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顺丰老总王卫的女儿-顺丰的社区O2O,王卫还是没想清楚

发布时间:2017-09-24 所属栏目:顺丰王卫

一 : 顺丰的社区O2O,王卫还是没想清楚

社区O2O 顺丰O2O 顺丰嘿客

对于顺丰做社区O2O,一直也没吐槽过什么,因为当初社区O2O概念受到认可,有很大一部分是顺丰的因素,顺丰对这个行业是有贡献的,况且市场创新总会有试错的过程。作为社区O2O最早的鼓吹者,自然对顺丰有那么点敬意,不过这并不影响其他人吐槽顺丰嘿客的乐趣。  

在一片质疑声中,近日顺丰“嘿客”更名为“顺丰家”,但改名也救不了顺丰社区O2O的尴尬处境。今天要讲的内容也不是要吐槽顺丰的社区O2O,更谈不上为“马云最敬佩的人”的人提什么建议,只是简单帮顺丰梳理下社区O2O的方向,王卫或顺丰高层看不看到无所谓,重要的是以顺丰为案例,让更多的行业人看看社区O2O的门店玩法存在什么问题。  

换汤不换药!“嘿客”到“顺丰家”是为削发明志?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末,顺丰嘿店数量为2975家。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线下3000家门店都该产生规模效应了,要是这3000家换成零售店、水果店、小吃店的话,顺丰无疑已经成为某一市场的巨头了。  

可顺丰这3000家店却是展示店,从去年5月到11月,半年时间开了3000家店,这种开店速度的前提是可不考虑盈利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规模。可如今规模有了,但却见不到任何盈利的可能。从去年5月至今的一年时间当中,业界从未停止过对顺丰嘿客的质疑,从公关的角度来看,顺丰嘿客已在舆论上失势,沦为失败品了。  

在一片质疑声中的王卫似乎仍不死心,这两天又采取了进一步行动,将“嘿客”更为“顺丰家”,门店VI全面换装,官方说是门店服务升级,将以“顺丰优选+顺丰家+顺丰金融+顺丰快递+便民服务”为一体,布局全渠道O2O社区大平台。  

嘿客更名顺丰家,就跟有些孩子考试失败后削发明志表达下次好好考的意思差不多,改头换面的背后是换汤不换药,什么业务整合、服务升级这类的东西都是说给媒体听的,就算不更名,不换装,这些业务该做还能做。顺丰社区O2O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叫什么名字上,而是顺丰本身连方向都还没搞清楚。  

当初贸然布局社区门店吃了大亏,这次多少还是长了点经验教训,据说顺丰这次门店升级只选深圳和上海两家门店做试点,看试点情况再决定后续如何进行。再我看来,以目前的方式,顺丰家两家门店也就够了,在没弄清楚究竟该这么做社区O2O之前,其他3000多家门店升级也没有价值。  

社区O2O,顺丰到底还是要做卖货的?  

把展示店改成零售店也改变不了顺丰电商情节的战略错误。在多数人眼里,嘿客仅仅是展示店,如今“升级”之后的顺丰家,则更加开始强调零售职能。做来做去,最后顺丰还是想干卖货的活。我们还是先来看看顺丰家的新闻通稿理都说些什么吧。  

从目前顺丰家有限的资料中,可以整理出3点:1.顺丰家的店内商品展示区分为当季美食专区,全球直采专区、母婴海淘专区、新鲜到家专区以及会员专区等,其中母婴海淘专区为用户提供的是由顺丰直运的正品包税商品;2.顺丰家”和“嘿客”都作为顺丰商业线下社区服务店,“顺丰家”是“嘿客”的服务升级版;3.整合顺丰优选+顺丰家+顺丰金融+顺丰快递+便民服务为一体,布局全渠道O2O社区大平台。  

