,人性是善的。人有一个善良的本质在。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东西。中国文化中,人的灵魂要自己管。而且要管好。拿道德来管。所以在中国,自古以来,讲天理,讲公道,讲良知,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靠的是信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之至,亲戚畔之。我们常看重有德无德。常骂人缺德,这是委婉的批评。这讲的是德。道德又像空气,看不出摸不着,又确实在,离不了。怎么对人生对社会发生作用呢?古人把它转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行为规范。比方说有道德的人会孝顺父母,不是嘴上说,而是有规范,出门怎么样睡觉前怎么样,有无德只要看看这些行为就知道。每个系列可以操作与检查,所以说“礼者,理也”。是按照道理理性来做。一天天地按这个做,道德就深入扎根,不是空的,道德就通过礼来实现了。按礼来做,行为就合于道德理性。否则背离了道德理性。从周代开始,礼特别多,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正常人在小孩时就要学礼,见到长辈怎么做,父母喊你怎么做,规定得细致,小孩的行为都受到道德理性约束,后来是成人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www.61k.com]这些是人生礼仪。通过各种礼仪的活动来感受人生,接受人文的熏陶,对我们特别重要。我们的灵魂要通过礼来自己管。

(看起来西方礼仪更实用,我们古代的礼仪太虚,怎么看待呢?)

两千年前有同样的问题:“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一套话语要什么用?子贡是孔子的高徒,几句话说服了棘子成,见过老虎与狗羊没有?虎豹与狗羊不同,在于身上的斑纹。假如我们把虎豹的皮扒下来,去掉花纹与狗有不同吗?没有了。动物外在的东西像花纹,有与没有,代表不同的动物。我们看君子与小人也一样,君子身上有类似于花纹一样东西即礼。小人却没有。君子除了内在像虎豹一样,外在也要有花纹一样的礼。我们身边有些富豪,我们却认为是小人,所以君子一定要学礼。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君子”一词似乎离我们有些远了,不过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还常常会用到“德才兼备”这样的词,由此可见,即使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品德和修养依然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素养的重要标准,这和“君子”的评价标准基本吻合。那么在中国古代,要想成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孔子说过,我们身上有两种东西,一是质,本质,像勤劳真诚孝顺,这是质;二是文,现代社会与人交际,说话文雅,举止有度,处事得体,让人感觉舒服。一个人身上这两种东西常不对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率性,给感觉是粗野,不讲究;相反的是“文胜质则史”,一看到人就客气让你受不了,达头了,为人不实在,做作,不实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均衡发展,像老虎的花纹与体魄搭配得好,相得益彰。两个都有,才能成为君子。所以,大家如果对人生还有期许,得学文哦。孟子也有话:“君子异于人者,在其存心也,”看你心里存的是什么,只存有钱,就成不了君子,有两样:“君子以仁存心”到一个地方就关注弱势群体;“君子以礼存心”还得装着礼。装着爱会尊敬把两样存在心情里,慢慢就会成为君子。

(君子本指国君之子,后来最终成了有文化有修养的代名词。)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要做君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愿望。[www.61k.com)梁启超做过讲演,题目就是《君子》。说大学是要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才,这个人格完善,周易六址四卦中就有五十三卦谈到君子,要崇德,勉为君子;语默作止,都成为国民仿效的对象。南开中学出过两个总理。校长曾对所有同学讲,宋朝时,有著名教育家胡元,胡安定,痛感要培养人才,得从一举一动开始,胡安定的学生走到市井中一眼能看得出是他的学生。是不是君子应该能看得出来,校长说,我们的学生要将来走到市井中也能看得出是南开的学生。这与梁启超的寄语一样。我们得有君子的规范,有君子的文采。今天算是开场白,下边会把常用的东西一一介绍。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二)学会称呼

(我们与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如何称呼对方。[www.61k.com)可在很多人眼里,“称呼”不就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或者“你”吗,有什么可讲究的呢?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眼里,“称呼”虽然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和智慧。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闹出笑话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男性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这样的称呼已经司空见惯。可这样寻常的一件事竟然不符合中国传统礼仪的要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在称呼自己配偶的时候,究竟还存在哪些误区呢?)

