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历史学习方法-历史编卡学习法

发布时间:2018-05-09 所属栏目:小学作文

一 : 历史编卡学习法

编卡法,即通过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编制学习卡片,从而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编卡法将学生置于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并能赋予教与学一种有机、和谐、完整、富有活力的动态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依据学习的心理序列,分四个基本程式作简要的阐释。第一步:预习课文,编写线索(提纲)卡片。新课开始,根据学习目的、任务阅读教材,感知史料,把握该课的基本内容。阅后,着手编写该章节的线索或提纲卡片。这是检验他们感知结果的极为有效的方法。学生编写线索或提纲的过程,既是对感知印象的整理表达过程,也是外在知识开始内化的过程。同时,学生在明确了编卡任务后的预习,其效果远胜于泛泛而读,通常都能认真而又迅速地完成。第二步:深入理解,编写质疑卡片。对史实从感性了解到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疑难问题,有文字的,有专用术语的,有史实交代不够清楚的,有新成果已否定了原定论的等等。学生以前后相邻的两课桌为一个小组,把问题集中起来,凡浅易的问题,力求组内讨论解决,那些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材提供的内容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则要求制成质疑卡片,迅速地汇集到教师手中。
教师对卡片上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就能有的放矢,因题施教。通过课堂讲投、个别辅导,或者就卡片问题直接解答等多种方法,真正达到因人、因材、因时而教。对讲过的疑难之点尚不明白的,或是另有新问题产生的,还可以实行卡片的反馈,形成教学信息的反复调整,使疑难点更为集中、突出,这样,教学的针对性也就更强了。第三步:巩固重点,编写知识卡片。在感知与理解了史实以后,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讲授及自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将本课中的每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编入知识卡片,这样,便于巩固重点,增强记忆和今后复习。编写知识卡片的过程,既是对重点内容的整理、归纳,也是对智能的训练、发展,它比通常采用的课内外作业更系统、更见条理性。编卡的过程就是动手、动脑复习的过程,它能使学生今后的记忆检索减少任意性,尤其是对那些智质一般的学生来说尤其适用。下面这张知识卡片是一位中等水平的同学编制的。第四步:勇于开拓,编写评点卡片。评点史实是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写作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综合运用,难度比较高,这种能力的训练必须循序渐进,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开始时一、两句话也行,靠教师的鼓励、指导和严格训练,逐步提高评论水平。
一般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后,多数学生能写出一些有见地、有份量的评点片断来。上述新课编卡教学的四步基本程序,经老师在课堂上有机而又紧凑地组合、引导,串连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编卡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不断调节,相互适应,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程式。当然,不一定每课都具备这四步程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课而异。卡片的制作(1)卡片的制作材料。选用纸张做卡片。配合课堂讲授卡片用白纸,用于图、表中的卡片和复习性卡片则用硬厚纸。(2)制作卡片的一般原则。强烈鲜明的对比,大与小、黑与白,强与弱等等都能立刻为人们所感知,这就是差异律。据此,要展示给全班学生看的卡片(如讲授中利用的卡片和、表中使用的卡片)宜大,宜用强烈的冷色或暖色头脑颜料来书写,字体宜少、大。
这样才能为每个学生看清楚,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制作卡片时还应把学生的猎奇心理,对有趣事物反应积极的思维特点考虑在内,如复习课的卡片,因要让学生抽卡片答题,所以最好剪成扑克牌大小,一面写出问题,另一面是空白,为复习提问创作一种集趣味性、直观性和竞赛为一体的气氛.(3)制作卡片的内容。首先是重要或较重要的名词、难写的字。人物类的有“管仲”、“赢政”、“赵匡胤”、“乔达摩·悉达多”、“迪亚士”、“迪亚斯”等;事物类的有“粟”、“苜蓿”、“罂粟”等;民族类有“匈奴”、“瓦刺”、“彝族”、“达罗毗荼人”等;经济剥削类有“庸”、“隶农制”、“免罪符”、“养鸽权”、“财产税”、“军役税”、“什一税”等;文件类有“软定宪法大纲”、“法典”、“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这些名词型的卡片是用来配合课堂听讲的。其次有习题。复习性卡片上要写出一两题文字题(可以是填空、选择、列举、简要解词或问答题),或设计出一道识图题(即贴上已略去标题的历史题材的剪面)。习题应是教材重点和基本知识的体现,因此制作这类卡片时尤要注意选择一些重点问答题。

