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千秋功罪-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发布时间:2018-01-03 所属栏目:社会经验

一 :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他一生不会打枪,却带兵打下个江山。他用文章和个人风范统帅军队。多少英雄豪杰,面对这个文人书生,俯首称臣,忠心炽胆。这样的领袖,中国没有过,世界没有过。

在他之前,多少英雄豪杰,都是为自已打天下,为皇帝打天下;唯有他,为穷人闹革命。他一生斗地主、反官僚、反剥削、反压迫,只为工农的利益,穷人的利益,而不是富人的利益,权贵的利益。

他灵魂中的上帝是工农大众,是无产阶级。他为他们生,为他们死。他最神圣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工农的政权,穷人的政权。从兄弟姐妹到妻子儿女,家人都因他而死,亦然矢志不渝。即使当了国家主席,还要把宝贝儿子送上朝鲜前线。这样的领袖,中国没有过,世界没有过。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烧杀抢虏,让百姓惊恐,让山河破碎。他的军队不杀百姓,所到之处打土豪分田地,受百姓拥戴。这样爱民的反叛军队,中国没有过,世界没有过。

他不是用金钱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他是用主义和理想召唤来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是中国历史近千年来最不畏生死的军队,出生入死不为金钱,不为今天,只为信念,只为明天。金钱打造不出这种有信念的军队,打造不出不怕死的军队。他用写文章打造出一支神奇军队,精神的力量胜过无数金钱。这样的军队,中国没有过,世界没有过。 他的军队只用半年时间连打三大战役,便打败了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在这么大的国家,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取胜,中国没有过,世界没有过。

毛泽东靠什么秘诀快速取胜?靠信念造就了一支铁军,靠民心赢得了胜利。得了民心,便得了天下。他的军队经过之处,受群众拥护,受群众支持。被俘虏的国民党军队,纷纷掉转枪口成了解放军。与其说是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不如说是毛泽东用写文章打败了蒋介石。这样的改朝换代,中国没有过,世界没有过。

他打仗太神奇,几乎没有败过。三大战役,战争史上的奇迹。

朝鲜战场,没有飞机,没有坦克,他的军队就靠不怕死,打败了当今世界上不可一世的美军。从唐朝李世民以后的一千三百年里,中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比毛泽东的军队勇敢。

从清朝末年直到到日本侵华,中国军队总是软弱可欺,怕死鬼多,常打败战。几千个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占领首都北京,逼着中国人将外国国旗插遍京城。几万日军,便可以快速占领大半个中国。是毛泽东的军队,重振了晚清以后中国的军威、国威,从此,中国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勇敢的军队,中国不再是软弱可欺的中国!

在他之前的旧中国,由于人口多,土地少,而且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每年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穷人饿死。人均寿命男人只有25岁,女人23岁。是他,为穷人分配了土地,解决了穷人的吃饭问题。人均寿命很快就延长到六十五岁。他拯救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生命,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国运。他是穷人的大救星,他是中国的大英雄!

蒋介石能做到吗?不可能。因为蒋介石靠的是富人,根本不敢、也不可能把地主的土地分给穷人,解决近百年经常饿死人的问题。

毛泽东靠的是穷人,蒋介石靠的是富人。毛泽东胸怀千年史要改变旧世界,要建立一个不由富豪当家做主的中国。蒋介石是靠富豪和军阀治理国家,要维持地主的土地,把分给穷人的地再还给地主,怎么可能得到穷人的拥护,赢得民心?!

蒋介石30岁就能拿下那么多军阀,也算是一代枭雄。可生不逢时遇上毛泽东,注定失败。他的胸怀气度远远大于老蒋。从其书法、诗词、长相一看便知,有毛不会有蒋。

从明代以来,中国开始衰落;从毛泽东开始,中国走向强势。

这个千年帝国,在近代曾屡经屈辱,是毛泽东改变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命运,让中国重新挺立世界。他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命运,而且挽救了近乎衰落的中国文明。是毛泽东让我们走向强盛,是毛泽东让今天的中国文明重新焕发青春。

他给整个中国带来了自信;他让整个中国团结一心。他让这个千年帝国的封建割据永远离开,让千年来的民族矛盾彻底化解。他勒紧裤腰带研制的原子弹,让全球华人挺起头来。

如果把他比做“皇帝”,他是中国二千年来最仁慈的“皇帝”,最俭朴的“皇帝”,最受人民欢迎的“皇帝”。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一招手,全中国人就会欢呼!以后,不可能再有人有这样的魅力。

他让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主动找上门来示好。他在很牛气的斯大林机面前大声说不。他的人民爱他,他的对手敬重他。他没有敢于小看他的对手,只有敬重他的对手。

比起马克思,他不仅敢想,而且敢干,还干成了。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更重要的是一个实干家。他不仅用思想征服了世界,而且用丰功伟绩征服了世界。他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亚非拉的革命,当年的欧洲街头到处是毛泽东的画像。

四十年前的欧洲,到处都是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画像。他是西方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精神偶像。现在这些人正活跃在欧洲的政坛上。而今,毛泽东的崇拜者遍布全世界。

建国后他一直在反封资修,在古老的中国形成了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千年封建帝国焕发出思想解放的青春。在很多国家,这样的思想解放要经历几百年,经历很多战争,死很多人,他一句话就改变了。

过去的中国,什么都不能变。今天的中国,怎么好就怎么变。毛泽东给中国人思想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思想无禁忌,观念无禁忌,变化和创新没有了任何观念束缚。

毛泽东一句话,中国妇女就有了选举权,就可以自由恋爱,一步实现男女平等。欧美很多国家的妇女直到六七十年代,才有了平等的选举权。中国妇女今天扬眉吐气,全因毛泽东。

毛泽东搞民主,但他鄙视西方的富人民主,搞的是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有两千多名代表,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他按比例给工人,农民,妇女,少数民族分配代表名额,让民主能代表各方面人民群众的声音。从没见过那个西方国家的议会,会给工人,农民,妇女,少数民族保留代表名额。与中国不同,一些西方国家的议会只给富人和贵族保留了名额,设置参议院,参议员是世袭的贵族或富人。在这样的议会里,你只能听到富人的声音,永远也听不到穷人的声音。

