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河南理工大学真实历史-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17-11-08 所属栏目:电子商务

一 :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其前身是1909年由

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

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

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

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

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

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

名为河南理工大学。(www.61k.com]2009年9月26号举

行了百年校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词的

“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发源地”纪念石揭

幕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

河南理工大学的腾飞

当初学校改校名也是有许多故事的:大约在2000年左右当时的焦作工学院想要迁到郑州,但是焦作市政府说什么不同意,于是在妥协下答应给学校贷款30个亿盖新校区,盖成之后便允诺留在了焦作(这在当时是河南省第一所盖新校区的大学,而且直至现在河南省也没有几所大学的硬件能超过理工大)。1999年以后全国大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大肆扩招2004年4月27号中央下达了关于给全国大学进行本科评估的决定。当时的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由原洛阳工学院2002年更名)、郑州粮食学院(2005年更名为河南工业大学)都不愿意第一个进行评估,因为他们都是许多学校合并后的产物,档案资料太乱而且许多丢失。但是评估组最重要的就是来调查档案,于是,当年的河南省第一个接受本科评估的任务便扔给了当时“血统纯正”、从未合并过其他院校的焦作工学院(2004年12月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也说焦作人确实有一种光脚不怕穿鞋的精神:“我们这地方就是穷,老子没啥可怕的” ,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当时谁都不敢接下的任务。2004年河南省政府拨给河南理工大学5000万元用于筹备工作,所以2004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届的学生算是全校历史上最累的一届了,那年暑假他们放暑假早开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更早,很早便回学校补高数等学科以备检查并且奇迹般的"造"出了历年的学生考卷。[www.61k.com)最后学校不但顺利通过了这次的审查而且获得了优秀以及评估组的赞赏,这便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次被省政府所重视。这个事件也成为河南理工大学腾飞的最早的一个原因。

在2002年的时候省政府发放了一个叫做河南科技大学的“商标”,不得不承认当时论综合实力洛阳工学院比焦作工学院好,于是在焦作工学院和洛阳工学院的第一次抢“商标”的PK中焦作工学院输了,洛阳工学院顺利变为河南科技大学。那个时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校名都已经有主而在河南省所有工学院中,也就数焦作工学院和洛阳工学院最有实力,很自然在2004年12月份河南省的另一个商标河南理工大学便发放给了焦作工学院。

再后来也就是在焦作工学院改名河南理工大学之后有一次的申请博士学位点的“比赛”当时只有三所大学有资格竞争即: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在这场争抢博士学位点的比赛中三个博士点被焦作工学院拿下,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河南省,而河南科大也就是在这一次的较量中逐渐和河南理工差开的(河科大至今无博士点)。因此网上有对河南理工大学这样评价:2003年真是河南几所势力相当院校出现分化的分水岭,焦工地处焦作,光脚不怕穿鞋的:河南第一所新校区、第一个独立学院、第四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一个培养出院士【张铁岗院士】(郑大吴老师是在外校接受的教育)的河南高校。

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面积只有2000亩,焦作市政府也就批到了现在的三号餐厅那里。但是因为河南理工大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件大事:本科评估优秀和博士

点申请成功,再加上诸位校友的

努力,最终才争取到我们现在看

到的学校规模。现在大概有4000

亩,这样的规模在河南只有郑州

大学能出其右。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VS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说实话我觉得焦作这个地方确实是经济不好,在中国这种经济模式下一个普通大学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环境关系很大。[www.61k.com]因此河南理工和河南科技却是最容易被人拿来比较的原因就是河南理工和河南科技水平相差不多,假如相差太多的话也就不会被拿来比较了。但就总体而言现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发展比河南科技快得多原因是河南理工大学是原来的煤炭八大校(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的老四,长期受煤炭部重视,业内名声甚好,同时理工大学也受焦作人重视,而且理工大现在血统纯正,没有像省内其他高校由多个大学合并而成,内部矛盾少,同时也与国内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现在能源行业(煤炭行业)特别火(前几年煤矿都是赔的),据说河南省政府已经同意河南理工大学建成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河南只有郑大河大是省部共建),已经向教育部发函,而科大虽属于省政府管理,而洛阳真正在乎的是洛阳理工,科大受到冷落,如果你去过河南科技大学的新校区,你就会笑了。并且现在洛阳新区正在建设中更无暇管科大。科大的管理阶层也是频频更换内部矛盾重重,许多的原因导致了科大的败落。

河南理工大学的西门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1937年焦作工学院西门 2004年河南理工大学西门

再来说说河南理工大学的西门。(www.61k.com]许多人见到河南理工大学西门的第一印象是说很像北京大学,甚至说是河南理工在刻意模仿北大。其实学校老校区以前的西门一直就是那个样子,那时的西门更像现在的北大校门,只是在1979年老校区扩建的时候给拆了(可能是因为北大太过牛B的原因吧,大家才会觉得河南理工在模仿北京大学,我想假如真有一天理工牛B了大家或许就不会这样说了吧。) 樊文熙与河南理工大学

樊文熙教授算得上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开国元老了,他从1961年在理工任教至今可以说是见证了河南理工大学“建校至今”风风雨雨的“50年”。他出过一本叫做《讲坛为证 为河南理工大学建校一百年而作》エ在图书馆电脑里面搜“河南理工大学”就能找到)里面很真实材记录了理工50年的点点滴滴。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学校资金紧张许多教学仪器都是他自己骑个踏板车去火车站拉,以及在80年代同济大学作报告时虽已在“水泥喷射机”研究上取得了诸多国内第一,但还是很谦虚的那句:“我是小大学的来向你们学习来了。”还有在80年代学校的那种精英式教学下的艰苦奋斗场景。学校最初的三个系:采矿、机电、地质,详细描述的79届的毕业生。全文都很真切说材算是实实在在,算是一部河南理工发展的正史了吧。向他老爷子在这里致个敬。。

