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防患于未然教案-7.3《防患于未然》教案

发布时间:2018-05-12 所属栏目:其它课程

一 : 7.3《防患于未然》教案

61阅读/ www.61k.net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广西梧州市苍梧实验中学 林捷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www.61k.com)

2、能力目标: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重点:认清犯罪危害从而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自觉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阅读与思考

1.阅读:P97《陈某滑向深渊》。

2.思考: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我的感悟:

1)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就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2)违纪→违法→犯罪。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违纪,违法甚至犯罪。所以,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知识之树:

1.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就不会违法犯罪。

②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违纪,违法,甚至犯罪。

二、【活动二】析案例,明道理

1.阅读:《马加爵因赌起冲突而杀人》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在宿舍内,公安机关经侦查,认定作案人系该校学生马加爵。公安部于2月24日发出A级通缉令。经群众举 1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7.3《防患于未然》教案

报,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被公安干警抓获。(www.61k.com)经审查,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的犯罪过程。

马加爵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2.想一想:1)马加爵杀害同学,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2)马加爵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3.我的感悟:对自己:毁掉前途,失去人身自由,被执行枪决。

对他人: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剥夺他人的生命。

对家庭:让家人伤心、绝望,生活在悲伤、愧疚中。

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危害社会安全。

4.知识之树:

2.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所以,我们要远离违法犯罪。

三、【活动三】小讨论,大探究

1.齐讨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或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2.我的感悟: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四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四、【活动四】读一读,想一想

1.读一读:P99《爱占便宜的小张》。

2.想一想:1)你如何看待小张的行为?

2)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发?

3.我的感悟: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4.知识之树:

3.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①制定的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②制定的意义: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③确定了九种不良行为 :即违纪及轻微违法行为。

④确定了九种严重不良行为: 即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五、【活动五】填表格,剖自我

1.填表格:填写P100的表格。

2.剖自我:1)检查自己最近的言行,在那方面要亮红灯?

2)如何才能让红灯变成绿灯?

六、【活动六】阅读与感悟

2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7.3《防患于未然》教案

1.阅读:青年刘某在校读书期间就和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经常帮人打架,被称为“小打手”。[www.61k.com)他虽然受过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仍不思悔改。家长老师多次与他谈心,耐心教育他,可他总认为只要不打伤人就没事。

后来在一次酒席上,他和一青年发生争执,一拳把对方打倒在地。那位青年因一头撞在椅角上,致使头骨破裂,医治无效死亡。刘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的严厉处罚。

2.说感悟:读了刘某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3.知识之树:

5.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杜绝违法犯罪。

七、小结:

1.议一议: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

2.知识之树:

6.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

①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②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③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杜绝违法犯罪。

八、达标测评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D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处,大叫大闹;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判员。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日。对此你认为( A )

A.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B.裁判员吹“黑哨”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为法律伸张正义

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B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 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A )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②维护法律的尊严③自觉依法自律④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5.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下俗语中与其他不相近(不同)的 3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7.3《防患于未然》教案

是(C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4

二 : 七课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案

防患于未然导学案 七课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案

2012—2013第二学期思想品德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案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编制人: 赵春秀 使用时间 主任签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www.61k.com]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难点】: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独学要求及内容】

防患于未然导学案 七课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案

10分钟【预习提纲设计意图】:给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引导

学生看书独立完成作业

1、一个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 人的行为是受 支配的。 、 ,就会 的泥沼。

2、犯罪行为的危害或代价?(我们为什么不要犯罪?)

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违法犯罪?P99

4、知道(分辨)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P99—100

5、我们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吸取什么教训?)P100

①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 开始的。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 ③自觉

5分钟【预习检测设计意图】:对预习提纲进行检测

(一)、单项选择

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如下俗语中与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3、有人说“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贪污、盗窃等,以致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句话表明??( )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B、提高道德水平就能杜绝违法犯罪;

防患于未然导学案 七课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案

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8分钟【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见材料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生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三、学生阅读材料,分组探究问题,教师点评:

1、有些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www.61k.com)等以后出来工作再说。”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你观察到哪些不良行为?(列出3件)这些给你有何启示?

【当堂检测】15分钟【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

A、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B、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2、某市对未成年人管教所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不

良行为记录来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旷课行为的占49.8%这表明( )

A、不良行为任期发展,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B、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 C、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D、不良行为只是不拘小节的表现,无关紧要。

3、小马自小受爷爷、奶奶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后来,他从小偷小摸的行为开始,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最终他与社会上的一伙“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一定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犯罪一定违法;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板书:

反思:

防患于未然导学案 七课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案

五、评点小结

附答案: 一、填空作业 1、思想观念;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www.61k.com]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2、①犯罪行为人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其实犯罪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②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③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3、①自觉树立法律顾问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5、我们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吸取什么教训?)P100 答:①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 沾染不良习气 开始的;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 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自觉 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三、分组探究 1、答:不赞同这种观点。 ①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②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2、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观看黄色网页、强行向他人索要钱物等;

启示:①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②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A 2、C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BCD

三 : 七课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案

2012—2013第二学期思想品德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案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编制人: 赵春秀 使用时间 主任签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难点】: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独学要求及内容】

10分钟【预习提纲设计意图】:给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引导

学生看书独立完成作业

1、一个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 人的行为是受 支配的。 、 ,就会 的泥沼。

2、犯罪行为的危害或代价?(我们为什么不要犯罪?)

