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钱谦益-读钱谦益的诗

发布时间:2018-04-30 所属栏目:钱谦益柳如是

一 : 读钱谦益的诗

读钱谦益的诗

二○一三年八月四日至七日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人,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对清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但与袁崇焕、夏完淳等爱国主义诗人和洪承畴这样的叛徒不同,钱谦益的一生极为复杂,属于毁誉交加的人物。他是向来注重气节的东林党人,并因此仕途坎坷,他的学生中有瞿式耜、顾炎武、郑成功这样流芳千古的伟大人物;他是南明礼部尚书,后来却折节仕清,仍然做礼部尚书,并被时人讥讽为“两朝领袖”;入清之后,他又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屈大均、吕留良等人一起接应海上复明斗争。今天人们能记住的,恐怕多半还是他和秦淮名妓柳如是缠绵的爱情故事。虽然如此,要了解明清交替时期的文学风貌,还是绕不开钱谦益。

钱谦益是江苏常熟人,他的字号很多,本字受之,又字牧斋,晚年自号蒙叟,还有牧翁、东涧遗老、虞山老民等,世称其虞山先生。他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少年时即有才名。十五岁时写下《留侯论》、《伍子胥论》,受到长辈的高度评价。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以“小友”相称。万历三十八年,钱谦益参加会试,被主考官叶向高定为第一名,本应以状元及第,然而叶向高是东林党人,因为党争,发榜时的状元却成了浙江人韩敬,钱谦益被改为第三名,仅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但是,不久他的父亲去世,他丁忧回家,这一去就是十年,等于被闲置起来,直到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才被重新起用。这位光宗皇帝大概是中国历史在位最短的皇帝,在位仅一月便驾崩。但这位短命天子在位期间却做了许多拨乱反正的事情,起用钱谦益也算是其中的一件。

天启元年(1621),钱谦益做了浙江乡试主考官,不料十年前被东林党人弹劾免职的老对头韩敬罗织罪名,弹劾钱谦益浙江乡试科场舞弊、“关节受贿”,虽然结案时罪名得以洗刷,但钱谦益仍被迫引咎辞职。那年头的科场舞弊和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作弊完全是两个概念,今天考场作弊已经见怪不怪,顶多三年之内不允许你再考也就是了,但在封建时代,科场舞弊那是欺君之罪,没砍了脑袋就算是捡着了。离京回乡途中,钱谦益路过易水,写下了《春日过易水》:

驱车信宿驿程间,双鬓萧骚春又还。易水到来偏易感,酒人别去更相关。暮云宫阙愁心绕,落日衣冠古道闲。老大不堪论剑术,要离坟畔有青山。

这是钱谦益借怀古抒发宦海浮沉的感慨,实际上,何止是在当时,即便是进入了特色时代,官场依旧险恶。要离刺庆忌成功,荆轲刺秦王失败,皆在剑术高下,此时已经年逾不惑的钱谦益又何尝没有功名未就之意?他明写古人,实际是在写自己。我们今天看历史剧也要注意这一点,没有什么历史剧是纯写历史的。你看《建国大业》、《潜伏》、《雍正王朝》,又有哪一部不是借古讽今的?

天启三年,钱谦益再次被起用,此时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已经白热化,宦官魏忠贤专权,罗织罪名将杨涟等六君子逮捕下狱,钱谦益是东林党人,虽未遭牢狱之灾,但也于天启五年被削籍为民。这次他对自己的遭遇早有精神准备。在路上就写下了“破帽青衫出禁城,主恩容易许归耕。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自潞河登舟,两月方达京口,途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凡得十首·其一》)的诗句。事实上,与杨涟等人的惨死相比,钱谦益的确还是幸运的。他回到家乡后不得不低调做人,过着“投老经年掩荜门,清斋佛火自晨昏”(《投老》)的生活,但他并未脱离现实生活。天启七年,明熹宗崩,钱谦益回顾天启年间阉党作乱、疯狂迫害东林党人,发出了“苍茫野器忧邦国,寂寞家居念友朋”(《丁卯十月书事四首·其四》)的感慨。

明毅宗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等阉党头目伏法,朝廷起用东林旧人,钱谦益第四次入朝,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事。此时的东林党几经风雨,顾宪成、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前辈勋旧尽皆故去,论资历、论学问,钱谦益都已是老资格,隐然成为东林党领袖。眼见一桩桩冤案昭雪,朝政得到革新,自己侥幸不死得以重返政坛,他在进京途中深感皇恩浩荡,“重向西风挥老泪,余生何以答殊恩”(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十首·其一),但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深知官场险恶,他“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同上,其二),正是他此时真实的内心写照。这时,钱谦益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钱谦益进京不久在推选内阁人选时被权臣温体仁以浙江科场舞弊的旧事弹劾,再次被革职回乡。闲居十年后,温体仁又使人诬告钱谦益,企图将其置于死地,钱谦益和弟子瞿式耜被押解进京,幸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化险为夷,得以生还。至此,他已四起四落,百不遂意,唯一一件惬意的事情,便是在崇祯十四年迎娶秦淮八艳之首的名妓柳如是。柳如是才貌双绝,比钱谦益小三十来岁,正当妙龄,与钱谦益一同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爱情故事,钱谦益晚年突然得到一位美貌佳人,自是欢欣鼓舞,居然像年轻人一样写下“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寒夕文讌再叠前韵,是日我闻室落成》)的情诗,看来,上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官场失意,便在情场得意。这年,钱谦益五十九岁,柳如是二十三岁,由于二人身份相差极为悬殊,一时非议四起,婚礼举行时,婚船中被人投入许多石块和瓦砾,但二人并不在意。单就爱情而言,钱谦益的确是个好男人。试想,今天一个国务院的部长,即便是犯了错误被迫提前退休的,包养个情妇可以,真要他公开迎娶一个来自“天上人间”的妓女,恐怕他也得琢磨琢磨,换了我,那也是做不到的。