第1点就不用多说了吧,电商职能已经非常直接了。第2点中,顺丰商家是顺丰嘿客与顺丰优选合并而来,嘿客是优选的服务站,优选(商场)是嘿客的网络平台,电商目的也非常明显。第3点中,包括了电商、金融、快递、便民四个方向,其中电商已经说过了,而快递是顺丰本业也没什么好说的,至于金融,顺丰什么根基都还没有暂时别想了,目前嘿客门店的做法是为顾客提供ATM、VTM,这也叫社区金融么?再说便民服务吧,其提供的则是衣服干洗、飞机票预订、话费充值、缴水电费等没有门槛的鸡肋项目。  

如此看来,顺丰家也好,嘿客也罢,其核心业务只能落在电商而已。而社区O2O并不只是电商这么单一,要是那这样的话,顺丰耗费巨资搭建的门店体系完全失去了意义。拆解一下顺丰门店的服务职能,可以很容易的发现顺丰O2O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这还没完,问题不单单出现在做电商上,最主要的是王卫仍没有想清楚,门店究竟是用来干嘛的,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实际上,顺丰门店的尴尬处境只是行业缩影,所有想以社区门店形式切入社区O2O的都遇到了模式问题。去年就有一家拿了投资与顺丰门店做类似业务的企业牛逼哄哄的在群里炫耀,如今也安静了。社区O2O真不是搞个店面就能做的,关键得清楚,这个店面究竟用来做什么,顺丰有资源、有资金,有足够的试错抵抗能力,其他人做的话,机会就只有一次。  

顺丰门店是要做平台入口,还是服务店?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说“社区电商”和“最后100米”的事。现在来看,王卫本想做业务覆盖更广的社区O2O,可结果却越来越集中到了社区电商业务,这与顺丰自身资源有关,顺丰主营快递和电商业务,所以社区门店自然也会围绕有优势的主营业务开展,这个方向没有错,但问题出在顺丰门店是要做社区O2O平台入口,还是自身电商业务的服务店。门店究竟是为谁服务的,为用户,还是为自己?  

如今的嘿客或是升级之后的顺丰家,实际上都是在为顺丰的电商业务服务,说白了顺丰门店是用来辅助顺丰电商而做的,这就意味着顺丰门店的属性天生排他,与顺丰有竞争关系的电商、快递等服务都无法进入到顺丰门店之中,这表示门店仅仅是顺丰的线下服务店,失去了做电商入口的潜力。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回出现在电商市场了,多了个门店的顺丰电商就能做过阿里、京东了么?显然不能,电商拼是流量,拼的是品控、拼的是供应链等,通过线下门店能否带动线上电商?  

按道理来讲,顺丰优选主要做生鲜电商,铺线下门店是合理的,生鲜非常考验终端配送能力。现在的问题是顺丰优选的消费者有限,而顺丰门店布局太快,根本产生不了那么多订单来维持门店的盈亏平衡。生鲜电商本身都还处于萌芽期,而且竞争也非常激烈,就算顺丰多了一个门店,也未必能吸引消费者一定选择顺丰优选。当然,反过来看,要是线下门店能提升顺丰优选的服务能力,或许可让顺丰电商更有优势,但现在肯定不是做定论的时候。  

现在顺丰的问题就是出现在对门店的定位不清楚,若以目前这种形式想发展整个社区O2O市场肯定不会成功,但是要用来为顺丰电商业务提供服务还是值得进一步商榷,详细琢磨的。目的决定策略,因为王卫都还没考虑清楚用社区门店就用用来做什么,所以嘿客才会发展到今天四不像的尴尬状况,或许王卫更重视的是先布局抢点。  

质疑顺丰嘿客的文章已经足够多,这篇文章与其他的有什么不同?其他的多是质疑顺丰门店的模式缺陷,执行问题,以及市场问题等,而我要说的是方向问题,如果连发展方向都没有明确,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指出问题就得有合理建议,关于这部分的内容,等以后有机会再详细介绍吧,当然建议再好也得看执行能能力,现在我们还是先等着看王卫新包装的“顺丰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吧。  

