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杏花村-杏花村

发布时间:2018-04-24 所属栏目:古风词韵

一 : 杏花村

杏花村(这是艾青的题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这是徐悲鸿的题字。第一张是大门上的“杏花村”。这张是大门背面的“春雨江南”,合起来是“春雨江南杏花村”。)

晚唐杜牧写的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但我提1个问题,可能就不是每1个人都能答对的。这个问题是:杏花村在哪里?如果你答:在山西。我只能说:错!扣十分。杏花村在安徽省池州市!

杏花村
杏花村

这已经无可争议,不容置疑。约十年前,安徽和山西为杏花村打官司。十年官司比抗日战争还长。前两年,北京最高法院做出最后判决:杜牧所说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市。因为山西杏花村出的酒在50年代初期已经商业注册,为了照顾其经济发展,裁决中还是将杏花村酒业商标权留给山西,而杜牧在杏花村喝的那种好酒则以黄公酒注册。安徽池州虽然正本清源了杏花村,却失去了杏花村酒的正宗名牌,不得已用黄公酒重打天下。

杏花村

从照片上判决书中可以看到,安徽池州赢得这场官司主要在3个关键点:第一,有大量的史料证明杏花村在池州,例如清朝的《四库全书》收编了家住池州杏花村的郎遂的《杏花村志》以及其他史料和诗篇;第二,根据史料,有关杜牧的记载中从来没有提到他到过山西,他自己也没有任何记载山西的诗篇或文章,历史上的杜牧可能一生没有到过山西。史料上反而明确记载杜牧从京城贬官至池州府当刺史;第三是气象的根据。杏花早在农历二月开花,比桃花还早。清明时节的江南已是层林尽绿染,仲春正盎然。时而纷纷雨,日出更灿烂。而此时的山西可能寒意未退尽,沙尘又凛冽,一片萧瑟,再加上北方比较干旱,“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只能在臆想之中。

杏花村
杏花村

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京城贬官,九月由黄州(今湖北黄州市)至池州府。第二年正值杏花艳江南之际,诗人一看到如此美景不禁犯了酒瘾,可又不好意思不上班跑去喝酒,再说自己是个贬官不能多问哪有好酒,只好暂时忍耐。好不容易熬到清明实在忍不住,偷个空跑出来找酒喝。像他这样从京城来的官,不喝便罢要喝肯定要好酒,在城里已听说城西有个杏花村出产有名的黄公酒。于是,出了秀山门一路寻来。谁知刚走了一半路雨纷纷起来,把杜老爷淋了个落汤鸡,一阵寒颤后喝酒的欲望更迫切,看见路边的牧童连忙问哪里有好酒。牧童指着雨中的杏花村说:“黄公好酒就在前面的村子里。”

杏花村

黄公家原来也造酒,味道和其他酒坊一样平常。黄公心地善良,从不赚昧心钱还常周济穷人。一天1个老叫花来其酒店要酒喝,黄公二话没说有求必应细心招待分文不取。叫花子酒足饭饱后说:“黄公一片诚心,我没什么答谢,就送你一份香吧。”说完指指家园中的井,转头走了。当时,家家在院子里都有一口井,用来供给生活。酒坊也用井水酿酒。自此以后,黄公发现自家的那口井水变甜变香了,煮出来的饭菜喷香。用此水酿酒,酒味醇香绵甜,比以前好上百倍。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顾客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可是井水有限,开始黄公酒还能应付,后来供不应求,香酒待客有选择性了。

杏花村

杜牧从雨中一头钻进黄公酒店,连声喊道:“好酒好菜上来。”可巧黄公不在家,只有黄公的女儿黄妹妹。黄妹妹一见1个落汤鸡进来,很有点落魄,没当回事,只端出一般的酒水来应付。杜牧一闻酒味就说:“尽听说黄公酒好,也不过如此吗。”非常扫兴。这一带民间文风较好,黄妹妹认识几个字,听这么一说有点不服气,应道:“要喝好酒也不难,须对出我的下联。”杜牧轻蔑一笑说:“请出上联。”黄妹妹指着桌上的酒壶说:“白锡壶腰中出嘴”。很自负的杜牧一心想着喝酒,不料被这句上联卡了壳,一时对不上来。黄妹妹一看,也没多说话,转身将存放好酒的柜子上锁。小杜毕竟是大才子,看见那把锁,立即想出下联:“黄铜锁腹内生须。”

