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小说历史发展概述-韩国历史:韩国历史-概述,韩国历史-宗教

发布时间:2017-08-26 所属栏目:不结盟运动

一 : 韩国历史:韩国历史-概述,韩国历史-宗教

韩国历史,经人类学研究发现,在70万年前,朝鲜半岛就有人类居住,这一时期为史前时代。据传,神话人物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韩国第一个王国-古朝鲜。此后,几个部族由满州南部地区移到朝鲜半岛,这一时期为古朝鲜。朝鲜王朝建于14世纪末,儒教成为国教,对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443年发明了韩文字母。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任辰倭乱)和外国势力的侵略使朝鲜开始走向衰退。2000年历史性的南北韩首脑会谈在北韩的首都平壤召开。朝韩分治后,韩国经历了民主与独裁统治的反复交替。第一共和国处于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直至1960年统治崩溃,民主的第二共和国建立,却在不久后被军队推翻。

韩国历史_韩国历史 -概述

史前时代

韩国历史 韩国历史:韩国历史-概述,韩国历史-宗教
韩国历史经人类学研究发现,在70万年前,朝鲜半岛就有人类居住。

古朝鲜时期

据传,神话人物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韩国第1个王国-古朝鲜。此后,几个部族由满州南部地区移到朝鲜半岛。

箕子朝鲜(B.C.1122~B.C.149)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联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国”。朝鲜的早期历史文献,如《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也都赞同这种说法,并肯定箕子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1个王朝。

三国时代(B.C.57~A.D.676)

高句丽,百济,新罗建于一世纪。这期间古代国家的政治体系,宗教(佛教和儒教)文化得到发展。

统一新罗时代(A.D.676~A.D.935)

新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佛教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普及。统一新罗因贵族的霸权争斗而衰退,935年归属高丽。

高丽王朝(A.D.918~1392)

高丽建于918年。

佛教在这一时期被定为国教,给政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著名文物有高丽青瓷和《高丽大藏经》。高丽时代发明了直指。直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本,比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本早了78年。14世纪中期后,高丽衰退。

朝鲜王朝(1392~1910)

朝鲜王朝建于14世纪末,儒教成为国教,对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443年发明了韩文字母。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任辰倭乱)和外国势力的侵略使朝鲜开始走向衰退。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

1876年朝鲜王朝被日本强迫打开了门户。1910年日本占领韩国,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被联军打败投降。

大韩民国(1945~至今)

1945年日本被联军投降后撤离韩国。其后韩半岛分为韩国与朝鲜。韩国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1953年6月27日签定停战协定。2000年历史性的南北韩首脑会谈在北韩的首都平壤召开。

韩国历史_韩国历史 -宗教

佛教

韩国历史 韩国历史:韩国历史-概述,韩国历史-宗教
韩国历史佛教于2世纪(AD372)高句丽小兽林王时传入韩国,并相继对百济,新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佛国寺和石窟庵就是新罗佛教的艺术品。佛教历史悠久,对韩国文化影响重大。至今,韩国国内还保存有众多建筑物,雕塑,绘画,工艺品等种类多,价值高的佛教遗产。

基督教及天主教

1882年同美国建交后,基督教传入韩国。由于基督教与朝鲜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相互矛盾,早期信徒们曾遭受到迫害。但基督教徒积极参加反殖民运动,而且教会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因此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现在韩国教会都还在海外进行传教活动,韩国国内约25%的韩国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最初是被作为西方学问,由朝鲜的明朝使臣介绍而传人韩国的,。1784年他在北京受第一次洗礼,回到韩国之后,建立了天主教教堂。当时虽受到残酷的迫害,仍有许多人信仰天主教。现在天主教拥有200多万名信徒。

儒教

儒教强调”仁”的根本重要性,曾是古代韩国社会的共有思想。儒教与韩国人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对韩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教是韩国的伦理体系,也是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及国家法律不可缺少的因素。曾是朝鲜时代主要思想的儒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实学。儒教在韩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的仪礼中得到证实。包括流传至今的意识(宗庙祭礼:在宗庙的王族祭礼;释尊大祭:在成均馆为孔子和其理论及中国和韩国的圣贤而进行的祭礼)

巫俗信仰

韩国人的生活中浸透着多种巫俗习惯。巫俗信仰自古就蕴藏于民间信仰间,与原始社会信奉上天的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韩国巫俗信仰的突出特点是用人与魂的沟通来解决人间的问题。这可以从现在举行的各种仪式中看出来。

韩国历史_韩国历史 -风俗

家庭生活

韩国的传统家庭通常是一家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为喜欢家族人丁旺盛是当时韩国的风俗习惯。但伴随着20世纪6、70年代产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确立,大家族式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到1980年,平均每户人家的子女数减少为1人或2人。但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迹可寻,如长男为重、儿子为重。为了破除这种思想,政府立法规定男女在遗产继承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如今的韩国年轻人几乎都从大家族的制度下解放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现在韩国的家庭形态主要是以夫妇为中心的小家庭。

姓名

韩国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朴(8%)、崔、郑、张、韩、林为最,姓名多由姓氏及双音节名字构成。韩国妇女婚后并不随夫姓,但子女须随父姓。

婚姻

婚姻对韩国人来说是人生中的1大重要仪式。虽然有统计显示近代韩国的离婚率激增,但离婚对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韩国现在的婚礼方式同以往有所不同:身着白色婚纱和新娘和身着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礼厅或教堂按西方仪式举办典礼后,再转移到名为“币帛室”的房间,换上华丽的传统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结婚典礼。(币帛,可理解为韩国的1种传统,指婚礼时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长及亲戚长辈行礼的风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见男方亲属的仪式)

祭祖(拜祭先祖)

在韩国人的传统信仰里,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因此,除先祖的忌辰外,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日,子孙后代都会通过祭拜来召唤先祖的灵魂。韩国人相信凭借这种特殊的仪式能和逝去的亲人再次相聚,并借此祈愿得到先祖在天之灵的庇佑。

暖炕(ondol)

韩国住宅设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Ondol]式的暖炕。原本是利用厨房或屋外设置的灶坑烧柴产生的热气通过房屋面下的管道而烘暖整个房间。[Ondol]式的暖,冬暖夏凉,有益于健康。因此现代化城市的高级公寓区或建筑中,依然使用现代化暖气设备传热的[Ondol]式的暖

韩国饮食

韩国历史上曾是农业国,自古就以大米为主食。现在的韩国料理包括各种蔬菜和肉类、海鲜类等,而泡菜(发酵辣白菜)、海鲜酱(腌鱼类)、大酱(发酵豆制品)等发酵食品则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韩国餐桌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齐。根据传统,小菜的数量依不同档次从较低的3碟到为皇帝准备的12碟不等。而餐桌的摆放、布置也随料理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因韩国人对形式的重视,餐桌摆设礼仪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外,同邻近的中国、日本相比,汤匙在韩国的使用频率更高,尤其当餐桌上出现汤的时候。
Gimjang(腌泡菜)

Gimjang指韩国冬天腌制泡菜的风俗,历经多年一直保存至今。因冬季3~四个月间,大部分蔬菜难以耕种,泡菜腌制一般都在初冬进行。

韩国传统服装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如今,大部分国民是以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jeogori)搭配优雅的长裙(CHIMA);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daenim)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

