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届金网奖首次融入国际元素 影响力持续扩大

发布时间:2018-04-21 所属栏目:美国债务

一 : 第三届金网奖首次融入国际元素 影响力持续扩大

将于10月份召开的第三届金网奖颁奖活动,可谓赚足了网络营销界人士关注的眼球。据悉,由互联网协会指导,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本届大会除了继续沿袭金网奖秉持的公平公正、专业深入之外的几大亮点之外,首次引入亚太区广告营销专家现场对于参赛作品进行点评,并与参会嘉宾观众一起分享亚太区其它国家经典网络营销也成为本次大会的绝对亮点之一。

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请嘉宾之一的日本电通创意总监佐佐木康晴在之前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就曾表示,从目前国际互联网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来看,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发展是最为显著的,虽然欧美地区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网络营销技术,但整个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范围还远远不够,而亚太地区网络营销的发展对于整个广告营销行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在谈到中国网络营销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的话题时,他则坦言,中国在很多创意型广告方面还是在走一些模仿的路线,这对于整个网络营销的发展来说并不太有利,其实整个大的网络营销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意,一旦中国的营销人才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地方,中国将会迅速在全球广告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本届“金网奖”邀请了业界众多权威知名人士参与评审,除互联网协会多名领导外,百度高级副总裁沈皓瑜、蓝标总裁赵文权、互动通总裁邓广梼、艾瑞首席运营官阮京文等知名人士均会参加参赛作品的评选工作,此外,日本电通创意总监佐佐木康晴、台湾贝立德股份有限公司媒体实验室所长张羿文先生以及Innovation Interactive Founder/co-CEO Will Margiloff先生也同样成为此次参选作品的权威评审。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盛典的主题将围绕网络营销的“合·聚·变”来展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的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架构变化,传统的门户型的网络营销方式虽然依然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但过于固化的模式以及新媒体的不断衍生使得这个蓬勃的产业充满太多变数。目前来看,微博、SNS、论坛、视频、SEO、SEM甚至包括电话结合网络实效营销等新的模式都开始在这个领域发力,这种跨媒体、跨平台甚至跨专业的形式不光是开始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营销模式,对于时下正盛行的一些营销模式也提出了考验与挑战。如何能够适应新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与规则,并在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当中找到契合自身品牌及产品的营销将会成为本次论坛与会嘉宾的探讨重点。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一些数据机构都在承办一些类似网络营销类的案例评选活动,但作为第三方商业公司来运作的会议在公信度方面还值得商榷,而互联网协会下属的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作为官方的第三方非赢利机构来组织这样的活动,旨在更好的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良性交流的平台,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能感受到网络广告的魅力和无限潜力,促进中国网络营销行业走上积极、健康发展之路。

二 :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启示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新疆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新疆贸易方式情况

新疆贸易方式主要包括四类: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贸易及其他贸易,边境贸易一直是新疆对外贸易的主力军。2008—2012年一般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逐年增加,2008年为17.2%,2009年增加到21%,2010年增长放缓,到2012年占比增加到33.58%;加工贸易逐年下降,2008年占比2.07%,2009年为1.9%,2012年降至1.03%;边境贸易占比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79.4%降至2012年的51.67%。新疆的贸易方式逐渐优化。但以边境贸易方式为主的贸易格局未发生根本转变(见表1)。

(www.61k.com](二)进出口商品结构情况

一般而言,商品结构包括出口商品结构与进口商品结构。从新疆出口商品结构来看,2008—2012年基本保持一致,服装、机电产品、鞋类、纺织纱线、农产品、箱包、番茄酱出口比重较大。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原油、铁矿砂、成品油、棉花、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大,2009年与2012年的进口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从总体而言,新疆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中亚等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主要是以低端初级产品和加工制成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贸易主体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疆对外贸易各主体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2008年国有经济占比22.37%,之后3年比重有所增加,分别为28.5%、27.45%和30.1%。三资企业对外贸易的比重在金融危机后期有所增加,由2008年的1.4%增加为2009年的1.98%和2010年的2.07%,2011年下降至1.46%。与此同时,集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占比呈下降趋势,2008年私营经济的贸易占比为73.23%,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下降为67.2%、68.89%、67.46%,集体经济由2008年的2.98%下降为2009年的2.3%、2010年的1.58%和2011年的0.96%(见表2)。

(四)贸易伙伴情况

新疆对外贸易伙伴主要是中亚五国,长期以来中亚五国贸易额占新疆贸易总额的八成以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疆对外贸易对象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2008年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是187.34亿美元,2009年下降为111.96亿美元,2012年有所恢复,达175.83亿美元。2008年中亚五国占新疆对外贸易总额的84.32%,2009年与2010年下降为80.97%和80.23%,2012年下降为69.86%。从中亚五国内部来看,哈萨克斯坦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2008年占比40.83%,2009年为49.89%,2010年为54.06%,2011年为46.43%,2012年为63.5%。而吉尔吉斯斯坦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其他三国的占比不同程度有所上升,但由于贸易额较低,占比较小,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格局影响不大。

二、启示

(一)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

跨越式发展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立足自身优势,为了缩小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差距,通过对自身发展要素和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经验模式的充分利用,通过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在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率先取得突破,并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其他领域和其他地区快速赶上,最终实现落后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跨越式发展既是追求高速度,更注重高效益,同时也更加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教育振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跨越式发展是拥有后发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的过程。但是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必须依据本地经济实际,考虑环境容量、市场容量、人员素质、以及市场的供求现状,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二)扩大内需,转变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思维

长期以来,新疆秉持出口导向型战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物价上涨速度过快;收入分配在开放性部门与非开放性部门间出现较多不公平,贸易增长的利益更多被开放性部门获取;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低收入国家中的低收入人群;贸易方式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等。出口市场风险加大,直接导致经济增长的风险加大,出口需求的稳定性脆弱,不利于新疆出口贸易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改变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思维,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让广大人民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福祉。