河南理工大学的现状

全国大学都在扩招,河南理工也逃不掉这一潮流,在1999年以前学校人数从未超过3100人,十年之后变成了如今的45000人,是以十倍于现在的速度发展的。我不知道大学究竟要扩招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学校有没有想过我们毕业以后该怎么办?作为一个地方大学,再为地方服务的同时,定好自己的位臵才是最好的,譬如河南理工大学今年在能源、安全、测绘、电气、机械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新领域,如建立了国内首家应急管理学院(暨南大学有一个应急管理学院,可是那个是挂靠在管理学院名下,这个不解释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吧)在业内认可度也很高,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任名誉院长,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介新任院长、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焦作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夏保成教授任执行院长。在这里不是要说,这个或那个专业好坏,而是要说大学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做出成绩。

二 :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

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华南理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建于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千人计划”、“1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也是“建筑老八校”之一,是“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主要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占地面积294多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截止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共设有2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汽车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7个博士点,193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简单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校园代表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由包括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几所当时中国著名大学在内的中南5省12所院校的有关系科调整合并而成。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年1月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成为"985工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校园分为2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高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学校占地面积4417亩(其中南校区1677亩)。北校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环境优美清新,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是1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www.61k.co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历史变迁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陆续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

1952年,华南理工大学(前华南工学院),由当时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私立)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省立)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公立)武汉交通学院、(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及华南农学院等6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这些院系汇集了华南地区理工科教育的精英,同时,这些院校也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础和推动民主科学思想的策源地。

华南工学院虽然组建于1952年,但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乃至清末时期。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中山大学理工学院,1934年8月建立,9月随中山大学整体迁入广州石牌现华南理工大学校址办学;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简称“工专”)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甲工”),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教育机构——广东工艺局,“工专”几经变迁,历经勷勤工学院(1933年)、勷勤大学工学院(1934年)、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8年),于1943年夏复办。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以及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农产加工组;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农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及土木专修科、建筑专修科;岭南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修科、水利工程专修科、化学工程专修科;湖南大学化工系;广西大学化工系;南昌大学化工系;武汉交通学院桥梁专修科;武昌中华大学化学系(部分)等9所院校的工学院和有关系科合并成立华南工学院,校址于中山大学原址(石牌)。院系调整后,实行专业设置,全校共设十五个专业、十四个专修科,分为六个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以轻工为主,又以化工见长。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餐厅1952、1953年经院系调整,华南工学院的水利学科、专业、师生和设备调入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3年,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热力发电厂装置专业、电机工程系的发电厂配电网及配电系统专业、水利工程系的中小型水力发电站专业、电机系发电站变电所电机专修科调至武汉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

1953年,华南工学院铁道专业调至长沙组建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组建合并成立中南大学)

1954年,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至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

1954年,华南工学院水利系(科)调至武汉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5年,华南工学院测绘专业的师资、设备调往武汉组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6年,由当时的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三所院校的电讯工程专业合并在四川成都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1952年至1956年,武汉大学、武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南京工学院、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西南农学院、四川化工学院及成都工学院等7院校有关专业又陆续并入。前后计有机械、电机、土木、建筑、水利、化工共六个工程系十五个专业。至今,在学校的办学史上,先后有中南、西南及华东3区,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南、湖北)、两江(江西、江苏)及四川7省,一共18所院校相关专业与系组建或合并到该校。

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

1958年8月,华南工学院被拆分成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2年8月,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70年10月,华南工学院再次被拆分,分为广东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

1977年10月,广东工学院恢复为华南工学院

1978年2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均位列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俗称的88所)

1978年7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

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

1995年,广东电力专科学校并入华南理工大学

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

2005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继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

2010年,教育部、广东省决定继续重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校园环境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26.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8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10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以及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7万平方米,藏书300万册,具有Horizon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国外重要数据库如Ei Village、PQDD等,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国际标准的运动场、体育馆、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塑胶网球场,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的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地与社会、企业结合,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规模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军训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经、政、法、文、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共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交通学院、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二十九个学院。学校现有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十四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3六个,1十个博士点,20四个硕士点,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点十四个,十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六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七个本科专业,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术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由教育部科技司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57年,原名为《华南工学院学报》。1993年以前以季刊形式出版,1995年起以月刊形式出版。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ControlTheory&Applications)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教育部主管,由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一级学术刊物,1984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文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9年,现为双月刊,全年共6期,每逢双月15日出版。
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季刊)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主管、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一本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研究刊物,主要刊载教育理论、教学改革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
现代食品科技
《现代食品科技》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于1985年创刊。
南方建筑
《南方建筑》杂志1981年创刊;2008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并全新改版,2011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JOURNALOFCONTROLTHEORYANDAPPLICATIONS[6]

研究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移动超声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植入医疗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乐百氏-华工大植物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形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属材料成形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城市空调节能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农产品资源绿色加工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技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表面功能结构先进制造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照明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道路工程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气污染控制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所c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研究咨询中心技术创新评估研究中心

教学设施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26.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8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10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以及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7万平方米,藏书300万册,具有Horizon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国外重要数据库如Ei Village、PQDD等,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国际标准的运动场、体育馆、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塑胶网球场,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的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地与社会、企业结合,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师资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一个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一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六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1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04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3.41亿元,专利申请量持续多年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167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两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1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特聘教授10人(其中:长江学者7人,珠江学者3人)。研究生导师9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0人,硕士生导师911人)。现有各类学生5251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751人,本科生19526人,继续教育学生8716人,网络教育学生12348人,留学生177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成就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二十三个学院,一个独立学院(广州汽车学院);十四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三十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五个博士点,17七个硕士点,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三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七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 十二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硕士(二十一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六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有十五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五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七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八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1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07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4.44亿元,专利申请量持续多年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496人,其中专任教师238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20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10人,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7人。研究生导师123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06人,硕士生导师1199人)。2008年有各类学生7074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913人,本科生25025人,继续教育学生15677人,网络教育学生14611人,留学生521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国际化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2007年该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2%。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16万人,1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13万人。1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领导干部,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建筑学位于全国前四,城市规划前十。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3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大力实施“开放活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3大战略,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校园文化