文/王利阳  关注微信公号:科技不吐不快

二 : 揭秘王卫:9次抵押家产 从带水货到顺丰总裁

  

 

  他从不打广告,不见PE,接受采访……

  他旗下15万员工,巨额釆购了IBM的信息、人力管理咨询服务方案和糸统,他始终做小件快递。

  他是“火星人”马云最佩服的人:顺丰速运掌门人王卫。

  王卫,20年前10万元起家,今天年营业额几百亿,自有货机11架;与员工分享利润,一线员工有月薪上万;一直在创新(三月没创新会觉得危机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时;实干,定期下基层;低调,员工都不认识他;强势,100股顺丰;胆大,先后9次抵押家产。

  顺丰,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巨头。这家公司即将迎来20周年庆,但外界仍对它知之甚少,他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水货佬”垄断通港快件

  王卫有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强势收权抓住非典契机

  1999年,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王卫开始强势收权。

  王卫曾说:“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王卫走到哪里,总有几位随行的保镖跟从。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一年后,非典爆发,人们都不敢出门,顺丰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

  2003年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此时,顺丰的经营思路也开始奠定。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与四大国际快递重叠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户被锁定为唯一目标,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由于坚持只做小型快递,顺丰甚至拒绝了摩托罗拉这样的“肥”订单。

  2009年底,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2011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50亿元,拥有15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

  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计件晋升管理15万人

  事实上,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有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其收派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非常稳定。

  在顺丰,每个快递员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总裁陈平说:“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当年收权,他没有全收。当时是加盟老板不听话,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员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听我话就行了,歪打正着了。”

  一名在顺丰工作5年的司机告诉记者,今年他刚通过晋升机制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员,顺丰对员工除了保证收入,还给员工的家属各项补贴和福利。据说目前在顺丰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从基层收派员做起来的。

  最有钱的工作狂

  在顺丰优选的前总裁刘淼看来,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这多半源于王卫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20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有高管说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他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大多数跟随王卫的高管们都评价王卫是一个很“规矩”的人。在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看来,王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也因此,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

  在徐勇看来,顺丰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环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在前些年多数快递企业都纷纷转型力求赚快钱时,只有王卫在埋头研究如何能够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这种专业化显然是顺丰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对信息化、标准化的大量投入,顺丰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递公司。

  这些年,王卫十分低调,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网上也极难找其照片。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

  王卫还是个十分坚持自我的人。在前两年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

  此外,顺丰成本高昂,王卫却对PE、VC的机构投资视而不见。行业里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在找寻王卫,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为1000万美元。

  巴枪背后的“快诀窍”

  每个顺丰收派员,都有一个巴枪。这玩意儿看起来有点酷,黑色的,像个PDA。用红色按键打开之后,屏幕上会有17项菜单。快件一旦开始递送,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用巴枪扫描快件上的条形码,以便系统和消费者随时跟踪。此外,它还有运费结算,查询收派件范围和拍照功能。

  外资快递公司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实现了巴枪管理。顺丰2003年左右开始引进巴枪,开始是从韩国进口,每台7000多元,重达2公斤。后来,顺丰自己的IT研发部门不断升级产品,如今已是第四代,价值3000多元。

  为了确保一线收派员能在1小时内到达所属区域内任何地点,顺丰规划部会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客户数量与不同商业流通频率下的服务半径,比如二线城市市区的服务半径一般是7公里。也就是说,按照最优拓扑结构,结合街区的房租成本,进行合理选址。

  有些CBD区域的点部布局稍微密集,而在郊区则可能远远大于7公里的服务半径。除了点部的分布要满足“1小时交通圈”要求,在上一级中转站,也按照时效要求,设置2小时交通圈。这样,只要是在同一个区部,也就是说同一个电话区号范围内,能做到4小时到达。

三 : 深八顺丰总裁王卫:最底层起家 狗仔卧底数月拍真容

  摘要:自己的员工被掌掴,他撂下话:“ 如果我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 他是王卫,被马云称为最佩服的人,他从最底层的制造厂小工起家,却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快递王国,他不打广告,但所有人都在寻他。这是一个牛逼却又低调到土里的成功人士。

