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留学生成为留美主力军-跨国网购架起现代“香料之路” 中国网民成主力军

发布时间:2017-09-01 所属栏目:美国西点军校

一 : 跨国网购架起现代“香料之路” 中国网民成主力军

  北京时间7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网上购物,不仅便利了一国网民,此外也促进了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支付商PayPal于7月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跨国网购构建起了现代版的“香料之路”(古代香料由北非和中东输入中国的路线),中国无论是在购买人群还是卖家销售上,均成为热点地区。

  这份报告由PayPal委托尼尔森公司调查并且撰写。报告指出,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今年的跨国在线购物规模,将达到1050亿美元,未来五年,这一数字还将翻三倍,达到3070亿美元。

  PayPal总裁马库斯(David-Marcus)表示,在传统贸易中,中小商户被遗忘,但是凭借电子商务,本地的商户,同样可以争取全球的消费客户,“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小商户也可以让整个世界成为他们的后院市场。”

  据称,如今PayPal在线支付的四分之一,和跨国网购有关。而近些年,PayPal也在逐步解决货币兑换、海外买家满意度、网站优化等全球化难题。

  报告称,在全球跨国网购中,美国是最热门的目的地,其次是英国、中国以及中国香港。

  在跨国商户竞相争夺的买家市场中,中国排名第一,其次是阿根廷、俄罗斯、巴西和澳大利亚。

  尼尔森公司预测说,今年,跨国网购族将购买价值125亿美元的服装、鞋类和服饰,花费在健康产品、美容产品上的金额则为76亿美元。

  马库斯表示,今天,跨国网购的规模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不仅今天的市场规模很大,而且消费者从全球商家进行网购的市场潜力很巨大。

  这位高管指出:“调查报告得出的信息很简单,这些现代香料之路的崛起,对于全球各大经济体和中小企业,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各国网民为何要进行跨国网购?尼尔森调查发现,省钱、购买本国没有的商品是进行跨国网购主要的两个原因。

二 : 西点军校的中国学生(及其他留美军事生)

1928年夏天,孙立人自美回国,手握普渡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弗吉尼亚军校毕业文凭,却找不到军队工作,只能到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当学生队长。原因无它,没人引荐罢了。

民国军界以学系为派系,连蒋介石都要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学会捐款,以示自己是圈子中人,何况其他人呢?民国海军专崇英国,留学其他国家的军校学生绝无仅有,唯一有留美背景的海军上将蔡廷干还是回国之后从天津水雷学堂起步,只有陆军还算包容,收纳了留学各国的军事学生。

从晚清到民国四十余年间,留美军校学生不到百人,分布在国立的西点军校、州立的弗吉尼亚军校和南卡罗莱纳军校、私立的诺维奇大学四所军校,势单力薄、备受冷遇可想而知。随着美国在二战中崛起为世界霸主,留美学生才炙手可热起来。冷热之间,这个小小群体艰苦奋斗,颇有一番成就,值得后人探究。至于二战后期开始涌现的留美现役军官,则是另一个群体、另一组故事了。

学成不易

官费派遣学生赴美留学军事始自晚清。当时的美国陆军以工程队形象闻名于世,其军校毕业生也以工兵为最优选择。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决定派员赴美时,便从南洋公学铁路专班(今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学生中考选了温应星、陈廷甲二人,以求术业相合。当时,进入西点军校需要联邦参议员推荐,尚未对中国开放名额。温、陈二人虽是官派,也只能先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待1905年3月美国第58届国会专案决议通过后才正式进入西点。

以此为开端,共有8名中国学生从西点军校毕业。由于保送与接收未成定制,中国有学生考取,美方却无名额可供入学的情况时有发生。1926年官派赴美的王之在诺维奇大学读完两年后才等到西点的入学许可,以22岁的“高龄”进入该校。

西点军校训练严苛,最初的中国留学生格于先天条件,成绩并不优秀。温应星1909年毕业的时候名列全部103名学生中的第82位,陈廷甲则敬陪末座。颁授文凭的美国战争部长迪金森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不要气馁,我国许多名将毕业时也是垫底的啊”。他们同届同学中便有一位是上一级留学下来的,毕业时排在第45位,名字叫做乔治?巴顿。此后的中国学生成绩愈加优秀,王之在1932届262名学生中排名第12位,张道宏的数学在1924届300名学生中名列第1。

相比之下,报考弗吉尼亚军校、诺维奇大学要轻松许多。孙立人1923年8月赴美,使用清华学堂的学分直接插入普渡大学三年级读土木工程,一年又十个月后毕业。1926年1月,他又插入弗吉尼亚军校文科三年级第二学期,次年6月便取得了第二个学位。西点之外的留美军校生多循这一途径就学,有些人甚至同时拥有博士学位和军校文凭。也有仅取得军校学历的,温应星之子、弗吉尼亚军校1944届的毕业生温哈熊便是一例。

只是,这些军校的管理训练之严酷、淘汰率之高不逊于西点。孙立人回忆,在他之前弗吉尼亚军校有一位姓胡的,“是张作霖保送的”,“不到半年,就活活被打死了”。后来有一位姓王的,在清华比孙立人低一班,入校后因为不能忍受管训退学,“出去之后就得了神经病,跳海死了”。另外还有个姓李的中国学生被“打得患羊癫疯退学了”。

入行更难

对官派的西点毕业生而言,回国之后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北洋系军队连本土的保定军校生都不信任,更不用提留洋学生。温应星、陈廷甲回国之后,多年在参谋、科员、秘书的职位上打转。1918届的王赓、曹霖生毕业时正逢巴黎和会,全部以驻外使馆武官身份分配到代表团做秘书。1922届的王成志更是直接去交通大学做了助教。

不过,当时陆军军官所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与留学生们在西点军校所学所知相差甚远,也许在教育、外交领域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西点最后一名中国留学生,1937届的颜朴生是外交元老颜惠庆之子,一毕业便子承父业做了外交官,没有做过一天军人。抗战期间他在缅甸仰光做领事,对中美英之间军政折冲贡献良多。

自愿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往往连军队工作都难找到。弗吉尼亚军校1925届的曾锡珪和他师弟孙立人同命相怜,遍寻军职不得,只能到中山大学当军训主任。同届的黎度公跑去建国粤军第5军讲武学堂这样一个杂牌军的边缘单位做教官。1926届的陈传广靠着叔叔陈嘉佑是湘军宿将,得了个骑兵团长的职务。可惜,筹办了两个月,全团还是只有200副马鞍子。

孙中山的卫士长姚观顺是回国参加国民革命的美籍华人第三代,毕业于诺维奇大学1914届,北伐时是蒋介石总部的交通处副处长兼交通兵教导团团长。在他引荐下,诺维奇大学1927届的何浩若、朱世明都进入军校担任教官。北伐成功之后,已经位居第46军参谋长的何浩若深感发展无望,主动解甲归田,以他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博士的资历到金陵大学当了教授。朱世明做到军委会交通技术学校教育长,也因学校合并至中央军校被免职,跑到安徽省政府当交通处长去了。

当然,也有不同凡响的幸运儿。弗吉尼亚军校1929届的李忍涛毕业后又到德国学习军事。有了这层镀金,在处处以德为师的国军中自然如鱼得水,很快当上了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上校副主任兼留德军官预备班副主任,而且一件条陈说服蒋介石,允许他从零开始筹建防化学兵。李忍涛因此得到了“中国防化兵之父”的美名。

抱团取暖

出身官宦世家的温应星在留美军校学生中资历最老,人脉十分广泛,西点军校毕业之后他浪迹南北,在光绪皇帝、孙中山大总统、张作霖大元帅和张学良少帅麾下都任过职,还给宋美龄做过家庭教师,俨然成为这一群体的老大哥。每当他获得一个职务,都有一批留美同学前来依附。1925年,温应星出任中东铁路路警处处长时,陈廷甲、王成志等人便在处中挂名顾问。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温应星曾显赫一时。1930年初,在张学良的引荐下,财政部长宋子文邀请赋闲在北平一年多的温应星出任财政部盐务缉私处处长,主持整理陈旧的盐务缉私武装,成立新式税警部队。与此同时,在蒋介石的钦点下,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教导总队少将总队长、中央军校宪警班主任,参与整理重建宪兵。

税警部队有盐税作为支撑,装备精良、待遇优渥且地位超然,又有老大哥可以依靠,成为留美军校学生的聚集地。王赓担任了税警总团的总团长,曾锡珪担任总团参谋长,张道宏担任了税警官佐教练所主任,黎度公担任了总团教导总队副总队长。1927届的诺维奇人赵君迈成为第1团团长,王之毕业回国后,也从总团工兵营长职位上开始军旅生涯。温应星还利用职务之便,在宪兵和税警之间调剂人员,化解矛盾。在宪警教导总队担任第2大队大队长的孙立人与总队部人员发生冲突时,便被温应星调到税警总团担任了特种兵团团长。