钱谦益非无政治热情,亦不乏报国之心。崇祯二年,他被革职待罪之时,听说督师蓟辽的兵部尚书袁崇焕入见天子,立即提笔酬赠袁崇焕和即将奔赴前线的关内道梁廷楝“莺啼大纛连营静,月出雄关列灶虚”(《奉酬山海督师袁公兼喜关内道梁君廷楝将赴关门二首·其一》),表达了他期待收复辽沈的迫切心情。至于他个人,饱经风霜的他已经看淡了,“衰鬓数茎还去国,秋风一叶又离群。渭城歌罢休垂泪,逐年频年实饱闻”(《潞河刘咸仲廷楝吏部》),看看,世态炎凉,放逐贬谪已成家常便饭,听到《渭城曲》也不以为悲伤了。

在温体仁使人诬告钱谦益将其下狱的时候,钱谦益对飞来横祸气愤不已,在狱中一口气写下三十首诗抒发愤懑。他写道:

三韩残破似辽西,并海缘边尽鼓鼙。东国已非箕子国,高骊今作下句骊。中华未必忧寒齿,群虏何当悔噬脐?莫何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狱中杂诗三十首·其十一》)。

他在诗后还愤怒地写道:“逆虏吞并高丽,夺我属国,中朝置之不问。”应该说,这时候的钱谦益身上依然还保有东林党人的气节,对时局的判断也很准确。他在谴责“建虏”吞并朝鲜,据有山海关外之地的同时,还建议朝廷不要只幻想依靠居庸关天险阻挡清军,还应当封住农民军进军中原的道路。抛去阶级立场不论,他所献之策是忠贞而明智的,但他身陷囹圄,自顾尚且不暇,哪里有人理睬呢?所以他接着写道:“千载汗青终有日,十年血碧未成灰。”(同上,其二十八)可谓大义凛然。

出狱后,倘若钱谦益就此退归林下,未尝不可过下安稳的日子,历史也会给他留下一个相当正面的评价。可惜,时代已经不能给他这种条件,开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公司已经濒临破产,钱谦益纵欲独善其身,只怕也不行了,何况一向有宰辅之志的钱谦益并不甘心真的老于林泉之下,他还想继续在仕途上奋斗。这样一来,他的人生就留下了污点,真是得不偿失。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毅宗自缢于煤山,作为统一政权的明王朝灭亡。此时留都南京的官员决心拥立宗室藩王重建大明,钱谦益参与策划迎立潞王朱常淓,不料马士英等人已拥戴福王朱由崧即位,是为明安宗,改次年为弘光元年。钱谦益利用柳如是与阮大铖的关系,出任礼部尚书,为了拍阮大铖的马屁,他居然让出来陪酒的柳如是移席靠在阮大铖身边。堂堂东林党领袖,到了这个时候连廉耻也不要了。

虽然如此,这时的钱谦益毕竟还对明朝抱有希望,他主动走向政治前程,还是为了再造复兴之业。他的《甲申端阳感怀十四首》是这一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对明王朝的覆灭感到痛苦,“楚囚空洒新亭泪,望蜀谁招故主魂。”(《甲申端阳感怀十四首·其五》)生死关头,跟随毅宗皇帝殉节的大臣仅有二十余人,其他人都投降李自成,钱谦益在《甲申端阳感怀十四首·其十二》中写道:

满朝肉肉曳华裾,殉节区区二十余。名谊居平多慷慨,身家仓卒自踌躇。当年靖难屠忠义,今日捐躯愧革除。方景铁黄生气在,一回瞻拜一唏嘘。

这首诗写得慷慨激昂,充满忠义之气。明清交替,非同一般的江山易姓,乃是异族入主中原的结果,形同元人灭宋,在当时的中原士大夫眼中不但是亡国,而且是亡天下,自然更加需要方孝孺、景清、铁铉、黄子澄这样的忠臣。然而谁能料到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居然在一年之后投降“建虏”,大节有亏,哪里还有生命价值和信仰可言?

不久,明安宗即位于南京,钱谦益以为依靠江南半壁江山恢复大明是完全可能的,他在《甲申端阳感怀十四首·其十四》中兴冲冲地写道:

喜见陪京宫阙开,双悬日月照蓬莱。汉家光武天潢近,江左夷吾命世才。地自龙兴留胜概,人乘虎变勒云台。天师指日枭凶逆,露布高标慰九垓。

然而,“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南明政权内部矛盾重重,文臣忙于争权夺利,统军大将各有彼此,焉有不败之理?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1445),清军渡江南下,兵部尚书史可法殉难于扬州,清军屠城,死难者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随后又攻占镇江,直逼南京。明安宗逃往芜湖,五月十五,钱谦益率领众大臣一道献城投降,五月廿二日,安宗被俘后被送往北京处死。此时,明军正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钱谦益等人向豫亲王多铎献策:“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不料,面对清军的“剃发令”,江南人民纷纷奋起抗争,嘉定军民坚持战斗两个月,先后遭到清军三次报复性屠杀,史称“嘉定三屠”。江阴军民在典史(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阎应元的领导下坚守孤城,与清军血战八十一天,全城军民全部阵亡,无一人投降。是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拥戴下于福州称帝,改次年为隆武元年,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清军兵临城下之时,柳如是在一条船上与钱谦益对饮,在深情回顾了二人的爱情故事后,柳如是表示愿与钱谦益一道投水殉国。不料向来以气节著称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居然说:“今天水太冷,改日再来。”柳如是极度失望,于是“奋身欲沉池水中”,被钱谦益拉住。亡国之际,一个朝廷重臣的道德操守居然不及一个妓女。想想当年咱们的向忠发总书记也是如此,真是古今一辙啊!

史敦在《恸余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多铎下令剃头,明室诸臣都表示强烈反对,钱谦益忽然说:“头皮太痒了。”于是起身出门,众人皆以为钱谦益出去挠挠头,不料不一会儿他居然剃去前额的头发,梳着一条大辫子回来了。可见此时的钱谦益已经失去了士大夫的基本气节,这等行径为人所不齿,乃是十足的汉奸所为。

钱谦益毕竟是才子,仕清后仍然出任礼部尚书,管秘书院事,并充任《明史馆》副总裁。他为自己设计了一套衣服,小领而大袖,有人问他为什么穿这样一套衣服,钱回答说:小领以示忠于本朝,大袖以示不忘前朝。闻者当面讥讽说:公真两朝领袖!