有这样的笑话,经常有人讲,有一位船客,上船后不知道几点开,就问船老大,喂,这船,几点开?船老大不理睬他。船老大就用篙敲了他一下,他还喊,船老大就把他打进了水中。他没称谓让对方不舒服。这是专门的学问。今天这种称谓问题成了失礼的普遍现象。有外来办事人,常问人时用“哎”。称谓失当更不对。

我有朋友的老婆进了阅览室,学生要借杂志,权衡怎么叫,叫老师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师傅。这位朋友听出不尊重,反应快,转过脸来说,叫我师傅,我什么时候带过你这个徒弟,学生赶快道歉。不知道职务与身份时,怎么称呼?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可以称大叔,大姐等。西方也说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西方人称呼对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在他们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就是让人叫的。但在彭林教授看来,中国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崇尚“礼”的要求。那么,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称呼对方尤其是称呼长辈时,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中国人的礼有这样的话,自卑而敬人。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有谦语,像北京话中的“您”,表达的就是尊重。自古以来就讲究对人敬,对自己谦。像爵位里,作为敬称,天子叫“君”,诸侯也叫“君”。后来把这个下移,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用于一般人身上。(www.61k.com]古人写墓志铭,写父亲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君”成了普通的对方“你”,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像“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君都是你。

还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称。像许多国君称公,可以用在生活中。像学者年轻人称呼时也加公,从爵称过来的。诸侯的孩子多,有继承人是嫡长子,其他的叫公子。这个称谓今天也用。开学术会时,介绍来宾会用某某先生的公子。女儿也一样,女公子。这样介绍比较雅一些。现在民间说是谁家的仔,一听,意思没错,但是礼仪上不成体统。不尊重。像卿,古代大夫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后来用来尊称。电视里常能看到,皇帝称爱卿。小说戏剧中夫妻也互称卿,今天还称卿卿我我。追起来,其实最早也是爵称。还有建筑,像天子叫陛下,“陛”本指台阶。还有殿下,阁下。阁下也用得多,这也是敬称。其实皇帝并非是陛下,是大臣谦称,无法与皇帝平起平坐,只能与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对话。再一层层传上去。古代国君见面,中间有许多中介,有话要说时,就告诉介,一个接一个地介绍,一直到那个国君那儿。这叫陛下。殿下阁下都是这个意思。陛下是天子专用。低的叫殿下与阁下。称自己为“在下”。现在没了,这种称呼保留下来了。章回小说叫看官,老北京跑堂的叫爷,看起来俗气,但表达的也是尊重。广东深圳看到客人来了,叫老板。显然表达的是尊重。还有像修饰词,加“令”,古代是好的意思。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时辰叫令辰。“蒙蒙文王,令闻不已”。今天打交道时要注意,问人父母不能说老爸怎么样,老头怎么样,这是玩世不恭,得说令尊大人令堂大人。孩子叫令郎令息。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正式场合,我们称呼对方最应该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多采取敬语,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向对方介绍自己或者称呼自己的时候,又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有什么讲究呢?)

谦,是用在自己。是另一套词语。像介绍到自己时,一定要用谦称。自帝王开始都有。像《老子》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孤寡都是少,表明自己德行不够。这是谦虚的说法。不谷,指的是稻谷的谷,当善讲,表示自己不才,不善。诸侯见到天子叫寡小君。妻子见到丈夫得叫小童。这都是谦称。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古代大臣,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特殊含义呢?)郭沫若把“臣”字说是眼睛竖起来了,臣指身份低。(www.61k.com]南面称臣就是被俘。女子谦称妾也是。谦称是一种自我谦卑,压低自己表示诚恳。最典型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封信,司马自称“仆”。甚至自己称为“牛马走”。这是一种低调。还有郑板桥,喜欢画画,最佩服的是徐文长,好画青藤,郑板桥就曾拿四十金换一幅画,甚至有刻章,章上有画,自称是“青藤门下走狗”。郑板桥这样做与称“牛马走”一样,是谦称。这是低调的自谦。像说父亲得说家父,母亲叫家母。弟弟得说成舍弟。儿子说成犬子。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谦称。中国人讲低调,含而不露。问对方姓得问贵姓,回答得说,免贵姓某。甚至还说小姓某。问大人不能问几岁,得问春秋几何或者是高寿,回答得用虚度五十,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方式。

(按照“自卑而敬人”的原则,敬词往往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词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或者家人。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不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敬词,哪些是谦词而闹出笑话。那么,这些容易被曲解的词都有哪些呢?)

