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考作文训练-高三作文速成训练

发布时间:2018-01-06 所属栏目:文章写法有哪些

一 : 高三作文速成训练



高三作文速成训练


高三学习任务重,难度大,本就捉襟见肘的写作训练显得更加难以维系,怎样在较短时间里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呢,可以用“简体作文”方式进行训练。怎样写“简体作文”呢,“简体作文”就是简化作文写作过程,可以说是正规作文的“迷你版”,以高三现在常用的话题作文训练模式来说,“简体作文”包括如下内容: 


(61阅读www.61k.com整理)


  一、主题。审题的内容和结果。这一项可以反映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题目:根据写作要求拟出合格乃至优秀的题目。这一项可以反映学生拟题的能力,训练命题能力。 



  三、提纲:议论文写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写出情节构思要点。这一项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构思能力,能训练学生清晰的写作思路。 


(61阅读www.61k.com整理)


  四、语言设计:对点题的话、开头的话、结尾的话或者文中关键句子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从这项设计中看出学生对作文题的理解深度及学生的文采等方面的内容。

二 :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

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


你好!

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三)文句有意蕴。

(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1 词语生动

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经指出:“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停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这是很有道理的。文章中的字、词、句等语言要素,就像建筑中所用的沙、石、砖、木、水泥等一样。建筑材料,在工程动工之前,就得准备齐全,写作所用的语言材料,事先也得准备好,否则,肚里空空如也,下笔时怎么能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丰富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深入社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间接途径,即从书本知识中吸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的经验之谈。多读、多记,涵泳其中,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慢慢丰富起来。

要做到词语生动,其次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即:哪些词语是生动的词语?为什么要积累这样的词语?怎样在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下面我们就举例说明。

[1]具有建筑美的动词。

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一样。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实际上是在炼词,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讲究动词的锤炼。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动词?关键在一个“巧”字。具体说来:

第一,所使用的动词,必须是惟一准确的动词。

首先,要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比方说,要描写一个人从马上下来,可以用从马上爬下来,可以用从马上跳下来,也可以用从马上跃下来,还可以用从马上啪嚓跌下来。究竟该用哪一个动词来描写呢?这就得先确定这个人究竟是怎么下马的,然后才能从这四个动词中选出那个惟一准确的动词来。

其次,认真辨析与这一动作相关的近义词,通过对近义词差异的辨析筛选,最后确定哪一个才是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

第二,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具有可感性。

具有可感性的动词,往往能触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所谓可感性,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有“感触性”,有“浮雕感”。这种动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动态造型的功能很强,用它描绘的事物往往具有浮雕感。在文章中,使用了这样的动词,就能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动作用。

例如: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例句①中的“空游”,例句②中的“击”,都是极具可感性的。“空游”一词,明写群鱼的动态,暗写水的清澈透明。读到这里,闭上双眼,你的眼前就会出现群鱼游过的情景。写鹰飞用一“击”字,既写出了鹰飞翔的力量之大,速度之快,又展现了雄鹰展翅的英姿。正因为作者使用了这些可感性极强的动词,所以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三,所使用的动词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要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而且还要能充分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个性特征。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又如巴尔扎克在描写葛朗台夺梳妆匣时,用了一个“扑”字,十分准确地刻画出葛朗台冷酷、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2]具有音乐美的词语。

汉语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一种音乐美。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注意声调搭配。

汉语每个音节的声调有高低升降的差别。在行文时,若能遵循声调配合的一般原则,讲究平仄相重(相同)和相拗(相反),就可使文章音韵和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段文字:

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辗转床褥,常常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乡思。……(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运用了近体诗创作中必用的平仄规律,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皎月”是仄声,“当空”是平声,“清辉”是平声,“满地”是仄声,平仄相应相协,形成了“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回环美。又如“或倚窗”是仄仄平,“或伏几”是仄平平,同中有异,变化多端,创造出了一种音乐美。
第二,适当协调韵脚。

所谓适当协调韵脚,就是指适当地讲究押韵。押韵是创作诗歌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其实,并不能只把它当成诗歌的专利。在写作广义的散文时,适当地讲究押韵,会使文章锦上添花,产生一种和谐悦耳的音韵美。例如: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幽蓝的大海给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给了它那么多惊险,于是它一会儿腾跃,一会儿打旋,一会儿倾斜。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这段文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有特点,除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词准确、凝练等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意协调韵脚,韵散相间,比如“板”和“帆”押韵,“箭”和“险”、“旋”押韵,“斜”与“乐”、“怯”也是押韵的。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韵脚在文章中有规律地出现,在声韵上前后呼应,使文章产生一种音律美,读起来韵味十足。

