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狗包弟教案-《小狗包弟》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12-12 所属栏目:小狗包弟教案

一 : 《小狗包弟》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

一、印发巴金的《随想录·总序》

二、印发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总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www.61k.com)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颁奖词

2005年10月17日,世纪老人巴金离开了他深爱的人间。他静静地躺在他一生最钟爱的玫瑰花丛中,面目安详。灵床正对大门的一侧,工作人员专门布置了一个心形的玫瑰图案。黑色金边挽联下面,是巴金大幅的照片,满头的白发,熟悉的笑容。灵堂里回响的,不是哀乐,而是巴金喜爱的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根据巴金的遗言,他的骨灰将和相濡以沫的妻子萧珊一同撒入东海。

二、介绍《随想录》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一步步逐渐深入的独立思考,首先从主张“干预生活”开始。独立思考——把心交给读者——讲真话,它们成了《随想录》不断出现的自白。清醒的自我忏悔意识,使巴金率先提出了诸多至今看来仍不乏生命力的思想命题。

道德忏悔、从全人类角度看待“文革”、倡导建立“文革”博物馆,这是《随想录》在当代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点贡献。

三、介绍背景

对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来说,文革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又不愿记起的梦魇。而因为一种有意无意的遮蔽,文革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盲区。因此,在讲《小狗包弟》的时候,对背景的讲述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唯有注意到小故事背后的大背景,才能理解到:作者在对小狗包弟的深沉的思念和真诚的忏悔的背后,是对自己在那个时期背叛真诚的无情的解剖,是对自己无力保护自己的所爱甚至无和把握自己命运的痛苦,是对那个人性扭曲的时代的控诉,是大爱和大恨的交织,也是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责任的痛苦拷问。总之,离开了背景的讲述,很容易将文章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情感肤浅化、单薄化。因此,在对背景的介绍中,采用故事讲述、画面展示以及文章朗诵几种方式,力求从感性和理性上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在短时间里走近那段荒诞的历史。

故事:

一个平民为了表示对新中国的热爱,为他的三个儿子起名为“爱国”“爱民”“爱党”,结果被附会成“爱国民党”,于是被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逮捕入狱。

附:

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记载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这两大劫难的亲身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却它,又无法忘却它。
在延绵不绝的历史时间里,十年不过是眨眼的一瞬。但对于一代中国人有如熬度整整一个世纪。如今三十岁以上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命运不受其恶性的支配。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醋——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如果后世之人因此警醒,永远再不重复我们这一代人的苦难,我们虽然大不幸也是活得最有价值的一代。
我常常悲哀地感到,我们的民族过于健忘。“文革”不过十年,已经很少再见提及。那些曾经笼罩人人脸上的阴影如今在哪里?也许由于上千年封建政治的高压,小百姓习惯用抹掉记忆的方式对付苦难。但是,如此乐观未必是一个民族的优长,或许是种可爱的愚昧。历史的过错原本是一宗难得的财富,丢掉这财富便会陷入新的盲目。
推动“文革”悲剧的,不仅是遥远的历史文化和直接的社会政治的原因。人性的弱点,妒嫉、怯弱、自我、虚荣,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虞诚,全部被调动出来,成为可怕的动力。它使我更加确认,政治一旦离开人道精神,社会悲剧的重演则不可避免。

“文革”是我们政治、文化、民族疯疾的总爆发,要理清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时代不因某一事件的结束而割断,昨天与今天是非利害的经纬横竖纠缠,究明这一切依然需要勇气,更需要时间,也许只有后人才能完成。没有一层深于一层的不浅尝辄止的思索,就无法接近真理性的答案。没有答案的历史是永无平静的。

——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总序》

四、提要

作者通过写小狗包弟的故事,叙述了自己一段心路的历程。速读全文,概括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喜欢—忧虑—轻松—沉重—自责—忏悔

五、思考

文章以“小狗包弟”为主人公,写出了“我”和小狗之间的相识、相爱与相离,藉此来反映文革的现实,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作者在《随想录》的序里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一百五十篇长短文章全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自己说是“无力的叫喊”,其实大都是不曾愈合的伤口出来的脓血。我挤出它们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想减轻自己的痛苦。写第一篇“随想”,我拿着笔并不觉得沉重。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为了认识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

文章虽然主要写的是小狗包弟的命运,但在小狗的故事背后我们却看到了更多的人的故事,人的悲剧,看到的是文革那个时代对生命的摧残。小狗之所以不免于厄运,竟然只是因为它的日本血统,有个“我毫无所知的”“瑞典旧主人”,一个小小的动物也被打上了阶级论、血统论的烙印,这也只能那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之中才能有的怪异现象。因此一只小狗的悲剧命运却折射出一个社会时期的社会现实,也可谓“以小见大”。

扩展: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 小狗包弟教学视频 /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其次,如此可爱、忠诚的小狗最终却被自己的主人送上了解剖台,狗的忠诚与多情与人的背弃与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人却也最终如小狗一样,在那阵“奇异的风”中无法把持自己的命运。这同样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的悲剧命运。又比如文章里几次写到自己的妻子萧珊,“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洲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晨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的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季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草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显然,包弟的故事背后还有着对亲人的无尽的思念。而作者真诚的忏悔、无情的解剖,是对自己无力保护自己的所爱甚至无和把握自己命运的痛苦,是对那个人性扭曲的时代的控诉,也是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责任的痛苦拷问。另外,能用十五年漫长时光忏悔对一只小狗的背弃,也能看到巴金老人的赤子之心、悲悯情怀,他岂只是在怀念一只小狗,他是在悲悯一个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无法把持自己命运的弱小的生命,也是在感慨人在特殊时期的命运悲剧,这更能证明巴金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真正的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而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