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违法犯罪?P99

4、知道(分辨)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P99—100

5、我们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吸取什么教训?)P100

①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 开始的。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 ③自觉

5分钟【预习检测设计意图】:对预习提纲进行检测

(一)、单项选择

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如下俗语中与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3、有人说“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贪污、盗窃等,以致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句话表明??( )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B、提高道德水平就能杜绝违法犯罪;

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8分钟【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见材料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生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三、学生阅读材料,分组探究问题,教师点评:

1、有些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等以后出来工作再说。”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你观察到哪些不良行为?(列出3件)这些给你有何启示?

【当堂检测】15分钟【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

A、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B、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2、某市对未成年人管教所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不

良行为记录来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旷课行为的占49.8%这表明( )

A、不良行为任期发展,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B、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 C、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D、不良行为只是不拘小节的表现,无关紧要。

3、小马自小受爷爷、奶奶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后来,他从小偷小摸的行为开始,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最终他与社会上的一伙“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一定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犯罪一定违法;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板书:

反思:

五、评点小结

附答案: 一、填空作业 1、思想观念;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2、①犯罪行为人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其实犯罪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②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③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3、①自觉树立法律顾问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5、我们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吸取什么教训?)P100 答:①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 沾染不良习气 开始的;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 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自觉 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三、分组探究 1、答:不赞同这种观点。 ①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②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2、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观看黄色网页、强行向他人索要钱物等;

启示:①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②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A 2、C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BCD

四 : 防患于未然教案

第三框题    防患于未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综合设计思路】
以一则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失足的具体事例,引出生活中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并进而通过寻找不良行为的活动,及反思不良行为的危害,体会道德水平与守法观念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现身说法,及扫雷行动,提出要加强自我防范,防范于未然,最后通过写倡议书,把法制观念由思想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五: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向全体身边的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通过教学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行为,但现实生活中又有一些例子,使学生存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错误想法,而这跟后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内容又是相对应,应避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后面的内容发生冲突,如何留下一个伏笔,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五 : 《防患于未然》教学案例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www.61k.com)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

2、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不道德的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导入:一中新闻播报

新闻内容:

1、2007年 6月1日起,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原来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比有7大亮点:

一、既与国际公约接轨又体现国情

二、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三、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四、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五、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

六、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七、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具体的更全面的法律依据。

2、我校举办了教师“成长杯”汇报课比赛,年轻老师们都参加了本次比赛,把他们在这一年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展现自我风采。

防患于未然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学案例

3、前日。[www.61k.com)海口市某中学的两名中学生伙同社会不良分子,抢劫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即使报警,警方在4个小时后神速破案。在警察逮捕两名中学生时,他们一脸的不在意,接着他们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警察的审讯。他们认为,他们是未成年人,是不会受处罚的。但结果却让他们痛哭流涕,后悔莫及,因为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老师:两名中学生的犯罪行为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要远离这种伤害,就要学会预防犯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预防犯罪。

新课:

活动一:了解犯罪的危害性

观看视频《马加爵的审判片段》。思考问题: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马加爵的故事学生都知道,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对犯罪危害性的思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

注意: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往往不全面,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

结论: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活动二:案例分析《蓝极速网吧纵火事件》

2002年6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一起火灾事件,死25人、伤12人 。

4名纵火者均为未成年人,因与网吧服务员起纠纷而进行报复。因三人在犯罪时均是未成年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16日,依法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并依法对他们从轻处罚。在纵火者中,两名(14周岁)被判处无期徒刑,一名(14周岁)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一名因不满14周岁而免于刑事责任, 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养。

思考问题:年龄小与犯罪无关,犯罪也不会受处罚,这个观点正确吗?请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防患于未然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学案例

同龄人的事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一案例能帮助学生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影象。(www.61k.com)

结论: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活动三:案例分析

4名纵火者同是一所中学的学生,在学校,他们不尊敬老师,不讲文明礼貌,老师多次批评,他们认为这是小事。接着他们无心向学,打骂同学,扰乱课堂秩序,曾因此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

但他们非但没有接受教育,反而发展成在社会上偷窃财物、集体勒索,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是,他们仍然不悔改。为了报复网吧管理员,放火烧网吧,导致25人死亡,12人受伤违反了刑法,受刑罚处罚。

思考问题:4名学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注意: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往往难以全面,老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4名学生的行为发展过程。

分析结论:不道德的行为(小事)——违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问题2: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犯罪行为有什么关系?

结论1、提高道德水平,从小事做起,预防犯罪。

活动四:阅读课本99--100页,回答以下问题: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2、它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专章规定?

小组活动:沾染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什么危害?

结论:2、学习相关法律,加强法制观念,预防犯罪。

活动五:你说我说,诤言送朋友

我们如何预防犯罪?

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

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

防患于未然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学案例

板书:

三、防患于未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1、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

2、只要违法犯罪,年龄小也会受处罚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提高道德水平,从小事做起,预防犯罪。[www.61k.com]

2、学习相关法律,加强法制观念,预防犯罪。

扩展: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 防患于未然教学反思 / 防患于未然

本文标题:防患于未然教案-7.3《防患于未然》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8515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