第三,讲究节奏感。

对“节奏”一词,古人是这样解释的:“作则奏之,节则止之。”说得通俗一点,节奏就是指语言停顿。诗歌创作是十分讲究节奏感的(四言诗多为二、二式,五言诗多为二、二、一式,七言诗多为二、二、二、一式)。写作散文(广义的)也可讲究节奏感。在行文时,讲求节拍数的匀称、均衡,既注意词和短语的关系的疏密,又照顾整节节拍数的匀称,从而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弱、长短等节奏在文章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可产生一种旋律美。例如:
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乡心无限而人生有限,月缺有圆却人离难聚,怎不叫故乡亲子思绪百结呢?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涯,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婵娟”了。
(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对节奏的安排是很有特色的。第一、二句的节奏都是三、二、二,二、二式,第三句与第四句的节奏也相同,都是二、二、三、二式。第五句则发生了变化,是三、四、二、三式,等等。作者对节奏的安排十分巧妙,同异相间,快慢结合,长短交错。因此,诵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巧用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指叠音词,即音节重叠的词。
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叠音词,除有助于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外,还可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旋律美。请看下面的例子:
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识,淡淡地相处又淡淡地相别,一日日,一年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而随之而来的一种淡淡的离愁却又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夏江宁《离别时分》)
例句几乎每句都用了叠音词,尤其是“淡淡”一词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五次之多,既十分恰切地反映出了作品中的“我”与友人间的情感特征,又创造出了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回旋之美,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在行文时善于“重重叠叠”,写出的文章必定会“趣味多多”。
[3]具有绘画美的词语。
大凡画家作画,都要讲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浓淡,色调的冷暖。他们正是依靠这些东西的变化反映客观事物的。甚至可以说,绘画艺术,就是一门调配色彩的视觉艺术。同学们写文章时,为什么不可以学学画家,注重词语色彩的调配,创造出一种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来呢?只不过画家作画,调配色彩使用的是颜料,我们写作时,调配文章色彩使用的是词语罢了。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样一个具有绘画美的散文片断:
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唱歌,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股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
这段写景的文字,不仅用具有鲜明节奏感的叠字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在巧妙地运用含有各种色彩的词语方面,也很有特点。正是因为作者行文时讲究了语言的绘画美,巧妙地调配了颜色,细腻地描绘了颜色,才使文章的意境如此之优美,才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物之感。
2 句式灵活
所谓“句式灵活”,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使句式呈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
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组: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整句与散句等。句子按语气分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怎样才能使句式灵活?
第一,要培养“一样话,百样说”的意识。
第二,要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表达效果和语言环境的特点。
第三,要掌握变换句式和选择句式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些例子:
因为对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议论(指鞋匠对希腊画家亚柏尔的画提出十分外行的意见),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会怪我唐突罢。
(宗璞《西湖漫笔》)
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陈述句。如果换成这样一个祈使句“西湖,请不要怪我唐突!”在语义上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在这里,使用祈使句,就显出了作者与西湖之间在感情上存在着距离和隔阂;使用陈述句,则表现出“我”与西湖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因此,在行文时,为了说话婉转,或显示说话者与对方的关系亲密,感情深厚,一般选用陈述句而不用祈使句。
(二)善于运用修辞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些,都说明了修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同一个意思,用不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要表达“革命的高潮将要迅速到来”这个意思,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可这样说:“革命的高潮马上就要迅速到来了。”如果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则可以这样表达:“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望着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前者未用任何修辞手法,虽然也简洁、明白,但缺少文采,索然寡味,没有感染力。而后者,把即将迅速到来的革命高潮比作看到了桅尖的航船,比作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红日,比作快要成熟的婴儿。生动、形象、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无法抑制的激动、喜悦之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考试说明》要求高中生能正确运用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在高三的第二轮复习(考点复习)中,同学们对这几种修辞手法的形式、特点、区别等都有所了解,此处不复赘述。
(三)文句有意蕴。
文章有文采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文句有意蕴”。所谓“意蕴”,就是指“内在的意义”或“含义”。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文句含蓄,即“意在言外”,“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意蕴”,就是要求作者不将事物和感情说透道尽,对“意蕴”和道理,不作淋漓尽致的发掘,让读者依据语境去推断、去想象。
怎样才能使文句有意蕴?一般说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符号代替法