  4月18日晚上,一段北京汽车司机掌掴快递小哥的视频被爆出来,在朋友圈疯传:

  视频当中,一辆现代汽车车头与一辆顺丰快递三轮发生了擦挂,汽车驾驶员对一位快递小哥连续掌掴并出言辱骂。整个视频长1分42秒,在前1分钟,这位汽车驾驶员竟先后掌掴快递小哥六次,掌掴声清晰可闻,而快递小哥都只是默默承受,甚至没有用手遮挡。每掌掴一次,就让人心揪一下。

  看到这视频,全国网友都怒了,以下是部分网友评论:

  @村长李洪方:我非常非常的愤懑,作为一个刚出社会的三无青年,我们远离家乡来到自己向往的大城市,无依无靠的,靠自己一步一步的打拼,真的不容易。说实话,我都看哭了,希望顺丰快递小哥振作起来

  @你这么6你咋不上天呢:舆论支持顺丰小哥,不是因为顺丰快递有多好,也不是因为快递小哥工作有多辛苦,人活着是要有尊严的,无论做的什么工作,服务于底层还是上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是最最最基本的,即使对方犯了错,也不能侮辱踩踏别人的尊严,快递小哥需要的不是同情,是尊重。

  由于视频当中的车牌号很清晰,很快,强大的互联网就将打人的汽车司机人肉了出来。

  据央广网最新消息,目前打人者已被警方拘留。

  作为快递小哥的东家,顺丰官方微博@顺丰集团17日19:26分发出如下声明:

深八顺丰总裁王卫:最底层起家 为快递员工出头 狗仔卧底数月拍真容 拒绝马云马化腾

 

  最有个性的当属顺丰集团总裁王卫了。

  17日晚间,顺丰集团总裁王卫在朋友圈了转发一篇《太欺负人了!快递小伙不小心把一辆车刮了,司机下车又打又骂~》的文章,并撂下话:

  “我王卫向着所有的朋友声明!如果我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深八顺丰总裁王卫:最底层起家 为快递员工出头 狗仔卧底数月拍真容 拒绝马云马化腾

 

  这才是真正的霸道总裁

  18日上午,@顺丰集团 发布了一份顺丰集团的官方声明:

  

深八顺丰总裁王卫:最底层起家 为快递员工出头 狗仔卧底数月拍真容 拒绝马云马化腾

 

  @顺丰集团还表示:对于快递小哥被打事件的严正声明。对于责任,我们不会因愤怒而抛弃客观公允;对于尊严,我们也不会因理解而放弃追回!希望一线小哥恪尽职守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你们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个顺丰人的心。

  顺丰集团很给力,不仅集团总掌舵人亲自出头,安排高层持续跟进,公司出钱做伤情鉴定,不接受调解、要求追究刑事责任,还承诺未来将保护每一位员工,并且声明还关爱了服务行业,顺丰对员工的关心还真是做到了极致,这里八妹就不得不提一下顺丰集团总裁王卫,这个神秘的顺丰大掌门,虽然低调神秘,却有很多故事可以说。

  《神秘的顺丰大掌门:王卫》

  作者:西二旗小混蛋

  为众人所熟知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掌门。

  可是这个逻辑不适用于拥有34万名员工的顺丰帝国。

  对外界而言,王卫低调、神秘且多面。

  他信佛,却迷恋downhill这样带有暴力色彩的极限运动;

  他只有高中学历,从最底层的制造厂小工起家,却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快递王国;

  他个人成就巨大,却从不愿置身于聚光灯之下……

  习惯了被企业公关部门追捧的媒体人们有一个共识:顺丰的公关部是最牛气哄哄的。

  顺丰的员工们说:用户是王卫的上帝,半点亏待不得,其他人他都不在乎。

  诚然,王卫身上有太多令人好奇的东西。

  低调到土里

  王卫神秘到何种程度?

