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行政区划图初中地理-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2018-02-13 所属栏目:足球运动员

一 : 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

乍得(或译查德,阿拉伯语:?????,法语:Tchad),全称乍得共和国,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接利比亚,东接苏丹,南接中非共和国,西南与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乍得分为三个主要的地理区域:北部的沙漠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干旱的萨赫勒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和南部较肥沃的苏丹草原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该国以乍得湖的名字命名,国内最高山峰是位于撒哈拉的库西山,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贾梅纳。乍得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民族,法语和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伊斯兰教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农牧业国家,经济落后,系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代比执政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重点整顿棉花公司等国营企业和公职部门;鼓励私人投资和发展中、小企业;宣布实行企业私有化和自由经济;打击走私,保证税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外国投资

乍得人_乍得 -地理

位置境域

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_乍得人乍得

乍得全国面积1284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十一大的国家,比秘鲁略小,比南非略大。乍得位于非洲中北部,北纬8和 24度、东经14和24度之间,北接利比亚,东接苏丹,南接中非共和国,西南与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首都恩贾梅纳与最邻近的海港相距1600公里,因为乍得远离海洋,且国土大部分属沙漠气候,所以又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

地形

全国分为3个主要的地理区域:北部地区属撒哈拉沙漠或半沙漠,占全国面积1/3,东部是高原地区;中部干旱的萨赫勒地区和南部较肥沃的草原地区。西北部提贝斯提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库西山海拔3415米,是全国、中部非洲地区的最高峰。

气候

北部属沙漠或半沙漠气候,中部属萨赫勒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炎热。除北部高原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7°C以上,北部可达29°C。

水文

乍得的国名源于乍得湖,该湖泊在7000年前的面积有330000平方公里,但在21世纪缩减至17806平方公里,季节因素对它的面积影响甚大。乍得湖是非洲的第二大湿地。位于提贝斯提高原的火山库西山高3414米,是乍得以至撒哈拉地区的最高山峰。乍得的主要河流有沙里河、洛贡河和它们的支流(从东南部流经南部草原至乍得湖)。

乍得人_乍得 -行政区划

区划

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_乍得人首都恩贾梅纳市中心团结雕塑

根据1996年4月通过的新宪法,乍得地方行政单位分为大区(REGION)、省(DEPARTEMENT)、镇(CO美眉UNE)、村(CO美眉UNAUTE RURALE)四级。2000年全国被划分为二十八个省(PREFECTURE),10七个州,470个区,4四个传统领地。2002年10月,全国重新被划分为十八个大区(含恩贾梅纳市),下辖5七个省级单位(含首都的区)。2008年3月起,全国划分为二十二个大区(含恩贾梅纳市),下辖5七个省级单位(含首都区),各省设有县级行政单位共500余个。

省1996.4后C1993.4.8面积(km2)首府CC1993东巴塔Batha Est28845888800Oum-Hadjer西巴塔Batha Ouest阿提Ati比尔廷 Biltine18480746850比尔廷Biltine博尔库Bourkou73185600350法亚Faya恩内迪EnnediFada提贝斯提TibestiBardai达巴巴Dababa72094182910Bokoro巴吉尔米BaguirmiMassenya哈吉尔拉密Hadjer LamisMassaguet盖拉Guéra30625358950蒙戈Mongo加匝尔河Bahr El Gazal279927114520Moussoro加奈姆Kanem马奥Mao湖Lac25293222320博尔Bol西洛贡Logone Occidental4554898695蒙杜Moundou99530东洛贡Logone Oriental44106428035多巴Doba拉姆山Monts de LamMbaibokoum卡比亚Kabia82515830105Gounou-Gaya博内伊河Mayo Boneye邦戈尔Bongor达拉河Mayo-DalaPala伊洛湖Lac Iro73859545180Kyabe考赫河Bahr Koh萨尔Sarh75496芒杜尔MandoulKoumra瓦达伊Ouaddai54390076240阿贝歇Abéché54628色拉SilaGoz-Beida阿松加AssonghaAdre萨拉马特 Salamat18440363000安提曼Am Timan东坦吉莱Tandjile Est45385418045拉伊Laï西坦吉莱Tandjile OuestKelo31319恩贾梅纳Ndjamena530965沙里-巴吉尔米恩贾梅纳Ndjamena530965乍得Chad62799311284000恩贾梅纳Ndjamena

首都

恩贾梅纳(N'Djamena),原名拉密堡(Fort-Lamy),1973年9月5日改为现名。人口109.2万人(2012年)。最高气温42?C(4月),最低14?C(12月)。

乍得人_乍得 -人口民族

人口

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_乍得人图布人部族代表团

乍得全国总人口1210万人(2012年)。城市人口25%,农村人口74.8%。47.3%的人口年龄小于15岁,出生率为每1000人42.35,死亡率为16.69,人均预期寿命为47.2岁。乍得人口不平均分布,博尔库-恩内迪-提贝斯提区(位于撒哈拉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人,而西洛贡区的人口密度则为每平方千米52.4人,恩贾梅纳的人口密度更高。全国约一半人口居于南部五分之一的地区。

民族

乍得全国共有民族25六个。北部、中部和东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血统的柏柏尔族、瓦达伊族、图布族、巴吉尔米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45%;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为萨拉族、马萨族、科托科族、蒙当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55%。

乍得人_乍得 -国家象征

国名

乍得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had;法语La République du Tchad;阿拉伯语:????? )简称乍得。

国旗

乍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3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三色。蓝色象征蓝天、希望和生活,还代表该国的南部;黄色象征阳光,以及该国的北部;红色象征进步、团结和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乍得国旗与罗马尼亚国旗几乎相同。仅蓝色部分略深。

国徽

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_乍得人乍得国徽

乍得国徽启用于1975年,中心的盾形以黄、蓝两色波

纹线构成,代表乍得最主要的自然特征:美丽宁静的乍得湖、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盾徽左侧绘有一头黄色山羊,表明乍得是1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右侧的狮子代表当地特有的野生动物。一轮红日跃出盾徽,照亮了乍得前进的道路,预示着新生国家一定会蒸蒸日上,繁荣兴旺。盾徽基部的黄色饰带上写着乍得人深爱的箴言:“团结、劳动、进步”。

国歌

《乍得人民》

歌词大意:过去曾征服大地享有权利,乍得人民,把重担挑起!获得自由,要凭你的勇气。睁开眼睛,未来属于你。愿上帝保佑你,我的国家,愿意你的子孙誉满天下。欢欢喜喜唱着歌向前进,要忠于祖先,他们正在看你们。

格言

团结,劳动,进步(法语:Unité, Travail, Progrès)

乍得人_乍得 -政治

政体

乍得国家实行多党制,1993年初召开了由各党派参加的最高全国会议,确立过渡机制。1996年3月举行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6月举行总统选举,代比胜出。1997年3月举行立法选举,爱拯运获议会绝对多数。代比政府一面武力清剿境内反政府武装,一面举行政治和谈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一度取得显着效果。2001年5月和2002年4月,代比和爱拯运分别再度赢得总统大选和立法选举。2003年,乍境内反政府武装基本平息。2005年以来,发生多起未遂政变,反政府武装死灰复燃并迅速发展壮大,活跃在东部与苏丹交界地区,并屡次西进。2006年5月,乍举行总统大选,代比在反对党集体抵制的情况下胜选连任。12月,主要反政府武装之一“变革联合阵线”归顺政府。2007年8月,爱拯运等总统多数派政党与十八个反对党签署政治协议,宣布实现和解。10月,乍政府与“争取民主和发展力量联盟”(UFDD)等4支主要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议。11月,双方冲突再起。2008年1月底2月初,反政府武装联军自东部发动攻势,一度占领首都恩贾梅纳大部分市区。乍政府军经过激战夺回首都和全国控制权,反政府武装退回与苏丹交界地区的基地。2009年1月,乍8支主要反政府武装组成反政府武装联军“抵抗力量联盟”,选举蒂马纳·埃尔迪米(Timane Erdimi,乍总统代比侄子)为共同领导人。5月6日,“抵抗力量联盟”多支纵队数百辆皮卡车越过乍得和苏丹边境进入乍境内,并与政府军交战。10日,政府军方面宣布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歼敌200余人。自此,乍国内政局渐趋稳定。2011年2月和4月,乍分别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执政党爱国拯救动运动赢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代比以83.59%的得票率再次蝉联总统。

宪法

独立后第一部宪法于1962年4月制定。1993年4月4日,乍得最高全国会议通过了“过渡时期宪章”,作为过渡时期临时宪法。1996年3月31日举行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该宪法规定:乍得是1个建立在民主、法治原则和公正基础上的独立的、世俗的、社会化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实行政教分离。行政权由总统和政府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保证宪法的实施。总统通过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两届。同时规定如经国民议会三分之二成员通过,可对宪法进行修改。总统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政府成员。总理为政府首脑,负责执行部长会议通过的国家政策。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构成,行使立法权。2005年6月,乍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对总统连任次数和年龄的限制,将“参议院”改为由总统任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

议会

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现共有18八个议席,任期五年。本届国民议会于2011年2月产生,议长为爱拯运总书记阿鲁恩·卡巴迪(Haroun Kabadi)。各党派在国民议会中所占席位如下:爱拯运118席,争取民主进步联盟9席,争取共和行动阵线4席,争取发展与革新全国同盟10席,争取民主进步全国联盟VIVA派4席,争取革新与民主同盟8席,乍得全国民主同盟8席,其它党派共27席。

司法

宪法规定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初审法庭、治安裁判所行使司法权。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包括司法法庭、行政法庭和财政法庭,由16名成员组成,院长由总统征求参众两院议长意见后以法令形式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实行终身制。此外还设有宪法委员会,负责审查法律、协定等是否违宪,并监督、审理、公布选举及公民投票结果。设立特别最高法庭负责审判总统、政府成员及其同谋的叛国案。

政府

2013年2月19日,代比总统任命新一届政府。本届政府共43人。

政府成员
总理、政府首脑吉姆兰加尔·达德纳吉·约瑟夫( Djimrangar Dadnadji Joseph)总统府顾问(部长)贝约姆·马洛·阿德里安(Beyom Mallo Adrien)外交和非洲一体化部长穆萨·法基·穆罕默德(Moussa Faki Mahamat)总统府负责国防和老兵事务的部长级代表贝纳因多·塔托拉(Béna?ndo Tatola)经济、计划和国际合作部长伊萨·阿里·塔赫尔(Issa Ali Taher)司法和掌玺部长阿卜杜拉耶·萨布尔·法杜勒(Abdoulaye Sabre Fadoul)内政和公安部长阿里·穆罕默德·泽内·阿里·法德勒(Ali Mahamat Zene Ali Fadel)领土整治、权力下放和地方自由部长约卡卜吉姆·曼迪吉(Yokabdjim Mandigui)财政和预算部长阿泰卜·哈比卜·杜图姆(Atteib Habib Doutoum)能源和石油部长杰拉塞姆·勒贝马杰尔(Djerassem Le Bemadjiel)基础设施和设备部长加塔·恩古卢(Gata Ngoulou)交通和民航部长迪洛·阿杜姆(Dillo Adoum)信息和新闻部长、政府发言人哈桑·西拉·巴卡里(Hassan Silla Bakari)城市建设、住房、土地和地产部长让·贝尔纳·帕达雷(Jean Bernard Padaré)公共整顿和促进良政部长伊苏·阿拉(Hinsou Hara)贸易和工业部长哈米德·穆罕默德·达哈洛普(Hamid Mahamat Dahalop)邮政和信息新技术部长贝奈娃·吉贝尔吉·罗西纳·阿马内(女,Benaiwa Djibergui Rosine Amane)基础教育和扫盲部长哈桑·乔尔纳耶(Hassan Tcholnaye)教育和中等职业培训部长阿卜杜勒-卡里姆·赛义德·博歇(Abdelkerim Seid Bauche)教育、研究和高等职业培训部长阿杜姆·古加(Adoum Goudja)文化、艺术和遗产保护部长达扬·曼瓦·埃诺克(Dayang Menwa Enoch)社会行动、家庭与民族团结部长萨迪·古库妮·韦德耶(女,Sadie Goukouni Weddeye)促进妇女和青年事业小额信贷部长马丁·巴格里姆·基巴西姆(Martin Bagrim Kibassim)公职和劳动部长阿布杜拉耶·阿巴卡尔(Abdoulaye Abakar)公共卫生部长艾哈迈德·吉达·穆罕默德(Ahmat Djidda Mahamat)农业和灌溉部长当德·劳贝莱·达迈(Dangde Laoubele Damaye)农牧业发展和动物产品部长阿米尔·阿杜杜·阿尔蒂纳(Amir Adoudou Artine)乡村和城市水利部长阿里·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耶(Ali Mahamat Abdoulaye)环境和渔业资源部长穆罕默德·伊萨·哈利基米(Mahamat Issa Halikimi)矿业和地质部长奥马尔·阿杜姆·西尼(Oumar Adoum Sinii)青年和体育部长穆罕默德·阿杜姆(Mahamat Adoum)人权和推动自由部长阿米娜·库吉亚纳(女,Amina Koudjiyana)旅游和手工业部长阿卜杜勒-拉希姆·尤努斯·阿里(Abderahim Younous Ali)部长、负责与各大机构关系的政府秘书长萨米尔·阿达姆·安努尔(Samir Adam Annour)外交和非洲一体化部国务秘书拉明·穆斯塔法(Lamine Moustapha)经济、计划和国际合作部国务秘书恩加里耶拉·里马吉塔(Ngariera Rimadjita)财政和预算部国务秘书阿米娜·穆罕默德(女,Amina Mahamat)农业和灌溉部国务秘书泰代贝·吕特(Tedebe Ruth)领土整治、权力下放和地方自由部国务秘书伊尼亚巴耶·克洛德(Ignabaye Claude)内政和公安部国务秘书穆罕默德·阿吉·恩戈内(Mahamat Adji Ngone)社会行动、家庭与民族团结部国务秘书恩迪格·巴伊迪·洛梅(Ngomdigue Baidi Lomey)公共卫生部国务秘书沙姆沙尔·乌达·阿巴卡尔·卡达德(女,Chamchal Houda Abakar Kadade)政府副秘书长阿杜姆·福尔泰·阿马杜(Adoum Fortey Amadou)