韩国传统住房

传统韩式住宅从三国时期(公元前57年~668年)到朝鲜王朝(1392~1910年)后期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加改进,以适应北部寒冷和南部温暖的不同气候。建造传统风格住宅的主要材料是泥土和木头。泥土将室内同室外的热气隔开。房顶所用黑色瓦片是用泥土做的。通常是红色。而且,韩式住宅的框架不用钉子而只靠木桩支撑而成。简单的传统住宅里有一块长方形地板,一间厨房,有一边是卧室从而形成1个’L’形,后来又形成了‘U’形或中间有1个院子的方形。上层社会的住宅由几个独立建筑物构成,一处供妇女和孩子住,一处供家庭中的男子和他们的客人使用,称作“厢房”,还有一处是给佣人们的。所有这些都在一座围墙内。

韩国历史_韩国历史 -外交

在外交方面,自朝鲜战争后,韩国与美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而美军则一直驻扎在韩国境内。1992年,韩国与中华民国政府断交,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91年,韩国与朝鲜同时分别加入联合国。如今,韩国与18八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 : 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外交史-概述,中国现代外交史-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

现代中国的历程_中国现代外交史 -概述

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外交史-概述,中国现代外交史-发展历程_现代中国的历程
中国外交知识书籍

中国的正式外交活动都是由外交部执行。然而,中国外交部实际上隶属于中国共产党外交事务领导小组。而不同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在智囊团的磋商中形成的,这一外交智囊团受到政府支持和监督,讨论并没有在政府部门内部展开。中国的对美外交政策大多是从中国外交智囊团政府决策咨询人员讨论中得出,因为这些讨论是在非正式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比政府官员之间的讨论更自由,也更不受约束。另外,中国还有1个独立的中国战略思考和国际关系机构,这与西方理论中的机构有很大区别。

中国已经大大改进了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2001年,中俄签署了制衡美国的友好合作条约,并在同一年与重要中亚国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在推动地区稳定、加强地区反恐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印关系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改善。多年的竞争对手如今最终开始在大量经济和战略领域展开合作。2个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在对彼此经济贸易额上都翻了一番,中国有望到2008年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了加强国防防御合作,中印还计划进行联合海上军演。2003年,中国通过对话与印度解决了1个重大边界争端。中国承认锡金是印度领土,而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中印关系还受到了其他领土争议以及中国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等问题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改善与俄罗斯和欧洲的外交关系以制衡美国上。中国这一战略基于美国作为1个超级大国,它的影响力只能通过与其他大国或欧盟联合才能有效抑制的设想上。

(www.61k.com]现代中国的历程_中国现代外交史 -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外交史-概述,中国现代外交史-发展历程_现代中国的历程
苏联是第1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现代外交历程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为实施这一战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

首先,中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中国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外交史-概述,中国现代外交史-发展历程_现代中国的历程
1950年5月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组织会议——
万国邮政联盟委员会会议

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受中共中央委派访问了苏联,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强调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各国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独立原则和平等原则,并转达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建议。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又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平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

其次、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1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中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战后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而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挫败了美国破坏和分裂会议的图谋,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为加强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它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杀中国,而且企图从朝鲜、越南和台湾3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中国不得不在三条战线上同美国展开严肃的斗争。

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外交史-概述,中国现代外交史-发展历程_现代中国的历程
1950年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中国安全。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于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1954年4月,中国以5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道,排除了美国的干挠,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从20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向全世界揭露和控诉美国侵略中国台湾的罪行。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中国坚决反击,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美国陷入恐慌,匆忙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斡旋,企图阻止中国采取进1步的行动。中国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联合国和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在中国坚决反击下,国民党军队弃守大陈岛,中国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同时,积极寻求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会议期间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赞赏,并对美国形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可能性,从而为日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开辟了道路。

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二十五个,为中国外交的进1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各种国际力量经历了1个分化与改组的过程,苏联走上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苏美两国力图保持两极格局,它们既对抗又妥协,既争夺又勾结。为使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美苏加强了对各自盟国的控制,从而加剧了2个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帝国主义阵营也矛盾重重。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独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段时期内,美国仍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它不仅保持其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增派重兵,直至挑起边界流血冲突,从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国曾希望通过谈判缓和同美国和苏联的紧张关系,并为此做出了重大努力,但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观。

面对2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主席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2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2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外交史-概述,中国现代外交史-发展历程_现代中国的历程
1959年,毛主席和亚非拉各国青年朋友在一起

根据上述战略,中国这一时期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毛泽东主席指出,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

中国奉行睦邻政策,通过友好协商,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签订了边界条约,同巴基斯坦签订了关于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地区之间的边界协定。同印尼解决了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中国积极支持不结盟运动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领导人的互访日益频繁。从万隆会议后到60年代末,有二十二个亚非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在此期间,刘少奇等中国领导人不断到亚非地区进行访问,进1步增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周恩来总理更是不辞辛劳,对亚非国家进行了三次访问,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并再次强调,世界上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应一律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卓越外交活动使中国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进入了1个新阶段。

第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欧洲共同体的逐步形成,西欧国家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倾向日益发展。特别是法国在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后,拒绝签署美苏共同炮制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突出地反映了西欧不甘受美控制,积极谋求独立自主的趋向。在毛泽东主席2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积极发展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不但同早已建交的瑞士、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增进了友谊,而且同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同意大利和奥地利互派了商务代表。

重建和发展中日睦邻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日本过去曾多次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新中国始终把广大日本人民同极少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加以严格区分。中国真诚希望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日本某些领导人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鉴于这一情况,中国在坚持反对日本政府敌视中国的政策的同时,积极发展两国民间关系。中国采取主动步骤,沟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协助在华日侨回国,不断加强两国各类民间组织间的交往。所有这些,在日本引起良好反响。日本各界要求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声日益强烈,为七十年代初两国建交打下了基础。

第三、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五十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妄图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并为此向中国提出诸如共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等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他还竭力使中国在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放弃原则,以服从苏联的全球战略,遭到中国国断然拒绝。对于中苏两党之间存在的分歧,本应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但苏联领导人却采取高压手段和突然袭击方式,企图迫我屈服。这一图谋失败后,苏联继而采取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严重步骤。1960年7月苏联在1个月内,撤走在华的全部1390名苏联专家,撕毁中苏政府签订的十二个协定和三百多个专家合同,废除二百多项科技合作项目,继而在中国新疆一些地区挑起边境纠纷。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对苏联的霸道行径进行了必要的斗争。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进1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进行武装挑衅,甚至入侵中国珍宝岛等地,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苏还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基地,把中苏关系推向战争的边缘。面对苏联的军事挑衅,中国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击退了苏联的多次武装入侵。1969年9月,应苏方要求,周恩来总理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举行了会晤,双方达成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进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谅解。