钱谦益良心未泯,忍受不了“两朝领袖”这样的骂名,六个月后告病辞官,回乡从事著述活动。在他北上期间,留居南京的柳如是与人通奸,钱谦益归乡后知道这个消息,大为生气。柳如是大骂:“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钱谦益无言以对,于是携柳如是返回常熟。

钱谦益的诗歌经过他本人的编辑,按时间编排,创作脉络很清晰,唯独投降之后的一年间没有一首诗收入诗集,这是他有意所为。他自觉大节有亏,不敢将其作为写入诗中,数十年中谈忠说孝,一夜之间沦为笑柄,与殉国的烈士相比,实在羞愧难当。隆武元年(1446),钱谦益去职还乡,路过淮安,遇到明东平侯刘泽清的歌伎冬哥,此时冬哥已流落贫民窟,故人相见,感慨极多,昔日刘泽清家楼阁壮丽,经过战乱,已经夷为平地。钱谦益以血泪和忧愤写下了《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在第四首中,他写道:

师师垂老杜秋哀,金缕歌残尽此杯。惆怅落花时候别,江南花发迟君来。

诗中满怀黍离之感,极尽哀情。此后,钱谦益的作品中便充满这种悲情,直到他去世。

钱谦益南归后闲居半年,因为支持江阴人黄毓琪起兵反清,事发入狱,柳如是冒死从行,并历尽千辛万苦将其营救出狱,钱谦益对柳如是感激不已,甚至去妾称妻,这在封建时代又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此时恰逢柳如是三十岁的生日,钱谦益写下“恸哭临江无壮子,徒行赴难有贤妻”和“梦回虎穴频呼母,话到牛衣并念妻”(《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的诗句,两人感情更进一步。

经过牢狱之灾,钱谦益更加积极投身于反清复明活动。这一时期,钱谦益对自己的失节悔恨交加,诗中也满是羞愧之情。年近七旬,饱经忧患与沧桑的他在与南京的遗民故老故地重游时,不免睹物伤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钱谦益自知此生不可能再“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国家和个人的遭遇都令人无限感慨,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忏悔。他说自己“近日理头梳齿少,频年洗面泪痕多”(《次韵茂之戊子秋重晤有感之作》),心中的痛苦与挣扎可想而知。与故去的英烈相比,自己苟且偷生,生不如死,“故鬼视今真恨晚,余生较死不争多”(《再次茂之他字韵》)。

经历过这许多变故,钱谦益决心以残年衰朽之躯为复明大业奔走,以此洗刷自己的罪过。此时隆武政权已经覆灭,钱谦益的学生瞿式耜与丁魁楚等人拥立桂王即位,建元永历,钱谦益认为明室正朔犹存,“先祖岂知王氏腊,胡儿不解汉家春”(《晚岁过茂之见架上残帙有感再次申字韵》),可谓意味深长。作为古稀之人,他不再为个人前途命运挂怀,目睹“园荒金谷花无主,巷改乌衣燕少家”的剧变,他只“惆怅夷门老宾客,停舟应不是天涯”(以上《感叹勺园再作》),以侯赢自比,颇有英雄气概。三百多年后,抗日战争的硝烟散去多年,人们在东北的山林间意外发现了抗联部队写在树上的一幅标语:“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与钱谦益的这两句诗颇有异曲同工之意,体现出一种男人的担当。的确,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中国的国土,只要有我们在,中国就不会亡,没有这种精神,焉有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的文明史?

明昭宗永历三年(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破桂林,钱谦益的弟子桂林留守瞿式耜殉国。消息传来,钱谦益悲痛不已,写下《哭稼轩留守相公一百十韵》,此诗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排律。受格律和对仗要求的限制,律诗很难写长,我曾经写过一首八韵排律,已感艰难,钱谦益却一口气写了一百一十韵,足见其才华卓绝。何况这首五言排律,情深意切,血泪渗于行间,绝非雕砌之作,虽无名句,却以孤篇胜明清两代。

永历五年,钱谦益路过南京秦淮河,有明一代,秦淮河畔素以繁华著称,此时铅华尽洗,与昔时迥异。在这里,钱谦益一口气写下三十首绝句,抒发悲思,这些诗看似怀古之作,实则写的是其身处的时代。“舞榭歌台罗绮丛,都无人迹有春风。踏青无限伤心事,并入南朝落照中。”(《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浃两月临行作约句三十首留别留题不复论次·其二》)。

永历十二年,郑成功与张煌言进兵金陵,一时颇有恢复之望。钱谦益兴奋不已,立即写下《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一最为有名: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但郑成功轻敌,指挥失误,功败垂成,一时损失惨重,决定收复台湾作为基地。钱谦益预感到大明气数已尽,决意随军入海参加军事斗争。为此,他写诗向柳如是道别,在深情回顾了两人的感情历程和柳如是的志向才华后,他表示:“还期共覆金山谱,桴鼓亲提慰我思。”(《后秋兴之三》),既表达了自己奔赴国难的勇气,又赞美了柳如是欲以梁红玉作为榜样的飒爽。坦率地讲,有这样一位夫人,任何男人都应该感到由衷的幸福,因为巾帼英雄是可遇不可求的。知耻而后勇,虽然未能成行,但钱谦益总算是对世人有了交代。

永历十五年(清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被吴三桂在昆明杀害,至此,南明抗清斗争彻底失败,只有收复了台湾的郑成功孤悬海外,遥奉大明正朔,算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钱谦益此时已经八十岁了,这位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得知永历帝遇难的消息,心情无比复杂。

百神犹护帝台棋,败局真成万古悲。身许沙场横草日,梦趋行殿执鞭时。忍看末劫三辰促,苦恨孤臣一死迟。惆怅杜鹃非越鸟,南枝无复旧君思。

这是钱谦益在《后秋兴之十二·其四》中发出的泣血之音。回顾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往事皆如南柯一梦。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真是哀莫大于心死。

康熙二年冬,钱谦益卧病不起,他自知余日无多,于是写下《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回顾平生,诗中满怀伤感,既是个人生平的总结,也是对明清交替的反思,大有夏完淳“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之意。“桃叶春流亡国恨,槐花秋踏故宫烟。”(《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其十七》)“神愁玉玺归新室,天哭铜人别汉家。”(同上,其十八)都堪称佳句。当然,诗中也少不了“老大聊为秉烛游,春春浑似在红楼”的感叹。钱谦益平生历尽坎坷,又有失节之恨,唯有柳如是带给他的恩爱温柔可以弥补几分痛苦,晚年两人又共同参加抗清斗争,成为一对“革命夫妻”,即使在“蒲团历历前尘事”,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仍然坚信“好梦何曾逐水流”(以上《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其十七》),自己与柳如是的爱情不会随水流去,而将永驻心间。一个男人得妻如此,复有何憾?