政党

1991年9月乍得实行多党制。迄今已有8七个合法政党,主要有:

(1)爱国拯救运动(Mouvement Patriotique du Salut,MPS):简称爱拯运,1990年3月11日成立,执政党。原为反哈布雷的政治、军事组织。创始人为代比总统和马尔东·巴达·阿巴斯(Maldom Bada Abbas)等人。政治纲领:主张多党民主,发展混合经济;捍卫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睦邻友好、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不结盟政策,遵守联合国和非盟宪章,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该党设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和执行局,在全国各地均有基层组织。全国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中央委员会是最高执行机构,执行局是中央委员会常设机构,现有40名成员。应2/3以上中央委员要求可召开全国特别代表大会。 2001年3月召开特别党代会,代比继任党主席,阿巴斯任名誉主席。2012年10月召开第五次党代会,选举阿德里安·贝永·马洛(Adrien Beyom Malo)为总书记。

(2)争取发展与革新全国同盟(Union Nationale pour le Développement et le Renouveau,UNDR):反对党。1992年7月21日取得合法地位。主张维护国家和平、团结,实现民族和解;建立一支真正全国性的职业化军队;发展社会经济、农业、畜牧渔业、水电、交通、旅游和手工业;实行地方分权,让妇女和有能力的人参加国家管理;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实现粮食自给等。主席为萨莱赫·凯布扎博(Saleh Kebzabo),曾任第一届过渡政府的贸工部长、乍新社社长,《恩贾梅纳周刊》的创始人。2007年参与政治和解进程。国民议会中拥有10席,为第1大反对党。

(3)争取民主进步联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Progrès,RDP): 1992年3月10日取得合法地位。创始人洛尔·马哈马特·舒瓦(Loe Mahamat Choua),曾任国家元首和过渡时期最高委员会主席。1997年12月,该党与爱拯运签署合作协议。2001年总统大选中支持代比。2003年12月,舒瓦宣布解除与爱拯运的联盟关系。2007年8月,参与国内和解进程,签署“8·13和解协议”。该党在国民议会中拥有9席。

政要

总统伊德里斯·代比(Idriss Deby)1953年生于比尔廷省。扎卡瓦族人。70年代曾留学法国。1979年加入乍得民族解放阵线—北方武装部队。1982年6月任“北方武装部队”副参谋长。同年12月出任乍得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1984年6月起任全国独立和革命联盟中央执行局军事和安全书记。1985年11月被派往法国军事学院进修。回国后任总统府国防与安全顾问。1989年起流亡苏丹。1990年3月任乍得爱国拯救运动主席。同年12月就任乍得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1991年3月自任总统。1996年6月在乍得首次多党民主选举中获胜当选,并于2001年6月、2006年5月和2011年4月三度蝉联。信奉伊斯兰教。已婚,有多个子女。

总理约瑟夫·吉姆兰加尔·达德纳吉(Joseph Djimrangar Dadnadji)。1954年出生。2013年1月21日,时任乍总统府办公厅主任吉姆兰加尔·达德纳吉·约瑟夫(DJIMRANGAR DADNADJI JOSEPH)被任命为乍总理。

乍得人_乍得 -军事

国防

1991年1月代比总统颁布命令将全国武装部队改编为乍得国民军。全国共划分为8个军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一年半。1991年7月,乍得同法国签订了军队缩编协议。根据协议,法国出资帮助乍得将军队编制减至25000人。精简整编后的乍得军队有陆军、空军和宪兵。

军力

2001年,乍总兵力34,850人,其中陆军约25,000人,空军350人,宪兵4,500人,共和卫队5,000人。另有法国驻军900多人。2000年4月,乍法签署协议,法允诺2000年向乍提供4100万非洲法郎援助,并在未来三年间,每年为乍培训25名中级和40名下级军官。

根据宪法,乍总统代比中将为最高军事统帅。三军总参谋长哈桑·乔鲁博准将(Hassan DJOROUBO)。

乍得人_乍得 -外交

外交政策

乍得奉行独立自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强调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稳定的周边环境;支持非洲团结,致力于加强同西方大国和国际金融机构关系;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及非洲国家的关系。截至2007年底,乍与世界上8一个国家建立了外交或领事关系。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62年乍得曾同台湾当局“建交”。1972年11月28日,中国与乍得建交,乍与台“断交”。1980年8月,由于乍内战加剧,中国曾撤回驻乍使馆,1985年6月复馆。1994年初台湾当局对乍得进行诱拉,双方就“复交”进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谈。后经中方严正交涉,乍台会谈未有结果。此后台多次派人赴乍活动。1997年8月12日乍与台“复交”,中国政府即宣布中止同乍的外交关系。两国政府间一切协议也随即停止执行。2006年8月6日,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乍得外交和非洲一体化部长艾哈迈德·阿拉米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乍得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决定即日起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

中乍互利合作始于1987年,中国在乍完成的主要经援项目有:人民宫、水稻垦区恢复、自由医院和坦克修理厂等。两国复交后,中国在乍完成了恩贾梅纳市市政道路整治和农业技术合作等项目。双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继续推进。2010年4月,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乍,并与乍外长法基共同主持召开中乍首届经贸混委会。2011年6月,中乍合资炼油厂落成投产。2011年12月,由中方提供优惠贷款实施的巴阿赫水泥厂投产。2012年双边贸易额3.93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中方出口1.73亿美元,同比增长82.2%,进口2.21亿美元,同比下降16.8%。中方主要进口石油,出口电子器材、茶叶、纺织品等。

同法国的关系

乍法传统关系密切。两国签有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一系列合作协定。法在乍设有军事基地,驻军1200人。侨民超过2000人。法军向乍政府军提供情报和后勤支持,并曾协助其击退叛军对首都的进攻。法有100多名专家在乍政府主要部门工作,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爆发后,法派200名军人赴乍苏边境执行人道救援任务。法公司几乎承包了全部乍喀石油管道建设工程。2010年4月,代比总统对法国进行私人访问。2011年5月,乍外长法基访法。2012年12月,代比总统对法国进行工作访问。

同美国的关系

乍美于1961年建交。随着乍石油开发项目的上马,两国关系得到加强。美国成为乍第一出口目的地,美石油公司参与乍得石油开发,约有2000多名美石油技术人员在乍工作。美迄已向乍政府提供2.8亿非洲法郎资金援助,并向乍教育、环保、社会等部门小型项目提供物资或资金支持。美有数十名士兵在乍北方排雷,在乍派有一支28人的“和平队”,并帮乍进行反恐培训。2005年1月,美乍签订司法信息管理和人员培训援助协议。2006年4月、9月,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副国务卿助理唐纳德·山本两次访乍。5月,美乍签署民用航空安全司法合作协议。2008年8月,美国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布什总统特使理查德·威廉姆森访问乍得。

同苏丹的关系

乍与苏丹关系曾长期友好,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爆发后,乍苏关系出现波折。2005年4月,乍宣布停止担任达尔富尔问题调解人,要求苏丹尽快解除在苏境内的乍反政府人员武装。12月,乍政府宣布与苏丹“处于交战状态”。2006年4月,乍指责苏支持叛军对首都的进攻,宣布断绝与苏丹外交关系。8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乍,与代比总统会谈并决定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2008年2月,乍叛军攻入首都恩贾梅纳并控制大部分地区,后被乍政府军击退。乍谴责苏支持叛军。3月,在塞内加尔和利比亚斡旋下,乍苏签署达喀尔和平协议,决定结束敌对状态。5月,苏反政府武装突袭首都,苏方指责乍政府背后支持,宣布与乍断交。在利比亚等国斡旋下,双方于11月恢复外交关系。2010年1月,双方签署两国关系正常化协议。2010年2月,乍得总统代比访苏。7月,巴希尔总统出席在乍举行的“撒哈拉-萨赫勒国家共同体”首脑会议。2011年12月,代比总统访问苏丹。2013年2月,代比总统再次访问苏丹。

同利比亚的关系

乍得与利比亚因领土争端等问题曾长期不和。1994年2月3日,国际法院将乍利争议领土“奥祖地带”裁决归乍后,乍利关系改善并不断发展。双方签署了《乍利睦邻、友好与合作条约》及多项合作协定。2011年利比亚危机爆发后,乍否认利“国家过渡委员会”关于乍政府帮助卡扎菲的指责。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乍于8月23日宣布承认利“国家过渡委员会”。9月,代比总统出席了在法国召开的“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2012年12月,利新政府总理扎伊丹率团对乍进行工作访问。

同中非的关系

1997年1月,乍派兵参与了在中非的维和行动。2001年11月,中非前总参谋长弗朗索瓦·博齐泽(François Bozizé)流亡乍得后,两国关系持续紧张,多次发生边界冲突。乍得和中非签订建立边防混合部队的协议。8月,中非总统博齐泽对乍进行过境访问。2005年12月,中非总统博齐泽访乍,与代比会晤。2006年5月,博齐泽访乍,祝贺代比蝉联总统。2008年2月,博齐泽访乍。6月,博齐泽过境乍得并会晤代比。

中非前总参谋长弗朗索瓦·博齐泽(Fran?ois Bozizé)流亡乍得后,两国关系持续紧张,多次发生边界冲突。2003年3月15日博齐泽武力夺权上台后,乍与中非关系迅速改善。2004年6月,两国签订建立边防混合部队的协议。2011年3月,代比总统出席博齐泽连任总统就职仪式。6月,博齐泽总统对乍进行工作访问。7月,博齐泽再次访乍。2012年5月,代比总统对中非进行工作访问。2013年3月,博齐泽总统出席在乍举行的“撒哈拉-萨赫勒国家共同体”首脑会议。

同其它非洲国家的关系

乍得重视发展同喀麦隆、尼日利亚、加蓬等邻国及其它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地区合作。乍是非洲联盟、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尼日尔河流域国家组织、乍得湖盆地委员会等非洲区域性组织的成员。

2011年5月,代比总统出席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就职典礼。同月,出席了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就职典礼。7月,代比总统访问贝宁。同月,出席了南苏丹共和国独立庆典。8月,代比总统出席刚果(布)独立51周年庆典。2012年1月,出席南非执政党“非国大”成立百年庆典。2012年10月,出席赤道几内亚独立44周年庆典。

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乍得是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OIC)、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国的成员国。重视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乍得人_乍得 -经济

概况

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_乍得人乍得大桥

乍得是农牧业国家,经济落后,系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代比执政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重点整顿棉花公司等国营企业和公职部门;鼓励私人投资和发展中、小企业;宣布实行企业私有化和自由经济;打击走私,保证税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外国投资。2000年乍石油开发计划正式启动。2003年7月,南部多巴油田顺利投产,西方加大对乍投资,乍得-喀麦隆输油管道开通,乍石油生产及出口能力骤增,经济一度高速增长。乍继续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推进国家减贫战略,加强和改善财政管理,大力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并颁布了新能源法。但受局势动荡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2010年以来,随着国内局势逐渐稳定,石油收入增加,经济有所好转。

乍得国家经济总量(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137.23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19美元通货膨胀率5.3%

工业

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_乍得人中非银行大楼

主要为石油开采和农、牧产品加工业。2006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6%,7%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全国石油可开采储量12亿桶,2007年日产原油能力约为15万桶。全国有22家棉花加工厂,总加工能力为18.8万吨。另有一些纺织、卷烟、面粉、饮料、制糖、农机制造等中小企业。此外,乍得年产天然碱约1万吨,部分供出口。电力供应不足,电价昂贵,全国仅2%的居民,首都仅9%的家庭能够用电。受电力不足和资金短缺等困扰,乍工业发展困难较多。

农牧业

随着石油的开发与生产,农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2006年为21.9%。全国可耕地面积5200万公顷,已耕地700万公顷。乍得湖平原和南部地区是主要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还有少量稻米和小麦等。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2%。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全国约有1/4人口从事棉花种植,2005年出口额为422亿非郎,占出口总额的2.6%。其它经济作物还有烟草、花生、芝麻、甘蔗和阿拉伯树胶等。乍得是中部非洲地区主要畜产国, 40%的劳动力从事畜牧业。2006年出口额为2.28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除石油外)的54%。

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商业、交通、电讯等服务性行业逐步恢复。2006年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5%。全国2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业和公共领域。

财政金融

货币发行受中部非洲国家银行(BEAC)掌控。金融市场不健全,贷款利率较高,居民储蓄率低。现有乍得发展银行(BDT)、乍得国际农业银行、乍得信贷银行(BTCD)、法国兴业银行乍得分行、子午线银行集团西非国家银行乍得分行(BMBT)、财政银行(FB)、苏丹商业银行乍得分行、乍得阿拉伯利比亚银行(BTAL)和萨赫勒-撒哈拉投资商业银行乍得分行等9家商业银行。

2011年外汇储备约为8.8亿美元(不包括黄金)。2006年底外债总额为17.7亿美元。

对外贸易

2003年起原油成为第1大出口商品,2006年占出口总额的86%。畜产品和棉花是乍传统出口商品,主要进口石油制品、化工、机电产品、建筑材料、汽车、纺织品、食品、药材等。2011年主要出口对象国是美国、中国、法国、荷兰和德国;主要进口来源国是喀麦隆、法国、中国、芬兰和瑞典等。

外国援助

外援在财政收入和预算中占很大比重。主要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瑞士以及联合国、欧盟和非洲开发银行等。2004年共接受外援3.18亿美元,其中双边援助1.62亿美元,多边援助1.56亿美元。

外国资本

因石油开发前景看好,外国资本大量涌入。2000年4月,美国埃克森和雪佛龙2大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石油开发集团,参与乍石油开发项目。同年6月,世界银行批准向乍得和喀麦隆两国政府分别提供3950万和5340万美元贷款用于乍喀输油管道建设项目,总投资37亿美元。2003-2005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为7.13亿美元、4.78亿美元和7.05亿美元。

人民生活

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4七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超过55%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乍得水电协会为首都15%的人口提供电力,全国复盖率仅为2%。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动物粪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

