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记忆的散文-散落在指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7-09-11 所属栏目:关于记忆的散文

一 : 散落在指间的记忆

轻柔的话语伴随微风低吟在耳边

恰似唤醒、已醉了千年的妩媚

辗转世事的轮回

几许痛楚、几许忧愁

早已习惯了寂寞和等待,

柔软的心事化作尘埃朦胧了双眼,(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不经意的跌入风中,

散落成相思的愁絮

邂逅的偶然

相识在不经意的瞬间

任指尖游离在键盘

触动的却是一根根心弦

不曾体会

幻念会有如此美感

远在天涯亦似飘在眸间

似梦亦幻

不经意的一幕幕

拉长了对幻的思绪

勾起、深藏已久的妩媚

纤细的指尖滑过寸肤

撩起那飘然的幽香

似幻亦醉

低吟的轻柔

恰似俯首耳边

轻抚那清晰的脸瑕

思幻着迷人的唇缘

若能留下印记

想能刻在心底

即使世事千次轮回

也会忆起浓的甜蜜

即使世事颠倒轮回

也不愿去提起孰是孰非

因为有过透着甜蜜的记忆

——冷嫣2010.5.7

二 : 散乱而真实的记忆

“当一个作家在写他幼儿时对母亲乳房的感觉时,我就觉得那是一件荒唐可笑的事。不管他写得有多美妙,我都以为那是一种欺骗。”这是我昨日看的一篇自传体散文《我的乡村生活》中的一段话。在作者看来,人在会说话之前都是不大可能有记忆的,那些美妙的情景都是由作者想象加上语言渲染美化而来的。

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平日我也时常在书上看到过类似描写婴儿缠绵在母亲怀里吸乳的片段,只觉得特别自然温馨,并没有刻意过多的去思考。而此刻,冥思一想,竭力让自己的思想重返婴儿时期,找寻吮吸母乳那一段美好的记忆。惋惜的是,这一片的记忆可以说是空白的。

如今惟有记得自己女儿幼小时乖巧地依偎在我胸前甜甜吸奶的情景。张嘴,哈欠,微笑,皱眉,哭泣……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日,可每每问及女儿,她却一无所知。女儿常常会指着她满月时躺在婴儿车上慵懒嘟嘴蹬脚的照片,不敢相信地问我,这小东西是否真的是她?

记得前几天,在饭桌上,我吃着从街上买回的肉粽,不禁感慨:如果外婆在就好了,她包的肉粽馅多味好。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

“妈妈,太婆真的有抱过我吗?我怎么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呢?”女儿当时这样问我。

而我清晰地记得,那年冬日的午后,我那8个月大的女儿,穿着红毛衣,正开心地在太婆的膝上,又蹦又跳,嘴里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就在那天晚上,外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知道,那记忆只能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无论时光如何飞逝,我都走不出对外婆的思念。(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对于自己年幼时的记忆仅留存在3岁后,依稀记得那时和外婆一起度过的时间远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当时父母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疲于奔忙,惟有在星光点点的晚上我才能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一番。

“小时候,妹子很乖,常常搬张小凳子,静静坐在大院门口,等着妈妈回来。”外婆常常这么对我说,而这些温馨的记忆在我懂事后已经在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如今,我也常常将女儿小时的趣事说与她听,她却觉得不可思议。女儿两岁之前的喂饭是我最头疼的事,尽管有人说饿她几餐自然会吃,可尝试了几次,这丫头依旧我行我素,咱看了也心疼。没法子,为了解决这大难题,我常常抱着女儿到楼下店铺去,和老板娘一起哄着她。看着过往车辆鸣笛,瞅着树上鸟儿一啾,地上小鸡一跃,宝贝都会开心地咧嘴一笑,我赶紧趁机塞进一口饭,再不就是动用了店铺里所有的有声玩具,敲锣打鼓,只为博千金一笑……而今这些甜蜜的记忆对于女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由此,对于作者在自传中所言“周岁前的记忆属于空白”这一观点,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在自传中,我还读到了“真实”二字,这是它有别于其他某些自传——过多依靠文字的铺垫,加上一些离奇的想象,丰富那本身早已渺茫的记忆。孰不知,记忆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而美化的文字恰恰掩盖了记忆的真实性。无论是描写童年,乡村,抑或是外公外婆,作者都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真切的情感,真实地记录了纯真年代那一段段温馨的时光。微笑、心酸、感动、泪水伴着文字,荡漾在字里行间,让我看到了一段最轻盈的生活记忆。

“时间不会因记忆拉长,故事也不会因记忆重返。”对于记忆而言,时间永远没有过去。也许有些记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被人淡忘,然而也有些记忆却会伴随人的一生,难以磨灭,那就是刻骨铭心深藏在心底的记忆——虽散乱却真实。

三 : 散乱而真实的记忆(二)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自传体散文《我的乡村生活》,对文中的一句话记忆尤为深刻,深有感悟——“当一个作家在写他幼儿时对母亲乳房的感觉时,我就觉得那是一件荒唐可笑的事。不管他写得有多美妙,我都以为那是一种欺骗。”由此,我竭力在脑海中找寻一些散乱的记忆,写成了文字《散乱而真实的记忆》来认同作者的“人在周岁前的记忆属于一片空白“的观点。

然而对于他将“作家用文字加想象写出幼儿时对母亲乳房的感觉”说成是一种欺骗,我却不太认同,我觉得作家本身的用意并非是欺骗。

我永远记得女儿在11个月时,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时,油然而生的那份幸福感充斥着我的心房,那份知足快乐的感觉无以言表。在宝贝一周岁蹒跚学走路时,从最初的胆怯,到借助学步车肆无忌惮地在客厅横冲直撞,嘴里不时发出最畅快的笑声,这个过程如今依旧历历在目。回首这温馨的一幕,我常想自己的幼儿时期一定也是这般温馨快乐,可惜这份记忆于我来说根本就是空白。幼儿时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瞬间的欢笑,瞬间的哭泣,来得那么自然和突然,分分秒秒的情感就在脸上表露无遗。可是这种感觉,幼儿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述,那么只能靠作家将这一直观的表象付诸于文字。虽说作家可以通过文字的美化加以想象来描绘那段早已渺茫的记忆,但我可以说那种感觉至少是真实的,而不是一种欺骗,否则就不会有我看到描写这些片段时的那种倍感自然温馨的感觉。

高尔基说:艺术创作永远是一种虚构,臆造,或者说得正确一些,是一种“臆测”。莫泊桑也在《谈小说》中说:“写真实就要根据事物的普遍逻辑给人关于‘真实’的完整‘臆象’。”在他们看来,文学创作的真实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这真实中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生活的真实,一个是情感的真诚。

而在创作中,如果过多的一味去追求生活中的逼真,而少了艺术的真实,有时就可能闹笑话。

我曾在《文学创作论》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建国初期,有个地方剧团片面地迷恋于生活的逼真,在演《牛郎织女》时,让真牛上台,结果那牛并不能理解牛郎的激动心情,弄得牛郎不能专心向织女献殷勤,一直处在提心吊胆的尴尬状态。这时,真牛却留下一堆粪便,扬长而去。这种真牛反而还不如一条没有实用价值的牛鞭子来得真实。(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由此,我个人以为,自传虽说是个人的真实生活经历的再现,但它也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只要是生活中逼真的素材,加上自己真实的情感就不能说是一种欺骗,毕竟它是以真实的情感为前提的。

本文标题:记忆的散文-散落在指间的记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93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