此后,留美军校学生长期把持着税警部队。淞沪抗战后,税警总团被改编为陆军第40师,财政部在两淮盐区另建税警总团,由曾锡珪担任总团长直至1938年被第三战区兼并。孙立人则以税警总团负伤官兵为基础成立了财政部缉私总队,演变为陆军新编第38师,成为唯一一支留美军校学生长期掌握的陆军部队。

李忍涛曾身兼军政部学兵总队总队长、防毒处处长和中央军校特科干部训练班主任三职。在他的小小系统中,也聚集了诺维奇大学1927届的姚楷、1928届的杨昌龄,南卡罗莱纳军校1929届的杜文若、1930届的汪逢栗、曾庆集等一批留美军校学生。

献身抗战

孙立人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常被后人认为与其留美军校经历密不可分。但在孙氏扬名之前,留美军校资历并不受社会好评,甚至有人以绣花枕头、奶油军人相称。这种印象,与税警总团第一任总团长王赓关系匪浅。

王赓是西点军校1918届第14名毕业的高材生,曾在孙传芳五省联军中担任过参谋长,以及炮兵指挥官、铁甲车司令等指挥职务,在留美军校生中十分罕见。

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战爆发,王赓率领税警总团参战。2月27日,他前往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拜访同学,途中遭到日军士兵伏击,避入礼查饭店后被俘。王赓原本就以与陆小曼、徐志摩之间的三角恋为世人所熟悉。被俘之后,坊间更是传言他是为了会见陆小曼才独自出行,且随身携带的军事地图和作战计划都被日军缴获,上海之战因此失利。此说虽不属实,影响却十分广泛,对留美军校学生颇有杀伤力。

王赓在停战后被释放,从此一蹶不振,一度退出军界。1942年,他出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员,在前往华盛顿途中因肾病逝世于埃及开罗,以军礼葬于当地军人公墓,年仅47岁。西点军校在悼词中写到,“从军事角度而言,王赓的事业并不成功。王赓一生坦诚、正直、爱国,他是西点的光荣”。

美国开始援助中国抗战后,留美军校学生开始活跃在军事外交战线上。何浩若主持军委会外事局,征募训练大学生担任各部队美军顾问的翻译官。曾锡珪担任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联络参谋,经历了后者从缅甸撤退到印度的传奇。温应星之子温哈熊1944年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担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参谋。王之担任了驻太平洋盟军总部联络参谋,密苏里号上举行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时他正在现场。

有两位留美军校学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1944年10月28日,李忍涛视察驻印军防化学兵部队后乘飞机回国途中,遭遇空难殉国,年仅39岁。1926届的诺维奇人齐学启是孙立人在清华的同学,曾在温应星的宪警教导总队任第1大队大队长、宪兵第6团团长,孙立人任新编第38师师长后邀请他担任副手。第一次远征军失利撤退时,齐学启为带伤兵归队不幸被俘,在监狱中坚贞不屈,遭日军指使汉奸刺伤,于1945年3月13日重伤不治,享年45岁。

风吹云散

抗战胜利后的十年间,孙立人在留美军校学生中一支独秀。从新编第1军军长一路晋升为陆军总司令,官拜陆军二级上将,与台湾省政府主席吴国桢并列为国民党政府博取美国支持的标志性人物。好景不长,1955年8月孙立人因牵扯兵变案被软禁,三十年后的1988年才恢复自由,两年后去世。弗吉尼亚军校对这位杰出校友十分关心,曾声明称赞孙将军当年“品行上表现优异,军事学科成绩良好”,毕业后关怀学校,对兵变一事表示“难以置信”。

不同于世界大战,国共内战没有多少位置留给留美军校学生。温应星在国共内战结束后赴美定居,1968年5月病逝于华盛顿,是唯一一名安葬于西点军校校园的中国人。曾锡珪、何浩若等人在50年代陆续退出现役,以中学校长、大学教授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

曾任驻苏武官、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的朱世明,1950年4月在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任上,因被认为有率团倒向北京方面的嫌疑而被免职。他的副官黄仁宇也受到牵连,无法继续留在日本,于是选择赴美留学。黄仁宇日后成为历史学家,写出了《万历十五年》。

王之的经历有些特殊。1951年,在香港赋闲的他加入以前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蔡文治为首的“自由中国运动”,依靠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在塞班岛上训练情报人员并空投到中国大陆,为大陆同胞提供了不少“抓特务”的集体回忆。朝鲜战争结束后,“自由中国运动”解散,王之返回台湾任总统府参军,1966年届龄退役,是军界最后一个西点生。

1949年前毕业的留美军校学生中,温哈熊在军界任职时间最长。兵变案发生时,他是孙立人的随从参谋,但仅被软禁一晚就被放出,此后长期在蒋经国身边工作。1984年,温哈熊晋升为“台军”联勤总司令,成为留美军校学生中第二位上将。温哈熊于1993年4月1日退出现役,2007年7月14日病逝于因心肺衰竭于台北三军总医院逝世。老一代的留美军校学生,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美国西点军校就读并毕业的中国籍学生有八位。

一. 温应星(1887-1968),广东兴宁人,1905年6月入学西点,1909年以全级103人中的第82名毕业,但他的 [实用军事工程] 科目成绩名列全级第二。当时为了西点是否能接纳中国学生,美国国会还特别通过法案批准。温的同届同学中有著名的巴顿将军,巴顿原比温高一届,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故同届毕业。

温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第三课课长,铁路工程

师,中东铁路警务处长,第五任清华校长,上海保安处处长,财政部

税警总团总团长,全国伤兵管理委员会主任,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

任委员,行宪立法委员等等职务;1949年定居香港。

温将军临终前曾向子女嘱咐,若不能返归故土,希望能葬于西点母

校。将军逝世后西点军校根据将军的资历和业绩,同意将军夫妇入葬

西点军校墓园。

二. 陈廷甲(1887-?)1905年6月15日和温应星一起进入西点,在西点被人称为“比利”,是出色的体操选手,后因表演受伤,功课受到耽误,毕业时全期103人中殿后。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在颁发毕业文凭时拍著陈的肩膀鼓励:我的朋友,不要气馁,吾国许多名将毕业时都居最后啊。

回国后,陈曾在北京陆军部工作,931年退出军界,因而后期活动鲜为人知晓;据悉长居香港,逝世年代不详。

三. 王赓(1895-1942),江苏无锡人,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在西点一贯成绩优秀,并热心帮助其他人,颇得同学赞誉,1918年西点毕业时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2名。

王赓回国后曾任职北洋陆军部,并以中国代表团武官身份随陸徵祥参

加巴黎和会;后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并晋升少将。王赓和前妻陆小

曼以及徐志摩之间的感情纠葛在当年是热门新闻,实情是王将军以优雅的绅士大度主动退出了感情纠纷。

1928年后王赓先后担任过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敌前炮兵司

令,铁甲车司令,国府淮北盐务缉私局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

长;128沪战开始时因误入日宪兵辖区被捕,后经他国协助得以脱

险,但被误认为泄露军情重新入狱。1935年王赓出狱后曾任职铁道部,后任国府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为维持抗战期间滇缅命脉的战略物资内运作了大量工作。1942年4月,王赓作为政府军事代表团成员于赴美期间(当时太平洋已为日军封锁)因肾病复发,医治无效于开罗逝世,终年仅47岁。

四. 曹霖生(1895─1976),出生于上海,其父是晚清公派留学的幼童,曹13岁时(1908年)赴美国,先后就读小学、中学;学业结束后于1913年一度返国。1914年曹霖生再度重返美国,于1916年9月13日进入西点。由于时值一次大战,该届学生仅以两年多时间就修完全部课程,于1918年11月1日提前毕业。

曹氏毕业后即任中国驻美使馆武官,并于1919年担任巴黎和会的中国

代表王正廷的秘书;和会结束后赴美宣扬中国于和会后的不平等处

境,次年返国。

回国后曹氏任职外交部,又于1922-1926年期间任教清华,在校期间

积极向学生鼓吹强兵富国之道,激励学生积极投考美国军校。1926年

底离开清华,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并于次年晋为少将,但于1928年

自动辞去所有军职,专心矿产开发贸易。1949年曹氏迁居香港,1952年后在澳门建立霖生学院,致力发展澳门教育事业。

曹霖生于1976年4月15日在澳门逝世,享年81。

五. 王成志(1897-?),杭州籍,早年随父母搬到上海,后就读南洋大学(交大前身),于1916年在校期间通过考试获得公费留美资格。在美期间,王氏先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均获得学位;后王氏立志习武报国,经当时我国驻美公使顾维钧先生推荐,于1919年8月11日进入西点。在西点期间,王氏数学成绩极佳,一直名列全级300名军校生第一, 有“Professor Wong”的绰号;于1922年6月毕业。

毕业后王氏回到上海,先于交大任教,后赴北京任铁路护路局局长,

并兼教北京工学院。王曾于1924年服务东北军,但于两年后返回上

海,此后活动及业绩情况不详。

六. 张道弘(1898-1976),安徽籍,15岁时获取清华,1918年毕业后公费赴美深造,先就读克拉克大学,两年毕业后(1920年7月1日)进入西点。在西点就学期间,张氏数学成绩窳劣,曾因不及格险至留级,后侥幸获得特许,经补考过关。