康熙三年(1663),钱谦益病逝,三十四天后,柳如是自缢身亡,结束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对于钱谦益的一生,数百年过去,孰是孰非,历史自有公论,然而后人往往以偏概全,因为憎恶奸臣,便不愿提及他的长处与成就,即使是高岗这样对中国革命有大贡献的人,也因其晚节不保而绝少提及。钱谦益的确不是一条好汉,他投降清军纯属为了自保,我们在谴责他苟且偷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还有许许多多中原文臣武将主动投靠清军,为清军充当急先锋的,清军能以区区十余万之众而纵横华夏,其实主要还是依靠洪承畴这样的叛徒出谋划策,靠吴三桂之流率领投降的明军充当开路先锋。这些叛徒后来青史皆有传略,只是都在《贰臣传》中而已,而吴三桂所率领的军队,不正是先前袁崇焕苦心训练的辽东军吗?所以对钱谦益失节一事,也不必过于苛责,知错能改,不还是好同志么?

悲歌慷慨的伟大作品往往不会诞生于太平盛世,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是“盛唐气象”而已,建安风骨、正始之音、两宋之交的豪放词,又有多少能出于台阁之中?纵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亡国之音,也只能出自李煜这样的亡国之君。钱谦益才冠当时,堪称一代宗师,乾隆之后清政府禁止刊印钱谦益作品,但他对清代诗风影响极大,甚至在大汉奸汪清卫的作品里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他的作风气韵流畅,极善用典,只可惜多数读者阅读都感到很困难。没办法,不是随便哪个诗人都能达到白居易的高度。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今天这代人总是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生活的艰难让人们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追求,可是我们再难,大概也不会比钱谦益更难吧?我们惆怅的无非是房子、娘子、票子、车子、儿子而已,很少有人把自己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发牢骚容易,提出问题也容易,但解决问题却真的很难。胡适说,少讲些主义,多谈些问题。但主义(或者用古人的话说是“大道”)不行,单解决些皮毛问题,又管什么用呢?钱谦益所处的时代,至少知识分子都在讲气节,看看我们今天的这些所谓“公知”,他们在讲什么?什么自由啊、宪政啊,无非是洋人送来的鸠酒而已,看看农村选个村长就知道了,中国这块土地,至少是现在,还玩不了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他们却在为这些东西在网上炒个没完。其实,民主是个好东西,但要看是什么样的民主,因为它也是有阶级属性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这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可惜,今天在公共媒体上发声的,除了一些官僚做的官样文章外,几乎都是一些汉奸文人从主子那样找来的所谓“普世价值”,绝少有工人、农民、军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声音,因为他们控制不了媒体。这样吵来吵去,无非就是历史上的“党争”而已。

钱谦益是东林党领袖,自知党争之祸为害甚剧,一大批优秀人才惨死,而像钱谦益这样负有才名的大知识分子,在明代入朝为官仅仅五年,在乡闲居却有五十余年。当一个王朝对人才实行近乎制度化的逆向淘汰时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话又说回来,钱谦益走向政治舞台,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能做南明礼部尚书,说白了是南明没有人才的结果(就连史可法也是一样,他是伟大的爱国将领,但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事家),倘若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这样的军事家和顾宪成、高攀龙、杨涟、左光斗这样的政治家复生并得到重用,南明会灭亡?那简直是笑话。诚能如此,钱谦益大概也没有机会写“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西湖杂感》)这样的句子了,可惜,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特点的两个王朝,许多地方都可以拿来做对比。明朝皇帝虽然多数都很混蛋,但有制度,讲气节,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机器还能正常运转,毅宗皇帝虽然刚愎自用,干了不少自毁长城的事情,但他死后却有无数士大夫自尽殉国。大明公司开了二百七十四年,直到八旗铁骑在关内横冲直撞的时候,明军仍然有许多部队战斗力很强悍。关于明的灭亡,我更倾向于韩毓海先生的说法,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见韩先生所著《五百年来谁著史》),而明王朝在经济问题一大堆的情况下还在高压维护稳定,只是加速其灭亡速度而已。但明朝亡国二百余年,属国朝鲜的文人还在私下使用崇祯年号(据说有的碑上竟然刻着“大明崇祯二百六十四年”的字样,堪称奇闻),朝鲜王还秘密祭祀毅宗皇帝。白莲教、天地会等组织的反清复明活动更是贯穿整个清代。就连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国开国大典上还率临时政府的文武官员前往明孝陵向朱元璋同志汇报工作:“北方既协,携手归来,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甚至今天的中国致公党,追根溯源,起初也是个反清复明的组织。

清朝皇帝普遍比较贤明,但缺乏制度,只有和皇帝佬儿关系足够好的臣子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普遍人欲为奴才而不得,而在明朝,那是皇帝骂太监的专用词汇,万不敢用在大臣身上。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诺大的中国居然没有一支可以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绿营和八旗只能充当武装警察的角色,到了清朝末年,遇有战事常常有军队整建制投降。武昌城里数百名群龙无首的士兵开枪造反,居然就让一个王朝在几个月里土崩瓦解,就连宗室觉罗中也没听说有追随慈大妈而去的,蒙古王公包布扎布倒是起兵复辟,可惜在张作霖面前不堪一击,至于张勋复辟,更是不值得一提。二者相较,高下何如?一个靠劫掠和屠城起家的政权,哪里有合法性可言?