他的诗作,王者之作,气势无比,李白杜甫不能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书法,唯我独尊,气势如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文风,纯粹的群众语言,大白话,但哲理深刻,一句顶一万句。只有他才能说出这种话来。他不信神,把中国人从几千年来的神权、皇权思想中解放出来。他的哲学思想,让科学家、哲学家自叹弗如。他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启迪了整个中国人的思想。毛主席语录成为很多中国人的行为指南。他的历史观,又深又透,让历史学家叹服。他给曹操翻了案,只有他这样的英雄才能识得这一代枭雄。多少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但毛泽东说诸葛亮害了刘备,打不过魏国还要几出歧山,是好逞能的小聪明。

中国比西洋落后,不是毛泽东的错,从毛泽东开始,中国开始追赶世界。

他是人不是神。和任何人一样,他也会犯错误。但,与他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作出的贡献相比,这些错误是一时的,是可以改正的。

他创立中国共产党,这个党尽管犯过错误,但只要党纲中始终有无产阶级先锋队这句话,就一定是平民的代言人。他创建的共和国,领导层注定不会由富豪所控制。尽管今天中国的贫富差距比较大,但只要这个党不是一个富人党,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富豪控制的国家,就一定会改变过来。

爱他的人,胸怀的是世界,看到的是未来;骂他的人,考虑的是个人,看到的是过去。爱他的人,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豪气;骂他的人,在他身上闻到的是脚气。

他的思想与三大宗教相比,他让人们敬畏人民,而不是神。他与三大宗教的创始人相比,他把自己看成人,而不是神的代言人。他相信是人推动社会进步,而宗教认为是神在控制社会。

因为他是人,他会犯错,他的理论可以变化。而宗教却把自己的理论看成是经书,不可以改变,那怕那是二千多年前的观念。

神的经书,因不可变而一天天退色。他的理论,因可变而常青。

与基督教相比,他不叫人感觉自己是天天受罪,而且罪有应得,在压迫面前做一只驯服的羔羊,别人打你左脸,给他右脸也让打。他认为生命在于创造,人人生来平等。

与佛的世界相比,他不叫人无欲无求,不求进取,躲进深山老林里靠化缘混日子。他要人们胸怀世界,用双手改造社会,用智慧战胜自然。

因为宗教,世界上有三十亿人在信神。因为有他,十亿中国人不再怕鬼魂,不相信有主宰个人命运的神灵。他不是神的代言人,他是人的代言人。

他让人重回自信,他比神更伟大。只要你是无神论者,敬畏人而不是敬畏神,相信命运由自己主宰,主张男女平等,你就是受了他的影响,是他的信徒。他有10亿中国信徒。无需寺庙教堂,信徒却会生生不息……

他创建了一个平民为官的国家,他让中国人看到了没有神只有人的精神世界。从他开始,不再会有洋人敢打我们,也不再会有连年不断的内战。只会发展,不会倒退。

他出身平民,一生体现了平民奋斗的信念和毅力,是平民奋斗的偶像,是平民社会个人奋斗最典型的代表。他有着崇高的境界,平民的情怀,简朴的作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他更能代表平民的领袖,平民的楷模。

在神禁锢人类思想的两千年里,耶稣的形像影响了整个人类。在神性消退,人性崛起,平民政治的当代社会,谁将成为人类的第二个精神偶像?——毛泽东!他代表的是平民,追求的是平等,改造了中国,也将会改造世界。

他的功业,也许一百年后人们才能真正认识。他的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二 : 千秋功罪,也说李林甫

溯着历史长河漫游,游到盛唐河床,可发现巨大的耻辱柱最显眼处钉着一个人,此人从唐天宝末年起被钉,一钉钉了一千二百多年。

此人叫李林甫,他是个奸臣,一个旷古的大奸臣,一个口蜜腹剑的大奸臣,一个无出其右的大奸臣。他还是个权巨,一个包揽朝政的权臣,一个把天子弄得高居无为的权臣,一个破天荒地行了十九年专政的权臣。

权臣加奸臣,李林甫名传千古,家喻户晓。

李林甫的罪名是奸,奸只是表,骨子里是权术。据史称,他特爱玩权术,特能玩权术,玩得得心应手,玩得炉火纯青,玩得让无数大人物坠人其计,失了官爵、失了前程、失了性命。

从身后名来说,李林甫是悲哀的。盖棺论定,他成了绝对的反面人物,只能与秦桧、严高并列,春花秋月千度枯荣圆缺,没人敢同情他,没人想理解他,没人能为他翻案。经过道德文化过滤的反面人物,总一无是处;经过历代口耳相传的反面人物,更是罪贯满盈。传到后世的李林甫和曹操一样,鼻上涂满了白粉。

李林甫,小名哥奴,是远房宗室,唐高祖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他初出茅庐,补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靠着舅舅功臣姜皎的帮助,他的地位才得以向上挪动,先是来到太子身边供职,几经转折,被调到最高教育机构—国子监—当了一名官员。凭着不同寻常的政治嗅觉,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凭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作风,他打破层层阻力、重重障碍,一次次寻找机会和创造机会,终于进人了梦寐以求的中枢,做了那率领百官的宰相。

李林甫在政治上倾向有序,反对杂乱无章。从迈进政坛之口起,李林甫就欲以法治来理政,理至少属于他的那部分政务。在国子监任职期间,他的初次实验得到了成功。国子监是个学生成堆的地方,浮夸风盛行,纪律涣散,前几任官员对此束手无策。李林甫到任后,制定出一套管理章程,大刀阔斧进行整顿,没出多久,把这个高等学府搞得焕然一新。学生们年轻,无固定观念,乐意接受新事物,尤其乐意接受改变现实的事物,他们对有创新精神的李林甫佩服之至,为他立了块德政碑。李林甫发现后,严厉地追问:“我李林甫有何德何能配以立碑,这是谁想出的主意!”学生吓得连夜磨平碑上的文字。继行事魄力之后,李林甫的人格魅力再次征服了萃萃学子。