校徽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校徽以华南理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牌坊以及广州市市花木棉花为设计主题,整体为圆形轮廓,以蓝色为主基调,蓝白相间,中英文对照。牌坊下面白色横条可看成是牌坊的基石,“以衬托整体给人向上的感觉,表示办学根基厚重”。牌坊上方的“木棉花”是广州市市花,寓意学校的蓬勃发展,也表明学校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培育英才的重地,预示学校欣欣向荣,人才辈出。


校训

1961年校第五次党员大会首提树立“力争上游,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好学深思;民主团结,严肃活泼;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校风。
“文革”至1982年前后,以延安抗大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既定校风。
1987年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我们的学风和校风应该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学校在1989-1992年规划纲要中,上列校风同时被赋予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
2006年启用的新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源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即学问、思辨、行动。

图书馆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教学楼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校大型图书馆之一,设有教育部直属的“外国教材中心”和教育部授权的部级理工类科技查新工作站。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由北校区图书馆、北校区化机分馆和南校区图书馆组成,三座馆舍总面积共有 67,169平方米。北校区图书馆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正门右侧,总建筑面积24,269平方米;设有馆长室、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情报参考咨询部、电子文献信息部、系统部、北校区分馆、外国教材中心、华图信息中心等十三个行政业务部门;化机分馆位于北校区工控学院教学楼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设有流通和阅览两个业务部门;南校区图书馆位于广州市大学城内,建筑面积42,300平方米, 设有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部、文献资源服务部、参考咨询服务部、信息技术服务部等五个行政业务部门。全校另有学院等直属单位资料室3五个

馆藏

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经、政、法、文、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专业设置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我馆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国内外书刊资料,重点入藏计算机、自动化、电力、交通、汽车、建筑、机械、化工、轻工、材料、电子与信息、食品与生物、造纸与环境、工业装备与控制、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学科文献,并兼顾数、理、化基础学科、外语;重视人文与社会科学文献资料的收藏,如经贸、法学、新闻传播、艺术、旅游酒店与管理等学科文献;其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录、标准、专利、产品目录及各种工具书。截至2007上半年,图书馆馆藏总量475.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84万册,电子文献191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近2500种。?

近年来图书馆重视发展电子文献资源,根据学校“211工程”、“985工程”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以及师生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有计划的重点引进国内外各种文摘索引型、实事型、全文型网络/光盘数据库。本馆现已拥有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17五个,包括世界著名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在全球享有盛誉、学术价值很高的电子期刊全文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目前,我校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版博硕士学位论文约191.0万册(种、篇)。另外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以上数据库的内容覆盖我校各学科、专业领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全球最新的高质量的科研信息,使他们能及时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研究热点,从而促进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

现代化建设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图书馆抓住机遇,务实开拓,借“211工程” “985工程”建设契机,努力建设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由引进的国外技术先进、配套成熟的Horizon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网上信息发布和服务以及光盘网络系统组成。本馆已建成主干速率为千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以太局域网,通过校园网与CERNET和INTERNET互联,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可靠,能为师生提供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实现了网上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建成了覆盖全馆的无线局域网,有效地弥补了有线网分布少,位置固定等不足,广大师生可以通过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在馆内任何阅览室自行上网查阅资料,极大的方便了师生对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使用。Horizon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基本覆盖图书馆日常业务管理,包括公共查询、采访、编目、流通、期刊、网上查询等模块。其网上查询模块(iPAC)可使读者从网上迅速、准确地检索馆藏书目信息及读者借阅信息。北校区电子阅览室——“树华电子智源中心”,是由香港知名人士方润华先生捐资建设的,面积约300平方米,拥有 9七个机位;南校区电子阅览室面积约600平方米,拥有17六个机位。南、北校区电子阅览室使用电子阅览室IC卡管理系统;先进的光盘网络系统可支持校园网上多用户同时访问;能为读者提供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读者可浏览获取校园网、CERNET、INTERNET上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各种VCD、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图书馆重视开发、利用馆藏资源,自2002年以来,我馆根据学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整合和建库工作,本馆自建或联建的数据库共计二十四个。建设了《建筑艺术与土木工程资料库》、《西文电子全文刊导航系统》、《期刊资源导航系统》、《免费报刊导航库》、《会议之窗》、《网络精品课程导航》、《国内重要文科期刊投稿指南数据库》等一批实用数据库,2007年6月,“建筑艺术与土木工程资料库”获CALIS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二等奖;本馆与广州石牌地区高校联合建设了“六校馆藏中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六校馆藏光盘、网络数据库联合目录”、“六校图书馆免费电子全文数据库”、“六校图书馆报纸馆藏库”等。这些数据库均可通过图书馆主页进行访问和查询。

读者服务

本馆为读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馆内文献借阅,广州石牌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并与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工程中心、文理中心、CASHL(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奥凯化工信息中心、广东重点高校等许多单位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互助关系,使中外文原文的获取率得到很大提高。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网络、光盘数据库检索,网上信息查询,为读者提供各种外语学习磁带的听音、专业会议缩微平片的阅读以及欣赏名著佳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积极利用图书馆主页为广大师生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实现了网上图书预约、续借及催还服务;通过图书馆主页可方便查询、利用本馆引进购买的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本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以及网际导航系统等;通过“书目信息”,读者可及时获得馆藏书目以及最新书刊资讯;通过“个性化服务”,读者可以方便的从网上查阅本人借阅信息和向图书馆推荐在教学、科研中所需要的书刊资料;“电子资源”、“期刊园地”等栏目,内容新颖实用,信息量丰富,已成为最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栏目。本馆技术服务部门可为读者提供静电复印、胶印、光盘刻录、磁带复录、资料装订等服务项目。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站是教育部理工类科技查新工作站,本馆科技查新队伍实力雄厚,能为校内外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科技查新及项目咨询服务;广大校内外查新用户点击图书馆主页上的“科技查新”,就可以浏览查新服务的介绍,并可直接下载“科技查新委托合同”,通过E-mail发送至情报咨询部。此外,本馆还积极开展参考咨询、专题定题情报服务、用户培训以及文献检索课教学实习等各项服务;教育部直属的华南理工大学外国教材中心设在图书馆,重点引进化工、工程图学的外国优秀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设有外教中心网站,不定期发布外国教材新书信息和外国教材研究评介文章。广州华图信息中心(读者服务部)是图书馆以经营信息技术咨询、电子技术服务、摄影、打字、复印服务以及兼营文献出版物等的经济实体。?