杏花村

黄妹妹平时用这句难倒很多人,其实她自己也没有下联来对自己的上联,今天竟然被解答出来,心中高兴,自然对来客产生几分敬意,很恭敬地问来客尊姓大名。小杜没有直接说出名号,也说了两句让她猜:“半亩山林半亩地(杜),一曲牛歌一卷文(牧)。”黄妹妹猜到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杜牧,连忙拿出上等好酒,又撤换上上等佳肴,恭恭敬敬地请小杜品尝。小杜端起酒杯,一股香气扑鼻,“吱”地品尝一口,满脸堆笑:“哈哈,天下美酒喝过不少,唯独此酒妙不可言。”酒过三巡,小杜越喝越高兴。黄妹妹很聪明,乘着他高兴,说:“杜大人,好酒助诗兴,何不乘兴留下墨宝以作纪念呢?”说完招招手,丫鬟将早准备好的笔墨纸砚端上来。杜牧信手提笔,望着门外的大雨,略微思考,下笔挥舞起来。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清明》出世。

杏花村我正在黄公酒坊内打工呢。

杜牧在池州当了两年官,做了一些德政善绩,更留下几十篇珍贵诗文,也留下一些动人传说,为古老的池州增添绚丽的光彩。会昌六年他奉调到睦州(今浙江建德东)任刺史。

杏花村

到了明朝,杏花村一度破落,这可从明嘉靖四年(1525)由进士出任[www.61k.com)池阳郡(池州当时名称)同知(郡丞)的张邦教文章中看出。他写道“留意山水,赏表杜樊川遗迹,因自号曰惜花人。”而且他都还在村庄前竖立1个亭子,撰联:“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张邦教是山西人,却为复兴杏花村建设做出了一番贡献,这在明朝《嘉靖池州府志》有着明确记载。

杏花村这是根据记载复制的亭子。
杏花村

在我国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县志、山志,为村立志者可谓凤毛麟角,《杏花村志》是不可多得的村志。能够被收集到中国古代最大的文献之一《四库全书》的村志唯独只有池州的《杏花村志》。见《四库全书》总目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类存目六·《贵池先哲遗书》第25种《杏花村志十二卷》。而耗费11年时光写成《杏花村志》的作者就是郎遂。

杏花村郎遂的家---焕園
杏花村

郎遂(1654—约1739),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他自幼聪明好学,由诸生入太学,以诗文享誉当时。他才华出众,却不乐仕途,清康熙年间携儿辈读书杏花村。当时的杏花村,有“方圆十里,人家千户,杏花十万株”之称。杏花十万株也许有点夸大,但当时遍植杏花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杏花村的繁荣昌盛也可以从这些残旧的石门上看得出来。这些石门无疑是一些大户、富贵、巨贾才能建造的,共有27座之多,收集复建在这里展出。郎遂出于对乡土的热爱,开始编纂《杏花村志》的庞大文化工程。他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月起稿,至康熙二十四年夏授梓成书,呕心沥血11年,终于为杏花村竖立不可磨灭的丰碑。

杏花村
杏花村

清代翰林院检讨侗展成,号悔庵,《题杏花村志》诗:“从来未有花村志,好事今推郎上元。我欲移家武陵住,也编仙史记桃源。”清代名士、贵池棠溪乡曹村人曹文慧,字智珠,为郎遂《杏花村志》赋诗:“著出名书村愈名,依稀小杜是前生,斯人宁止一丘壑,还情如椽纪太平。”清代诗人、贵池清溪人朱之梅,字素公,作《杏花村》诗:“相传杜牧刺池州,村酒村花两共幽。”等等。这些清代的文人骚客留下的诗篇,不仅高度赞扬郎遂的功绩,而且说明清朝的整个社会就有1个共识:杜牧所指的杏花村在池州。实际上,自杜牧《清明》诗后,历朝历代名士接踵而至,都为池州这唯一的杏花村留下不朽的诗篇。

杏花村

阴历六月六,民间认为是太阳最毒的一天,我又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到池州市(又叫贵池)游玩一趟。

杏花村瀑布边的红字“杏花村”
杏花村杏花村里象征性地种植了一片杏树,也为整个园区增添一些绿色。

二 : 杏花村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银泉东路

025-58535277

景点介绍 还没有人介绍过这个景点,快来做它的第一个内容贡献者~ 欢迎投稿给我们 support@ctrip.com。

三 : 又见杏花村

杏花开时又三春,

花间酒醉梦几分?

梦里邀来月中客,

觥酬遥举迎香魂。

先嗅花香已沉醉,

后饮清酒动凡心。(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吴钢闻馨斧无力,

酌我杯酒成泪人。

邀来诸岛长生客,

嫉妒花香红眼神。

神仙敬我长生药。

换我凡尘一花林。

一笑摇手拒仙客,

酬酢无力睡意沉。

千呼万唤始初醒,

犹思先生杏花村

本文标题:杏花村-杏花村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606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