六、讨论

举出文革时期的一些舍生取义的例子,如老舍自投太平湖,张志新因为坚持真理而被残酷地杀害的故事,同巴金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批判巴金为了自保而抛弃了小狗包弟,认为巴金应该选择坚强地面对,而不应该如此地软弱。这种观点亦可,但是在文革时期,多少人背信弃义、勾心斗角,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良知,而巴金出于自保而被迫抛弃小狗之举,说到底是因为那个人人自危的社会所造成的,更何况,他已经用十五年的漫长时光来背负这个痛苦的十字架了。我们可以想到那次人类的大难过后,有多少人选择有意地逃避,更有甚者,选择遮盖和粉饰。而巴金始终带着一个坦诚的伤痕累累的心灵痛苦地前行、理性地反思,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巴金在当时的确未能选择反抗和斗争,但是他的自我剖析的精神也证明了他的伟大。

七、拓展延伸

文章后的有巴金的作品《日》,“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场谷”“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表现出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以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而在本课之中,作者面对忠诚可爱的小狗包弟只能忍辱负重,将之无情地抛弃以求得保全自身。二文表现出了一“刚”一“柔”的迥异气质。这种不和谐,是因为作品出现于不同时期所造成的,还是还有其它更为深刻的原因?

分析:事实上,巴金在创作著名的“激流三步曲”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充满着战斗热情的封建旧式家庭的叛逆者了。而这种战斗的、改造的、批判的热情一直贯穿了他整个的生命。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不是变化,而是统一;不是矛盾,更是和谐。正是因为巴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才痛苦地自责,这种痛苦是不能实现自我的痛苦,是自我人格割裂的痛苦。作者因思考而痛苦,因痛苦而深刻。

作者曾经谈到自己的《随想录》时说:我从来不是战士。而且就在《随想录》开始发表的时候,我还在另一本集子的序文中称“文革”为“伟大的革命”。十多年中在全国报刊上,在人们的口头上,“伟大的”桂冠总是和“文革”连在一起,我惶恐地高呼万岁也一直未停。但是在《爝火集》的序里我已经看出那顶纸糊的桂冠不过是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我的眼睛终于给我拨开了,即使是睡眼朦胧,我也看出那个“伟大的”骗局。于是我下了决心:不再说假话!然后又是:要多说真话!开始我还是在保护自已。为了净化心灵,不让内部留下肮脏的东西,我不得不挖掉心上的垃圾,不使它们污染空气。我没有想到就这样我的笔会变成了扫帚,会变成了弓箭,会变成了解剖刀。要消除垃圾,净化空气,单单对我个人要求严格是不够的,大家都有责任。我们必须弄明白毛病出在哪里,在我身上,也在别人身上......那么就挖吧!

我们从这番真诚的表白里也能感受到巴金老人血液里永远不会熄灭的热情之火,在理智的、清醒地反思背后时时奔涌着年轻人的热诚,总之,这是一个既有着日的热烈,又有着月的宁静的人;这是一个既有着年轻人燃烧的热情,又有着老年人深沉的理智的人。他如他敬仰的鲁迅先生,自己“肩扛了沉重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中去”。这也是巴金老人能成为“二十世纪的良心”,能够感动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作品《随想录》,而这部作品是一个伤痕累累的老人面对一个疯狂的、是非颠倒的时代所作的反省。而这个时代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极其隔膜的。因此,要让学生“观一叶而知天下秋”而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度”的把握就显得犹为重要了。随想录是一煌煌巨作,而文革又是一漫漫长夜。忽略了这些,难以让学生从小狗的悲剧命运的背后,看到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课堂不免失之于浅薄。同时,考虑到学生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了解,应该让学生看到一个作家在成长中的变化和坚守。如,老人对社会和时代的认识是在一步步地走向深刻,而他的改造社会和人性的热情却是始终如一的。因此,本课教师的界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占有丰富信息(有的教师对文革亦有切身体验)的优势,利用声像创设情境,组织讨论深入探究,合理拓展以使课堂走向深入。

扩展: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 小狗包弟教学视频 /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二 : 小狗包弟教案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的方法

2、归纳总结叙事散文的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

1 在学生精研细读的过程中解读文本,掌握阅读方法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伟大精神,具有反省忏悔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勇于反省的崇高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叙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与忏悔意识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狗包弟》让学生了解那个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叙事散文《小狗包弟》,穿越历史云烟,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了解那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解读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感受巴老给我们带来的勇气和力量。(板书:小狗包弟)二.感知文本(一)把握情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然后复述情节
1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请找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情节。
2
.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开端——发展——结局)
3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1开端(包弟来历)(2发展(七年相处)(36结局(痛别包弟)(79

尾声(真心忏悔)(1013)(抒情是故事的延伸)(二)把握情感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请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和含蓄抒情的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三)探究文旨
1
.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眼,鲁迅的《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关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也是文眼。什么叫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
.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
.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
.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附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最后的话》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新华网