所谓符号代替法,是指行文时有意把读者根据语境可推知的内容用省略号取而代之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符号代替法,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使用符号代替法时,必须预先提供特定的语言环境,使读者在推测、想象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时,有据可依;否则,就会使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同学们在写作时,凡遇到以下情况,均可运用此法。
[1]当所要表达的某一内容难以尽述或不必尽述,不尽述反而可使文章含蓄、隽永时。
两片粗石凿成圆,如日头和月亮,硬被合在一起磨擦。转啊转,转得好慢,和驴的脚步同样慢。磨眼儿很细,成升成斗的粮食慢慢流进去,成晌成夜的时间慢慢流进去,磨出了粗粗的面粉,也消磨了长长的日月。磨房里,有一支长长而又沉沉的乐曲:石磨、驴蹄儿、筛面箩合奏的交响曲。演出了数千年,数千年旋律依旧,没有高潮,没有变化,年年重复着一个无头无尾、平淡无奇的故事。乐曲里,春秋交替,历史爬行,一代又一代,小媳妇成了老太婆,小伙子成了白头翁。时间被磨得模糊,心灵被磨得愚钝。于是,磨房里长长的无聊,也就失去了枯燥,她或他,在筛面和骂驴的间歇,会哼一首祖传的歌谣。于是,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得到了满足和惬意……
(节选自周同实的《石磨》)
这段文字是《石磨》的第一自然段。在段末作者使用了符号代替法。文末省略号所替代的内容是难以尽述的。文中的主人公们,“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除了“得到了满足和惬意”之外,还可得到些什么?同学们从所提供的语境中是不难“思而得之”的。因此,作者把这些难以尽述而读者又能“思而得之”的东西用省略号来取代,恰到好处,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当所要表达的某些内容不必明述,不明述反而可使文章言简意丰、余味无穷时。
例如,张新民的微型小说《落棋有声》,写的是某厂厂长通过分析两位铸造车间主任候选人与自己下棋时的细枝末节,来确定车间主任人选的故事。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厂长与两位候选人下完棋后,“径自朝汪科长(组织科长)家走去……”厂长为什么这时要径自朝组织科长家走去?他要找汪科长谈些什么?这个铸造车间的主任究竟谁当好?厂长此时心中是否已经有了底?……行文至此,这些内容作者只字不提,而是巧妙地以一个省略号将它们取而代之。这样处理,真是匠心独运,高明之至!这些被省略号所取代的内容,根据上文所提供的语境,同学们完全可以“思而得之”,属于不必明述的范畴,作者此时惜墨如金,不失时机地将它们统统省略掉,而以“不言言之”,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去补充。这真是神来之笔!拉辛在《拉奥孔》里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索”。本文的作者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这篇小说才一跃而成为上品。
2 形象暗示法
形象暗示法也叫象征法。就是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由本体和征体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形象暗示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对征体的具体描绘之中。运用形象暗示法,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读者悠远的情思。
形象暗示法,可只用于文章的局部,例如: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世纪!
(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打开窗子”象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十分贴切,恰当,意味蕴藉。如果换成几句赤裸裸的政治口号,就会大为逊色,倒人胃口。
3 警语点缀法
警语又叫警句,是含义深远而精练的语言,它包孕着丰富的意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规律性的认识。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里的“片言”就是指具有警策性的话语。用它来点缀文章,使之居于全篇紧要之处,全篇也会因此而鼓动、而生辉。刘禹锡也曾经指出:“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看来,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深谙这警语点缀法的作用的。警句点缀法,就是指在行文时,恰当地运用简练动人、意蕴深刻的警句来点缀文章,使之言简意丰、含义深远的一种艺术手法。
例如,台湾金陵女中的某学生的《感动》一文,叙写的是幼时父母背她上医院,涉水过巷,却不知体贴父母,直到长大后的某一天,听到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问背她的妈妈“累不累”时,才感触良多,深悔自己的过失。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
感动的滋味并不好受,(是一种)酸酸的、涩涩的、热泪盈眶、咽不下去的感觉。但每一次总可以得到另一个崭新的生命,有时甚至可以改变一颗固执的心。
这是一段寓含伦理的警语,经它一点缀,文章顿时神采飞扬,余韵无穷,引人深思。作者为何能“得到一个崭新的生命”?“这个崭新的生命”又是何物?“固执的心”又为何可得到“改变”?读罢全文,我们怎能不掩卷沉思呢?
4 一语双关法
一语双关法,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一词多义、多词同音,或形象相似等条件,着意使文章或文章的某些部分获得双重意义。一语双关法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巧妙地运用一语双关法,可使语言深邃、含蓄、曲折,有意蕴、耐人寻味。
例如:鲁迅在《病后杂谈》中这样写道:“雅要有地位,也要钱,古今并不两样的,但古代的买雅,自然比现在便宜;办法也并不两样,书要摆在书架上,或者抛几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在肚子里。”这段话中的“算盘”,表面上指中国一种特有的计算工具,而实际上指的是“心机”。
从上面的典型例子中可以看出,运用一语双关法,可以含蓄地影射另一件事,使语言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意蕴丰富,有一箭双雕之妙。
5 紧急刹车法
所谓紧急刹车法,就是指行文至关键之处时,便来个紧急刹车,使文章戛然而止,以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符号代替法”有点相似,都是“该住手时就住手”,但也有不同之处。“符号代替法”是紧急刹车后,把许多不说而读者能思而得之的内容,用省略号取而代之;而“紧急刹车法”则是戛然而止,以不言言之。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在《窗》一文中,就成功运用了这种“紧急刹车法”。《窗》描写了一病房中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靠窗的病人,每天可以起坐一小时,给同室病友讲述“所见”的窗外的景物:花园、情侣、球赛、建筑等等,使那位病友的精神受到安慰。可有一天,那位不靠窗的病人想:“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是我呢?”于是当靠窗的病人垂危时,他不按铃报警,眼睁睁地看着那位靠近窗口的病友死去。在那靠近窗口的病床上,当他如愿以偿后,便急不可待地向窗外望去,结果他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行文至此,作者便紧急刹车,把剩下的内容留给读者去思索,去咀嚼,意味深长。
当然,我们讲求“文句有意蕴”,既不是要与明白晓畅相对立,也不能与艰深晦涩相等同,而是要追求一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意境,要获得一种语近情遥、语简意丰、含吐不露、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使人读后如品香茗,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三 : 2014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2014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主编:一中大语文

