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发布时间:2017-09-21 所属栏目:文化创意

一 :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六)

一.

1.C 从原文看,历史学更多担负有的特殊职责,应该是“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而不是“担负起决定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的特殊的职责”。[www.61k.com)见第2段。

2.D 原文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是“时常成为”而不是恒定的尺度。见第4段。

3.B 第4段的开头句“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来看,是对上段话所阐述的内容“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的否定。

4.B 典:主持,主管。

5.B 【④是太祖对文聘的高度评价,也可以说是他是忠臣,但不是忠臣的品质的事情。0328上午补充】⑤句表现的是太祖对文聘的信任,⑥表现的是文聘用兵的谋略和智慧。

6.D 时间顺序不当,“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应该在“担任江夏太守,统领军队”之前。

7.曹丕【有人将此译为“文聘”,我不敢苟同。一是此句承前句省略主语“文帝”,二是从内容上讲,既然是文聘与夏侯尚一起围攻,并且文聘后面能独当一面,但官职不小,夏侯尚就不大可能命令文聘。只要比文聘高的人官才可以,皇帝更能。故我觉得此句主语应是“文帝”而非“文聘”。0328上午补】与夏侯尚围江陵时,派文聘引一支军队另屯于沔口,阻止石梵,独自抵挡一队人马,因防御敌人有功,被升迁为后将军,封为新野侯。

屯:驻扎。

止:阻止

御:防御、抵挡、抵抗。每一处1分,大意2分。

朝廷分给文聘住户和城镇,并封文聘的儿子文岱为列侯,又赐予文聘侄子文厚为关内侯的爵位。文聘死后,追谥为壮侯。

从子:侄子。【从兄子:侄子】

薨:hōng 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谥shì ①名词,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②动词,加给谥号。③动词,称;号。

①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也,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表死,其子琮立。 文聘字仲业,是南阳宛城县人,担任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派他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刘表死后,他的儿子刘琮继位。

立,①站立。②竖立、直立。③建树、成就。④三十岁。⑤成立、存在。⑥设立、设置。⑦实行。⑧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⑨立即。⑩通“莅”,临。

②太祖征荆州,琮举州降,呼聘欲与俱,聘曰:“聘不能全州,当待罪而已。”太祖济汉,聘乃诣太祖,太祖问曰:“来何迟邪?”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汉川,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地下,而计不得已,以至于此。[www.61k.com)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欷歔流涕。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

当时曹操或太祖征计荆州,刘琮率全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与自己一起归降,文聘说:“我不能保全荆州,应该等待惩罚罢了。”太祖渡过汉江,文聘就前往拜见太祖,太祖问他说:“来的为什么这么迟呢?【或为什么来的这么迟呢?】”文聘回答说:“先前不能辅佐刘荆州来侍奉国家,荆州虽然丢了,但我却常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地和边境,如此能够在活着时【生】没辜负孤儿弱妇,死了【死】也无愧于九泉之下的刘荆州,可是设想的不能实现,以致于如此的地步。我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没有脸面早来进见明公罢了。”说罢就哽咽流泪。太祖为他的一席话深感悲怆,说道:“仲业,你真是一个忠臣啊。”于是用厚礼招待他。曹操授予文聘兵权【或一定的兵力】,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举,拿,率领。

③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文帝践阼,进爵长安乡侯,假节。

太祖首先平定荆州,江夏与吴国接壤,民心不安稳,于是曹操就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并让他掌管北方的军队,把边防大事委托给他,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后来,文聘又与乐进在寻口攻打关羽,其间建立了功勋,被进封为延寿亭侯亭侯,又被加封为讨逆将军。(在江夏镇守时),文聘曾于汉津攻取关羽军队的军械、粮草,又在荆城烧毁了关羽军队的船只。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加封文聘长安乡侯的爵位,授予他符节。

践阼,也写作践祚,jiànzuò ①古代帝王新即位,升东阶以主祭。②帝王即位。译为即位、登基。③临时代行王政。

假节 ①持节为使臣。②借用符节。此处是授予符节。

④与夏侯尚围江陵,使聘别屯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御贼有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

曹丕与夏侯尚围江陵时,派文聘引一支军队另外驻扎在沔口,阻挡石梵,独自抵挡一队人马,因防御敌人有功,被升迁为后将军,封为新野侯。孙权率领五万人马亲自攻打石阳,情况非常紧急,但文聘坚守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多天只好撤军离开。文聘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魏文帝给他增加住户五百户,加以以前的封户共计一千九百户。

⑤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分聘户邑封聘子岱为列侯,又赐聘从子厚爵关内侯。聘薨,谥曰壮侯。岱又先亡,聘养子休嗣。卒,子武嗣。

文聘驻守江夏几十年,有威望,有恩惠(或恩威并用),名震敌国,使敌不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敢侵犯。(www.61k.com)朝廷分给文聘住户和城镇,并封文聘的儿子文岱为列侯,又赐予文聘侄子文厚为关内侯的爵位。文聘死后,上谥号为壮侯。文聘儿子文岱又先去世,文聘的养子文休继承列侯的爵位。文休死后,文休的儿子文武又继承了列侯的爵位。

⑥嘉平中,谯郡桓禺为江夏太守,清俭有威惠,名亚于聘。

喜平年间,谯郡桓禺担任江夏太守,为人清廉节俭,有威望,有恩惠,但是他的名声逊色于【或比不上】文聘。

亚yà,①次一等的。②次于。③接近的、同类的。④同“娅”,姊妹的丈夫相互间的称呼。⑤通“压”,低垂。⑥yā,象声词。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重有感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公元835年冬(大和九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公元836年春(开成元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沉没。作者有感于此事和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局势,写了这首诗。因为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安危”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www.61k.com]“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通“举”)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纪昀说:“岂有、更无,开合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李义山诗集辑评》引)这是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意思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拭泪欢庆呢?“早晚”,即“多早晚”,系不定之词。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这首诗与《有感二首》有直接的联系,议论的对象依然是“甘露之变”,故以“重有感”为题。唐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李昂暗中支持下,诈称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企图趁机消灭宦官集团,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史称“甘露之变”。在《有感二首》中诗人对事变的悲惨结局表示了极大愤慨。而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则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为朝廷分忧。“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二三月间,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斥责宦官滥杀无辜,扬言要“清君侧”。宦官仇士良等警惕畏惧,有所收敛。诗人感于此事,写下这首诗。这是一首感时伤世的七律诗。诗人迫切希望能铲除宦官专政的恶势力,以恢复被削弱的皇权即中央集权的权威性。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玉帐:主帅所居帐幕。宋张淏《云谷杂记》:“玉帐乃兵家压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黄帝遁甲。”牙旗:大将所建以象牙为饰的大旗。张衡《东京赋》“牙旗缤纷”,《文选》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首联是说,主将的营帐和军中的大旗都占据了上游的有利地形;国家正处于危难关头,大将理应与君主共忧患。首联写出刘从谏“清君侧”的有利条件,以“须”字点名刘从谏有分担君主之忧的责任。同时也不无暗含着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的思想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须”字点名刘从谏,也是在暗自表达自己愿为君主分忧。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www.61k.com)(“安危”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窦融:东汉平陵人,曾任钜鹿太守,归汉后受凉州牧,上表请出兵讨隗嚣。及破嚣,封安丰侯,拜冀州牧。见《后汉书》本传。关右:函谷关以西。