乍得的城市基建落后,只有48%的市区人口有清洁的饮用水,可使用基本卫生设备的人口更只有2%。

乍得人_乍得 -社会

教育

乍得是黑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2004年乍成人识字率为38%,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平均指数。小学与中学入学率分别为71%和15%。高等教育主要由恩贾梅纳大学、费萨尔国王大学、蒙杜商业技校、阿贝歇科技学院、萨尔赫天文和环境学院等提供,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1500人。2003年,全国共有3653所小学,209所初中和36所高中。

体育

足球是乍得最普及的运动,篮球和自由式摔跤也很流行。

医疗

乍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匮乏。乍得全国共有4二十九个医疗卫生设施,总床位3962张。其中综合性医院仅有三所,即恩贾梅纳中央医院、军事医院和中国援建的自由医院。1998年至1999年,全国有290名医生和1837名护士。人均预期寿命44岁,人口年增长率3.1%。卫生复盖率30.6%,饮用水复盖率27%,婴儿死亡率11.5%,成年人艾滋病感染率3.5%。常见病有:疟疾、肝炎、脑膜炎、麻风病、淋病等。

通讯

乍得的通讯业落后,费用高,复盖率低。乍得电信公司(Soteltchad)垄断乍固定电话和国际长话业务,2005年共有固定电话用户13000户。2000年,“Anglo-Dutch MSI Mobicom(Celtel)”和“Egyptian Orascom”(Libertis)公司进入乍移动通信市场,2004年Libertis因未能偿税而倒闭。到2006年底,Celtel公司共有注册用户372000个。2005年10月,瑞典移动电话公司Millicom International Cellular (MIC)进入乍得市场并迅速扩展业务,2006年该公司已有注册用户186700个。2005年,乍Internet服务共有40000个注册用户。

媒体

主要报刊为法文日刊《乍得新闻稿》,另有《恩贾梅纳周刊》等10余种民间报纸。

乍得新闻社为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66年。

乍得国家广播电台,1965年建台,主要用法语、萨拉语、阿拉伯语广播。

乍得国家电视台,1987年12月建台,仅复盖首都恩贾梅纳。用法语和阿拉伯语播放节目。定时转播喀麦隆电视节目。

全国有13家私营电台。

虽然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但政府在2006年底却启动了一套审查媒体的系统。

乍得的唯一电视台是国有的乍得国家电视台(TeleTchad),但仅复盖恩贾梅纳。电台的复盖率远远较大,全国有13家私营电台。因为运输费用高昂,人民识字率低且普遍清贫,乍得的报纸数量和流通率较低。

音乐

乍得较流行的乐器有“kinde”(1种竖琴)、“kakaki”(1种长3至4米的号角)和“hu hu”(1种使用葫芦作扩音器的弦乐器)。不同种族会使用不同的乐器:萨拉人常用笛子、巴拉风(balafon,1种木琴)、竖琴和kodjo鼓等;加涅姆布人则以长笛类乐器配合敲击乐器演奏。

乐队沙里爵士乐在1964年组成,开拓了乍得的现代音乐新领域。随后,其他的一些乐队试图结合现代和传统音乐。但乍得人通常都蔑视现代音乐,在1995年,他们对现代音乐开始感兴趣,这促使一些乍得歌手的唱片和录音带开始被发行。但盗版行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乏都限制了乍得音乐工业的进1步发展。

文学

与其他非洲国家一样,乍得的文学被经济、政治等因素打击。很多乍得作家被迫在流亡国外的情况下写作,主题集中于政治压迫和历史论文。自1962年起,20位乍得作家写作了约60部小说作品。较著名的作家有约瑟夫·卜拉欣·赛义德(法文:Joseph Brahim Seïd)、巴巴·穆斯塔法(法文:Baba Moustapha)、安托万·班吉(法文:Antoine Bangui)和库尔西·拉姆科(法文:Koulsy Lamko)。2003年,乍得的唯一文学评论家艾哈迈德·塔博耶(法文:Ahmat Taboye)出版了乍得文学选集(法文: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tchadienne)以在国际和青年间宣传乍得文学

电影

乍得的电影工业被内战严重破坏,电影院的缺乏也是该行业面对的问题(乍得全国只有一家电影院)。乍得首部电影是1999年由穆罕默德·萨利赫·哈龙(Mahamat Saleh Haroun)制作的《Bye Bye Africa》,穆罕默德后来的电影《Daratt》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奖。伊萨·塞尔日·克洛(Issa Serge Coelo)曾执导其他两部电影《Daressalam》和《Tartina City》。

乍得人_乍得 -交通

铁路

乍得是内陆国家,无铁路,主要靠公路运输。

公路

乍得总长3.34万公里,其中柏油路524公里,多数公路仅能在旱季通行。

水运

乍得主要集中于沙里河和洛贡河,内河航道总长4,830公里,其中2,000公里河段能四季通航。出海须经喀麦隆杜阿拉港(距恩贾梅纳1,500公里)或尼日利亚的哈科特港(距恩贾梅纳1,700公里)转运。

空运

恩贾梅纳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通往欧洲及周边国家。法国、喀麦隆、利比亚、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等有定期航班飞往乍得。2004年2月,原乍得航空公司更名为“ToumaiAirTchad”,经营中部非洲地区和中东航线,并与法航合作经营恩贾梅纳-巴黎航线。

乍得人_乍得 -旅游

乍得主要的旅游地有乍得湖、德基亚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面积30万公顷的扎科马国家公园等。乍得湖是非洲4大湖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湖泊,被人们誉为“闪烁在黄沙万里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一颗明珠”。乍得湖的水除部分水域略带咸味外,其它大部分水域是清甜甘美的淡水,这不能不说是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在湖畔可以看到河马、大象、野水牛、羚羊、长颈鹿、驼鸟等成群的热带动物。

德基亚野生动物保护区生活着各种热带草原动物,保护区中有露营小屋等住宿设施供游客休息。

此外,在恩贾梅纳南面35公里的曼代利亚还专门辟有大象保护区。

二 : 中国行政区域拼图空白的中国区域图,可以拼的,复习地理用的

中国行政区域拼图

空白的中国区域图,可以拼的,复习用的


为什么你不从网上下载呢?只要输入关键字就可以了。试试看。祝你成功!送你一份,不知能否合乎你的要求。

三 :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概况

[www.61k.com)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

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斜面上,面向着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整个地势以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为核心,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并通过宽广的大陆架,把中国的大陆和太平洋的大洋盆地连接起来。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仅有着雄伟广袤的高原,纵横绵延的高山,茫茫无垠的沙漠,更有巨大富饶的盆地,极目千里的平原,以及岗峦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各种地形相互交错,但又井然有序,真是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_中国地理
中国地形图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位置包括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是:看南北半球,在北半球;看东西半球在东半球.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另外,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十四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六个大区。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国两制”。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1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六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5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_中国地理
中国地形图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4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_中国地理
中国地形图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4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3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J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气候

1.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3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无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于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1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2大主要特征。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1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_中国地理
长江图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雷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1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九个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_中国地理
黄河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海洋的利用

1.邻近我国大陆的海洋
我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_中国地理
海洋图片

2.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我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全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我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主要铁路干线
现在我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铁路。南北干线主要有:京哈一京/京沪线、焦枝一枝柳线、宝成一成昆线,和1996年9月1日通车的京九线C。东西干线有京秦一京包一京兰线,陇海一兰新线,沪杭一浙赣一湘黔一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币,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2.主要海洋航线和港口
我国已有100多个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泊位。北方沿海线以大连、上海为中心包括通往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的许多航线。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湾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国的重要港口。

3.主要内河航线
长江航线、珠江航线、京杭运河航线、松花江航线等。

4.主要航空线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来,民航可通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线
全国县一级地区已全部通了汽车。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一天津一唐沽线、广州一深圳线、沈阳1大连线、厦门一福州线、上海一南京线、成都一重庆线、济南一青岛线等。

6.主要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用来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已建成和正建设中主要管道运输线有:大庆—大连、大连一秦皇岛一北京、任丘一北京、胜利油田一青岛等,全长400多千米。从陕北向北京和从新疆到上海输气的管道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7.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4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人文旅游景观:
(l)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有6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几10个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革命纪念地: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
(3)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此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业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中国菜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东北三省

1.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_中国地理
东北三省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冻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黄河中下游四省二市

1.范围和位置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晋、比鲁、冀、京、津五省二市,地处暧温带和中原枢纽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本区地形除北部的燕山和南部的秦岭、大别山外,主要有黄土高原和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鲁西北平原组成的华北平原及山东丘陵。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3.暖温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该区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农作物多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同期,作物种类丰富;不利条件是,水分不足,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旱碱灾害。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两月,春季和初夏降水往往不足,所以春旱威胁农业生产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4.全国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
华北地区是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棉纺织工业发达,棉纺织工业中心有北京、天津、青岛、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西安、咸阳,主要沿京广和陇海铁路线分布。

5.丰富的煤炭、石油、海盐资源
开滦、大同、阳泉、平顶山、京西是全国著名的煤矿。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素有“煤海”之称D华北平原和渤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很丰富,重要的油田有:胜利、华北、中原。渤海海滩匕盐场很多,总称长芦盐区,海盐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6.京津唐工业区
本工业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带,是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燃料动力基地、机械工业基地、无线电电子工业基地和轻纺工业基地。工业集中分布在京津二市。

7.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
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线主要有京广线、京沪线、京包线、京哈线等。我国第一条重载单元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线。京九线的贯通,加强了首都北深圳、香港的联系,沟通南北物资交流的同时,也对沿途地区特别一些欠发展的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8.大城市和港口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天津是我国沿海地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天津港由天津、塘沽、新港三部分构成;西安是著名的古都;青岛是重要的海港;秦皇岛正在建设为现代化的煤炭出口港。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范围和位置
该区由湘、鄂、赣、皖、苏、浙、沪六省一市组成,大部分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和南岭以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东临东海和黄海。

2.地形与重要农业区
本区以平原、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水热资源充足,号称“鱼米之乡”,是我国稻米、棉花、油菜和蚕丝的重要产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3.气候和土壤
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充足,生长期长,作物多一年两熟,有利于农业发展。但降雨不稳定;伏旱严重,对农业有影响。
梅雨和伏旱问题:梅雨不稳定,易产生旱涝问题。伏旱严重,抗旱任务重。
红壤是本区的土壤,铁、铝成分较多,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少,上质粘重,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加以改良。

4.亚热带林业资源
该区是亚热带经济林和用材林的重要产区,经济林以茶叶、油桐、油茶和柑桔为主;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主。

5.淮河的治理
淮河解放前水患频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淮河上游修建了水库,大别山区的梅山水库、桐柏山区的南湾水库等已发挥了效益。位于安徽的愣史杭灌区是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浙江有新安江水电站、湖南有拓溪水电站。

6.矿产和主要工业
江四德兴、安徽铜陵、湖北大冶产铜;江西大余产钨;湖南锡矿山产锑;湖南水口山产铅锌。宝山、武汉、马鞍山是重要的钢铁基地。位于长江边上大型的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7.水陆交通发达
本区交通运输的主要特色是,发达的水L交通占优势地位,南京、武汉、宜昌、长沙、南昌是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是这个地区几个重要港口,是通往华南以及世界各地的门户。

8.城市密集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河港与海港、综合性工业基地。武汉是全国重要的钢铁、机械、化学、纺织、食品等生产基地,早有“九省通衢”之称。南京是历史名城。杭州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北仑港是宁波港的一部分,现已建成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矿石转运码头。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南部沿海四省一区和香港、澳门

1.范围和位置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闽、台、粤、琼、桂fll香港、澳门两地,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是我国纬度最低,受海洋影响最大的地区。

2.地形
丘陵。山地广布,平原面积狭小。广西境内广布喀斯特地形,桂林一带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3.气候和河流
本区属高温多雨、长夏无冬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号称华南大动脉。

4.富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和重要农作物
基辅生产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大农业生产方式。该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甘蔗产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是我国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热带作物在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热带水果有:香蕉、柑橘、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

5.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经济特区有: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4个经济特区以及实行特殊开放政策的海南经济特区。我国还把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广西沿海等地列为经济开发区。

海南岛在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二大岛。是找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海南岛西部有丰富铁矿,北部湾和写歌海附近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莺歌海盐场为我国3大盐场之一,海南岛旅游资源的条件也很好。南端三亚市的观海亭、天涯海角、鹿回头等名胜古迹尤其吸引游人。

6.台湾
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东临太平洋、北为东海,西南为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的组成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1大岛。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台湾的地形台湾岛约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几条平行山脉作东北一西南走向,纵贯全岛,自东向西依次为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脉。最高的山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台湾省,也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台湾岛西部平原宽广,为浊水溪等河流冲积而成。台湾的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台湾省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中部和东部山区,从山麓至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多树种的森林,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经济林中植树最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西部平原土壤肥沃,为主要种植区。农产品以水稻、甘蔗。茶叶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萝驰名。

台湾的海域渔产丰富,台湾海峡为优良渔场。

台湾地下矿藏多种多样: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沙滩地带;降水较少,日照充足,盛产海盐;浅海地区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

工业和旅游业台湾工业原以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如蔗糖、稻十、樟脑、菠萝罐头为大宗出口商品。进入60年代以后,吸收外资,利用劳动力丰富、廉价和海运便利等优势,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的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商品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台湾风光秀美,有日月潭、阿里山等旅游胜地,吸引了境外大量游客。旅游业的收入成为台湾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主要城市
台北:位于北部台北盆地中央,是全省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高雄:位于台湾岛西南海边,是台湾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基隆:位于台湾北端海边,是北部重要海港和渔业基础。

7.香港、澳f门
位于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是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包括澳门半岛和附近2个小岛。工业、建筑和旅游业为澳门经济3大支柱,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也正式回归祖国。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贵路、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2.地形
地跨全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地形复杂,主要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势影响,落差大,航运价值较小,但水力资源丰富。

3.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均较优越。

4.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土壤为比较肥沃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又叫为“红色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盛产稻米、甘蔗、油菜籽、蚕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积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5.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称于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范围,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