  可以用一段媒体常用的描述来表达。

  他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他的掌门人共进一顿晚餐。

  他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他的老总却令马云两次相约并称为最佩服的人,在电商与物流矛盾重重的当下,却有人说:给你三年30亿,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他不打广告,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寻他。

  他低调不张扬,但却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

  他不引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

  请问,你见过这么牛逼却又低调到土里的商务人士吗?

  然而这个低调到极致的人,做事却并不低调。

  他一手创建的顺丰速运拥有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及遍布世界的12260多个营业网点。

  而他本人,也凭42亿美元的净资产,登上了201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底层小工

  1971年,王卫出生在文革时代的上海。那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7岁时,文革刚结束,王卫便随家人来到香港。

  那个时候,李嘉诚刚刚买入后来与他名字连在一起的和记黄埔。香港的商业氛围浓郁,蓬勃发展。“到香港去”成为逃港者追逐新生的方式。

  可是,到香港后,父母在内地的学历不被承认,只能去做小工,收入微薄,备受歧视。

  王卫用“一穷二白”形容当时的境况,“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处在香港社会底层的王卫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叔叔手下,成为了一名最不起眼的小工。

  此时,中国大陆开始发生一些变化。

  王卫离开大陆时,文革刚结束,中国百废待兴。而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市场经济萌芽,到处充满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初,近90岁的邓小平南巡,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受此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王卫做工的工厂就搬到了广东顺德,影星李小龙的故乡。

  产业的转移总会催生一些新的商业需求,头脑敏锐的王卫很快就发现了新的商机。

  当时,王卫在顺德做印染工厂,常常需要把样品寄到香港给客户看,按照当时传统的邮寄方法,非常不便且耗时又长。

  后来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在码头边求人帮忙捎样品到香港

  当时很多香港人都在广东设厂,都有这方面的需求。王卫自己有时候也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王卫突然意识到,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能否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

  1993年初,王卫用从父亲那里借来的10万元启动资金,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

  王卫在香港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作为在香港的大本营,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

  刚开始,没有专门的运货车,王卫就和他的小伙伴们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人称为“水货佬”。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只有6个“水货佬”的创业公司,22年后,发展成了中国快递行业的领航者。

  然而“水货佬”逆袭成功是有条件的。顺丰优选前总裁刘淼曾公开表示,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创业多年一直保留初期的工作习惯,20多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

  从“老鼠会”到“快递王国”

  王卫开始做快递的1993年,另一家快递巨头申通也同时成立。只不过当时申通主营的是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报关急件直送业务。

  在香港和珠三角,也有不少快递公司产生,竞争激烈。特别是香港,国际上不少成熟的快递公司都有布局。

  如何在重重竞争中杀出重围?

  聪明又大胆的王卫想到了低价策略。“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大幅的让利让顺丰很快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据顺丰早期团队成员回忆,虽然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的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顺丰火热发展的快递业务甚至带旺了冷清的钵兰街。

  香港有记者曾这样描述:顺丰生意越做越大,货车及员工经常霸占整条街,惹来邻铺不满。直到顺丰搬走,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

  王卫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随着快递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他在广东迅速“占领地盘”,大规模扩张和建设网点。以至于广东省下属县城几乎每个都有顺丰的站点。

  据知情人回忆,那个时候,带着顺丰标识的货车呼啸在广东的大小街道上,广东各地街头巷尾无人不识“顺丰”。

  当时,顺丰扩张的方式很大胆和激进,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家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让王卫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而这种疯狂的增长方式,让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为“老鼠会”。

  那时王卫的团队也很疯狂,一位最早加入顺丰团队的老业务员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像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王卫的疯狂让顺丰在香港和珠三角很快立稳脚跟。1997年香港回归时,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顺丰的“快递王国”初具雏形。

  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车水马龙的通港公路上,70%的快件货运车都印着顺丰的logo。

  天时地利人和。那两年,顺丰的发展顺风顺水,王卫几乎不用怎么操心。不到30岁的他迅速沉浸于“养尊处优”的状态,日子过得相当舒服。

  据王卫本人回忆,25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王卫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我也是有钱人了!