也许性格上接近暴力论,也许官场的倾轧强烈体现了人性恶,也许一直受到儒家排挤,李林甫的处世观,从一开始就投向了法家学说。他没学过多少法家高深的理论著作,但靠着自己的感悟,靠着深刻的社会体验,靠着要和把持政坛的儒家作一番大较量的决心,他将法家学说当做了自己的政治支撑点。

唐玄宗用李林甫为相,有着独特的政治背景:

自取得辉煌的“开元之治”后,自姚崇、宋憬退出中枢后,宰相班底成了大江东下的趋势,一波低于一波:倒不是这些宰相能力低下,也不是他们不听使唤,而是这些人大多出自儒家门下,或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为了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心,为了自身青史留名的荣誉感,处事动辄搬出儒门教条,搬出孔孟训条,太不讲究实际,太酸文迂腐,太不理

解他这个当君主的心理需要以及这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应该说,这些宰相有些建树,起码没功劳也有苦劳,然却常各持己见、各执一词地闹意气,闹到最后窝里斗,很不顾大局。他们搞文学在行,搞经典在行,搞局部的具体事务在行,然实在缺乏恢弘的气度,缺乏摄众的权威,缺乏高屋建瓶的眼光,总之,他们难以担当领导帝国的重任。

唐玄宗看中李林甫,看中的是他外圆内方的务实精神,行事公允的秉政原则,善于驾驭百官的出众才于。唐玄宗特别看中的是李林甫以法治世的法家学说,这能使朝廷和国家秩序化、制度化、条理化、格式化,真切地做到在行政管理上有章可循,在法律量刑上有法可依。如此,方能让“开元之治”的成果得到巩固,大唐继续欣欣向荣地上升。如此,自己方能在功德圆满之后,实现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治国要旨,高枕无忧地躲进内宫享福。

唐玄宗想得切实,认定了李林甫。

君臣契合,唐玄宗在后台,李林甫在前台,推出了一场厉行法治的大运动。不过,这场运动没有以大张旗鼓的形式出现,而是悄悄地、渐渐地降临。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李林甫进人中枢伊始,唐玄宗就委托他负责一个重要的工作,即主持大规模的法律条文修订工作。

李林甫召集了一批行政和法律官员进行这项工程,经三年之久才完成。编成律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开元新格》十卷。又撰《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按类相从,以便于查看。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颁布天下。

然后,他再次领衔完成了一部著名的行政法典—《唐六典》。它以吏、户、礼、兵、邢、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并按此系统分门别类阐述行政布局及条规。

此次法律条文修订的规模和程度,在唐代可以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修订后的法律条文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精简化、方便化等优点。行政法典则更为周到细致,尽管有些牵强附会的弊病,但对各级政丵府部门确定了职能属性及相应责任。

从法律到行政,李林甫制定了全面的法规章程。在其中,大量体现了他的法学思想。反过来,在制定的过程中,他原来依稀含糊的想法变得清晰明朗、具体可行。二者相辅相成,加强了他以法治国的感觉。

为给朝廷树个榜样,李林甫从反人情人手,并先从自己做起。他处处以法为秉政原则,升用官员必按有关规定进行,哪怕是名门之后、贵族子弟也不例外。处理朝政,强调纲纪,慎而又慎,甚至被人认为是过分小心。从对李林甫有着深切反感的史家记载的文献中,也可看到这样鲜明的辞句:“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处,皆有恒度。”他严格遵循法条,无论政敌攻击他是沽名钓誉也好,还是包藏险恶用心也罢,他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且相当彻底。

为取得天子的支持,李林甫对唐玄宗处处让着,事事顺着,极讨巧卖乖。但在贯彻法度上,却毫不含糊,毫不迁就。

法家以法、术、势为三位一体,主张以法治人,以术驭人,以势制人。李林甫虽非出自法家门下,但因天性的缘故,加上宦海的感受,无师自通地得到了法家的真传。完全可以这样说:在历史上无数的权臣中,绝无一人在领受韩非子思想精髓上,能出李林甫之右。法家学术原是提供给君主使用的,李林甫变通用之,用得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

在“术”的方面,他以此为武器,夺权,固位,置敌手于死地,使难以计数的将相大臣败在他的手下。他常借御前进言之机,陷害政敌、异己势力,人称“肉腰刀”;或用甜言蜜语诱导所恨之人犯过失,再在君主面前加以中伤,以至朝廷中传布说:“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资治通鉴·唐纪》中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后世“口蜜腹剑”的成语即源出此人。他的术,在帝王术上作了发展,除了以术驭人外,更主要的是以术击人。

在“势”的方面,他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不断调整其中的人员结构,如对杨慎矜、王琪的先拉后打,对杨国忠先拉复打再拉等,使整个势力体系始终服膺自己。他以术增威,弄得不可一世的安禄山把他当作神明,甚至在隆冬季节见到他时也畏惧得汗流侠背。他处处树立他的威势,培养他的威望,增加他的威权。他执政十九年,朝臣惮怕他的威权,没有敢分庭抗礼者。天宝间,他在朝野的威势实际已经超过玄宗。群臣相见嚓若寒蝉,中枢同僚形同木偶,连拥有重兵、包藏祸心的安禄山每次遣使人朝后,也总要向使者询间李林甫给他带来什么话,内心颇为忌惮。

李林甫以法家的观念来理政,也用同样的观念来打击异己,打击竞争对手,从而制造了许多带有冤案性质的大案,如李通之案,如韦坚案,如杨慎矜案,使难以计数的宰相大臣贵戚倒在了血泊之中,从面让自己站到了深渊的边缘。他的儿子李灿有次手指着役夫说他,一旦大祸临头,恐连此也不能得。李林甫无奈地回答说,势已至此,那有什么办法。