1924年张氏西点毕业回国,随即时来运转,不久竟捷足荣登段大帅兼

总理祺瑞先生之乘龙长婿(夫人段式彬千金),后又任税警学校校

长。1930年后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抗战期间主管华中公路运输,

1946年还一度(8月至10月)任国府农林总务司司长,且多嗣多福(6

女1子),天伦尽享。

1949年后张氏辞去公职,1956年万幸获准赴港探望长女(49以前留

美生)后便留居香港,不久幼女亦幸准赴港探亲。1960年张氏父女在

张的美国同学会帮助之下,获得美国移民签证,但夫人皆其他子女仍

滞留上海。1962年张氏返居香港,专心致力于将家人接出大陆,竟能

于1967年大陆文革极左狂暴期间将夫人及另一爱女迁至澳门,从此后

张便长居澳门,续继天伦之乐,并继续努力团聚大业;但张氏其他的

3女1子仍居留大陆,改革开放后是否迁出不得而知。然而张先生以西

点之不屈不挠精神,二十余年致志家庭团聚幸福;其乐天知命、崇敬

亲情之个性着实令人敬佩。张氏于1976年美国国庆日在澳门逝世,享年77。

七. 王之(1906- ),湖南善化龙喜乡人,12岁考入清华学校,就读8年完成初中、高中以及大学二年级课程,后受当时任教清华的西点毕业生曹霖生影响,报名西点,于1926年8月赴美。 抵美后王之插班威斯康辛大学,后又转入诺维奇(Norwich University)就读军事,1928年毕业后奉政府命令转入西点从头学起,初时几乎因视力欠佳淘汰,后校方考虑王之在他校学业优秀,允以入学。1932年初国内128沪战爆发,王之写信给西点学长兼当时驻沪税警总团总团长王赓将军,要求参战,后西点校长和王赓均忠告王之完成学业,他日方可有更大贡献于国家。1932年6月10日,王之以全级262名毕业生中第12名毕业西点。

1932年10月王之受时任上海保安处处长温应星将军邀请返国,任职财

政部税警总团,后该总团工兵连成立,王任连长。1933年10月,王氏

一度返回湖南,先任职何健将军第4路军参谋,负责新兵器培训,后

任教湖南大学军事工程课目,继而担任长沙中学生军事集训总队大队

长。

1935年王之应温应星将军召请重返税警总团,任直属工兵营营长,对

抗战准备的战略施工作了大量工作。1938年宋子文先生重组税警团

(易名为缉私总队)时王氏复职并任总队教练所教育长。 1941年王之军事观察员身份赴菲律宾,随美军考察西太平洋战事;继以随麦克阿瑟将军转战南太平洋,1943年晋升少将,并任中华民国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参谋。日本战败时,王将军随徐永昌上将等代表中国登上密苏里号战列舰,出席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仪式,后留日本服务。

王将军于1946年奉召返国,先后出任国防部第二厅第二司司长,情报

学校校长,总统府秘书长兼研发室主任,总统府参军兼东吴大学外语

系主任,东吴大学教务长等等多种职务,1976年退休后定居美国。

八. 颜朴生(1914— ),出生于柏林,父亲颜惠庆为中国老牌外交官。1932年颜朴生于天津新学书院毕业后前往英国,原拟考读剑桥大学,但后接到西点录取通知,便于1933年7月1日进入西点。在西点就读期间似无特别引人注目之处,1937年毕业。

颜氏返国后曾任驻仰光总领事,1940年至1950年期间任职纽约领事

馆,后任总领事。1957年后严朴生退辞公职,到美国西电公司任工程师,1979年退休后长居加州。

人出国留学的直接原因是在鸦片战争中看到了西方军事的强势,中国官派留学教育的明显目标也是学习西方列强的军事技术。1870年,清政府批准幼童留学美国之际,李鸿章等洋务大员便将希望的目标投向美国将军的摇篮——西点军校。为此,李鸿章特别关注美国第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人总统格兰特,与之交游甚好。

可惜的是,在幼童留美后期,美国爆发了排华风暴,美国政府无视《蒲安臣条约》的明确规定“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允许日本学生进入军事院校的同时拒绝了中国幼童进入。志在沐浴西方文化的容闳在这方面也缺乏主动意识,没有代表幼童出洋肄业局向美国国务院提出过有关中国学生进入'西点军校’及'海军官校’的入学许可申请书。”这样,中国学生学习军事的计划随着留美幼童教育的夭折而暂时没能实现,中国学生进入西点军校的梦想也随之破产。

而后,中国人学习军事的计划在其他国家和地方开花结果。1870年代到19世纪末,派数十名遣船政学堂学生前赴欧洲学习海军技术;1890年代末,唐宝锷前赴法国学习陆军,20世纪初成为第一个中国第一个陆军留学毕业生。同时,千百名中国学生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浅层次的军事技术。

随着其他地域留学教育的不断兴盛,美国政府中的一些人士意识到绝对盲目排华政策的白痴性质。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在继续排斥中国劳工的情况下向中国精英层伸出来橄榄枝,推出了退还庚款以兴学的计划,也放松了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军事院校的关口。1905年3月3日,国国会特别通过法案批准西点军校接纳中国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1905年6月,温应星和陈廷甲二人正式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开创了中国人的西点军校之旅。

温应星(1887-1968),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1904年公费赴美,就读维吉尼亚军校。维吉尼亚军校在传统上只接受美国学生就读,但1904年秋打破此一惯例,温应星与其它二名中国学生陈廷甲(陈廷麒)和温济忠(温应星堂叔)终于敲开了维州军校的大门。这是该校划时代的创举,该校前位校长古柏在该校校史《维吉尼亚军校一百年》中撰文“二一十世纪之曙光”中特别提到这项革新,由于中国学生的加入,无异为该校注入新血,同时中国学生的优异表现,对美国学生而言,也是一项极大的鼓舞与激励。

七个月后,品学兼优,深受师生们的欢迎的温应星转往西点军校。在西点军校时,温应星成绩因受英文影响,大体算来还算相当不错。1909年毕业时,温应星名列该期103个学生中之第八十二名,其中实用“军事工程”为全班第二名。而与之同时由维吉尼亚军校转往西点军校的陈廷甲在西点被人称为“比利”,是出色的体操选手,后因表演受伤,功课受到耽误,毕业时全期103人中殿后。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在颁发毕业文凭时拍著陈的肩膀鼓励:我的朋友,不要气馁,吾国许多名将毕业时都居最后啊。

他们的1909年班同学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将领者。根据西点军校同学录记载,该班共出了四位上将、三位中将、八位少将、十三位准将,共二十八位将领,包括后来出着名的戴维斯上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盟军副统帅)、巴顿将军(第三军团司令)、艾克伯格上将(第八军团司令,远东麦克阿瑟将军麾下唯一的军团司令)、辛普森上将(第九军团司令)和李中将(欧洲战场的后勤司令)。

他们之后,王赓、曹霖生、王成志、张道弘、王之、严朴生等六人陆续进入西点军校学习。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士也战功卓越,与他们在西点军校的美国同学不同的是,他们似乎未能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与西点相应的影响力。对此,值得后人深思!!!

何浩若

(1899年—1971年)

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湖南省湘潭县人,1899年生。1913年入北平清华学校。



1920年赴美国留学,入斯坦福大学学习。1923年入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经济,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又入洛威治军校习骑兵。1926年回国,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任第四十六军参谋长及第十师第五十九团团长。1928年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32年应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之请,出掌西路总司令部党政事宜,兼主办学生集训。1935年8月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37年2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调查湘、鄂、粤、桂、川、滇、黔七省财政金融。1939年3月赴重庆。1940年1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三民主义青年宣传处处长,旋任《中央日报》社社长、经济会议副秘书长。1942年初任物资局局长。1943年1月起任国家总动员委员会副秘书长、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常务干事、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局长。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行政院绥靖区政务委员会秘书长。1948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随后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同年12月以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顾问身份赴美国工作。1949年去台湾,被聘为“国防研究院”讲座教授,同时兼任师范大学、政治大学和私立中国文化学院教授。

注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著有《自由民主的经济制度》、《民主主义与自由经济》、《从民族与文化看中国的前途》、《国际现势之分析》等。1971年1月27日在台湾去世,终年72岁。

李忍涛(1904-1944)中国化学兵创始人。云南鹤庆人。早年入清华大学?。后留学欧美。1933年奉命在南京组建国民党军化学兵总队,任总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对日作战。1944年秋,赴印度视察化学兵第一团。9月,在回国途中,被四架日本零式战机袭击,不幸殉国。

李忍涛 (1904-1943) 出生云南鹤庆县云鹤镇,.陆军少将.中央军将领.中国化学兵创始人。

1918年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学习.