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多媒体显示)二.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该做什么?
1
.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多媒体显示) 文革资料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二战资料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422日电)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
1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12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3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丙:反省忏悔,重塑形象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4
.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 同学们被这些数据的震撼了吧,个个摩拳檫掌的了,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将来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啊!四.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
.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
4
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五.课堂总结: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板书设计: 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民族——→忏悔——→走向理性整个人类——→——→和平发展

备课参考资料:

1、浙江龙游二高黄大明《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2
、洁明的博客人教版 《小狗包弟》教案 2008-9-6
3
、鼎尖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小狗包弟》
4
、语文乐园《小狗包弟》教学设计2007-09-29

5、一缕阳光 新浪BLOG《小狗包弟》课堂设计

6、林耀和《在忏悔中呼唤良知》

7、特级教师讲堂郭惠宇《小狗包弟》

8、施旭春·《小狗包弟》教学设计2

“……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浙江龙游二高黄大明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学生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教学目标:
1.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神”——主旨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狗包弟》让学生了解那个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1.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开端——发展——结局)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二)情感把握
1.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荷塘月色》有“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凄凉”,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新华网)
二.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该做什么?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多媒体显示)
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③全球环境恶化资料
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结果: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428.9亿元。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最新发表的《2001世界咨文》中指出,许多全球性生态系统正处于危险境地。如今,北极冰帽已经变薄42%,全球27%的珊瑚礁已经消失。这些数字说明地球上的一些关键生态系统正在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引发了更多的自然灾害。在过去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80亿美元,超过此前40年造成的损失总和。最新的气候模型表明,除非人们大大减缓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1990年的水平上升6度。这样的温度提高会导致水资源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诸如疟疾、登革热之类的致命疾病广为扩散。
④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3.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丙: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4.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
同学们被这些数据的震撼了吧,个个摩拳檫掌的了,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将来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啊!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多媒体显示板书二)
四.“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2.学生反省: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
4.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五.课堂总结: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
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六.课外合作探究:狗与“伤痕文学”
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1.学生课外阅读“伤痕文学”查阅相关文学评论(6人一组,4人分组从网上和书籍中查阅相关文章,2人分别查阅相关评论)
2.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一)映射大众命运,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
(二)用狗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衬出特定年代特定社会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忏悔罪过铭记历史;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惟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3.教师提供复印的参考材料——高建国《深情中吟出的忏悔》
附摘录部分:“……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板书设计:
一.情节情感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
↓↓
开端(包弟来历)——欢快→忧虑

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

结局(别包弟)——轻松→沉重→歉意


二.一个人————→内心和谐↘

一个民族————→走向理性→

人类————→和平发展↗
小狗包弟<BR>一、目的要求<BR>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BR>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BR>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BR>二、教学重点<BR>&nbsp;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BR>三、教学难点<BR>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BR>四、课时:1课时<BR>五、教学过<BR>㈠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BR>㈡作家作品介绍<BR>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BR>㈢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BR>舔舐作揖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舐犊情深 缉毒修葺编辑<BR>&nbsp;㈣整体感知<BR>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楔子(1自然段)——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发展(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一朝离别<BR>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BR>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BR>&nbsp;㈤内容分析<BR>⒈阅读“楔子”部分<BR>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BR>(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BR>⒉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BR>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BR>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BR>明确: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BR>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BR>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BR>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BR>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BR>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BR>⒊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BR>思考: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BR>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BR>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BR>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BR>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BR>⒋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BR>明确: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BR>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BR>&nbsp;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BR>⒌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BR>明确:轻松沉重自责<BR>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BR>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BR>②他为什么会沉重?<BR>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BR>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BR>&nbsp;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BR>⒍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BR>①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BR>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BR>㈤课堂讨论<BR>①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BR>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BR>②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BR>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BR>六、板书设计<BR>&nbsp;小狗包弟<BR>巴金<BR>楔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BR>开端——包弟的来历<BR>发展——七年相处<BR>结局——一朝痛别<BR>尾声——真心忏悔轻松沉重 自责<BR>&nbsp;2&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一、整体把<BR>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BR>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BR>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BR>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BR>2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BR>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BR>4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BR>5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BR>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BR>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BR>二、问题探究<BR>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BR>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BR>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BR>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BR>3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BR>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BR>关于练习&nbsp;<BR>一、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BR>第一问参见“整体把握”。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看法,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在自己心目中描绘的巴金老人是什么样的。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性,至于他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可能,也许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BR>教学建议&nbsp;<BR>思想价值<BR>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BR>写作文的启示<BR>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眼力,以小见大,<BR>延伸拓展<BR>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练习中的有关介绍和专家评论,以启发对课文的更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在当代的阅读价值何在?<BR>二、深情中吟出的忏悔(高建国)<BR>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BR>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就是这样一篇佳作。<BR>这篇作品,是巴金五集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一篇,收在《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中,像读者熟知的《怀念萧珊》一样,也是《随想录》中较感人的作品之一。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全文篇幅不长,却感情真挚,意味深长。<BR>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作品描述了两条狗:一条是艺术家邻居的狗,一条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前者被“专政队的大棒”打断了腿,不食而死;后者被担惊受怕的主人送给了医院。尽管作家还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难,但我们只要从两条狗的命运上,就可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虽是忏悔,以自己对爱犬包弟的“出卖”与“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这从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没有这场浩劫,这种忏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文革”的无情揭露,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BR>《小狗包弟》还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也是《小狗包弟》(乃至全部《随想录》)的创作主导思想之一。作者在《探索集·后记》中说过:“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这种可贵精神在《小狗包弟》中得到了体现。作品所描述的,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的生活都所寄无望,哪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钱,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但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因为作者一方面真正解剖了自己,另一方面,为将来历史上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探索集·后记》)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这种“解剖自己”的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出更深刻的社会价值。<BR>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也是《小狗包弟》闪光的思想之一。“文革”运动中,人性被当成了批判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法西斯般残暴无情的“造反”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真正的人性是异常艰难的。《小狗包弟》向我们叙述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遭遇,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缺乏人性,以及人们迫切需要人性、呼唤人性的愿望。然而,呼唤人性,又谈何容易,于是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主人公(作者本人)为了免遭造反派的袭击,保住生命安全,只有将爱犬小包弟送到解剖台上。这样描写,表面看是作者用以自责,其实质是从另一角度表现对人性的渴望与呼唤。的确,倘若没有专政队的诸种暴行,狗的主人绝不会“残酷”地将爱犬送走;假如人间充满人性,怎么会随心所欲地践踏无辜的性命?!因而,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而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BR>这篇散文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其特点一是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BR>其次,以情动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用意是忏悔,且多有主观表意文字,因而决定了作品的说理性。但这篇散文又能把理念、思想寓于精彩感人的事件叙述中,在描写中体现真情,在表达中饱含情思,不仅使人反思深省,而且催人泪下。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爱犬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因而,每每情注笔端,收到了感人的效果。如上面的举例,不仅体现了作家爱犬惜犬之情,而且也使我们感动。的确,在人情殆尽的人世间,竟有一只小狗这么通人性,冒着生命危险去依恋落难的艺术家朋友,这该使人多么激动。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惟一充满人情味的这只小狗,最后竟为艺术家而凄然死去的时候,几乎涌出泪水。作家的自叙,也同样饱含深情,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尾几段。这些忏悔文字即使仅仅为了表达理念,也浸透了泪水,使人在阅读和理解中,能够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颗赤热而损伤了的心。<BR>再次,使用了衬托手法。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自责自贬是建立在对自己在“文革”弃狗的那段往事的回忆上的。动荡的年月里,弃狗本是一件小事,因为当时连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都经常出现。但作者却使我们看清了这件小事的本质──委屈求全的“羞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使用了衬托手法,用一段较长文字详细描述了另一条(艺术家邻居的)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FONT></DIV>

