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第二十五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文字列-第二届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7-08-23 所属栏目:乡土文学

一 : 第二届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KWB_3534

  2017年6月16日,第二届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扬子江万丽大酒店盛大召开,本次论坛由IT分享会、亚太CIO俱乐部、上海市通信学会及浩韵国际会展联合主办,上海市计算机用户协会、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协办,上海熠韵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中国CDO联盟、华东时尚行业CIO联盟、河南CIO联盟、魔都母婴联盟、上海大数据联盟、工业4.0俱乐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此次论坛以“数字化浪潮中的业务变革与创新”为主题,围绕“新金融”、“新制造”、“新零售”三个行业专题展开讨论,汇聚了数百位行业大咖、企业高管、技术专家,旨在打造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与行业企业和合作伙伴们共同分享创新技术、最佳实践以及创新理念,探讨数字时代的企业运营与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推进企业自身与数字时代的融合发展。IMG_257

  本次论坛上,诸位行业嘉宾深度解读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以前瞻的战略思维、深刻的行业洞察以及丰富的案例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微软大中华区开发体验和平台合作事业部总经理Srikanth Raju、迅达电梯亚太区CIO高俊、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吴琪、来伊份互联网事业群总裁王戈钧、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李建华、分别做了题为《构建数字样机,打造数字车间: 关键技术与企业应用》、《微软智能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从不可能到可能》、《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共建新生态创造新零售》、《信息领域新技术发展与安全威胁应对策略》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各自的数字化转型及技术创新的经验与心得。

  在接下来的行业大咖高峰对话环节中,围绕着“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技术创新如何赋能业务发展,CIO领导战略及面临挑战”这一话题,在欧电云创始人、原1号店CTO、IT分享会顾问韩军的主持下,上海医药集团CIO邵扬、上海通用汽车CIO王建、上海纺织集团CIO袁炜、迅达电梯CIO高俊、浙江荣盛集团CIO邓铭川、BESPIN GLOBAL商务拓展和战略副总裁李云共同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与经验,畅谈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CIO如何利用创新的技术与服务,实现价值驱动的业务新增长。各位行业专家的真知灼见与智慧碰撞,将本次论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IMG_258

KWB_3508

  下午举行三个专题论坛现场火爆异常、精彩不断,北京神州数码云计算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总经理马俊、杭州复杂美科技创始人兼 CEO吴思进、云贝集团 CIO、宝象集团副总裁兼CTO王义山、T法大大高级资深法务田卫民、Cloudera 中国区技术总监刘隶放等亮相新金融专题论坛发表精彩演讲。在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的主持下与交银信托信息科技部总监谢卫国、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陆欣、华住酒店集团增值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明生等嘉宾就“金融行业下一步发展,数字化转型如何落地?”这一话题与现场参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心得。

KWB_3562

  新零售专题论坛由百联全渠道研发总监南志文主持,德勤数字化合伙人Alvin Guan、Bespin Global 商务拓展和战略副总裁李云、驻云科技创始人兼CEO蒋烁淼、意尔康CIO吕洋、法大大大客户总监陆晔登台发表了精彩演讲。并与相宜本草CIO王岩、朗浩控股集团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徐峰、三彩信息技术部负责人闻中华、红坊文化CIO陈洋、C&A IT总监施海涛、ABC童装CIO周波、大自然家居CIO田国生等嘉宾就“零售行业下一步发展;数字化转型如何落地 ?”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KWB_3557

  新制造专题论坛由中产委中国智能制造联盟上海分会会长、工业 4.0 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唐春权主持,oTMS 高级副总裁张志琦、联宇益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杰、APICloud CEO刘鑫、联想企业级IT管理高级总监张劲出席并发表精彩演讲。

2Q5B1826

  以“数字化时代下,CIO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联想 IT 管理服务专场——IT 助力业务转型与发展主题沙龙于活动同期举办,Syngenta Director, Head of IT David Li、WILO SE,AP&EMEA IT Director Andy Wei、振华重工副总工程师兼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朱建国、晶科电力有限公司信息总监胡炎平、舜宇光学 IT 总监常见阳、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 IT 总监周小忠、SAIC经理孙红芳、APL 美国总统轮船CIO徐正瑜、世茂集团CIO李居然等20位知名企业CIO纷纷出席并献言献策。

QQ截图20170621103828.png

  活动现场

  在会议茶歇及讨论环节,各CIO们积极发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本次活动为CIO和IT供应商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共同讨论数字化浪潮中CIO角色转变及IT业务转型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驾驭数字时代的技术和能力,对于IT行业的整体进步革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感谢Bespin Global、德勤、Akamai、联想IT管理服务、凌锐蓝信、复杂美、APICloud、联宇益信(NETPAS)、法大大、oTMS、太平洋电信、听云和驻云科技等对单位对本届活动的赞助支持!