1923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

1926年考入美国维吉尼亚军校.

1929年毕业后被美国政府公费选送德国参谋大学深造,毕业后在德国陆军兴登堡联队实习.

1931年回国后出任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及高等教育班副主任,留德军官预备班主任.

1932年调任军政部防化学兵队队长.

1933年调任国防军备专门委员.

1938年升任军政部防化学兵总队总队长兼军政部防毒处处长.

1940年底兼任中央军校特种兵干训班主任.

1942年兼任川南清乡指挥官和军事委员会外事局高参.

1943年赴印度视察中国远征军防化学兵部回国时飞机被日军击落遇难.

1946年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噩耗传来

这是1944年的10月28日,在结束了中国远征军缅甸兰姆加尔基地的视察工作后,民国化学兵部队总队长李忍涛乘飞机回国。但由于间谍泄密,在喜马拉雅山东南第三峰的上空,四架等候多时的日机袭击了将军的座机,机上九人,无一生还。

噩耗传来,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何应钦悲痛至极,望天长哭道:“小日本毁我臂矣,此仇不报,死不瞑目。”

何应钦之痛,同时也是年轻的中国化学兵部队之痛。作为这支新式军队的一手缔造者,李将军的一生,便是中国化学兵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象征与缩影。

推动成立化学兵部队

早在欧美留学时,李忍涛就以专攻军事化学而在同僚中小有名气。此时的中国军队中,不仅没有专业的化学兵部队,甚至大多数军官与士兵“皆不知化学战为何物”。1933年,在李忍涛的推动下,蒋介石决定成立化学兵部队,为对外保密起见,把“化”字去掉,称为学兵队。

制定严格的学兵队队训

在学兵队士兵的回忆中,这是个“身材魁梧,四方脸,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的将军。针对当时军人普遍存在的各种病态,他亲手制定了学兵队的队训:“阳刚、诚实、乐观;我见我到我克服。”

这儿的士兵与其他部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走路时握拳直肘,转弯时不能走斜线,必须走出一个漂亮的直角。他们的训练时间长达两年半,除了普通士兵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外,还专门有一年时间,学习各种先进的化学战术。

军演显威力

在这支部队成立两年后,民国政府为准备对日作战,举行了一场大规模军演。以江苏句容县为决战地区,当假想敌日军进入该区域时,学兵队施放烟幕弹以代替催泪性毒气。演习的结果,该区域的日军假想敌被全歼。

当时参加演习的部队,毫无化学战知识。据史载,看到满天烟雾,有人惊惶不安,有人高声谩骂,甚至有军官高喊:“打仗就打仗,这搞的是什么名堂。”在高处观战的蒋介石,看到化学战的真正威力,也惊出一身冷汗。

日军惧怕学兵队

自此,这支初具雏形的化学兵部队引起各方瞩目。日军为此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以李忍涛的部队为假想敌,在本土举行了多次化学战演习,还为准备用于侵华战争的30个师团近200万名士兵配备了防毒面具与解毒剂,就连近9万匹战马,也配备了防毒衣罩。

据理力争保卫化学兵总队

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一直到1942年,李忍涛指挥的化学兵部队也只有4个团,武器装备大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时产品,数量也严重不足,平均150名官兵才能分到一副防毒面具。由于蒋介石过于心爱这支部队,他们也很少投入战斗。

不仅如此,这支特殊部队,还几乎遇到被裁撤的命运。在一次最高军事会议上,有将领对学兵队的作用提出质疑,要求其改为普通步兵师开赴前线。于是,李忍涛据理直言,留下了一段足以载入军事史册的话语。 将军说:“在华的100多万日军,人人都背着防毒面具,这是怕谁呢?不是怕在座的各位将军,而是怕学兵队。化学兵虽然耗用国家粮饷,但比起日军花的钱,那就微不足道,若是将学兵队裁撤或改编,日军从此便可无所顾忌,请各位想想,学兵队是有好?还是没有好呢?”

滇缅战场赫赫战功

在随后的滇缅战场上,学兵队终于开始大显身手。1943年2月,李忍涛率领学兵队的两个炮兵团,到印度兰姆加接受美式装备。由于学兵队的士兵受到过严格训练,与盟军的配合极其默契,他们有效阻遏了日军化学兵部队的袭击,立下了赫赫战功。

将军百战阵前死,壮士十年裹尸还

他早已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却未曾想过是这样一种结局。在将军阵亡之后,有属下翻阅遗物,看到其手书“将军百战阵前死,壮士十年裹尸还”,不由得叹道:“将军壮志未酬矣!”

齐学启 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是孙立人将军的同窗好友,后赴美国学习陆军。

1929年在美国诺维奇军事学校毕业后返国,曾任宪兵第6团团长,负责南京治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他认识到身为军人责任的重大,为国土沦落敌手而深感耻辱。次年1月28日,日寇突然向闸北地区发动进攻。齐学启率部驻防上海,配置在市区各要点。上海战事爆发,齐学启率领宪兵第6团参加了战斗,配合上海守备部队,坚守阵地,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因战斗激烈,齐部损失很大,但官兵们仍然斗志旺盛,一直坚持战斗。3月4日,上海正式停战。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上海战事结束后,在停战区内,中国军队全部撤离,治安则由保安团及警察维持。由是宪兵第6团改编为上海市保安总团第2团,卫戍上海市中心区,齐学启仍任团长。1937年8月13日,日寇再犯上海,齐学启率部参加了战斗。次年,调任税警总团参谋长。

1942年春,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该师师长即是孙立人,齐学启调升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奉命自滇入缅,协助盟军作战。4月16日,英军第1师及战车营在缅北仁安羌地区被日军包围达两昼夜,弹尽粮绝,岌岌可危,英军第1师师长斯高特一再告急求援,中国远征军奉命援救英军。当时,远征军新38师驻扎在乔克巴当,接到命令后,该师第113团星夜驰援,向日军一个大队展开猛烈的攻击,将其击溃,把被围英军数千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此役轰动了英伦三岛,取得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以来的一次重大胜利。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113团团长刘放吾和各营营长,分别获得中、英政府的嘉奖。

仁安羌战斗后,齐学启带领部队奉命转移至卡萨、温早之间,与敌军展开战斗,战斗非常激烈。齐学启奉杜聿明军长命令前往卡萨指挥作战。11日,部队从卡萨撤退,按原计划向卡萨铁路以西的山地转移。此时齐学启因赴第5军军部联络工作,与新38师部队失去了联系,只得随同第5军军部行动。

转至曼西时,见有新38师在卡萨负伤的官兵十余人,他们曾随第5军野战医院前进,抵曼西时落伍,无人照管,处境十分艰难,齐学启收容了他们,然而却又失去了与第5军军部的联系。于是,齐学启毅然决定,带领这些负伤的官兵,向更的婉江之荷马林方向前进,寻找新38师部队。19日,他带领十余名轻、重伤员,抵达了孟坎。在乌有河(更的婉江上游的支流)畔,为了减轻负伤官兵的痛苦,他砍伐竹子做了竹筏,让全体伤员乘坐其上,顺流而下。

23日在荷马林上游.齐学启等人遭遇日军,在这危急时刻, 齐学启威武不屈

他面无惧色,沉着地对负伤官兵说:“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表达了官兵们坚决不做敌寇俘虏的决心。经过激战,十余名负伤官兵全部英勇殉国,齐学启也中弹负伤,倒在血泊中,昏迷不省人事。日军发现昏迷中的齐学启为中国军队的高级将官时,立刻为其裹伤,并将他送至联队长处,虚礼以待。

齐学启苏醒过来发觉自己身陷敌营时,立即怒斥敌人,并拒绝换药与进食,以求速死。日军无可奈何,只得将齐学启转运至荷马林旅团部。齐学启依然大义凛然,厉声斥责日军旅团长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速枪毙,勿多言”。猛力向前夺刀欲自刺.并说:“求亡得仁,又何怨!”敌酋左右见状,慌忙上前夺下佩刀。日军旅团长亦惊呆。他万没有想到,中国高级将官是如此的顽强,视死如归,于是,连忙对齐学启表示敬意,并巧言令色,多方劝诱,皆遭到齐学启的怒斥。日军只得将他辗转解送至仰光战俘集中营服苦役。

仰光战俘集中营,关押着许多盟军战俘,其中有中、美、英、印、荷、缅等国的战俘。齐学启来后,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用汉、英两种语言,给他们宣讲中外历史上忠勇之士的故事,以及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道理,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坚定必胜的信念,盟军战俘们都深为齐学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他的声望所敬服。

齐学启被俘的消息,不久便传到了南京汪伪政府。1944年5月,南京伪政府派陆军部长叶蓬等一行12人,前往缅甸劝降,遭到齐学启的怒斥,叶蓬等人却并不善罢甘休。继而又以大量名贵的物品来利诱齐学启,同样遭到他的严拒,这样反复历两月之久,高官贿赂,全无作用。叶蓬等人智尽技穷,于是便挑动中国战俘,来发泄对齐学启坚定不降的冤恨。