第四、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2个中国”的阴谋。朝鲜和印度支那停战后,中国为缓和中美关系,努力争取同美国坐下来谈判,中美大使级会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但美国根本没有诚意,会谈旷日持久,还数度陷入僵局和中断。与此同时,美国恣意策动台湾当局反攻大陆,并派美舰为其护航,扬言“随时准备象在黎巴嫩那样的登陆”。为粉粹台湾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串犯大陆的图谋,配合当时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门、马祖。慑于中国的坚定态度和美国在中国沿海岛屿海域为蒋军护航存在的风险,加之大批军舰滞留台湾海峡对美国全球战略不利,美国政府遂转而力劝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实现“划峡而治”,使台湾和大陆永远分离。美国的这一建议未被接受。我也及时识破了美国险恶用心。毛主席亲自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揭露美国搞“2个中国”的阴谋,并先后采取暂停炮击和逢双日不炮击等作法。正如毛主席所说,“金门炮战,意在击美”,围绕炮打金门、马祖而进行的这场斗争,有力地挫败了美国的阴谋。

1955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采取各种手段插手印支事务,破坏协议的执行。美国从出钱、出枪、出顾问,让越南人打越南人,一直发展到出动几十万军队,对越南进行了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美国还策动老挝内战,对柬埔寨进行颠覆和侵略。印支地区的紧张局势进1步加剧。中国不惜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全力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直至取得完全胜利。

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五10个。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苏美2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1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3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第一、中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从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直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经过直接会谈,于1972年2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取得突破。1973年1月,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1979年1月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进1步改善。

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七十年代,苏联从北、西、南3个方面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中苏举行了边界谈判,但毫无进展。考虑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名存实亡,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再延长该条约,中苏两国正式结束同盟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主动建议举行中苏国家关系谈判。由于苏方拒不解决两国间的实际问题,第一轮谈判无果而终。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坚决反对苏联的入侵,并采取实际步骤支持阿富汗人民反抗斗争,有力地遏制了苏联的扩张势头。

第三、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1971年10月,在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从1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标志着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的彻底失败。此后,中国同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坚定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这一时期,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2大主题。

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2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从而进1步完善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逐步调整对美、对苏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高举团结反霸的旗帜,坚决站在和平一边,“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霸权和战争,我们就反对”。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欧的正常关系,改善了对苏关系,全面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大为加强。

2)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在此期间,中国为打开中苏长期对抗和僵持的局面而采取行动。邓小平同志还以消除“3大障碍”为条件提出与苏联谈判。中苏两国经济、科技、贸易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人员往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1989年5,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同邓小平同志举行了最高级会晤,本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与此同时,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处理中国与邻国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的领土和海域争端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缓解了中国同有关国家的关系。中国提出“和平相待、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全面解决”的原则,与印度耐心谈判,维持了边界的和平与安宁。

4)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1大业。为妥善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中国同英国和葡萄牙经外交谈判,分别同上述两国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而为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我们彻底结束了历史造成的封闭状态,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贸科技交流。

五、九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的2大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借口“人权”等问题,以政治、军事、经济手段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很不安宁。

面对新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性地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国的国际地位进1步提高。

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1步巩固和加强。中国始终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在政治上,中国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经济上,中国除继续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扩大同他们的经济技术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同印度尼西亚复交,同新加坡、文莱和韩国建交,同越南、蒙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与老挝签署了边界条约,与越南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中国同周边国家高层往来频繁。绝大多数亚洲国家领导人都访问过中国,中国领导人也都访问过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各国。这些互访有力地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继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后,双方又于1997年2月成立中国-东盟联合委员会,确立包括5个平行机制的总体对话框架。1991年10月,包括中国在内的18国与柬四方在巴黎签署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中国积极支持并推动东亚合作。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向受打击最大的国家提供了援助,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受到这一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普遍赞扬。中国积极发展同朝鲜北南双方的友好关系,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参加旨在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中、美、朝、韩四方会谈,为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独特的建设性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和东中欧国家的关系。对中东问题,中国采取公正和均衡的政策 ,赢得了普遍赞赏。我不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全面发展同本地区各类国家的关系的立场日益为各国所理解。中国先后同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同该地区国家高层来往频繁。1999年4月,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华,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对本地区存在的争端和问题,中国采取积极、稳妥、推动和平解决的方针。

中国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关系进1步得到巩固和加强。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6国,提出了中国发展同非洲各国面向二十一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关系的五项原则建议:真诚友好,彼此成为可以依赖的“全天候朋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互利互惠,谋求共同发展;加强磋商,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面向未来,创造1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江主席的建议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普遍欢迎,对跨世纪中非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断加强磋商与合作。中国坚决支持非洲国家自主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支持非洲国家反对外来干涉,通过和平协商解决非洲问题。在人权问题上双方密切合作,相互支持。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正式建交。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坚定地奉行1个中国的政策,反对制造“2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重返联合国的阴谋。

几十年来,中国同中、东欧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尊重该地区各国人民的选择,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新型国家关系,中国同这些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中国对南斯拉夫科索沃危机表示关注,并坚定地认为,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的内政,应该在尊重南斯拉夫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科索沃地区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谈判公正、合理地解决。中国反对凭借军事优势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空袭。强烈要求北约立即停止轰炸,使科索沃问题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强调任何政治解决方案应充分听取南联盟的意见。中国为科索沃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得到不断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政治制度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政府本着尊重前苏联人民的选择的原则,宣布承认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各国政府,并先后同它们建立了外交关系。到目前为止,江泽民主席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已举行七次最高级会晤。继1994年双方签署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之后,1996年4月,双方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双方确认,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两国致力于营造和平友好边界,历史遗留下来的绝大多数边界问题已得到解决。双方对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广泛的共识。两国元首、总理和外长之间建立了定期会晤制度已经建立。

三)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致力于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和国际上发生政治风波,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各种方式对中国施加压力,并对中国实施联合“制裁”,使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本来比较平稳的关系出现波折。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信邪、不怕压,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维护家的主权和尊严,同时又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谋求同西方国家改善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

中国现代外交史:中国现代外交史-概述,中国现代外交史-发展历程_现代中国的历程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
会见尼克松总统

中美关系 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美国带头对华实施“制裁”,严重损害两国关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政府决定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但在政治上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先后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以所谓“私人身份”访问美国,这是台湾当局分裂祖国,制造2个中国的有预谋的活动,也是美国损害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严重事件。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并在台湾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我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势力,也震动了美国朝野。美国政府进1步认识到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及其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美方重申,继续遵守“1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3个联合公报,不支持“2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主张,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

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双方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两国领导人决定,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美两国将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存在的那种战略关系,其实质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回访。双方同意,共同努力,使中美关系继续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但今年以来美国国会又掀起一股反华逆流,对中美关系形成冲击。为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朱鎔基总理于今年4月应邀访问美国,宣传我政策主张,并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头。但令人震惊的是,今年5 月8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空袭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对这一违反国际法、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行径,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严厉的谴责和强烈的抗议。中国不可欺,中国人民不可侮。江泽民主席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并向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了四项严正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暴行,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同西欧的关系1989年以后,西欧发达国家一度追随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致使双边关系严重倒退,政治往来和经贸合作受挫。西欧国家觉察到,制裁对双方都无好处,遂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关系逐步恢复。1991年英国首相、意大利总理先后访华。1992年,李鹏总理访问意大利、瑞士、葡萄牙和西班牙,中国同西欧的关系基本实现正常化。1994年,江泽民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提出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四项原则,即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补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这次访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发展。1994年底,欧盟正式取消对华制裁。1995年,欧盟发表对华关系长期政策文件,主张全面加强同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关系,并于1996年提出对华合作新战略,强调对华政策的全面性、长期性和独立性。1996年11月,德国总统访华,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道路。1997年5月,法国总统访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1997年7月1日,中英实现了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中英关系出现新的开端。进入1998年,欧盟及其成员国又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中欧关系发展的积极举措。2月,欧盟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上不搞针对中国的提案。3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文件,主张进1步提升中欧关系水平,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双边关系的建议。