二 : 唐诗“交河”语汇考论 盖金伟 唐诗是唐代文学发展高峰的集中代表,也是

三 : 论二十世纪乡土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

摘 要:20世纪以来的作家几(www.61k.com)乎全部来自农村,或者多少与农村有着某些联系。乡土文学的定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不断被阐释的,而且是不断丰富的,在不同的时期乡土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文学史中,有时甚至被隐没。

关键词:乡土文学;中国;发展;流变
中图分类号:I2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2-0000-01
乡土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中已经一个多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可以说是乡土的中国,因而乡土文学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中的一个枝干,不可或缺。然而,乡土文学的概念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周作人主张“地方性与个性”的“土气息泥滋味”的乡土文艺,鲁迅视侨寓文学为乡土文学,茅盾的“农民小说”和“农村生活小说”,解放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丁帆“三画四彩”的乡土特色,金汉提出的“新乡土小说”,范伯群说的“都市乡土小说”等,可以说有关乡土文学一词的定义一直在发展、变化。笔者以为乡土文学的定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不断被阐释的,而且不断丰富的,不同的时期乡土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文学史中,有时甚至被隐没。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仍处在农耕社会的乡土世界,费孝通称当时的中国为“乡土中国”。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乡土的社会。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他的《孔乙己》、《风波》、《故乡》等都出现得早,给后来的乡土作家建立了规范。[1]他将侨寓在大都市的作家“回忆故乡的”,“隐现着乡愁”[2]的作品称为乡土文学。1923年,周作人提倡“乡土艺术”,指出“土气息泥滋味”是乡土的特色。之后,以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徐钦文、许杰、蹇先艾等,带着他们各有特点的浓厚的乡土气息的作品登上文坛,逐渐形成以文学研究会青年作家为主的乡土作家群,这可视为“现代乡土小说的第一个高潮”[3]。当时的乡土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或多或少都受到鲁迅的影响,这些作品大都讲述落后愚昧的农村受经济剥削、军阀、战争等影响的阴影,“用浓墨重彩渲染的,大所示广大农民思想意识上所承受的封建主义毒害,小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的重重禁锢,以及由此造成的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精神悲剧”[4]。然而,却很少对农村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的把握,未能像鲁迅那样意蕴深远。这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特色。20年代的乡土小说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问题小说的延续。乡土作家多以问题的眼光写实乡土,发现乡土的颓败与落后,揭示乡土社会中种种现实,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
1930年代以沈从文、废名、师陀为代表的京派作家群,以清新的笔触书写他们的故乡,推动了一浪浪乡土写作的潮流。他们的笔下是一片桃源似的故土,一个梦想般的家乡,颇具浪漫色彩,隐藏着丝丝宗教气息,这是他们返璞自然、皈依乡土的理想,也是他们美丽的乡土之梦。左翼作家如茅盾、张天翼、吴组缃、丁玲、艾芜等继承了20年代乡土写实的一脉对乡土关照的视角,从对乡村苦难的书写转向对乡土的社会阶级分析和政治批判,成为普罗文学的一部分。随着三十年代乡土作家的集体转向或退出,乡土文学走向衰微。1930年代的乡土文学是桃源似的依恋和对乡土社会转型的关注,在淡淡的田园牧歌中带有些许严肃和哀伤。
194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扩展和深入,乡土文学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政治化的装饰。即使赵树理、丁玲、孙犁等的农村题材小说所透露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得到赞赏,但也逐渐沦为标识化的政治符号抑或是乡村政治的星星点缀。四十年代解放区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在解放军这片明朗的天下进行的,由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口号的响起,解放区的作家们写作的题材大都与战争、反封建相关,荷花淀这样的环境也只是主题之下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沐浴在党的光明领导中,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政治化色彩。十七年的文学中并没有太多字眼提到乡土,取而代之的是农村题材小说。作品大都是全景式展示农村进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主要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劳动,关于乡土、农村的书写只是作为这些作品中的边角料,仅仅是装点。乡土被这样大面积的政治化,文学作品中提到最多的则是阶级斗争。乡土文学被农村题材作品置换。在20世纪40到70年代的政治社会化的大背景之下,乡土固有的文化气息被政治和阶级斗争所代替,如宗法制、血缘关系等在民族和国家的建构过程中被浓郁的政治符号取代。虽然这个时期的农村题材文学处在政治化的色彩中,但其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对重生之后民族国家未来的憧憬。
改革开放之后,乡土文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寻根文学”被视作乡土文学的支流。寻根文学的作家大多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离乡返城,出于对第二故乡的怀念,认为文学有根,根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里,当代作家迸发出关照乡土的激情,寻根文学中出现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派:以李杭育为代表的吴越文化派,以韩少功为代表的湘楚文化派,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周文化派,以郑义为代表的太行文化派,以张承志为代表的回族文化派,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西域文化派。寻根文学的作家们试图以现代理念,从哲学本体论本身阐释文化的概念,并将文化深深植根于文学。我们不能不看到寻根文学中的弊端,例如对十七年文学和五四文学的否定,对理论与创作的悖论。
90年代的文学是在前所未有的商品经济下繁荣发展的。在这个时期,各种文学显现。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不再是社会推动文学,而是文学不断地追赶时代的步伐,以防自己落后而被抛弃。乡村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面向过去,面向未来,难以抗拒。于是,时代的骚动、现代性的焦虑、矛盾的价值取向以及暧昧的家园意识充斥在乡土题材作品之中,《秦腔》对逐渐消失的民俗的挽歌,《白鹿原》对迷信顶礼膜拜的批判,《额尔古纳河右岸》对鄂温克族的温情追诉,既表现了对生命构成的崇拜和缅怀,还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这些构成人类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的家园观念,还体现人类对自身的反省、思考。随着城市日益兴起,现代通俗作家们以都市民间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民风民俗,构成了“都市乡土小说风景线”[5]。1990年以后的乡土小说在内容和艺术表现有很大的突破和扩展,于是有研究者倾向以“新乡土小说”命名。首先是叙事对象的不同。80年代之前的乡土文学的主要对象是在乡农民, 90年代的主体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的农民浪潮。其次是叙事维度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价值的对立,叙事中的苦难叙事,对城市书写的表面化。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乡村中国一直是重要的书写对象。20世纪以来的作家几乎全部来自农村,或者多少与农村有着某些联系。综上,20年代乡土文学的兴起以批判启蒙为主题,30年代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梦,40年代到70年代被政治化掩盖下的乡土气息的农村题材是被淹没的乡土文学的体现,80年代寻根文学中地方、区域色彩的文化写照,90年代概括的新乡土和都市乡土文学。20世纪的乡土文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或被置换,或被掩盖,或被隐藏,曲折地前进,但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文学中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2页.
[2]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47页.
[3] 同一。
[4] 樊骏.《论罗淑》[A].《中国现代文学论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5] 范伯群.《论“都市乡土小说”》[J].《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四 :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状况论文