陶侃:晋鄱阳人,刘弘辟为南蛮长史,明帝时曾率师平苏峻之乱。会师于石头城下。乱平,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见《晋书》本传。石头: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

颔联是说,像窦融请求出兵的奏折已从关右上奏,像陶侃讨贼平叛的军队应该进逼石头城了。颔联用“已”赞美刘从谏的上表,用“宜”感叹其应该进军而不进军的行为。首联是写想法,而此联则通过描写行动来解释“如此分忧”。 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的一种感慨和忧虑。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个是已然之事,一个是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蛟龙愁失水:《管子·形势》:“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叫神废。”

鹰隼与高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又,《汉书·孙宝列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与,与“举”同义。

这两句是说既然没有【怎么能有】蛟龙为失水而忧愁的道理,故绝没有【更没有】刚猛的鹰隼能搏击于萧瑟的秋空【的道理】。第三联将皇帝受宦官挟持的既成事实用反问的句式说出,感慨刘从谏不过成为高秋展翅的鹰隼,其中含有反激刘从谏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图。针对这一情况,纪昀指出:“‘岂有’,‘更无’,开阖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也。揭出大义,压伏一切,此等处是真力量。”(《四库全书提要》)。这里诗人用了“激将法”,以蛟龙不愁失水,高秋展翅的鹰隼来激励劝勉刘从谏不要再犹豫,积极进军,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www.61k.com]“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通“举”)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纪昀说:“岂有、更无,开合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李义山诗集辑评》引)这是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星关:犹言天门,指皇帝居处。雪涕xuě tì ①擦拭眼泪。《列子·力命》:“ 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北齐书·神武帝纪上》:“神武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恸。” 清谭嗣同 《江行感旧诗》:“悲秋賸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②晶莹泪珠。唐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望天收雪涕,看镜揽霜须。”蒋和森《<红楼梦论稿>再版后记》:“临书挥雪涕,将夜歌重温,恨天遽夺千秋笔。”

这两句是说朝廷上下,从早到晚一片号哭声,乃至于神人陷入悲痛之中;什么时候才能把被宦官盘踞的禁宫收复,举国上下化悲为喜呢?尾联用“早晚”二字,于热望中透露出诗人的期待。这种期待的表达更是与前面相呼应。把被宦官盘踞的禁宫收复,举国上下化悲为喜也只有通过刘从谏的果断进军,为国效力了。再次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意思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拭泪欢庆呢?“早晚”,即“多早晚”,系不定之词。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1. 早晨和晚上。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郭知达集注:“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也。”

2. 先与后;迟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北齐书·崔昂传》:“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仆射。”

3. 过早或过迟;应早或应迟。《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南史·程灵洗传》:“﹝ 程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4. 或早或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明天就远走高飞了。”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你看着小崔 ,凡是给日本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5. 时时;天天。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诗:“他日如寻 始宁墅 ,题诗早晚寄西人。”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顾咱。” 成荫 《打得好》:“ 玉锁娘 ,可把 老王 交给你啦,早晚可得操心些。”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6. 何日;几时。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讌席,请乙为宾;而旦於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道傍傥有山中旧,问我收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身早晚回。[www.61k.com]”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系人心早晚休?” 清 顾炎武 《桃叶歌》:“旧日 秦淮 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7. 何得;何曾。唐 拾得 《诗》之三二:“箇箇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8. 时候。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着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我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老舍 《四世同堂》一:“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9. 泛指近日的某个时候。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 项羽 ,便是囊中之物。”《水浒传》第八二回:“朝廷差 宿太尉 亲賫丹诏??前来招安,早晚到也!”】

前人认为,“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华丽之中,时带沉郁。如《重有感》,《筹笔驿》等篇,气足神完,直登其堂,入其室矣”(施补华《岘佣说诗》)。该诗以律体议论时事,读其诗,其沉郁之风直逼杜甫。这首诗不仅客观的表达了时事,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向来只被义山的爱情诗折服,如今读《重有感》,更能感觉到他的沉郁气质,那是一种从一而终的沉郁。

8.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1分)①首联,直陈在国家危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1分)②颔联用了两个典故,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和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1分)③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表述对唐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的忧心。(1分)④尾联写出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从而表达了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的期望。(1分)

9.“须”字用得好,极见用意,它强调的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让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词语的表意有的依据。(3分)

“宜”透露出作者对刘从谏的“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有中鼓励、有敦促,有隐含着轻微的批评,而“将”字只能表达期盼之义。(3分)

答题模式:先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总起。再结合全诗,一联一联地复述大意,点明其作用。这是分述。可用序号表明。

10题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玉盘珍馐直万钱 拔剑四顾心茫然

11题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E、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表明“外婆”的这一“主张”,外婆只是客观地陈述农村的实际情况。[www.61k.com]

A这个开头主要是为了表现小说中“母亲”畸形的爱作的铺垫。

C、“这一切只表明,母亲??”有误,本文主旨是母亲的约束是不对的,孩子的到处跑是天性。

(2)①稻草人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小说围绕孩子给稻草人穿衣展开了情节;②稻草人是乡下田间特有的事物,以此为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③稻草人有象征意义,象征了孩子们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和爱玩、喜爱自由等天性。

答1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母亲”是一个存在着畸形之爱的人。她在对待孩子回乡下的问题上,有两个担心:一是乡下不卫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二是担心孩子到处乱跑,会发生危险。在对待孩子和外婆的态度上,都是苛刻、简单,并且对孩子的关爱远远超出对自己母亲的尊重。

概括形象2分,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4)小说反映了现在对孩子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吸取这些教训。①不要过于宠爱孩子,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②要鼓励孩子亲近自然,让他们回到自然之中,有自由自在的童话般的童年生活;③要放开手脚,让孩子自由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④要引导孩子了然自然,接触生活,不要把大人思想或做法强行加上孩子的身上,不要让世俗的铜臭观念、人情淡漠无形中感染或影响到孩子纯真的心灵,让孩子过早在失去童年的欢乐,走向成人的世界。

围绕家庭教育中爱的方式,家长的责任等方面来谈,意思对即可。

【解析】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E.“波伏娃支持萨特‘懂得了干预生活’的学说”有误,波伏娃给予萨特的是批评,而不是简单的支持。

A.赢得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人的赞扬的是波伏娃的博学、勤奋和执著的追求。

B.影响说反了,表述的应该是波伏娃对萨特的影响。

(2)从全文看,写回忆录对波伏娃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解析】

①波伏娃的回忆录记录着她少年时的理想,使她能坚定地对待人生;

②记录着了她对社会生活、政治风波的见证和参与;

③回忆录加深了她对往事的记忆,加速了她暮年的衰败感,导致她晚年心境的虚无。

提示:从开关就提及波伏娃的回忆录,梳理时必须要提及。

(3)文章的开头说波伏娃“保持着”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可是全文几乎都在写她与萨特的关系,这是为什么?