二 : 政治历史地理学习方法

  当代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1内涵: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有了实现的可能,世界大战有可能达不起来。

  (2原因: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安全,不敢贸然战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国际力量相互制约,利稳。

  (3阻碍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与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发展问题,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1)内涵:发展成为当即时代的主题,是发展具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战后发展是主线。

  (2)阻碍因素:落后贫穷危机债务,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相辅相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基础。

  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遏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发展有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一、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民主与专政,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是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主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二、我国的民主主义专政

  (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人大)、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国际,国内)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它确切的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社会基础;在实践上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我国的性质和职能,防止只强调专政而忽视民主或只强调民主而忽视专政的片面性,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二)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3、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和谐社会)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够健全,有待完善。

  6、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的模式;在中共领导下进行。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发展人民民主,实行民主法制化,决策民主化;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家政权的建设,加强国防建设。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三、我国的国家职能

  (一)对内职能

  1、政治职能

  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打击维护保护保卫/民主政治建设

  2、经济职能

  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具体内容: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政策资源开发技术改造治理开发方案协调地区部门企业间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部署重点工程能源交通传播经济信息掌握和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制定经济法规管理对外经济交流合作

  3、文化职能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素质/组织发展各项事业

  4、公共管理职能

  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1)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安定,公共财物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3)兴办各种公共工程设施

  4)保护公共环境,生态平衡

  (二)对外职能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扞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海啸)

  (三)我国对内对外职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的国家只能由国体决定,又反映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1、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阻止自己的政权机关。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挪威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墨西哥巴西(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不同)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由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决定。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大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重大事务;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机关的权利被能超越它。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三峡工程)

  表现在:各级人大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集体行使职权,立法和重大问题上,民主讨论决定,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贯彻执行上,严格责任制。

  2、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体现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3)人民代表的义务:守法保守机密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意见,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会为基石)

  (1)人大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人大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代表---人代会---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国家机关

  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3)人大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4、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3)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4)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

  人大制度确保权在人民,符合人民当家作主宗旨,适合国情,坚持和完善。

  5、人民代表大会的坚持和完善

  (1)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当扩大差额选举比例)

  (2)进一步加强人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

  (3)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

  三、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1、国家结构形式及其类型

  (1)国家机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

  (2)单一制国家,由若干行政区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

  (一宪法中央政府,公民一国籍,各区中央统领,统一外交权,中法)

  (3)复合制国家主要联邦制。联邦制,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国家。

  (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

  2、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台湾问题)

  四、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已经得到贯彻实施,证明方针的正确性,具有强大生命力。

  2、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1)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2)两种制度并存,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可以某些涉外事务,台湾更多)

  3、一国两制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中国政府和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作过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1、国家机构的含义

  国家机关的总和,是国家机构。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实施职能的载体。

  2、国家机构组织体系: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行政机关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国家机构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全国人大,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会

  地方人大、政府,民族自治机关,人民法院,检察院

  (2)国家机构按类别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

  (3)按层次分:中央与地方

  2、中央国家机关的职权

  (1)全国人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全国人大产生。职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哦的法律和决议的有关行政工作部分。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形式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统一领导各部委、直属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人们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得干涉。(保护公民私有合法财产)

  人民法院的领导体制,上级监督下级工作,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

  (5)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监察机关。人民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干涉。(保护公民私有合法财产)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上级领导下级,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

  (6)中央军委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我国武装力量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民兵。军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承担保国和社建双重任务。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们群众的关系方面,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

  (2)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行政司法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领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普特关系)

  2、对人民负责原则(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扞卫者,一切国家机关为人民办事,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1)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2)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不搞权钱交易。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普特关系)。如,认真对待人民来访。

