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坚守心灵的一盏明灯-姚家明的文学坚守

发布时间:2017-08-10 所属栏目:关一盏灯

一 : 姚家明的文学坚守

姚家明的文学坚守

朱金华

上世纪六十年代,姚家明先生生于陕西商南,自幼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先是连环画,《小兵张嘎》《智取威虎山》《平原游击队》,画中的英雄人物在脑海中深深络印。接着是大本子书,《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常被书中主人公命运搅和得彻夜难眠。大学里,有机会接触更多书籍,国内的、国外的,阅读占据了大部分课余时光。学校要举办文艺晚会,创作和演出的小品在校园舞台大放异彩,老师、同学一片赞扬。那一刻起,再没有放下过文学。

教师的职业古板枯燥,可这一点儿也没影响姚家明高涨的创作激情。丹江河岸留下一串串脚印,操场边月光下晃动着沉思的背影,每天在守望中期待,绿色使者总能带来喜悦和希望,《商洛日报》《陕西日报》《人民日报》《北京文学》《长江文艺》《荷花淀》《文学港》《延河》……那印成铅字的标题下“姚家明”三个字是那样亲切醒目,还有一张张飘散油墨香味的汇款单,都给创作输入力量。

文学上的突出表现,姚家明由教育系统调入文化单位工作。环境的改变,更加大了创作力度,不光写小说、散文、诗歌,得拓展创作路子,小品、相声都要拿得出来,这是工作需要。

金丝峡,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因工作需要,姚家明提拔在管委会担任副主任。按理说,幽静的环境更宜于文学创作,可那时的金丝峡才被揭开神秘面纱,开发、接待、推介,繁忙的公务累得是腰酸背疼腿脚发软。忙完手头活儿,伏案展纸,在同事鼾声伴奏下流淌一行行诗文。那一时期,组织编撰了《金丝峡诗文集》《走进金丝峡》等文集,让更多人走近金丝峡。(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姚家明先生从事宣传和文学艺术管理工作,是商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繁忙的政务没有影响他的文学创作,收获更加丰硕,已出版中篇小说集《永远的玫瑰》《陈凤的腊月》《古渡》三部,长篇小说《守望》《生龙寨》,散文集《远去的故乡》。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二百余万字,多次获省以上奖励。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协副主席。

姚家明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着泥土的芳香,创作实力扎实,代表作《守望》是以留守家庭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真实曲折,情节合理妥帖,生动感人。他没有单一的只写一个或几个留守家庭,而是将之放在广阔的新世纪的城乡生活背景下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深刻而丰富地概括这个时代的本质和现象、光明与黑暗。作品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历史深刻的挖掘和宽阔的表现。

正如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评论家李星对《守望》的评价:是一部对当今社会,有独特发现与感悟,切中现实社会矛盾,具有较高思想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视野开阔,内容丰富,社会历史概括力强,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是陕西乃至中国文坛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收获……

文联管理工作繁杂,得定期出版双月刊《金丝峡》,作为主编的姚家明每期要审稿,这一点儿也没影响他的文学创作。文联近年出版了《商南县民间故事大全》《商南文学作品选﹒散文卷》《商南文学作品选﹒小说卷》等作品专辑。

为商南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这一点儿也没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因为,姚家明心中始终对文学有一份坚守,执着地向一座又一座高峰攀登……

二 : 为他们的心灵点一盏明灯——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春节的临近,关爱返乡农民工的行动也早已在开展,然而,我们更应该构建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服务体系。为留守的儿童点一盏明灯,让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两个主体,我们应当坚持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构建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服务体系,使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一、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服务体系。

(一)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关爱活动,努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帮助解决所遇困难。以心灵关爱为重点,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文体活动,培养孩子道德行为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得到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

二、当地学校积极完善服务,提高保障质量。(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当地学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和环境,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就学质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在生活中帮助他们,让他们融入学校大家庭,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学校要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学籍并完善基本信息登记制度,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完善成长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跟踪管理。

三、强化经费保障。

当地政府要将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用经费纳入接收学校的经费预算中统筹安排,对学校予以经费支持和奖励。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家庭贫困学生资助范围,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开展捐助,补助贫困的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留守儿童之家维护和活动器材添置。

四、加强理论研究和社会宣传。

加强对关爱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工作的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落实保护、关爱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政策法规,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氛围。

三 : 一盏灯,一份守候

祥云夜晚的天空总是那么的深邃,那么的遥不可及……

一个人站在窗台边,望着繁星满天,远眺公寓楼前的那段长路,盼望着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了这种灯下的守候。是从决定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了吗?自己已经记不清楚了。只是每晚都亮着灯,做家务、绣十字绣,躺在床上看书……直到他回家,我才能心安地睡去。

还记得小时候,农忙时节,爸爸大晚上骑着摩托车追大型收割机去收自家地里的麦子。那时候妈妈不管熬到多晚,总是在灯下等着,有一次,我一觉醒来看见妈妈还在等着,就问妈妈怎么还不睡。妈妈说了句让我不能忘记的话“你爸知道我在家等他呢,他看得到咱家的灯还为他亮着呢”。

那盏灯,也许是妈妈的耳濡目染,也许是源于心中的那份牵绊,就那么守候着……每次最怕的是他出差,屋子里,静悄悄的就我一个人。临睡觉前,我会反复查看门有没有锁好,窗户有没有关好,直到检查了几遍以后才敢去睡。我像只小刺猬一样缩在被窝里,灯也不关,就这样楞楞的,任由自己发呆,什么时候睡着了也不知道。那盏灯,因为自己的害怕,也因为对他的牵挂,就那么一直亮着……

夜深了,那些亮着灯的人家也是在守候心里牵挂的那个人吗?

愿每盏灯下都有美丽温馨的故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本文标题:坚守心灵的一盏明灯-姚家明的文学坚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76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