队伍建设

图书馆拥有1大批各种专业背景的博硕士研究生、双学位、本专科毕业的业务、技术人员,很好地担负着我馆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加工整序、读者服务、情报咨询、系统维护、技术开发等各项工作。全馆南北校区共有工作人员131人(不含临工),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84%,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43.5 %。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馆员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广大图书馆员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信息时代的需要,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领导

校长王迎军党委书记杜小明党委副书记张振刚、余其俊常务副校长彭新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琪瑾副校长彭说龙、邱学青、朱敏、章熙春、党志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知名校友

政界
成思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林树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梁伟发: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张群山: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魏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原部长,少将军衔
徐洪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刘真学:成都军区联勤部副部长
何正拔:广东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胞委员会副主任
万庆良: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书记
许瑞生:广东省副省长
陈成: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李卓彬:中国侨联副主席
杨懂:广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蓝佛安:广东省审计厅厅长、党组书记
陈建辉: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兴华:广东省科技厅厅长
郭元强:广东省对外经济合作厅厅长
黎庆翔: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曾颖如: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
刘一民: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陈建军: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
徐建华:中共东莞市委书记
李贻伟:中共佛山市委书记
卓志强:中共云浮市委副书记、市长
沈晓钟:重庆市发改委任主任
牟海松:国家信访局研究室主任
侯奕斌:中共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胡哲一: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商界
李卫忠: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TCL集团创始人李东生先生
TCL集团创始人李东生先生
李东生: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78级无线电系
黄宏生:创维数码CEO78级无线电系
陈伟荣:康佳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党委书记、总裁78级无线电系
麦伯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机械系
梁昭贤: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执行总裁87年毕业于华工
黄建平:唯美集团董事长
张海明:美国AEM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雄武:美恩控股集团总裁,中招康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林碳汇控股有限公司和华林绿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张跃军: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霍东龄:京信通信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张志东:腾讯首席技术官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
莫天全:搜房资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机械工程系
莫道明:广州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工控学院(现属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梁伟:德生电器总裁78级无线电系
朱江洪: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机械系
向飞:稀货街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潘泽明: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建中:互太纺织有限公司主席
伦志炎:香港永伦创始人、总裁茂盛控股主席
易贤中: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鲁楚平: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方贵权: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82级轻化系微生物工程专业
李永喜:广州金誉集团董事长电机专业
简伟文: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李清华:广东粤景有限公司兼总裁
邓北生:粤海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68年毕业于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
丁安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198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
张颖:21CN总裁
张伟雄:广州一汽总裁
黄家武:广州好迪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志伟: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制浆造纸专业
陈东锋:宝洁中国前CIO,现万科副总裁
谢明:美国CogentInc(科进公司)总裁、董事会主席
刘志宏:美国CelestryDesignTechnologiesInc.(思略科技公司)总裁、CEO
莫贵良:香港钜昌行实业有限公司、加拿大莫氏投资有限公司
潘力:广东省粤电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力专业
何小鹏:UC浏览器总裁
梁捷:UC浏览器技术总裁
陈第:有米CEO
蒋昀:爱回扣网CEO
学术界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61届建筑学专业;
侯一钊: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著名应用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曹镛: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光电高分子材料及器件研究领域专家
王迎军: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材料学院教授,‘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专家
姜中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特种玻璃和通信光纤材料专家
张佑启:中国科学院院士,前香港大学副校长、代首席副校长,校长特别顾问;
苏志武: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
陈年强:原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69年毕业于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
张作梅: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国立中山大学)。
荣柏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结构专家,1953年毕业于华工;
孙大文: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农业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的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学术权威。1982年毕业于华工;
孟执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卫星专家,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
姜中宏: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
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工;
瞿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工;
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校长,1987年毕业于华工;
陈峰: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香港大学生物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983年本科毕业于华工;
苏春翌:华南理工大学“长江学者”教授,“千人计划”特聘教授,IEEEFELLOW,1990年博士硕士毕业于华工;
李海洲: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百度新加坡研究中心总监,IEEEFELLOW,1984年毕业于华工;
王舟: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IEEEFELLOW,1993年硕士、博士
侯清麟: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梁英:湛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文体界
何美钿:内地著名演员有“古装第一花旦”之称
刘晓宇:职业男篮效力于广东东莞银行(广东宏远)华南理工大学06级工商管理学院
陈江华:CBA著名球员
曹臻:职业乒乓球运动员,国家队一队队员
刘诗雯:职业乒乓球运动员,国家队主力队员,世界冠军
陈定:职业竞走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奥运会冠军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_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环境

五山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坐落在原国立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址之上,校内丘壑起伏,东湖,西湖,北湖,南湖环抱,一座座独具岭南风格民国时期的建筑矗立其间。其中,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坊,原国立中山大学校训石,五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楼),七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楼),八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室),九号楼(同八号楼),十二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楼)相继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参看词条: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邮编:510640
大学城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的东南部,占地面积1667亩,规划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大学城校区教学条件良好,教学设备优良。校舍总建筑面积约为65万平方米。校区内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4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室。截至2012年12月,图书馆面积为4.4万平方米,藏书85万册,拥有光盘及网络数据库70多个,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学生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体育馆一个、标准化体育场两个,涵盖田径、足球、篮球、网球、游泳、羽毛球等各类体育项目。建有音乐厅、学术大讲堂等大型会议场馆。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编:510006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历史变迁_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三 : 河北工业大学历史

