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香港阿里巴巴-香港痛失阿里巴巴:银行家呼吁市场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20 所属栏目:香港阿里巴巴

一 : 香港痛失阿里巴巴:银行家呼吁市场改革

U10330P2DT20130927102516

导语:路透社周四刊登题为《痛失阿里巴巴,香港银行家寻求市场改革》(Rattled by Alibaba loss, Hong Kong bankers seek market reforms)的评论文章称,香港监管者在与阿里巴巴谈判的过程中坚持原则的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但却因此损失了一笔重要交易,由此引发香港金融界的一场讨论,很多银行家呼吁就此展开市场改革,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以下为文章全文:

  付出代价

虽然港交所在与阿里巴巴的谈判中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并得到了很多人的喝彩,但却导致当地的金融界蒙受损失。于是,一场事关市场改革的大讨论再次被引爆。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希望港交所批准其设立独特的合伙人模式——尽管主要由创始人和高管组成的28位合伙人仅持有阿里巴巴10%的股份,但他们希望在上市后继续控制董事会的多数席位。不过,港交所却并未点头。

香港为自己的顽固付出了代价,而纽约却可能从中受益——纽交所和纳斯达克都在争夺这笔有可能是近五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而由于这宗交易可以带来巨额承销费,导致香港的银行界因此丧失了难得的创收机会。所以,他们纷纷抱怨监管者没能挽留阿里巴巴。

  长期影响

在否决阿里巴巴的的合伙人模式时,香港监管者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想在既有立场上做出妥协,仍将保障小投资者的利益,并对所有股东一视同仁。

接受路透社采访的香港银行家、律师和顾问都提出了质疑,当地监管者本可以采取更多措施挽留这笔巨额交易,在联交所的净利润较3年前萎缩两成的情况下主动扩张IPO管道。

他们认为,应当以失去阿里巴巴IPO交易为契机,推动香港金融市场的改革。

“一笔IPO没有关系,但从整体来看,港交所吸引大规模IPO,尤其是具有标志意义的高调交易的能力,将会长期受损。”瑞士银行分析师史蒂芬·安德鲁斯(Stephen Andrews)说。

  利益冲突

港交所的双重身份再度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他们既是IPO监管者,同时也是一家通过上市费和交易费创收的上市公司。

这种存在利益冲突的模式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2003年,香港政府专家团建议将港交所的上市实体并入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但整份提案最终只有一项得以实施。

虽然拒绝在公司治理上为阿里巴巴的特例开绿灯,但港交所本身也承认自身的顽固性。在本周的一篇长文中,香港联交所CEO李小加表示,有可能展开改革,但不会急于求成。

“他显然因为这一问题而困扰,”香港律师事务所Cadwalader, Wickersham & Taft合伙人大卫·纽维尔(David Neuville)说,“很明显,美国的交易所更灵活,而且表现也很好。他们可能会增加灵活性,以便继续推动港交所的发展。”

  回旋余地

香港联交所是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市值仅次于芝加哥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运营方CME集团。他们之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曾经做出了妥协。

2009年,尽管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United Company Rusal)没有达到港交所的盈利标准,但依然获准在香港上市。不过,监管者对股票发行量做出了限制,而该股至今处于破发状态。

2011年3月,香港失去了亚洲首富李嘉诚控制的和记黄埔港口控股信托(Hutchison Port Holdings trust)价值55亿美元的IPO交易。该信托之所以最终到新加坡上市,是因为香港不允许商业信托。该信托采取的独特股东结构多年以来一直遭到香港的反对,但却受到曼谷和吉隆坡等多个市场的欢迎。

当时的那次失利就在银行家、政府官员、立法者之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担心香港将在上市领域失去竞争优势。几个月后,香港允许设立一种类似于企业信托的模式,也就是“单一投资”(singel investment)。同年11月,李嘉诚的儿子领导的电讯盈科通过香港电讯信托(HKT trust)在香港融资12亿美元。

  降低依赖

香港还对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股票敞开了大门,腾讯如今的市值已经飙升至980亿美元,而在2004年上市之初却仅为8亿美元。腾讯股价约占港交所日交易量的3%,位居前五。

香港的一些金融界人士对阿里巴巴转道美国IPO感到十分惋惜,他们指出,港交所去年的平均交易量较2007年的峰值萎缩了39%。过去两年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和大型IPO的匮乏都拖累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降低对股市的依赖,港交所去年还斥资21亿美元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希望从中国大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中获益。但此次并购的效益恐怕要到2015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股东维权人士、香港监管者大卫·韦伯(David Webb)表示,即使是像阿里巴巴这么大的公司也很难成为例外。