  那时的王卫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经常带着太太打球、游泳、爬山,渐渐淡出顺丰日常运营管理。

  危机来了

  1999年前后,就在王卫悠哉悠哉时,危机正在悄悄萌芽。

  早期顺丰的扩张一直采用加盟模式,这种运营模式推广后,一方面帮助顺丰疯狂扩张,另一方面也给顺丰发展埋下了隐患。

  受利益驱使,一些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顺丰面临丧失企业控制力的威胁。

  此时的王卫展现出了极其强悍的一面。

  他决定收权,将加盟改为直营,收权的方式则是“一刀切”,想留下来的,产权全部回购,否则走人。

  从用钱来解决问题,到摆平各种各样的威胁、恐吓,他用尽了各种方法。

  收权难度可想而知,有人用“拆迁式”来形容当时的收权战役。身处其中的王卫,压力巨大。

  王卫后来提到:“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压力大到何种程度?王卫也没有详说。只是有传言称,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黑社会追杀,至今他都习惯在身边带4—6个保镖。

  整整3年,王卫都过着“刀尖上舔血”的生活,期间遭遇各种艰难险阻,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虽然方式略显粗暴,但是其强势的手腕就像一把弯刀,割除了顺丰身上的毒瘤,理清了顺丰的架构和各分公司的产权。

  2002年,顺丰完成加盟到直营的改革,也成立了自己的总部,以后的发展日渐顺畅。而此时的顺丰,从上到下完全成为王卫“一个人的企业”。

  自此之后,顺丰的发展深深烙上了王卫的个人印记。有人甚至说,王卫一个人撑起了顺丰的智囊团,他个人的谋略和眼光奠定了顺丰如今的格局。

  我要买飞机

  2003年,“非典”袭来,人们谈之色变。这反而成为快递行业的发展契机。顺丰身处“非典”重灾区,业务量猛增。

  那个时候,学生停课,工人停工,老百姓不敢出门,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但细心的王卫却从中发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

  快递重在一个“快”字,而最快的交通工具莫过于飞机。彼时的中国航空因SARS陷入低谷,为何不借此机会找航空公司合作,用飞机运货?

  那一年,王卫和扬子江快运航空洽谈,最后签订了5架包机协议,那时候人坐飞机还是件高大上的事儿,但敢想敢干的王卫却把货物带上了天,那时国内还没有人这么干过。

  此后,顺丰很快在业内树立起“快”的品牌优势。也是那一年之后,顺丰的出货量每年以50%的速度提升。

  这件事对顺丰来说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飞机运货大大缩短了运送时间,提高了效率。王卫开始北上主攻华东和华北市场,迅速完成全国200多个网点的布局。一个全国性的快递公司出现了。

  彼时的“四通一达”,还在忙着打价格战。

  尝到甜头的王卫,野心更大了。他不仅要包机,还要买飞机。庞大的业务需求,也促使其这一想法迅速落地。

  2009年底,民航总局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航空公司一次性购买两架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不得不说,王卫的这一决定颇具前瞻性,这也奠定了顺丰如今的江湖地位。

  到目前为止,除了国家队EMS,国内还没有哪家快递公司的航空机队规模赶得上顺丰。而航空运输的优势,也成了顺丰成功的三架马车之一。(另外两架马车是直营模式和高端定位)

  拒绝马云马化腾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很多年前,马云曾两次在香港约见王卫,王卫避而不见。很多年后,电商彻底改变商业形态,王卫在杭州约见马云,马云不见。

  一位从顺丰离职的人爆料,王卫不仅拒绝过马云、还拒绝过马化腾,后来马云、马化腾也不理王卫。

  那个时候,香港人对内地人歧视很严重。王卫虽然在内地出生,但却在香港长大,不知道是低调,还是受这种思想影响,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对像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内地的企业家,他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忽略。