小狗包弟
一、目的要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
㈠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㈡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㈢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编辑
㈣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楔子(1自然段)——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发展(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㈤内容分析
⒈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⒉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⒊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⒋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⒌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 沉重 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⒍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①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㈤课堂讨论
①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②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楔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的来历
发展——七年相处
结局——一朝痛别
尾声——真心忏悔 轻松 沉重 自责
2
一、整体把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二、问题探究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3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关于练习
一、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
第一问参见“整体把握”。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看法,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在自己心目中描绘的巴金老人是什么样的。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性,至于他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可能,也许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教学建议
思想价值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
写作文的启示
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眼力,以小见大,
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练习中的有关介绍和专家评论,以启发对课文的更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在当代的阅读价值何在?
二、深情中吟出的忏悔(高建国)
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这篇作品,是巴金五集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一篇,收在《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中,像读者熟知的《怀念萧珊》一样,也是《随想录》中较感人的作品之一。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全文篇幅不长,却感情真挚,意味深长。
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作品描述了两条狗:一条是艺术家邻居的狗,一条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前者被“专政队的大棒”打断了腿,不食而死;后者被担惊受怕的主人送给了医院。尽管作家还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难,但我们只要从两条狗的命运上,就可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虽是忏悔,以自己对爱犬包弟的“出卖”与“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这从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没有这场浩劫,这种忏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文革”的无情揭露,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小狗包弟》还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也是《小狗包弟》(乃至全部《随想录》)的创作主导思想之一。作者在《探索集·后记》中说过:“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这种可贵精神在《小狗包弟》中得到了体现。作品所描述的,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的生活都所寄无望,哪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钱,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但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因为作者一方面真正解剖了自己,另一方面,为将来历史上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探索集·后记》)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这种“解剖自己”的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出更深刻的社会价值。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也是《小狗包弟》闪光的思想之一。“文革”运动中,人性被当成了批判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法西斯般残暴无情的“造反”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真正的人性是异常艰难的。《小狗包弟》向我们叙述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遭遇,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缺乏人性,以及人们迫切需要人性、呼唤人性的愿望。然而,呼唤人性,又谈何容易,于是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主人公(作者本人)为了免遭造反派的袭击,保住生命安全,只有将爱犬小包弟送到解剖台上。这样描写,表面看是作者用以自责,其实质是从另一角度表现对人性的渴望与呼唤。的确,倘若没有专政队的诸种暴行,狗的主人绝不会“残酷”地将爱犬送走;假如人间充满人性,怎么会随心所欲地践踏无辜的性命?!因而,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而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其特点一是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
其次,以情动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用意是忏悔,且多有主观表意文字,因而决定了作品的说理性。但这篇散文又能把理念、思想寓于精彩感人的事件叙述中,在描写中体现真情,在表达中饱含情思,不仅使人反思深省,而且催人泪下。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爱犬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因而,每每情注笔端,收到了感人的效果。如上面的举例,不仅体现了作家爱犬惜犬之情,而且也使我们感动。的确,在人情殆尽的人世间,竟有一只小狗这么通人性,冒着生命危险去依恋落难的艺术家朋友,这该使人多么激动。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惟一充满人情味的这只小狗,最后竟为艺术家而凄然死去的时候,几乎涌出泪水。作家的自叙,也同样饱含深情,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尾几段。这些忏悔文字即使仅仅为了表达理念,也浸透了泪水,使人在阅读和理解中,能够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颗赤热而损伤了的心。
再次,使用了衬托手法。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自责自贬是建立在对自己在“文革”弃狗的那段往事的回忆上的。动荡的年月里,弃狗本是一件小事,因为当时连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都经常出现。但作者却使我们看清了这件小事的本质──委屈求全的“羞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使用了衬托手法,用一段较长文字详细描述了另一条(艺术家邻居的)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