中日关系近十年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和各个领域的接触相当频繁,两国各界的友好交流丰富多彩。199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两国总理互访并共同确认,要在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两国世世代代友好的目的。199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同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日,双方认真总结了中日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就两国关系发展的未来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就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两国政府发表了《联合宣言》。这是继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又1个指导两国关系的重要文件。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关系也取得长足进展。

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冷战结束后,面对西方国家在多边外交领域以种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行径,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相互支持,进行了有效的抵制和斗争。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强调应充分听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见,主张通过广泛讨论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赢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中国坚决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合理主张和要求,积极参加联合国等组织发起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的活动。1990年以来,在联合国人权会上,中国连续八次挫败了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五)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1大业

1984年12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后,双方进行了较好的合作,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但1989年后,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改变了对华政策,在香港问题上公开与中国对抗。1992年,港督彭定康单方面提出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违反与基本法相衔接的原则、违反中英已达成的协议和谅解的所谓“政改方案”,理所当然地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对。英方都还在没有协议的情况下,举行了1995年的香港立法局选举,从而破坏了港英最后一届立法局议员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可过渡到1997年的“直通车”安排。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避免在香港特区成立初期出现法律真空,根据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规定,1996年12月经选举和协商产生的、由400人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出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香港临时立法会。

由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其他主要国家越来越重视并采取实际步骤改善对华关系,英方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开始在对华、对港策略上进行调整。1997年5月,英国工党执政后,提出使香港成为中英关系的桥梁而不是障碍的主张,在香港问题上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态度。坚持原则,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与此同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进行 。1996年起,先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国务院任命了由香港特区推选委员会选举产生的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双方在香港成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得到了全面贯彻执行。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工作卓有成效。今年5月,香港特区成功地举行了第一届立法会选举。香港社会稳定,经济虽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基本保持稳健运行。广大香港同胞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国际社会也普遍看好香港前景。

中国和葡萄牙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通过,并由江泽民主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8年5月,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立。1999年5月,澳门特区推选委员会选举何厚铧为澳门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并得到国务院的任命。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1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2大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树立了范例。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外交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政策更加完善,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经受了国际风云的严峻考验。展望未来,世界正处在大转折之中。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的调整。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世纪之交,中国外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和应变意识。要从国际形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上进1步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我们一定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1步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现代中国的历程_中国现代外交史 -影响

中国的现代外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1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不结盟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也是忠实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论论亲疏,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现代中国的历程_中国现代外交史 -参考资料

[1]中国外交部网

[2] 新华网

三 :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

耽美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的。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这个解释可以使圈外人很快把握住耽美的要义。后来这个词不知怎么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 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伸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耽美_耽美 -概述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

耽美(dānměi)出自日语(たんび),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原意是指唯美主义,后经台湾演绎,变成BL的代称了。实际上在日本,JUNE才是BL的代称。

(www.61k.com)1--耽,沉溺之意。《诗经·卫风·氓》中写到,“士之耽兮,尤可说(通“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通“脱”)也”。则耽美,为沉溺于美 。

2-古希腊就有对男性躯体的崇拜,在某些场合还会对美少年顶礼膜拜。年龄界限为17岁,被称之为古希腊之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神话的由来》有论述)

耽美_耽美 -历史发展

起源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作为1种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1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大批小说家都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1类派生产物的统称,那就是「BL」,描写男男爱恋的动漫(小说)作品。

时至今日,耽美、YAOI、BL等称呼逐渐风行,这些对于大部分喜好此道的人而言可能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其实每个词都代表1个完整的时代,支持着此类作品的繁衍,又严格的把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志文学予以区分。BL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纯粹出自女性之手,只为女性服务的1种少女漫画分支。纵观整个BL漫画发展史,所得到也许只能是一段称不上浪漫的女性意识发展史。

20世纪中叶,准确地说,就是1963年前后,已经在日本发展了10几年的新漫画中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女漫画分支。 不同于以前由男性作家绘画的类少女作品和极少量女性创作的作品,一直附着在男性向漫画基础上的为女性服务的漫画开始迈出真正意义上的步伐,小学馆、讲谈社、集英社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少女漫画专刊或者别册。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后的几年中,日后被称作「昭和二十四年组」的少女漫画家们陆续出现了。

昭和24年组,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画家们的统称。在经过近20年新漫画的熏陶和历练后,这批热爱漫画并且有极高天赋的女性终于来到了世人面前。在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内铃惠、五十岚优美子等正统少女漫画家,也出现了萩尾望都、竹宫惠子、山岸凉子等第一批跨足「BL」领域的先辈。当然,在那个时代,此类作品被称为耽美,或者——「少年爱」。

那个年代,日本还没有任何一本专门的BL刊物,所有此类作品都在普通少女漫画杂志上连载,故事的题材全部是「非本土非当代」的设定,而主角则都是15-18岁的少年,并且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悲剧。可能是因为出生年代的原因,在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一直致力于经济复苏,但是战争的阴云还是在头顶挥之不去。那时的女性也依旧处于延续了百余年的低下地位,不论是经济还是能力都附属在男性身上。于是,1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笼罩在所有女性身上。如果是普通少女漫画,这种感情会变成奋起的动力,让作品变得充满男性感的强硬。而在耽美领域内,这些则原原本本的展现了它本来的面目,残酷、充满矛盾、以及对现实的绝望。

用异常美貌的少年取代了本应该出现的「女性」,使故事的矛盾大大激化,感情冲突变得无以复加。而对角色本身,也往往加之残酷非理性的对待。但是少年那未出现明显第二性征的躯体出乎想象的增加了美感,还有因为各种因素强化和增幅,能够跨越性别的「爱」。种种叠加,就产生了无法抗拒的悲剧美。

纯粹、锋利、残酷、浪漫……这是整个「少年爱」时代的特征,也许刚开始还有所收敛,能比较隐昧的表达,但是在发展了近10后,1976年左右,竹宫先生的《风与木之诗》(《风と木の诗》),山岸先生的《日出处天子》(《日出処の天子》)等能够跨越时代的精彩作品开始连载,然后是1978年创刊的第一本耽美漫画刊物《JUNE》的出现……这些把少年爱这一分支推向了第1个巅峰。而且,那时的少女漫画家不像现在这般草率,往往都是用耗尽生命般的热情和努力去创作,因此几乎每部作品都能达到几乎完美的程度,放在今天阅读也毫不逊色的精彩。

就这样,乘着时代的风,1个宛如梦幻的黄金时代到来,没有不能看的,没有不好看的,有的只是能不能承受激烈程度的区别,把「耽美」这种风格真正发展到了极限。然而,黄金时代却又如此短促,在1984年两部作品连载结束后嘎然而止,随着另1个风潮的驱动提早进入了下个时代。