河北工业大学从创建到现在已有百年,虽历尽沧桑、多次变动,但历史沿革的脉络较为清楚,主线鲜明。大体经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前清阶段

1903年1月,天津知府凌福彭受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筹建了北洋工艺学堂(学校最前身),选址天津旧城东南贡院草厂庵,即行招收学生30人。

1903年3月19日,学校开学,正式开办。当时设立化学、染织及普通各科,学制三年。周学熙任总办,日本工学士藤井恒久任教务长,赵元礼任庶务长。

1904年,遵照学部章程改北洋工艺学堂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1907年,学校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先后共50名,其中14名优秀者被选派去日本学习深造。

此时,学校已设化学科、机器科、化学制造科、化学专科、机器专科、绘图科等6科和甲乙两班预备科。

由于学生数额增多,堂舍偏窄,遂于当年9月报请直隶学务处,在天津河北黄纬路另建新校舍,1908年6月竣工,7月迁入新址。学生数增加至200余名,教司13人,其中日本教司5人。

这期间先后有周学熙、毛庆藩、孙多森相继任总办。

2、 民国时期

1912年8月,根据教育部颁令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监督改为校长,由邢端担任。当年遵章改为秋季始业。

1913年2月,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14年8月,直隶省府因财政困难,令机械科停招新生,并撤销中学实科,已有中学实科学生并入南开中学续读。

1916年6月,直隶省教育厅批准,机械科恢复招生。8月,学校各科成绩在北京参加赛会,经教育部审查,均获优秀,列为甲等,发给一等奖状。

1928年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本校随之改名为"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奉令升格学院,定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招收高级中学男女毕业生,学制四年。设化学制造、机电工程、市政水利三个系,魏元光任院长。 1930年5月,奉令将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改为工业学院附属高级职业部。

1931年3月,省府下令将北洋铁工厂旧址20亩连同旧有厂房44间、住室34间拨归工业学院作为分院。接收后,即将机电系工厂移至分院。同时在该址建筑职员宿舍、客室及辅助建筑物、制革厂等。

1934年,学院与全国棉业统制委员会商定,合作棉业教育。

1934年5月,第三届全国铁路沿线生产产品展览会在北平举办,学院应北宁铁路局及津浦铁路局的征集将机械、制革、纺织印染各厂产品运往参展,销路颇畅。6月,学院开设水利学系,与华北水利委员会、导淮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北洋工学院、中央模范灌溉局等7个单位商订合办水利实验工作,并建筑全国第一个水工实验所。

1935年11月,"中国第一个水工实验所"竣工建成,并举行揭幕仪式。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侵华战争,7月28日天津沦陷,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惨遭破坏,水工实验所被炸毁,历年文书卷宗、图书仪器被抢劫一空,教学被迫中断。

同年8月,学院秘书路荫柽携带公章及经费余款到天津英租界慈惠学校暂避,并办理资送教职员转移及学生转学、借读等事宜。

1938年3月,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爱国师生杨十三教授、马沣教授、洪麟阁、连芬亭等在中共党的领导下组成"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所属"工字团",参加冀

东抗日联军,同日伪军浴血奋战。10月,洪麟阁壮烈牺牲。1939年7月,杨十三捐躯太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院复校,并于1946年开始招生,设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水利工程、纺织工程等5个系,学制四年,同时附设高级职业部,设化工、机工、土木、染织和电机5个科。

同年10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

1946年10月,中央教育部将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改名为河北省立工学院。路荫柽任院长。

3、 建国初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 [高一字第735号] 文批复河北省立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学院,原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名为河北工学院附属工业学校。

195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河北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大学,定名天津大学,选址在南开区七里台。

附:【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北洋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于西安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教育部正式下令北洋工学院复名国立北洋大学。】

1951年8月1日,天津大学正式成立,教育部任命原河北工学院院长赵玉振为校务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后曾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

1958年7月,根据河北省委批示,决定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筹备组设在天津大学,由天津大学副校长丁仲文任筹委会主任,省机械局长王世煜为副主任,校址选定天津河北区黄纬路原河北工学院的老校址,占用此址的石油工业学校已决定迁往承德。由于1958年4月,原一机部所属天津机器制造学校下放河北,河北省委决定将该校并入河北工学院,校址后又改设在机器制造学校的原校址。

附:【天津机器制造学校是由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而成的。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1952年8月7日开办,校址在北京西郊衙门口村附近。校长白耀卿,由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主管。当年招生200名,设拖拉机工程、机械加工、铸造、锻压四个专业,学制三年。

1953年8月1日,汽车管理局根据一机部工教司和教密字493号文件指示,将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在津新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定名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并于当年11月30日迁津上课。12月,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专业调整为拖拉机制造和金属切削加工专业。1956年4月20日,一机部决定:学校名称改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天津机器制造学校"。并决定在洛阳另建拖拉机制造学校,天津机器制造学校不再设拖拉机制造专业。当年暑假原拖拉机制造专业学生迁至洛阳新校址。学校专业调整为金属切削加工、工具制造、机床修理与安装三个专业。】

1958年8月,经过认真准备,招生等各项工作就绪,于8月21日招收新生755人,并分两处报到。“化工系新生在本院报到,机械、电机系新生在天津大学河北工学院办事处报到”。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天津大学抽调了包括原在河北工学院任教的19名正副教授、讲师和30名青年教师,并挑选50名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同时河北省人民政府任命天津大学教务长潘承孝为河北工学院院长。其后一直在河北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任院长名誉院长、名誉校长等职。

4、 四校合并

1962年7月,根据河北省委、省人委报经中央和华北局批准的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调整的文件精神,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工学院,由天津市领导。

附:【天津工学院1961年由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合并而成。 天津机电学院是1958年在天津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的。