他在个人网站上撰文称:“倘若监管者让一只新股成为例外,今后也会有很多上市申请提出同样的条件,而现有的上市公司肯定也会不满,同样会要求同样的待遇。”(书聿)

二 : 阿里巴巴会吃掉电子港湾吗

阿里巴巴会吃掉电子港湾吗

周二,电子港湾(eBay)宣布将在明年剥离子公司贝宝(PayPal),将这家收入丰厚的支付公司与其在线交易市场分立,从而更好地把握不同的核心业务。(www.61k.com)虽然这一拆分决定为已持续数月之久的猜测和公司内斗画上了句号,不过电子港湾此举等于是向卡尔·伊坎(Carl Icahn)的煽风点火行为作出了让步,但这也引来了更多疑问——待到拆分后,这两家公司会各自有怎样的际遇?

这取决于你发问的对象。现任电子港湾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John Donahoe)表示,他认为两家公司都会成为成功的独立企业。在本次业务拆分后,他不会执掌这两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

他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出售这两项业务中的任何一项。在拆分后,如果参照当前市场估值,你会发现是两家市值均远超300亿美元的重磅企业。”

伊坎则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早上,他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强调业务整合,称贝宝需要收购支付行业的现有企业或者进行合并,从而发挥出该公司的全部潜能。“越快实施这些业务整合越好,”他写道。

那么,电子港湾的在线交易市场呢?在剥离贝宝后,电子港湾剩下的资产仍然价值300亿至400亿美元,并且稳坐于美国电子商务公司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亚马逊(Amazon.com)。虽然电子港湾缺乏亚马逊那样的耀眼光环,但部分观察者认为,该公司或许会对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有些吸引力,后者刚于本月完成了规模达25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宣布自己登上了世界舞台。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吉尔·卢里亚(Gil Luria)表示:“根据阿里巴巴之前所言,该公司的长期计划包括打入西方市场。与收购电子港湾的在线市场业务相比,没有其他轻松或者更好的途径。这两家公司均拥有类似的业务模式,本身不持有任何商品库存。”

这笔并购交易的协同效应也不容忽视。天猫和淘宝网是阿里巴巴两家重要的子公司,它们都是促成企业对消费者(B2C)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2C)关系的交易市场,像电子港湾基于拍卖的在线市场一样为交易提供一处中介平台。不过,按规模看,阿里巴巴远远超过它在美国的这位竞争对手。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12个月里,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量(在其网站上交易的商品的价值)达到2,960亿美元。电子港湾同期的商品交易总量只有850亿美元,堪堪超过阿里巴巴的四分之一。

电子港湾 阿里巴巴会吃掉电子港湾吗

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师R.J.·霍托威(R.J. Hottovy)在谈到阿里巴巴收购电子港湾时表示:“这肯定是一种可能性。(www.61k.com]如果美国是他们增长的关注点,考虑到阿里巴巴目前在这里的品牌认知度,要打入该市场并不容易。”

电子港湾和贝宝分立后,如果真的与阿里巴巴达成了某种交易,考虑到这家中国公司与这家硅谷电商龙头企业之间的历史渊源,这项交易肯定值得大书特书一番。2005年,时任电子港湾首席执行官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在中国市场败于这家本土企业后,转而尝试收购其部分业务。经过两年争夺后,她邀请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乘坐飞机前往电子港湾位于美国圣何塞的总部,商讨各种可能的选择。

在会面中,惠特曼提出收购淘宝网——阿里巴巴在2003年上线该网站,并且击败了电子港湾在中国设立的在线拍卖网站易趣网(EachNet)。在这位阿里巴巴领导者到访之际,已经十分明晰的一项事实是,淘宝网已经全面超越易趣网,并且实现了马云著名的论断:“电子港湾也许是大海里的鲨鱼,但我是长江里的鳄鱼。如果我们在大海里对抗,我肯定斗不过它,但如果我们在长江里较量,我们就能赢。”

如今,马云的阿里巴巴显然已经在中国获胜。鉴于上市之后,阿里巴巴的现金储备及短期投资资产的总和估计超过150亿美元,另一点同样明晰的事实便是,这条鳄鱼已经做好了在长江以外的水域中作战的准备。问题在于,它是否真的准备好吞下那条鲨鱼了。