6.丰富的矿产和新兴的工业
该区金属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水力和农林资源也很富饶。贵州的六盘水和四川的天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庆和攀枝花是2大钢铁工业基地。

7.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
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岖,水陆交通一向比较困难。解放后,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铁路陆续建成,形成环状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车的南昆铁路成为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干线。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水运交通面貌将有很大变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现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青海与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众多,盐、硼、钾资源丰富。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高寒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寒夏凉、终年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3.著名的各地和盆地
河谷低地的农业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适于喜凉的农作物生长,并且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使得麦类作物有充分的时间积贮营养物质,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汉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小麦等。

“西藏的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在谷里分布着稻田、茶园、香蕉园,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4.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广大地区。羊八井地热则国目前最大的高温地热田,已建成我国著名的地热电站。

5.交通以公路为主
解放后,修筑了兰青铁路和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工业城市;拉萨是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和公路交通的中心。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新疆

1.位置、地形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特点,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1大盆地,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火州”之称,最低处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4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2.气候、绿洲和垦区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著名的油田之一。新疆的农业完全属于灌溉农业。新疆是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的主要产区,也是著名的畜牧业基地。新疆的细毛羊是全国的优良畜种。

3.矿产、交通和主要城市
新疆的煤、石油、铁和有色金属较富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公路网。兰新铁路北疆段与中亚铁路接轨,使新疆变成了东联沿海、西出国门,对外开放的“门户”。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儿中心。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气候
内蒙古、宁、陇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属第二阶梯上的内陆高原。

2.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区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马、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等,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3.丰富的矿产和包头钢城
本区的煤、石油、镍、稀土,以及铁矿等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内蒙古的煤探明储量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噶尔4大露天煤矿正在建设为重要能源基地,包头利用包头的煤、白云鄂博的铁、黄河的水发展了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城”。包头的稀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区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兰新、陇海、集二、京通、滨洲、兰青等线。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银川自古称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南有古迹昭君墓。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云南省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东边与广西、贵州为邻,北部与四川、西北部与西藏相连,西南和南面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省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卡格博峰海拔6740十是全省第一高峰,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则只有764十,是全省最低点。自西向东排列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等,高山之间夹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被称为“三江并流”。

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4000亿千瓦小时。

云南的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显著,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由西北向元江河谷从7℃递增到22℃。降水差异较大,一般是中部、北部较少,东南、西南部分较多。

云南由于受立体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农作物形成多样化,有水稻、小麦、玉十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茶、烟草、油菜、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

全省动、植物种类多,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全国植物约4万种,云南就约有2万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16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56%,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有25万种,云南则有1万多种

全省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故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
省会昆明是一座风光如画、春色常在、名胜古迹较多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有“春城”的美称。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到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上,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3.资源的跨区调配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3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调水工程,从反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4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西气东输
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1999年,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4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十,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②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4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3)西电东送
①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I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O。目前的开发程度还不到8%。

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措施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3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2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4.西部的开发
(1)西部开发的意义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⑤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繁荣我国经济。

⑥加快西部边唾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有利于进1步深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2)西部的优势条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1997年底,西部有自然保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15%。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④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十四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3)西部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基础设施严重下足。交通、通信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干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河和碱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十分明显。

④科技和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4)西部开发的主要措施
①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各地区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设施建设,尤其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

③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措施与方法。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第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中国地理_中国地理 -中国3四个行政区及简称

北京市京北京
天津市津天津
上海市沪上海
重庆市渝重庆
河北省冀石家庄
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江苏省苏南京
江西省赣南昌
辽宁省辽沈阳
吉林省吉长春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陕西省陕/秦西安
山西省晋太原
山东省鲁济南
四川省川/蜀成都
青海省青西宁
安徽省皖合肥


海南省琼海口
广东省粤广州
贵州省贵/黔贵阳
浙江省浙杭州
福建省闽福州
台湾省台台北
甘肃省甘/陇兰州
云南省云/滇昆明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四 :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芬兰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以后芬兰人迁入,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芬兰是世界高度发达国家,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和个人素质。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芬兰腐败极少,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芬兰首都_芬兰 -地理

(www.61k.com]位置境域

芬兰地处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7大国。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西南濒波罗的海。

地形地貌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南北最长距离达1157公里,东西最宽为542公里。芬兰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

气候

芬兰冬季寒冷,仅南部较温和。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南至北,1月平均气温约-4--16℃;7月气温16-13℃。年降水量约400-600毫米(三分之一为霰和雪)。

水文

芬兰被誉为“千湖之国”,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芬兰地势平坦,拉普兰北部地区位于芬兰、挪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Haltitunturi)海拔1,328米,为芬兰最高点。芬兰最长的河流是凯米河(Kemijoki),长 512 公里。岛屿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兰半岛南岸地区,著名的有奥兰群岛。

资源

截至2008年,芬兰森林面积2300万公顷,森林复盖率69%(扣除陆上水域面积的森林复盖率为76%),人均森林面积3.9公顷,是欧洲人均林地面积最多的国家。森林是芬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总蓄积为21.89亿立方米。树种比较单一,按照蓄积量计算,欧洲赤松占46%、挪威云杉占37%、桦木占14%,其他阔叶树种只占3%。矿产资源中以铜为主,还有少量的铁、镍、钒、钴等。泥炭资源丰富,截止2012年探明储量约690.94亿立方米,相当于40亿吨石油。有两座核电站(4个核反应堆),第5个反应堆在建。

芬兰首都_芬兰 -行政区划

区划

芬兰最早有十二个省份,1997年9月1日,芬兰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分为6个省(l??ni):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普省和奥兰省;省下分为20区(Maakunta)。6省下分为90个县(kihlakunta/h?rad),县仅是国民服务组织。而其基础地方政府有4十六个,包括114镇(kaupunki/ st?der)、302乡(kunta/kommuner)。

重要城市

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市区面积448平方公里。大赫尔辛基面积1145平方公里,人口116.5万(1984)。海岸线曲折,外有群岛屏蔽。虽地处北纬60°,但因受海洋影响而气候温和。夏季平均气温16℃,冬季-6℃。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城中建有赫尔辛基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教育设施。

坦佩雷

坦佩雷市(Tampere)是拥有20多万人口的北欧最大的内陆城市,位于芬兰西南部,距首都赫尔辛基180公里,人口19万,是芬兰第3大城市。坦佩雷是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KingGustarIII)于1779年下令建立的。坦佩雷位于2大湖泊之间的狭长地带,风景优美,贯穿市中心的坦梅尔河是坦佩雷工业的发源地。1779年建立在坦佩雷急流之畔,在19世纪发展成芬兰最工业化的城市,由于新的城市计划,以前的工业区又再次恢复活力,餐馆,商店,运动减肥中心以及博物馆都在这里建立起来。坦佩雷也是1个国际度量教育和研究中心,这里有两所大学和很多研究机构,是芬兰南部的中心城市。

图尔库

芬兰第二大海港和重要工业基地,图尔库-波里省省会,又名奥布。位于国境西南端海岸,波的尼亚湾畔,东距首都赫尔辛基170千米,为芬兰旧都(1812年以前一直是芬兰首都)。市区面积24平方公里,包括郊区面积81平方公里。现为芬兰西南部的区域中心。

芬兰首都_芬兰 -人口民族

人口

芬兰总人口540.1万(截至2011年底),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部。赫尔辛基大区是主要的人口密集区,人口约140万。其他人口密集的城市还包括坦佩雷(22万)、图尔库(18万)、奥鲁(14万)等。据芬兰统计中心数据,截至2011年底,当地华人总数为6159人,主要分布在赫尔辛基、坦佩雷、图尔库等城市。

冬季战争后大约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战争赔款、失业问题以及对芬兰保持独立前景的不确定曾导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离开芬兰。而到了1990年代“华约”解散,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后,芬兰又开始接收大批难民与移民。

民族

芬兰人大部分是芬兰族,其中芬兰族占90.9%,瑞典族占5.4%,还有少量萨米人(曾称为拉普人)。

芬兰首都_芬兰 -国家象征

国名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en Tasavalta)。简称芬兰,国名的含义为湖沼之国。

国旗

芬兰国旗名为“蓝色十字”旗(芬兰语:Siniristilippu),1818年5月正式定为国家市民旗帜。”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4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着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蓝色和白色国旗也象征着与芬兰19世纪曾经是沙皇俄国的大公国。芬兰国旗反映了和瑞典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关系。芬兰有三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复盖着的国土。

另1种国旗为特殊旗,即在市民旗帜的蓝色十字加上国徽(红底黄狮),该旗帜为总统和军队用旗。芬兰国旗是由埃罗·斯奈尔曼(Eero Snellman)和布鲁诺·图乌卡能(Bruno Tuukkanen)设计的,今天使用的国徽和总统旗上的自由十字是欧罗夫·埃里克森(Olof Eriksson)设计的。

国徽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国徽

芬兰国徽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时被采用。在芬兰作为大公国时代也采用了此徽,一直沿用至今。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 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国徽上的狮子来源于富尔孔家族,它同样也出现在瑞典国徽上。剑和弯刀与卡累利阿国徽相类似。踩在狮子脚下的俄罗斯弯刀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彼时,瑞典与俄罗斯正处于长期战争中。九朵玫瑰据推测是代表了芬兰历史上的9个省,但玫瑰的数量几经变化。

芬兰首都_芬兰 -政治

主要政党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芬兰是1个多党制国家,在2003年3月议会选举中注册的政党有二十一个,主要政党是中间党、社民党和联合党。

(1)芬兰中间党(CentrePartyofFinland):执政党,1906年成立。曾先后称农村居民联盟、农民联盟和中间力量,1988年6月改为现名。党员约20万人。二次大战后一直入阁。1987年3月议会选举后被排斥在政府之外。1991年3月议会选举获胜,以第1大党资格组阁。1995年3月议会选举失利,但仍为议会第二大党。2003年议会大选再次获胜,重新以第1大党资格组阁。主张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外主张裁军、缓和。主席马蒂·万哈宁(MattiVanhanen,2003年10月当选)。

(2)芬兰社会民主党(TheFinnishSocialDemocraticParty):执政党,1899年成立,原名芬兰工人党,议会第二大党,党员5.9万人。曾多次执政,2003年3月议会选举后与中间党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多党联合政府。倡导民主、自由,主张向经济民主化发展,实行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变革,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积极从事争取维和、裁军活动。主席帕沃·利波宁(PaavoLipponen,1993年6月首次当选,至2002年两次连任)。

(3)瑞典族人民党(TheSwedishPeople'sParty):执政党,1906年成立。由芬兰的瑞典族人组成,党员3万馀人。对内维护瑞典族居民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对外支持芬官方外交政策。2003年议会大选后同中间党和社民党继续联合执政。主席扬-埃里克·埃内斯塔姆(Jan-ErikEnestam,1998年当选)。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4)民族联合党(TheNationalCoalitionParty):简称联合党,在野党,1918年成立。议会第3大党,党员约7万人。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同西方保持紧密的经济、政治关系。1987年起连续三届执政,2003年议会大选中失败,成为在野党。主席于尔基·卡泰宁(JyrkiKatainen,2004年当选)。

(5)芬兰左翼联盟(TheFinnishLeftUnion):简称左联。在野党,现有党员3.42万人。1990年5月由芬兰共产党和人民民主联盟合并组成,提出今后党的政治活动和组织形式要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宗旨不再是夺取政权和实行国有化,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扩大社会主义成份。1995年3月议会选举后入阁,2003年议会大选后成为在野党。党主席苏薇-安妮·西梅斯(Suvi-AnneSiimes,女)。

(6)绿色联盟(TheGreenLeague):在野党,由不同思想的协会和地区性协会组成,没有个人盟员。1983年3月议会选举中首次获得两个议席;5月举行第一次全国性会议。1987年秋,决定成立绿色联盟。1991年3月议会选举后议席大幅度增加,但因能源政策上分歧未能入阁。1995年3月议会选举后入阁,2002年因议会通过新建核电站计划退出政府,成为在野党。主席奥斯莫·索伊宁瓦拉(OsmoSoininvaara,2001年当选)。

(7)芬兰基督教联盟(TheFinnishChristianUnion):在野党,1958年成立,盟员1.8万人,以基督教教义作为联盟的宗旨。1960年议会选举中首次获得席位。主席拜依维·莱塞宁(PaiviRasanen,女)。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8)正统芬兰人党(TheTrueFinns):原名农村党,在野党,1959年从芬兰中间力量分裂出来。党员2万人。主张维护小农、城市贫民和中小企业利益。曾自称是官方政策的坚定反对派,后来对政策进行了调整。1983年议会选举后首次参加政府。1990年8月,因提出国民养老金的预算提议未被采纳,退出政府。1991年议会选举后在野。主席蒂莫·索依尼(TimoSoini,1997年当选)。

(9)芬兰共产党(TheFinnishCommunistParty):在野党,于1986年4月由原芬共中分裂出来的“少数派”组成。1990年芬共停止活动并入“左联”后,该党以芬共(团结派)的名义继续开展活动,宣称要继承芬兰共产党的传统。党员约4000人。1994年11月该党举行党代会,决定改称共产党。于尔约.哈卡宁(YrjoHakkanen)当选党主席至今。

政治体制

自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以来,芬兰就一直是1个独立的共和国。而此前芬兰是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1个大公国。其历史基础是斯堪的纳维亚自耕式农场主社会。芬兰是北欧国家中唯一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和国体制的国家,并且芬兰的总统要比其它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国王或君主有更强的政治影响力。

芬兰实行共和制和“议会代表”民主体制,议会依照比例代表制原则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拥有政治权力并通过议会来行使。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采取一院制,由200名议员组成,每4年改选一次。