和所有的朝臣斗,李林甫都是胜家。然当无赖杨国忠、安禄山等联手倒他时,他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终于郁郁病死。死后被抄家,亲属遭到流放。

说是权臣,他始终处于君主股掌之中。

说是奸相,他居然让多少人为之折服。

若不分领域,不论褒贬,李林甫的知名度仅稍逊李白、杜甫。他是千古热门的人物和话题。 出身宗室远支,门第不可谓低,但在崇尚文学的时代,他因仅粗通文墨,屡屡受到轻视和白眼,从而在潜意识中酿成了对文学文士根深蒂固的仇视心理,一生不能释嫌。配合宇文融打击张说,引拔牛仙客倾覆张九龄,虽是为了打通仕途,垄断相权,但这种心理未尝不起作用。

他的特殊心计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家庭背景又使他耳濡目染了广博的社会经验。他无法用高深的概念、抽象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但能凭直觉感受到人际关系的真谛,现实感要远远超过那些风雅的书生。早年所受到的冷落,对人性恶有着切肤之痛,以毒攻毒、以恶制恶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他有冷静的人生观,注重实效,不图虚名。早先在教育部门供职时,对国子监这个最高学府进行了纲纪整顿,一变以前松散浮夸的局面。学生们出于敬重和佩服,为这位师长立了块德政碑。李林甫发现后,严厉地责问:

“我李林甫有何德何能得以立碑,是谁想出的主意?”

学生们吓得连夜磨平碑上的字迹。一块有形的石碑撤除了,代之而来的是那无形的口碑。 这种风格被他带到了宰相任上,由于职务更高而被发扬光大。他并不像后世所指责的那样

是乱来一气的人物,否则就很难理解他怎么驾驭得了局面。他遇事都按制度章程办,而且几近于苛刻,无半点通融余地。选拔官员完全遵循选人法则,从未擅权提升过一个近属亲信。场面上的事,做得无可挑剔,无懈可击,人们没有理由抨击他不公正、徇私阿法。

他主张社会秩序不能由随意飘忽的人情来安排,而应靠确切可依的制度来确定,由此在学派上反对儒家的礼治,鼓吹法家的法治。他在漫长的执政生涯中,亲自主持了大规模的法律修订工作,为便于新法律的推行,又组织编订了便于查阅的《格式律令事类》。与此同时,他领导完成了前任遗留下来的行政法典——《唐六典》的编纂工作。

李林甫卓越的务实能力,获得了君主由衷的欣赏。

日夜为国事操劳达三十年之久的玄宗,面对国家稳步且迅速的发展,并取得超过任何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成功满足感,满足之余又产生了疲倦感,他需要在人生中松弛一下,享受享受事业成功后恬静生活的乐趣。他认为目前的局面毋需他这样超一流人才去操心了,国家政务完全可以全权交给有务实精神的李林甫管理。在排斥了各种反对意见后,他果真这样做了,而且表现得异常坚决和放心。

李林甫大权在握,权力超过了历届宰相。他使出了全身之力,施展了全部招数,担当起领导帝国的重任。

不知李林甫是否悉心揣摩过韩非子等先秦法家学说,他确实掌握了法家学说的真谛,把法、术、势结合得浑然一体,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一套他处理得有水平,有分寸,有技巧,以致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十九年相位。

对君主他采取了顺着来的方针,哪怕是小事也不触犯,为掌握君主的想法和心事,不惜重金收买内宫人员,及时了解变化莫测的君主情绪,以便对症下药。另外,创造享受条件,鼓励君主不问政事。

在朝廷中,他化刚为柔,柔中含刚。与人相处,如长者,如春风,春风中隐着肃杀之气。谈论公务,一派糊涂,糊涂得让人感到大智若愚。表里极端相反的行为,奇妙地造成了绝对的权威,令杨慎矜、吉温、安禄山、杨国忠等许多不可一世的人物屈服了,或拜倒在门下,或听凭调遣。 对政敌和竞争对手,李林甫从不作正面冲突,总是以关心、善意为诱饵,逗他们上钩,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误入深渊。多少春秋,多少大臣,多少有才之士相继败在他的手下,败得莫名其妙,败得无话可说。最深有体会的是红极一时的李适之、严挺之、裴宽、韦坚、王忠嗣等人。

栽在他手下的人,受他压制的人,恨他暗中伤人,私下称他是“肉腰刀”,“精神刚戾,常如索斗鸡”,“面有笑容,肚中铸剑”。

于是成语词典有了这样一个条目,叫做“口蜜腹剑”。

因出身宗室而不能参加科举,而科举却是当官引以为荣的途径,由此李林甫对科举有着半是轻视半是忌恨的混合感觉。玄宗下诏广求天下才识之士,他对主考官说:“举人大多卑贱愚昧,恐出俚语污浊圣听。”要求严格把守试关,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取人。考卷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难题、偏题,结果竟然没有一人榜上题名。李林甫即刻向君主祝贺,说民间已无人才。玄宗对这类似海中无鱼的说法,深信不疑,沾沾自喜地认为人才已经全部被选拔出来。通过这种手法,李林甫把正途取人的制度变得徒有虚名,使政府接纳新成员发生困难,让现存政治格局得以持续。

政治生活崇尚阴谋,然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必须有个度。李林甫无视这个度,虽一一击败了对手,赢得了相位的巩固,却制造了无数的仇家,酿成了难以超脱的潜在险境,由此套上沉重的心理枷锁。当儿子李岫为父亲前景担忧时,他表示了骑虎难下的无奈心情。

为防人暗算,他住宅布满机关,睡觉数易床室,外出肃清道路。

为维持心理平衡,他及时行乐,沉湎女色。

权相的日子不好过!但他要过下去,半点不肯放弃地过下去。因为他在其中寻到了享有权力

的巨大乐趣。

李林甫的政治搭档前后共有三个,三个人三种命运。

继张九龄后进入中枢的是牛仙客,这是个政治资本最贫乏的宰相,出身胥吏,文化不高,既无赫赫战功,也无强有力的背景。但他勤奋、踏实、任劳任怨、朴素,将河西地区治理得很有起色。