今天的人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常常痛骂清政府如何如何,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大骂明政府如何如何。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汉族王朝被异族攻灭,也常有人骂宋朝政府如何如何,却没来没有听到有人大骂元政府如何如何。岂不奇哉怪也?

在民族的命运面前,个人的前途是微不足道的,但个人的命运终不能超脱于时代之外。然而,一个时代又常常会埋没与它格格不入的才子,钱谦益很幸运,他没有被时代埋没,只是,他的成就是以整个明王朝覆亡为代价的,未免太大了些。我和我的若干朋友今天一直笔耕不辍,说自己一点不想成名那是种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是,我在想,我们要取得一点成绩,那要以为什么为代价呢?

二 : “四海宗盟”钱谦益



1

钱谦益画像

■杨旭辉

常熟虞山拂水岩下,有一座土质的坟茔,若不是挺立的墓亭,断难以引起世人的注意,墓后石碑则更向人们昭示了墓主的不同寻常。一块是清人钱泳所书的青石碑“东涧老人墓”,一块是民国花岗石碑“钱牧斋先生墓”。原来长眠在此的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宗师钱谦益,不远处就是他的宠妾柳如是长眠之所。

钱谦益是苏州历史上的才子,更是明清文学史上的巨擘。然而他的一生,却颇多争议,“综其一生,身受党祸,名列二臣”,遂有“世因鄙薄其人,并及其诗”者。但是,我们今天若对他的诗文作品和传记资料作细致的钩稽和考订,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钱谦益作为一代文学宗盟的风范,也能隐然从中感受到他一生的“苦心忍志,退藏晦密”。头角崭露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钱谦益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其父“满招损,谦受益”之意,以谦益名之,成年后便以受之为字。

在父亲的传授下,年幼的钱谦益不仅学习八股制艺的写作技巧,更涉猎了许多史籍,眼界开阔,独具识见。十五岁时,钱谦益就写出了让老儒击节称赞的史论《留侯论》、《伍子胥论》。也就在这一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钱谦益随父至无锡,受到了东林党代表人物顾宪成的接见,并呼之为“小友”,耳提面命,向他传授了东林学派的学术精髓。

万历三十四年,二十五岁的钱谦益首次到南京参加乡试,得中南直隶应天府乡试第三名。万历三十八年,钱谦益第二次赴京参加会试。在会试顺利题名之后的殿试中,钱谦益颇得时任首辅大臣的主考官叶向高的赏识,并欲置定为状元。发榜前,司礼监太监和宫中权要都向钱谦益报喜,就在钱谦益踌躇满志时,到殿前传胪时,状元竟变成浙江人韩敬,而钱谦益却变成了探花郎。这次意外的变故,背后折射出的是晚明时期政坛激烈的党争。叶向高、王图、孙承宗等主考官皆为东林党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对钱谦益特别欣赏,想借科举取士之机网罗人才,壮大门户,遂极力提携钱谦益,这自然要受到反对派的阻挠,宣党头目安徽宣城人汤宾尹,通过暗箱操作,贿赂宫中的秉笔大太监,将状元的名字换成自己的门生韩敬。钱谦益自初入仕途开始,因与东林党人的这一层关系,就立即被卷入到晚明党争的旋涡中,正如钱谦益在诗中所谓:“一从吾党游,磁铁永相取”也。

身受党祸

进士及第后,钱谦益授职翰林院编修,与首辅叶向高共事。不久之后,名属东林党的钱谦益受到排挤,长期被投闲置散,居于家乡常熟。对于这段经历,钱谦益在《嫁女词》中有云:“归宁十余载,道路阻且长。”

天启元年(1621),明熹宗任命钱谦益充任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满怀着为皇家延纳人才的热情,钱谦益来到浙江。殊不知,当年与他争夺状元的韩敬就是浙江人,为报十年前东林党人弹劾免职之仇,就和秀水人沈德符密谋,以浙江乡试科场舞弊、“关节受贿”等罪名来诬陷、弹劾钱谦益。虽然最后结案时钱谦益的通贿罪名得以洗刷,但他还是引咎辞职,踏上了回乡之程。浙闱遭陷这一“莫须有”的案件一直阴魂不散,伴随着钱谦益的一生,日后每一次党争,对手都会翻出这笔糊涂旧账,作为攻击的把柄和口实。

天启四年,钱谦益再度被召入京。此时正值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正酣,钱谦益在京中与东林党中的杨涟等人交从甚笃,阉党就把他列为东林党中的“天巧星浪子”,并以浙闱旧案为借口,弹劾钱谦益,将他削职回乡。

直到崇祯帝继位后,铲除阉党,重新起用东林党人。在存世的东林党人中,无论学识还是资历,钱谦益都足以被推尊为“南箕北斗”。崇祯元年(1628)七月,带着满心的欢喜,钱谦益在进京之路上踌躇满志,在诗中激动地说道:“重向西风挥老泪,余生何以报殊恩?”但是,刚到京城不久的钱谦益,就因为朝廷会推阁臣而受到了竞争对手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攻击。温体仁向崇祯帝进呈上书,重提浙闱旧话,说钱谦益是“盖世神奸”。崇祯帝偏信的诬奏,旋即革除钱谦益的官职,命其著籍还乡。乡居数年之后,钱谦益被乡人张汉儒诬陷,温体仁遂欲借机置钱谦益于死地,将他押解进京。经过争辩和朋友的营救,钱谦益虽然得以脱洗罪名,最终也只落得个削籍而归。他在诗中把无比的沮丧、悲切倾泻而出:“秘殿风高白日阴,天阶云物昼沉沉”;“孤臣却立彤墀内,咫尺君门泪满襟”。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他的末日。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缢身亡。此时,钱谦益和很多士大夫一样,奢望依恃长江天堑,在南都拥立新皇帝,暂且与满人隔江对峙,再作后图。钱谦益带着希望,来到南京,本想凭借拥戴潞王朱常淓而复官,迎来自己宦途的崭新天地。但是,在阮大铖的策划和江北四镇的安排下,福王先于潞王来到南京,抢先登基。在无比失望中,钱谦益选择回乡观望。第二年,钱谦益补南明弘光政权的礼部尚书,历经宦海沉浮历练的他竟写下了《矢愚忠以裨中兴疏》之类的文字,极力夸赞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是“皆慷慨魁垒男子也”。他甚至还让宠妾柳如是向阮大铖移席奉酒,以博阮阉之好感。即便是这样谄媚与投靠,阮大铖还数欲置他于死地,而他的所作所为也遭到了清议的唾弃和鄙斥。