【把脉高考】

“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对文章语言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用词生动,即要求文章用词恰当、精练、形象。

二是句式灵活,就是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等。

三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

四是文句有意蕴,指文句含义深刻、有韵味。

【备考策略】

如何让语言有文采

①活用、巧用、借用词语。要想使语言生动富有磁性,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自己语言的个性风采,要学会活用词语、巧用词语。在独特的情意下改变词性,

即活用词语,运用高度形象而又高度抽象的词语、超常搭配的词语、鲜活时代特点的词语、地道的俗文学的词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巧用词语不只是词语的移用一类,还包括谐音巧用、联绵词的巧用、叠音词的巧用、模拟词的巧用,等等。

活用的例子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你不让用我偏用。我站起来说就这样就这样。这样用“很城市”,因为我们“很青春”,你看不惯是因为你“很别里科夫”。

句中把三个名词都活用成形容词,形象的表现了“我”的情绪,极有个性,可谓生动传神。

巧用的例子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

句中“新店”的“店”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捞一把”是生活中的俗语,有贬义,这里表现了对美帝国主义本质的深刻揭露。

借用的例子如:

我“坦白交待”了考试成绩之后,妈妈就将我隔壁房间的电视机搬走了。头两天,我强忍着没有“跟踪追击”,可是两天一过,我再也忍不住了,偷偷溜到妈妈房间看电视。还没看一会儿,妈妈、姐姐便向我展开了“攻势”,我严词争辩。妈妈开始还同我争论,一会儿便不耐烦了,拿出“尚方宝剑”——一根圆溜溜的竹棒,我当然明白它“够威够力”,赶忙退出了“战场”。这场“海湾战争”便以我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我退出屋子时,身后还传来了妈妈的话:“除非你下次考试能达标,否则,这屋子就是你的‘禁区’!”我终于不敢越雷池半步。