国会内包括1个议院及其200位议员。议员以四年为一任,经过直选及比例投票制选出。共和国总统每六年选举一次,现任总统绍利·尼尼斯托(SauliNiinisto,民族联合党)就职于2012年3月1日。总理于尔基·卡泰宁(JyrkiKatainen,民族联合党)负责管理政府日常事务。芬兰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2006年1月至12月,芬兰第二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任职期间,在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增强欧盟行动的连贯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经过2003年3月的议会选举,由中间党、社民党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执政。政府在内政方面力求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就业率,实现中央财政盈馀,保障社会福利,发展教育、科研;对外积极参与欧盟决策,推动欧盟北部地区政策实施和波罗的海地区能源、核安全和环保领域合作的发展。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9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长和20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政府机构和省、市(县)机构的行政案件。起诉机关是各级检察院。另设有国家法律监察官,有权出席内阁会议,监督总统、内阁和政府各部门的决定是否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长、法官以及最高检察长均由总统任命。最高法院院长葆琳·高斯科洛(PauliineKoskelo,女),2006年1月就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长贝卡·哈尔贝格(PekkaHallberg),1993年就任;最高检察长马蒂·库西麦基(MattiKuusimaki),1997年就任;国家法律监察官帕沃·尼古拉(PaavoNikula),1998年就任。议会法律监察官丽塔-莱娜·鲍尼欧(Riitta-LeenaPAUNIO),2003年就任。

1919年7月17日颁布生效。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掌管外交、统率三军等实权,每六年选举一次。1999年芬议会通过新宪法,名称由《政府组织法》改为《宪法》。新宪法加强了议会和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减了总统部分权力。

一院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本届议会于2003年3月选举产生。中间党55席、社民党53席、联合党41席、左翼联盟19席、绿色联盟14席、瑞典族人民党9席、基督教联盟6席、正统芬兰人党3席。议长帕沃·利波宁(PaavoLipponen,社民党),2003年4月22日当选。

重要人物

总统:绍利·尼尼斯托(SauliNiinisto)芬兰资深政治家,民族联合党人。1948年8月24日出生于芬兰南部城市萨洛,法学硕士,先后任律师、副法官,1987年当选为芬兰议会议员,1994年至2001年任芬兰联合党主席。尼尼斯托1995年至1996年任芬兰司法部长,1996年至2003年任财政部长,在他担任财长期间,正是他带领芬兰加入了欧元区,摆脱了在当时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1999年至2003年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董事会主席,2003年至2007年任欧洲投资银行副行长。2007年至2011年尼尼斯托任芬兰议会议长。2012年2月5日当选芬兰总统,3月1日宣誓就职。

总理:于尔基·卡泰宁,男,1971年10月14日出生,曾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他1999年首次当选议员,2007年担任芬兰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2004年起担任民族联合党主席至今,2007年4月起担任上届政府财长。2008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将卡泰宁评为“欧洲最佳财政部长”。2011年8月22日,芬兰议会举行全体会议,通过投票表决选举民族联合党主席、上届政府财长于尔基·卡泰宁为新一届政府总理。

议长:帕沃·利波宁,1941年出生于林场主家庭,政治学硕士,社民党主席。60年代曾任赫尔辛基大学学报和芬广播公司记者。后在社民党总部担任政策研究及国际事务书记、计划部主任,1979-1982年任总理秘书,1983年任劳工部政治秘书,1989-1991年任芬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1964年加入社民党,并先后任区委主席、中央委员等职,1983-1987年、1991年至今任议会议员,1993年当选社民党主席。1995年4月起任总理,连任两届。2003年4月当选议长。熟悉国际问题,曾多次在其他北欧国家、西欧国家、前苏联和美国作报告或讲学,并在瑞典、英、德国报刊上撰文。1998年正式访华。夫人拜依维·利波宁(PaiviLipponen),哲学硕士。

对外关系

战后长期奉行同苏联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不介入大国冲突、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芬兰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作为外交重点。1995年1月1日起成为欧盟正式成员。芬仍坚持奉行军事不结盟和独立可靠的防务政策,密切与北约的合作,同时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关系,支持俄融入国际社会。芬已正式承认18三个国家,与16五个国家有外交关系(截至2004年)。

关于世界形势:认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9·11”事件后,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构成新的全球安全威胁。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和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应对上述挑战。

关于全球化进程:认为全球化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一面。全球化带来的新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各国间的依赖度,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性。但全球化同时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和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坦桑尼亚等国共同提出“赫尔辛基进程”,目的是建立1个讨论全球化问题的论坛,通过对话与合作就正确引导和管理全球化提出具体建议。

关于欧洲形势:认为欧洲目前不存在大战危险,但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欧洲安全的影响日益深远。认为欧盟和北约是欧安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北约东扩的政治意义大于其军事意义。北约正向政治组织的方向发展,但将保留集体防御组织的性质。欧盟东扩强化了欧洲整体稳定。支持欧盟发展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但反对因此损害跨大西洋合作关系。支持欧盟立宪,强调保护小国利益和保持欧盟各机构权力的平衡,不赞成设欧盟常任主席。

关于联合国作用及其改革:认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实践国际法的主要机制,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反对单边主义。认为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支持扩大安理会。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主张所有地区性组织在解决冲突和危机中应与联合国密切合作。

关于反恐斗争:支持并参与国际反恐斗争,同时主张重视贫困和发展问题,从源头上防止恐怖主义。认为反恐过程中不应搞单边主义、制造不同文明和宗教的对立。单凭军事手段不能根除恐怖主义,应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关于伊拉克问题:强调联合国在向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维和以及重建工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张国际社会应积极合作,共同参与维和行动。芬明确表示愿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前提下派遣维和人员赴伊。2004年通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重建与发展基金向伊提供约500万欧元的资助。

1950年10月28日中芬建交,1951年互设公使馆,1954年升格为大使馆。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友好。双方签有双边年度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航空协定、海运协定、经济、工业和科技合作协定、文化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开发信贷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及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以及四川省省长张中伟、河北省政协主席赵金铎等80馀起副部级以上代表团访问或过境芬兰。2005年9月,芬总理万哈宁对上海、江苏和广东进行非正式访问。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农林部长科尔凯奥亚、司法部长科斯基宁、文化部长卡佩拉、国防部长凯里埃宁及芬兰议会外事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农林委员会、银行监管专员和议会秘书长代表团等分别访华。2005年2月,芬兰外交部国务秘书满萨拉来华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举行政治磋商。5月,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日本出席亚欧外长会议期间会见芬兰外交部长图奥米奥亚。200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许其亮中将访芬。6月,芬兰国防军总参谋长林毕中将访华。10月,芬兰国防部长凯里埃宁访华。

2005年,中芬贸易总额为6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中方出口额为36.26亿美元,进口额为26.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4%和减少13%。芬连续第三年成为中国在北欧地区第1大贸易伙伴。2005年3月和5月,两国分别签署《中芬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新的《中芬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7月,芬兰国家旅游局驻京办事处正式成立。9月,芬兰航空公司开通赫尔辛基至广州直航航线。9月,芬兰贸工部与浦东新区政府在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园区设立“芬中创新中心”。

中国驻芬兰大使:张直鉴(2002年3月到任)。馆址:Vanhakelkkamaki9-11;00570Helsinki,Finland;网址:www.chinemb.fi;电话(国家地区号3589):22890110(办公室),6848416(商务处);传真:22890168(使馆),6849595(商务处)。

芬兰驻华大使:郭安祺(AnttiKuosmanen,2005年12月递交国书)。馆址:北京朝阳区光华路1号嘉里中心南楼26层,邮政编码100020;网址:www.finland-in-china.com;电话:85298541/42/43传真:85298547;商务处电话:85298625/26/27/28传真:85298559。

1995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1999年1月1日在北欧国家中率先加入欧元。2001年3月25日正式实施>。芬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贸易约占芬外贸总额的56%,对外投资近一半面向欧盟国家。主张欧盟成为1个政府间合作机构,支持并参加欧盟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持欧盟东扩和实现经贸联盟。芬于1997年向欧盟提出北部地区政策倡议,主张欧盟加强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北部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与稳定,该计划2000年获得通过。2004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及贸易委员拉米分别访芬。

1992年1月,芬同俄罗斯签署《芬俄两国关系基础条约》,同时宣布废除《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芬认为欧洲共同价值观、民主观、人权观已成为芬俄关系的基础,积极支持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援俄的民主改革进程,推动发展欧俄关系。芬俄关系密切,合作主要涉及能源、环保、核安全、海运安全等领域。俄是芬第3大贸易伙伴。2004年,芬总统、总理、外长、外贸部长分别访俄,俄总理弗拉德科夫访芬。

同北欧国家的传统合作是芬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主张欧盟北欧成员国应在涉及到北欧的重大问题上协调立场,以维护北欧国家的利益,同时进1步深化北欧国家在能源、环保、军工方面的合作。芬、瑞、丹三国建立了在欧盟首脑会前磋商的机制。2004年,芬承办“欧盟扩大后的北部地区合作大会”,芬总理出席波海国家理事会第五届首脑会议。芬总理访问丹麦,芬议长和外长分别访问瑞典,瑞典首相佩尔松、挪威首相邦德维克、爱沙尼亚总理帕茨分别访芬。

芬重视同美国的关系,认为美在欧洲仍发挥重要作用。90年代以来芬先后从美购买64架F-18型战斗机及配套防护系统。近年来双方互访频繁。2004年,芬总统、外长、国防部长和外贸部长分别访美,芬议长率北欧及波海地区国家议长代表团访美。芬主张加强与北约合作,但目前不准备加入北约。1992年6月,芬成为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NACC)的观察员,1994年5月与北约签署“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协议。1997年芬首次派出156人快速反

应部队赴挪威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同年11月在布鲁塞尔正式设立驻北约代表处。2004年,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访芬,芬总统出席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首脑会议。

芬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关系。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未减少,贫困正在增加。工业国家应重视发展问题。积极支持南北对话,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04年,芬总统访问尼加拉瓜,芬外长访问印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芬外贸部长访问越南、泰国、乌克兰。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芬。2004年,芬大幅度提高对外发展援助资金,首次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7%。

芬兰首都_芬兰 -军事

政策

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咨询机构。总理负责领导民政方面的国防活动。国防军总司令负责军事方面的国防活动。国防军总司令海军上将尤哈尼·卡斯凯亚拉(Juhani Kaskeala)2001年6月4日就任。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十二个月。2010年3月11日,芬兰政府公布防止恐怖主义战略,以应对和消除恐怖主义威胁。这是芬兰首次制定防止恐怖主义战略。该战略将预防恐怖主义作为遏制恐怖主义工作的重点。

芬兰国防军采用着征兵制,18岁以上的全部男性需服六个月至十二个月的兵役。冷战终结后,随者军事主义的变化和苏联政权崩解的影响,有些后备役军人的员额被减少了。全部的军队在国防军司令的指挥下进行作战,而国防军司令只对总统负责。

芬兰是唯一非北约成员国的欧盟国家却与俄罗斯的领土接壤。然而,芬兰的官方政策,是以35万后备役部队加上高机动性国防军的地面强大武器装备,达到足够威慑敌方的军事力量。另外,军事战略上利用森林密布的地形和众多的湖泊,可以拖延侵略者的行动,来完成军事部署。芬兰国防军由国防部长(目前是尤哈尼卡斯凯亚拉)指挥,而国防部长直接隶属于共和国总统。除了一般的行政工作人员外,军事部门分为芬兰陆军( Maavoimat )、芬兰海军( Merivoimat )和芬兰空军( Ilmavoimat )。边防部队( Rajavartiolaitos )(包括海岸警卫队)是属于内政部管辖,但有事时会有部分编入作为国防军。

军费军力

2003年国防预算为20.06亿欧元,占政府预算的5.4%。

常备武装力量4.15万人,其中陆军2.73万人;海军3000人,舰艇总吨位1.3万吨;空军4500人,主战飞机为F-18C。

战争历史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3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芬兰首都_芬兰 -外交

国策

战后长期奉行同苏联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不介入大国冲突、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芬兰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作为外交重点。1995年1月1日起成为欧盟正式成员。芬仍坚持奉行军事不结盟和独立可靠的防务政策,密切与北约的合作,同时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关系,支持俄融入国际社会。芬已正式承认18三个国家,与16五个国家有外交关系(截至2004年)。

对国际问题态度

关于世界形势:认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9·11”事件后,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构成新的全球安全威胁。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和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应对上述挑战。

关于全球化进程:认为全球化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一面。全球化带来的新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各国间的依赖度,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性。但全球化同时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和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坦桑尼亚等国共同提出“赫尔辛基进程”,目的是建立1个讨论全球化问题的论坛,通过对话与合作就正确引导和管理全球化提出具体建议。

关于欧洲形势:认为欧洲不存在大战危险,但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欧洲安全的影响日益深远。认为欧盟和北约是欧安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北约东扩的政治意义大于其军事意义。北约正向政治组织的方向发展,但将保留集体防御组织的性质。欧盟东扩强化了欧洲整体稳定。支持欧盟发展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但反对因此损害跨大西洋合作关系。支持欧盟立宪,强调保护小国利益和保持欧盟各机构权力的平衡,不赞成设欧盟常任主席。

关于联合国作用及其改革:认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实践国际法的主要机制,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反对单边主义。认为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支持扩大安理会。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主张所有地区性组织在解决冲突和危机中应与联合国密切合作。

关于反恐斗争:支持并参与国际反恐斗争,同时主张重视贫困和发展问题,从源头上防止恐怖主义。认为反恐过程中不应搞单边主义、制造不同文明和宗教的对立。单凭军事手段不能根除恐怖主义,应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关于伊拉克问题:强调联合国在向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维和以及重建工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张国际社会应积极合作,共同参与维和行动。芬明确表示愿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前提下派遣维和人员赴伊。2004年通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重建与发展基金向伊提供约500万欧元的资助。

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芬兰于1950年1月13日承认新中国,同年10月28日与我建交。1951年春,两国互派使节,我驻丹麦公使耿飙兼任驻芬公使。1954年,两国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建交60多年来,中芬关系稳定发展,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取得显着成果。上世纪50年代,两国议会开始了交往。1956年,芬兰议长苏克西莱宁应邀率芬议会代表团访华,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分别会见了代表团。1957年,以赛福鼎为首的我全国人大代表团对芬兰进行了回访,会见了芬总统、议长和总理。在经贸领域,1952年,中芬苏签订三角贸易协定;1953年,中芬签订政府间贸易和支付协定,这是我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1个政府间贸易协定。60、70年代两国关系继续发展,双方业务部门之间进行了一些部长级互访。70年代初,芬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耿飙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对芬兰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芬建交以来中国政府领导人首次访芬。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芬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并成立了双边混委会,每年轮流在各自首都开会。进入80年代后,双边高层互访增多,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进1步发展。