【解析】

①萨特是波伏娃的一生中始终相关联的人,两人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终及一生。

②萨特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比如在对待战争的看法上,都受到波伏娃的影响,

文聘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这样从侧面表现了波伏娃的独立思想;

③写萨特的思想变化,而这又是波伏娃以善解、支持、直言不讳的批评促成的;

④波伏娃的意志从未被萨特影响,她一直特立独行,又是以萨特的思想成就衬托出来。[www.61k.com]

提示:每一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4)通过本篇传记,你如何看待人格独立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解析】

①这篇传记,极力描述了波伏娃特立独行的品格,她崇尚自由,于世俗叛逆,她的作品饱受争议;

②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战争爆发后,她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她影响萨特积极参与抵抗运动,参加所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活动。(4分)

③由此看来,独立的人格与社会的责任之间并不矛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在社会责任和自我人格之间做到:既坚守社会的责任心,又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4分)

提示:首先要联系传记事实谈二者的关系,再由传记中内容生发出来,加以总结,意思对即可。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抱歉,获取内容失败请稍后刷新尝试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A.今年高招艺术类考生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促使文化课成绩水涨船高,一些艺考生开始为自己文

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www.61k.com)

B.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本着人道主义为原则,先后派遣

救援人员前往当地协助救援。

C.杜甫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丰富阅历,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诗风,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情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暴雪袭击,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人们

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

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B.宋代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王

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是宋代优秀散文的代表。

C.现代诗歌《再别康桥》《天狗》、报告文学《包身工》、小说《边城》、戏剧《雷雨》的作者分别

是徐志摩、郭沫若、夏衍、沈从文、曹禺。

D.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敲钟人瓦西莫多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这两个

形象,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www.61k.com]”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籍民车 籍:征用 .

B.人未谕县官意 谕:告诉 .

C.二事俱寝 寝:停止 .

D.契丹知不可夺 夺:改变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治废田,以救水患 以威用其民 ..

B.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括得地讼之籍数十 ..

C.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D.今所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

B.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

C.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

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

D.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

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第二部分(共123分)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www.61k.com)

10.第二大题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取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③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陆游《钗头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⑤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襟三江而带五湖, 。(王勃《滕王阁序》)

⑦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⑧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登多景楼

【南宋】刘 过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南宋名将韩世忠等曾在这一带击败金兵。②诸公:指投降派。 ③使客:求和的使者。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上多景楼远望,眼前之景雄伟壮阔,但因大宋山河破碎,不禁愁绪满怀,无限感慨。

B.颔联写“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诸公”媚敌求荣的无耻,表达了诗人悲恨交加的思想感情。

C.颈联写诗人因怀人在北固山多景楼借酒浇愁,看到广阔的中原地区,内心对收复失地又充满了希望。

D.本诗写景的笔墨极简省,重在抒写诗人感慨,沉郁悲壮,其风格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相近。

②尾联“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③②①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www.61k.com]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运用地图、指南针等进行导航。那么,在没有这些工具的情况下,人的大脑又是如何“导航”的呢?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1970年,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大鼠做实验,在大鼠的大脑海马区发现了位置细胞。他们把电极记录器安置在大鼠的海马区,然后让大鼠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自由活动。他们发现,当大鼠活动到房间的特定位置,特定的位置细胞就会兴奋。这好像给予了每个位置一个记忆,这样大脑就记住了曾经到过哪些地方。有趣的是,当把这只大鼠放到另外一个房间,它会自动地将新房间的“地图”重新绘制一遍。这样,相对有限的大脑皮层细胞就可以记住不断出现的新鲜环境了。科学家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仪对人的脑部进行扫描研究,证明人脑的海马区同样存在着“位置细胞”。

研究人员对这个发现十分欣喜,但他们也意识到:除位置细胞外,大脑海马区必然还存在着起其他作用的“导航细胞”。

到了1980年,纽约大学的科学家终于发现了期待中的另一种导航细胞:头部方向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辨别头部朝对的方向,比如当头部朝向北方的时候,一组细胞会兴奋;而头部转向南方时,另一组细胞兴奋。方向细胞并不是利用磁场也不是通过单纯的外界刺激输入来感受方向的,而是通过前庭系统来实现其功能。这个系统能够负责身体的平衡,综合眼睛、关节和内耳的信息,方向细胞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系统来产生特定兴奋的。

但是,只有位置定位和方向感知还是不够的。如果在两个地点之间有多条路线,大脑是如何选择的呢?这就需要后来发现的第三种“导航细胞”——网格细胞。

直到2004年,网格细胞才被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他们把大鼠放在一个比普通实验房间大一倍的实验室内,成功地发现了网格细胞独特的兴奋方式——正三角形网格兴奋。兴奋的细胞呈正三角形分布,其作用类似于地图中经线和纬线划出的正方形格子,将环境的位置标记到大脑中。

那么,这样的网格型兴奋是如何帮助我们找到方向的呢?简单来说,网格细胞的作用就是通过类似经、纬线的网格模型,建立坐标系,让所有的位置信息都可以坐标化,并告知我们已经行进了多远。虽然网格细胞可以给所有信息一个坐标,但是将这些信息长期保存还需要大脑海马区记忆储存功能的配合。

这些“导航细胞”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共同构建了大脑的导航体系,为人类实现自我导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取材于《光明日报》,有删改)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大脑中起导航作用的位置细胞、头部方向细胞和网格细胞都存在于海马区中。

B.大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其位置细胞会自动绘制新的地图来替换脑中原有的地图。

C.前庭系统因具有平衡身体,综合眼睛、关节和内耳信息的功能,所以能确定方向。

D.在两个地点之间有多条线路的情况下,人们只依靠网格细胞就可以实现准确导航。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我们的大脑为什么能够认路。(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黑白苏州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①许多年以来,古老与风雅便是我梦幻中的苏州。(www.61k.com)走进这座古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阅读,就发现苏州果然很老,枫桥、寒山寺、胥门……它们附丽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古老;苏州果然很雅,小桥、流水、园林……其中散淡的韵致一处比一处风流。岁月深处,苏州是一片家园厚土;折身之间,苏州是一抹秀色青青。

