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真的存在“进退两难”,五大问题吗?

发布时间:2017-08-12 所属栏目:世俗评说

一 : 中国经济真的存在“进退两难”,五大问题吗?

中国经济真的存在“进退两难”,五大问题吗?

看了政商内参3月2号,转发刊登在《21世纪明天日报》上的文章,《五大“进退两难” 决定本年度“两会”将最纠结》一文非常好!他的确指出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死结,看后我心里都纠结起来。但是细细研读起来,感到一些问题不是死结问题,而是认识与择诀问题,转身之间天地忽然开朗。

我不是学经济,财经的,也未糸统学过,只是兴趣,关心,吃了点快餐。对GDP不甚了解,倒是被一些段子忽悠了。说;“政府为了GDP好看,或增长,先找100个农民工挖了10O个坑,每人发10元钱;然后再找100个农民工把这些洞填上, 每人也发10元钱。这样当年GDP就增加了2000元。而社会财富为O。

如果这个广泛流传的段子是对GDP的描述,那么这样的GDP没有也好,它徒增了环境破坏和空气污染,还凭添了通货膨胀,可能还匿藏官员腐败。

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都富了谁?农民和工人依旧贫困——温饱而巳。那些被我们称为衰退的发达国家,GDP不温不火,年增2---3%就算好的不得了,也不过是中国经济年增长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但大多人民却吃的住的,甚至连中国的中产阶层看了都要飙泪。中国一些当权者沉溺于30多年高速增长中,夜夜扇歌舞风,但是人民富了吗?

我想不考核GDP也好。重要的是要考核,人民收入增长幅度,考核人民是否共同富裕了,基尼糸数是大了,还是小了。中国真得对不起农民,中国共产党真的对不起农民啊。不要让城乡差距再扩大了,贫富太悬殊了。为了让人民富裕起来,中国的GDP下降一些,即使到降到6.5,也无碍中国经济在世界火车头地位。如果这么想问题,我认为第一个纠结是不该纠结的纠结,反映我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到为人民服务上来,还在为GDP服务,为GDP工作。中国的GDP还能高速3O年?中国GDP不断下降是方向性和趋势性的,而为人民服务,提升人民福祉也是方向性和趋势性的。两者稍有常识人一看便知,所以不要纠结。(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作者说“中国经济里有太多死结,只有发展中去解决,不可能停下来去解决,那是一厢情愿的事!比如,从收入端来说,GDP=政府收入+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收入少了,福利就上不去,居民收入少了,消费就难以提振,企业利润低了,股市也好、用工数量也好,都难以提升……药不能停。”

这段话有两个问题,一,经济“停下来”什么概念?就是0增长。会发生吗?二,GDP是决定人民福祉,但是GDP下降一定等于人民福利减少吗?前几年GDP倒是很高,但人民所得甚少,这两年GDP降了,而人民所得却多了。退休,养老,医疗都获得提高或改善。美国前几年经济危机,联邦政府差点要关门了,但人民医保福利却增加了。可见在GDP一定时, GDP分法才是问题关健,而与GDP多少没有必然关系。在为人民与为GDP服务,二选一考试题目上,百分9O人以上会选为人民,但一到实际中就做反了。决策者当权者把自己当作了人民了吗?与其将人民的血汗投在无车跑的道路上,少人乘座的铁路上,鸟雀游乐的机场上,还不如反哺人民,让人民富裕起来。所以,根子是思想观念问题。

第二;第三个纠结;实质是钱的问题。

第二个纠结。众所周知,政府的投资是低效的。既然低效为为什么还要投?单然有些政府必须投,比如改善民生设施,大型特大型项目,国防军工等。政府把太多项目拿在手里,把太多的事揽在怀里。民企嗷嗷待脯。中国政府太太强势了,造成民间资本天生软骨,广大人民多为温饱,想参与也无钱力。真是平时不拜菩萨,不进香火,今日有难,想叫菩萨伸援手,菩萨也穷啊!