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芬经济互补性较强。1980年,芬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近几年两国贸易增长很快。2004—2008年芬兰连续五年成为中国在北欧的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双边贸易额112.8亿美元,同比增长0.8%。2013年1—8月,中芬贸易额64.5亿美元,同比下降19.8%。

2005年5月,两国签署新的《中芬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协定》。双方已举行19次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联委会。2006年9月,两国签署在联委会下建立联合投资促进分委会的谅解备忘录。

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

1980年两国签订文化合作交流计划,此后每3年续签。两国间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得到蓬勃发展。2010年,两国签署中国和芬兰政府在文化、教育、科学、青年和体育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芬兰“中国春节庙会”、“中国文化节”等活动连续数年成功举办,社会反响良好。

1973年,两国就互换留学生问题达成协议。近年来,两国互换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始教授芬兰语。2006年,两国教育部签署互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芬兰首家孔子学院在首都赫尔辛基正式揭牌,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芬兰研究中心。2008年,芬汉双语学校正式在芬开班授课。

1986年中芬签订科技合作协定。2003年,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在北京设立办事处。2005年,芬兰贸工部牵头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在张江科技园区设立“芬华创新中心”。2007年,中芬签署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2012年,芬在苏州工业园设中芬纳米创新中心。2013年4月,芬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设立“芬华创新北京中心”。

领事关系

1995年7月,中芬两国外长在赫尔辛基就互设总领馆进行换文。同年11月,芬兰驻沪总领馆开馆。1996年12月,中芬两国政府就1997年后芬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总领馆换文达成协议。2004年11月,芬兰在广州开设总领事馆。2005年1月1日,芬兰驻广州总领馆首任总领事杜汉龙抵穗履新。2007年,芬兰外交部向芬驻广州总领馆增设移民联络官一名。2008年,芬兰驻广州总领事馆领区由此前的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扩大到云南省。2011年底,芬关闭在广州总领馆。

同欧盟的关系

1995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1999年1月1日在北欧国家中率先加入欧元。2001年3月25日正式实施<<申根协定>>。芬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贸易约占芬外贸总额的56%,对外投资近一半面向欧盟国家。主张欧盟成为1个政府间合作机构,支持并参加欧盟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持欧盟东扩和实现经贸联盟。芬于1997年向欧盟提出北部地区政策倡议,主张欧盟加强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北部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与稳定,该计划2000年获得通过。2004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及贸易委员拉米分别访芬。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92年1月,芬同俄罗斯签署《芬俄两国关系基础条约》,同时宣布废除《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芬认为欧洲共同价值观、民主观、人权观已成为芬俄关系的基础,积极支持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援俄的民主改革进程,推动发展欧俄关系。芬俄关系密切,合作主要涉及能源、环保、核安全、海运安全等领域。俄是芬第3大贸易伙伴。2004年,芬总统、总理、外长、外贸部长分别访俄,俄总理弗拉德科夫访芬。

同周边国家关系

同北欧国家的传统合作是芬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主张欧盟北欧成员国应在涉及到北欧的重大问题上协调立场,以维护北欧国家的利益,同时进1步深化北欧国家在能源、环保、军工方面的合作。芬、瑞、丹三国建立了在欧盟首脑会前磋商的机制。2004年,芬承办“欧盟扩大后的北部地区合作大会”,芬总理出席波海国家理事会第五届首脑会议。芬总理访问丹麦,芬议长和外长分别访问瑞典,瑞典首相佩尔松、挪威首相邦德维克、爱沙尼亚总理帕茨分别访芬。

同美国和北约的关系

芬重视同美国的关系,认为美在欧洲仍发挥重要作用。90年代以来芬先后从美购买64架F-18型战斗机及配套防护。2004年,芬总统、外长、国防部长和外贸部长分别访美,芬议长率北欧及波海地区国家议长代表团访美。芬主张加强与北约合作,但其不准备加入北约。1992年6月,芬成为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NACC)的观察员,1994年5月与北约签署“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协议。1997年芬首次派出156人快速反应部队赴挪威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同年11月在布鲁塞尔正式设立驻北约代表处。2004年,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访芬,芬总统出席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首脑会议。

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芬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关系。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未减少,贫困正在增加。工业国家应重视发展问题。积极支持南北对话,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04年,芬总统访问尼加拉瓜,芬外长访问印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芬外贸部长访问越南、泰国、乌克兰等正在发展的国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芬。2004年,芬大幅度提高对外发展援助资金,首次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7%。

芬兰首都_芬兰 -经济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80年代,芬兰经济以年平均增长3.7%的速度持续发展。90年代初,经济出现严重衰退。1993年开始复苏,1994年以来经济总体上发展良好。芬政府90年代初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增大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重视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宏观上继续执行紧缩财政、鼓励投资、削减社会福利、降低所得税、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改善就业的政策,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增长保持在5%左右。1999年加入欧元,2002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取代芬兰马克。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97亿欧元,比上年增长3.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6万欧元。2003、2004、2005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年度“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以木材(采伐、加工)和造纸为主,次为炼油、机械、造船、钢铁、有色冶金、纺织等。乳用畜牧业发达。耕地只占总面积的9%,大部种植饲料作物,馀种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等。出口收入的40-50%为木材、木材制品、纸张和纸浆,馀为金属制品和畜产品(肉、乳品)等。进口以机器、煤、石油、金属、运输设备、棉花和烟草为主。对外交通重海运;内陆湖区交通重要,有运河联系许多湖泊,航程达6,600多公里。旅游业发达。

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497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6万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7%。

货币名称:欧元(Euro)

汇率:1美元=0.8840欧元(2003年)

通货膨胀率:0.9%

失业率:9.0%

森林复盖率高达66.7%,约2024.7万公顷,人均占有量3.89公顷,木材储积量20.48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中铜较多,还有少量的铁、镍、钒、钴等。泥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700亿立方米,相当于40亿吨石油。有两座核电站(4个核反应堆)。

2003年工业产值400.12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产值31.1%。工业从业人口为64.2万人,约占总劳力的34.2%。工业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已从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础上的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制造业为经济支柱,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整个森林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25%)及世界第4大纸浆出口国。近年来,化工、电子工业迅速发展,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资料来源:2004年芬兰统计年鉴):

2001

2002

2003

圆材(百万立方米)

53.3

54.2

55

纸浆(百万立方米)

27.6

27.8

信息产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2003年的产值为33.92亿欧元,占GDP的2.8%。芬兰是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每1000人拥有2十九个接入终端,手机普及率为91%。

林业发达,农畜产品自给有馀。2003年农林业产值为43.67亿欧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农林密切结合,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2002年耕地约221.55万公顷,从事农林业的劳动力为11.3万,约占总劳力的5.1%。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资料来源:2004年芬兰统计年鉴):

2001

2002

2003

小麦

48.9

56.9

67.9

大麦

178.7

173.9

169.7

燕麦

128.7

150.8

129.5

黑麦

6.4

7.3

7.3

牛奶(亿公升)

23.8

23.8

23.2

黄油

6.1

6.1

5.8

肉类

34.0

35.9

37.4

鸡蛋

5.7

5.5

5.6

服务业

服务业发达,80年代以来更为完善。基本分为私人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服务业2大类。主要包括商业、贸易、旅馆、饭店、银行、保险、社会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2003年服务业产值为780.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4%,从业人口为69.5万,占总劳力的31.2%。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2003年外国来芬旅游者共433万人次,旅游收入16.5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游客主要来自瑞典、俄罗斯、德国、英国、美国等。主要旅游点是赫尔辛基、图尔库、东部湖区、北部拉毕地区和奥兰岛。

极夜与极昼:由于芬兰的拉普兰省的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所以可以看到极夜与极昼,在极昼中,午夜的天空也不会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二十个小时的日照。

北极光:在寒冷、干燥的夜晚,纬度越大,越有多的机会看到北极光,北部的乌茨约基,每年观赏北极光的日期为11月25日到1月17日

经济现状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芬兰是1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大约与英国、法国、德国或意大利持平。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非常发达,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倚赖进口。

由于天气的原因,芬兰的农业仅维持在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水平。林木业作为出口的主要支柱,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第二个工作选择。芬兰在1999年加入欧元体制,目前为唯一使用欧元的北欧国家,在未来几年芬兰将更快地与西欧经济一体化。

芬兰的玻璃工艺制造世界闻名,金属处理工艺也相当精细。由于盛产木材,芬兰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业在世界享有盛誉,20世纪初芬兰设计的家具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现代。

著名公司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芬欧汇川集团(UPM-Kymmene)是世界第3大纸和纸制品生产商,具有百年历史,在芬拥有93万公顷森林,年平均消费林材24万立方米。主要生产纸张纸浆、纸板和包装薄膜。2003年有雇员3.3万人,净销售额99亿欧元,盈利10.6亿欧元。1999年在江苏投资6亿美元建立芬欧汇川(常熟)纸厂,年产35万吨优质文化用纸。2003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年在华营业额为5亿美元。2005年9月,芬欧汇川在江苏常熟的投资兴建的第二条造纸生产线正式投产,芬总理万哈宁出席庆祝活动。

(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早期从事造纸、化工、橡胶行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电信市场。主要生产移动和固定电信网络设备及移动电话,在九个国家设有十七个工厂,

在十四个国家设有研发中心,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全球领先的数字移动和固定网络供应商。2003年有雇员5.14万人,销售额294.55亿欧元,盈利53.45亿欧元。中国已成为诺基亚全球第二大市场,其累计在华投资超过23亿欧元。2001年在华销售收入34亿欧元,出口25亿欧元。2000年5月,诺基亚星网(国际)工业园在北京落成。

(StoraEnso)由瑞典斯托拉纸业公司和芬兰恩索纸业公司于1998年合并组建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林业生产集团之一,主要生产杂志用纸、新闻纸、包装用纸和办公用纸等。2004年有雇员4.5万,销售额124亿欧元。1998年在苏州建立年产12万吨胶版纸的工厂。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Fortum)欧洲主要能源公司之一,由耐思特(NESTE)工程公司、IVO有限公司等组成。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和热能,工程建造、运营和维护,业务几乎涉及所有能源领域。2004年公司有雇员1.3万人,销售额117亿欧元,盈利19亿欧元。富腾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已有20年历史,主要在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区域供热、热电混合产品和环保技术等领域提供服务和系统设备。

(Kesko)1940年由四家零售商合并组建而成,90年代开始实行连锁经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公司主要从事食品、家居用品等批发零售,建筑装修及农业产品的流通和销售。2003年有雇员1.5万人,销售额70.7亿欧元,盈利1.62亿欧元。

人民生活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2003年,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75万欧元。2002年,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开支占当年GDP的26.4%。2003年,全国拥有医生16633人,病床37656张,每千人拥有3.2名医生,7.2张病床;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36辆、电话492部、移动电话909部;人均住房面积36.3平方米。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芬兰是1个男女平等的国家。芬兰的女性早在1906年就获得了选举权以及其它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在迈出男女政治平等这1步上,世界上只有新西兰走在芬兰的前面。在今天,很多芬兰女性在政治上身居要职:在2003年大选中,共有76名妇女当选为议员。政府18位部长中有8名女部长,就连共和国总统也是女性。

教育事业发达。1921年起实行义务教育。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2003年全国有各类学校5103所,在校学生超过190.1万人。

2003年教育预算为57.86亿欧元,占政府预算的15.7%。著名高等学校有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坦佩雷大学等。2002年各级学校数、学生及教师人数:

学校(所)

学生(人)

教师(人)

基础学校

4411

31800

7480

普通高中

387360

6600

43783

职业学校

30019

7500

13854

专科学院

3013

5000

5844

综合性大学

2016

6000

7728

2003年,芬全国有各类图书馆968家,公民人均年借书20.9本。

芬兰首都_芬兰 -文化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2003年,全国共有报纸20五种,其中每周发行4-7期的日报5三种;各种杂志、期刊504两种。主要报刊、创刊年及发行量:《赫尔辛基新闻》,1904年,43.96万份;《晚间新闻》,19.87万份;《晨报》,1882年,13.63万份;《晚报》,12.13万份;《图尔库新闻》,11.15万份;《首都日报》,1864年,5万份。有5家通讯社,其中最大的是芬兰通讯社,简称芬通社,1915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同世界主要通讯社均有业务联系。外国在芬的通讯分社有15家。

芬兰广播公司(FinnishBroadcastingCompany,YLE):1926年成立,1934年改为国营。对外用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和法语广播。1958年正式开播电视,现有电视1台、电视2台、电视3台。此外还有私营广告电视台。70年代开始有有线电视(赫尔辛基有线电视台)。 芬兰严峻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芬兰人形成了极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兰人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但实际上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维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艺术家

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流士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伦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充满芬兰本土传统浪漫风格的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潮流中独树一帜。芬兰还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尤为特别的是,芬兰极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使许多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在现代人眼中仍是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出自芬兰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优质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誉世界。

圣诞老人的故乡

1927年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的拉普兰省“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他的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认可,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圣诞老人晚上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里。

除了艺术,芬兰人还发明了桑拿浴,号称芬兰的国粹。芬兰谚语说: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世界语言范畴的芬兰词汇之一。芬兰桑拿室一定完全用木材建造,其中一定包括蒸汽房、洗澡间和更衣室。芬兰全国有不同大小桑拿上百万间,平均每3个人就拥有一间桑拿房,密度是全球之冠。对到芬兰旅游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洗过桑拿,就等于没到过芬兰。

芬兰地图上看来更像1个岛国,因为远离欧洲大陆显得相对比较孤立,那里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湖泊,孕育出了独特的北欧金属文化。

越是具有异国情调的国家他们的金属乐就越出色。

我想也正是她的地理位置使得芬兰的金属文化和其他欧洲国家存在了差异,几乎在整个八十年代海外对这片土地的金属音乐还是一无所知的,高额的交通费用也使得很少有海外的乐队到芬兰巡演,一切的故事和演变都在本国内进行。在八十年代末之际,那里的黑暗死亡金属势力已经格外强大,那时候已经有很多相当优秀的地下死亡金属乐队,却是那么的没有名气!