(三)要注重贸易与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增长质量

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国家、地区经济实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出口增长速度过快,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只是养育了大量国外低收入国家的低收入人群,经济增长的福祉并没有留在国内,或者只有少数行业的少数人群获益,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就失去意义。所以经济增长的意义在于提高质量,贸易增长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外消费的增加来带动国内经济增长以提高国民福祉。

(四)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对外贸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货币竞争、贸易保护以及来自部分国家政治、军事的围堵,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恶化。随着产业升级的压力与日俱增,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与贸易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此情形下,国家鼓励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疆等西部省区,内地产业升级与产业的西部转移势必会影响新疆贸易战略的转变。产业升级势必会舍弃一些当前利益而付出利益成本,必将会影响国家对新疆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另外,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势必会导致区域间的激烈竞争,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与外贸竞争力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尽管中央对新疆经济发展予以大力支持,新疆为了更好更快发展本地经济,积极利用内地资金,承接内地产业转移,但是,内地产业转移以及内地企业的投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新疆本地企业的投资,造成新疆本地企业升级与产品出口受到抑制。长期以来,新疆的出口以粗加工制成品为主,大量工业制成品出口主要来自内地。新疆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提高地产品出口比重,否则新疆只能停留在贸易通道及物流的层面上。因此,新疆应牢牢把握内地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地产品国际竞争力。

作者:崔炳强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

三 : 美国债务危机及其影响(武大国际金融)

美国债务危机及其影响
武汉大学金融系 何国华

? 一、起因 ? 美国债务危机是主权债务危机。 ?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

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 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 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 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 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 由于长期的财政赤字,美国债务问题由来

已久。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美国的 财政赤字规模达到1.42万亿美元,较2008 财年飙升了207%;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 1.3万亿美元。

? 赤字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增加了政府债务

余额,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 债务余额为13.5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 94%,同年年底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2011 年5月16日,美国国债终于触及国会所允许 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

?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财长盖特纳忧心忡忡。

他表示,由于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以维持 借债能力,美国政府支付开支最多能延迟 2011年8月2日。如果到了8月2日政府仍不 提高债务上限或削减开支,就会开始债务 违约,无法偿还美国国债券本金和利息, 这种情况可能让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 二、过程
? 本次债务危机的爆发并非朝夕之间,而是

随着美国债务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暴露。 ? 2011年以来,影响美国债务危机发展的主 要事件包括: ? 1月6日 美国财政部致信国会表示,美国债 务规模在近期将达到法定上限,如不能尽 快调高这一限制,美国政府将出现债务违 约。

? 4月13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成立一个由 副总统拜登领导的专门委员会,就削减赤 字和提高债务上限进行谈判。这个委员会 在5月初举行首次会议。但两党在是否增税、 是否接受短期解决方案等焦点问题上争论 激烈,难以达成共识。 ? 5月16日 美国债务达到法定上限14.29万亿 美元。当月,财政部开始采取非常规措施 管理财政,以使政府债务在最后期限8月2 日到来前不至“断供”。

? 6月27日

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 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此后,奥巴马就债 务上限问题多次会见国会两党领导人,但 成果有限。 ? 7月25日 国会两党分别提出各自提高债务 上限的方案。共和党提出实行“两步走”, 即分两次提高借债额度的方案(博纳方 案 ),民主党则提出一步到位的方案(里 德方案 )。

? 7月29日

美国众议院就共和党方案进行投 票表决。虽然方案以微弱优势通过,但在 当天交付参议院表决时遭到否决。 ? 7月30日 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投票否决 了民主党方案。 ? 7月31日 经过艰苦谈判,两党终于在

提高 债务上限方面取得共识。根据协议,美国 债务上限将至少被提高2.1万亿美元,并且 政府在未来10年内将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以 上。协议同时满足了两党的核心要求,即 换届选举不受债务上限问题困扰且不向美 国民众额外征税。

? 8 月1 日

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 和削减赤字的法案。 ? 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 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债务上限的提 高意味着美国债务危机告一段落。 ? 8月6日,标普史无前例地将美国主权信用 评级从顶级的“AAA”级下调至“AA+”级, 这是美国94年来首次从最高评级的位置上 跌落。此次信用评级下调对美国债务危机 产生的影响将更加深远,也意味着美国债 务危机的深化。

? 二、债务上限与美债危机 ? 国债上限是具有美国特色的一种债务限额

发行制度,源于1917年,由美国国会立法 通过。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政府的融资额度 做出限制,防止政府随意发行国债以应对 增加开支的需要,避免出现债务膨胀后 “资不低债”的恶果。如果联邦政府债务 总额接近法定上限,美国财政部必须采取 非寻常措施来满足承担的义务。

? 随着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不断攀升,

市场与评级机构对其未来偿债能力开始产 生忧虑,因此,目前的一致共识是美国大 幅提高债务上限的同时需要做好开源节流, 承诺在未来大幅减少赤字。 ? 但是,民主与共和两党在如何减少赤字上 存在严重分歧。

? 民主党从拉拢其传统的低收入支持者的角

度,希望能够维持他们一定的社会保障水 平,而倾向于采取增收和减支并举的“平 衡”方案。 ? 共和党则是更多站在中产阶级和富人的角 度,反对任何加税政策。共和党关注的是 预算改革,而非债务上限上调。他们想借 机大幅削减奥巴马政府财政政策的核心: 社保与医保计划开支,同时他们反对增加 政府收入。

? 经过数周的反复磋商,双方在上述关键问题

上难以达成一致,秘密协商破裂,双方走向 了直接对抗。 ? 7月25日,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里德 推出了一个不加税、但是减支额度不到3万 亿美元的一步提高债务余额上限方案。

? 代表共和党众议长博纳在众议院则提出了

一个两步提高债务余额上限的减支法案, 即先给奥巴马政府1万亿美元债务额度度过 今年,但是与之搭配的只有政府开支减少, 没有政府收入增加。第二阶段将继续大规 模削减政府开支,同时将表决时间放在 2012大选年 。