日本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日本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亡命遗族的气质,所以就酝酿了1种文化精髓,“耽美”。烧这个词不像烧茶,烧茶只是用荔枝核文火轻烧至水温80C 就OK了,“耽美”却要焚身于烁石烈焰中直到身心俱为灰烬为止,所以耽美的普遍表现形式是自杀、死亡,最高级表现形式是恋尸与尸恋,比如“耽美”派作家草间弥生在她的《尸臭洋槐》中有这样的句子:“妻子已经死去1个月,但正雄迟迟未将尸体送往火葬场,反而每天和妻子交媾着……正雄非常恐惧,总有一天这尸体会不会腐烂变形?”这种将美推向绝路,在美的绝望中沉溺的方式在日本历代文人的传导下几乎深入人心,所以日本电影也笼罩着1种浓酽的“耽美”之美。

至于耽美,何以最终演化成BL(boy‘s love)的代名词,好像应从日本战后70年代少女漫画界的变革说起。当时,反主流文化的抬头迫使其从内容以及思想中寻求变化,推出了以新人为主创力量的别册,山岸凉子描写同性恋的《白屋二人世界》这种类似实验性作品就是在当时推出的。

后来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小学馆的竹公惠子所画的《风与木之诗》。她当时与另外两人,被称为“HOT”三人组(不是韩国的那个)在73年--75年掀起了少女漫画的新浪潮,当时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至此,表达同性爱的漫画便开始

发展、蔓延,壮大,渐渐成为日本漫画的1个分支。

因为,当时漫画家所画的关于同性的感情故事大都是相当唯美,浪漫的感性描写,才与耽美一词挂上钩,后来渐渐的,发展成为其专有名词。

我们很难想象,1个食不果腹的人会喜欢耽美。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1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1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及至。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漫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1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中国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绝爱在中国大陆流传的最早的耽美作品多为日本耽美漫画。随后许多中国作者创作了大量耽美题材的小说。早期的中国耽美小说大部分是同人小说,导致女性耽美爱好者被误称为同人女;实际上耽美小说与同人小说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耽美作品因突出同性恋问题而在中国备受争议,部分作品主题也包含对“性虐待”或“恋童癖”等非正常性取向的描写。

耽美漫画最早应是在91、92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在此期间的耽美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含蓄的内容,其代表作品是CLAMP的命运三部曲——“圣传”、“东京巴比伦”和“X战记”。这三部作品以华丽的画风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而风靡一时。CLAMP作品中的BL始终是非常含蓄的,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亲热画面而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发现一段感情的存在。例如“圣传”中阿修罗王和帝释天这两人的感情纠葛,CLAMP在正传中始终没有着明确地画明,而只是在番外篇中以隐晦的画面淡淡带过,但这样的简单有时反而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而说起CLAMP的耽美漫画,大家比较熟悉的恐怕还是“TOKYO BABYLON”和“TB-- X”,其中有一对耽美组合贯穿了这两部漫画,那就是——樱冢星史郎和皇昴流。他们两人凄美的故事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赚取了无数同人女的眼泪。

大概到了9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纯粹的耽美漫画。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耽美的经典之作--“绝爱”(尾崎南)。称“绝爱”为耽美的经典之作实不为过,即使很多不是耽美爱好者的人也看过绝爱,其影响力无与伦比。“绝爱”中的两位主角--南条晃司和泉拓人也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耽美组合之一。现在许多耽美迷仍然将“绝爱”视为同人小说的1大素材,相当一部分的同人都是围绕“绝爱”而写的。“绝爱”的故事情节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其中南条晃司对泉拓人的那种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毁灭一切的狂热爱情完全不同于TOKYO BABYLON中星史郎和昴流的含蓄之爱,这是它的1大特点也是卖点。“绝爱”的续集是“BRONZE”(也就是“青铜”),现已完结,很多租书店里都有,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弄来看看。其中有一些H的场面,(H指关于性爱及情色方面的描写。)另外比较血腥,无法接受者请慎重考虑。

在“绝爱”出现的同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温馨的耽美漫画,比较出名的有“美男子的亲密爱人”(叶芝真已),“微热纯爱少年样”(阿部美幸),“微忧青春日记”(阿部美幸)等作品。这1类的耽美漫画情节温馨感人,H也很纯情,主角大都是高中生或白领。不过很多现在已经无法买到或在店里看到了,需要耐心寻找。这以后几年,耽美作品就是这样不冷不热地存在于各书店的柜台中。温馨类的耽美漫画一直在大陆耽美漫画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后来大陆耽美原创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也是温馨类的小说,可以说是受到这些漫画的影响。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

从97年开始,耽美小说进入大陆。一开始因为“绝爱”的缘故,所有的耽美小说都被注以“尾崎南”的作品,一时难辨真伪,良莠难分。大量的耽美小说使人眼花缭乱。其实很多小说的原作者都是非常著名的。不管怎么说,从此我们开始接触除了漫画外的耽美的另1种表现形式--小说。耽美小说中值得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有许多,如《间之楔》(吉原理惠子)、《富士见交响乐团》(秋月)、《炎之蜃气楼》(桑原水菜)等。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中文版的优秀作品有“远离伊甸园”(很多是盗版且还未结束)。“间之楔”和“富士见交响乐团”还未有中文版的书出版,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有VCD。而《炎》有40卷小说和邂逅篇与N篇番外,但由于授权问题,网上无全部翻译,大陆也只有2本中文译书,动画13话和OVA3话,漫画也只有4卷,且结尾悲凉(心理承受不好者误看,笑。)

到了99年,大陆耽美发展到达1个高潮阶段。耽美漫画月刊“耽美季节”(AYA主编)出版。这是第一本耽美月刊,详细介绍了耽美漫画和小说。同时市面上的耽美漫画也以惊人的数量和速度出版着。很多在这时出版的耽美漫画都是名家之作,故事情节和画风都很优秀。(其中有些H度较高)比如“情人总敲三次门”(朝雾夕)、“LOVE MODE”(志水雪)、“暗黑末裔”(松下容子)等优秀作品。其中男作者的作品要算“快感方程式”(葵二叶红三叶)和“激爱”(小鹰和麻)最为有名。这些作品很多都是值得一看的精品。

市面上还有了很多耽美VCD,如“绝爱-BRONZE”、“火宵之月”、“快感方程式”、“网中鱼”等,这些VCD画面精美,声优的表现也非常棒。但是这些VCD大部分都是盗版所以有些质量不是最佳。另外还有很多耽美动画的DRAMA CD,不过因为是日文原声,所以如果没有日语基础的话是听不懂的。

耽美_耽美 -作品及形式

杂志

现上市的耽美杂志有 《耽美季节》《阿多尼斯》《耽美收藏》 国内原创《非天》(有送DRAMA) 《绚》 早期的《异域》和《ZERO》已经停期了。
而现在的很多地方好像这些杂志都不能大肆拿出货架来卖的,所以同人女们只有自己同书店老板交涉好。可以预定了!