政府投资做减法,民营投法做加法。不是让你政府向民企转移债务,甩包袱;或出卖公有垄断性企业,让民企分肥,却加重人民负担。而是为民间投资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与机会。比如让更多民企直接上市和融资,募股发债,动员更多人创业,广泛募集各中投向实体的基金,风投等。这样做可能有个过程,但春雨润物细无声,坚持必然会有草木繁茂清凉夏天。在培育这个过程中,GDP可以适当调低一点,政府投资不能踩急刹车,要精选项目,前瞻性与效益性兼顾,避免低效率投资。把这一点想清楚了,我想也不必纠结了。

解决第三个纠结。要从解决土地财政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其次是GDP分配问题。政府没钱,不卖地不行,公务员,教师连工资都发不了。垄断的土地导致畸形房价。这个问题解决要有待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引牵,也需要时间。

让人民手中多一点钱,增加购买力。加薪,降息,减税,购房补贴,取消限购,流通年限等,应有短期立竿见影效果。

有人说农地流转能平压房价,我说不可能。中国房价上涨的根源是滥发钞票和土地财政。短期看不到解决可能。

既然土地财政问题一下解决不了,那只好增加人民收入,让人民富裕起来,提高人民的购买力,不要让房价影响或拖累GDP,给中国经济转型一段时间。这不是个选择题,而是个必选题。没有选的,你还会纠结吗?

第四个不是纠结问题,而是无奈问题,中国经济经过30年高速发展,现在遭遇了瓶颈,面临着转型和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鸟走笼空”很正常,他们出走正好为高科技产业腾出了空间。对留不住,我们又有新的期待,你会纠结吗?

当然,中国经济转型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

在制造业竞争问题上,从表面看,是中国制造业地位问题,实际上是创新不足,科技不够高尖,做工不精良不精致问题。同样一款产品,性能差不多,在国际上,中国只卖三分之二,甚至是人家的一半价格,人家不一定要。是不是无奈。当然这里不独产品竞争力问题,还有政治,地缘战略问题。比如,土耳其购买中国远程导弹,巴拿马,泰国高铁,缅甸密松水电大坝等。都不是企业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对无奈的东西你纠结什么?,只好追赶吧,创新加苦干吧。

第五个问题才是真正纠结问题。此前好像谈论过。是鱼和熊掌问题。央行放水过多,虽然有利于企业出口和人民就业,但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害怕过不了今年下半年审议人民币成为一篮子货币这一关。而这一关,至关重要,中国梦寐以求。拿捏轻重真得难啊。

总之,作者通过五个纠结,指出了中国问题症结。非常好。这些问题不是死结,解决需要态度和时间,等不到,急不得,拖不得。我认为,政府现在要做好GDP分配这件事,尽快让人民富裕起来,而不能满足于温饱。人民有钱了,国内消费,房价,地价,股价,投资多会起来,这可能是解决其他纠结的润滑剂,传动带。

五个纠结,真实反映了中国经济遭遇到了瓶颈,经济危机已经在发生中。目前,我们尚不能确定;中国能否克服困难?这次危机深度,广度如何?

中国要用多少时间走出这场危机?一看中国能力。看现在中国领导人的眼光与魄力。二看世界形势演变。是继续一超独大,还是多极化越发明显。我们保佑和期待。

2015、2、3

附:《五大“进退两难” 决定本年度“两会”将最纠结》

原文。

五大“进退两难” 决定本年度“两会”将最纠结

微信原版阅读:-03-02 政商内参

2015年两会即将召开,但是,这也许是近几年来最纠结的两会。纠结,是因为进退两难,难以取舍,纠结不是因为做的不对,而是因为怎么做都有错的地方。

FID(飞笛资讯)简单盘点了此次两会前的五大纠结政策。

第一大纠结:GDP从未如此被期待

中国的媒体一向是反对以GDP论英雄的,老百姓主流上也绝不埋单,就算是政府,一旦不以此为考核指标,也就如释重负了——近期,以上海为代表的很多城市都放弃了GDP考核为主的指标体系。

但是,现在的情况逆转了,几乎所有机构都在唱衰中国的GDP增速,政府也非常担心,以至于新华社专门发文强调:发展还是第一的硬道理。车陷入泥潭再推就很难,一直走着要容易得多。

为什么?中国经济里有太多死结,只有发展中去解决,不可能停下来去解决,那是一厢情愿的事!比如,从收入端来说,GDP=政府收入+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收入少了,福利就上不去,居民收入少了,消费就难以提振,企业利润低了,股市也好、用工数量也好,都难以提升……药不能停。GDP增速去年下降了0.2~0.3个百分点,就足以引发一系列预警。

所以,一方面,“非常态”的刺激政策要退出,但是,GDP的增速又不能下降太多。2015年7.0~7.2%是一个“合理”的区间。保7,必须的!