? 7月25日晚,奥巴马和共和党众议长博纳分

别走上电视,发动了最后拉动民众的公共 关系宣传战,奥巴马的讲话宣称按照其方 案,

“98%的美国人税收不会增加”,目标 群体直接是大约占美国选民1/3的中间独立 派人士。博纳的讲话则针对其传统的共和 党支持者阵营,“政府支出越多,你们支 付越多!”。

? 三、标普调级与美债危机
? 在参议院、众议院均通过了提高上限的法

案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 8 月 2 日签署国会 通过的提高美国国债规模上限和削减赤字 法案,打算今后10年削减2.1万亿美元联邦 财政赤字。但标普认为,要巩固美国财政 状况,同期至少需要削减4万亿美元赤字。

? 因此, 8 月 6 日标普依旧“义不容辞的”把

美国顶了94年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AA级下调 至AA+级。 ? 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遭“降级”, 并且核心前景维持“负面” 。 ? 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意味着今后 12 个月 至 18 个月内,如果美国财政形势未见好转, 主权信用评级可能进一步降级。

? AA+评级意味着美国国债信用水平低于英国、

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国债的水平。 ? 此举令奥巴马勃然大怒,美国证交会更是 兴师问罪,全球金融市场也几乎崩盘。 ? 但是,标普的降级行动,不是为了“义不 容辞”地为美债投资者揭示美债风险,而 是为了“义不容辞”地维护美国的利益, 维护美国共和党的利益以及标普自身的利 益。

? 1、为什么说是维护美国利益

? 在对美国主权债务降级之前,标普几乎数

十年如一日都是将矛头对准别国。 ? 1997年,标普和穆迪降低泰国政府公债等 级和泰国三家主要银行的评级,导致泰铢 兑美元汇率迅速下降 ,进而引发亚洲金融 危机。 ?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土耳其金 融危机期间,标普等评级机构再次上演相 同的一幕。

? 从2010年开始,标普、穆迪、

惠誉三大国 际评级机构先后数次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 评级,直至下调至最低级的垃圾级与违约 级。与此同时还把降级矛头对准了其他欧 洲国家。在标普等信用评级机构的推波助 澜之下,2011年欧债危机终于濒临失控。

? 对于欧洲,金融市场已经开始担心法国可

能是下一个被评级公司下调的AAA级的国家。 过去几个月,法国国债对德国国债的风险 溢价已经明显上升到80个基点。即使评级 公司短期内不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而只 将其“前景”定为负面,法国的国债融资 成本也将面临上行压力。这对目前正在恶 化的欧洲债务危机来说是雪上加霜。

? 标普这次终于把降级矛头对准了美国。
? 但是,与其他国家债券因降级获祸成鲜明

对照,美国国债反因降级获福。 ? 早在标普决定对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前夜, 阿瓦隆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分析师彼得?卡尔 迪洛就说,降级不会

吓跑外国买家,因为 这是最大的市场,他们别无他处可去。

? 事实也是如此,在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后,

美国国债收益率随后也创下历史新低。 ? 美国财政部8月23-26日进行三次国债标售交 易,总共发售990亿美元美国国债,7年期国 债的收益率为1.580%,5年期国债收益率 1.029%,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0.222%,收益 率均创下同类国债标售交易中的最低水平。 这表明美国国债受到各大央行与投资机构以 及避险资金的追捧。

? 为什么在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后,美国

国债反而受到各大央行与投资机构以及避 险资金的追捧?格林斯潘一语中的:美国 并没有原本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因为联邦 储备银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央行,可以 不断地发行钞票来还债。

? 如果硬说标普把美国降级的行为是“义不

容辞”,投资者难免会追问,安然破产、 次贷危机的时候,“义不容辞”哪里去了? 2001年,直到安然正式申请破产前5天,标 普依然对安然债务保持“投资级别”;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雷曼兄弟倒闭当 月,标普依然给出了 A评级。 ? 恰恰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对别国降级之又 快又狠,对美国降级之又慢又柔,让他们 的评级能力和公信力受到了空前质疑。

? 2、为什么说是维护共和党利益 ? 标普此次降级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理

由是,只有在今后10年减减财政赤字4万亿 美元,美国财政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 样的说法,和美国共和党最初的意愿基本 吻合。

? 从历史上看,标普所开发的各种股价指数

大量被华尔街采用,足以说明标普与美国 东部利益集团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美 国东部利益集团恰恰是共和党的基本构成。

? 多年来,美国东部利益集团构建的美国

“债务经济模式”,只有通过债务违约所 达成的“债务重组”才可以“迅速修复美 国的资产负债表”, 使“债务经济模式” 得以延续,并使金融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 得以延续。

? 但是,按照民主党一贯的主张,美国经济

必须回归制造业为本,通过实业投资,加 大中产阶级队伍,才能实现新一轮经济增 长。那将意味着 “金融回归服务于实体经 济的被动和从属的地位”。这显然是标普 所不愿意看到的。

? 3、为什么说是维护标普自身利益

?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评级机构的盈

利模式作大致了解。 ? 1929年,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后,政府开 始监管银行风险情况,包括监控银行所投 资债券的质量情况。1975年,美国证券交 易委员会(SEC)建 立了“全国公认的统 计评级组织”(NRSRO),并制定了加盟标准, 标普、穆迪和惠誉成为该组织的第一批会

员。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外国筹资者在

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时,必须接受“全国公 认的统计评级组织” 旗下评级公司的评估; 与美联储有往来的金融机构的抵押品,一 定要获得三大评级机构给出的可投资级别。 ? “全国公认的统计评级组织”成立之后, 债务发行人付费成为评级公司主要的盈利 模式(主权评级除外),约占年收入的九 成左右。