天津工业学校是由天津市立工业职业学校发展演变而来。天津市立工业职业学校1948年1月筹备,9月16日由天津市教育局批复正式成立,校长闫仪三,地址在天津西站邵公庄新春街。当年招生227人,设机械科、织染科。1949年9月,根据天津市教育局转发市政府民秘公字第3289号指令,天津市立工业职业学校与天津特一中合并,改名为天津市立工科职业学校,派宋谦光为校长,郝季高为副校长。设化工、土木两科。

1950年8月,增设电机、纺织、机械三科。1951年7月12日,天津市教育局同意将学校名称更名为天津市工业学校,增设电气、动力两科。1952年9月,将学校土木科、纺织科和机电科的一部分分出独立办学。现有专业调整为电机、机械、化工三科,校址迁至西沽北洋桥畔原北洋大学旧址。

1953年9月,学校领导关系划归地方国营工业局领导,张一到校任副校长。11月,张淮三任学校校长。1954年8月,学校领导关系改为由市政府地方国营重工业局领导。1955年,北京、哈尔滨、济南、太原等工业学校的机械、电机科先后并入天津工业学校。1957年,天津市农业学校并入。1958年7月,天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天津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分建天津机电工业学院和天津化工学院。

1959年将杨柳青专区工学院并入天津机电学院。1962年发展为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无线电工程4个系7个专业,学制为5年,附设天津机电工业学校。在校学生1487人,教职工678人,校址设在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原北洋大学旧址,院长李中垣。 天津建筑工程学院是1958年在天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基础上建立的。该学校是1952年8月由天津工业学校土木科和河北工学院高职部土木科合并而成立的。校长陆征愈,校址在北洋桥原北洋大学旧址,学校设市政和建筑两科,由市政工程局领导。1953年9月,改由天津市建筑工程局领导。1954年,河北省水利土木工程学校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专业并入天津市土木工程学校,改由天津市建设委员会领导。所设专业有:给水排水、道路桥梁、房屋卫生技术设备、厂房民房设计四专业。1955年10月由北洋大学旧址迁至丁字沽光荣道,1956年1月,学校领导关系改为中央城市建设总局(后改城建部)领导,校名改为"城市建设总局天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8月改为城市建设部天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专业调整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卫生设备、给水排水、城市测量四专业,学制四年。1957年,专业调整为工民建、暖气通风与煤气供应、城市测量三专业。1958年8月,扩建为天津建设学院。1962年发展成为建工、建筑、城工、建材4个系8个专业,学制5年。另设中专部。在校生701人,教职工352人,校址设在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光荣道,校长闫子亨。 天津化工学院是1958年在天津工业学校(与机电学院介绍同)化工科和总后第一预校的基础上建立的。同年10月天津市化工局化工干校并入。1962年发展为有机高分子化工、无机化工机械两个系7个专业,学制为5年。附设中专部,在校生1139人,教职工478人,地址设在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党委书记兼校长袁血卒。】

1962年,调整合并后的天津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建筑工程5个系19个专业,学制为5年。在校生4884人,教职员工3380人,其中专任教师978人。

1966年6月底,"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学校被迫停课。

1969年,天津工学院划归河北省领导。

1970年12月,招收第一届519名工农兵大学生入学。

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天津工学院改名为河北工学院。

5、 九五更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河北工学院驶入了快车道。从此,教学、科

研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1992年5月20日,河北省副省长顾二熊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决定河北工学院在廊坊设立分院并于当年招生。10月14日,廊坊分院举行首届学员开学典礼。

河北工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学科优势在河北省经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1993年7月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教委,申请将河北工学院更名河北工业大学。在函中指出"河北工学院始建于1903年,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好的办学条件,现有理、工、财经三个学科,分10个系31个专业,有硕士点10个,在校生计6500人"。

1993年10月10日,河北工学院举办建校90周年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海外、香港地区的校友和全校师生万余人参加了庆祝大会,王光英副委员长专程来院参加大会,雷洁琼副委员长发来贺电。

1994年6月2日,省委省政府经研究后决定同意将河北工学院、河北大学列为我省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将河北工学院应用数学等50个学科专业列为我省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 1995年2月16日,国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4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决定"河北工业大学"新校名从发文之日起开始启用。

江泽民总书记为河北工业大学题写了新校名。

2001年4月,通过国家“九五”、“211工程”整体验收。

2004年5月,学校成功举办建校一百周年庆典纪念活动,全国政协主席、校友贾庆林同志发来贺电,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河北省省长季允石等出席庆典。 2006年6月,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黄爱,我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先驱、三湘人杰

卢绍亭,中共天津地委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陕西渭华起义领导人之一的

洪麟阁,驰骋疆场血洒冀东的抗日英雄

杨十三,英勇献身、捐躯太行的教授

赵观民,冀东暴动领导人之一、优秀共产党员

魏元光,教育家、河北工学院首任院长

潘承孝,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汽车、内燃机专家

姜圣阶,核工业专家、学部委员

柯俊,金属学、金属物理·技术学史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孙广相,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董事长

李振东,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原天津市副市长

袁血卒,民政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

李非平(原名赵桂岭),原冶金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刘文藩,原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王述祖,天津市市副市长,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王成怀,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绍熙,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李中垣,原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白润漳,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何少存,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刘仪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务委员会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组组长

赵飞克,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任河北省立工学院教授

饶芳权,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在河北工业大学电工厂工作

刘玉岭,准院士,博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

赵今声(原名赵玉振),港口和海岸工程专家、教育家

周学熙,中国近代实业家,字缉之,号止庵,近代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清两江总督周馥之四子

邢端,近代实业家

杨明辉,波音公司决策部部长

陈云峰,曾任天津国美电器公司总经理,上海国美电器公司总经理,北京国美总部行政总监、营销总监,现任职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中心总监。

潘承孝,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汽车、内燃机专家,河北工业大学名誉校长 魏元光,教育家,河北工学院首任院长 编辑本段现在发展