叶蓬对中国战俘说:“你们之所以不能前往南京享受高官厚禄,全都是因为齐副师长一人不肯与我们合作。”将矛头直接引向齐学启。在中国战俘中,有少数几个败类,如蔡宗夫、章吉祥、王庆华等人,听信了叶蓬等的谣言,以齐学启一人英勇不屈,而影响他们达到丧节求荣的目的,因此,对齐学启怀恨在心,处处与齐学启作难,起初是不听管教,以后则是公然反抗,并予侮辱。齐学启则晓以大义,耐心地开导他们,不要轻信别人的谣言,对侮辱性的行为则一忍再忍,并将劳动得来的工钱分与蔡宗夫等人。然而,蔡宗夫等人不但不听齐学启的善言开导,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唆使其他中国战俘共同反对齐学启。

壮烈牺牲

1945年四4月,日寇在缅甸北部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开始动摇,蔡宗夫一伙知道盟军即将解放缅甸全境,害怕其一伙过去的所作所为难逃法网。于是,又共同策划了谋杀齐学启的阴谋,开始他们企图用毒药暗害齐学启,被察觉而未成功。之后,又起歹念,改为行刺,5月9日夜,在蔡的帮助下,章吉祥乘齐学启上厕所的机会,手执尖刀,猛力将刀刺入齐学启的腹部,齐应声倒地。

齐学启

齐学启被刺后,同监的英国军医上校主动向集中营方面请求,希望能给齐施行手术来挽救他的生命,但被日寇所拒绝,齐学启的伤势不断恶化。整个集中营的战俘们,都为齐学启的被刺而感到悲痛,又无法给他治疗,只得每日晨起晚跪地为齐学启的生命祈祷。5月13日晚10时30分,齐学启将军饮恨辞世。齐将军去世后,全监的各国战俘都流着热泪为崛告,并索取他的遗物留作纪念。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颁令褒扬他英勇不屈的事迹,并追赠为陆军中将。齐学启将军的忠骸由云南沾益空运长沙,公葬于岳麓山,而谋杀齐将军的凶犯也受到了严厉的惩处。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称赞齐将军“……师长齐学启,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他的语录

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 —— 在缅甸卡萨之战前,齐学启向部下叮嘱。后他身负重伤被俘,他决心以一死报国,拒绝换药和进食,敌旅团长询问有关情况,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并猛力向前夺刀自刺。两年以后,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等前去劝降,他怒斥叶蓬等“认贼作父,不知人间羞耻事”。后伤重去世(1944年9月)

曾锡珪(1901-1966) 国民党军事官员。湖北沔阳人。早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军训主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两淮税警局局长、连云港防守司令、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首席联络参谋官、史迪威将军联络参谋官兼军务秘书。1950年在侵朝美军中任职。1957年赴新加坡,曾任南洋大学历史系教授。1966年5月17日在马来西亚病逝

荣获美国总统功勋章的抗日将军曾锡珪

曾锡珪,字伯庭,号玠甫,1899年12月30日生于湖北沔阳县袁家口曾家石桥(今属仙桃市干河办事处西河村一组)。其父曾兆龙(谱名曾在田),系辛亥革命首义志士。[1]

锡珪少小读书,青年从军,汉语英文翻译自如,军事指挥韬略过人,爱国抗日有功之臣。曾任国民党第八军游击部队司令等职,少将军衔,是驰名中外的抗日将领。留美赴欧结识陈毅。

曾锡珪幼年在桑梓读私塾,10岁入武昌青年会小学习英语,他从小就崇拜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尤其敬佩孙中山。1916年,由湖北省国民政府考送北京清华大学,中途肄业,1922年毕业。是年秋,以其品学兼优获官费留美诺威奇大学习军事。次年9月转人弗吉尼亚州军官学校为三年级生,在校奋勉自重,年终考试成绩于全班112人中前12名,其毕业论文《论中国之国际问题》获最优秀“安德鲁”奖章。1925年6月,毕业于该校骑兵科,授中尉军阶,颁学士学位。当年暑假又去美国长岛学习飞机驾驶技术,获美国初级驾驶证书。同年秋,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主修近代战史,翌年6月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去欧洲,在比利时、法国考察国防、部队编制、武器装备和两国政治历史等。在巴黎一古城下结识陈毅,中华同胞在异国他乡邂逅,感到特别亲切,两人一同参观考察,互相探讨切磋,虽只相处几天,然却成了难以忘怀的挚友。锡珪于1927年秋,取道西伯利亚经莫斯科回国,投冯玉祥部任第一集团军参谋。后应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之邀,任该校军训主任。1929年应浙江省省长张静江之邀,赴杭州任省警士训练所所长。1930年冬南下广州,先后在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部下任参谋科长、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将军的部下任上校参谋长。

爱国抗日军功卓著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武装进犯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推动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曾锡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61阅读上其族人介绍,临刑时他拒绝在判决书上签字。“文革”后,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工矿泰斗孙越崎(解放后曾任开滦煤矿总管理处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祖国统一战线负责人贾亦斌;民革中央上海市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徐国懋,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联名提案,请求为潘白坚平反冤案。但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仅承认,潘白坚在新38师和新一军中抗日,原被判为反革命罪,属于判罪不当;余案未予平反……

孙立人在台获得自由后后,得知潘氏之事,感念老同学,题写新一军军训“义勇忠诚”字幅,并托义子揭钧(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教授)带到大陆,转交给他的子女。五个子女曾合写回忆孙立人的纪念文章-----“回望都匀”(已收入《二战名将孙立人》一书中);潘白坚被处决时,其大儿子潘亚农尚在中学初三年级上学,后经努力,毕业于北师大物理系,现为合肥巢湖学院物理系退休教授。

潘白坚的哥哥潘岱青1916年也曾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因患咯血症休学返乡;后他所创制的优质纸伞-----“菲菲伞”,1933年在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七)抗战殉职烈士谢奋程

7.谢奋程(1899---1941)-----梅县人,抗战烈士,叶剑英元帅少时同学;据梁实秋回忆,在校曾被推选担任癸亥级最后一任级长;留美先后获得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财政银行学硕士学位,留学期限的最后一年,入加利福利亚大学研究财政学;回国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司令部秘书、财政部科长、河北煤油特税总局局长、湖北卷烟统税局局长、湘鄂赣区统税局局长、中央计委专员、铁道部总务司司长、交通部参事等;抗战时任交通、铁道部驻香港委员,负责联络进出口运输等事宜;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22日遭日军逮捕,反抗时身中十余刀,当场殉职;现后代在梅州市东山中学设立“谢奋程奖学金”,专门奖励考上北京清华大学的学生。

南京国防部第六厅办公室主任张东泉少将

21.张东泉------即张治中,成都人;25年毕业于诺维茨军校陆军骑兵科;抗战时曾任成都黄埔军校第十六期上校交通教官;后任南京中央军校交通、通信、筑城教官,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高级参谋;1946年12月后,任国防部第六厅(掌管国防科学发展及应用,厅长由清华1919届校友钱昌祚担任)办公室主任(少将),也曾任第二处少将处长。

(二十二)台湾陆军军医处上校处长周思信

22.周思信------上海人,25、29年分获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博士学位,擅长外科治疗;五十年代初在台湾任陆军军医处上校处长。网上有他当年陪同美军顾问视察台湾军队及部队医院医疗情况的报道。

于德仁------湖北黄梅人;25年获诺维茨军校军事学学士学位,后获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黄梅名人”中提到“经济学家于德仁”,但无具体介绍文字。

温毓庆(1894---?)------广东台山人,宋子文的姨表兄弟。获哈佛大学无线电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大、清华教职,财政部税务专门学校校长,财政部参事等职。由于精通无线电业务,曾为蒋介石研究中文密电,破译过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李宗仁等方重要密电,为蒋系取胜作出过贡献。二十年代末,在颜任光任交通部电政司司长期间,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国际无线电台----设在上海市真茹镇的国际无线电台。后出任交通部上海国际电讯局局长。“九·一八”事变后,他以英文写就几千字的建议书,内容大意是注意收集、研究日本使领馆人员在我国内地的来往密电、以及南京大使馆收发的密电,做好破译工作,建议先行聘请少数人试办;后投身密电检译所筹建工作;1932年升任交通部电政司司长,秘密职务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电检译所所长(或技术研究室中将主任),受蒋介石亲自领导。检译所曾多次破译日军情报,为中国抗战做出一定贡献,其中包括为蒋1938年枪毙韩复榘提供了主要依据。南京沦陷前,密电所主要部门迁往昆明。1940年多部门的同类机构合并,组成军委特种技术研究室,由于内部争权受排挤,温氏以患黄疸性肝炎为由到香港治病,离开研究室首任主任职务;年中受宋子文邀请,参与办理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租借法案”有关事务,去华盛顿工作。

温毓庆的夫人施惠珍,与宋美龄同为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同学,为闺中密友,两人的感情非同一般,宋美龄跟蒋介石结婚时,曾指认施惠珍做伴娘。