? 正是由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赢利源于美国证

交会赋予的美国评级市场的垄断性评级地 位,所以三大评级机构多少年来均不敢违 背美国政府意志与美国国家利益。 ? 也正是由于企业发债人是评级机构的衣食 父母,那么发债人有可能会要求评级机构 出具更高的评级,使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 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 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在2010年4月发

布的 一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中显示,穆迪 的分析师曾经于2007年在邮件中对美林银 行人员表示:“除非费用问题谈妥,否则 无法开展评级工作。” 后者回复称:“对 于此交易更改后的收费我们可以接受,前 提是你们将和我们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在评级方面有一些中间地带。”

? 有分析人士称,标普此次没有与穆迪和惠

誉保持步调一致,而是选择“大义灭亲”, 实在是一石二鸟之策。一方面,标普将大 大改善自己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另一方 面,标普将进一步巩固或扩大自己在世界 评级市场的份额。 ? “全国公认的统计评级组织”2008年的数 据显示,标普、穆迪、惠誉的市场占有率 分别为47%、37%、15%。

? 四、债务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法案2日匆匆过关,令美

国暂时摆脱债务违约的困境。然而,该法 案在很多人眼中是“饮鸩止渴”,让美国 经济越来越糟糕。

? 美国经济学者戈德伯格(Leonard

Goldberger)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出台的美债法案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 令美国勉强渡过了眼下的债务危机,充其 量只是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恶斗告一段 落。法案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他特别指出,投资者当下最担心的是法案 会将美国拖入新的经济衰退,他们也应当 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 恰在此时,美国商务部2日公布的经济数据

也令外界对疲软的美国经济再添不安。数 据显示,6月份美国消费者开支环比下降 0.2%,低于市场预期。美国市场当天剧烈 波动,三大股指全线暴跌,跌幅均达2%以 上;国际金价则再创历史新高。戈德伯格 认为,股市暴跌,金价走高是市场对经济 前景悲观预期以及法案负面看法的正常反 应。美国股市实现长时期的止跌回稳恐怕 相当不

易。

? 1、减赤对美国经济是“双刃剑”,可能导

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 美国经济真正面临的危机不是债务限额,而 是债务本身。据官方预测,今后10年美国会 增加9.5万亿美元债务,即便去掉本次计划 削减的2.1-2.5万亿美元,仍有逾7万亿美元 新增债务。两党协议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只是把球踢到“更远的未来”。

? 而在经济低迷之时削减政府开支只会让形

势更加恶化。新债务协议的第一轮开支削 减将会从10月1日起的2012财年执行,每年 由国会拨款的非必需支出将会削减250亿美 元,可能会令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1到 0.2个百分点。 ? 资料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前 两个季度的年增长率仅分别为0.4%和1.3%。 同时,失业率依然维持在9.2%的高位。

? 2、在美国评级下调之后,作为美国“政府

支持企业(GSEs)”的“两房”也会评级下 调。此外,美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 还有美国市政债券也将会面临评级下调的 压力。这些机构的融资金成本因此有可能 上升,负面影响它们的盈利、现金流和投 资与贷款能力,从而增加美国地方政府的 财政压力和整体经济下行的风险。

? 3、标普对美评级的下调增加了资本市场面

对的不确定性。许多投资者对评级下调所 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无法准确判断和 估计,其第一反应就是抛售可能面临更大 风险的资产,从而增加了金融市场恐慌性 抛售的压力。而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又 会通过负面财富效应和信心传导渠道冲击 实体经济。

? 4、美元和美国可能因此而遭遇信任危机 ? 首先,由于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的利率水

平可能会停留在历史低位,美元应该将会保 持疲态。 ? 其次,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三年之后,负债 累累的美国经济似乎仍旧艰难。它创造的就 业机会仍然不多,增长速度也还不快,要求 美国政府有所作为的压力可能只会越来越大。 考虑到现在更多财政刺激不可能,更多有关 进一步货币宽松的猜测越来越强烈。货币宽 松可能会促使美元跌至更低水平。

? 美元贬值会推高以美元计价的能源和商品

价格,尤其高油价正是上半年美国经济的 重要推动因素。 ? 但是,美元贬值还意味着进口价格上涨, 从而进一步增加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而 货币扩张、经济疲软导致债务负担不可持 续,长期的通货膨胀几乎难以避免,不论 在全球还是美国本土。

? 如果市场对美国债务问题的担忧仍然存在,

且美元继续疲弱,那么美国的利率水平可 能面临上行压力,因为美国国债投资者因 所持资产的价值下跌会要求更高的补偿。 这就意味着,未来美国将进入一个相对

四 :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www.61k.com)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教学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大变革和大调整,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及外部国际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动向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www.61k.com]

教学重点: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大国关系继续调整推进的国际体系变革;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速变化的中国国际地位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思考问题:

1.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

2.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的基本变化和大国关系调整的动向?

3.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要点: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达成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在全球的联合干预和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美、欧、日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也较快实现复苏和平稳增长。2010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www.61k.com]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 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总的看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目前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呈现加剧的状况,一旦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金融市场将大幅震荡,拖累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去年以来相继发生的冰岛、西班牙、希腊和迪拜债务危机,就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带来很大冲击。(希腊债务危机: 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对其成员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 09年11月,迪拜财政部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以便进行债务重组。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公司的对外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被此次迪拜债务危机深套其中的债权人包括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银行。)不仅如此,作为危机源头的美国金融业,其盈利前景仍存在很大变数。如身陷“欺诈门”的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集团,在今年4月16日被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在销售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类证券的金融衍生品时存在欺诈行为。消息传出,由于高盛集团将面临司法调查,其声誉损失对业务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不同程度动荡。其二,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高企。09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结果,是“无就业增长”的复苏。目前美国和欧元区失业率都达10%的较高水平。这已经成为目前美欧政府焦虑不已的一大问题。就业状况的暗淡,将直接打击人们的消费信心,发达经济体缺少国内消费的拉动,经济恢复的基础很不牢固。其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当前国际上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主要国家不断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着外需的复苏,使中国这类的出口大国深受其害。09年以来,数十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调查和起诉,美国等国又不断逼压人民币汇率升值。目前各国政府正在计划或准备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超过半数都是针对中国的。此外,国际主要股市、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由于为应对危机采取刺激性经济政策,各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扩大,使潜在的通胀风险日益积累,去年以来,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相继出现粮食价格大涨、通货膨胀严峻的问题。(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全球性通胀的隐忧,已成为明显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大宗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国际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甚大的中国经济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发达国家的巨额主权债务或财政赤字、就业市场不振,新兴国家的通胀压力等问题,都反映了刺激经济政策的后遗症正在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三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www.61k.com)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危机后,主要国家和集团相继召开峰会,就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监管达成广泛共识。由于当今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源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反映的是当时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数十年过去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两大机构中的发言权势在必行。在匹兹堡金融峰会上,与会国代表一致同意将基金组织和世行份额向发展中国家分别转移5%和3%。在今年4月的基金组织和世行会议上,也决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世行这一改革进展,使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投票权整体超过47%。