②然而,最触动我心灵的,却并不是这些早已为人稔熟的文化元素,而是这座古城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成片成片黑瓦白墙的民居,一匾一匾黑底白字的招牌。那几天,我往返于与之相邻的几座城市,惊奇地发现,一出苏州境域,就没有了这种黑白鲜明的城市色彩。显然,“黑白”只属于苏州。

③黑白苏州!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苏州,撷取着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粹,借助建筑和招牌,以“黑白”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令苏州的灵魂在黑白分明的时空中轻舞飞扬。纵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这种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也丝毫没有淡化,抑或变形。

④其实,苏州给人的最初印象本是柔美的——吴侬软语、垂堤杨柳、丝绸苏绣、茶肆评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孕育了太多的文采风流。一代代美丽的苏州女儿家长成嫁人,小桥、流水旁的人家里,吴侬软语呢喃至今。一代代倜傥风雅的苏州才子吟风写月,一展情怀——陆机、张旭、范仲淹、唐伯虎、金圣叹……哪一个不是用字或画或文在浇灌、养育苏州的柔美。在每一个游人的眼里,苏州就是那柔柔的《茉莉花》民歌,就是那悠悠的寒山寺钟声……

⑤然而,苏州骨子里却是刚烈的。这种刚烈最鲜明地体现在苏州人身上。最好的事例是苏州开城祖伍子胥,他曾交待,自己死后要悬头城门,要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越国军队踏入吴国。相传,在越国军队走近城门时,伍子胥那双未合上的双眼竟然喷出血光,令越军不得不绕行别的城门入城。后人赞曰: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金圣叹,也是一位刚烈志士。史载他奇才横溢,生性不羁。大明亡灭,普天之下,唯有金圣叹敢于发出呐喊,敢于放声痛哭,终以“大不敬罪”而被杀,是为著名的苏州“哭庙案”。明代,苏州织工大暴动更是威震朝野,“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提着脑袋、踏着血泊冲击”京城的腐败统治,这次暴动的声响长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无疑,这些人物和事件,为苏州竖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

⑥在许多人心中,苏州的黑白仅仅是旧照片上的视觉色彩,仅仅是城市古老的简单诠释,他们全然不理会这座古城积淀深厚的文化内蕴,更不用心体验它于黑白色彩中坚守的文化骨骼有多沉重。然而,你往枫桥去,你会发现枫桥乃至苏州的所有拱桥,无不是用棱角分明的石块在构筑圆拱;你往拙政园去,你会发现拙政园乃至苏州所有园林中的点睛之物———太湖石,无不是形丑而质硬;你往绣房去,你会发现每一块锦绣图案,无不是钢针彩线在穿梭;你往剑池去,你会发现刚性的剑与柔情的水竟协和如斯——一池清水深藏宝剑三千……

⑦柔美与刚烈,就这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不也正是对苏州黑白色彩的精神内涵的另一种呈现吗?

⑧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①段写作者走进梦幻中的苏州古城,观赏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它的古老与风雅,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认为,苏州拥有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黑瓦白墙的民居,黑底白字的招牌,优美的苏州园林都是黑白文化的元素。

C.文章第⑥段写苏州拱桥的石块、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写绣房和剑池,目的是说明苏州文化真正的特点是刚硬。

D.文中写了苏州与周边几座城市的不同,写了苏州的表象与内在精神,鲜明地突出了经久不变的“苏州本色”。

E.作者借助对苏州建筑景观、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的叙述描写,揭示了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寄寓了深沉的理性思考。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www.61k.com)(7分)

(1)作者说“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请根据第⑤段的内容,概括这“大写的人”具有怎样的刚烈品格。(3分)

(2)文章以“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这句话作结,好在哪里?(4分)

18.从全文看,题目“黑白苏州”有哪些含义?(4分)

19.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苏州怎样的城市精神?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频发:2008年中国发生冰雪灾害、汶川地震,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核辐射危机……

在这些灾难面前,我们可能有过震惊,有过恐惧,有过悲伤,有过感动,有过思考…… 请以“灾害带给我们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

语文试卷(八)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C 2.B 3.A 4.D 5.B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B(谕:明白)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7.B(助词,的) (A 第一个“以”为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以”为介词,“凭借”。[www.61k.com]C第一个“者”,用在代词后,“的”;第二个“者”,位于时间词之后,表停顿。D第一个“所”,助词,与动词“争”组合成名词性结构,意思是“……的土地”;第二个“所”是名词,处所,地方。

8.D(图:画下;向:此处指“拥护”) 9.B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能结合文中事例谈出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正确理解,4分;能联系实际谈启示,4分;语言通顺,2分)

11.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5分,“//”可断可不断)

12.(8分)

①杜鹃啼血猿哀鸣 ②明月楼高休独倚

③锦书难托 ④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⑤所以游目骋怀 ⑥襟三江而带五湖

⑦奈何取之尽锱铢 ⑧醉翁之意不在酒

13.① C(3分)

②(4分)答出对比手法、设问手法均可。(如答借事抒情、联想,言之成理也算对) (1分);结合诗句分析出诗人的悲愤、无奈的感情。(3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A(3分)

15.(5分)因为人脑中的“位置细胞”帮助我们绘制所处地点的地图,记住所处位置;“头部方向细胞”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而“网格细胞”则让所有的位置信息坐标化,并计算行进的距离。三种细胞有效协作,共同构建了大脑的导航体系。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A C

17.(1)(3分)答案要点:忠贞不屈(爱国忠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每点1分)

(2)(4分)答案要点:①点明主旨(1分);照应题目(1分);②用反问,强调作者的观点并引发读者思考。(2分)。

18.(4分)答案要点:

①苏州的民居建筑、店铺招牌等色彩是黑白色。(1分)

②“黑白苏州”蕴含着苏州城独特的历史传承。(1分)

③“黑白苏州”蕴含着苏州的文化内涵,是苏州外在的柔美与内在的刚烈的和谐统一。(2分)

19.(10分)能谈出苏州的城市精神,如刚柔相济、坚守文化骨骼等,3分;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4分;语言通顺,3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略)依据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附:文言译文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2012年福建省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及参考答案

(一)

沈括,字存中,由于父亲的官位,他享受朝廷恩荫,担任了沭阳县主簿的官职。(www.61k.com]沈括考中进士后,被派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后来升为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对于天体的现象、图象以及观象的器械几乎全然不知。沈括设置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以后这些都被使用。