第二大纠结:政府退出导致经济缺口

正如张五常所研究的,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不仅仅是政策制定,还因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大幅参与了投资,参与了直接经济经营。很多你现在看到了其坏处,但是,其好处是容易被忽略的,比如铁路建设、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建设等,对改善中国过去几年的生活水平、经济效率价值非凡。

但是,随着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率的大幅提升,其坏处正在逼近好处,甚至大于好处。43号文之后,地方政府被削减经济经营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且这种政府参与经营的红利完全是一次性的,却是不可持续。

问题是,这个缺口谁来弥补?目前政府希望是PPP。那么,问题来了,私营企业进来之后,一定是要追求利润的,一定会涨价,这往往会损害普通民众利益,就好比威立雅等进入中国水处理行业后的结果;同时,这些相对垄断部门,即使是私营企业进来也缺乏竞争,没有竞争的话,私营企业也没有改善服务的动力;再次,这些行业都是重资产行业,负债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企业,也不能降低社会总体的负债率……所以,PPP能卖掉的都是好肉,短期恐怕不解决大多数问题。

第三大纠结:城镇化和房地产是一体两面

经济发展无非来自两个方面,要素型(资源要素增加、劳动人口增加、技术元素增加等),结构型,结构性里最重要的是劳动部门的转换,对中国来说就是农民变为市民、工人。也就是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问题来了。城镇化最大的障碍不是工作,是房子。虽然3~5线房子的价格趋于稳定,但是农民工购房能力仍然远远不足,只有不到3%的农民工外出购房(异地就业)。就算是对大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份不小的负担。

也就是说,“人在家不在”的伪城镇化注定中国2.6亿农民工难以安置。农民工无法购房就无法安居,反过来城市住房销量就难以提升,政府收入就会减缓,也就更难帮助农民进城——这也近乎是一个死循环。所以,未来的农民进城住房只能是新加坡方式的租屋、或者农村宅基地的置换, 前者必须依赖财政收入的丰厚,后者则必须依托农村土地实现更大的效率——这都是极难的事。

唯有中央政府负债!饮鸩止渴乎?

第四大纠结:产业升级难,鸟走笼空易

中国未来必须依靠产业升级。比如,中国有1.2亿左右的制造业人口,美国是1200万,德国只有500多万,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和美国相差不多,2012年才正式超过,因为人均增加值差距比较大。

但是,要想提升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就必须啃硬骨头:芯片、大飞机、奢侈品、生物医药……对手恰恰就是美、日、德,至少也是韩国。这比以前的所有竞争对手都要强大的多,中国面临着登山最难的几大台阶。

一个例子非常说明问题,按照制造业增加值计算,韩国是世界第五大制造国!你没看错,它超过法国、英国。但是,对于一个资源贫国来说,它的制造业增加值必须去抵扣资源上的赤字,其生活水平尚未达到法国、英国的水平。但是,即使如此,中国全体达到韩国水平也是极难的。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减少后,大量低端产业外移,2013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人口就不再增长了!很多人认为服务业解决了就业更好,何其荒谬!如果制造业不再迅速增长,服务业焉能持续?但是,制造业升级是慢的,农村就业人口增量是持续的。所以,政府必须通过减税、通过产业链优势减缓低端产业外流(高污染企业除外)。

第五大纠结:央妈,想说恨你不容易!

过去,人们恨央行,说它是自来水厂,总是放水;今天,人们眼巴巴看着的又是央行,降息、降准似乎成了经济发展的永动机。其实,如果别的手段有效,何至于靠央行?人人期盼央行的时候,恰恰说明其他动力已经严重不足。

对于中国央行来说,以前是怎么加息、提准房价物价照样升,股市照样跌,现在是无论怎么降准降息房价物价都“不应”,股市却一直涨。何故?实体经济缺少机会,都到虚拟经济寻找出路;国内经济缺少机会,资金都往海外跑。

所以,央行不能救助实体经济,但是还要被动降息;不能放任人民币贬值,但是,也不能硬扛着伤害出口型企业。能不纠结吗?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卓有成效,超乎预期;中国的外交有声有色,一路一带和金砖合作、上合峰会、中非论坛等交相辉映;但是,在经济发展这个选项上,投资和出口都不可持续,消费也成为无源之水,面临着非常多的硬骨头,纠结甚多。我们举出这五方面,都是“巨”难之事,希望在两会中寻找到切实的执行方案,看到十八大的战略有坚实的落实!这需要大智慧。

此时此处,蜀道难,何以将进酒?