  3、依法治国原则(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实行依法治国,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实现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机关存在的依据,也是行使权力的依据。

  (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3)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5)普法教育,提高法制观念,良好风尚,群众基础,法德结合,思想道德基础。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民代表,18岁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使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敢于讲话,敢于讲真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监督权包括对人民代表的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如,人民群众的检举揭发,查处受贿大案。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2、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国家不仅以宪法确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而且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和自由。

  (1)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二、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兴旺紧密联在一起,在享有政治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扞卫主权不受侵犯,扞卫领土完整,扞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斗争…。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使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使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国家安全(包括主权领土、机密、社会秩序)公民的义务:严守国家秘密;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报告。

  国家荣誉(国家尊严、荣誉、名誉)公民的义务: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

  国家利益公民的义务: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国家的最高利益)的政治局面;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的适用法律。

  (1)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在依法保护合法权利方面平等。

  (3)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平等。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1)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离的,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2)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义事业的发展,为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取利于义务对立起来。

  (3)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珍惜公民权利(权利意识公民意识核心);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将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保持正确的态度。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应该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行使公民权与履行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利。因为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只有遵守法制,才能为维护国家利益,否则损坏国家利益,因为尽到对国家对他人的义务而失去自己的权利。

  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具体表现,也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政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政府或组织政府领导政府。

  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1)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把本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2)正当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执政党掌握政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先进性内涵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赋予党的性质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从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更加完整了党的先进性。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中国共产党领导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确保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确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谐社会之公平正义)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社会稳定。(和谐社会之安定有序)

  (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自身基层组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巨大的凝聚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和谐社会之充满活力)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1)政治领导制定纲领路线目标,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人民遵循规范。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依靠法律实现,依法执政,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思想领导思想教育,提高觉悟,自觉贯彻。

  (3)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人民,从组织上保证法律政策的实施;通过建设干部队伍,推进发展。

  (4)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根本,思想灵魂,组织保证。

  4、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永葆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面对两大历史性变化,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创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内外形势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能力。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组织建设最根本的建设一支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党与模范带头作用。

  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群血肉关系,最大优势。

  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得执政理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解决。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根本利益所在。高度一致。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红线。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指明道路,合国情,得民意。

  基本路线的两个特点: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

  初级阶段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相互联系促进,统一整体。生产力基础,人民群众创造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之治政为民。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思想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之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于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维和共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及其类型:按性质分,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两党制和多党制,美英法意。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作用:

  (1)为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

  (2)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

  (3)调解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民主党派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中共执政党,是政党制度的前提。中共与民主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各民主党参政特点:参加政权,大政方针领导人选协商,国事管理,方针制定执行。

  (2)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是领导核心,多党合作制是基本制度,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政治原则方向和重大方针的政治领导。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

  (3)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生命力)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同时必须以宪法法律为准绳,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4、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与国家机关的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1)政治协商

  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等重大问题,政协内部关系等问题进行协商。

  (2)民主监督

  对法律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工作,建议批评方式监督。

  (3)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建设性意见建议,议案。

  5、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多党合作,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多党合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同群众关系,便于党和政府对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要求整合协调,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公有制,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共产党领导执政。

  (3)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实质上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人民政权丧失,社会主义制度被颠覆,造成社会倒退。决不允许出现。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语言

  (2)共同地域

  (3)共同经济生活

  (4)共同心理素质。(极大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基本特征)

  四个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心理素质提供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促进了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发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的伟大祖国

  (1)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个民族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3)祖国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民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相同的权利。

  (1)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少数民族参加人代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培养使用民族干部,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2)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3)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团结,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

  (1)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建立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各民族能够团结,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的发展。

  (2)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共同愿望。

  (3)党和政府贯彻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经受住考验,发展。

  (4)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存在。

  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民族分裂分子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的神圣的职责和义务。(公民与国家关系),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1)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2)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3)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共同繁荣,首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国家投入支持,西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创造性和地区优势,先富带后富)