但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实质性进展。由于其涉及到改革成本的分担和传统主导大国的既得利益,如美元国际地位、国际金融救援,发展中国家权利与责任的不匹配等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歧。(虽然各方都认为需要改革,但改革的意愿在各国之间明显不同。发达国家作为既得利益者,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意愿相对要小;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改革来增加发言权,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改革意愿更为强烈。同在发达国家之间,欧洲国家更强调进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而美国则多有保留,不愿放弃其在该领域的权势。)问题还在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缓解,一些发达国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意愿在减弱。

四是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各国经济结构都面临大的调整。与此同时,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推动各国加快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升级。而不同经济体都面临如何处理好自身的调整问题:发达国家力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工业化”,即重振制造业(经历金融危机打击后,美、英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其经济过度依赖服务业,靠消费拉动经济存在的问题,欲通过重振制造业来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和扩大内需);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但经济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目前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经济调整就面临强大阻力,欧美国家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不少国家还出现了社会动荡,英、法等国都接连发生大规模罢工抗议活动。

二、力量对比变化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更显复杂

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

(一)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消长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阿反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据统计,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费用已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近期虽然从伊拉克实现撤军,但在阿富汗仍然得维持大量投入。此外,美国国债和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对中国、日本主要债权国的依赖愈深。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遭到质疑,自信心和优越感大大受挫。欧盟、日本也是困难重重。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经济的复苏缓慢,多国社会发生震荡。日本面临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在亚洲的经济龙头地位已受到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与传统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内外困难,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大国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充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甚至成为西方解危脱困和解决国际问题的借助对象。[www.61k.com)尤其中、印等国在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世界事务中的参与热情和影响能力都在增加。(如巴西、土耳其积极斡旋伊朗核问题)近期国际上二十国峰会地位的凸显,也反映了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带来的国际体系调整。(二十国集团即G20,于1999年底创建,成员包括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盟。该机制的建立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并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开展协商讨论,奠定合作基础。)2010年6月和11月,二十国集团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韩国首尔举行峰会,加入了主要新兴大国的二十国集团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性问题解决和影响全球化进程的核心机制。传统的八国峰会地位和风光正在被二十国峰会替代。

当然,也应当认识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低估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综合实力和纠错能力。它们不仅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有着相当的实力基础,而且在科技、商业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以及较为成熟的社会、政治、经济调整机制,使其在国际上拥有的优势还可保持相当一段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中北强南弱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即使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追赶上发达国家几百年里积累起来的优势。

(二)美国等大国加紧调整对外战略。为应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的变局,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都在对外战略和政策方面做出新的调整。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其主要着力点放在:一是对外告别“布什主义”,努力修复美国的国际形象。奥巴马上台后宣布放弃全球反恐战争的提法,并于今年8月底按计划将其战斗部队撤离伊拉克。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奥巴马政府更强调使用外交手段,不轻易对外动武,尽量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来达到美国的目标。如对僵持不下的朝鲜、伊朗问题以及巴以等问题的处理都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美国对外喧嚣一时的新保守主义基本偃旗息鼓。二是把重振美国经济,摆脱危机阴影放在重要地位。为此,美国特别提升了G20对话机制,两次主办G20金融峰会,推动各国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协调行动;另一方面,为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继续压中国人民币升值,并采用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确保美国的经济利益。三是放弃单边主义,更注重推动多边外交。为应对当前一系列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安全重大问题,美国更加注意借重各种国际力量,推行“多伙伴”外交。既巩固与其传统盟友的关系,也争取同中、俄、印等大国的合作。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美国的对外战略调整,多少缓解了美国在国际上成众矢之的的状态,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但是,奥巴马执政以来,虽然在对外战略和对内政策调整方面推出了不少重大举措,然而以其调整的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获得对他满怀期待的选民满意的结果。目前,美国经济恢复仍然困难重重,美国国际地位的重振起色也不突出,由此带来美国国内民意对奥巴马政府支持意愿的大幅下滑,年底国会选举在即,强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令焦灼的奥巴马班子急欲寻求新的政策改变来争取支持。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其它各大国鉴于快速的国际形势变动和美国政策的变化,也纷纷加紧调整各自的对外战略。[www.61k.com)俄罗斯在努力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继续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关系,重启修复与美国的关系,积极缓和并增进与欧盟的关系。欧盟则在09年底完成了《里斯本条约》批约进程,这标志着27国欧盟的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即政治一体化进程进入到新阶段。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展,不仅有利于更好解决其成员间的协调问题,同时也鼓励和增强了欧盟参与全球治理国际议程的积极性。日本在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后,对外战略的调整初显“回归亚洲”的端倪。鸠山政权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和中日美“等边三角形”外交关系的预想,旨在改变日本对外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外交向自主均衡方向转变。但面对近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民主党新上台的菅直人内阁对日本外交调整的方向作出明显修正。重新强调美国在日本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突出日美安保的基础性功效。(故近日菅直人获胜民主党党魁选举留任首相,被美国视为双方关系的一大利好。)