南明时期的所作所为,使钱谦益多年积聚起来的声望和清誉大打折扣,而随后的降清仕清,名列二臣,更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颇受争议和诟病的一位文学家。

结缡柳姬

就在钱谦益身陷波澜起伏的仕宦风波的时候,让他聊以自慰的是结识并迎娶了江南名妓柳如是,黄宗羲曾这样说:“柳姬定情,为牧老平生极得意事,缠绵吟咏,屡见于诗。”柳如是,本名杨爱,浙江嘉兴人,十岁时被人卖入青楼,初为吴江盛泽镇归家院名妓徐拂的侍婢,后被周道登买为侍妾,因众妓之嫉,再度逐出卖入河房。自此之后,她曾先后与张溥、陈子龙等复社、几社中的名流交好,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柳如是对党社中人的正义活动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对他们也极为同情和支持。在经历了辗转变故之后,她决定把钱谦益作为自己托付终生的人。钱谦益得此红颜知己,不无感慨地说:“不虚此生矣!”

说及钱柳姻缘,颇具浪漫和传奇色彩。崇祯十三年(1640),柳如是身着儒服,女扮男装,驾扁舟来虞,初访钱谦益于其新居半野堂,造钱投名刺,隐去杨爱之本名,易“杨”以“柳”,易“爱”以“是”。刺入,钱谦益以为俗士,借故不见。次日,柳如是作诗投赠,诗内微露色相,钱谦益得其诗大惊,诘问门房:“昨投刺者,士人乎?女人乎?”守门者曰:“士人也。”钱谦益颇感诧异,遂急登舆访柳于舟中,见之,则嫣然之美女。柳如是将自己所作的七言近体诗请钱谦益就正,钱赏其诗,爱其书,邀入半野堂一叙,絮语终日,二人作合、证盟由此开始。崇祯十四年(1641),六十岁的钱谦益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舆论的指斥,与年仅二十五岁的柳如是举行正式的合卺婚礼,由是开始了钱柳长达二十余年浪漫而艰苦的岁月,在钱府的我闻室、绛云楼、红豆山庄中,充盈着钱、柳缠绵恩爱的温馨。

名列二臣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在攻克扬州之后,直逼江南,北兵渡江,弘光帝、马士英、阮大铖等纷纷出奔。在危急的关头,柳如是劝夫君殉国,钱谦益“谢不能”,而柳如是则“奋身欲沉池水中”,愿与夫君一起保全名节,终因家人“持之不得入”。野史中甚至有钱谦益以“奈何水太凉”而拒的说法。

五月中旬,豫亲王多铎率军攻入南京,钱谦益以南明礼部尚书的身份随南都总督赵之龙、内阁大学士王铎等人,率文武官员举行迎降仪式。在豫亲王剃发令颁布之后,钱谦益迅速地剃了头发。为了讨得清人的欢欣,钱谦益在向豫亲王献上数名江南美女和一份厚礼之后,还向多铎献策:“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烦用兵。”极尽献媚之能事。虽然钱谦益在随后给常熟知县曹元芳所写的信中口口声声说自己完全是为了“保境安民”之计,但是这些美丽的借口和幌子都难以掩饰他贪生怕死的本性、洗刷覥颜乞活的污点。在生命之虞得以缓释之后,儒家的道德训戒在钱谦益的脑海中又逐渐浮涌而出,再加上士大夫舆论的指责和鄙嗤,钱谦益的内心在经受着一场激烈的道德拷问。就在豫亲王召见降臣时,钱谦益从洪武门入,忽然下跪,向阕四拜,泪流满面,深深地自谴道:“太祖高皇帝三百年王业,一旦废坠,能无痛心!”

钱谦益与诸多降清的旧臣按例北上,到北京就任清廷的职务。柳如是留居南京,坚决不肯随行,表现出凛然的正气。顺治三年(1646)的正月,钱谦益授职内秘书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钱谦益在北京饱尝冷落之后,对自己变节降清的悔意也与日俱增,任职仅六月,他便以老病乞骸骨,在获准后回乡。

秘密抗清

南归之后,钱谦益一方面要饱受士大夫舆论的指责,一方面在柳如是的劝说下,暗中与南方、海上的抗清志士秘密联络。顺治三年(1646),江阴人黄毓琪在舟山起师抗清,钱谦益暗使河东君(柳如是)至海上犒师,此乃牧斋《秋兴诗》中所谓:“闺阁心悬海宇棋,每于方罫系欢悲”;姚志卓兵败后图再起,钱谦益遣柳如是“尽橐以资之,始成一军”。

因曾给卢世《杜诗胥钞》作过序,顺治四年(1647)三月,卢世、谢陛案发生后,钱谦益也因此而受牵连,被捕入狱,押解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曲为斡旋,誓愿代死或从死,更有“传言行贿三十万金,得幸免。”

顺治五年五月,黄毓祺反清案发。钱谦益因曾留黄毓琪宿于家中,且许助资招兵而受牵连,再次被捕,系狱金陵。柳如是全力奔走,倾家营救,请托斡旋。钱谦益秘密联络抗清义师的举动同时也得到了南京的许多遗民的同情,纷纷援手相助,在众人的努力之下,钱谦益得以免祸,释放出狱被管制在苏州,寓居在拙政园中。直到顺治六年,才彻底获赦归里。