学校已先后培养了7万多名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通过河北省“双重工程”建设和国家“九五”、“十五”两期“211工程”建设,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现设有1个分校、13个学院、3个教学管理学院和3个教学部(中心)。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强势特色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设有61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6个硕士点及1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17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授予权和高级工商管理学硕士(EMBA)授予权。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60余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4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0余人,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540余人;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5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河北省“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4人;有70余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或协会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 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办学取得新进展。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31人,硕士研究生4445人,本、专科生14867余人,并开办成人高等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学校先后与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其中,经省政府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与法国高等计算机学院签订的本、硕连读项目,是河北省第一个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年来,学校受空军、总后勤部、济南军区等单位委托招收国防生,为部队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学校教学科研条件先进完备。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中心)86个,多媒体教室103间,语音室27间,公共教学计算机2696台,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64件,学校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2.35亿元,图书文献资料217万册,并实现了文献信息管理及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化和各校区的网络互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现有1个省部(河北省、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个校级实验室(中心)。200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大学科技园已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通过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近五年来,学校学生共获全国和省市各种竞赛的奖励529项,其中,在和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

等奖39项。有3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九五”、“十五”期间,学校两次获国家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历来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43项,学术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数一直在全国高校百名之内,获授权专利数量位居京、津、冀高校前列。学校“工学并举,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得到弘扬,现有校外产学研基地73个,并与唐钢、保定天威集团等20个省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之一。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优美典雅,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天津市绿化先进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历经沧桑而不衰,如今又焕发了新的青春。学校在百年办学历史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热爱祖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脚踏实地、知行统一,俭朴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和谐、和衷共济,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潜移默化、熏陶、支撑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工大人,去奋斗、去拼搏、去创新。这种工大精神,正激励着全校师生为建成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再创新的辉煌。

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大赛中,获国家奖45项,省部级奖71项。参加天津市高校大学数学竞赛四年来,共获一等奖31名,二等奖81名,三等奖60名。化工原理课程在天津市竞赛中,曾获五连冠。2000年以来,学校有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1个班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0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0个班和809名学生荣获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艺术团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在天津市32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历届毕业生以"工作踏实、实干,敬业和奉献精神强,为人诚实,善于团结合作","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赢得了社会的欢迎和好评。2004年学校毕业生考研率达30%,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省属高校前列。

“九五 ”至今新立科研项目1987项,研发出了大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其中有2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市级奖励107项,获准154项科研专利成果。2001年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排序中,学校位居全国高校第41位。学校与省内9个市30多个县签定了技术经济全面合作协议,在校外建有76个产学研基地,并与唐钢、邯钢、保定天威、唐山开滦集团等20多个省内大型企业进行了科技与人才培养全面合作,与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等技术合作,转化率达40%。如我校产学研基地宁晋晶隆半导体厂在我校多年技术支持下,其太阳能单晶硅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锗硅合金单晶的制备技术”在我省宣化701厂实现了产业化,为该企业的腾飞注入了创新技术;“高低压全数字软启动技术”在开滦矿实现产业化,提升了该煤矿采煤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学校与石家庄制药集团、保定天威集团合作完成的CIMS项目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创造了极好的经济效益;“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已在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和沸石法海水直接提取硝酸钾技术”已经分别完成年产300吨和200吨的中试,正在实验万吨级示范工程。学校大学科技园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以位于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为主园,以邯郸、霸州两个省级开发区为产业基地的“一园两区两基地”的布局,2004年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2.9亿元,已孵化育成毕业企业15家,在孵企业39家,研发、中介机构16家。

学校同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芬兰、西班牙等国家的20多

所大学、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并同其中的6所大学、2个科研机构建立有实质性的合作与交往。近年来,学校聘请外籍教师50人,招收来自芬兰、德国、法国、美国留学生百余名,并已连续四年选送本科生、研究生赴德国、法国、美国等合作院校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2003年4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于2003年6月由国务院学位办审核通过我校同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联合培养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项目。2000、2002年我校先后成功主办或承办第四届国际电磁场问题与应用国际会议、世界数学家大会的“算子代数及其应用”卫星会议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早日把河北工业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历任校长

北洋工艺学堂

凌福彭 1903 时称总办

周学熙 1903 时称总办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毛庆藩 1903-1904 时称总办

周学熙 1904-1907 时称总办

孙多森 1907-1909 时称总办

邢 端 1909-1912 时称监督

直隶高等工业学校

邢 端 1912-1913 校 长

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武 源 1913-1917 校 长

杨育平 1917-1926 校 长

魏元光 1926-1928 校 长

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魏元光 1928-1929 校 长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魏元光 1929-1936 院 长

路荫柽 1936-1946 代 院 长

河北省立工学院

路荫柽 1946-1949 院 长

赵今声 1949-1950 院 长

河北工学院

赵今声 1950-1951 院 长

潘承孝 1958-1962 院 长

天津机电学院

李中垣 1958-1962 院 长

天津建筑工程学院

闫子亨 1958-1962 院 长

天津化工学院

袁血卒 1958-1962 院 长

天津工学院

潘承孝 1962-1971 院 长

河北工学院

潘承孝 1983-1995 名誉院长 林牧 1978-1983 院 长 邱澄一 1983-1986 院 长 张闽 1986-1991 院 长 冯其标 1991-1994 院 长 颜威利 1994-1995 院 长 河北工业大学 颜威利 1995-2002 校 长 潘承孝 1995-2003 名誉校长 高峰 2002-2004 校 长 傅广生 2004-至今 校 长