  三项基本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

  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基本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知,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有坚实的政治社会基础。

  (1)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基础)

  (2)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长期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只适合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适宜以少数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制度,小聚居)

  (3)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汉与少数民族亲密,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使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产生的。

  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进入阶级社会,除了自然压迫,宗教得以存在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人们的恐惧无力,统治者精神手段)

  当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在阶级社会,宗教主要消极作用:

  (1)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2)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3)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

  (4)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和一定范围,宗教也有积极作用(农民运动,文化艺术,调整人际关系)

  二、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教自由,不信教自由)

  (1)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自由政策。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显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全民保护和尊重。

  宪法规定,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不得妨碍义务教育)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目的,遵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根本利益一致性,能与社会主义适应的政治基础)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基础,对外交往)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1)符合宗教自身规律。(消亡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精神生活)

  (2)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3)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

  正常的宗教活动,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迷信,泛指对人和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欺骗群众,破坏社会生产,妨碍社会中正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取钱财。要取缔。

  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共同本质。要严惩。

  无神论,反对迷信,科学世界观,科教兴国,科学的世界观,四有新人。

  我国的对外政策

  一、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核心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4)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国策。

  地理学习复习方法举例

  考点链接,高考主要突出:①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注重区位分析、比较分析、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②强调用发展的、辨证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区位过程的演变。

  1、农业区位分析考点链接

  考点重点知识内容

  农业区位主要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基础。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市场是决定因素。③通过改造自然和社会条件间接地影响农业生产。农业地域类型①典型农业地域优势区位因素分析。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生产方式与发展水平的差异。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的差异。世界粮食问题①世界三大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分析。②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粮食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等。③粮食问题解决途径:依靠科技改良土地与作物品种来增产粮食等。

  我国农业生产①主要农作物、畜牧业与水产业分布及优势产区。②典型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业分布区及区位因素分析。③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与治理:优势与限制因素分析及增产粮食等。④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政策调整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2、工业区位分析考点链接

  考点重点知识内容

  工业区位主要区位因素①经济因素: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②社会因素:政策、工业惯性、个人偏好。③环境因素:工业的污染类型与环境布局原则(图1)。

  工业发展与区位①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影响逐渐加强。②信息的通达性与劳动力的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③交通运输条件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④环境政策的改变使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主要工业地域①传统工业地域: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日本太平洋沿岸。②新兴工业地域: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与工业中心①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京、天津、唐山):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③辽中南工业基地(沈阳、大连):重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广州、深圳、珠海):轻工业与电子工业。

  3、城市区位分析考点链接

  考点重点知识内容

  城市区位主要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平原、高原、河谷低地)、气候(中低纬度临海的边缘地带)、河流(河运起止点、两河交汇处、河口)。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城市发展与区位①地形、气候对城市区位的起重要影响。②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影响。③自然资源、交通运输自古至今一直起巨大影响。④军事、宗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减弱。⑤科技、旅游是一些现代城市兴起的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城市带(群)①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分布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②世界主要城市带、城市群: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德国的鲁尔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中国的沪宁杭地区。

  4、交通运输区位分析考点链接

  考点重点知识内容

  交通区位主要区位因素①经济因素。②社会因素。③技术因素。④自然因素。交通运输线与区位因素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的需要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国防安全,促进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的需要。④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保证。交通运输点与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决定“点”的位置。②经济腹地影响“点”的兴衰。③城市建设促进“点”的发展。世界主要交通运输网①略②③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网①略②③

  历史学习复习方法举例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秦汉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沿袭。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

  (1)秦朝的统治

  秦朝的统一

  统一条件成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必要的社会基础;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条件;嬴政的个人才能。

  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结束了诸侯争霸的战乱局面,

 

    茂名市第一中学高三:南国土豆丝

三 : 翻开历史,学习“制怒”

  我们的中国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里,有无数的优秀的古人,他们身上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林则徐,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是虎门销烟的大英雄,在他办公的地方,挂着大大的“制怒”。