李林甫看中了他,看中他所有的长处和短处,看中他会办实事而无竞争能力,御前的推荐简单又中肯:“天子用人,不必拘于学问,只要有才识就行。”

玄宗也看中了他,看中他没有文士的迂阔、偏激、自以为是,看中他能为国家创造财富,从而牺牲了张九龄把他调进了中枢。

牛仙客为相六年,把握了恰当的分寸,对李林甫吩咐的公务尽力照办,但不结私党,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他把和籴法引入关中,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江淮漕运的负荷。

他是最后一个以边将身份被任命的宰相,标志着中枢最高人选将为文官系统彻底控制。他的入相还表明,宰相人员结构从平衡的三驾马车重新恢复为主从的双头制。

牛仙客和李林甫一直相安无事,病魔让他死在了任上。高力士的评价是:

“牛仙客出身胥吏,不是宰相器。”

亡者的替补人李适之,是宗室的佼佼者,他粗放、练达,每日公事每日毕,案头从无积压的公文。他的拜相,是玄宗高居无为的产物,君主指望他和李林甫因血缘关系而同心协力,为皇家负起责来。然而这种排斥外姓人,全用本族人的作法,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李都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冲突自然难免,关系日益僵化。有一天,李林甫亲切且神秘地告诉李适之:

“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圣上尚未知道。”

性格疏散的李适之没有多想,急于求功地呈报了富国之道。兴奋的玄宗转问李林甫是否知道?李林甫诚恳地说:

“臣知已久。因华山是王气所在,关系到陛下的本命,不可穿凿。故臣不敢上言。” 华山没有开采矿藏,金矿也不知是否真有,冒失的李适之受到了君主的疏远。

在一次李林甫精心罗织的大案中,李适之一线的人物全部遭到了清洗,他被迫递交了辞呈。 按替李适之的是性格孱弱、缺乏主见的陈希烈,他的出任只是为中枢补足名额,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每天例行公事地在李林甫决定的文件上签名副署。

李林甫欣赏他不管闲事,玄宗欣赏他对道教有研究。

这个完全傀儡式的人物出现后,李林甫以天下太平无事为借口,每天只到机关点个卯,即回到府邸,在家中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李府成了小朝廷。官员们都到李府议事,剩下陈希烈坐守机关,犹如破庙残偶,香火冷落。 李林甫并不指望常盈不亏,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他竟会败在了无赖杨国忠、窝囊废陈希烈的手里。

物极必反,威赫的权势换来的是指控,死后被削除官爵,用平民小棺发葬,家属被流放,以及万世的骂名。

以往的史书不明真相,夸大了杨国忠的作用。不管是势力根基,还是政治权谋,杨国忠都远非李林甫的对手,如若没有玄宗的某种情绪暗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蚍蜉撼大树的。

李林甫不要以为他做得地道,他还是犯了忌,犯了将全权处理政务变为独裁的大忌,玄宗对此怎么熟视无睹?

三 : 千秋功罪,也说李林甫

溯着历史长河漫游,游到盛唐河床,可发现巨大的耻辱柱最显眼处钉着一个人,此人从唐天宝末年起被钉,一钉钉了一千二百多年。(www.61k.com)

此人叫李林甫,他是个奸臣,一个旷古的大奸臣,一个口蜜腹剑的大奸臣,一个无出其右的大奸臣。他还是个权巨,一个包揽朝政的权臣,一个把天子弄得高居无为的权臣,一个破天荒地行了十九年专政的权臣。

权臣加奸臣,李林甫名传千古,家喻户晓。

李林甫的罪名是奸,奸只是表,骨子里是权术。据史称,他特爱玩权术,特能玩权术,玩得得心应手,玩得炉火纯青,玩得让无数大人物坠人其计,失了官爵、失了前程、失了性命。

从身后名来说,李林甫是悲哀的。盖棺论定,他成了绝对的反面人物,只能与秦桧、严高并列,春花秋月千度枯荣圆缺,没人敢同情他,没人想理解他,没人能为他翻案。经过道德文化过滤的反面人物,总一无是处;经过历代口耳相传的反面人物,更是罪贯满盈。传到后世的李林甫和曹操一样,鼻上涂满了白粉。

李林甫,小名哥奴,是远房宗室,唐高祖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他初出茅庐,补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靠着舅舅功臣姜皎的帮助,他的地位才得以向上挪动,先是来到太子身边供职,几经转折,被调到最高教育机构—国子监—当了一名官员。凭着不同寻常的政治嗅觉,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凭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作风,他打破层层阻力、重重障碍,一次次寻找机会和创造机会,终于进人了梦寐以求的中枢,做了那率领百官的宰相。

李林甫在政治上倾向有序,反对杂乱无章。从迈进政坛之口起,李林甫就欲以法治来理政,理至少属于他的那部分政务。在国子监任职期间,他的初次实验得到了成功。国子监是个学生成堆的地方,浮夸风盛行,纪律涣散,前几任官员对此束手无策。李林甫到任后,制定出一套管理章程,大刀阔斧进行整顿,没出多久,把这个高等学府搞得焕然一新。学生们年轻,无固定观念,乐意接受新事物,尤其乐意接受改变现实的事物,他们对有创新精神的李林甫佩服之至,为他立了块德政碑。李林甫发现后,严厉地追问:“我李林甫有何德何能配以立碑,这是谁想出的主意!”学生吓得连夜磨平碑上的文字。继行事魄力之后,李林甫的人格魅力再次征服了萃萃学子。

也许性格上接近暴力论,也许官场的倾轧强烈体现了人性恶,也许一直受到儒家排挤,李林甫的处世观,从一开始就投向了法家学说。他没学过多少法家高深的理论著作,但靠着自己的感悟,靠着深刻的社会体验,靠着要和把持政坛的儒家作一番大较量的决心,他将法家学说当做了自己的政治支撑点。

唐玄宗用李林甫为相,有着独特的政治背景:

自取得辉煌的“开元之治”后,自姚崇、宋憬退出中枢后,宰相班底成了大江东下的趋势,一波低于一波:倒不是这些宰相能力低下,也不是他们不听使唤,而是这些人大多出自儒家门下,或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为了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心,为了自身青史留名的荣誉感,处事动辄搬出儒门教条,搬出孔孟训条,太不讲究实际,太酸文迂腐,太不理

李林甫 千秋功罪,也说李林甫

解他这个当君主的心理需要以及这个国家的发展需要。[www.61k.com)应该说,这些宰相有些建树,起码没功劳也有苦劳,然却常各持己见、各执一词地闹意气,闹到最后窝里斗,很不顾大局。他们搞文学在行,搞经典在行,搞局部的具体事务在行,然实在缺乏恢弘的气度,缺乏摄众的权威,缺乏高屋建瓶的眼光,总之,他们难以担当领导帝国的重任。

唐玄宗看中李林甫,看中的是他外圆内方的务实精神,行事公允的秉政原则,善于驾驭百官的出众才于。唐玄宗特别看中的是李林甫以法治世的法家学说,这能使朝廷和国家秩序化、制度化、条理化、格式化,真切地做到在行政管理上有章可循,在法律量刑上有法可依。如此,方能让“开元之治”的成果得到巩固,大唐继续欣欣向荣地上升。如此,自己方能在功德圆满之后,实现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治国要旨,高枕无忧地躲进内宫享福。

唐玄宗想得切实,认定了李林甫。

君臣契合,唐玄宗在后台,李林甫在前台,推出了一场厉行法治的大运动。不过,这场运动没有以大张旗鼓的形式出现,而是悄悄地、渐渐地降临。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李林甫进人中枢伊始,唐玄宗就委托他负责一个重要的工作,即主持大规模的法律条文修订工作。

李林甫召集了一批行政和法律官员进行这项工程,经三年之久才完成。编成律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开元新格》十卷。又撰《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按类相从,以便于查看。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颁布天下。

然后,他再次领衔完成了一部著名的行政法典—《唐六典》。它以吏、户、礼、兵、邢、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并按此系统分门别类阐述行政布局及条规。

此次法律条文修订的规模和程度,在唐代可以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修订后的法律条文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精简化、方便化等优点。行政法典则更为周到细致,尽管有些牵强附会的弊病,但对各级政丵府部门确定了职能属性及相应责任。

从法律到行政,李林甫制定了全面的法规章程。在其中,大量体现了他的法学思想。反过来,在制定的过程中,他原来依稀含糊的想法变得清晰明朗、具体可行。二者相辅相成,加强了他以法治国的感觉。

为给朝廷树个榜样,李林甫从反人情人手,并先从自己做起。他处处以法为秉政原则,升用官员必按有关规定进行,哪怕是名门之后、贵族子弟也不例外。处理朝政,强调纲纪,慎而又慎,甚至被人认为是过分小心。从对李林甫有着深切反感的史家记载的文献中,也可看到这样鲜明的辞句:“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处,皆有恒度。”他严格遵循法条,无论政敌攻击他是沽名钓誉也好,还是包藏险恶用心也罢,他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且相当彻底。

为取得天子的支持,李林甫对唐玄宗处处让着,事事顺着,极讨巧卖乖。但在贯彻法度上,却毫不含糊,毫不迁就。

李林甫 千秋功罪,也说李林甫

法家以法、术、势为三位一体,主张以法治人,以术驭人,以势制人。[www.61k.com)李林甫虽非出自法家门下,但因天性的缘故,加上宦海的感受,无师自通地得到了法家的真传。完全可以这样说:在历史上无数的权臣中,绝无一人在领受韩非子思想精髓上,能出李林甫之右。法家学术原是提供给君主使用的,李林甫变通用之,用得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

在“术”的方面,他以此为武器,夺权,固位,置敌手于死地,使难以计数的将相大臣败在他的手下。他常借御前进言之机,陷害政敌、异己势力,人称“肉腰刀”;或用甜言蜜语诱导所恨之人犯过失,再在君主面前加以中伤,以至朝廷中传布说:“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资治通鉴·唐纪》中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后世“口蜜腹剑”的成语即源出此人。他的术,在帝王术上作了发展,除了以术驭人外,更主要的是以术击人。

在“势”的方面,他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不断调整其中的人员结构,如对杨慎矜、王琪的先拉后打,对杨国忠先拉复打再拉等,使整个势力体系始终服膺自己。他以术增威,弄得不可一世的安禄山把他当作神明,甚至在隆冬季节见到他时也畏惧得汗流侠背。他处处树立他的威势,培养他的威望,增加他的威权。他执政十九年,朝臣惮怕他的威权,没有敢分庭抗礼者。天宝间,他在朝野的威势实际已经超过玄宗。群臣相见嚓若寒蝉,中枢同僚形同木偶,连拥有重兵、包藏祸心的安禄山每次遣使人朝后,也总要向使者询间李林甫给他带来什么话,内心颇为忌惮。

李林甫以法家的观念来理政,也用同样的观念来打击异己,打击竞争对手,从而制造了许多带有冤案性质的大案,如李通之案,如韦坚案,如杨慎矜案,使难以计数的宰相大臣贵戚倒在了血泊之中,从面让自己站到了深渊的边缘。他的儿子李灿有次手指着役夫说他,一旦大祸临头,恐连此也不能得。李林甫无奈地回答说,势已至此,那有什么办法。

和所有的朝臣斗,李林甫都是胜家。然当无赖杨国忠、安禄山等联手倒他时,他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终于郁郁病死。死后被抄家,亲属遭到流放。

说是权臣,他始终处于君主股掌之中。

说是奸相,他居然让多少人为之折服。

若不分领域,不论褒贬,李林甫的知名度仅稍逊李白、杜甫。他是千古热门的人物和话题。 出身宗室远支,门第不可谓低,但在崇尚文学的时代,他因仅粗通文墨,屡屡受到轻视和白眼,从而在潜意识中酿成了对文学文士根深蒂固的仇视心理,一生不能释嫌。配合宇文融打击张说,引拔牛仙客倾覆张九龄,虽是为了打通仕途,垄断相权,但这种心理未尝不起作用。