三 :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2014年10月11日应邀在南昌十六中上示范课)

陈林森

【教学目标】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感受巴金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3、归纳总结叙事散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作者的忏悔意识和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课时设计】两课时

【教学方法】

在预习基础上,探讨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介绍:了解作者及文革背景

整体把握:朗读,品味;结构,思想内容和文眼

具体探讨:作者的自省与忏悔,感悟作者情感

【导语】(略)

一、作者作品介绍

今天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出示课题、巴金照片)

巴金简单介绍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生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革期间,巴金遭到残酷迫害。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巴金作品简单介绍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散文集《随想录》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被誉为“讲真话的书”,被称为“中国的《忏悔录》”。

二、文革简单介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1966年至1976年,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和江青等野心家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也称十年动乱,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大搞破“四旧”,并发展为抄家、打人、毁坏公私财物,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焚烧,大量珍贵文物被洗劫,许多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干部和群众遭到残酷批斗。

与课文有关的几个概念图示:红卫兵,破四旧,批斗会,武斗等。

①红卫兵:文革中的群众组织,主要由大中学校学生组成,在文革初期是冲击各级党政机关、批斗“坏人”、破“四旧”的重要力量,对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红卫兵的典型形象是身穿绿军装,腰束武装带,左臂佩红袖标,手握红宝书,呼喊“造反有理”的口号。

②破四旧:所谓四旧是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但实际上是把一切传统文化和被认为体现封、资、修的书籍文物以及体现剥削阶级生活方式的服装等加以破坏和毁灭。破四旧造成了公私财物、古代文物的重大损失,也造成了暴力行为的泛滥和社会生活的混乱。(南昌城内唯一的一座佛教寺院佑民寺在文革初期夷为平地,僧侣被逐出山门,三万斤铜佛像被熔化,现在佑民寺是改革开放后重建的)

③批斗会:造反派组织和群众对走资派以及其他所谓阶级敌人公开进行批判斗争的形式,一般包括大会发言、揭发批判、被批斗对象低头认罪、高呼革命口号等过程,往往还要对被批斗对象进行肉体惩罚和各种形式的折磨,有的被批斗对象甚至被当场打死。

④武斗:文革中不同造反组织之间爆发的武装冲突,开始是棍棒,后来发展到真刀真枪甚至重武器,死伤惨重。

教师补充: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大量荒唐的故事,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巴金笔下小狗包弟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文革中的1个故事,从1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年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

在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整体把握

(一)先请学生将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请学生甲读第1段(正音,如:满身是血xiě,头破血流、血迹xuè),以下课文请学生快速默读(4分钟)。再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3段。问:有什么词语需要解释?

(二)解决部分词语:

①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大陆从1959年至1961年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全局性的重大政策失误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

②靠边:也叫“靠边站”。指文革期间领导干部或工作人员被剥夺权力或被停职的状况。

③绿草如茵:绿草长得像好像铺在地上的绿毯一样。形容草的覆盖面积大,长得茂盛。茵:垫子或褥子。区别:绿树成荫。

(三)理清全文结构,分析故事情节:

一篇小说或故事,它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假如情节比较复杂,在开端前还有什么?在结局后还有什么?(序幕;尾声)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课文的故事情节恰当地分为若干部分。(学生口答,讨论)

1.序幕(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1)

2.开端:包弟的来历(2)

3.发展:小狗包弟与家人的亲密关系(3-6)

4.高潮:红卫兵破四旧,叫喊要杀包弟。(7)

5.结局:送别包弟(8-10)

6.尾声:怀念包弟,真诚忏悔(11-13)

(四)思考:课后第一题: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处置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的不安)-歉疚(至今心不得安)

你对巴金送走包弟的行为是怎么认识的?(讨论)

1.巴金的行为是自私的。

①主观上是为了自保;

②客观上并没有出现非要把包弟送走不可的情境。

2.巴金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①文革中人人自危,随时可能遭遇不测。

②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全家人。

2种意见的评价(略)

(五)理解巴金的忏悔:

对小狗包弟表示歉疚和自责的句子在哪里,请把这些句子读出来。(请学生读出来)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分号用得很准确:前一句为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小狗而自责;后一句为自己不敢保护小狗而自责,这是道德层面,所以语气更重,并且用感叹号。)