一位老教授说,有学生闹笑话,学生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同学去奔丧了,这位同学觉得情同手足了,得发唁电,一开头说,“惊悉,家父不幸逝世”,到底是谁的父亲去世了?如果是你的父亲去世,发电给人家干什么?给人家发的,就说不通了。也不能说是“我的家父”,这是你的,领回去就是了。

还有介绍配偶,现在生活中,介绍配偶的词最乱。往往说,老婆,那口,我家里的,太俗了。有说是夫人的。这是笑话的。我们去读读《礼记》,称谓严格。天子配偶叫“后”,王后,太后。这是天子专用的。诸侯的配偶才叫“夫人”。现在要是称夫人就是自大了。叫爱人行吗?爱人是近代兴起的称呼。在汉字文化圈里,爱人是情人。我们大陆称自己的配偶为内人或者内子。这是古老农耕时代的叫法。如果女的介绍男的呢?外人?不能叫。其实,女的称男的叫“外子”。这是通行的。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三)以情动容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求职还是参加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如何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www.61k.com)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多年从事礼仪研究工作,在他眼里,举止得体、服装整洁都是表面的工作,在这些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它正是人们取胜的法宝。那么这个法宝是什么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林教授将同您一起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中华礼仪,为您带来《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彭林说礼之《以情动容》。】

《礼记》里面有一个《玉藻》,里面说一个君子,在他平时生活的时候,他的体态非常舒缓,非常从容,可是突然通知他说有一个尊者,在哪里等待要见你,这个君子听到以后,马上就整肃仪容,要调整自己的容貌,然后去见尊者,那么下面的记载呢,非常精彩。他是从脚到头三个字一句,“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礼记-玉藻》。首先讲脚,足容重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步履要稳重,要庄重,有些孩子给人的感觉轻轻佻,就是他的步伐是飘的,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君子不重则不威,重首先立在足上。《礼记》里面还提到在郑重的场合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两只脚要像车轮一样,不离开地,这鞋子几乎是擦着地朝前走。手容恭的意思是手要能体现你的恭敬,《弟子规》里面讲,就是说你跟人行礼的时候,古代相见要行拜礼。“拜恭敬,揖深园”-《弟子规》,作揖的时候要园要深,不能随便的样子,作揖要深园要恭敬,手的姿势非常重要。

在拿东西的时候,《礼记》里规定的很清楚,在正式的场合要你拿礼品,或者接受一个礼品,那么里面叫奉者当心,接受人家送给我们的国礼,就不能随便拿着也不能随便拎着,一定要当心就是,心德位置。在古代如果是天子送你的东西,还要略高于心。走到哪里一看很恭敬,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有的东西比较重就要提着,《礼记》规定手不能低于带,低于带,这东西就是摆在地上拖着走,叫提着当带。现在我们的服务行业,窗口行业这个现象很普遍,不知道诸位遇到过没有,我是遇到过,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我到收银台去交钱,完了以后,那个收银的小姐,她把我的钱是朝外扔的,然后不理你了。[www.61k.com)

我看过转播全国乒乓球比赛,女单决赛,那么按照规定两边决赛运动员,首先要站在那里,然后主持人介绍,今晚举行的是什么什么比赛,参加决赛的是谁,那么那位运动员出来很大家见面,结果那次那两位运动员,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运动员,为国家争了不少荣誉,确实球技很高。但是修养略有欠缺,两个都随便站着,没有恭敬谦卑的样子。

目容端的意思是眼光要端正,做人要正直包括你站立的时候,身体要正直,你的心是正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 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体现我们一个人,体现内在德行的器官,没有比眼睛更好的了。内心正的人眼睛是正的是清澈的,内心不正的人眼睛是瞢的是浑的。所以考察一个人,看他怎么说看他的眼睛,他不敢看你或偷偷看你,这就是人焉廋哉。跟人接触的时候最讨厌的是他的眼睛不看你,医院就是一个例子,从头到尾他的眼睛都不看你。不看人是对人一种轻视藐视。还有就是政府官员,我也知道晚上去找不好,打扰人家休息,但是没办法谁让你是领导呢,领导在看电视,一会评论电视一会评论报纸,极为不尊重,我只好告辞了。这叫什么“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有些领导和第一排的同志握手,和其他人说话,心不在焉走过场。我们的周总理对厨师和司机都很好,眼睛注视着你说话。