渐渐的一些乐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StratovArius,impalednazarene,Amorphis,childrenofbodom,Nightwish,Eternaltearsofsorrow1个个都登上了当地最大的音乐排行榜,从此全世界的金属乐迷把目光投向了芬兰,但注意到的多数是商业痕迹很重的乐队,比如上述提到的这些乐队,对于资深金属迷来说,其中的多数乐队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创意和可听性可言,虽然他们曾经带领历史的潮流。旋律化是这些成名乐队的1大特点,这就是我们常说芬兰乐队重旋律的原因

芬兰实在有太多太多的金属乐队,他们有太多的能量需要爆发?还是北欧漫长的冬日沉淀了他们阴郁的情感?在那里你完全可以找到更自我,更纯粹的金属音乐!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Demigod,abhorrence,Sentenced,Amorphis,ImpaledNazarene,Yxysma,Beherit,Sarcofagus...他们对别人的影响和启发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喜欢芬兰金属音乐,记住这些名字吧

近几年芬兰新生代属乐队HIM,Entwine,Charon,todiefor,69Eyes,Shamrain,Soulrelic组成的FinnishMetal大军更是风靡全球

当然,芬兰人在做金属音乐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他们的传统民乐,出现了一批以Moonsorrow,Ensiferum,Finntroll(前三者统称维京三剑客),Korpiklaani为代表的将传统民乐,英雄传说,极地风光,异教力量完美融合为一体的金属乐队。类似乐队还有viikate,Tenhi(此为Darkwave),EternalTearsofSorrow,Calvarium等等。

芬兰的电影在国际上并不著名,但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最著名的要属90年代初期拍摄的反应苏芬边界战争的电影《WinterWar》(冬战),与中国在2006年合拍的《玉战士》,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的《没有过去的男人》(TheManWithoutAPast)。

其他还有:

《薄暮之光》(Laitakaupunginvalot)

《纵情欲海》(Min?jaMorrison)

《1个人的工作/职业男人》(Miehenty?)

《幸福背后》(ShadesOfHappiness)

《黑冰》(BlackIce)-芬兰德国合拍

《冷钞票》(pahamaa)

风俗习惯

芬兰谚语:“先建桑拿,再搭房屋。”几千年前,桑拿风俗已在部族中流传,最初是整日辛勤工作的男人在小屋力的地上掘出小土坑,坑内用火把石头烧热,再把水浇洒上面,产生大量的湿润热气使僵硬的筋骨得以舒缓。桑拿浴是惟一进入世界语汇的芬兰语词组.对芬兰人来说,桑拿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像空气和面包那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共有192万个大大小小的桑拿浴室,平均不到三个人就拥有1个。每个芬兰人几乎从孩提时代起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开始接受桑拿的熏蒸和洗礼。

蒸汽浴是芬兰人有代表性的民俗。每户人家造屋,必考虑蒸汽浴室。“入浴”前先把蒸汽室内放在火炉上的卵石堆烧热,泼上一桶凉水,水蒸汽顿时充满室内,浴者坐在四壁靠墙的木梯上任凭灼热的蒸汽闷得大汗淋漓,同时用带叶的白烨枝在身上拍打,促进血液循环,使汗出透。年轻人还要冲出浴室,到雪堆里翻滚,借以锻炼抗寒能力。

按照传统,人们一般都把周六晚上,即基督教安息日的前夕,当作洗桑拿的最佳时间。芬兰的拉普人有式样别致的民族服装,基本色调为3种耀眼的色彩海蓝、火红和金黄,象征着只有在极地才能见到的五彩缤纷的北极光。

芬兰人把白色看作和平、纯洁、公正的象征,在首都赫尔辛基境内,无论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还是市内的建筑,都被白色所包裹着,被称为“欧洲的白都”。

芬兰人进门脱鞋,否则会招致厄运 不要问别人隐私,晚上8.9点之后别洗澡,还是做大声音影响到别人,尽量别去酒吧,无论在哪儿,那么晚回家,开门关门的都让人讨厌。

第一次去别人家带个礼物吧,芬兰人不注重礼物多少钱,可以从国内买点红茶(红茶比较通用),之后不从国内带,从当地超市买瓶酒还是咖啡都行。

别的就给看他们的生活习惯了,吃饭不可以剩饭,要多少,吃多少(水也是),再不好吃的东西,如果放在了自己的盘子里,也都给吃掉。是很客气的事情。

美食文化

芬兰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习俗,在每座城镇的露天市场上都能找到吸引游客的特殊食品。许多游客到首都赫尔辛基时都要品尝波罗的海青鱼:在南部的坦佩雷市(Tampere)可以尝到当地的1种叫黑布丁的甜食;位于西海岸的波里(Pori)市场在秋季专门出售烧烤的鳗鱼;在西南沿海的图尔库(Turku)集市上,一定要尝尝盐水腌制的香肠。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由于芬兰东、西部分别受到邻国俄罗斯和瑞典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菜系也各有特色。东部有填满米或马铃薯的稞麦馅饼(Karjalanpiirakka)和塞有鱼肉的稞麦面包(Kalakukko)。西部受瑞典影响,青鱼伴马铃薯(JanssoninKiusaus)和牛油煎火腿与马铃薯(Pyttipannu)是常见的主菜。

在芬兰东部同俄罗斯接壤的卡累利阿地区(Karelia)的Kareliaàlacarte菜式主要以美味的沙锅最为驰名,像芬兰无人不晓的“卡累利阿炖锅”便是出色的代表。还有1种著名的特产——卡累利阿馅饼。这种椭圆形馅饼的薄外皮是用稞麦制成的,将土豆泥或用牛奶煮熟的大米放在外皮上,外皮并不完全将馅包住,而是在四周捏出褶子,放在炉中烤熟。食用时,上边还要抹上一层熟蛋黄和黄油混合而成的酱。虽然卡累利阿馅饼在全国各地的商店里都能买到,但还是原产地的馅饼最为正宗。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来自中部萨沃(Savo)地区的鱼馅面包也是当地最有名的独特食品。在库奥皮奥市中心的广场集市上,带篷的货车出售这种圆形和长条型的烤面包。面包里填充着鲈鱼或红鳟鱼和猪肉,在烤炉里用文火慢慢烤熟.轻轻掰开出炉后的面包,里面的小鱼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吃起来柔软多汁,味道极为鲜美。

在芬兰饮食文化中不能不提北部拉普兰(Lapland)地区的食品。当游客坐着雪橇来到拉普兰时,当地的拉普人会用炖鹿肉和土豆泥来招待客人。在正式的晚宴菜单中,马哈鱼、驯鹿肉和松鸡是最好的美味佳肴,此外还有金色黄莓做的甜食。另外必备的主料还有当地的鱼类、瘦长的拉普兰马铃薯和野生的时令浆果。

讲瑞典语的奥兰省(?land)的特色群岛菜单Skdssmak,详细地列出了种种的鲜鱼诱惑。

至于圣诞节和复活节的传统食谱菜单,也都是民间特别精彩的时令节目。于是,那洋洋大观的不同菜肴佳酿,就共同组成了诱人的“天罗地网”,把每1个美食家都拥抱入怀。

1月,是品尝鳕鱼子的季节,用冬季捕捞的鳕鱼做成的鱼汤格外鲜美,是所有用鱼做的菜肴中味道最好的

6月,最好的食物是新鲜草莓和土豆,最上等的土豆只有拇指尖那么大,价格极为昂贵。熟土豆同黄油和腌青鱼一起食用。

8月,人们走入森林采摘蘑菇和浆果。蘑菇的做法很多,最有特色的是奶油蘑菇汤。将鲜蘑洗净切碎后加葱末用黄油炒出香味,再加上牛奶、肉汤和炒面搅拌煮熟,味道鲜香之极。

10月,白鱼和青鱼的鱼子成了美食家的佳肴,芬兰出产的1种红鱼子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2月,节日食品:青鱼、马哈鱼、火腿、香肠、馅饼和圣诞糖果,典型的家庭圣诞餐桌上有火腿或火鸡、腌青鱼、马哈鱼、鳕鱼和各种根茎蔬菜制作的菜泥:土豆泥、胡萝卜泥和苤蓝泥。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芬兰是世界上人均消耗咖啡最多的国家.在每一个家庭和办公场所,咖啡壶里总是备有烧开的热咖啡,在正式会议和招待会上也都少不了咖啡,外出垂钓或打猎的人也习惯于带上一壶热咖啡。芬兰人对咖啡的依赖似乎到了令人费解的地步。

芬兰人通常将见面交际的场所选在咖啡馆或饭店的咖啡座。许多人在喝咖啡时喜欢加些糖和奶油,吃1种叫作“PuIIa”的编成辫状的面包。Pulla的面坯也用于烘烤黄褐色的小圆面包。面包圈或用四季鲜水果作馅的水果饼。

节日的咖啡桌上有各种各样丰富的甜食和风味点心。芬兰有这样的传统,1个出色的女主人必须准备至少7种不同类型的糕点:夹肉或果酱的三明治。夹蔬菜和奶酪的烤面包、肉馅饼、面包圈、软糕点、脆饼干和多层松软的奶油果酱蛋糕。当然大部分糕点都是女主人亲自在厨房里烤制的,但也可以到商店购买现成的糕点食品。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芬兰的森林广袤,秋天不仅幻化出五彩缤纷的枝叶,还能结出许许多多的野生浆果。有蓝浆果(Mustikka)、红浆果(Karpalo)、黑加仑子、燕莓甚至野草莓十多种。北欧的天气气候不适宜种植葡萄,所以芬兰的农民便用不同的浆果酿酒,如今全国大约有二十多间浆果酒园,特别欢迎游客们光临品尝,并希望客人们对那里的商品各取所好。特别在当地人之间津津乐道的是1种混合佳酿,用多种的浆果混合酿制而成,草莓、黑醋栗和红浆果等都是酿制红酒的原料。——并非真正的法国勃艮第(BourgogneBurgundy),但却是上好的12度果酒!当地制造商试着在高度酒中加入其他浆果。

同样享负盛名的还有用黄莓和北极莓酿造的利口酒(Liqueur),那些莓子生长在北极圈之内,香味浓洌。另外还有1种野莓酒,是由新鲜的蓝莓和红莓酿制而成的。利口酒喝时感觉比较甜,好像果汁,但后劲较大。在圣诞节之际,当地人则喜欢用1种自制的Glogi的热香酒来贺节,这种甜酒是用红酒加糖,桂皮、丁香、葡萄干和杏仁混合而成的,饮用时一般需加热。

Finlandia是芬兰的伏特加,其制作工艺得自俄国真传。冰般清彻的酒瓶由TapioWirkkala设计。在世界各地最好的酒吧、餐厅都可买到,机场及游轮的免税店也有销售。

伏特加系依官方认可的酿造方法蒸馏而成。制酒厂必须遵循此法规制造不含任何特性、芳香或味道的无色烈酒。所谓“无色烈酒”是1种无任何特性、芳香或味道的高酒精含量蒸馏酒。伏特加可与其它酒类或果汁或饮料调和而吸引消费者,使得它的市场需求量提高。经典的喝法为熏鱼+鱼子酱+伏特加。干伏特加(DryVodka)由谷物制成,饮用时通常搭配果汁,如越橘,或混合的滋补品。芬兰人最喜欢的烈性酒是克斯肯可瓦伏特加(KoskenkorvaVodka,也称Koskis或Kossu),此酒至高无上的地位已经保持了数十年。克斯肯可瓦也由谷物制成,又加了一点糖。许多美食家认为,这种酒的质地远远超过伏特加。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Vodka”一字,是由俄文“Voda”演变而来的。在12世纪时是用蜂蜜蒸馏,到18世纪伏特加制法混入马铃薯和谷物(玉米、大麦芽)经过蒸馏而成的1种无色无味酒精浓度高达95%(一般Vodka的酒经量均在40%至55%之间)的烈性酒。苏联、芬兰、波兰等国均为生产Vodka最早的国家。

(一)正统伏特加

(二)香料伏特加(Flavoured)

(三)辣椒伏特加(Perisovka)

(四)柠檬伏特加(Limonaya)

马斯基酒

另外1种酒marskinRyyppy也倍受芬兰人青睐,那是1种鸡尾酒,即在苦艾酒和杜松子酒中加入白兰地或其他烈性酒。此酒以陆军元帅马达汉(MarshalMannerheim,又译为曼纳林)的名字命名。马达汉的昵称是马斯基(Marski)。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达汉率领芬兰武装力量抗拒前苏联军队。根据传说,战争时期,马达汉对酒的质量非常不满,于是命令他的副官,用点什么把酒的怪味压下去。这就是MarskinRyyppy(意即马斯基酒)的故事。饮用马斯基酒之际,酒杯一定要斟满,从端起杯子到把酒灌进喉咙,整个过程不许洒一滴酒。

啤酒是芬兰的大牌货,全国拥有全北欧最古老的啤酒大厂,不同品牌的啤酒还得到过不少的国际大奖。5个特别受欢迎牌子是:Koff、LapinKulta、Karhu、Olvi及Karjala,合称为“BigFive”(5大品牌),都是游客们必尝的经典名品。

芬兰啤酒(芬兰语为olut)分为3种:

其一为Ykk?solut或Iolut,只含少量酒精,

其二为Keskiolut或IIIolut,是中度啤酒,在便利店均可买到;

而A或IVolut,有时称出口啤酒,则只能在国家酒品公司Alko店才可销售。

在北欧、东欧等国家,人们喜欢在进餐时享用烈酒,并佐以小菜。芬兰人也是如此,喝酒时往往就着腌鱼,这种鱼通常含有不多的脂肪,比如腌青鱼或渍鲑鱼片,鱼籽、小龙虾也是下酒的好菜。其他如香肠、蘑菇、小馅饼、肉丸都是佐酒的小吃。

芬兰人喝酒前一般先唱歌助兴。招待客人饮酒的传统方式是这样的:把酒瓶放入冷藏箱,直至瓶中酒冰凉爽口;饮酒用的酒杯也要冷藏,直到结满一层薄薄的冰霜。在开始饮酒前的几分钟,才把酒和酒杯从冷藏箱拿出,给客人斟酒。

在芬兰,饮用烈性酒曾经仅是学生和上层社会的专利。饮酒歌是芬兰文化的一部分。“饮酒歌”在讲瑞典语的芬兰人中非常流行,没有歌声的陪伴,好像永远端不起酒杯。

在19世纪的芬兰,sm?rg?sbord常常被称为烈酒自助餐。在这种餐馆里,各种下酒小菜摆在餐桌上,精美别致,餐厅里还摆放着1个大酒坛,客人可以自己从坛中取酒享用。

亲戚朋友聚餐有时唱歌,有时不唱;但烈性酒则必喝,因为烈性酒是营造欢乐气氛的1种方式。请记住,这种酒的酒精含量往往在40度左右。如果你希望在晚宴结束时还能自己走出去,最好不要给自己灌得太多哟!