小说

《君臣劫》BY安雪洋讲述了一位商业瑰才和帝王的爱情故事,属于君臣文。风格大气,文笔不受拘泥,是不可多得好文。本书于2014年被评为百度贴吧高人气小说之一。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凤于九天

《凤于九天》BY 风弄 耽美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十年》BY 暗夜流光 这篇近于同志文学的耽美名文,被视为为耽美界的中流砥柱,对耽美界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耽美界的对外关系中,树立了耽美文的正面形象。极少的一篇从未听说过被人商榷的文章。

《怎见浮生不若梦》BYseeter 当年耽美界红文之首,盛况空前。在此不多赘述,没有在耽美的全盛时期行过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那种氛围的。

《昨天》BY 风弄 风弄的代表作。高超的写作技巧,生动而简洁的语言,,使这部小说即使在很远的将来,仍会熠熠闪光。

《醉卧红尘》BY水月华清水美文代表作。无H而成为耽美文中经典已实属不易。再加此文绝对经得起最挑剔的读者的细读。登峰造极的优美字句连同动人的故事,好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水月华的代表作。

《只是当时的惘然》BY千千千寻 悲剧代表作。广受赞叹的完美结局使其成为悲剧中的经典。此文使作者于一段时期被称作后妈NO.1。

《青玄》BY Kawalu 。经典悲剧。且结局极精彩动人,与《只是当时的惘然》不相上下。

《夜泉》BY FATTY 耽美界中的万有引力兼磁极,只一眼便可以沦陷其中不能自拔。同样也是1个跳下去之后就不能翻身的万年大坑

《不能动》,《蝙蝠》BY 风弄。

《流莺》,《假如你觉得不幸福》BY嫣子危。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我意逍遥

《绝》BY午夜深蓝。

《无香花自开》BY 无香

《永不放弃》BY APPLE

《终身操盘》 BY 闪灵

《叶加》BY彻夜流香

《漂白的爱情》BY 雨天

《怎见浮生不若梦》《日月经天》《长风万里》BY seeter(水天)

《看朱成碧》《陷落繁城》BY钢金属教皇(款款)

《天神右翼》《琼觞》《风流》BY天籁纸鸢

漫画

《万有引力》

《炎之蜃气楼》

《暗之末裔》

《今天开始做魔王》

《LOVELESS》

《岩窟王》

《公主公主》

《学院天堂》

《绝爱》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东京巴比伦

《东京巴比伦》

《X战记》

《间之楔》

《幸福花园》

《拥抱春天的罗曼史》

《意乱情迷》又名《我们的不归路》

《网中鱼》 《激绊》系列

《风与木之诗》

《天使之翼》

《闪灵二人组》

《鬼眼狂刀》

《最游记》

《喜欢就是喜欢》

《没有钱》

《四圣兽》《网球王子》

《纯情罗曼史》

《世界第一的初恋》

耽美_耽美 -著名作者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

1.托马斯·曼:《魂断威尼斯》

2.詹姆斯·鲍德温:《乔万尼的房间》

3.让·热内:《鲜花圣母》

4.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5.安德鲁·纪德:《背德者》

6.弗吉尼亚·吴尔夫:《奥兰多》

7.雷德克利芙·霍尔:《孤独之井》

8.曼努艾尔·普伊格:《蜘蛛女之吻》

9.玛格丽特·尤瑟娜:《哈德里安的回忆》

10.奥黛丽·洛德:《赞米:我名字的新拼法》

11.弗朗索瓦兹·萨冈:《淡彩之血》

12.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及其所属系列《吸血鬼编年史》)

13.玛丽·瑞瑙特:《波斯少年》(亚历山大三部曲)

耽美_耽美 -术语解释

耽美BL区别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图)耽美

BL看似同性恋,但并不是同性恋,甚至和圈外人想象的完全相反!BL的主要观看对象是女性,而绝非男同性恋者。女性爱看美形的男性,沉迷于其中缠绵的感情,完全是出于女性自身的天性,这和男性爱看美女实在没有什么区别。

BL的确是耽美1个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时候两者甚至都可以换用。但耽美还包括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实际上一切可以给读者1种纯粹美享受的东西都是耽美的题材。因此BL只是属于耽美的一部分。而将文或图用词句或画笔描绘得极为美丽,到达了唯美的境界,就叫耽美 以下用一段句子来做说明:

普通写法:他喝着冰凉的脾酒,却不小心从大开的嘴里流了些酒出来,他连忙伸出舌头舔了舔

耽美写法:他喝着冰凉的澄色液体,却不小心从他半张的薄唇间溢出几丝残汁,他微吐出红舌意犹未尽地舔着

耽美并不只适用于bl,一般向也可,是几世纪前唯美主义的通称,但到了现在从JAPAN传到台湾之后大家似乎都将它当成了bl的代称了,其实在JAPANJUNE才是BL的代称,和汉字的耽美完全不同。

如果你准备走进耽美的世界,那么首先要明白下面的术语! 所谓耽美原是指唯美主义,之所以成为BL小说只是1种巧合而已。男男间的爱情,又叫之为BL即boy`s love.如果您是一位漫画迷的话,就应该会发现在漫画市场中有1种叫BL漫画的小说,所言所画的既是boy和boy间 (当然更包括了man ,嘿嘿)的情欲纠葛。而在耽美小说中又分之bl小说、同人文及同志小说,一般同志小说是指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有同志自己着笔)的同性恋小说,而同人文是指经由动 漫改编的小说。读者一般看到的是JAPAN耽美,港台耽美和原创耽美!在JAPAN,这种由女性作家描绘给女性读者看的“男同性恋”漫画称为“耽美漫画”,台湾则称其为“B L”漫画。所以所谓的“耿美情结”就是指B L情结。具体说就是BOY'S LOVE,再具体一点就是陷于美少年和美男子的危险恋情而不能自拔的情结!

BL名词

BL :boy’s love的简称,就是男生与男生之间的恋爱

活塞运动。。。,和英文的SEX与make love同义

BL GAME:以美男子为主人公,与围绕在他周围的数字男性角色共同进行的恋爱游戏,专门为了喜爱bl的女性们所设计的计算机游戏,通常以文字进行、以特定的选择来决定结局好坏的AVG为多,仅有少数属于角色扮演

18禁: 未满18岁不得观赏

同人:意指二次创作,也就是将有名作家的原作中之角色与剧情改写,编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注:同人创作并不限定于BL,一般向也可)

年下攻:攻的年龄小于受,就叫年下攻

年上攻:与上述相反,攻的年龄大于受,就叫年上攻

年王受:受的个性就像女王一样高傲且充满优势,不得不让人臣服于其魅力之下,使得攻老是被吃得死死的

下克上:下属为攻,上司为受,也就是地位较低的是攻,地位较高的是受,金丝雀皇帝一书即是下克上的典型

立场倒换 (反攻):意指攻受立场倒换,本该是插入的攻方到后来逆转而变成了被插入的受

鬼畜: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残酷无情,就像魔鬼畜生一样,也就是攻残忍地伤害受方的身体或是给予精神方面的虐待,例如踹他打他到流血都可算是鬼畜小说

SM: 性虐待游戏,在H时给予苦痛而带来的快乐,S指的是虐待狂,M指的是被虐狂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