【从手到脚,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处处却体现出人的修养和内涵。虽然这是几千年前古人总结出来的礼数,但对今天的人同样适用,那么除了手和脚以外,《礼记》里对人的容貌还有什么要求呢?】

口容止、就是在正式的场合不能发出古怪声音,比如打喷嚏。我们现在的社会立他又出现了新的含义。我在学校讲课也好,到外面单位讲课也好,经常受不了的就是女同志爱吃零食,叫口香糖就是口容不止。声容静就是跟人说话声音不要太大了,太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大了就是噪音我们现在已经把噪音列为公害,有修养的人心很静话不多,他的举止很从容,我们有句谚语叫“宽广的大和平静,狭窄的小溪喧闹。[www.61k.com)”我们去欧洲火车上地铁里都非常安静,有修养的人都不喧闹,要不是安静的坐着,要不就闭目养神。绝少有交谈的,更没有大声说话的。头容直,我们在学校里听课各种姿势都有,给人感觉精气神不够。气容肃就是到一个大的场合,要绝对安静的,就像屏住呼吸一样。立容德就是在站立的时候,好想对方要送给你东西,你要恭敬接受的样子。金庸就是个好例子,做的非常好。色容庄神色要庄严,不要嬉皮笑脸,如果你端庄了,就会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是不是我把这几条都做的了,礼就算学好了呢?

【关于人行为举止,从头到脚在《礼记》里,都是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和要求,所以彭林教授认为,中国的礼是一个丰富细密的体系,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礼记》记录了比较详尽的礼仪规范,所以彭林教授认为,中国的礼有一个丰富而细密的体系,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把“礼”完善成熟。那么是不是把这些都学好了,就把礼学到家了呢?】

这两年微笑服务,几乎被所以的单位认同了,但是怎么微笑,微笑要真诚不能按露几颗牙齿算。孔子非常讨厌做虚礼的人,春秋时期社会很混乱,儿子把老子杀了,他也照样举行礼仪活动。

【 事实上,礼的外在形式很容易模仿,又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很多人往往在这个层次上下功夫,于是衍生出了人与人之间一些毫无内涵的虚礼,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礼就更是表面的存在了。那么在彭林教授眼里,真正有内容的容貌礼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论语》里面说“祭神在,祭神如神在。”在祭祭祀的时候,祭祀谁就好比这个人在。“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 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 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 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 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礼记。[www.61k.com]祭文》,我们中国人礼不是讲的外面的仪,礼是内在德行的内涵,仪是德行的外在显示。

五 : 彭林说礼

彭 林 说 礼

(一)什么是礼

讲礼,因为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绕都绕不开。讲话处事过程中,有很多礼在。

我举几个例子,俩口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我们这个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绍自己的配偶,一般称为夫人,对第三方称自己配偶为夫人,对不对?再比方说我们请人吃饭,隔着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跟桌子对面的人说王先生,我敬您。这个合不合礼?这里不管意识到没有,每天行为举止是合礼还是失礼?对方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他一眼,说他修养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仪式,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礼要拜天地之类是形式,设计都有思想在其中贯串,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在里边,这是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左传》有故事,鲁昭公一次带领外交代表团去访问晋国,这时外交特别讲究,到郊区时,到宾馆,要下榻。东道主得派人来慰劳,这是郊劳。这个仪式标志着两个国家外交开始了。休息过后,第二天国君要拜见。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见,举行宴会。所有活动结束后,要回去了,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得准备一路上的吃喝用度。这是赠贿。这是标志着外交的结束。这个过程中间,活动非常多而繁琐。鲁昭公没做错一个地方,不容易。晋国国君感慨,这是真懂礼的人。没想到大夫女叔齐不屑,说他懂什么礼呀。为什么呀?女叔齐微笑说,这是仪,不是礼。礼对于我们是修身成为君子,对于国君

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国家。礼要求的就是这个。而鲁昭公国内一塌糊涂,权力被三家大夫瓜分了,他被架空了,收不回权力,哪里懂得什么礼。

(季平子,用的乐队人数超标,不合礼。鲁昭公气愤。结果,被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打败,鲁昭公落得悲惨的下场,为什么呢?)