曾庆集(1902--1967)少将。号义门,四川安岳人。清华大学、美国骑兵学院毕业。1934年任航空委员会第1处4科科长,抗战期间曾任中国驻缅甸军事武官,1942年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2处副处长,抗战胜利后曾任中国驻加拿大和美国大使馆少将武官,1948年春任联勤总部副参谋长兼上海港口司令,并任美援物资处理分会总干事,1949年2月调任联勤总部川东供应局局长,4月任联勤总部第4补给区副司令兼44补给分区司令,12月兼任西南第1路游击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和第5军军长,12月25日兼任成都城防司令部司令,同日在成都起义。后任解放军西南军区后勤部副司令员,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山东省政协常委。 陈廷甲(1875-1942) 广东番禺人。国民党员。黄埔军校编纂委员, 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少将顾问。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传统上只接受美国学生就读,但1904年秋打破此一惯例,温应星与其它二名中国学生陈廷甲(陈廷麒)和温济忠(温应星堂叔)终于敲开了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大门。温应星在维吉尼亚军校就读七个月,品学兼优,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他的评语是同学之间人缘极佳,之后,三人于1905年6月15日奉命转入西点军校。成为首批留学西点的中国学生。

姚观顺(1887-1952) 广东中山人。 国民党员。黄埔军校筹备委员, 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盐务总局税警总团少将团长。



2007年7月26日,在孙中山先生的卫士谭惠全之子谭志泉先生的陪同下,孙中山先生的卫士长姚观顺将军的儿媳周廉楣女士携子姚宝钧访问了宋庆龄故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大章亲自陪同周女士一行参观了故居的展厅和宋庆龄的书房、卧室等原状陈列,并向周女士赠送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新出版画册《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

姚观顺将军(Mr.George Bow),字颐庵,广东省中山县人。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半工半读完成高中学业,公费考取美国那威治陆军官校,专攻军事工程。就读军校期间,适逢孙中山先生赴美国宣传革命,欲推翻满清腐败王朝,组织同盟会招募华侨入会,并发起募捐,筹募革命资金。孙中山先生为了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参加革命,举行中国留学生演讲比赛:讲题是“如何救中国?”姚观顺参加演讲,口齿清晰、条理分明、仪表出众,认为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唯有采用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方法才能救中国,让中国富强,夺得第一名,获颁孙中山先生金质奖章一枚,并与孙中山先生相约,毕业后回中国从事革命大业。1913年,姚观顺以优异的成绩自军校毕业,当地华人报纸报道称他为“第一位在美国军事学院毕业的中国人”。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南征北战。1917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到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自任海陆军大元帅时,任命姚观顺为陆军上校。1921年,孙中山先生组织第二次护法军政府时,姚观顺任北伐军大本营参军兼卫士队大队长,直接参与孙中山先生布置的革命活动,并负责保护孙中山先生的人身安全。

1922年6月16日凌晨,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包围了孙中山夫妇及在观音山的本宅粤秀楼及总统府。宋庆龄为了孙中山的安全,坚持要他先走。临行之前,孙中山先生命令50名卫士队必须全数留守本宅中,然后只身逃出。孙中山走后约半小时,忽闻枪声四起,陈炯明炮轰粤秀楼,并下令捉拿孙中山大总统。叛军占据观音山头,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向粤秀楼以机关枪扫射,喊着“打死孙文!打死孙文!”并时时以野炮攻击。姚观顺率领卫士队50余人、配备仅有30支手机枪、一万多发子弹,与前仆后继的叛军共计约4000余人,血战一昼夜。由深夜2时到6月16日上午,外围守军浴血奋战,打退了叛军五次大规模攻击,姚观顺和卫士队在粤秀楼机智应战,击毙从后山来犯的叛军300余人,尸骸遍山。由于卫士队弹药将尽,姚观顺默察情势,判无必要再以残余兵力困守粤秀楼,且为宋庆龄安全计,遂苦劝宋庆龄下山,姚观顺亲率两名卫士护送宋庆龄,冒枪林弹雨之险冲过天桥退守总统府,途中姚观顺不幸腿部中弹,血流如注,卫士将姚观顺抬入总统府中后院,草草包扎伤口,宋庆龄含泪不忍目睹他剧痛之苦,姚观顺反而安慰宋庆龄说:“将来总有我们胜利的一天!”战斗一直维持十几个小时,总统府仍处于炮火连天的地狱里,流弹四射,随时皆会中弹毙命。姚观顺为不连累宋庆龄,命两名侍卫副官黄惠龙及马湘继续护送宋庆龄出险。宋庆龄头戴姚观顺的草帽,身穿孙中山先生的雨衣。姚观顺则换穿副官陈喧制服号牌,因腿伤而卧于地上。到了6月16日下午4时,卫士队弹尽援绝,向守中立的魏邦平师长派一军官来谈条件,卫士队提出的第一条件,就是要保证宋庆龄平安出险。但是议和的军官却无法担保,因为叛军人马众多,彼此无法约束。正在此时,有一队叛军从总统府大门冲入,四处抢劫财物,宋庆龄与卫士趁乱逃出,副官陈喧亦将姚观顺救出并护送到上海就医。其他卫士在掩护宋庆龄撤退后,也迅速安全撤离。

此次战役深蒙孙中山赞赏,特颁奖牌训话曰:“自民国成立以来,我理想上的革命军,只有这次观音山之役的卫士足以当之,这种奋斗的精神实在不可磨灭,所以乘今天民国13年的元旦,来奖赏各位勇士做个大纪念。希望我们全体军人从今天起,都应该恢复吾党从前革命的精神,以一当百去同国贼奋斗,决计在今年之内扫除军阀统一民国。”孙中山赠予每位卫士金质奖章一枚、奖牌一张,并授予姚观顺陆军少将军衔,升调重要职务并筹建黄浦军校。观音山之役,奠定孙中山先生与苏联合作建立黄埔军校的决心。1923年筹建军校之初,孙中山有手谕命胡汉民、汪精卫、姚观顺三人共同筹建黄埔军校。姚观顺精通俄语,孙中山先生原意要姚观顺任军校校长,姚观顺为人正直坦率,不知有所谓人事关系及社会因素,当时所谓的“校长之争”十分激烈,结果蒋介石胜出,担任军校校长。军校建成后,姚观顺继续参与执行孙大元帅各项革命活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北京,姚观顺顿失知音,内心之痛,可想而知。唯孙中山先生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姚观顺对革命大业不敢稍有懈怠。

1925年,国民革命军成立,李济深任参谋长,姚观顺其属下任总司令部少将参军兼交通处副处长、并兼任广三、广九、粤汉三个铁路局长。1926年初,姚观顺奉命于广州建立国民革命军“交通教导营”并兼任营长,该营建立了大批电现代化通讯设备,并组成电话通讯队、无线电台等,分赴各军前线配合作战。继又于原址建立国民革命军“工程教导队”培训火车、汽车、摩托车、汽船、坦克等驾驶员及技术员,同时建立军火厂自制枪支,支持革命军前线作战。姚观顺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建立其现代化通讯设备及机动部队,提升其作战能力,并且研发各式通讯系统及建立维修技术,尽心尽力。对革命军战力之增强,功勋彪炳。

1926年,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李济深任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镇守革命基地广东。姚观顺除担任上述职务外,并率领“交通警备团”控制交通、治安大力支持北伐军。该交通警备团实力雄厚,斗志旺盛,一时叱咤风云,成为革命军依靠的坚强力量。1931年宋庆龄介绍姚观顺到上海财政部属下的盐务局盐务稽核所工作,当时宋庆龄原意利用旧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盐务局税警团,建立一支不受蒋介石控制的武装力量。姚观顺奉财政部命令,在上海淞江建立财政部盐务局税警官佐教练所,并任所长。同时协助财政部建立税警总团,下设四个分团:第一团团长赵君越、第二团团长古鼎华、第三团团长张某(宋子文妻弟)、第四特种兵团团长孙立人,姚观顺将军兼税警团顾问,协助建立四军团。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之役”抗战初起时,姚观顺将军主动和上海守军第十九路军联系,将税警官佐教练所的大炮提供给十九路军,共同编成一支铁甲机动部队,每晚开进前线向日军虹口司令部炮击,压制日军进攻,大挫日军气焰。而后姚观顺将军亲身参加盐务局四个税警分团,协同十九路军共同抗日,当时中外报纸纷报战绩,国际间评曰:“此役为中国第一次和日军作战并击败日军!”奠定中国抗日之决心。1936至1938年,姚观顺将军参加大小各抗日战役,其中尤以“台儿庄大捷之役”名震中外。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盟军在东南亚开辟第二战场,打击日军。中国军事委员会何浩若将姚观顺将军借用到外事局,任外事局驻昆明办事处主任。姚将军任务是接待盟军将领,培训大批翻译官,分赴缅甸、越南等战场配合盟军作战。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9年初,宋庆龄与李济深将军到北平,参加中国共产党主持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因姚观顺将军被认为是宋庆龄与李济深将军亲信部下,而受国民党政府严密监视,当年5月绥靖公署广东省行辕主任余汉谋奉命将姚观顺将军免职。姚观顺将军一心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不知为自己谋私利,家无恒产。当年11月初,携家眷到香港投靠亲友。1950年,时局混乱,谋生不易,姚观顺将军一家人在香港坐困愁城,后经香港老友何贤之邀,到葡属帝汶岛筹建养殖事业,不幸因水土不服,患脑溢血,在搭轮船送回香港医病途中,行经马来西亚时第二次脑溢血并发,在1951年10月2日凌晨,病逝于山打根医院并葬于当地,享年60岁。其妻儿无力赴山打根安葬,委托姚观顺将军五妹Florence Bow 代为安顿后事,五妹Florence安葬其兄后,即交给其嫂一张其兄十字架墓碑照片,但并未详细交待埋葬地点,后也去世,造成日后姚观顺将军之子姚纪仇无法找到其父之墓的终身遗憾。