四 :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其前身是1909年由

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

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

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

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

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

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

名为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9月26号举

行了百年校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词的

“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发源地”纪念石揭

幕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

河南理工大学的腾飞

当初学校改校名也是有许多故事的:大约在2000年左右当时的焦作工学院想要迁到郑州,但是焦作市政府说什么不同意,于是在妥协下答应给学校贷款30个亿盖新校区,盖成之后便允诺留在了焦作(这在当时是河南省第一所盖新校区的大学,而且直至现在河南省也没有几所大学的硬件能超过理工大)。1999年以后全国大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大肆扩招2004年4月27号中央下达了关于给全国大学进行本科评估的决定。当时的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由原洛阳工学院2002年更名)、郑州粮食学院(2005年更名为河南工业大学)都不愿意第一个进行评估,因为他们都是许多学校合并后的产物,档案资料太乱而且许多丢失。但是评估组最重要的就是来调查档案,于是,当年的河南省第一个接受本科评估的任务便扔给了当时“血统纯正”、从未合并过其他院校的焦作工学院(2004年12月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也说焦作人确实有一种光脚不怕穿鞋的精神:“我们这地方就是穷,老子没啥可怕的” ,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当时谁都不敢接下的任务。2004年河南省政府拨给河南理工大学5000万元用于筹备工作,所以2004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届的学生算是全校历史上最累的一届了,那年暑假他们放暑假早开学

更早,很早便回学校补高数等学科以备检查并且奇迹般的"造"出了历年的学生考卷。最后学校不但顺利通过了这次的审查而且获得了优秀以及评估组的赞赏,这便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次被省政府所重视。这个事件也成为河南理工大学腾飞的最早的一个原因。

在2002年的时候省政府发放了一个叫做河南科技大学的“商标”,不得不承认当时论综合实力洛阳工学院比焦作工学院好,于是在焦作工学院和洛阳工学院的第一次抢“商标”的PK中焦作工学院输了,洛阳工学院顺利变为河南科技大学。那个时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校名都已经有主而在河南省所有工学院中,也就数焦作工学院和洛阳工学院最有实力,很自然在2004年12月份河南省的另一个商标河南理工大学便发放给了焦作工学院。

再后来也就是在焦作工学院改名河南理工大学之后有一次的申请博士学位点的“比赛”当时只有三所大学有资格竞争即: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在这场争抢博士学位点的比赛中三个博士点被焦作工学院拿下,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河南省,而河南科大也就是在这一次的较量中逐渐和河南理工差开的(河科大至今无博士点)。因此网上有对河南理工大学这样评价:2003年真是河南几所势力相当院校出现分化的分水岭,焦工地处焦作,光脚不怕穿鞋的:河南第一所新校区、第一个独立学院、第四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一个培养出院士【张铁岗院士】(郑大吴老师是在外校接受的教育)的河南高校。

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面积只有2000亩,焦作市政府也就批到了现在的三号餐厅那里。但是因为河南理工大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件大事:本科评估优秀和博士

点申请成功,再加上诸位校友的

努力,最终才争取到我们现在看

到的学校规模。现在大概有4000

亩,这样的规模在河南只有郑州

大学能出其右。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VS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说实话我觉得焦作这个地方确实是经济不好,在中国这种经济模式下一个普通大学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环境关系很大。因此河南理工和河南科技却是最容易被人拿来比较的原因就是河南理工和河南科技水平相差不多,假如相差太多的话也就不会被拿来比较了。但就总体而言现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发展比河南科技快得多原因是河南理工大学是原来的煤炭八大校(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的老四,长期受煤炭部重视,业内名声甚好,同时理工大学也受焦作人重视,而且理工大现在血统纯正,没有像省内其他高校由多个大学合并而成,内部矛盾少,同时也与国内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现在能源行业(煤炭行业)特别火(前几年煤矿都是赔的),据说河南省政府已经同意河南理工大学建成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河南只有郑大河大是省部共建),已经向教育部发函,而科大虽属于省政府管理,而洛阳真正在乎的是洛阳理工,科大受到冷落,如果你去过河南科技大学的新校区,你就会笑了。并且现在洛阳新区正在建设中更无暇管科大。科大的管理阶层也是频频更换内部矛盾重重,许多的原因导致了科大的败落。

河南理工大学的西门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 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1937年焦作工学院西门 2004年河南理工大学西门

再来说说河南理工大学的西门。许多人见到河南理工大学西门的第一印象是说很像北京大学,甚至说是河南理工在刻意模仿北大。其实学校老校区以前的西门一直就是那个样子,那时的西门更像现在的北大校门,只是在1979年老校区扩建的时候给拆了(可能是因为北大太过牛B的原因吧,大家才会觉得河南理工在模仿北京大学,我想假如真有一天理工牛B了大家或许就不会这样说了吧。) 樊文熙与河南理工大学

樊文熙教授算得上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开国元老了,他从1961年在理工任教至今可以说是见证了河南理工大学“建校至今”风风雨雨的“50年”。他出过一本叫做《讲坛为证 为河南理工大学建校一百年而作》エ在图书馆电脑里面搜“河南理工大学”就能找到)里面很真实材记录了理工50年的点点滴滴。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学校资金紧张许多教学仪器都是他自己骑个踏板车去火车站拉,以及在80年代同济大学作报告时虽已在“水泥喷射机”研究上取得了诸多国内第一,但还是很谦虚的那句:“我是小大学的来向你们学习来了。”还有在80年代学校的那种精英式教学下的艰苦奋斗场景。学校最初的三个系:采矿、机电、地质,详细描述的79届的毕业生。全文都很真切说材算是实实在在,算是一部河南理工发展的正史了吧。向他老爷子在这里致个敬。。

河南理工大学的现状

全国大学都在扩招,河南理工也逃不掉这一潮流,在1999年以前学校人数从未超过3100人,十年之后变成了如今的45000人,是以十倍于现在的速度发展的。我不知道大学究竟要扩招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学校有没有想过我们毕业以后该怎么办?作为一个地方大学,再为地方服务的同时,定好自己的位臵才是最好的,譬如河南理工大学今年在能源、安全、测绘、电气、机械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新领域,如建立了国内首家应急管理学院(暨南大学有一个应急管理学院,可是那个是挂靠在管理学院名下,这个不解释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吧)在业内认可度也很高,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任名誉院长,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介新任院长、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焦作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夏保成教授任执行院长。在这里不是要说,这个或那个专业好坏,而是要说大学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做出成绩。

五 : 还你1个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本文标题:河南理工大学真实历史-告诉你真实的河南理工大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348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