治理国家要用好人,鲁国用人不当,因此要大乱了。自己要出问题了。可是弄不清应该做什么,只考虑“习仪已亟”。说他懂礼,不是差得太远了吗?看来真懂礼的要数女叔齐,而不是鲁昭公。像今天的课堂之上,学生向老师行礼,只有形式,没有恭敬心。

(今天人崇尚自由,面临一个问题,与周围人关系不和谐了,为什么呢?)

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灵魂得管住,否则会出窍,怎么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办法。像西方人交给上帝来管。这是宗教文化,有万能的上帝。在宗教文化中有理论,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生气,赶走了他们。进一步惩罚他们,订了契约,规定将来你们的孩子,不管到什么时候,生下来灵魂里就有邪恶,这个邪恶让你想做坏事,所以认为人性是恶的。这是原罪,这种邪恶与生俱来,不学而有,是本能想做坏事。这样的灵魂要不管,只能成为恶魔。要打入地狱,怎么拯救灵魂呢?得信教,祷告,忏悔。他们把灵魂交给了上帝。

中国文化不同,没有上帝,人性是善的。人有一个善良的本质在。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东西。中国文化中,人的灵魂要自己管。而且要管好。拿道德来管。所以在中国,自古以来,讲天理,讲公道,讲良知,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靠的是信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之至,亲戚畔之。我们常看重有德无德。常骂人缺德,这是委婉的批评。这讲的是德。道德又像空气,看不出摸不着,又确实在,离不了。怎么对人生对社会发生作用呢?古人把它转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行为规范。比方说有道德的人会孝顺父母,不是嘴上说,而是有规范,出门怎么样睡觉前怎么样,有无德只要看看这些行为就知道。每个系列可以操作与检查,所以说“礼者,理也”。是按照道理理性来做。一天天地按这个做,道德就深入扎根,不是空的,道德就通过礼来实现了。按礼来做,行为就合于道德理性。否则背离了道德理性。从周代开始,礼特别多,

正常人在小孩时就要学礼,见到长辈怎么做,父母喊你怎么做,规定得细致,小孩的行为都受到道德理性约束,后来是成人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这些是人生礼仪。通过各种礼仪的活动来感受人生,接受人文的熏陶,对我们特别重要。我们的灵魂要通过礼来自己管。

(看起来西方礼仪更实用,我们古代的礼仪太虚,怎么看待呢?)

两千年前有同样的问题:“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一套话语要什么用?子贡是孔子的高徒,几句话说服了棘子成,见过老虎与狗羊没有?虎豹与狗羊不同,在于身上的斑纹。假如我们把虎豹的皮扒下来,去掉花纹与狗有不同吗?没有了。动物外在的东西像花纹,有与没有,代表不同的动物。我们看君子与小人也一样,君子身上有类似于花纹一样东西即礼。小人却没有。君子除了内在像虎豹一样,外在也要有花纹一样的礼。我们身边有些富豪,我们却认为是小人,所以君子一定要学礼。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君子”一词似乎离我们有些远了,不过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还常常会用到“德才兼备”这样的词,由此可见,即使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品德和修养依然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素养的重要标准,这和“君子”的评价标准基本吻合。那么在中国古代,要想成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孔子说过,我们身上有两种东西,一是质,本质,像勤劳真诚孝顺,这是质;二是文,现代社会与人交际,说话文雅,举止有度,处事得体,让人感觉舒服。一个人身上这两种东西常不对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率性,给感觉是粗野,不讲究;相反的是“文胜质则史”,一看到人就客气让你受不了,达头了,为人不实在,做作,不实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均衡发展,像老虎的花纹与体魄搭配得好,相得益彰。两个都有,才能成为君子。所以,大家如果对人生还有期许,得学文哦。孟子也有话:“君子异于人者,在其存心也,”看你心里存的是什么,只存有钱,就成不了君子,有两样:“君子以仁存心”到一个地方就关注弱势群体;“君子以礼存心”还得装着礼。装着爱会尊敬把两样存在心情里,慢慢就会成为君子。