紧缚:H时将受的身体用绳子绑起来,使其不能乱动

正太:指的是12岁以下的男孩

逆王道:逆王道 就是不太和常理的非王道配对

强气攻:个性非常强势的攻

强气受:与上述相反,个性很强悍的受

健气受:个性十分活泼、健康、开朗类型的受

萝莉塔、萝莉:指的是小女孩!萝莉塔JAPAN新流行的歌德风下的产物。歌德风为中古欧洲的1种华丽风,另1种华丽风为巴洛克式,不同的是:歌德风以黑色系为主,巴洛克则不限颜色。罗立塔为一JAPAN小说里的女主角,小说背景为中古欧洲。所以"萝莉塔″就是指女生穿着歌德式的衣服。不过以上为服饰界的解释。在同人界则是指年轻而挑逗的女孩,原因也是因为小说,此小说有简单介绍,请按这。也写作loli。原为Lolita! 31——Lolita:Lolita特别指早熟勾引人的小女孩。 原来是俄裔美国小说家同名小说的女主角,男主角为了她不惜与她妈妈结婚,最后陷入不道德的情欲中。1962年也拍成著名的电影,还有个很有趣的中文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指老(男)少(女)恋,英文Lolita complex也被列入类似恋童癖的1种症状。许多日文小说里借用Lolita的概念,但罗立塔一词其实不是源自JAPAN。

兄贵:大哥的意思,对年纪比自己大的男人之尊称!

御姐:大姐的意思,对年纪比自己大的女人之尊称;也指发育很成熟的女性 !

天然受:受的个性少了根筋,过度顿感的意思!

诱受:主动诱惑攻来和自己H的受!

商业志:由出版社所出的书或杂志,通称商业志,既原创耽美。

J禁:禁止杰尼斯事务所相关的人员阅读!! [杰尼斯事务所]——阴柔的长相,瘦削的身材。没错,KAT-TUN又是J家的小孩,J家就是在JAPAN家喻户晓的杰尼斯(Johnny’s)事务所。这个事务所是1个经纪公司,专门培养男优。在他们麾下成长起来的不仅有上个世纪70年代红透JAPAN的少年队,更有以木村拓哉领衔的SMAP,甚至连另一位雄霸一方可以让美眉们尖叫的帅哥泷泽秀明也是J家制造,杰尼斯事务所的帅哥们几乎垄断了JAPAN演艺界男星们的半壁江山,以今年日剧的春季档为例,就有近半数为J家的帅哥担纲或出演,J家的势力,不言而喻。!!
——猎奇: 小说或漫画中有断手断脚,切断身体的描写就称为猎奇!

3P:3个人的bl。P,即person .(NP,就是N多个人)!

419:选的是英文的同音 419="for one night"!

出柜:同性恋的身份暴露了。比如被父母知道或者自己告诉了父母

CC:即sissy 娘娘腔,女气的意思

YY:意思是意淫 不要去往限制方面理解,词本身只是指用思想或精神来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快感

平胸小受文:指言情小说笔调写的耽美小说,即受的一方太像女人,包括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徒具“性别为男”这个描写

G点:兴奋点,就是一经触碰就会得到不一般的感觉,或说高潮,产生短时间的痉挛

BB:BOY*BOY的缩写,一般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恋情,注重感情的描写,情节一般较激烈,人物性格和心理往往有缺陷,所以故事比较沉重,H场面多且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多为限制级。未成年人最好不要阅读。GB就是Girl&Boy

Les:les,拉拉是女同性恋。T是男性化的女同性恋 T是topper同志里当一号 攻的意思。P是女性化的女同性恋

queer\homosexity:是同性恋的俚语\总称

gay\lesbian:是同性恋中的男同性恋\女同性恋

BI bisexua:l是双性恋 (也有意思是 Burundi , 布隆迪 )straight 引为不是同性恋的人

X:这个是配对符号,用于连接主体双方名字,可以省略。但要提一下的是X号前后名字的顺序准则,前者为“攻”后者为“受”。请一定不要颠倒以免不必要的误会发生

控:热中于某事物或对此事物有异常的偏爱。最常见的是loli控(Loli Complex、Lolicon)、正太控(syotacon)。

ACG:Anime(动画)、Comic(漫画)和Game(游戏)的简称OTAKU(御宅族) 对ACG很狂热的人。他们对ACG的情报比一般漫迷广。但是JAPAN曾发生宫崎杀人事件,因为凶手是御宅族,所以从以前开始JAPAN的社会很轻蔑御宅族

健全:指全年龄范围的,没有H的内容

kuso:漫画界或同人界都很常用的术语,正面来讲是搞笑,其实大多的意思是"恶意搞笑″,时常违背原作剧情,不过很多人很喜欢这类作品。有另1个名词叫KUSO.类似此意

GC:意思是GAY COMIC,就是BL漫画

CG:和上面就不同了,这是指在计算机上作成的图,多为动漫,但不包括素材

猫鼠:展昭压白玉堂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

娘受:娘娘腔小受

人兽:人压兽之,或反

恋脚癖:脚有著性象征的意味,古代女人缠足,背面原因是为了—性,缠足的女人走路时,由于用力点改变,久而久之,大腿内侧以至阴部的肌肉收紧了.**时,听说阴部会像处女般紧窄

咬:口交

同志/玻璃:bl代称

LESBIAN/蕾丝边:女同志的代称,音译

MB:就是Moneyboy,男同性恋圈内提供有偿性服务者,有的地方称“鸭子”

1号和0号:在男同性恋者的性生活中,1号是指攻,0号是指受

B.F & G.F.(BoyFriend & GrilFriend):男同志称自己的情人为B.F. 女同志称自己情人为GF

T吧:女同志酒吧GAY吧:男同志酒吧

熊族:胖胖的男同志 哥哥:男同志族群中,外表较具有传统异性恋男子气概者 弟弟:男同志族群中,外表刚健,却兼具阴柔特质者 COUPLE :同志伴侣

Straight(直人):指异性恋或非同性恋者。在英国常用bent(弯曲的)作为同志的代称,straight便相对用来指异性恋!

In the Closet(在衣柜里) :这是1个比喻,指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向家人、朋友、认识的人以及社会隐藏其性倾向。相对的,当同志被他人发现其同志身份时,称为“走出衣柜”(Come out of the Closet),简称“出柜” 现身(Come Out):由“出柜”一词延伸而来,也是指采取行动对周围人与社会表明自己的同志身份

Basher:也叫作"恐同症,恐同者". 这种人会因为对方是同志, 而采取身体上或者语言上的人身攻击. 对同志有敌视情绪

Size Queen:1个之看别人XX长短来判断别人好坏的. 这种人不太看得起平常大小的别的同志, 对他们而言jj的长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twink:年轻的Gay 通常比较瘦而且很娃娃脸

Mary:2个Gay在交谈之际, 指代第3个不知道名字Gay通常就用这个名字

LayDar:这个说法来自Radar(雷达),因为gaydar和Radar谐音, 就是说1个Gay很直觉的判断其他没有公开表明性倾向人是否是gay, 就好像雷达探测器一样准确

FagHag:就是1个异性恋的女生有很好的Gay的男生朋友. 比如小Justin的同学Daphne即可成为FagHag. 她们对gay非常友善,真诚, 没有因为其性倾向而歧视对方.反而更加亲密