(本文来源 21世纪明天日报)

二 : 中国的征信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按 语:

最近两年,P2P平台融资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风险事件频出,征信体系的“陌生人”对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融资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除了拍拍贷以外,大部分P2P平台都从撮合借贷的双边平台,被迫转型成担保中介,而线下信用调查成本高企已经成为小微金融发展的风控瓶颈,总体而言,征信体系的不健全,信用数据的碎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造成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增长速度、覆盖范围、融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人行征信数据的共享机制和民间征信机构、征信业务的发展程度。可以说,互联网征信服务是互联网金融贯通全脉的要穴。

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

中国征信体系建设和征信市场的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国外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目前,境外征信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

会员制模式

混合制模式

典型国家

美国、英国

德、法、比、意、巴西等

日本

印、韩、新加坡

运作主体

民营商业机构

政府/央行/金融监管机构

行业协会所有的征信机构

兼而有之

设立目的

信用评级

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信用评级(通过会员信息共享的方式)

监管与信用评级

特征

自愿性、盈利性

强制性、非盈利性

自愿性、盈利性

满足对个人的最低要求,允许私营机构盈利

数据来源

众多,各类授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

狭窄,被监管金融机构

会员机构

众多

开放程度

高,向社会公开

低,通常仅向金融机构开放

中,向会员企业公开

依据使用的数据而不同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英美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征信公司一方面把银行、零售企业的信息孤岛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加工数据,为银行、零售企业和其他用户提供信用评级、分析报告以及咨询服务,协助其控制风险,并通过收费、返佣等商业模式维持公司运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运转。

1. 英美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1)市场化运作,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征信公司一方面把银行、零售企业的信息孤岛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加工数据,为银行、零售企业和其他用户提供信用评级、分析报告以及咨询服务,协助其控制风险,并通过收费、返佣等商业模式维持公司运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运转。

(1)法律保障。美国通过《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银行保密法》、《信息自由法》、《金融隐私权法》、《平等信用机会法》、《诚实借贷法》、《公平信用账单法》、《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用和借记卡披露法》、《房屋抵押披露法》等近20部法律,共同形成较全面的征信法律体系。

(2)统一接口。美国信用局协会(ACR)制定了用于个人征信业务的统一标准数据报告格式和标准的数据采集格式Metro2,使得跨行业共享数据成为可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征信业务的自动化、精准化。

掌握关键技术。处理征信数据的技术关键在于数据整合、数据挖掘和评级模型。数据整合体现为将出现在多个数据源中个人信息甄别同一个人,并整合成完整的个体信息。

2.欧洲(除英国外)

欧洲征信体系最大的特点是由政府主导。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均采用以央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主要用于金融监管和服务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工作。央行负责建立信用信息局并搭建全国数据库;所有银行根据统一接口,依法强制向信用信息局提供征信数据。

商业模式方面,这类系统或机构的收费原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系统收费本着覆盖成本的原则。

3.日本

日本征信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会员制。银行、信用卡公司、其他金融机构、企业、零售商店等都可以成为信用信息中心的会员,通过内部共享机制实现中心和会员之间的征信信息互换。会员有义务向中心提供客户个人征信数据,中心也仅限于向会员提供征信查询服务。目前日本共有三大个人信用信息中心(CIC信用信息中心、JIC全国信用信息中心联合会、KSC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和两大企业征信机构(帝国数据银行、东京商工)。

商业模式方面,查询仅收成本费,不以盈利为目的。

4.印度、韩国

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结合欧洲公共征信机构主导的经验,以及英美私营征信机构发达的经验,采用混合发展模式。

印度于2000年成立印度信用信息有限公司(CIBIL),设置消费者信用局和商业信用局两套独立的数据库,并由央行强制授信机构向该公司报送信用信息。该机构为公私合营性质,股东以信贷机构为主体,采取用多元化股权的公司制运作模式。各授信机构需先申请成为会员,并提供自身拥有的信用信息,才能使用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并负担查询费用。

韩国征信体系表现为两层构架+三种共享模式。第一层构架包括中央信用信息集中登记机构(即韩国银行联合会,简称KFB)和四家行业信用信息集中登记机构,均为非营利性。第二层构架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征信局或征信公司,它们从上述登记机构采集信息,同时通过协议从金融机构、百货公司等债权人处收集其他信用信息,再对外提供信用评级和报告等服务。三种共享模式包括:(1)强制金融机构向KFB报送信用信息,再由KFB提供给私营征信公司;(2)通过协会或公司集团实现行业内部信息共享;(3)征信公司购买其他信息。

二.国内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1.人行征信系统为主导、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格局

中国征信体系建设从信贷征信起步,目前已形成以人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主导、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格局(图5)。人行征信系统作为基础数据库,是征信体系的核心环节;立足于细分市场的市场化征信机构,发挥其细分数据优势,两者差异化配合构建了完整的征信系统。