各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目标均在于争取更加主动的国际地位,伴随这些调整而来的相互竞争和合作的深化,势必为各国的交往关系和世界局势增加新的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国关系的调整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呈现一种错综复杂的状况。一方面,大国间的传统敌友划分趋于模糊,诸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围绕不同的议题往往形成不同阵营组合,并不严守传统的盟友或对手的界限。(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欧盟国家成为最大受害者,危机后美欧间利益和政策分歧日益显现,从经济发展模式到危机产生根源,从国际货币体系政策到拯救危机举措等,美欧都各执一词,尤其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凸显美欧货币之争,甚至有人指欧洲债务危机就是一场谋杀欧元的阴谋,以至双方关系出现明显疏离。)另一方面,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利益关系变动影响,各大国关系出现频繁的起伏动荡,充满更多的变数。如令人关注的中美关系,近些年一直保持着总体向好的势头,双方在各领域的关系不断深化。但双方地位的明显变化加上结构性分歧的存在,中美在众多全球重大问题以及自身重大利益上发生碰撞,触发大量新的矛盾和冲突。加上受近期美国国内经济、政治压力影响,两国关系更是纷争不断,出现严重的波动。(中美关系自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以来,明显出现一种高开低走的态势。2010年1月美国决定对台出售武器64亿美元,同月我国中段导弹反导试验成功,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获此技术能力的国家,给美国很大震撼;2月奥巴马不顾中国反对执意会见达赖;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坚持对伊朗制裁的态度遭中国反对;美政府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达限制中国出口的目的。)此外,中日关系也出现较大反复。由于天安号事件后亚洲安全局势的变化,以及面临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及外交上的压力,刚组建的民主党新内阁欲借钓鱼岛撞船事件展示在海洋权益及对华政策上的强硬态度,使本处于向好态势的中日关系陷于严峻局面。

(三)大国关系互动更加活跃。当今各种力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全球性问题大量凸显,任何大国都无力单独应对,这使世界各大国的相互需要明显增加,由此带来大国间的互动呈现异常活跃和复杂的态势。09以来,各大国的高层会晤、互访非常频繁,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及各方的利益关切展开对话、沟通。中美首脑在今年以来就进行了多次接触,4月华盛顿峰会、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对话,6月在加拿大的G20峰会,还有下半年将进行的一系列会见。其频密程度为以往少见。在俄美之间,布什政府采取的对俄“挤压与削弱”引发的矛盾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已趋于缓和,俄美双方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加强了磋商与合作。(www.61k.com)虽然俄美发生间谍事件,但似乎并未影响到俄美军事领域推进交流。此外,俄欧在经济与及安全领域也在积极展开协调与合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新兴大国之间出现的加强协调联合的态势。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俄、印、巴领导人峰会自去年首次举行以来,今年4月再度举行,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几个新兴大国基于自身的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关切点,开展彼此协调合作,扩大在国际事务中更大的影响力,这对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民主化将产生深刻影响。

三、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更显复杂

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仍然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继续交织发展,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核扩散、陆海边界、能源、粮食、互联网纠纷、气候灾害等所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加,且扩散效应更加突出,成为考验各国应对能力的重大挑战。

一是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在亚洲,“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紧张,不仅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针对美韩进行大规模联合海上军演,朝鲜表示将“以强有力的核遏制力”来对付,使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一时乌云密布,虽然目前局势有所缓解,但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正变得更加遥远。此外,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相继出现严重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也出现不稳定状况;紧邻我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仍然严峻。在中东,以色列袭击给加沙运送人道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在各方矛盾难以缓解的情况下举步维艰。近期巴以在美国的斡旋下在华盛顿重启谈判,但由于涉及犹太人定居点、巴以相互承认及安全保障问题的障碍,和谈成果难以预期。伊拉克在今年美国实施撤军计划期间(8月完成大部分美军撤走)其安全状况一直不稳,甚至有恶化迹象。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成为国际议程中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核问题在国际安全领域中进一步升温。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4月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各国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在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的期待上升。

但从各国的实际表现来看,未来若干年,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很难有实质性变化。俄罗斯仍主要以核力量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支柱。美国则更不可能放弃核武。去年奥巴马提出的“全球零核”的概念,在国内就遭到传统势力的阻击。尤其美国在核政策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强势打压其他国家搞核武,另一方面又继续加大其核武升级的投入,以确保其核优势。要美俄承诺履行核大国的特殊责任,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为核裁军提供必要的政治基础,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在目前世界最主要的朝鲜和伊朗核僵局问题上,伊朗虽然愿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核谈判,但伊朗坚称,在外在的“敌对态度”和美欧制裁、威胁不改变的条件下,伊朗决不会放弃铀浓缩活动。而美国坚决要阻止伊朗发展核力量,除实施制裁,还宣称不排除对伊朗动武的计划和考虑。这就注定了伊核谈判几乎不可能产生任何重大进展。伊朗核问题仍然是危及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的一大隐患。

三是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趋于激烈。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www.61k.com]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国际军事竞争正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新“战略边疆”拓展。

四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 (注: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而言,传统安全主要指一国主权、领土的安全,即军事、政治、外交的安全;而非传统安全则主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它对一国安全及国民、社会构成威胁的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灾害疫情、粮食能源供应、网络安全、金融安全、恐怖活动等)今年的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等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猖獗的海盗活动严重威胁到海上运输和能源、贸易的安全,成为当今国际安全的一大顽疾。此外,近年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也愈加突出。非传统安全已经是当今各国须全力应对的一大挑战。

非传统安全日益受到各国的关切和重视,使该领域出现更多国家间的激烈博弈。如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围绕金融主权与安全展开的规则制定主导权的争夺以及货币战呈加剧之势。气候变化问题也是狼烟滚滚。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在竭力推卸自己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却在气候问题上设置碳关税,构筑绿色技术壁垒,严重侵蚀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气候问题甚至被高度政治化,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施加道德压力的工具。