  虽然靠低价策略起家,但是立稳脚跟之后的顺丰却选择了中高端定位。再加上航空运输的优势,在“商务件”等中高端快递业务方面,王卫做的得心应手。

  如果这么一直发展下去,王卫一定能把顺丰速运打造成国内民营快递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老大。

  但这一切却因互联网电商的发展而改变,挑头儿的正是和王卫有着微妙关系的马云。

  2003年,马云在杭州创建淘宝。3年后,淘宝网已经超越了ebay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到2008年,淘宝网每天的快递需求量猛增至500万单。

  500万单是什么概念?当时“四通一达”中的老大申通,每天的业务量也不过是100万单。

  身处长三角地带的“四通一达”马上兴奋了。这对于刚刚经历过一轮价格战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针强心剂。

  曾有人这样形容当时长三角快递行业的情况:快递小伙儿忙到手发软,还消化不完淘宝产生的快递订单;在华东某些快递公司的业务中,淘宝件占比高达60%到80%。

  为了抢淘宝大户,这些快递公司又打起了价格战,每单价格最低打到了5-6元,接近成本价。有快递行业人士说:“现在大家是在喝稀饭,肚子撑得很大,但实际上没什么营养。”

  王卫显然对这些并不感冒。那个时候,淘宝件在顺丰的占比也只有一成而已。和“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相比,顺丰这一态度略带傲慢范儿:淘宝件太低端,才不屑和你们玩儿呢!

  但是随着淘宝等电商的迅猛发展,“四通一达”赚了个盆满钵满,迅速扩张,这给顺丰带来了很大压力。王卫不得不放低姿态,将触角伸向“平民化”的淘宝卖家配送。

  但是一直不走寻常路的王卫也没有延续单纯降价思路,而是在产品分类上下功夫。

  2012年8月,一直以“次日达”闻名的顺丰速运,推出首款经济类快递产品“四日件”,化妆品、光碟、奶粉、电子类、酒类等航空无法寄递的品类,都可通过这一渠道寄送,其主要面向异地快递,价格远低于此前的标准价格体系。

  此后,顺丰一直走差异化营销路线,根据时效性、价格和运送要求不同,推出多层次的产品品类,不断细化产品和服务。

  顺丰的高工资是业界出名的,一般递送人员月薪都在三四千,但在顺丰五六千很平常,最高三四万的也有。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有办公室的白领妹子爆料: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我公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1.5万,会为了你这2000块钱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听闻此话,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因为收入高,顺丰的快递员也是蛮拼的:有快递员在路上出了车祸,爬起来一看没事,还是要继续送快递。

  不管是对员工的控制力还是业绩,顺丰都是行业学习的典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快递公司副总经理也曾表示,“顺丰的每一次发展,确实都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紧跟在王卫的身后。”

  危机感与试错

  王卫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曾有高管说,王卫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但是互联网的大发展显然让王卫措手不及,他没有料到互联网电商会发展到如此程度。在2011年的一个私人聚会上,他曾感慨:“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那时的顺丰已经涉足电商,在2009年和2012年,顺丰先后推出了“顺丰e商圈”和“尊礼会”,但快递起家的顺丰显然缺少互联网基因,这两个项目效果不甚理想。

  2012年5月的最后一天,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顺丰又推出了“顺丰优选”。

  “但顺丰优选存在着一些业务瓶颈和模式制约,”据内部人士称,“顺丰优选是模仿的京东模式,但是整个管理还是有太多快递的基因。”

  除了顺丰优选,王卫还做涉足金融、电商企业服务等业务,目前还都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但王卫对顺丰的战略布局不局限于此,他在谋划更大的布局。

  2014年5月18日,在这个喻意“我要发”的日子里,顺丰“嘿客”社区便利店正式启动,并号称未来在全国开设3000家门店。有人分析这是王卫是为解决快递行业难以解决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铺设的收派件的网点。