(君子本指国君之子,后来最终成了有文化有修养的代名词。)

要做君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愿望。梁启超做过讲演,题目就是《君子》。说大学是要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才,这个人格完善,周易六址四卦中就有五十三卦谈到君子,要崇德,勉为君子;语默作止,都成为国民仿效的对象。南开中学出过两个总理。校长曾对所有同学讲,宋朝时,有著名教育家胡元,胡安定,痛感要培养人才,得从一举一动开始,胡安定的学生走到市井中一眼能看得出是他的学生。是不是君子应该能看得出来,校长说,我们的学生要将来走到市井中也能看得出是南开的学生。这与梁启超的寄语一样。我们得有君子的规范,有君子的文采。今天算是开场白,下边会把常用的东西一一介绍。

(二)学会称呼

(我们与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如何称呼对方。可在很多人眼里,“称呼”不就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或者“你”吗,有什么可讲究的呢?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眼里,“称呼”虽然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和智慧。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闹出笑话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男性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这样的称呼已经司空见惯。可这样寻常的一件事竟然不符合中国传统礼仪的要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在称呼自己配偶的时候,究竟还存在哪些误区呢?)

有这样的笑话,经常有人讲,有一位船客,上船后不知道几点开,就问船老大,喂,这船,几点开?船老大不理睬他。船老大就用篙敲了他一下,他还喊,船老大就把他打进了水中。他没称谓让对方不舒服。这是专门的学问。今天这种称谓问题成了失礼的普遍现象。有外来办事人,常问人时用“哎”。称谓失当更不对。

我有朋友的老婆进了阅览室,学生要借杂志,权衡怎么叫,叫老师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师傅。这位朋友听出不尊重,反应快,转过脸来说,叫我师傅,我什么时候带过你这个徒弟,学生赶快道歉。不知道职务与身份时,怎么称呼?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可以称大叔,大姐等。西方也说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西方人称呼对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在他们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就是让人叫的。但在彭林教授看来,中国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崇尚“礼”的要求。那么,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称呼对方尤其是称呼长辈时,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中国人的礼有这样的话,自卑而敬人。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有谦语,像北京话中的“您”,表达的就是尊重。自古以来就讲究对人敬,对自己谦。像爵位里,作为敬称,天子叫“君”,诸侯也叫“君”。后来把这个下移,

用于一般人身上。古人写墓志铭,写父亲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君”成了普通的对方“你”,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像“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君都是你。

还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称。像许多国君称公,可以用在生活中。像学者年轻人称呼时也加公,从爵称过来的。诸侯的孩子多,有继承人是嫡长子,其他的叫公子。这个称谓今天也用。开学术会时,介绍来宾会用某某先生的公子。女儿也一样,女公子。这样介绍比较雅一些。现在民间说是谁家的仔,一听,意思没错,但是礼仪上不成体统。不尊重。像卿,古代大夫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后来用来尊称。电视里常能看到,皇帝称爱卿。小说戏剧中夫妻也互称卿,今天还称卿卿我我。追起来,其实最早也是爵称。还有建筑,像天子叫陛下,“陛”本指台阶。还有殿下,阁下。阁下也用得多,这也是敬称。其实皇帝并非是陛下,是大臣谦称,无法与皇帝平起平坐,只能与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对话。再一层层传上去。古代国君见面,中间有许多中介,有话要说时,就告诉介,一个接一个地介绍,一直到那个国君那儿。这叫陛下。殿下阁下都是这个意思。陛下是天子专用。低的叫殿下与阁下。称自己为“在下”。现在没了,这种称呼保留下来了。章回小说叫看官,老北京跑堂的叫爷,看起来俗气,但表达的也是尊重。广东深圳看到客人来了,叫老板。显然表达的是尊重。还有像修饰词,加“令”,古代是好的意思。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时辰叫令辰。“蒙蒙文王,令闻不已”。今天打交道时要注意,问人父母不能说老爸怎么样,老头怎么样,这是玩世不恭,得说令尊大人令堂大人。孩子叫令郎令息。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正式场合,我们称呼对方最应该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多采取敬语,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向对方介绍自己或者称呼自己的时候,又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有什么讲究呢?)

