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的希望在哪里-在希望的土壤里成长

发布时间:2018-01-18 所属栏目:六年级

一 : 在希望的土壤里成长

  当我读了《走出大山的孩子》这本书之后,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知道这本书也是本书作者之一赵斌的一段真实经历,所以也可以算作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唯其是亲身经历,整个小说才充满了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挚热情感。

  主人公赵斌的母亲在赵斌小时候就因病去世,已经到了入学年龄的赵斌为了照顾比他小的妹妹,不能进课堂读书,只好在哥哥的辅导下自学。赵斌不仅帮着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而且还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仅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小学全部的课程,他没有上过小学,却直接考上了中学,大学……

  书中描写的这个纯朴善良的农民家庭,就具备了东北汉子倔强的特点。主人公的大哥不愿意抛开父兄们单独成家过日子,忍痛拒绝了与他相爱的姑娘;二个考上了大学,交不起三千元学费,远去深圳打工,下决心攒够了钱再考大学,还有倔强的赵老汉并不将他一家的命运仅仅维系在黑土地上,他有着更长远的希望。因此,当有人劝他:“别让儿子们读书了,还是下达干活吧!”然而,他就坚定的说:“就是穷死累死,也不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父兄们的这股子不在厄运面前低头的顽强精神也影响了主人公的幼小心灵,让他充满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主人公的人生道路也越来越宽广了……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我顿时感受到我和赵斌的天壤之别。当我走进花一般的校园,在亮敞的教室里属于自己的一张课桌,也有精明的老师来指导。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报答社会呢?所以至今我们也要吸取那种用诚实奋斗来克服的磨难,争取美好生活的自强精神。

  万红小学六年级:卢慕琦

 

二 : “无肠儿”阿代尔的希望在哪里?

阿代尔 “无肠儿”阿代尔的希望在哪里?

记者 余敏 通讯员 王雪飞

没有肠子,怎么存活?

伊拉克男孩阿代尔就是一名“无肠儿”,已20个月大,出生至今没喝过一滴奶,没吃过一口辅食。[www.61k.com]他一直靠静脉营养支持,和同龄孩子一样机灵、好动,由于长期生活在浙大儿院监护室内,最常说的话不是“爸爸”“妈妈”,而是“阿姨”“阿婆”。

但是,长期静脉营养会造成肝损伤,最终会因肝衰竭死亡。昨天,阿代尔的爸爸面对媒体呼吁,希望有机构能帮帮他儿子。

20个月大 出生至今没喝过一点奶

因为爸爸妈妈在义乌工作,所以阿代尔出生在中国。

2014年的大年三十,刚出生的他查出先天性肠发育畸形,出生不到24小时就由浙大儿院普外科副主任钭金法为他紧急手术。此后,又接受了两次腹部手术。尽管医生们做了很多努力,可他的肠子发育太差,病变范围又很广泛,为了保住生命,钭主任只能切除了他所有坏死的小肠、结肠,仅剩余部分十二指肠。这意味着阿代尔成了一名“无肠儿”,无法跟正常的孩子一样进食,因为他无法消化食物,也不能吸收营养,因此只能依靠静脉营养生存。

为了更好地救治阿代尔,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主任施丽萍医生带领团队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为他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施丽萍说,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健康人摄入的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其大部分营养通过肠子吸收。“我们的小肠是一个智慧的器官,它会自动按身体的需要吸收各种营养素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为了让阿代尔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达到跟正常孩子一样的生长发育,我们每天都要根据他的年龄、体重来计算所需要供给的营养素的要求,调整营养素的成分和配比;配置成营养液后再从静脉输注入阿代尔体内。”

就这样,这个特殊的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现在已经是20个月大了。

“阿代尔生长发育完全达标,他的体重11公斤、身高82厘米,智力发育水平和正常幼儿完全一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组长、浙大儿院院长杜立中教授说。

对食物不感兴趣 面临智力开发等问题

他和同龄孩子一样机灵、好动,监护室的每个医护人员都喜欢他,给他买了很多衣服、玩具,陪他经历了学坐、学爬、学走路等各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但是,如今阿代尔也开始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因为阿代尔自出生以来一直没有进食,他对食物都不感兴趣,也不会咀嚼。这是医生们很担心的。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的副主任马晓路介绍,由于长期没有咀嚼的锻炼,孩子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会慢慢退化,面部肌肉也会发生松弛,对其语言功能也会有影响。由于缺乏口腔内的刺激,阿代尔的牙齿长得比同龄孩子慢,现在只有六颗。尽管我们通过磨牙棒、牙胶、安慰奶嘴锻炼他咀嚼、吸吮的能力,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其次,随着阿代尔的逐渐长大,其教育、智力开发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因为每天都要接受静脉营养,自出生起阿代尔一直生活在监护室内,这里就是他的家,是让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医生、护士以及经常照顾他的护工都成了他的亲人。阿代尔最常说的话不是“爸爸”“妈妈”,而是“阿姨”“阿婆”。

肝肠移植是唯一机会 但成功率很低

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摆在眼前:文献显示,一般“无肠儿”活不到学龄前,因为长期静脉营养会引起肝损害。到最后,患儿会因为肝衰竭失去生命。

昨天,阿代尔的爸爸面对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在中国找到帮助,有机构给予儿子更多的存活机会。

施丽萍介绍,无肠患者到最后只能做肠移植,一般建议肝、肠一起移植,以减少排异反应。在国内,成人做肠移植的多一点,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过。据美国文献显示,还没有5岁以下儿童做肠移植后存活的报道。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存活率越高。

浙大儿院的专家和国内移植专家讨论后认为,阿代尔目前肝脏功能还比较好,可以继续做静脉营养,到迫不得已了再考虑做肝肠移植。

但是,作为外籍人士,供体在哪里?能否在中国做移植?很多问题还要去面对。

【相关链接】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0%以上

昨天,是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成立30周年。

30年前,当时是在美国民间健康组织HOPE基金会的帮助下,原浙江医科大学和儿童医院成立的国内首家规范化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成立不久就成功救治了一个原本生存机会很渺茫的750克早产儿。经过30年的发展,浙大儿院新生儿学科已成为国家首批儿科重点专科。每年抢救各类危重病人近千例,成功率均达90%以上。极低体重儿存活率95%以上,超低体重儿存活率80%以上,最低存活出生体重为562克。

美国HOPE基金会的现任CEO Kenyon教授发来贺信称,浙大儿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是其最成功的海外健康项目。

扩展:新希望集团总部在哪里 / 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 希望ol雷欧娜在哪里

三 : 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德国前总理科尔说:“我们德国人对教授的尊重远远高于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和内阁部长的尊重,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而我们中国却屡屡发生如深圳四十位教授争抢一处长职位等事。

一个把权利和金钱置于知识与文化之上的国家或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的希望所在在哪里?

本文标题:中国的希望在哪里-在希望的土壤里成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02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