句中运用了大量法律术语、军事术语、广告词和古代政治术语,使文章充满了幽默、风趣的意味,调侃式的笔调使文章变得鲜活而生动。

②以形象性的描写代概括介绍。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A.春天来了。

B.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撤向田野;她伴着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她带着归来的小篮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传遍农家。

两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A句只是交代,“来了”是抽象的、模糊的,而B句是通过拟人句,以形象性的描写,把春天到来的具体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③化静态陈述为动态描写。推敲的典故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动态描写的生动性特点,古人特别注重“炼字”,而我们写作同样也要推敲词义,以使文句富有文采,文章生动形象。如: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坐在门边的一张小凳子上,手里端着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

这是记忆移植的话题作文中的一段,儿女不孝,在母亲死去时迫切希望移植母亲的记忆,以找到遗产。这里写的是小弟在移植记忆后想起的情景。“闪出”即活画出急切的心情,又表现了母亲心灵创伤之重;“剜”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媳妇的冷酷无情。

④绘形、绘声、绘色。就是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地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

用“滚”“丁丁当当~跳”这就绘形/绘声了。

再如:

踩碎冬日的苍白,走过春天的翠绿。

“苍白”是沉闷、死气的象征;“翠绿”是生机、希望的代名词。这是绘色。

一篇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地运用修辞语。句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有表现力的词语。例如“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如果改成“李师傅轻快地往炉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蹿起来了”。这就有“声”有“色”了。几字之差,文句就大为改观。巧妙使用成语,也能使作文具有文采。

⑤善用修辞手法。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品位的重要手段。

A.比喻。

一个生动、新颖、贴切的比喻,会立即使句子增色,产生激活语言的效果。有一句诗:“一束鲜花,就是一束心香。”把“鲜花”比作“心香”,那种赠献鲜花的人的美好心意,似乎飘溢出醉人的芬芳馨香,直沁入人的心脾。

我们可以仿造上述例子,写作时多多运用比喻,使文章透出一个个耀眼的亮点。如:

——描写山中潭水:山坳中那一泓深潭呀,就是大山灵动的眼睛。

——描写月亮:那夜之泉,明明净净,清清澈澈,还洒了一地银亮的波光。

——毕业班的最后时光:留下最美的笑容,让记忆收藏一片风景。

B.拈连和移就。

拈连,就是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句,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顺势拈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法。移就,是将描写甲事物形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中学阶段没要求掌握,但它们却是写文章时常用的手法,从这一点说,它们的作用仅次于比喻。合理的拈连和移就,由于把不常搭配的语句巧妙新颖地“焊接”在一起,乍看,常常大出意料。细想,又觉合情合理。好的拈连和移就,能使语言生动,富有情趣,也更能体现出用语的智慧。

比如,《乌苏里船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百花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的红杜鹃。”这是个拈连句。“满山的红杜鹃”紧接在上文“人儿笑”之后,说花是被人笑开的。这种组合,让人感到很新奇,仔细琢磨,那满山红艳艳的杜鹃花正争芳斗艳,粲然开放,恰与百花林里的人们满心欢喜的感情一致。从此时人的眼睛来看,那盛开的红花确实在笑,而且是受到人的感染才“笑开”的。

再如,有这样一个运用移就修辞的句子:“他鼻子酸酸的,用力打了一个回忆往事的喷嚏。”说喷嚏是“回忆往事”式的,让人感到这一生理活动也染上了人的主观色彩,可以想见,“他”凝神回忆往事中,突然一个大大的喷嚏,那往事好像也随口喷溅出来。

作文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运用移就和拈连,创设设语巧妙、用意深长的境界。如:

——种子孕育着颗颗生机,绿叶萌发着片片春意。(移就)

——秋叶飘下阵阵的悲凉,麦穗垂下沉沉的思想。(拈连)

——拆开学生的来信,倒出两片红彤彤的枫叶,一个精巧细致的“方胜”,倾倒出你新近赏到的漫山的红艳和你在母校写下的脉脉深情。(拈连)

——大海摇着蔚蓝的梦幻,大山耸起翠绿的希望。(移就)