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师凯兰·威利斯(Kelland Willis)对于这一想法并不太乐观。她指出,阿里巴巴已经拥有Auctiva和Vendio,这两家美国电子商务软件公司均已为这家中国零售商提供了争取大部分电子港湾卖家的途径。威利斯还表示,阿里巴巴的最大增长潜力在于本土市场——2013年中国有2.98亿在线买家,到2018年该数字预期接近翻一番。

“他们应该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她表示,指出中国约有30%的人口进行网购,“那是一个尚未饱和的市场,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快。”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的卢里亚也认为,阿里巴巴在中国仍然有增长空间,不过他指出境内增长和境外开发并非相互排斥。阿里巴巴推出了本地电子商务网站11 Main,并投资了6家科技公司,籍此试水进军美国市场,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肯定在考虑发展中国市场之后的举措。

“就像要在中国打败阿里巴巴并不容易,要在西方打败电子港湾和亚马逊也很难,”卢里亚说,“阿里巴巴如果采取其他途径进入美国市场,将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和更长的时间。”

三 : 阿里巴巴启动香港、台湾两项创业者基金

新浪科技讯 11月19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集团今日宣布正式启动香港创业者基金和台湾创业者基金,希望通过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优势与资源,支持两地创业者发展事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同时出任这两项基金的董事,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对培养创业家精神充满热情,希望通过基金的资金和资源,进一步推动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通过创新来发展业务,我们将帮助这些创业者实现梦想,将业务拓展至大中华地区及全球。”

据官方介绍,两项创业者基金均由阿里巴巴集团出资成立,属于非营利性质,获得的收益将重新投入基金,其中台湾创业者基金资金为100亿元新台币,香港创业者基金为10亿港币,为香港和台湾的创业者提供资金及支持。

除了创业者基金的资金支持,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商、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和物流平台也可以为香港和台湾的创业者提供支撑。

今年二三月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在香港和台湾演讲时分别宣布将创建两项创业者基金,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培训,以帮助当地的创业者。

官方称,两项基金均在台湾和香港邀请了当地的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参与该基金的运营,两项基金均于11月19日开始接受申请。(无双)

四 : 华尔街日报:香港是怎样失去阿里巴巴IPO的

导语: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上周六刊登题为《香港是怎么失去阿里巴巴IPO的》(How Hong Kong Lost the Alibaba IPO)的评论文章称,由于香港联交所拒绝接受阿里巴巴的公司治理方案,导致阿里巴巴放弃香港,转而赴美上市。不过,此事可能不会对香港联交所的股票交易业务构成太大冲击。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阿里巴巴集团将在纽约上市的消息,对香港联交所无异于当头一棒,后者由于不肯改变公司治理监管规则,而失去了全球规模最大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交易之一。

香港联交所一直在中国大陆企业的IPO交易中占据巨大份额,目前也有多起大型IPO正在筹备之中,但由于把精力放在了大宗商品和衍生品业务上,导致他们错过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最新一波上市浪潮。

根据数据服务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自2009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相关企业最大的10笔IPO交易中,有9笔都在美国完成。

几个月前,香港联交所的东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及其监管者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刚刚就阿里巴巴的一份公司治理提案陷入僵局:阿里巴巴希望上市后仍然能继续提名多数董事。这一结构将为其创始合伙人提供董事会的控制权,但却违反了香港现行的“一股一票”制。

联交所与阿里巴巴的谈判去年9月破裂。自那以后,联交所CEO李小加便在呼吁改变规则。很多人认为,此举是为了继续吸引阿里巴巴的兴趣。但此事迟迟未能取得进展,而参与其中的人也出现分化。

“仅仅因为阿里巴巴的地位就为其提供特殊待遇会释放出糟糕的信号。”一位知情人士说,“而整体的监管政策调整无法在短期内完成。”

其他参与这一监管流程的人士表示,即使阿里巴巴和联交所达成协议,也无法说服香港证监会认可这一调整的必要性。“他们的冲突方不是联交所,而是香港证监会。”另一位知情人士说。

香港证监会的部分成员倾向于阿里巴巴,但还有一些成员则认为,此举可能会削弱法律效力。他们担心,一旦给人造成依照强权的意愿修改法规的印象,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损害。

阿里巴巴去年秋天表达了不满。负责IPO事宜的阿里巴巴副董事长蔡崇信在该公司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说,香港是阿里巴巴的第一选择,但他也表示:“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阿里巴巴曾经反复重申,希望保留合伙人结构。去年10月,该公司收到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书面确认:此事不会成为该公司赴美上市的障碍。