  说到“制怒”,我不禁想起了那一回。我正在写作业,弟弟在我身边不停地尖叫,我听得心里火冒三丈,气急败坏地朝他吼道:“你有病吧!我跟你说过成千上万次了,你就是不听,给我滚远点!”弟弟经我这么“狂轰滥炸”,就像被点了“哭穴”,号啕大哭了起来,还边哭边说:“妈妈,姐姐欺负我,你快来打她呀!”说着,又白了我一眼:“我再也不要你这个臭姐姐了,哼!”弟弟的话给我火上浇油,我冲着弟弟恶狠狠地“河东狮吼”:“我还不稀罕你这个弟弟呢,天天发神经,烦死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看到我这个样子,对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有话为什么不好好说呢?难道你写个作业,全家就都得禁声?这也太霸道了吧,你这个驴脾气不改,以后就有苦头吃!”可我听了,不但不接受,还大吼道:“明明是弟弟先来烦我的,为什么又是我的错!”

  可是林则徐却在时刻警告自己要“制怒”,他就算是再令人生气,愤怒的事,都在看到“制怒”后,保持平静。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他的举动让我羞愧不已,也让我感到自豪。林则徐,他虽会生气,可他更会“制怒”,而我,生气之后,不仅不会“制怒”,还“六亲不认”,对待自己的母亲半点儿礼貌都没有。

  通过林则徐,我明白了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徐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她)人,又伤害自己。要成功,先“制怒”。

    四年级:胡富国

四 : 七法(联想法和卡片法等)学习历史

一、联想法

    历史最初不是写在书本上的,而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念头都可以从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找出它的踪迹,这就需要运用联想法。比如说衣食住行,我们今天穿的多是化纤面料,1xx年前穿得多是棉衣棉布,10xx年前呢?100xx年前呢?兽皮用骨针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山顶洞人的兽皮裙。半坡人的麻纺织,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技术,诸葛亮的羽扇纶巾,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商人把中国的纺织技术传到了欧洲。

    想当年孔子的学生曾发生过愿车马、衣轻裘的宏愿。而史蒂芬逊发明火车,齐柏林发明飞艇,一下子就把人类彼此间的距离仿佛缩短了。贝尔的电话,当代的航天技术,不仅使人感到地球变小了,而且邻居的概念,其外延可以从浩瀚的宇宙空间去寻找了。

    联想就是对知识的一种有机归纳,用某一种相近似的历史结构把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当这种思维方式建立起来时,就如同得到了一把学习历史的金钥匙,一种打开历史之迷的渴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卡片法

    过目成诵固然可佳,而摘抄、笔录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的锦囊妙计。卡片最初不必分类,而卡片的左上角预留一行“类别”、中间写材料出处,右面上角为摘抄时间。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材料抄了一百张,就有了分类的必要,分类时最简便的方法是按中国史、外国史分;按人物、事件分;按书籍、文物分;按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体育分;按历史书籍类别分,再进而按专题分,愈分愈细,知识也越来越渊博。

    卡片法最初是为摘章索句之用,之后便可为寻径问路、登堂入室之必须。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书籍是有限的,而大量的摘抄后,随便寻找什么问题时,卡片上记载过的知识点,是最敏感的反馈点,这样便可以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少走弯路。三、考察法

    历史教科书所介绍的史实一般都比较梗概,有时在课文的小字部分,加些介绍性的文字以便于了解,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33页提到了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著名民用工业有:开平矿务局,据考察现在矿址在唐山,改名为开滦矿务局,而当时这个煤矿的开采,又促进近代中国铁路的兴起,1882年修建的唐胥铁路就是见证。

四.分析法

    历史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不但要一般地了解史学常识和历史知识,还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比如说“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结论的得出,可以透过中国近代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结果抵挡不住欧美的洋枪洋炮的历史表象中,进一步分析,近代日本也曾因下“锁国令”封团了自己。2xx年,结果几乎完全隔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推而广之,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是因为落后,才成为第三世界。