那么,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也就是这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体现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话?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文革”是杀死小狗真正的罪魁祸首,巴金当时的选择实属迫不得已。然而,这位世纪老人却主动地背上了这个精神上的包袱。我们如何认识巴金的忏悔?(即: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读《小狗包弟》有如在聆听巴金老人在用心灵说话。作者表达出了对自己舍弃小狍包弟而保全自己的做法的深深愧疚,大胆地剖析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1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巴金写了一系列自我忏悔的文章。他忏悔自己在妻子病重时,没有努力争取看护妻子的权利,让妻子在孤独中逝世;在批判胡风之际,他没有仗义执言,而是按照上级的布置对胡风进行口诛笔伐;当他预知第二天要挨批斗,他不有任何的抵触和反抗,而是对着镜子练习低头认罪的姿势。他的这些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里,缺少忏悔和赎罪的传统。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缺乏对人性中最深的黑暗—罪的认识与反省。西方基督教鼓励教徒忏悔。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卢梭晚年写下《忏悔录》,追忆他的一生,对自己做过的坏事没有丝毫的隐瞒,其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全民忏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社会和解”。但在中国,除了巴金等少数几个人以外,文革的过来人少有对自己的罪行和错误进行反思和忏悔的人。一年前,陈毅之子陈小鲁为自己在文革期间批斗校领导发表了道歉信。陈在道歉信中说:“我的正式道歉来得太迟了,但为了灵魂的净化,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民族的未来,必须做这样的道歉。”

巴金为了自保而被迫把小狗送上解剖台,比起那些阿附权贵、落井下石、卖友求荣、诬告毁谤等行为算不了什么,但他自己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这笔“心灵的欠债”使作者的心永远在无边的忏悔中“熬煎”。巴金的忏悔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在人类中,魔鬼那样的人只有个别人,但人是复杂的动物,在人性中保存着兽性。《囚绿记》中说,每个人心中都有“魔念”。我们有时会有做坏事的冲动;有时我们不分是非,自以为做的是正常的事,但结果却伤害了他人。我们一旦做了坏事怎么办,必须认错,道歉,忏悔。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文革,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做过错事,给人带来伤害,我们可以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也许我们不能为国家作出重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做1个问心无愧、光明磊落的人。

(六)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讨论)

作者是1个善良、正直的人,同时也有软弱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勇于解剖自己,具有反省、自律的精神。

【思考】(1)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2)这篇文章是写小狗包弟,为什么开篇先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写作方法,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探讨与点拨为主。

(首先学生齐读第1段)

问题1: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说说你的理解。(讨论)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反对残酷对待动物,宰杀动物应当减少动物的痛苦),但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当时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还没有成立。作者主要是要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实是写虚的基础,写虚是写实的目的(虚就是他的忏悔精神)。思想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最后,从写作方法上说,这是1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补充:作者通过小狗的遭遇,来反映文革的残忍、荒唐,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非常自觉的。其实文中反映文革对人的迫害有不少蛛丝马迹,如:①艺术家与小狗的故事,已经是血淋淋的,但在文中只是铺垫;②工商业者的遭遇,也是很悲惨的,但在文中是侧面描写,只写了“听”的效果,其实作者未必不能正面描写;③夫人萧珊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她是受到巴金的连累,但写得非常隐约,作者另有《怀念萧珊》,在这里退居“幕后”,这也是主题的需要。在文中这些对人的描写写得非常节制,就是为了突出小狗的主题。(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碰到重大题材的概率非常小,以小见大有许多情况下几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问题2:文章在写小狗包弟的故事之前,为什么先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讨论)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不是正题,目的是为了引出小狗包弟的故事。

除了在结构上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在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有对比的作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重点是表现狗对人的忠诚,小狗包弟的故事,重点是写人对狗的遗弃(背弃),从而表达作者对人性和那个时代的反思,勇于解剖自己和承担责任的精神。此外,它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问题3:阅读“主体”部分关于小狗包弟的描写(主要是2、3两段),说说表现了包弟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伶俐可爱,有情义,通人性。正因为伶俐可爱,后面的惨遭厄运才显得不合情理,作家一家人才愈是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问题4:小狗包弟为什么会成为作者的包袱?小狗包弟作为礼物,为什么会送不出?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②“四旧”嫌疑,养狗养猫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也不敢和他人发生任何瓜葛,以免受到牵连(作者处于“半靠边”状态,已经不是什么“好人”)。

问题5:学生朗读第11自然段,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环境描写)这不是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所必需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文字?试从内容、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三方面选择一方面进行鉴赏。(讨论)

从内容方面来看,这段文字是写“文革”结束不久之后的庭院景象。文革结束后,巴金回到故居,但院子里的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的凄凉。没有草,没有花,没有葡萄架和葡萄藤,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了爱妻和小狗包弟,一切都了无生气。这个景象与当时的季节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生态有关。粉碎“四人帮”已经三年多了,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还刚刚从混乱中走出来,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机还没有完全的恢复,这段描写正是当时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荒凉、衰败的庭院景象,实际上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创伤,是对“文革”危害和遗毒的1种无声的控诉。

从思想感情来看,很容易看出,这段环境描写是用来陪衬人的心境。学生不难找出点明此用意的句子:“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经过十年炼狱的磨难,巴金回到了他的故居,但他目睹“满园的创伤”,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眼前的物是人非,使他不由得陷入往事的回忆,他怀念妻子萧珊,也怀念小狗包弟,这种怀念都带着深深的歉意。由对小狗包弟的怀念,进而在回忆往事时,巴金先生也深切怀念萧珊,深切怀念那段平静的幸福时光。只是这篇散文是专为小狗包弟写的“祭文”,出于文章主题的需要,作者对萧珊的怀念在本文中表现得非常节制。例如该段有一句话:“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我想念我的妻子萧珊”,而要拐弯抹角,用婉曲的手法?就是为了避免因对爱妻的怀念,而冲淡了纪念小狗包弟的主题。一般来说,对1个人的怀念,特别是对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的怀念,应当远远超过对宠物的怀念,如果原文写作“我想念我的在‘文革’中病逝的妻子萧珊”,势必使这句话分量很重,从而干扰本文的主题。