淮南发生了饥荒,朝廷派沈括去巡视调查。他到达淮南后,便下令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同时组织修通河渠,整治荒芜的田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困难。随后他又升任集贤校理,奉命巡视调查两浙地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当时,朝廷大量征用民间的车辆,人们不了解官家的意思,认为是对他们财物的夺取而忧虑;又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盐去解决蜀地的吃盐问题。上书议论这两件事的奏疏多得如织布机上的纱线,但都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沈括侍立在皇帝身旁,皇帝看着他说:“你知道征用车辆的事吗 ”沈括回答说:“知道。”皇帝问:“这事怎么样?” 沈括

说:“请问征用车辆要做什么用呢?”皇帝说:“北面的辽军用马来取胜,没有车是不能够抵挡他们的。”沈括说:“车战的好处,在历代都可以看到。但是古人所说的兵车,是轻车,有五匹马来拉,有利于快速进军。现在民间的载重货车庞大而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所以人们都叫它?太平车?,只能供平时用用罢了。”皇帝高兴地说:“别人的话没有说到这些,我要好好考虑一下。”接着又问他蜀盐的事,沈括回答说:“把所有的私人盐井都填塞掉而运解州的盐去,使所有的盐都由官府发售,当然好。但是,忠州,万州,戎州,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小盐井特别多,是不能够一下子禁绝的,势必要派人去守卫它们,这样一来,恐怕就得不偿失了。”皇帝点头,认为很对。第二天,这两件事就都停止了。

辽国的萧禧来争要河东黄嵬一带地方,留在宾馆不肯离去,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得返回。”皇帝派沈括前去谈判。沈括到枢密院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近年来商定边境的文件,文件上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为边界,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差三十里远,就上表述说这件事。皇帝听后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于是,皇帝命令将所画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理屈词穷,才不再争论了。皇帝赏赐了沈括一千两白金,让他出使去辽国。他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谈。沈括找到争论土地的数十份文件,预先让办事人员背熟它。杨益戒提出问题,沈括就让办事人员回答。另一天再提出,还是同样回答。最后杨益戒无话可答,傲慢地说:“你们连几里的地方也不愿意放弃,难道想轻易断绝两国的和好吗?”沈括说:“现在你们北朝舍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凭借暴力来役使你们的人民,这对我们宋朝没有什么不利。”总共会晤了六次,契丹方面知道沈括的意志不会改变,就丢开了黄嵬地区不谈,沈括于是启程回朝。他在路上画下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拥护和不满,写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

沈括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

.、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而且都有论述和著作。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

(二)

壶遂说:“孔子的时候,上没有圣明的君主,下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了《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文字拿它来判断礼教和道义,把它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您上遇到了圣明的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都齐全完备,而且大家全都依照应有的秩序各得其所,先生您所要撰述的又想阐明什么呢?

三 :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六)

一.

1.C 从原文看,历史学更多担负有的特殊职责,应该是“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而不是“担负起决定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的特殊的职责”。见第2段。

2.D 原文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是“时常成为”而不是恒定的尺度。见第4段。

3.B 第4段的开头句“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来看,是对上段话所阐述的内容“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的否定。

4.B 典:主持,主管。

5.B 【④是太祖对文聘的高度评价,也可以说是他是忠臣,但不是忠臣的品质的事情。0328上午补充】⑤句表现的是太祖对文聘的信任,⑥表现的是文聘用兵的谋略和智慧。

6.D 时间顺序不当,“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应该在“担任江夏太守,统领军队”之前。

7.曹丕【有人将此译为“文聘”,我不敢苟同。一是此句承前句省略主语“文帝”,二是从内容上讲,既然是文聘与夏侯尚一起围攻,并且文聘后面能独当一面,但官职不小,夏侯尚就不大可能命令文聘。只要比文聘高的人官才可以,皇帝更能。故我觉得此句主语应是“文帝”而非“文聘”。0328上午补】与夏侯尚围江陵时,派文聘引一支军队另屯于沔口,阻止石梵,独自抵挡一队人马,因防御敌人有功,被升迁为后将军,封为新野侯。

屯:驻扎。

止:阻止

御:防御、抵挡、抵抗。每一处1分,大意2分。

朝廷分给文聘住户和城镇,并封文聘的儿子文岱为列侯,又赐予文聘侄子文厚为关内侯的爵位。文聘死后,追谥为壮侯。

从子:侄子。【从兄子:侄子】

薨:hōng 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谥shì ①名词,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②动词,加给谥号。③动词,称;号。

①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也,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表死,其子琮立。 文聘字仲业,是南阳宛城县人,担任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派他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刘表死后,他的儿子刘琮继位。

立,①站立。②竖立、直立。③建树、成就。④三十岁。⑤成立、存在。⑥设立、设置。⑦实行。⑧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⑨立即。⑩通“莅”,临。

②太祖征荆州,琮举州降,呼聘欲与俱,聘曰:“聘不能全州,当待罪而已。”太祖济汉,聘乃诣太祖,太祖问曰:“来何迟邪?”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汉川,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

地下,而计不得已,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欷歔流涕。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

当时曹操或太祖征计荆州,刘琮率全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与自己一起归降,文聘说:“我不能保全荆州,应该等待惩罚罢了。”太祖渡过汉江,文聘就前往拜见太祖,太祖问他说:“来的为什么这么迟呢?【或为什么来的这么迟呢?】”文聘回答说:“先前不能辅佐刘荆州来侍奉国家,荆州虽然丢了,但我却常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地和边境,如此能够在活着时【生】没辜负孤儿弱妇,死了【死】也无愧于九泉之下的刘荆州,可是设想的不能实现,以致于如此的地步。我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没有脸面早来进见明公罢了。”说罢就哽咽流泪。太祖为他的一席话深感悲怆,说道:“仲业,你真是一个忠臣啊。”于是用厚礼招待他。曹操授予文聘兵权【或一定的兵力】,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举,拿,率领。

③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文帝践阼,进爵长安乡侯,假节。

太祖首先平定荆州,江夏与吴国接壤,民心不安稳,于是曹操就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并让他掌管北方的军队,把边防大事委托给他,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后来,文聘又与乐进在寻口攻打关羽,其间建立了功勋,被进封为延寿亭侯亭侯,又被加封为讨逆将军。(在江夏镇守时),文聘曾于汉津攻取关羽军队的军械、粮草,又在荆城烧毁了关羽军队的船只。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加封文聘长安乡侯的爵位,授予他符节。

践阼,也写作践祚,jiànzuò ①古代帝王新即位,升东阶以主祭。②帝王即位。译为即位、登基。③临时代行王政。

假节 ①持节为使臣。②借用符节。此处是授予符节。

④与夏侯尚围江陵,使聘别屯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御贼有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