谦,是用在自己。是另一套词语。像介绍到自己时,一定要用谦称。自帝王开始都有。像《老子》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孤寡都是少,表明自己德行不够。这是谦虚的说法。不谷,指的是稻谷的谷,当善讲,表示自己不才,不善。诸侯见到天子叫寡小君。妻子见到丈夫得叫小童。这都是谦称。

(古代大臣,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特殊含义呢?)郭沫若把“臣”字说是眼睛竖起来了,臣指身份低。南面称臣就是被俘。女子谦称妾也是。谦称是一种自我谦卑,压低自己表示诚恳。最典型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封信,司马自称“仆”。甚至自己称为“牛马走”。这是一种低调。还有郑板桥,喜欢画画,最佩服的是徐文长,好画青藤,郑板桥就曾拿四十金换一幅画,甚至有刻章,章上有画,自称是“青藤门下走狗”。郑板桥这样做与称“牛马走”一样,是谦称。这是低调的自谦。像说父亲得说家父,母亲叫家母。弟弟得说成舍弟。儿子说成犬子。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谦称。中国人讲低调,含而不露。问对方姓得问贵姓,回答得说,免贵姓某。甚至还说小姓某。问大人不能问几岁,得问春秋几何或者是高寿,回答得用虚度五十,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方式。

(按照“自卑而敬人”的原则,敬词往往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词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或者家人。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不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敬词,哪些是谦词而闹出笑话。那么,这些容易被曲解的词都有哪些呢?)

一位老教授说,有学生闹笑话,学生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同学去奔丧了,这位同学觉得情同手足了,得发唁电,一开头说,“惊悉,家父不幸逝世”,到底是谁的父亲去世了?如果是你的父亲去世,发电给人家干什么?给人家发的,就说不通了。也不能说是“我的家父”,这是你的,领回去就是了。

还有介绍配偶,现在生活中,介绍配偶的词最乱。往往说,老婆,那口,我家里的,太俗了。有说是夫人的。这是笑话的。我们去读读《礼记》,称谓严格。天子配偶叫“后”,王后,太后。这是天子专用的。诸侯的配偶才叫“夫人”。现在要是称夫人就是自大了。叫爱人行吗?爱人是近代兴起的称呼。在汉字文化圈里,爱人是情人。我们大陆称自己的配偶为内人或者内子。这是古老农耕时代的叫法。如果女的介绍男的呢?外人?不能叫。其实,女的称男的叫“外子”。这是通行的。

(三)以情动容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求职还是参加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如何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多年从事礼仪研究工作,在他眼里,举止得体、服装整洁都是表面的工作,在这些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它正是人们取胜的法宝。那么这个法宝是什么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林教授将同您一起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中华礼仪,为您带来《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彭林说礼之《以情动容》。】

《礼记》里面有一个《玉藻》,里面说一个君子,在他平时生活的时候,他的体态非常舒缓,非常从容,可是突然通知他说有一个尊者,在哪里等待要见你,这个君子听到以后,马上就整肃仪容,要调整自己的容貌,然后去见尊者,那么下面的记载呢,非常精彩。他是从脚到头三个字一句,“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礼记-玉藻》。首先讲脚,足容重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步履要稳重,要庄重,有些孩子给人的感觉轻轻佻,就是他的步伐是飘的,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君子不重则不威,重首先立在足上。《礼记》里面还提到在郑重的场合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两只脚要像车轮一样,不离开地,这鞋子几乎是擦着地朝前走。手容恭的意思是手要能体现你的恭敬,《弟子规》里面讲,就是说你跟人行礼的时候,古代相见要行拜礼。“拜恭敬,揖深园”-《弟子规》,作揖的时候要园要深,不能随便的样子,作揖要深园要恭敬,手的姿势非常重要。

在拿东西的时候,《礼记》里规定的很清楚,在正式的场合要你拿礼品,或者接受一个礼品,那么里面叫奉者当心,接受人家送给我们的国礼,就不能随便拿着也不能随便拎着,一定要当心就是,心德位置。在古代如果是天子送你的东西,还要略高于心。走到哪里一看很恭敬,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有的东西比较重就要提着,《礼记》规定手不能低于带,低于带,这东西就是摆在地上拖着走,叫提着当带。现在我们的服务行业,窗口行业这个现象很普遍,不知道诸位遇到过没有,我是遇到过,