    又比如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早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至今这三大宗教仍然枝繁叶茂,作为唯心主义宗教世界观为什么有如此广大的市场呢?很值得分析,经过理论上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发现人类两极的人们对宗教的敏感最为突出,富有者幻想超精神的力量来庇护他已有的物技财富和精神享受;分期者则把宗教当成一种痛苦的呻吟,因此可以说世界上只要还有贫富类别,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就不会消失,同时另一面,宗教所带来的宝贵的财富。掌握了这样的分析法,就使同学们可以初步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遇到历史事件的分析时都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数字法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多如繁星,很难数得清记得准,但若巧妙运用阿拉伯数字就方便了。如记尾数相同的事件,以“9”为例,1689美国颁布《权利法案》,1789法国爆发大革命;1919中国五四运动;1929资义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49新中国诞生;不胜枚举。

    以世纪初第一年为例,16xx年美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9xx年德国人齐柏林建造飞艇成功。周年记忆的形式也可取,到1997年,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逢周年的很多,如张勋复群1917,大革命失败 1927,日本全面侵华 1937,南京大屠钉子 1937;1947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反攻,1957年中共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等。

    中外历史并列记法,如1861年中国总理外国事务衙门建立;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俄国农奴制改革。并列的记法举一反三,同时看出了这些国家在历史进程中的先后位置,以便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另外象历史上的今天这种方法已被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介广泛采用,可见其数字记忆方法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

六、论文法

    学习历史到一定程度,总想写点东西,这就是论文法的入门。写论文可以从确定论点开始,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历史现象入手,如弄清一个人的生卒年代、地名沿革,或一个事件的历史真象。这里需要注意所立论的论点一定是新颖的或前人没计过、或讲错了,或讲的不清楚,另外确是自己发现的,而不是抄袭别人的。如“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样一个论题,首先要明确第一的含义是什么“是指桥长,还是指修造的时间最早,还是指造价最高,还是指经济价值?然后还得有论据,起码要举出长江各名桥的长度、时间、造价,然后进行比较、鉴别,用充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成一家之言。 [page]

    又如中国资本主义的渊源问题,究竟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还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可以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以地坏为思考范围,说明先进的生产关系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关系,虽然民族感情的成份很重要,但是过份强调这一点,又容易形成狭隘的民族主义。所以观点一定要新,不落俗套。  中学生写些读书札记,作为论文的雏形,是很有意义的。历史的书籍很多,开卷有益,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写上千八百字,坚持下来,就觉得很有味道了。

七、笔记法

    目前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当然也就离不开课本和笔记本,记笔记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一节课讲下来,老师所讲授的课堂提纲、最扣人心弦的一些话以及同学之间的疑难问题切磋,互补式的答疑,正确的答案都应记下来。记时,有的详细记,如教师讲课的纲目;有的简要记,如问题、答案要提示性能记。可以多用符号记,如阿拉伯数字,英文符号,大写的、小写的、标点符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赋予它新的含义,这样就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效率了。

    考察应结合本地的乡士历史知识,如多年来历史课本上关于“七。七事变”的遗址去考察,发现永定河桥边赫然定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座桥叫“卢沟桥”,结果更正过来了。又如“九。一八”事变,过去一直说是发生在柳条沟,现在经考察是“柳条湖”,一字之差,便与史实相违,而更正过来,就是科学求实的态度。

    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都是引人注意的,在它所发生的地区,散布着各地的青年学生,每个同学都可以凭吊古迹,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掏冶了情操,培养了探求精神。

    学习中国近代史,经常遇到这样的描写,说敌人的武器装备很好,是“船坚炮利”,经过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发现敌人经过早期工业革命,大炮已经很先进了,而清军的海岸炮还有好多是靠点炮捻儿的,这样“落后”二字就更直观了。学习中古史大运河,其开发不必去考,但象江苏一段尚有遗迹,至今还发挥着水上运输的功效。类似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都江堰至今还造福乡里,这些都可以通过考察法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感觉到的知识遗忘率很高,可是理解后的知识是很难忘却的,这也是符合百闻不如一见的传统学习方法的。

本文标题:历史学习方法-历史编卡学习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428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