黄毓祺案之后,钱谦益的抗清之志并未消退。返回常熟后,他与柳如是移居红豆山庄,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通过它的两位门生———瞿式耜、郑成功,与西南永历政权和东南海上的反清复明势力秘密联络。顺治六年(1649),瞿式耜留守桂林,钱谦益秘密致信,为瞿式耜筹划军事部署;顺治十三年(1656),郑成功北征失利,退兵至崇明岛,钱谦益自常熟白茆驾小舟前往会见,共商复起之计。

钱谦益的晚年为支持抗清耗尽精力和资财,康熙三年(1664)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此时家中早已是高筑债台,一贫如洗。就连临终前的奄奄一息中,八十三高龄的他还要为挣取自己的丧葬费而殚精竭虑,想方设法赚取润笔。钱谦益病故之后,遂引发了激烈的家变,柳如是不堪钱氏族人追逼钱财,污辱人格,自缢而亡,结束了坎坷而壮烈的一生。

在钱谦益去世之后,黄宗羲在《八哀诗》 中悼念这位亡友时这样写道:“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凭裀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这无疑也是对牧斋老人一生最全面、也是最好的总结和评价。

著述留世

钱谦益身后,似乎也并不消停,可以说是厄运连连。名列二臣的经历非但成了许多人对他诟病的焦点,更成为乾隆皇帝禁毁他所有著述的借口。但是,即便是经过了严厉的禁毁,在钦定铁案、众口足以铄金的时代中,依然有许多文士、学者对钱谦益的文学史地位和学术史地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毕竟他在明清之际诗坛学界的宗盟地位是难以掩抑的。时至今日,我们对钱谦益的评价也不能因其大节有亏而简单粗暴地抹杀他卓特的学术文化成就。

钱谦益学问淹博,泛览子、史、文籍与佛藏,因而他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后人所称诵的是其文学的创作,这些成就都集中展现在其《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吾炙集》、《苦海集》 等作品集中。他论诗倡导“转益多师”,主张学习唐宋,写学问、性情兼备的“有本”之诗,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身体力行,力扫明代前、后七子的拟古颓风,为清诗的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入清以后所作的诗歌,更寄寓了深隐的亡国哀思和沧桑的身世之感,托兴深婉,哀感顽艳与激楚苍凉合而为一,尤有特色。以他为宗师,形成了清初重要的诗歌流派———虞山诗派。

钱谦益凭借“绛云楼”丰富的藏书,潜心著述,写下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私人完成国史,但是顺治五年,绛云楼遭火灾,只有写成的明臣志传数百本因堆在楼外而逃此劫难。在万念俱灰中,钱谦益将残存的志传稿售与了吴江人潘檉章,在钱稿的基础上,潘氏和吴炎通力合作,写出了《国史考异》、《明史记》等重要的史籍。而钱谦益自己所著只有早年完成的《太祖实录辨证》、《开国群雄事略》。

较为幸运的是,在绛云楼火灾前一年,凝聚着钱谦益心血的《列朝诗集》已交由常熟刻书家毛晋刊刻。此书仿金代元好问《中州集》的体例,将采诗、庀史合为一体,名虽为一代诗歌之结集,实乃“借诗以存史”也。“以诗存史”的学术门径同样也体现在钱谦益的另一部学术名著《钱注杜诗》中。他笺注杜诗,以史证诗,在笺注中暗寓明代的时局和自己在政治上的遭际。《钱注杜诗》不仅是清代杜甫诗歌注本的杰出代表,成为今天研究杜诗的必备典籍,而且钱谦益所开创的“诗史互证”的路径对今日的学术研究也颇多启益。

三 : (清)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1]三千,手迹犹在其家。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2]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3],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4]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如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5],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这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貜父[6]为伴侣,儚儚粥粥[7],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鞶帨为古文辞[8],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9],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绝磴上十数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飘尚在[10]。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11];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12];入楚,谒玄岳[13];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枰[14],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15]。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16]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繇终南背走峨眉,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17],乃返。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18]。归,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19],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谓昔人志星官舆地[20],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21],山川两戒[22],自纪载来,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磵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丙子[23]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24],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再登峨眉,北抵岷山,极于松潘。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25],登瓦屋、晒经诸山[26]。复寻金沙江,极于犛牛徼外[27]。由金沙南泛澜沧,由澜沧北寻盘江[28],大约在西南诸夷境,而贵竹[29]、滇南之观亦几尽矣。过丽江,憩点苍[30]、鸡足。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由鸡足而西,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穷星宿海[31],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登半山,风吹衣欲堕,望见方外黄金宝塔。又数千里,至西番,参大宝法王[32]。鸣沙以外,咸称胡国,如迷卢、阿耨诸名[33],由旬[34]不能悉。《西域志》称沙河阻远,望人马积骨为标识,鬼魅热风,无得免者,玄奘法师受诸磨折,具载本传。霞客信宿往返,如适莽苍[35]。还至峨眉山下,托估客附所得奇树虬根以归。并以《溯江纪源》一篇寓余,言《禹贡》岷山导江,乃泛滥中国之始,非发源也。中国入河之水为省五,入江之水为省十一,计其吐纳,江倍于河,按其发源,河自昆仑之北,江亦自昆仑之南,非江源短而河源长也。又辨三龙大势[36],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中龙中界之,特短;北龙只南向半支入中国,惟南龙磅薄半宇内,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并南出,环滇池以达五岭。龙长则源脉亦长,江之所以大于河也。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郦《注》[37]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余撮其大略如此。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丽江木太守偫糇粮[38],具笋舆以归。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39],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40]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41]。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42],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43]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颂系状[44],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梧下先生[45]曰:“昔柳公权记三峰事[46],有王玄沖者,访南坡僧义海,约登莲花峰,某日届山趾,计五千仞为一旬之程,既上,煹烟为信”。海如期宿桃林[47],平晓,岳色清明,伫立数息,有白烟一道起三峰之顶。归二旬而玄沖至,取玉井莲[48]落叶数瓣,及池边铁船寸许遗海,负笈而去。玄沖初至,海渭之曰:“兹山削成,自非驭风凭云,无有去理。”玄沖曰:“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沖拟之,并为三清[49]之奇士,殆庶几乎?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余属其从兄仲昭雠勘而艳情之,当为古今游记之最。霞客死时年五十有六。西游归以庚辰六月,卒以辛巳正月,葬江阴之马湾[50]。亦履丁云。