姚观顺将军的儿子姚纪仇,为台湾海军将军,于2006年10月6日,不幸因气喘宿疾心肺衰竭逝世,享年76岁。周廉楣女士为圆夫遗愿,凭一张已故公公姚观顺坟墓的旧照片,托好心人协助寻找,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马来西亚双修中学后的教会坟场内,找到了姚观顺将军的坟墓。当周女士前往马来西亚,看到墓地荒凉残破,公公的墓碑已被倒塌的树木压断,想到他已经在这里默默长眠了56年而无人探望时,不禁潸然泪下。

朱世明,名世晃,字季光,又字季煌,号公亮,双峰县蛇形山镇人。出身于仕宦世家,祖父朱宗程,从其师罗泽南创办湘军,官至花翎知府,封通奉大夫。外祖杨昌濬,罗泽南之高足,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父朱继绎,名瑶,字佩馨,邑庠生,江苏候补知县,光绪十年甲申(1884)台湾之役中以孤军抗法有声。

朱世明自幼即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双峰高等小学毕业后,入读省城长郡中学。十八岁即进入了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成为该校年轻的高材生之一。毕业后被选拔留学美国,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攻理科,继入维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科学,又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民国十五年(1926)朱世明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得到蒋介石赏识并担任副官,随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交通技术学校教育长。民国十九年,被蒋委任为浙江省保安处处长,负责其老家的安全。此后,他先后担任国家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处长、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国防二厅厅长等职。

朱世明通晓多国语言文字,才华横溢。民国二十五年被蒋介石派驻苏联大使馆任武官。同年6月16日,被授少将军衔,仍驻苏联。民国二十八年调回外交部任情报司司长,不久,又任驻美国大使馆武官。民国三十二年12月17日,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升授中将军衔。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被蒋介石派驻日本东京,任军事代表团团长。次年,改任驻美军事使节团团长。民国三十八年(1949)4月,复派驻日本,仍任团长。

上述事情曝光后,又发生了在军事代表团悬挂五星红旗之事,蒋介石对朱世明更加痛恨。其时,驻日代表团秘书长吴鼎安写信给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表达了起义投诚的愿望。共产党因势利导,秘密派遣留在大陆的蒋介石原配陈洁如的养女蒋瑶光之夫陆久之赴日本策反。陆久之秘密会见朱世明,希望他能率团起义,朱世明犹豫未决。此举很快被蒋介石发觉,朱世明被免去了代表团团长的职务,其军职也同时被解除。最后代表团中只有法律顾问吴文藻(冰心丈夫)等数人成功返回大陆。百岁老人陆久之撰文回忆了策反代表团这段往事。

朱世明被解职后,仍侨居日本东京。他与几位被解职的代表团成员成立了一个龙根贸易公司,担任总裁。因经营不善,数年后终于歇业。从此他郁郁寡欢。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他到美国和家人团聚,他的儿子Sanuel C.Chu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当教授。1965年朱世明逝世于日本(据说被蒋派人害死,待考),葬于横滨市公墓。

1949年在东京担任朱世明副官的黄仁宇先生,后为美籍华裔著名史学家,曾以在《万历十五年》等著作中提出的“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他在其英文回忆录《黄河青山》中,回忆了朱世明将军的往事。

[ 温应星(1887年-1968年5月28日),字鹤孙,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父亲为清朝进士、七品知事。1901年进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预科学习,后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1904年毕业并赴美留学,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1905年6月15日奉命转入西点军校,为我国首批入学西点军校的2人之一。当时为了西点是否能接纳中国学生,美国国会还特别通过法案批准。温将军于1909年以全级103人中的第82名毕业,但他的 [实用军事工程] 科目成绩名列全级第二。温的同届同学中有著名的戴维斯上将(Jacob L.Devers,二战欧洲盟军副总司令),巴顿将军(George S. Patton 盟军第三军团司令)等等;巴顿原比温高一届,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故同届毕业。

归国后,跟随孙中山做英文秘书。1921年,被推荐进入奉系军阀,跟随张作霖。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逃至北京,被清华学校董事会聘为校长。 1928年随奉系军阀进入北京,时任保定军警执法处处长。1928年4月,任清华学校校长,6月,国民政府控制北京后,离职。南下,任上海公安局局长,后任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后跟随宋子文筹建的税警总团,先后两度任总团长。后因宋子文反蒋失败,成为替罪羊,1936年后调入南京高级将官训练班培训,任用于虚职,未能参与抗日战争。

温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广东讲武堂教官、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第三课课长,广州大元帅府第二科科长,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警务处长,东三省税务处长,保定军警执法处长;1928年曾被奉系派往北京任第五任清华校长,两月后因奉系撤离而离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上海保安处处长,上海公安局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全国伤兵管理委员会主任,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行宪立法委员等等职务;抗战胜利后定居美国,子温哈熊。

1949年温应星不愿前往台湾,以中将军衔退伍,辗转至美国定居。1968年6月28日逝世,温将军临终前曾向子女嘱咐,若不能返归故土,希望能葬于西点母校。将军逝世后西点军校根据将军的资历和业绩,由西点军校校长柯斯特少将特准将军夫妇入葬西点军校墓园。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追悼礼拜中,温将军当年西点的同学戴维斯将军等主动担任荣誉护卫官

在华人杰出的美国军事院校校友中,首推温应星将军(1887-1968),他是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市),1903年任粤汉铁路学生实习工程师,其父为清朝进士,任七品知事。

1904年温应星将军公费赴美,就读维吉尼亚军校,1905年转西点军校,随即返国,投身军旅,开展个人一生富有传奇性的事业。

维吉尼亚军校在传统上只接受美国学生就读,但1904年秋打破此一惯例,温应星与其它二名中国学生陈廷甲(陈廷麒)和温济忠(温应星堂叔)终于敲开了维州军校的大门。这是该校划时代的创举,该校前位校长古柏在该校校史《维吉尼亚军校一百年》中撰文“二一十世纪之曙光”中特别提到这项革新,由于中国学生的加入,无异为该校注入新血,同时中国学生的优异表现,对美国学生而言,也是一项极大的鼓舞与激励。

品学兼优受人欢迎

温应星在维吉尼亚军校就读七个月,品学兼优,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他的评语是同学之间人缘极佳,之后,他转往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创校于1802年,该校宗旨以为国家培养第一流的领导人才为目标,在将近二个世纪以来,该校在美国的历史上创造无数风云人物,也出现不少世界性家传户诵的政治领袖。西点军校初创时,每年只收二十三个学生,第五年之后,才逐渐增加,迄今亦不过数百人而已。1889年才招收外国学生,1905年3月3日,美国国会才通过“特别法案” ,准许中国学生就读。

温应星在西点军校时,成绩因受英文影响,大体算来还算相当不错,他的实用“军事工程”为全班第二名,1909年毕业时,名列该期103个学生中之第八十二名,闻名中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巴顿将军则是第四十五名。

系出同门将星云集

温应星1909年班同学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将领者。根据西点军校同学录记载,该班共出了四位上将、三位中将、八位少将、十三位准将,共二十八位将领,包括后来出著名的戴维斯上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盟军副统帅)、巴顿将军(第三军团司令)、艾克伯格上将(第八军团司令,远东麦克阿瑟将军麾下唯一的军团司令)、辛普森上将(第九军团司令)和李中将(欧洲战场的后勤司令)。

报效祖国表现卓越

温将军回国之后,先任教于广东军校,担任数学教师。1912年任上海督军。1922年以上校衔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后当第三科科长,后来又成了广东督军陈其美的副参谋长。1914年之后,担任川汉铁路工程师、大冶铁矿工程师与浦口商务局工程师,1920年升旅长。

1921年,张作霖因俄、日对东北的威胁日增,为了扩充其军事力量,于是聘请美国军事顾问团,温应星亦在被物色人选之中,最初担任沈阳警卫旅参谋,1922年任中东路警务处处长,1924年升沈阳特区警卫长。