曹丕与夏侯尚围江陵时,派文聘引一支军队另外驻扎在沔口,阻挡石梵,独自抵挡一队人马,因防御敌人有功,被升迁为后将军,封为新野侯。孙权率领五万人马亲自攻打石阳,情况非常紧急,但文聘坚守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多天只好撤军离开。文聘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魏文帝给他增加住户五百户,加以以前的封户共计一千九百户。

⑤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分聘户邑封聘子岱为列侯,又赐聘从子厚爵关内侯。聘薨,谥曰壮侯。岱又先亡,聘养子休嗣。卒,子武嗣。

文聘驻守江夏几十年,有威望,有恩惠(或恩威并用),名震敌国,使敌不

敢侵犯。朝廷分给文聘住户和城镇,并封文聘的儿子文岱为列侯,又赐予文聘侄子文厚为关内侯的爵位。文聘死后,上谥号为壮侯。文聘儿子文岱又先去世,文聘的养子文休继承列侯的爵位。文休死后,文休的儿子文武又继承了列侯的爵位。

⑥嘉平中,谯郡桓禺为江夏太守,清俭有威惠,名亚于聘。

喜平年间,谯郡桓禺担任江夏太守,为人清廉节俭,有威望,有恩惠,但是他的名声逊色于【或比不上】文聘。

亚yà,①次一等的。②次于。③接近的、同类的。④同“娅”,姊妹的丈夫相互间的称呼。⑤通“压”,低垂。⑥yā,象声词。

重有感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公元835年冬(大和九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公元836年春(开成元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沉没。作者有感于此事和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局势,写了这首诗。因为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安危”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通“举”)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纪昀说:“岂有、更无,开合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李义山诗集辑评》引)这是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意思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拭泪欢庆呢?“早晚”,即“多早晚”,系不定之词。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这首诗与《有感二首》有直接的联系,议论的对象依然是“甘露之变”,故以“重有感”为题。唐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李昂暗中支持下,诈称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企图趁机消灭宦官集团,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史称“甘露之变”。在《有感二首》中诗人对事变的悲惨结局表示了极大愤慨。而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则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为朝廷分忧。“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二三月间,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斥责宦官滥杀无辜,扬言要“清君侧”。宦官仇士良等警惕畏惧,有所收敛。诗人感于此事,写下这首诗。这是一首感时伤世的七律诗。诗人迫切希望能铲除宦官专政的恶势力,以恢复被削弱的皇权即中央集权的权威性。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玉帐:主帅所居帐幕。宋张淏《云谷杂记》:“玉帐乃兵家压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黄帝遁甲。”牙旗:大将所建以象牙为饰的大旗。张衡《东京赋》“牙旗缤纷”,《文选》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首联是说,主将的营帐和军中的大旗都占据了上游的有利地形;国家正处于危难关头,大将理应与君主共忧患。首联写出刘从谏“清君侧”的有利条件,以“须”字点名刘从谏有分担君主之忧的责任。同时也不无暗含着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的思想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须”字点名刘从谏,也是在暗自表达自己愿为君主分忧。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

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安危”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窦融:东汉平陵人,曾任钜鹿太守,归汉后受凉州牧,上表请出兵讨隗嚣。及破嚣,封安丰侯,拜冀州牧。见《后汉书》本传。关右:函谷关以西。

陶侃:晋鄱阳人,刘弘辟为南蛮长史,明帝时曾率师平苏峻之乱。会师于石头城下。乱平,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见《晋书》本传。石头: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

颔联是说,像窦融请求出兵的奏折已从关右上奏,像陶侃讨贼平叛的军队应该进逼石头城了。颔联用“已”赞美刘从谏的上表,用“宜”感叹其应该进军而不进军的行为。首联是写想法,而此联则通过描写行动来解释“如此分忧”。 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的一种感慨和忧虑。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个是已然之事,一个是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蛟龙愁失水:《管子·形势》:“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叫神废。”

鹰隼与高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又,《汉书·孙宝列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与,与“举”同义。

这两句是说既然没有【怎么能有】蛟龙为失水而忧愁的道理,故绝没有【更没有】刚猛的鹰隼能搏击于萧瑟的秋空【的道理】。第三联将皇帝受宦官挟持的既成事实用反问的句式说出,感慨刘从谏不过成为高秋展翅的鹰隼,其中含有反激刘从谏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图。针对这一情况,纪昀指出:“‘岂有’,‘更无’,开阖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也。揭出大义,压伏一切,此等处是真力量。”(《四库全书提要》)。这里诗人用了“激将法”,以蛟龙不愁失水,高秋展翅的鹰隼来激励劝勉刘从谏不要再犹豫,积极进军,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通“举”)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纪昀说:“岂有、更无,开合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李义山诗集辑评》引)这是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星关:犹言天门,指皇帝居处。雪涕xuě tì ①擦拭眼泪。《列子·力命》:“ 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北齐书·神武帝纪上》:“神武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恸。” 清谭嗣同 《江行感旧诗》:“悲秋賸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②晶莹泪珠。唐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望天收雪涕,看镜揽霜须。”蒋和森《<红楼梦论稿>再版后记》:“临书挥雪涕,将夜歌重温,恨天遽夺千秋笔。”

这两句是说朝廷上下,从早到晚一片号哭声,乃至于神人陷入悲痛之中;什么时候才能把被宦官盘踞的禁宫收复,举国上下化悲为喜呢?尾联用“早晚”二字,于热望中透露出诗人的期待。这种期待的表达更是与前面相呼应。把被宦官盘踞的禁宫收复,举国上下化悲为喜也只有通过刘从谏的果断进军,为国效力了。再次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意思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拭泪欢庆呢?“早晚”,即“多早晚”,系不定之词。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1. 早晨和晚上。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郭知达集注:“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也。”

2. 先与后;迟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北齐书·崔昂传》:“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仆射。”

3. 过早或过迟;应早或应迟。《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南史·程灵洗传》:“﹝ 程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4. 或早或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明天就远走高飞了。”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你看着小崔 ,凡是给日本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5. 时时;天天。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诗:“他日如寻 始宁墅 ,题诗早晚寄西人。”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顾咱。” 成荫 《打得好》:“ 玉锁娘 ,可把 老王 交给你啦,早晚可得操心些。”

6. 何日;几时。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讌席,请乙为宾;而旦於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道傍傥有山中旧,问我收

身早晚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系人心早晚休?” 清 顾炎武 《桃叶歌》:“旧日 秦淮 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7. 何得;何曾。唐 拾得 《诗》之三二:“箇箇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8. 时候。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着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我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老舍 《四世同堂》一:“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9. 泛指近日的某个时候。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 项羽 ,便是囊中之物。”《水浒传》第八二回:“朝廷差 宿太尉 亲賫丹诏??前来招安,早晚到也!”】

