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发布时间:2017-11-17 所属栏目:金华双龙洞门票

一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九届 特等奖 甘密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www.61k.com]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教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过这,还写下一篇游记

学生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幻灯片出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1、 双龙洞名字由来

(1) 抓“蜿蜒”这个词语,通过联系上学期《长城》中的“美丽的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杂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让学生说出”蜿蜒“的意思

(2) 学生默读课文,提问:在这篇课文中,用蜿蜒写什么?

(3) 请学生读文中句子,明确此洞名字由来。

2、 理清游览顺序

(1) 自主学习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

且和同桌合作完成游程图

(2) 同桌合作,互相讨论

(3) 请同学说,师生合作理清顺序

(4) 请一生将游程串连起来说

3、 谈话方式,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结构

三、感受空隙,学会表达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

1.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 -7自然段)

2. 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 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 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www.61k.com]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4. 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

5. 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五、结课

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六、板书设计

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 外洞

见闻 孔 隙 : 窄小

感受 内洞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2015《记金华的双龙洞》名师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祖父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 叶圣陶祖父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 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 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 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 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 我们随叶圣陶祖父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 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 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1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 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1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www.61k.com)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板书设计:

三 :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查字典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
  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4. 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跟读课文
目的:正因、读流畅、记忆
二、检查字词熟识情况
1、zhè  jiāng  yóu tóng  yí  cù  tún bù  shāo wēi  wān  yán  rǔ zhī易读错“浙”、易写错“聚”
2、比一比,再组词。
蜒(         )    臀(        )    簇(         )    察(         )
蜓(         )    臂(        )    族(         )    擦(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石钟乳    一(    )鸡毛    一(    )小溪    一(    )石笋
一(    )汽油灯    一(    )风景    一(    )动物    一(    )石洞
4、、选词填空。
欣赏  观赏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        )。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        )兰花。
呈现  出现
3、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        )欣欣向荣的景象。
4、拐个弯,(        )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三、检查朗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小组合作比赛读每个自然段。
3、全班评价。
四、了解游览的路线。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游览示意图。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请一组上台填写并解说。)
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全班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看到什么景物?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
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默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题。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上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1、作者一路上看见了哪些景物,请一一写下来。
答:
                                                                               2、请完整地说一说双龙洞在哪儿?
答:
3、造句。
答:
4、你从“一路迎着溪流”知道了什么?
答:
3、欣赏读第五段
模仿例句,写片段。
例: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美的一幅画呢?                                              ,是这样的一幅画。
怎样              呢?                                      ,是这样            。
4、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
1.洞口 宽 像桥洞
(1) 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 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六、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全文,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主要写了洞中的什么景观呢?(孔隙和内洞)次写了什么?(路上和外洞)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板书:
  23.记金华的双龙洞  景象奇特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明艳 宽  高大  窄小  黑 大 奇
拓展资料:双龙洞
金华山双龙风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位于景区中心。洞口两侧分悬钟乳石,形如龙头,非常逼真,故名双龙洞。洞内泉水清澈,此水终年不涸,清澈见底,游人夏天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故有"石胜太湖,水比三泉"(金山、惠山、虎跑)之赞。洞壁摩崖石刻"双龙洞"三个大字,相传唐人手笔。洞中壁"洞天"两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洞顶崖壁上一排横字"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系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手笔。进洞,必须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内,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险。"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这正是双龙洞的独特诱人之处。其中"黄龙吐水"一景,深得近代文学大师郁达夫的赞赏,喻之为"盆景小瀑布"。

四 :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师:“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1、播放游览双龙洞的情境录象。(看录象后,双龙洞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1)列火车检查生字新词,指导写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词语。
(2)最后修订游览线路: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师把剪贴画“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
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板:明艳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化的声音)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
6、学生配乐朗诵。
小结:路上凤光明艳,我们和叶圣陶一样,游兴很浓,双龙洞又是怎样的呢,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师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把剪贴画“外洞”放在导游图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叶老先生从风光明艳的山路上,进入像大会堂一样的外洞,再走进去,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游览。
第二课时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叶老先生从风光明艳的山路上,进入像大会堂一样的外洞,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孔隙是怎样的呢?
(一)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教师点两位较胖的学生上讲台)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的心情怎样?(教师放录像,配录音介绍)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以黑板为小船做动作,师生评价)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3.默读,找内洞特点。(教师把剪贴画“内洞”放在导游图中内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
(二)双休日要到了,我们去春游,提示,可以游鉴览我们大朗“荔乡湿地公园”或松山湖,以此文为范例,写做一篇游记。

五 :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 第二周第1课时 总第4课时 课题: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新授 编制人:田斐 王虹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www.61k.com)正确读写“拥挤、孔隙、蜿蜒、突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发展语言能力。

4、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学习重难点:

感悟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并且能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

达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完成自主练习。 3、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学习准备:

搜集叶圣陶先生的资料,双龙洞方面的图片及相关文字。

一、课前延伸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

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金华双龙洞门票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A“臀”、“稍”的读音

臀( ) 稍( )

B“蜒”的写法 ( )

C看拼音,写词语。

yóu tóng yí cù tún bù shāo wēi wān yán shí zhōng rǔ ( ) ( ) ( ) ( ) ( ) ( )

④下面这些词语,我把能理解的词写在下面,词语意思批注在课文的相关词语旁: 石钟乳、石笋、突兀森郁、拥挤、孔隙、蜿蜒 2、金华的双龙洞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3、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我发现:

二、自主学习: 如果你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把你的思考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 1、叶爷爷一路上非常高兴,欣赏了沿途的优美景色,他都看到什么?请找出重点句子品悟。

2、议读4-8自然段:洞口、外洞、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

体的? 3、溶洞是由流水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必有水,作者不仅写了洞,还写了水,找出写水的句子读一读,再想想水从哪儿流到哪儿?

三、小组探究:相信你最棒!加油! 1、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四、当堂达标:

双龙洞很有特点,而自然界的景物也妙用在成语中,请填字。 花好( )圆 明( )黄花 ( )高水低 车( )马龙

( )后春笋 ( )上 加 霜 如( )贯耳 饱 经 风( ) ( )里看花 谈笑( )生 气贯长( ) ( )阔天空

五、总结提升。 1请你设计一张双龙洞的门票,要求正面画出游览示意图,反面用文字作简短、生

动的说明。 2、根据示意图,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后记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32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