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全方位外交活跃世界舞台

(一)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及面临的新挑战

201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视中国崛起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中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进一步上升。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灿荣:08年奥运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动员力和民族凝聚力,09年阅兵向外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能力。)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中国的外交自信心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但是,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的迅速增大,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不少国家和外部力量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不适应感,“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不断出现。一些大国更对我产生明显的战略敌意,使我国面临更多的麻烦和事端。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接连发难,谷歌事件、美对台军售、西藏问题、贸易纷争和压人民币升值及南海军事问题。此轮中美关系的紧张,除了美国国内急于摆脱经济困境和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因素外,担心中国实力增强后会挑战美国的霸权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朝野普遍认为,中国正变得“自大傲慢”,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举措,被美国视为与美争夺亚太主导权,对美国在亚太的利益构成了威胁。美国国内一些智库的重量级人物公开主张,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中国成长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也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我国周边环境复杂,邻国众多,又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领土及边界划分争端。出现任何纷争,不仅当事国陷入麻烦,也为外部力量介入提供了机会。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一些维权活动,如中国渔政船在南中国海巡航、护渔、伸张主权,以及中国海军舰队在冲绳附近海域演习等,就引起周边国家的严重焦虑。一些周边国家为缓解中国实力上升的压力,希望美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平衡者”作用。[www.61k.com)菲律宾等国一直希望美国介入南中国海的争端。一旦外部大国介入,极易造成我周边安全形势的恶化。近期南海主权争端表面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便是重要原因。(近两年,随着对中国护海行动疑虑的加重,美国一方面向中国施压,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处理上,妨碍了海上贸易的开展,违背了国际海洋法,另一方面,加快重返南海地区的部署。不仅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增加在该地区的投入,频繁派遣军舰在南海活动;还通过军售、联合军演来提升与部分国家的军事合作。今年8月,美国就与越南在南海进行了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近年我国已经面临日益严峻的领海权益维护的考验。象南沙群岛,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与越南、日本等国的争端都呈现加剧之势。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关注和重视的增加,对我国的期待也大大上升。国际舆论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面临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明显加大。(如对巴援助问题;气候问题解决上要求中国承担过重的责任)尽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有利于我国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可以增加我国的战略份量。但是,以我国现有的能力履行过度的国际责任,将影响到我国自身的长期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平衡好自己的国家实力与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新形势下中国的活跃外交

面对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和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国际峰会的高规格、权威性,既是各国直接表达自己声音的最佳场所,也是有效处理问题和发挥影响力的极好机会。去年以来,我国领导人频繁出席和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峰会,象联合国系列峰会、金融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及今年更为密集的核峰会、四国峰会、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以及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亚欧首脑会议、APEC峰会等众多国际峰会。通过领导人参加这些峰会,直接向世界阐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使世界了解中国的主张和诉求,既有利于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使中国的重要利益得到维护。

二是“世博外交”、“亚运外交”成为新的重要平台,促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信任,展示我国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形象。

三是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关键所在。与大国的关系出现问题,往往产生损害到发展和安全的严重后果。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压力明显加大,复杂性的一面进一步显现。面对中美关系事端频发的不稳定状态,我国在正视现实,承认中美结构性分岐长期存在的基础上,为化解纷争展开了高层战略对话和协商,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排除两国关系的干扰,维持了中美关系大局的稳定。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同时还保持了中欧关系平稳发展势头,加强双方在国际金融改革、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巩固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增进政治互信,改善民意基础。加强同新兴大国的协调与合作。

四是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今年我国在与周边地区国家的安全、能源及多领域合作得以切实推进。此外,通过推进多边区域合作还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政治上的互信。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在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方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面发挥重要作用。[www.61k.com]同时,两岸之间的ECFA签署生效,建立中日韩东亚自由贸易区成为谈判议题。在区域安全合作上,今年我国在哈萨克斯坦参加了上合组织举行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关系及在反恐和维持地区安全稳定上的密切合作。但与一些海上邻国的领土和权益争端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其中包括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尤其是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一些领土争端有日趋国际化的倾向,某些外部大国和地区多边组织介入其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五是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金融危机后,我国不仅积极推动国际经济重建和国际体系的调整,我们还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参与伊核、朝核问题会谈,支持周边国家政府稳定国内政局的努力,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防核扩散、能源、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主动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

,既从自身做起,也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发挥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

2011年国际形势特点(上)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www.61k.com)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俄罗斯推出“现代化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现代化”,改革以能源和军工等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金砖国家组织”、“基础四国”、中俄印、印(度)巴(西)南(非)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等发展中国家协调合作机制活跃发展。(www.61k.com]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话语权等方面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发展中国家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一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阶段性改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二是G20峰会正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之中,在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全球金融监管机制有所加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气候变化、发展等问题的全球治理进展缓慢。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但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发达国家仍在推卸和转嫁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表示将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力争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但全球消除饥饿、贫困、疾病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进展远落后于预期,前景不容乐观。[www.61k.com)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发达国家希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全力研发“空天飞机”、“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热点问题时有升温,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政局波动,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核不扩散领域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同时发展。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届核安全峰会强调加强国际协作共同维护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有效的核安全。[www.61k.com]另一方面,美进行亚临界核试验,继续优化核武库。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

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威胁更趋多样复杂。能源、粮食、水资源、自然灾害、环境事故、恐怖主义、传染病、信息网络等方面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产生越来越大的扩散效应。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后造成的核辐射等事件表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天灾人祸往往跨越国界,影响到国家间关系。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自贸区战略,促成了一大批对外重大合作项目。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www.61k.com)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2010年,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增加了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深化了各领域互利合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与发展。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国领导人遍访亚非拉地区,接待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访华,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国家领导人成功出席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全面阐述我国有关立场主张,深入参与和引导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统安全威胁继续交织发展。一是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紧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吉尔吉斯斯坦、泰国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不稳定因素增多,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严峻。以色列袭击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二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问题在国际议程中位置前移。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各方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期待上升。三是传统军备竞赛更趋激烈。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国际军事竞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争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战略边疆”拓展。[www.61k.com]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加剧。四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突出。国际安全威胁日趋多样化,各种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综合性、突发性和扩散性增强。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五 :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论文,希望对金融专业的同学有帮助!