从文章结构上看,这段环境描写放缓了叙述的节奏,也把读者的思绪从文革的岁月拉回到今天的现实。文章的主体是小狗包弟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用回忆的方式叙述的,但是一头一尾,作者却是立足于今天(1980年),立足于现实,这便是通过“整整十三年零5个月过去了”这句话,将时间由文革期间过渡到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时间的转换严密无隙。小狗包弟的故事,特别是它的悲惨结局的叙述,是紧张的,密致的,在此之后,转入庭院环境的描写,使整个文章的节奏有了变化,有张有弛,有紧有松,表达方式也多样了,在这种变化中,也使读者有了联想和咀嚼的余地,从而更好地从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思考故事的人文价值。

问题6:日本友好人士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出现3次,说说这一句话每一次出现的理由。(不用幻灯片)

第一次问“您的小狗怎样?”表达了由起女士对包弟的喜欢,和对包弟命运的关切。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召开时间是1966年6-7月间,当时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外国人士关心小狗的命运,表现了对中国形势的忧虑。

第二次问“您的小狗怎样?”表达了作者现在对小狗包弟的怀念,其中还暗含着对妻子萧珊的怀念。

第三次问“您的小狗怎样?”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对小狗包弟的怀念过渡到对包弟悲惨命运的记叙。

问题7:归纳一下,本文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讨论)

(1)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人民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补充:我们在初中学过《散步》《走1步,再走1步》等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2)巧用对比:

①狗与人的对比: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②两条狗的故事的对比: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写狗的忠诚);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写人的背弃)。

③前后情感的对比,如轻松与沉重。

(3)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这也是巴金一贯的文风。

※如果时间有富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本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

【课外作业】

拓展阅读:

①钱理群:《作为个体的人的巴金》(2004)

②巴金:《怀念萧珊》(1978)

四 :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2、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www.61k.com)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介绍:了解作者及文革背景

整体把握:朗读,品味;结构,文眼

具体探讨: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感悟作者情感

 

一、导入

小调查:爱狗的同学有多少?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

――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著名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1、走进作者(出示幻灯片)

◇“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2、走进特殊时代 (出示幻灯片)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十年浩劫”

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3、《小狗包弟》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

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整体把握

(一)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边听边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标好段落数;给陌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

2、梳理: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结构怎么划分?

3、思考: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二)检查字词: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揪回来(jiū) 头破血流(xuè) 满身是血(xiě) 血迹(xuè)

脚爪(zhuǎ) 作揖(yī) 租赁(lìn)     倘使(tǎng) 胆战心惊

篱笆缝里(fèng) 解剖(pōu)     堕入(duò)    绿草如茵(yīn)

――血:xuè(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ě(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

――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ǎo;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ǎ

――缝:名物义,第四声;动作义,第二声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三)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

――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四)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

?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眼前)

?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扩展:小狗包弟教案 / 小狗包弟优秀教案 / 小狗包弟

? 发展:友爱包弟 (3-5)七年相处回忆

? 结局:送别包弟 (6-10)一朝离别

? 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眼前)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具体探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探 究:

1、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2、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一)阅读“ 序幕 ”部分(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思考: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二)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思考: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1、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被送走时――(www.61k.com]――――――――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2、①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②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③用意是什么?

?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

?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正面描写

?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 侧面描写

?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

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

――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

--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

--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四旧”嫌疑);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5、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前:

(7)胆战心惊,害怕

(8)暗暗地流泪

(9)睡不好觉

--(个读找出,并解说)文革中,作者无法自保,包弟可能带来的“抄家”和苦难让他害怕;可怕的劫难与可爱的包弟让他感到自己的无助与抉择的痛苦,只有暗暗流泪

后:

齐读第10自然段,请一个同学找出作家的内心变化的三个词,并解说:

――“轻松 ——沉重—— 自责”

――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

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扩展:小狗包弟教案 / 小狗包弟优秀教案 / 小狗包弟

――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

[www.61k.com]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探讨: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感悟作者精神

总结课文:本文的思想价值;写作启示

拓展人文:联系作品,关注社会,认识自我

 

四、具体探讨

(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

思考: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11-12)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

--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2)作者忏悔的思想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印证:(个读)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

 

五、总结课文

学完全文后,思考: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www.61k.com)

②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③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呼唤:

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扩展:小狗包弟教案 / 小狗包弟优秀教案 / 小狗包弟

――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

写狗的忠诚 写人的背弃

重在写现象惨烈 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小结:

――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六、拓展人文

1、关注社会:

请看图,就“勃兰特的下跪”与“小泉拜鬼”说说你的看法

附: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8226;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是一头野狼,挨了十几拳,死于两颗枪弹,那十几拳就是中国,那两颗枪弹,讲的就是美国,这句话全日本都在讲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杖,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

 

2、认识自我: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向巴金致敬: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七、课外作业:

1、当面或以书信形式向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表示歉意

2、选读《随想录》篇章,并做读书笔记

扩展:小狗包弟教案 / 小狗包弟优秀教案 / 小狗包弟

五 :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执教人:漳州师院中文系05级师本(2)班   林丹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文革”的残酷和疯狂以及它给人们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把握作家的情感发展脉络,体会作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可贵精神理解这种精神在唤醒社会公正、社会

公德和人类善良天性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批判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骥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位教师因为在公共场合讲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浏阳遇险时水沟藏身的事,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

设问:这是真的吗?或许大家不相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写作背景

多媒体播放“文革”历史的视频,使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文革”的残酷和疯狂,从而便于较好的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三、作家作品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晚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他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他也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1978年起,巴金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小狗包弟》就是其中极为感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创作于1980年1月4日,它收录在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中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现在,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

四、字音字词

揪回来(jīu) 租赁(lìn) 作揖(yī) 狗吠(fèi) 叱骂(chì)

解剖(pō) 羞耻(chǐ) 堕入(duò) 创伤(chuāng) 绿草如茵(yīn)  

“四旧”:“文革”中对所谓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和旧习惯的简称
“靠边”:指在“文革”中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

五、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大家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痛别包弟

尾声(10~13自然段)──深深忏悔

六、研读课文

1、阅读“引子”部分:
思考:文章开篇写了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家巴金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引出自己和小狗包弟的故事作用:引出话题,  

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2、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过渡语)作家巴金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引出自己和小狗包弟的故事,那小狗包弟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巴金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人与狗的相处时,突出了小狗包弟的什么特点?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用意是什么?

明确:正面描写:小狗包弟的特殊本领(第2段)

“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第3段)

“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引起客人发笑”(第3段)

侧面描写: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拍摄包弟的镜头(第3段)

日本作家由起女士对包弟的喜爱和关心(第3段)

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4段)

“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第5段)
小狗包弟的特点: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用意: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巴金一家人就愈是喜爱,这为下文痛别包弟和思念包弟埋下伏笔

3、阅读“结局”部分

(过渡语)教师朗读课文第6段,设问:巴金写到“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小狗包弟去哪里了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结局”部分

思考:小狗包弟是那样的可爱与聪明,但却成了巴金家的一个大“包袱”联系前文和当时“文革”的时代背景,想想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明确:①日本种的小狗

②瑞典旧主人

在“文革”时期,巴金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已经自身难保了而且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特殊身份——日本种的小狗,还有一个瑞典旧主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七、随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巴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在作家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小狗包弟的可爱和聪明在和巴金一家人的七年相处中,小狗包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然而,在“文革”时期,(www.61k.com]包弟却成了巴金家的一个大“包袱“面对着小狗包弟这个大“包袱”,作家巴金十多天睡不好觉终于有一天,巴金和妻子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给科研人员做实验用

扩展:小狗包弟 / 小狗包弟ppt / 小狗包弟优秀教案

送走包弟后,巴金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他是不是感到异常的轻松呢,这么个大“包袱”总算放下来了?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接着来探讨

 八、课后作业

 接着预习课文,想想:送走包弟后,作家巴金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金的《小狗包弟》,从巴金那饱含深情的笔调中,我们感受到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在文革中,作家巴金为了自保,抛弃了有情有义的小狗包弟但是,《三字经》里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巴金抛弃包弟是“文革”那个残酷、疯狂的社会所导致的人性扭曲的结果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小狗包弟》,看看送走包弟这个大包袱后,作家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研读课文

1、阅读“尾声”部分: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巴金忏悔精神的第10段

思考1:小狗包弟被送走后,此时,甩掉了一个大“包袱”的作者巴金,他的内心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为社么?

明确:情感变化:轻松→沉重→自责(自我解剖)

⑴巴金为什么会感到轻松呢?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⑵巴金为什么又会感到沉重呢?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自己为了自保,却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的愧疚和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这种双重的内心煎熬使巴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⑶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巴金的自责(或者说最能体

现巴金的自我解剖精神)?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第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重点朗读)

这不仅仅是对小狗包弟的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过渡语)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作家巴金对小狗包弟的自责和歉意能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淡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1113段

思考2: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表达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2、总结“我”的感情脉络:

(过渡语)学习了《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小狗包弟的凄婉的故事,同时也感受到了作家巴金悲喜交织的复杂的心路历程现在让我们紧随作者的笔迹,仔细感受和归纳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思考: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现怎样的变化?

明确:情感脉络: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快乐(与包弟七年相处 )──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怀不安 )──歉意(十三年后仍不能释怀 )

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事件的发展起伏变化,事件牵动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可以说,本文既是叙事散文,又是抒情散文

三、课堂讨论

话题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

引导、明确:同学们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虽然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四、情感提升

作家巴金通过《小狗包弟》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题?

文章主题:揭示“文革”的罪恶→表现作家勇于反省和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可贵精神→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情感延伸: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我解剖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说在

“文革”时期是很缺少的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

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

社会公德和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五、拓展练习

在你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一件小事,使你心存愧疚?学习巴金先生敢于说真话的精神,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你的真实情感

六、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忠诚                                        自我反省

《小狗包弟》                   人性的扭曲─“文革”的罪恶

作家巴金—自私                                        呼唤良知

 

扩展:小狗包弟 / 小狗包弟ppt / 小狗包弟优秀教案

本文标题:小狗包弟教案-《小狗包弟》教学案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823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