Dyke/Fag:女同志/男同志 在同志圈子里面通常是戏谑自嘲或者甚至是自豪的说法

Drag Queen:一般叫做异装同志.是指对时尚特别敏感的男同志或者喜欢打扮称女性的男同志. 通常在俱乐部出现, 穿很女性的服饰, 模仿女声假唱. 如果是女同志打扮成男性那么叫做 Drag King

耽美_耽美 -攻受模式

通常有以下几种: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

1.〖强攻弱受〗比较常见,攻很强、很厉害、很万能,而受基本就是个美人,和攻比起来弱了1大截,就等着攻把他欺负得死去活来,即使受不愿也反抗不到哪儿去。大多比较温馨。好X叶,暗游戏X表游戏等属于这种。

2.〖弱攻弱受〗最难发挥的1种类型,要写好很不容易。借用别人一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你爱我,你不敢说,我爱你,我不敢做。”属于比较能拖戏的1种,打打暧昧擦边球的较多,2个弱性的想要发展到XXOO程度的难度非常大。这个例子很难找。壬晴X宵风就是,早期的迪奥X卡特鲁大概算。

3.〖弱攻强受〗一般指体型上的强弱。攻的体型弱,白斩鸡类型是也。而受的体型比较强,有肌肉男人味重。这种类型的爱好比较小众,但是类似下克上的弱克强实在很萌,所以也聚集了相当的粉丝。由于攻的类型的限制,很多时候弱强会衍生成美强。举例的话,最典型的应该算是埴之冢光邦X铦之冢崇。

4.〖强攻强受〗攻和受都很强,1个强上1个强抗,通常这种配对的故事最有爆点。小受若过强也有可能出现互攻的情况,比如庵X京,贝吉塔X悟空,斋藤X苍紫就是这1种。

5.〖双攻单受〗(多攻单受)由人物数量决定的。一般是,1个小受,小攻却成为双倍(或多倍),这种情况小受比较可怜,如果三人能和平相处也可以出现温馨的画面,但难度较高。还有切记千万不要让2个小攻出现奇怪的暧昧场景,会非常难处理的。

6.〖虐攻虐受〗也是最有发展成SM文潜力的配对。用一句老话就是:周瑜打黄盖,1个愿打1个愿挨。小攻想找人虐,而小受正好长着一张让人虐的脸,就是这样。小攻通常比较BT,这种原则上可以归入强攻弱受1类。西索X酷拉皮卡,邑辉X密等就是这类。

7.〖年下攻式〗就是攻方比受方年龄小,或身高矮。相对来说是比较颠覆大众传统的。典型的是米英。

8.〖渣攻贱受〗攻方只负责玩弄,而受方沉醉其中任打任骂任虐。

9.【强强互攻】两人均是强者,H时没有确切的攻受。

耽美_耽美 -耽美网站

比较著名的老牌网站有“桑桑学院”、“玻璃乌托邦”(设有“间之楔”和“绝爱”专栏)和“露西弗俱乐部”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综合性耽美网站。同时大量私人网站及中小型网站纷纷发展,诸如:单行道、秋之屋、中间色、月夜下、墨音阁等等,也各有特色,收纳了大量经典之作;有的作品,也成为现行耽美作品题材的开山之作。

在非商业站点逐渐衰落的同时,商业站点异军突起。女性文学综合站(不仅包括BL而且还包括言情等)晋江文学城、连城读书、中文耽美网、四月天中文网、起点女生网以及台湾的鲜网,提供了书籍出版福利,再加上重视版权以及网站相对稳定、功能齐全,逐步吸引了大批耽美作者读者。

耽美:耽美-概述,耽美-历史发展_耽美
耽美

与此同时因为网络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耽美网站应运而生。很多网站都有耽美专栏。这些网站都拥有一批优秀的国内耽美原创及同人作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同人”,这是读者为自己喜爱的作品而从新创作的1种形式,比较多的同人小说都是写“SLAM DUNK”和“银河英雄传”的。(因为这两部作品以男性角色为主),在上述的网站里都能看到很多耽美作品。在这些网站里你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查阅耽美方面的资料、了解最新的耽美讯息。

耽美网站的出现对于大陆耽美文学的发展是1大促进。很多耽美爱好者通过这一渠道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尤其大陆耽美文学不同于日本耽美文学之处在于原创作者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而不是象日本的耽美小说那样大多数将背景设置在高中校园或是办公室恋情。另外有一些具有相当文学功底的作者创作出了偏向意识流的耽美文学,这又不同于着重于故事情节描写的日本耽美文学。大陆耽美原创作者们并没有一味地模仿日本的耽美小说,而是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耽美文学。应该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陆耽美文化。跨入了21世纪,大陆耽美的发展也将进入1个新的起点。信息的高速发展和大量优秀耽美作品的出版造就了更多的耽美迷。

较知名有:露西弗;晋江网友交流耽美板块;秋之屋;中间色;月夜下。

耽美_耽美 -中国现状

为了发现耽美文化在中国的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针对受众的年纪、学历、接受途径、接受频率、题材偏好、现实态度等方面设计网络问卷,此次调查活动共有1030人参与,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三个方面比较突出问题。

低龄化

耽美图片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030位被调查者中22岁以下的占78.43%,18岁以下的占24.5%,更有意思的是她们最初接触耽美的年纪在18岁前的占到了82.35%,而15岁前就接触到耽美的占到了53.94%。接受调查的人群只是耽美人群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数据折射出低龄耽美受众数量庞大。而为迎合这部分低龄读者的喜好,耽美作品内容低龄化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

低龄化的耽美文化受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而某些耽美作品中的特异的价值观很容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耽美文化的流传可能会引发青少年潜在的同性恋取向或好奇心,进而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判断。可见,耽美传播中的低龄化问题亟待解决。

色情化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接近47%的调查者在回答“耽美作品吸引你的地方主要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选择了“18禁的行为描写或画面”。而在“你所偏好的耽美口味”问题中有53.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8禁高H文”和“SM重口味文”。可见,部分耽美作品中内容情色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

耽美文化涉及范围很广泛,情色绝对不是主流,而情色的这部分却显得尤为吸引人眼球,这将对耽美文化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影响了耽美文化自身的形象,让不了解的人产生误解,认为耽美文化就是有害的东西。

产业化

耽美文化传播对网络媒介的依附性很强,当耽美文学成为1种文化之际,它的产业化进程将是怎样的呢?蓬勃发展?停滞不前还是相对滞后呢?经过调查发现,高达47.06%的被调查者每天必看耽美相关产品,可见耽美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按照常理,耽美产业也会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但令人惊讶的是,在问及“每月用于耽美消费金额”之际,48.04%的被调查者每月用于耽美消费的金额几乎为零,而高达93.14%的人每月用于耽美消费金额控制在100元之内。耽美在中国的发展不缺少市场但产业化进程停滞不前,1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耽美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对网络的依附性过强。

在日本,耽美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包括耽美小说、耽美漫画、耽美动画、耽美广播剧、耽美游戏等,这些耽美艺术形式的传播载体包括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在我国,耽美文化的传播载体基本上局限在网络,这基本上是由中国的国家政策和国情限制的。耽美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影响到这部分人的生活和思想,将1种文学形式发展为1种文化,进而推动它的产业化发展是耽美的必经之路。

本文标题:中国小说历史发展概述-韩国历史:韩国历史-概述,韩国历史-宗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226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