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美国的经济危机影响了全球,美国的金融危机促使美国经济大萧条,同时作为贸易往来的重要龙头日本欧盟等国家的国际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对外贸易量减少,进口货物和产品急剧降低,出口货物和产品也随之迅速递减,对依附于进出口生存的产业和行业造成巨大创激。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通过比较分析的办法,探索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寻找相关对策和解决措施。

(www.61k.com)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贸易 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能够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全面改变,能够使美国的失业率上升,消费70水平大幅度下降,根据有效统计,美国2009年12月消费者消费指数曾经下降到80.1%,这是创下自一九九八年年以来的最低的消费指数了;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促使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且美国是我国对外的影响最大的贸易强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美国可谓算是“中流砥柱”的位置。美国此次的金融危机必然会对我的国际贸易带来巨大冲击,对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量大大下降。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2.1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迅速发着不可抵挡,因此受到影响的可能性也加大,波及的行业也增加,进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根据有效数据,我国对外贸易的金额为32446个亿,占我国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比重,欧洲、美国、东南亚和我国的邻国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这次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一定能降低欧洲。美国东南亚和邻国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从而能进一步阻碍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2我国的贸易往来的影响

我国形成友好的贸易往来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和一些东南亚邻国。金融危机对出口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而贸易的出口就是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国际进口货物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波及,国际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进口货物和产品数量减少。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依附于国际贸易往来的产业和行业的影响,产业链受其严重的破坏,使产品生产遭到阻碍,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减少了对外贸易投资。为了适应金融危机的影响,于是中国进行了将劳动密集型转移到粗放型的经济类型。因为我国对外经济存在很大的依靠能力,而且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占有重要部分, 金融危机不但能够影响我国的国际贸易,因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原因,金融危机还可以通过对欧洲、日本,以及世界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能够更加深一步减弱中国对欧洲、日本的贸易量的大幅度降低。由于德国还有日本的贸易发展和美国的贸易往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是息息相关紧紧相连的,所以金融经济的导致的美国经济发展叫停从而也也产生了德国和日本经济大幅度跌停。

2.3,我国是美国出口商品的龙头大国

根据有效统计,2007年第一个季度和第二个季度的有效数据分析,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21.2%,比去年同时发布的数据比降低了8.9个百分点。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于香港澳门上海一些国际贸易中心,可根据他们的数据来看,香港跌落了9.6%,上海跌落了10.2%;对欧洲出口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相继降低了3.7%和4.9%。可根据数据以小见大来分析,根据每个季度的数据显示,对贸易中心的冲击极大,对对外贸易的国家波及较小但不可忽视。

我国的生产方式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为主其他方式作为辅助的一种生产方式,从商品和产品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和国外商品相差巨大的就是在于价格,我国在价格方面占有极大的优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因此导致了我国在价格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的汇率降低,中国的汇率提高,美国货币贬值了,而中国的汇率升值了,人民币在货币的转换中值钱了,因此使得中国中国的价格低这个优势不存在了。因此从而使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影响深深家大了。金融危机能够导致我国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产业收到聚到的创激,这是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2.4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各企和外企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于个人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一些小企业和中型企也具有重大影响,首先这些企业建立吸引的是外资,包括美国,日本和我国的邻国,我们中国十分欢迎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可以根据外企在中国投资设厂,增加就业率,因为中国是重要的人口大国,解救就业的问题就是解决亿万人民发展生存的问题,中国还有一个政策就是鼓励投资设厂,从而导致中国本身具有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投资较少劳动力较多,浪费资源有限但是能从中获得较大的利润,回报率高。而金融危机冲击着世界大多数经济发展迅速的发达国家,即以美国和欧洲为首的发达国家,因此对于我国的个人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有重要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世界其它国际贸易的影响

3.1失业率增加,增加贸易摩擦

金融危机加重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进一步下降,失业率急剧增加,导致国际贸易的有些国家和地区会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进一步增大,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就像美国因金融危机采取了新的财政货币政策虽然有望使美国经济免于衰退,但很可能引发经济停滞,当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就会抬头。而对于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一定的对策来使其破坏度降低到最小。

3.2市场剧烈动荡,股市暴跌

在金融危机疯狂的席卷之下,国际市场剧烈动荡,股市暴跌,失业率剧增。 2008、2009年,外贸订单大量减少,最后破产倒闭。这样的例子目前已经数不胜数。下面着重分析2009年的可能外贸状况。目前,各国政府围绕金融危机采取的联合行动还没有明显的效果,金融危机引起实体经济衰退的强度还难以预测。但是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外贸进出口形势比较严峻,但也存在一定的变数,有困难,也有机遇。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各国采取的相应政策

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3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国家多次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到今年下半年调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表明我国政府已经逐步意识到出口到了困难的时期。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的举措除出口退税外,涵盖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等。明年,国家能否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继续对外贸出口给予政策支持,将对企业信心和外贸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信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金融危机面前,悲观的企业会认为是末日,会关闭企业或者让企业破产;乐观的企业会认为是市场重新洗牌、站上制高点的难得机会,会采取一切措施渡过难关。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也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坏。作为出口企业,一味看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是缺乏依据的。

五.国际贸易的对策

由此看来,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有两方面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应该在大环境下趋利避害,控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这样才能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国家长远步,促进各国之间友好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1]李万友,璩新民,李英海.影响县域经济金融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治理举措[J].济南金融,2001.

[2]陈阳,李鹏.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探析贫困地区县城[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1

[3]赵奕凌.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性分析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届金网奖首次融入国际元素 影响力持续扩大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766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