他的特殊心计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家庭背景又使他耳濡目染了广博的社会经验。他无法用高深的概念、抽象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但能凭直觉感受到人际关系的真谛,现实感要远远超过那些风雅的书生。早年所受到的冷落,对人性恶有着切肤之痛,以毒攻毒、以恶制恶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他有冷静的人生观,注重实效,不图虚名。早先在教育部门供职时,对国子监这个最高学府进行了纲纪整顿,一变以前松散浮夸的局面。学生们出于敬重和佩服,为这位师长立了块德政碑。李林甫发现后,严厉地责问:

“我李林甫有何德何能得以立碑,是谁想出的主意?”

学生们吓得连夜磨平碑上的字迹。一块有形的石碑撤除了,代之而来的是那无形的口碑。 这种风格被他带到了宰相任上,由于职务更高而被发扬光大。他并不像后世所指责的那样

李林甫 千秋功罪,也说李林甫

是乱来一气的人物,否则就很难理解他怎么驾驭得了局面。(www.61k.com]他遇事都按制度章程办,而且几近于苛刻,无半点通融余地。选拔官员完全遵循选人法则,从未擅权提升过一个近属亲信。场面上的事,做得无可挑剔,无懈可击,人们没有理由抨击他不公正、徇私阿法。

他主张社会秩序不能由随意飘忽的人情来安排,而应靠确切可依的制度来确定,由此在学派上反对儒家的礼治,鼓吹法家的法治。他在漫长的执政生涯中,亲自主持了大规模的法律修订工作,为便于新法律的推行,又组织编订了便于查阅的《格式律令事类》。与此同时,他领导完成了前任遗留下来的行政法典——《唐六典》的编纂工作。

李林甫卓越的务实能力,获得了君主由衷的欣赏。

日夜为国事操劳达三十年之久的玄宗,面对国家稳步且迅速的发展,并取得超过任何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成功满足感,满足之余又产生了疲倦感,他需要在人生中松弛一下,享受享受事业成功后恬静生活的乐趣。他认为目前的局面毋需他这样超一流人才去操心了,国家政务完全可以全权交给有务实精神的李林甫管理。在排斥了各种反对意见后,他果真这样做了,而且表现得异常坚决和放心。

李林甫大权在握,权力超过了历届宰相。他使出了全身之力,施展了全部招数,担当起领导帝国的重任。

不知李林甫是否悉心揣摩过韩非子等先秦法家学说,他确实掌握了法家学说的真谛,把法、术、势结合得浑然一体,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一套他处理得有水平,有分寸,有技巧,以致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十九年相位。

对君主他采取了顺着来的方针,哪怕是小事也不触犯,为掌握君主的想法和心事,不惜重金收买内宫人员,及时了解变化莫测的君主情绪,以便对症下药。另外,创造享受条件,鼓励君主不问政事。

在朝廷中,他化刚为柔,柔中含刚。与人相处,如长者,如春风,春风中隐着肃杀之气。谈论公务,一派糊涂,糊涂得让人感到大智若愚。表里极端相反的行为,奇妙地造成了绝对的权威,令杨慎矜、吉温、安禄山、杨国忠等许多不可一世的人物屈服了,或拜倒在门下,或听凭调遣。 对政敌和竞争对手,李林甫从不作正面冲突,总是以关心、善意为诱饵,逗他们上钩,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误入深渊。多少春秋,多少大臣,多少有才之士相继败在他的手下,败得莫名其妙,败得无话可说。最深有体会的是红极一时的李适之、严挺之、裴宽、韦坚、王忠嗣等人。

栽在他手下的人,受他压制的人,恨他暗中伤人,私下称他是“肉腰刀”,“精神刚戾,常如索斗鸡”,“面有笑容,肚中铸剑”。

于是成语词典有了这样一个条目,叫做“口蜜腹剑”。

因出身宗室而不能参加科举,而科举却是当官引以为荣的途径,由此李林甫对科举有着半是轻视半是忌恨的混合感觉。玄宗下诏广求天下才识之士,他对主考官说:“举人大多卑贱愚昧,恐出俚语污浊圣听。”要求严格把守试关,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取人。考卷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难题、偏题,结果竟然没有一人榜上题名。李林甫即刻向君主祝贺,说民间已无人才。玄宗对这类似海中无鱼的说法,深信不疑,沾沾自喜地认为人才已经全部被选拔出来。通过这种手法,李林甫把正途取人的制度变得徒有虚名,使政府接纳新成员发生困难,让现存政治格局得以持续。

政治生活崇尚阴谋,然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必须有个度。李林甫无视这个度,虽一一击败了对手,赢得了相位的巩固,却制造了无数的仇家,酿成了难以超脱的潜在险境,由此套上沉重的心理枷锁。当儿子李岫为父亲前景担忧时,他表示了骑虎难下的无奈心情。

为防人暗算,他住宅布满机关,睡觉数易床室,外出肃清道路。

为维持心理平衡,他及时行乐,沉湎女色。

权相的日子不好过!但他要过下去,半点不肯放弃地过下去。因为他在其中寻到了享有权力

李林甫 千秋功罪,也说李林甫

的巨大乐趣。[www.61k.com)

李林甫的政治搭档前后共有三个,三个人三种命运。

继张九龄后进入中枢的是牛仙客,这是个政治资本最贫乏的宰相,出身胥吏,文化不高,既无赫赫战功,也无强有力的背景。但他勤奋、踏实、任劳任怨、朴素,将河西地区治理得很有起色。

李林甫看中了他,看中他所有的长处和短处,看中他会办实事而无竞争能力,御前的推荐简单又中肯:“天子用人,不必拘于学问,只要有才识就行。”