“干杯”在芬兰语中为kippis或terve或hei或h?l?kyn-k?l?kyn等等。

饮料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不喝酒或需驾车的游客可饮用矿泉水、泉水、蜂蜜酒、果汁、家酿无酒精啤酒等。芬兰的水质优良,制出的软饮也很新鲜。

国家酒品公司(Alko)拥有葡萄酒和烈酒的零售专卖权。在芬兰,所有的高度啤酒(OlutIII,三号以上啤酒),葡萄酒以及烈酒都只能在国家专营的Alko连锁店内出售。酒吧及各种餐厅如要出售酒精类饮料也需要取得相应的售酒牌照。至于低度的啤酒或饮料,则在超级市场及普通店铺都有出售。

二十岁以上的成人可在Alko商店购买任何酒类。18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年青人则只可购买酒精含量不超过22%的酒、啤酒及大杯饮料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禁止饮酒(注,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饮料或者纵容其饮酒也属违法)。

Alko连锁店营业时间为:星期一~四09:00~18:00,星期五09:00~20:00,星期六09:00~16:00(18:00)。大城市与购物中心内的Alko营业时间为:星期一~五09:00~20:00,星期六09:00~18:00。

传统节日

元旦节1月1日

每年元旦除夕,赫尔辛基市市长都要在市中心 Tuomio 大教堂前的议会广场上向聚集的市民们发表新年贺词。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市民们开始燃放焰火、跳舞、唱歌、互贺新年,欢声笑语充满大街小巷。

神灵节1月6日:神灵节是纪念耶稣显灵的日子。

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 4 月:具体日期随基督教年历而定。基督受难日是复活节前的周五,复活节是受难日后的第1个星期日 - 周一。

五一节4月30日至 5月1日

“五一”是芬兰人庆祝春天到来的狂欢节,同时也是毕业生和劳动者的节日。 4 月 30 日 这一天,戴着白色学生帽的人们早早地就聚集在码头旁“哈维丝阿曼达女郎”的雕像周围,等待着“狂欢节”典礼的开始。晚上 6 : 00 整,几位学生代表由一架长臂升降机举得高高的,为这位美丽的女郎戴上白色学生帽,表示“五一”正式开始。这种仪式年年举行,已成为1种传统。“五一”这一天,更始热闹,赫尔辛基市 Kaivo 公园有学生代表作演说,街上人们化装成为各种有趣的模样,尽情地欢乐。

耶稣升天日5月:复活节四十天以后的第1个周四。

降灵节5月或6月:具体日期随基督教年历而定。

仲夏节6月

一年中最长一天的那1个星期的周五 - 周六。过去一直是在每年的 6 月 24 日 ,但现在已改为离月底最近的1个周末。仲夏节是芬兰人庆祝一年中最短的一夜的节日,所以人们多在郊外或乡村别墅相聚。子夜,人们在海边,湖边围着篝火跳舞唱歌。仲夏节被芬兰人认为是最浪漫、吉庆的日子,因此有许多人专门选择这一天举行婚礼。

万圣节11月:离11月1日 最近的1个周六。

独立日12月6日

每年独立节芬兰总统都要在总统府大厅发表电视演说。赴宴者多为社会名流、政经巨头和外国使节。人们一般比较正式。

圣诞节12月24-25日

圣诞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圣诞夜一家人坐在食物丰盛的饭桌前,点燃蜡烛,祈祷上帝赐福。晚饭后,围坐在装饰精美的圣诞树下,打开“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孩子们则围着大人问神秘的圣诞老人到底住在哪里。

节礼日12月26日:节礼日是圣诞节的后一天。

芬兰首都_芬兰 -社会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业发达,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中国与芬兰之间航线由芬兰航空公司(Finnair)经营,北京、上海、香港至赫尔辛基每日均有航班对飞,其中北京、上海至赫尔辛基航班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其实行代码共享,重庆(每星期四班)和西安(三月至十月,每星期三班)至赫尔辛基有航班对飞。

赫尔辛基—万塔国际机场是芬兰最繁忙、最重要的现代化空港,每天大约有120架国际航班抵达,它距离赫尔辛基市中心有19公里,开车约需30分钟。往返机场与赫尔辛基市区,可以乘坐芬兰航空公司自营的机场巴士(票价约 6 欧元)或者市中心火车站的615路公交车(票价约4欧元)。乘坐出租汽车从机场到市中心大约需要35欧元至40欧元。

火车:芬兰主要大城市之间都有列车线路,包括北部的拉普兰地区。首都地区拥有优良的本地通勤火车网络。此外,赫尔辛基每天都有开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火车。

公交及长途车:赫尔辛基的公交网方便快捷、复盖面广,可抵达芬兰各地。同时,来自芬兰境内各个地区的长途巴士都抵达市中心公交车站(Matkahuolto),发往大城市约每小时出发一辆巴士。中心公交车站位于康比(Kamppi)中心。

从赫尔辛基每天都有渡轮到爱沙尼亚、瑞典和德国,也可以经海路定期前往波兰。

文教体育

教育事业发达。实行9年一贯制免费、义务教育。各类学校43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90万人(包括成人教育及各类业馀学校的在校生)。著名高等学校有赫尔辛基大学、阿尔托大学、坦佩雷大学等。全国有图书馆840家,人均借阅量和人均出版量均居世界前列。

芬兰是1个崇尚体育的民族,热爱体育是芬兰人的传统。

在芬兰,国家教育部、芬兰大众体育协会和部分全国性体育协会每4年就会联合实施一次大规模的《芬兰成年人身体活动全国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芬兰人在休闲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以及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服务的需求和实施状况。根据得到的反馈来调整措施,普及大众体育活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在芬兰的每个城市都设有体育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体育活动设施及户外娱乐场所,提供有关这些服务的信息资料,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支持当地居民组织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赫尔辛基和芬兰的其他城市,体育司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免费的或仅需支付很少的入场费。有调查显示,在芬兰成人中,有近一半每周至少进行四次体育锻炼。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九成以上在平日生活里从事着体育锻炼。在仅有着500多万的人口里,存在着7000多个大大小小的体育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为芬兰人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新闻出版

全国共有报纸200馀种,杂志和期刊3000馀种。主要报刊有《赫尔辛基新闻》、《晚间新闻》、《晨报》、《图尔库新闻》等。

有5家通讯社,其中最大的是芬兰通讯社,简称芬通社,1915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同世界主要通讯社均有业务联系。外国在芬的通讯分社有15家。

芬兰广播公司(YLE):1926年成立,1934年改为国营。对外用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和法语广播。1958年正式开播电视。

SISU精神

SISU精神是芬兰文化的一部分,很难直接译成别的文字,但可以理解为意志,决心,毅力和理性面对逆境。SISU一词也被芬兰人用于命名其它东西,如芬兰本土汽车品牌西苏和芬兰一艘名为SISU号的大型破冰船。

据说,过去的芬兰十分穷困,天然资源比不上邻国,造就独特的文化。由于没有太多资源可供出口,故只有“将灰质转化成GDP”,突显优秀人才的可贵,教育成为芬兰社会重要的一环

人民生活

2005年,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1万欧元。2005年,全国拥有医生17101人,每千人拥有3.2名医生;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62辆、电话407部、移动电话1025部;人均住房面积37.5平方米。

芬兰首都_芬兰 -风景名胜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芬兰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多成就卓着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以他特有的才华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伦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实用功能性主义的浪漫风格设计建造的建筑为芬兰留下了众多凝固的艺术珍品。

芬兰堡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 兰 大 学 生 戴 帽 节

“芬兰堡”要塞位于赫尔辛基南面的岛屿上,由六个岛屿组成。历史上是个军事要塞,内有明堡、暗堡、军营、大炮等古迹。是古老的海防要塞,扼制着从芬兰湾进入赫尔辛基的海上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岛上至今保存有过去的城堡、古炮台、兵营和仓库,并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过的潜水艇和大炮博物馆。这里的博物馆、画廊、咖啡馆和海滩会使你在岛上度过难忘的时光。

“芬兰堡”要塞是芬兰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予以保护,现已成为赫尔辛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夏季,轮渡频繁地来往于该岛和南码头之间,从市中心南码头坐摆渡仅需用5分钟,人们常到这里游泳、钓鱼、野餐和进行日光浴。夏季时分,这里不仅有戏剧演出,还举办展览和音乐会等各种文化活动。

塞乌拉岛上的露天博物馆有18世纪的庄园,农舍、作坊、小店、教堂、浴室、磨坊等都是从各地赶来的。

罗瓦涅米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人迎接圣诞节

罗瓦涅米(Rovaniemi)是芬兰北部拉普兰省省会,是世界上惟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也是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二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的破坏、曾被夷为平地。 战后,按照芬兰著名建筑大师阿尔托(AlvarAalto)的规划进行重建.据说阿尔托是按照北部驯鹿的形状设计这座城市的重建蓝图的。市内随处可见阿尔托当年设计的建筑,如拉毕大厦和图书馆。90年代初修建的北极中心(ArktkumHouse)向游人展示了拉普兰地区土著居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以及北极地区的自然风光现已成为来北部观光游客的重要参观地点之一。

圣诞老人村位于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处的北极圈上。每年源源不断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以一睹圣诞老人的风采为快。在圣诞老人村的礼品店里。港客可以买到带有芬兰特点。设计精美的礼品,馈赠亲朋好友。还可以得到一张跨越北极圈的证书。

古堡遗址

奥兰群岛(Alandislands)是芬兰惟一的1个自治省,位于芬兰的西南沿海,由6500个小岛组成,岛上居民2.5万人,大多以瑞典语为母语,奥兰岛的首府是玛丽港(Mairenhamn),是群岛上惟一的一座城市。

玛丽港

芬兰:芬兰-地理,芬兰-行政区划_芬兰首都
芬兰

奥兰岛人常以自己的古老航海传统而感到自豪,停泊在首府玛丽港西码头的四桅杆帆(Pommern)是奥兰岛的象征,也是奥兰岛远洋船队漂洋过海的见证,现已入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奥兰岛的海洋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好的海洋博物馆之一,在玛丽港东边的船坞还可以看到传统船只建造的过程。

星罗棋布的小岛,巨大的礁石,野花灿烂的谷地和茂密的森林使这个群岛别具神采。奥兰岛的风光与芬兰内地截然不同,岛上众多的古迹有中世纪的城堡,教堂,还有博马松德海上要塞,1854年,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建造要塞这一庞大计划搁浅,刚刚建成一半的要塞遭到了英法联军来自海上和陆地的两面夹攻,英法联军夺取要塞后将它炸毁。

奥兰岛夏季气候宜人,在岛上,游人可以租到自行车,并同时获得一份地图及指南,沿途有许多营地,度假别野和民宿可供歇息,岛上还有1个36洞的高尔夫球场,除打高尔夫球外,游客还可以在海边垂钓,乘船在海上游览打猎。

年度活动6月仲夏节活动夏季集市7月爵士音乐节海洋节8月玛丽港艺术之夜10月文化节奥兰岛马拉松赛12月圣诞集市。

世界最大基督教木制教堂---建于1847年凯里迈基教堂。

世界遗产

至2008年止,芬兰共有6处世界遗产,其中1处自然遗产,为克瓦尔肯群岛;5处为文化遗产,分别为佩泰耶韦西古教堂、萨马拉赫登迈基德铜器时代墓地、劳马古城、韦尔拉磨木和纸板厂、芬兰堡。

芬兰首都_芬兰 -加入北约

2014年4月,芬兰在考虑是否应寻求加入北约,放弃长达2个世纪的中立。

芬兰首都_芬兰 -名人

·基米·莱科宁(KimiMatiasRaikkonen)--现效力于路特斯(莲花-雷诺)车队,前F1法拉利车队、迈凯轮车队、索伯车队车手。2007年在法拉利车队夺得F1世界冠军,2003、2005年获两届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亚军,2008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季军。因其表情冷酷、惜字如金,被称为“冰人”。

·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CarlGustafEmilMannerheim)--,芬兰独立运动的民族英雄,芬兰共和国总统,芬兰元帅。

·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音乐家,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代表作有《芬兰颂》

·约玛·奥利拉(JormaOllila)--诺基亚CEO

·李纳斯·托沃兹(LinusTorvalds)--Linux操作系统之父

·圣诞老人

·米卡·哈基宁(全名米卡·保利·哈基宁,MikaHakkinen)--前F1迈凯伦车队车手,1998,1999年的F1世界冠军

·皮特卡马基--芬兰著名标枪运动员,获得2007年田径世界锦标赛冠军

·萨米·海皮亚-著名足球运动员,效力于英超豪门利物浦10年。·加里·利特马宁-著名足球运动员,“芬兰冰刀”利特马宁,获得过1993荷兰足球先生,1993荷兰联赛射手王,1996欧洲冠军杯射手王(9球),1995欧洲金球奖第三名,芬兰国内到处流传着“利特马宁是上帝,海皮亚是耶稣”的说法。

·西蒙·海耶(simohayha)--狙击之王,西蒙.海耶1939年~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他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射杀了542名苏军,一举成为世界上杀人最多的狙击手。苏军士兵都惊恐地称他为“白色死神”。

本文标题:中国行政区划图初中地理-乍得:乍得-地理,乍得-行政区划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757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