香港联交所发言人表示,不会对具体公司发表评论。香港证监会也拒绝对此置评。李小加最近甚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直言:“不要问我阿里巴巴的问题。”

李小加曾在2012年斥资21.6亿美元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但很多人认为这一价格过高。由于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改善技术,导致联交所的利润受到拖累。伦敦金属交易所还在应对多起集团诉讼。

不过,麦格理证券分析师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认为,瞄准大宗商品交易最终将收到回报。“当全世界大宗商品交易的关键增长动力都在蓄势待发时,主攻大宗商品交易的战略有错吗?我认为没错,完全合理。”他说。

香港联交所的股票业务不会因为阿里巴巴决定赴美上市而受到太大冲击。IPO大约占到该交易营收的15%。

根据Dealogic的数据,香港2013年是仅次于纽交所的全球第二大IPO市场。2012年曾经一度滑落至第4位,而之前3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一。

事实上,联交所2014年开局不错,已经吸引了多笔重要的IPO交易,例如,万洲国际(之前名为双汇国际)将于4月上市融资50亿美元。

“我们手里还有很多货。”知情人士说。(鼎宏)

五 : 阿里巴巴蔡崇信:若香港“反悔”,我们肯定考虑

尽管正处在上市的风口浪尖,但是阿里巴巴看起来也并不避讳在公共场合的发声。10月14日,阿里巴巴负责投资并购的副董事长蔡崇信与首席技术官王坚,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阿里巴巴技术峰会”一起亮相。

蔡崇信称他现已卸任首席财务官一职,新的角色是负责阿里巴巴的战略发展,“在中外之间寻找投资机会”——就像他本人主导阿里巴巴对新浪微博和高德的投资那样。他将继续掌控着这家最新估值已经超过千亿美元的公司当下最核心的两件事:第一,交易(trade)的国际化——上市;第二,业务的国际化。

谈上市:香港“反悔”我们肯定考虑

谈起阿里合作人制度和香港港交所在“同股同权”原则上的分歧,蔡崇信对PingWest说:这仅仅是理念上的不同,没有对错。“合伙人制度是用来提名多数董事的,并不违背股东的权益,因为重大交易、股东交易、独立董事这些都是股东参与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剥夺他们的权益。”但他随即又展现出强硬的一面,“在理念上,香港港交所是Stuck in the past(停留在过去),我们是往未来的,他们是往后看的。”

尽管对香港港交所和证监会表达了不满,但蔡崇信事实上默认了在上海A股上市的可能性为零:“中国资本上市环境有几个技术问题。首先,货币不是完全流通的,阿里要成为国际公司,就必须让国际资本进入,但是A股市场对外资交易有很大限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中国上市的公司主体必须在中国,但是和很多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阿里也是VIE结构,母公司注册地点并不在国内,” 尽管蔡崇信也说,“如果中国监管市场可以把这些障碍去掉,我们一定会考虑”,但是,这个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此一来,去除掉内地和香港,美国是不是成为阿里集团上市的唯一选择?对此蔡崇信的回答非常的微妙:“至于我们的选择——如果有一个交易市场觉得说,OK,我们现在反悔了,觉得应该要把阿里带进来,觉得阿里在我们上面交易对整个经济和社会是一个好的事情的话,我们一定会考虑的。”

谈国际化:很快成立硅谷投资团队

最近,阿里巴巴的国际投资手笔相当豪迈:相继投资5000万美元C轮投资移动应用搜索公司Quixey和2.6亿美元投资电商配送服务ShopRunner。

这显然才是开始。蔡宠信对PingWest透露:阿里巴巴将很快在硅谷成立团队,专门负责国际性的投资。“团队不大,只会有2-3个负责人加一些员工”,蔡崇信说。“我们重点投有垂直领域的、在数据和技术方面领先的公司。我们很讲究投资的战略意义,那些团队要有成长性、也要认同阿里的文化。”

“美国是一个创新很强的地方,我们看到很好的创意和技术,觉得可以很好的带到中国去。”蔡崇信说。他强调,阿里投资的目的是支持当地的企业者,所以并非控股性的投资,而是会找到很好的团队,让创始人们去主导。

此外,他还调侃了腾讯不久前对位于纽约的闪购电子商务网站Fab的投资:“这毫无意义,”蔡说。而Fab最近也因为增长和扩张遇阻大规模裁员,陷入困境。

本文标题:香港阿里巴巴-香港痛失阿里巴巴:银行家呼吁市场改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09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