玄宗也看中了他,看中他没有文士的迂阔、偏激、自以为是,看中他能为国家创造财富,从而牺牲了张九龄把他调进了中枢。

牛仙客为相六年,把握了恰当的分寸,对李林甫吩咐的公务尽力照办,但不结私党,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他把和籴法引入关中,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江淮漕运的负荷。

他是最后一个以边将身份被任命的宰相,标志着中枢最高人选将为文官系统彻底控制。他的入相还表明,宰相人员结构从平衡的三驾马车重新恢复为主从的双头制。

牛仙客和李林甫一直相安无事,病魔让他死在了任上。高力士的评价是:

“牛仙客出身胥吏,不是宰相器。”

亡者的替补人李适之,是宗室的佼佼者,他粗放、练达,每日公事每日毕,案头从无积压的公文。他的拜相,是玄宗高居无为的产物,君主指望他和李林甫因血缘关系而同心协力,为皇家负起责来。然而这种排斥外姓人,全用本族人的作法,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李都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冲突自然难免,关系日益僵化。有一天,李林甫亲切且神秘地告诉李适之:

“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圣上尚未知道。”

性格疏散的李适之没有多想,急于求功地呈报了富国之道。兴奋的玄宗转问李林甫是否知道?李林甫诚恳地说:

“臣知已久。因华山是王气所在,关系到陛下的本命,不可穿凿。故臣不敢上言。” 华山没有开采矿藏,金矿也不知是否真有,冒失的李适之受到了君主的疏远。

在一次李林甫精心罗织的大案中,李适之一线的人物全部遭到了清洗,他被迫递交了辞呈。 按替李适之的是性格孱弱、缺乏主见的陈希烈,他的出任只是为中枢补足名额,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每天例行公事地在李林甫决定的文件上签名副署。

李林甫欣赏他不管闲事,玄宗欣赏他对道教有研究。

这个完全傀儡式的人物出现后,李林甫以天下太平无事为借口,每天只到机关点个卯,即回到府邸,在家中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李府成了小朝廷。官员们都到李府议事,剩下陈希烈坐守机关,犹如破庙残偶,香火冷落。 李林甫并不指望常盈不亏,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他竟会败在了无赖杨国忠、窝囊废陈希烈的手里。

物极必反,威赫的权势换来的是指控,死后被削除官爵,用平民小棺发葬,家属被流放,以及万世的骂名。

以往的史书不明真相,夸大了杨国忠的作用。不管是势力根基,还是政治权谋,杨国忠都远非李林甫的对手,如若没有玄宗的某种情绪暗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蚍蜉撼大树的。

李林甫不要以为他做得地道,他还是犯了忌,犯了将全权处理政务变为独裁的大忌,玄宗对此怎么熟视无睹?

四 :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念奴娇·昆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
①千秋:千年。
②功罪:几千年来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③谁人:何人。
④曾与:曾给、曾为。《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⑤评说:评论、评议。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www.61k.com]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鉴赏】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 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五 :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公论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公论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们去浙江奉化溪口参观蒋介石先生的故居。

蒋先生的故旧座落在溪口镇上。一扇黑色的大门,上有一幅匾:《蒋介石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空旷的大院。向右走,一条砖铺的甬道,通向了一座深深的旧式宅院,这是一座二层楼的宅院,底楼堂屋很高、很宽,摆放着蒋先生祖先的牌位。堂屋的门上有一幅匾是蒋先生在其长子经国先生生日的题词:“寓理帅气”,即鼓励儿子好好读书,为今后完成宏伟大业打下基础。楼上分别是毛夫人、宋夫人的卧室。毛夫人平日吃素念佛,她的房间称为“素馆”,当年楼上不允许参观,无法看到室内的陈设。蒋介石先生在其母亲去世后,在母亲的旧居上又造了一层楼,以记念其母。蒋母缠足,故而楼梯很窄,小脚妇人走上去不会跌跤,好像其母仍活着。细微之处见真情,可见蒋先生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导游小姐带我们看了日帝投炸弹的地方,由于日帝憎恨蒋介石先生,投炸弹炸蒋先生的家,炸弹落在宅院的后墙,压死了他的结发夫人——毛福梅女士。经国先生悲愤地写下了“以血还血”的碑文。发誓要为母亲报仇。

从蒋先生的老宅出来,顺着溪口镇小街走了十几分钟,来到了蒋先生常下榻的“文昌阁”。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坐落在溪水边。站在二楼顶的平台上可以欣赏到这个江南小镇的全貌。楼内的房间里陈设了蒋介石夫妇、经国先生夫妇在此居住时的家具,在二楼的厅内有幅大匾,不少人在观看,我也凑上去,只见那是千家驹先生苍劲、潇洒而又大胆的题词:“蒋氏家族,千秋功罪,自有后人公论。”(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乘上汽车,迎接我们的是一座巍峨秀丽的山峦,连绵不断、蜿蜒起伏、苍峰翠绿、山石奇观。在那满山的翠绿中一条条白色的小溪象长长的小龙从高高的山坳中弯弯曲曲地流下来。汽车停在一座山脚下,那里耸立着一块大木牌,上写“蒋母墓”。木牌旁是一条小路,在无数棵苍天大数的遮掩下向上伸展着,远远望去游客们像一群群蚂蚁一样向上登攀着。

墓是造在山顶的南面,下方约一百米处有一墓庐。里面有蒋母生前肖象及蒋介石先生、孙中山先生的悼词。从悼文中得知:蒋母出生贫寒,是蒋老先生的第三位夫人,二十四岁上生下蒋介石先生。儿子自幼多病,蒋老先生又过早离世,她饱受辛酸,茹苦含辛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拱型的墓地旁有许多青松翠柏,陪伴着蒋老夫人,观看着入世间的风风雨雨,此时此刻不知他们在想什么?

蒋母墓及墓庐有不少人在瞻仰老夫人的遗容,诵读着碑文中的悼词,我不禁又想起了千家驹先生写的那幅匾:蒋氏家族,千秋功罪,自有后人公论。

本文标题:千秋功罪-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182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