前人认为,“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华丽之中,时带沉郁。如《重有感》,《筹笔驿》等篇,气足神完,直登其堂,入其室矣”(施补华《岘佣说诗》)。该诗以律体议论时事,读其诗,其沉郁之风直逼杜甫。这首诗不仅客观的表达了时事,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向来只被义山的爱情诗折服,如今读《重有感》,更能感觉到他的沉郁气质,那是一种从一而终的沉郁。

8.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1分)①首联,直陈在国家危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1分)②颔联用了两个典故,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和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1分)③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表述对唐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的忧心。(1分)④尾联写出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从而表达了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的期望。(1分)

9.“须”字用得好,极见用意,它强调的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让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词语的表意有的依据。(3分)

“宜”透露出作者对刘从谏的“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有中鼓励、有敦促,有隐含着轻微的批评,而“将”字只能表达期盼之义。(3分)

答题模式:先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总起。再结合全诗,一联一联地复述大意,点明其作用。这是分述。可用序号表明。

10题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玉盘珍馐直万钱 拔剑四顾心茫然

11题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E、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表明“外婆”的这一“主张”,外婆只是客观地陈述农村的实际情况。

A这个开头主要是为了表现小说中“母亲”畸形的爱作的铺垫。

C、“这一切只表明,母亲??”有误,本文主旨是母亲的约束是不对的,孩子的到处跑是天性。

(2)①稻草人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小说围绕孩子给稻草人穿衣展开了情节;②稻草人是乡下田间特有的事物,以此为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③稻草人有象征意义,象征了孩子们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和爱玩、喜爱自由等天性。

答1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母亲”是一个存在着畸形之爱的人。她在对待孩子回乡下的问题上,有两个担心:一是乡下不卫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二是担心孩子到处乱跑,会发生危险。在对待孩子和外婆的态度上,都是苛刻、简单,并且对孩子的关爱远远超出对自己母亲的尊重。

概括形象2分,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4)小说反映了现在对孩子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吸取这些教训。①不要过于宠爱孩子,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②要鼓励孩子亲近自然,让他们回到自然之中,有自由自在的童话般的童年生活;③要放开手脚,让孩子自由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④要引导孩子了然自然,接触生活,不要把大人思想或做法强行加上孩子的身上,不要让世俗的铜臭观念、人情淡漠无形中感染或影响到孩子纯真的心灵,让孩子过早在失去童年的欢乐,走向成人的世界。

围绕家庭教育中爱的方式,家长的责任等方面来谈,意思对即可。

【解析】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E.“波伏娃支持萨特‘懂得了干预生活’的学说”有误,波伏娃给予萨特的是批评,而不是简单的支持。

A.赢得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人的赞扬的是波伏娃的博学、勤奋和执著的追求。

B.影响说反了,表述的应该是波伏娃对萨特的影响。

(2)从全文看,写回忆录对波伏娃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解析】

①波伏娃的回忆录记录着她少年时的理想,使她能坚定地对待人生;

②记录着了她对社会生活、政治风波的见证和参与;

③回忆录加深了她对往事的记忆,加速了她暮年的衰败感,导致她晚年心境的虚无。

提示:从开关就提及波伏娃的回忆录,梳理时必须要提及。

(3)文章的开头说波伏娃“保持着”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可是全文几乎都在写她与萨特的关系,这是为什么?

【解析】

①萨特是波伏娃的一生中始终相关联的人,两人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终及一生。

②萨特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比如在对待战争的看法上,都受到波伏娃的影响,

这样从侧面表现了波伏娃的独立思想;

③写萨特的思想变化,而这又是波伏娃以善解、支持、直言不讳的批评促成的;

④波伏娃的意志从未被萨特影响,她一直特立独行,又是以萨特的思想成就衬托出来。

提示:每一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4)通过本篇传记,你如何看待人格独立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解析】

①这篇传记,极力描述了波伏娃特立独行的品格,她崇尚自由,于世俗叛逆,她的作品饱受争议;

②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战争爆发后,她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她影响萨特积极参与抵抗运动,参加所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活动。(4分)

③由此看来,独立的人格与社会的责任之间并不矛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在社会责任和自我人格之间做到:既坚守社会的责任心,又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4分)

提示:首先要联系传记事实谈二者的关系,再由传记中内容生发出来,加以总结,意思对即可。

四 :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

第5单元 阅读古代诗歌(1)

[共11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www.61k.com)(11分)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入诗?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诗人选取“孤云”“归鸟”“微阳”“乔木”“秋山”这些意象入诗。这些意象紧扣题目“怅望”,表示是诗人“怅望”所见,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的氛围,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2)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2)抒发了感时伤事、怀乡思人的愁绪,岁月流逝、容颜渐老的惆怅落寞。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渔 家 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

能有几?金龟①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②

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①〔金龟〕佩带的饰物。贺知章曾解下金龟换酒以酬李白。 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述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5分)

(1)开头两句写了暮春时节,软风吹拂,细雨如丝,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的情景。

(2)请简要赏析“恋树湿花飞不起”一句的妙处。(6分)

(2)“湿花”承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手法, 赋湿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就更可想而知了。此句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野水孤舟

梁 栋[注]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首联描写了雨后溪流迷漫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彷徨、迷惘的心情。开头两句,写骤雨初歇,积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这两句既是写眼前实景,也是暗示诗人的感情。

(2)颈联中“空”字有何含意?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空”,有“白白”和“徒然”的意思。诗人想要乘舟渡河,可是门前流水,水势浩大,无法渡水,这预示着诗人的报国抱负没有施展的机会。一“空”字,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绝望和慨叹。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偶成二首(其一)

邓 肃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参鼻观①,扫空六凿②

自天游。 【注】①〔鼻观〕佛家有观想法,观鼻端白,称为鼻观。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 ②〔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1)颈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颈联的意思是自己在困穷的情况下,也不因妻子和孩子的饥寒而改变刚贞的节操,纵使时光易逝,转眼就是秋天,也感到天地无私,在家人的笑语声中,没有了悲愁的心绪。表达了诗人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志向和操守的豪迈气概。

(2)本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全诗赏析。(6分)

(2)全诗前四句写景,是实写。开头两句以苍苔白石衬托环境的清幽,以虹桥缥缈、碧水潺潺写景物的优美,这是庭院外边之景。三、四句写太阳照过窗隙,浮动的游气如野马,雨后蜗牛向墙角爬行留下丝丝篆文,这是庭院内部所见。后四句写意,是虚写。五、六句抒发旷达情怀,七、八句寄寓不屑与世俗浮沉的情怀。全诗由写景到写意,从实写到虚写,从闲适到豪迈,章法结构不凡,脉络井然有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雨 后 裘万顷

核按钮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www.61k.com)