我到收银台去交钱,完了以后,那个收银的小姐,她把我的钱是朝外扔的,然后不理你了。

我看过转播全国乒乓球比赛,女单决赛,那么按照规定两边决赛运动员,首先要站在那里,然后主持人介绍,今晚举行的是什么什么比赛,参加决赛的是谁,那么那位运动员出来很大家见面,结果那次那两位运动员,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运动员,为国家争了不少荣誉,确实球技很高。但是修养略有欠缺,两个都随便站着,没有恭敬谦卑的样子。

目容端的意思是眼光要端正,做人要正直包括你站立的时候,身体要正直,你的心是正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 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体现我们一个人,体现内在德行的器官,没有比眼睛更好的了。内心正的人眼睛是正的是清澈的,内心不正的人眼睛是瞢的是浑的。所以考察一个人,看他怎么说看他的眼睛,他不敢看你或偷偷看你,这就是人焉廋哉。跟人接触的时候最讨厌的是他的眼睛不看你,医院就是一个例子,从头到尾他的眼睛都不看你。不看人是对人一种轻视藐视。还有就是政府官员,我也知道晚上去找不好,打扰人家休息,但是没办法谁让你是领导呢,领导在看电视,一会评论电视一会评论报纸,极为不尊重,我只好告辞了。这叫什么“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有些领导和第一排的同志握手,和其他人说话,心不在焉走过场。我们的周总理对厨师和司机都很好,眼睛注视着你说话。

【从手到脚,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处处却体现出人的修养和内涵。虽然这是几千年前古人总结出来的礼数,但对今天的人同样适用,那么除了手和脚以外,《礼记》里对人的容貌还有什么要求呢?】

口容止、就是在正式的场合不能发出古怪声音,比如打喷嚏。我们现在的社会立他又出现了新的含义。我在学校讲课也好,到外面单位讲课也好,经常受不了的就是女同志爱吃零食,叫口香糖就是口容不止。声容静就是跟人说话声音不要太大了,太

大了就是噪音我们现在已经把噪音列为公害,有修养的人心很静话不多,他的举止很从容,我们有句谚语叫“宽广的大和平静,狭窄的小溪喧闹。”我们去欧洲火车上地铁里都非常安静,有修养的人都不喧闹,要不是安静的坐着,要不就闭目养神。绝少有交谈的,更没有大声说话的。头容直,我们在学校里听课各种姿势都有,给人感觉精气神不够。气容肃就是到一个大的场合,要绝对安静的,就像屏住呼吸一样。立容德就是在站立的时候,好想对方要送给你东西,你要恭敬接受的样子。金庸就是个好例子,做的非常好。色容庄神色要庄严,不要嬉皮笑脸,如果你端庄了,就会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是不是我把这几条都做的了,礼就算学好了呢?

【关于人行为举止,从头到脚在《礼记》里,都是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和要求,所以彭林教授认为,中国的礼是一个丰富细密的体系,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礼记》记录了比较详尽的礼仪规范,所以彭林教授认为,中国的礼有一个丰富而细密的体系,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把“礼”完善成熟。那么是不是把这些都学好了,就把礼学到家了呢?】

这两年微笑服务,几乎被所以的单位认同了,但是怎么微笑,微笑要真诚不能按露几颗牙齿算。孔子非常讨厌做虚礼的人,春秋时期社会很混乱,儿子把老子杀了,他也照样举行礼仪活动。

【 事实上,礼的外在形式很容易模仿,又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很多人往往在这个层次上下功夫,于是衍生出了人与人之间一些毫无内涵的虚礼,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礼就更是表面的存在了。那么在彭林教授眼里,真正有内容的容貌礼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论语》里面说“祭神在,祭神如神在。”在祭祭祀的时候,祭祀谁就好比这个人在。“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 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 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 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 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礼记。祭文》,我们中国人礼不是讲的外面的仪,礼是内在德行的内涵,仪是德行的外在显示。

本文标题:彭林说礼-说“礼”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33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