2.征信市场竞争地图

从服务对象来看,目前国内针对大中型企业征信服务的市场格局已相对稳定,而针对个人征信服务和小微企业征信服务的市场尚不成熟,正在竞争中成长。

征信市场竞争地图(图中仅选取部分主要企业示意)

中国的征信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3.部分征信平台数据比较

不同的征信平台的数据来源、数据规模、服务对象和主要产品各不相同,服务的主要对象也差异很大。

人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NFCS、MSP三个平台相关数据比较

人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NFCS

MSP

覆盖面

截至2014年6月底,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8.5亿,日均查询量106万次

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近2000万户,日均查询量27万次

截至2014年7月底,系统收录客户数量达29万人,日均查询量2000次

截至2014年7月底,系统收录自然人88.5万人,日均查询量约8800次(以7月为例)

收录信息

以金融机构信贷信息为主,还包括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

P2P平台借贷两端客户的个人信息、贷款申请信息、贷[www.61k.com)款开立信息、贷款还款信息和特殊交易信息;借款人黑名单信息

借款人借贷交易行为(申请、审批、还款、违约、恶意逃欠);借款人不良信息;司法信息

接入对象

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以及融资性担保机构;

P2P平台尚未接入

全国203家P2P机构签约接入,签约机构中已开始提供数据的机构有86家,其中40家报送全量数据。

每个月接入征信平台的机构数以2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

会员制管理,全国329家从事小额借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接入,机构数量较年初翻一番;

P2P平台占90%左右

主要产品

个人征信方面:个人信用报告;企业征信方面:企业信用报告、关联企业查询、信贷类汇总数据、对公业务重要信息提示、商业银行信贷组合管理等

信用主体信息共享;借款人黑名单共享

信用主体信息共享;借款人黑名单共享;不良信息服务;

司法信息查询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三.改善国内征信体系的有效途径

1.通过个人征信牌照管理,培育市场化征信机构

征信牌照管理是征信业规范发展的制度基础。2013年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为开设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了制度框架。目前已有20家企业申请个人征信牌照。随着个人征信牌照下发,个人征信市场格局将日益走向多元化。人行征信系统仍处于基础地位;市场化征信机构依托不同的数据资源和行业特性,发展特色各异的征信产品和征信服务,和人行征信体系一起,共同构成立体的、全息化的社会征信体系。随着征信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打开,专家预测仅个人征信市场的收入就有望达到1000亿元左右,服务于个人征信和小微企业征信的机构将百花齐放,不同的征信机构将在产业链上扮演不同角色,各自寻找自己擅长的利基市场。

信用评级是高度依赖于社会公信力的金融服务业务,品牌效应所赋予的权威性、信度决定了其征信产品的社会应用广度和深度,换一句话说,信用评级基本模型的推广、应用和征信服务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取决于征信机构本身的品牌信誉和社会公信力。鉴于这一点,目前上海资信、深圳鹏元、安融惠众、陆金所(或前海征信中心)和阿里小微金融等机构有望成为征信行业标杆企业。

同时,鉴于“数据来源于第三方,应用于第三方”已成为征信行业的共识,这些拥有独特数据优势的企业应该成立独立的征信公司,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征信服务的社会化。

2.加强对“大数据”在征信行业应用的监管

通过立法明确新兴信用信息源的应用规范。目前,部分征信机构依靠技术手段,以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为平台,大量采集用户信息,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数据、选择偏好、消费规律和信誉评价等信息,提供正规的信用信息服务。这些新兴的信用数据可以成为传统征信手段的有益补充,但目前《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尚未明确其合法性和商业应用的规范。

通过立法明确禁止滥用“大数据”搜集非必要信息的行为。随着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兴起,部分平台经营者打着信用消费的幌子,搜集并售卖贷款申请主体及家庭的生活信息、医疗、行程等隐私信息。对此,监管机构应该通过立法明确禁止非必要信用信息的搜集活动,以避免非法滥用大数据、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并在此前提下,联合网监部门加强监督落实。

3.建立征信行业协会并引导不同平台之间征信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过建立征信行业协会,推动不同平台之间共享黑名单数据;有条件的征信机构可以将征信服务产品化,对协会其他会员提供信用评级服务,规范征信服务及相关产品的收费机制,为成员间的纠纷提供仲裁及其他司法帮助,从而有效控制征信行业整体风险水平,强化行业规范和市场秩序。

如需订阅请添加公众号:GTJAlincaiyi

三 : 中国动漫产业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

本文标题: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真的存在“进退两难”,五大问题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27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