  短短数月间,“嘿客”全国网点布局近2000多家,基本覆盖国内区级城市。

  对“嘿客”,业内观点不一。

  有人说,“嘿客”出现后,王卫可以把“顺丰速运+顺丰优选+顺丰移动端+金融+社区O2O服务平台+农村物流”等全线整合,把顺丰的业务单元打通,这将使得顺丰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

  但也有人说,顺丰“嘿客”不伦不类,似乎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却又各种功能都不能做到最好。

  面对质疑,王卫的回应展现了一个实干家的风范:“B2C是未来方向,顺丰借助嘿客可以探索如何服务C端客户。另外,是选择等待商业模式成熟后再建店,还是先建店再摸索商业模式?顺丰选择后者。”

  谁也挡不住时间的洪流

  对于互联网,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王卫也是。但是随着大陆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增多,各种因素交织错杂。比如资本和商业模式。

  在顺丰的发展史上,王卫曾经9次抵押贷款却坚持不肯融资,他曾公开表示,“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

  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2013年,顺丰曾以出让不超过25%的股份,获得几家机构的股权融资。这是顺丰成立二十年来所做的第一次股权融资。

  虽然做出了融资的举动,但顺丰却无意上市。曾有内部人士披露,“融资协议中最重要的条款之一是投资方不得要求顺丰提供上市时间表,经营和战略完全由顺丰管理团队所主导,投资方不得干预”。

  有分析人士认为“顺丰应该会在五到十年之后才考虑上市。”

  如此长期的投资,多少投资人愿意等?

  顺丰还在执拗的不肯上市的时候,国内快递江湖风气云涌。

  自2015年始,民营快递企业纷纷寻求资本的力量进行快速扩张。

  2016年刚过去半个月时间,大杨创世发布公告称,圆通速递有意借壳上市,这是继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不到三个月后,又一家拟借壳上市的民营快递企业。相对而言,借壳上市较IPO可节省相当的时间成本。

  现如今,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想要发展的很好,不仅要有好的商业模式,更要学会利用资本。

  三分天下的互联网巨头“BAT”,无一不是资本发展的产物,电商中叱咤风云的京东,上市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上市,顺丰迟迟没有动静。

  江湖已经不是当初的江湖了。王卫还会坚持“不圈钱”、“不上市”吗?

  没有人猜的出王卫在想什么。

  这个神秘的人,似乎从来也不按常理出牌。毫无疑问,他正在审视目前的互联网江湖,正在思考未来顺丰怎么走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他在下一个很大的赌注,没有思考成熟之前,他不会轻易出手。

  但是,这一次,他押的准吗?

四 : 顺丰回应老板王卫身家超马化腾:没那么关注

近日,顺丰股价、王卫身家今日频登媒体头条,在被投资者问及公司董事长王卫身价、公司市值的问题时表示,顺丰控股在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公司没那么关注,将一如既往追求为客户创造更好服务质量,和投资者一起成长,不断进步。

24 岁深交所上市后,顺丰控股连续 5 日开盘即涨停,创始人兼总裁王卫身家盘中一度超越马云排名第二。今日,顺丰控股股价有所回落,王卫的实时财富为 264 亿美元,依然高于马化腾的 246 美元。马云 289 亿美元排名第二,王健林以 316 亿美元稳居中国首富。

顺丰控股回应称,目前我们也留意到媒体对于此事件的不同解读,我们对此其实没有那么关注,无论老板身家如何,公司市值多少,顺丰永远是那个不断追求为客户创造更好服务质量的公司,也是一个愿意和各位投资者一起成长,不断进步的公司。也希望各位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公司发展,多多提出宝贵的建议,同时鼓励更多的小伙伴多寄顺丰快递。

顺丰控股今日低开,随后股价有所回升,截至发稿,报67. 77 元,跌3.29%。

本文标题:顺丰老总王卫的女儿-顺丰的社区O2O,王卫还是没想清楚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38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