新香浮罢亚[注]

,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罢亚〕稻穗摇摆状。

(1)诗人为什么在尾联中说“吾生一何幸”?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首联把秋色与农事联系在一起,秋日晴明,景色美好。颔联写秋雨后的田园风光。颈联写秋雨后农妇织作、促织伴鸣,农夫犁锄、鹭鸟伴影的秋事繁忙景象。尾联的“幸”透露欣喜,着一“又”字,说明连年丰收,让人高兴。

(2)试分析“秋容晴为妍”中的“妍”字的作用。(5分)

(2)“妍”字写出了秋日晴朗的美好景色。也为全诗定下了喜悦的感情基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林 逋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1)全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渲染出怎样的环境特点?(6分)

(1)全诗主要选取了寺、田、鸟、烟四种意象。渲染出高僧瑞上人处所幽深清寂的特点。

(2)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抒发了对瑞上人幽深恬静生活的倾慕之情,表达了诗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和闲逸情致。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其四)

裘万顷 不见诗仙何逊①

来,春风几度早梅开。

竹篱茅舍自清绝,未用移根东阁②

栽。 【注】①〔何逊〕梁朝诗人,有《咏早梅诗》传世。 ②〔东阁〕古时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1)早梅开在乡间的竹篱边、茅舍旁,无人欣赏,它的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用不着专门为了供人欣赏而移栽到那达官贵人来来往往之处。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和悠闲恬淡的心情。

(2)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早梅开在乡间的竹篱茅舍旁,仍有清雅的风姿和孤傲高洁的气质。诗人以早梅自况,表明喜欢在竹篱茅舍边生活,不愿意在官场争名逐利,诗人借孤傲雅洁的早梅表达了孤芳自赏、高洁清高的志向。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①

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②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①〔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②〔六郡雄〕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1)这两首诗对边塞环境的描写各有什么特色和作用?(5分)

(1)陈诗“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王诗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浩瀚的大漠风光。狂风扫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2)这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陈诗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王诗以轻快跳跃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写出了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赞颂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绝 句 王 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1)诗歌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细雨迷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寒气没有冬季凛冽,不过春风如剪,透过夹衣,有时还是会使人感到寒意。描绘了一幅天气 阴沉、寒风料峭的晚春图,为送春、伤春营造了氛围。

(2)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2)“看春归”三字,是全诗的题旨。(答“欲寻何地看春归”也可)“春归”,指春天离去,春尽而归,花盛而谢。诗人不写他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景,

核按钮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

却说处处园林有主,残存的春光都被人占尽,眼看着春光归去,却无法找到驻足放眼之地,表达了诗人欲送春而无地的怏怏之怀、怅惘之情。[www.61k.com]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风 流 子

孙光宪

①②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

③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①〔槿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溪曲〕小溪弯曲处。 ②〔菰〕水边的茭白。 ③〔水葓(hónɡ)〕红草。

(1)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分)

(1)这首词选取了茅舍、槿树、小溪、菰叶、水葓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村舍风光画面。

(2)这首词艺术构思巧妙,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2)词的开头两句写用槿篱与溪曲装点了茅舍的优美环境,并描写了鸡犬之声,让人感到和平生活的气氛;“菰叶长”三句描绘了茅舍周围使人留恋的景色;“听织”三句写茅舍之外即听到急促的织布声,说明妇女在辛勤紧张地劳动。整首词围绕茅舍展开,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的农村图画。

核按钮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

单元检测·12

第5单元 阅读古代诗歌(2)[共11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www.61k.com)(11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首联描写早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首联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气。

(2)诗人是如何体现“早梅”之“早”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2)首联“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秋寄从兄贾岛

无 可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景物巧妙,请赏析前两联在写景方面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1)①动静结合。首联所写,暮色苍茫,草虫喧叫为动景,作者静坐禅房,沉思不语为静景,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表达了诗人对其从兄贾岛的思念之情。②视听结合。诗人夜深不能寐,只听得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听到更漏滴残(“彻”),此为听觉描写;天亮开门一看,并未下雨,唯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深”),此为视觉描写,视听结合,更巧妙地表达出诗人对其从兄贾岛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①表达出诗人对其从兄贾岛的思念之情。首联写静坐西林寺,暮色听虫鸣,颔联写长夜不眠听雨,后两联写对往事的回忆,都表达了对贾岛深深的思念之情。②表达了对贾岛落叶归根,放弃追逐名禄、归隐山林的希望。颈联回忆当初贾岛因名落孙山而生忧愤病,因朝廷昏庸不识人才,国事不可救药而生忧思病,两病相加,起了泛舟洞庭、归隐渔樵之心。尾联“迟回”“共”都表达了希望贾岛早日放弃名禄、归隐山林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注]长 门 怨

刘 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

核按钮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

(1)“雨滴长门秋夜长”一句对景物描写得极为巧妙,请分析其作用。[www.61k.com](5分)

(1)第一句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夜长门宫冷寂凄清的图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愁苦的心境,奠定了全诗哀伤凄怨的感情基调。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诗人借雨滴、秋夜等意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抒发了内心的愁苦之情。②拟物。失宠宫妃的愁心伴着秋雨飞到皇帝寻欢作乐的昭阳殿,将无形的愁心当作有形之物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妃的悲苦命运。③对比。将失宠宫妃之泪痕不断与君恩已断联系起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把皇帝的寡恩无情给揭露出来。④夸张。“拭却千行更万行”一句是夸张,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幽禁深宫、怨愁满怀、终日以泪洗面的失宠宫嫔的形象。(以上四种手法,答出两种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2)题。(11分)

定 风 波

李 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1)这首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1)秋夜,一位女子正倚窗而立,凝望着河汉星空。一队大雁悠然南飞而过,之后,浩瀚的星空又显寂寥。只见荷塘月色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雾。词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女子窗前思夫的寂静凄凉的图景。

(2)“候虫声接杵声长”一句描写可谓传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杵声”和“候虫声”为动,反衬周围的寂静,寂静的夜又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辗转反侧,可谓传神,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生发的深深的愁绪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踏 莎 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5分)

(1)“砌”字用得好。砌是堆砌、堆叠的意思。无数梅花和尺 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此处运用拟物手法,把愁恨这类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当作具有一定体积的实体来写,显得很有分量,更深重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特别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认为这两句为“有我之境”,请简要分析。(6分)

(2)所谓“有我之境”,就是词中抒发了作者主观感情,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使人读后,感到其中有个“我”在。春寒料峭,词人独处孤馆,凄凉况味,可以想见。“可堪”(即哪堪)二字,则写出了词人难以忍受的心情,此即主观感受,亦即“有我之境”。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悲生的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了“有我之境”。

本文标题: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核按钮语文高考训练题之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6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