1928年四月温应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学校因受新思潮影响,学潮风波不断上演,前两任校长因此无法久待,被迫离职,直到温应星继任后,学校的人事才告安定下来。

1930年,温应星被调任上海公安局长,当时上海黑社会势力很大,公安局长被视为肥缺,在许多人心目中是捞油水的大好机会。但温应星受美国职业军人严格的训练,恪守西点军校“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拒绝与恶势力合作,因此受人排挤,遂挂冠求去。

温将军在1936年奉命调职,由黄杰将军继任。税警总团在1937年8月13日上海保卫战中,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后来撤退到贵州都匀,成立了新三十八师,加上后来的五十师和新三十师,共同成立新一军,在抗日战争中担任极重要的角色。

大胆预测洞烛机先

1939年11月,温将军赴美,11月22日当地报纸曾刊登温将军对中日战争的看法,温将军见解独特,且洞烛先机。他说中日双方均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日本误认中国会很快被打垮,而中国错以为日本会因战争而经济崩溃。温将军又说,中国虽损失惨重,但会继续奋战下去。他还预测中日战争不会马上结束,反而会比欧洲战场持续更久。

1944年,欧战结束,美国把作战的重心栘到远东,美国为了尽速结束对日作战,拟定登陆中国沿海,切断日本海陆联军,完成包抄夹击的计划,中国政府乃任命温应星为“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个机构因而解散,温应星遂出任行宪前立法委员。

斯人憔悴清廉自守

1951年,他以中将官阶退伍,之后,在华盛顿威斯康辛大道2328号开了一家机器洗衣店,他一生清廉自守,晚年甘于寂寞。一位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功迹显赫的将领,流落异乡,出卖劳力,以求温饱的故事,曾被华盛顿邮报于1954年9月2日报导过,文情并茂,且附有温应星在洗衣店中的工作照片,引起美国社会的震惊。

温夫人于1968年5月19日去世,9天之后,即5月28日,温应星也随夫人驾鹤西返。温应星的儿子鉴于大陆形势,无法归葬广东故乡,写信给西点军校校长柯斯特少将(第四十八任校长,任期1968.6.26-1970.3.22),获准葬在西点军校墓园内。

6月5日,温将军夫妇的追思礼拜在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荣誉护扈官是由温将军在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戴维斯上将等人担任。戴氏与温将军曾在1958年9月4日共同担任同班同学李中将葬礼的荣誉护扈官。10年之后,戴氏又担任温将军的荣誉护扈官,一定不胜唏嘘。

他也是第一位有此殊荣得安葬于西点的“外国人”,更是西点墓园里惟一有中英文对照的墓碑而成为校园一景。汪逢栗(1906---?)------安徽歙县人(一说祖籍湖北英山);1930年获西点军校陆军步科学士学位,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研究院政治思想硕士学位,1932年获得美国步兵学校步科研究生学历,1933年获得美国炮兵学校炮科研究生学历。1935年任军政部学兵队(防化兵部队)中队长,1942年任军政部防毒处少将处长,1943年任军政部化学兵(防化兵)总队总队长,1947年3月任联勤总部兵工署化学兵司少将司长。1948年底,曾经四次设法阻止蒋介石使用化学武器,为围困在安徽宿县双堆集的“黄维兵团”解围,为“淮海战役”胜利立下大功。1949年3月辞职;4月23日在南京向解放军军管会登记;后任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化学队主任教员,解放军化学兵学校防化教育系副主任,军委防化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级翻译;为新中国防化兵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1980年,与郎宗亨等人翻译的《燃烧武器及其杀伤效应》一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出版。

(七)何应钦的翻译、国民党陆军政治部副主任谌志远少将

7.谌志远(1904---1988)------贵州织金人;1930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曾担任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33年后任大夏大学政治学教授、法学院院长、教务长;1942年起任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代主任。抗战时曾当选贵州省第一、二届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4年创办省临参会《贵州民意月刊》,任总编,撰写过一些抨击时政的文章。1945年应何应钦之邀,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兼何应钦与美国军队联系的英文翻译。抗战胜利时,调任陆总政治部副主任,除了仍担任何应钦的翻译外,协助政府各部门组成接收委员会,办理接收事宜,并参加日本投降的芷江受降仪式。1946年,拒接政府给予的几个职务,转入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教授、教务长、总务长。1950年由药专推荐,参加中共华东局苏州革命大学学习,1951年2月调到重庆大学法学院任政治系代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调西南高等学校教育部学习;1956年担任西南俄语专科学校教员;1957年调到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任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教授,此时与吴宓先生有些交往;1963年改任英语教授至退休。著有《英语介词常用搭配手册》;曾负责校核《汉语成语英俄手册》;早年著作有《国内外经济概况》(1933)、《一九三六年的国际政治经济概况》《欧洲国际问题》(1937);与他人合编有《太平洋各国经济概况》(1936);曾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法苏协定与德国”的文章(1935)等,另与清华大学校歌歌词作者汪孪翔合作有中国画《书画合璧》(流入书画市场);1987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当年去世。.

张彝鼎(1902---1992)---------山西灵石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张友渔同父异母弟;1929、1930年分获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学士学位、政治学硕士学位;193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条约之司法解释》在学术界评价颇高,广为西方学者所引用;在美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3年回国后追随蒋介石,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秘书;1936年任中央政治会议法制专门委员;1937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3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国际法教授、第八战区副长官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担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晋绥察分署署长;1947年调任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1948年任国防部政工局副局长兼军事发言人。1949年赴台,初任国防部总政治部副主任(蒋经国任主任);1954年升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1955年兼任“国军退役官兵辅导会”副主委,1956年任国防部常务次长;1961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2年退休后任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法学院代院长,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中心主任等;1970年任司法部司法官训练所所长,当选国大代表;1976年任中央评议员;曾当选“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战时法律概要》《行政学概论》《常设国际法院所适用之证据规则》《国际公法讲义》《国际法论文集》《中外人权思想之比较》;与俞士英合编《鉴秋忆往录》;主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四、国际关系篇;曾任《龙旗》杂志主编,宣传一个中国思想,力主祖国统一,反对台独。1992年2月8日逝世。

三 : 大盘切勿以中国石油做为风向标!!__601587中国石油已经成为主力最后诱

标签: 中国石油 大盘 中石油 主力 诱空

对于中国石油,本人在11月16日在本人博客和搜狐论坛中均发表了个人原创文章:老沙太固执了__论601587中国石油,并明确指出中国石油保守可见30元(当时收盘价为38.82元)。近期大盘一直受该股拖累,而且屡屡错过反弹战机。中国石油俨然已经成为大盘走向的风向标,如果达到此共识的话,大盘的后市恐怕是极为悲观的。但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大盘不久就将会摆脱中国石油的阴影,而走出“独立”的行情。

对于中国石油,本人在前期的贴子中,已经做了如下的定性:当前无主力介入;调整还将延续;半年内无大行情,30元以下方可考虑吃入(30元的价格已经是考虑大家的接受能力,我的理论价格还要低)。当前中国石油本周末收盘31.52元,显然已经如我所料,向30元目标继续进发。那么本人在此,再对该股进行定性描述:

第一、主力还没有明显的入驻迹象,30元不是底。

该股近期就将跌破30元大盘,但在跌破后会引发一定的反弹,这种反弹是技术性反弹,并不意味着中石油已经到底。该股还将继续漫长的探底过程,在未来至少两到三个月内都不会有大行情出现。

第二、中国石油当前已经成为主力打压大盘,诱空的工具。

当前主力依靠打压中石油,从而打压大盘,进行诱空,现在显然取得了主力预期的良好效果。

基于对中石油的以上判断,我对大盘也做一定性分析

第一、中国石油不会一直成为大盘的风向标

中国石油近期风向标的功能显现的极为明显,究其原因,实际上是主力借中国石油打压在盘,进行诱空,因此才使得中石油的风向票功能突显。而当主力做完此次最后的诱空之后,大盘将会摆脱中石油的拖累。

第二、下周将利用中国石油,做最后的诱空

本人认为下周市场主力,将依靠打压中石油对大盘进行最后诱空。下周中石油将跌破30元,从而造成市场的恐慌。大盘也将同时下挫,此次大盘诱空的低点,本人认为在4650点附近。

第三、大盘有望在三日之内产生短线低点。

综上所述:下周市场主力将通过中国石油打压大盘,中国石油将跌破30元大关,大盘将在4650点附近见底。此次打压将会在三日内完成,尔后中国石油和大盘都将进入反弹周期。中国石油在完成此次技术性反弹之后,还会继续自己漫长的探底之路。大盘将摆脱中国石油的拖累,而继续自己的反弹。

股市基地所发布的评论均为独家原创评论,股市基地博客为盘中实时点评第一博客。欢迎大家前往参观、指导。股市基地博客地址:http://gushijidi.blog.sohu.com.股市基地座佑铭:用事实说话!!

本文标题:中国留学生成为留美主力军-跨国网购架起现代“香料之路” 中国网民成主力军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21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