对基因工程药物的认识及展望

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兴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www.61k.com)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身体也越来越在乎,故而药物治疗也越来越重要。其中以基因工程药物所占比例最高,本文主要阐述个人对基因工程药物的理解以及基因工程在我国的开发和发展。

关键词:基因药物 发展

正文:

一.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

(1)利用基因工程细菌等表达人类一些重要基因片段,可产生具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这一技术可以大量廉价生产以前不敢想象的医药产品。如应用传统的技术方法提取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一毫克需要用十万只羊的下丘脑,所要耗费的资金大约等于经由人造卫星从月球上搬回一公斤石头。而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这一激素只需十公升大肠杆菌培养液,其价格大约为每毫克0.3美元。 这就是基因工程这一高技术的诱人之处,有着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在新药研究开发中日益广泛使用的各种酶、受体筛选模型所需的靶酶和受体往往来自动物体内,因而数量有限而不利于采用机器人进行大量筛选。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一些靶酶的活性中心或受体的配体、亚基等在微生物中大量表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据报道,最近β- 肾上腺受体,5-HT受体和毒蕈碱M[,1]受体等已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表达成功,并已证实这些受体的功能与来自哺乳动物组织的受体完全相同。

(3)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产生新的杂合抗生素,为微生物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第一次报道是英国Hopwood等于1985 年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新杂合抗生素mederrhodin A和双氢榴紫红素[2]。

(4)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相关的应用有:①用带关键酶基因的质粒转化菌种, 增加菌种中的关键酶基因拷贝和转录水平。②抑制菌种中多余成分的表达,提高相应产量同时使提取、精制、半合成等后处理工序变得更方便。③将血红蛋白基因克隆进菌种后提高对缺氧环境的耐受力, 减少供氧这一限制因素的影响和节约能量。

二.基因工程药物在我国的产业现状

1989年我国批准了第一个在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标志着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从此以后,我 1

基因工程论文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状况论文

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www.61k.com)1998年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销售额已达到了7.2亿元。 截止1998年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15种,它们是:一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一类新药重组bFGF(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 2b、 重组人干扰素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G—CSF、重组人GM—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链激酶、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乙肝疫苗、痢疾菌苗。国内已有3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取得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试生产或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根据1997年对全国452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 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的通信调查结果,截止1996年底我国已有8 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商品化(包括试生产),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 亿元,仅占同期全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年销售额21.16亿元的10.4%。

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市场销售规模比较小,而采用生物技术改造抗生素、药用氨基酸、维生素等传统产业所创造的新增产值仍占医药生物技术产值的主流。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迅猛,年销售额已从1996年的2.2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80%。预计2000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将达到22.8亿元。

三.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发展与国外对比

从上市品种看,1998年我国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上市,美国上市的生物药物(主要是基因工程药物)共53种。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上市时间较美国同品种上市时间晚5~10年。

表1 基因工程药物实现商业化时间比较 年

产品名称 美国 日本 中国

重组人干扰素a2a 1986.6 1988 1996

重组人干扰素a2b 1986.6 1988 1996

重组人干扰素γ 1990.12 1990 1994试生产 1998转正

重组人白介素2 1992.5 1992 1997

EPO 1989.6 1990 1997试生产 1998转正

G—CSF 1991.2 1991 1996试生产 1998转正

1991.2 1997试生产 1998转正

四.个人对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的展望

参考文献:

2

基因工程论文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状况论文

《基因工程制药》, 李德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1

网上资源。(www.61k.com]

3

本文标题:第二十五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文字列-第二届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675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