注释:

[1]博进:赌博所输的钱。《汉书·陈遵传》:“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颜师古注:“进者,会礼之财也,谓博所赌也。”[2]玄:默。[3]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4]三时:指春、夏、秋三季。[5]悬度绠汲:以悬索度山谷,攀绳登山,如绠之汲水。[6]木客:传说中的山中怪兽,形体似人,爪长如鸟,巢于高树。王孙:猴子的别称,貜(jué决)父:马猴。[7]儚(méng萌)儚:昏昧的样子。粥(yù玉)粥:谦卑的样子。[8]鞶帨(pán shuì盘税):大带与佩巾,比喻华丽的藻饰。扬雄《法言·寡见》:“今之学者,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故以鞶帨为雕章凿句。[9]陈木叔:陈函辉,原名炜,字木叔。崇祯进士,授靖江知县,明亡后从鲁王航海,已而相失。入云峰山,作绝命词十章,投水死。小寒山:陈函辉所居之地,其自号小寒山子。[10]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团瓢:圆形草屋。[11]白岳:山名,在安徽休宁县西四十里。九华:安徽九华山。匡庐:即庐山。[12]九鲤湖:在福建仙游县东北,相传有何姓兄弟九人炼丹于此,后各骑一鲤仙去,故称。[13]玄岳:武当山之别名。[14]青柯坪:在华山谷口内约十公里处。[15]啮指:《搜神记》载:曾子从仲尼在楚万里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后用以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16]黄石斋:黄道明,明福建漳浦人。天启进士,崇祯时官至少詹事,南明弘光朝任礼部尚书,后于福建拥立唐王,拜武英殿大学士,战败被捊至南京,不屈死。[17]奢酋:奢崇明。本苗族,世居四川永宁,为宣抚司。明嘉宗时募川兵援辽,崇明等遂反,进围成都,国号大梁,后由朱燮元平定其乱。[18]九边:明代北方的九处要镇,即包括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山西、固原。[19]四游:《太平御览》卷三六引纬书《尚书考灵异(曜)》:“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至东复三万里;春秋分,则其中矣。”四极:四方极远之地。《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按泰远至祝栗皆为古代传说中极远处国名。九州:《尔雅·释地》列举冀、豫、雍、荆、扬、兖、徐、幽、营等州为九州。九州州名,《尚书·禹贡》、《周礼·夏官·职方氏》、《吕氏春秋·有览始》、《汉书·地理志》与《尔雅·释地》各书说法不一。后用以泛指中国。九府:谓九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列举东方、东南、南方、西南、西方、西北、北方、东北及中央出产之美者,是为九府。[20]星官:星宿天象的总称,指天文。舆地:地理。[21]江河二经:长江、黄河两条干流。徐霞客《溯江纪源》:“江、河为南北二经流,以其特达于海也。”[22]两戒:唐代一行和尚提出的我国地理现象特征。北戒相当于今青海、陕北、山西、河北、辽宁一线;南戒相当于四川、陕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一线。[23]丙子:崇祯九年(1636)。[24]鸡足:山名,在云南宾川西北。迦叶:摩诃迦叶,华言饮光胜尊。本事外道,后归佛教,释迦死后,传正法眼藏,为佛教长老。尝持僧伽梨衣人鸡足山。[25]黎、雅: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26]瓦屋:山名,在四川荣经县东南。晒经:山名,在四川越西县东北,山有广口,相传唐玄奘曾晒经于此,故名。[27]犛牛徼外:出产犛牛的边远地区。[28]盘江:有南盘江、北盘江,均发源于云南沾益。徐霞客著有《盘江考》。[29]贵竹:即贵筑,县名,其地今入贵阳市。[30]点苍:山名,一名大理山,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31]星宿海:在青海省鄂陵湖以西,为黄河源散流地面而形成的浅湖群,罗列如星,故名。[32]西番:即西藏。大宝法王:元世祖尊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代因之。[33]迷卢、阿耨:皆西域国名。[34]由旬:梵语里程单位,约当军行一日的行程,或言四十里,或言三十里,或言十六里,因山川不同致行里不等。[35]信宿:再宿。莽苍:空旷貌,此指郊野。语出《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返,腹犹果然。”[36]龙:旧时指山形地势逶迤曲折似龙,故谓山脉曰龙。三龙之说,见徐霞客《溯江纪源》。[37]桑《经》:相传《水经》为汉代桑钦所撰,故称。郦《注》:指郦道元所作《水经注》。[38]木太守:明云南丽江府知府。洪武十六年,以木德为知府。木德从征有功,子孙世袭此职。偫(zhì志)储备。糇(hóu猴)粮:干粮。[39]张骞:汉武帝时人,封博望侯,首先为汉沟通西域诸国。凿空:开通道路。[40]耶律楚材:字晋卿,辽皇族,初仕金,后为元重臣,曾随元太祖出征西域。[41]刘履丁:字渔仲,明末以诸生应辟召,擢郁林州知州。[42]支缀:勉强支持连缀其气息。[43]间关:展转跋涉。[44]颂(róng容 )系:有罪入狱而不加刑具。颂,同“容”,谓宽容。[45]梧下先生:作者自称。[46]柳公权:字诚悬,唐著名书法家。三峰:指莲花峰、落雁峰、朝阳峰。其记王玄沖登莲花峰事,见《小说(https://book.61k.com)旧闻记》,载涵芬楼本《说郛》卷四九。又见于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文字大同小异。[47]桃林:桃林坪,在华山谷口以南五里。[48]玉井莲:韩愈《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49]三清:道家以为人天两界之外,别有三清,即玉清、太清、上清,为神仙居住之地。[50]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辛巳:崇祯十四年。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霞客生于万历丙戌(十四年,1586),卒于崇祯辛巳,年五十有六,以壬午(崇祯十五年,1642)春三月初九日,卜葬于马湾之新阡。

(www.61k.com)

本文标题:钱谦益-读钱谦益的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36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