C.拟人。

拟人是能够把事物写活的一种修辞方法。作文时若运用得当常常起到醒人耳目、感染心情的作用。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熙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绘山的名句:“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凝重如睡。”画家把毫无生命的山比拟成充满生命气息的美丽可爱的姑娘,山随季节而出现的不同情景,作者描述成姑娘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的盈盈体态,款款妙姿,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的令人神往。

模仿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拟人化的描绘:

——粉笔,耗尽自身,却留下知识最洁白的记忆。

——岁月可以抹去客颜的红润,却涂不去思念的温馨。

——鲜花盛开欢笑,绿草溢散舒爽。

D.排比。

好的排比不仅能增强语势,产生气贯长虹般的文

章气韵,还能够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描述同一事物,使事物的特点得以全面、深刻地展现,还能够使语言产生华美丰茂的“文采效应”。

如,我们对作文课构思写作过程运用排比进行描绘:

——作文课,你以心为帆,徜徉于生活的海中,突然,一叶风帆就像鲜艳夺目的旗帜照亮大海,从而辉映出大气磅礴之作,那是何等的豪迈;以心为露,游弋在生活的花朵间,突然,一颗露珠就像晶莹透明的珍珠润泽了鲜花,从而滋养成精致玲珑的文章,那是何等的舒爽;以心为云,漂浮在生活的高空中,突然,一片白云就像美妙缥缈的梦放飞于蓝天,联翩成飘逸畅达的文章,那是何等的洒脱。

E.引用。

引用不仅能显示出你知识的渊博,还能反映出你善于化他人佳句绘自己佳境的才情,巧妙的引用在文中常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如,回答语文是什么,可以引用名句回答:

——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皱的打鱼船。直而言之,语文就是充满意境的生活。

F.倒置。

就是在语法规则的允许下,把甲乙两事物对调(有时是修饰语和中心语),造成出人意料、出语不凡的效果。

如有一句歌词把本来是在太阳的炙烤下汗珠子不断滚落的情景,写成“汗珠子滚太阳”。把“太阳”与“汗珠子”对调,立刻显得气势非凡,也隐隐流露出人在烈日下奋战的豪壮气魄。

作文时,我们可以仿写这样的句子,如:

——从他向后飘拂的头发,我看见他思绪中流动的风。

——人群中,我要找寻人性的至真。

——荒漠中,找寻生活的希望。

考场作文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格可能就是比喻了,恰当的比喻会使文章文采飞扬。例如2002年高考优作《在选择中起航》中的一段:

选择,是深邃的天空霎时滑过的一颗流星;选择,是青春的面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选择,是秋水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丽的涟漪。选择是如此的诱人——似隔着轻纱的美女,似含茹着生命的花蕾,似幽静的山谷中飘出的一缕花香。

⑥灵活运用句式。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尤其要学会使用短句。要能整句和散句兼行或散中见骈。状物写景,叙事说理,就能摇曳生辉,各擅其胜。如:

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可以在山间。周围青山叠翠,林间曲径通幽,上有浓荫蔽日,旁有鸟鸣伴行。

可以在湖边。一湖碧水,一湖风帆,只见雪白的江鸥在澄净的蓝天里翱翔。

可以在田野。绿野阡陌,水田交错,红瓦白墙人家,小桥流水天涯。

甚至这些都没有,只有一座小屋,屋外几棵树,屋内一桌、一椅、一床,再加上满满一架书和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

我可以推窗欣赏四季轮回:春天。柳絮飘飞,花香弥漫;夏夜,月白风清,蛙噪蝉鸣;秋天,天高云淡,落叶纷纷;冬天,雪花飘扬,檐冰嘀嗒。

句式长短富于变化,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你能从这些美文中,领悟句式变化的艺术美,会对你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中的一段: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这段文字从句式的角度看,以对偶、排比为主的整句为主,同时使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对称与呼应,形成一种整散结合之美。

⑦引用、化用名句自编精警句。在一篇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有哲理的诗句和优美清新的歌词,就更能增加文采。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同学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引用、化用名言警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例文:(重庆满分作文)

诗人的"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曲折,仕途偃蹇,政治旋涡挣扎,满腹冤屈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他这个生性放达之人。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超脱。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顶天立地的大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构成了自己凄苦奇特的人生。

从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南归之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凄楚蹒跚地走过艰难的岁月。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评析】

这是一篇颇具文学功力、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作者将古代两位风格迥异的著名诗人苏东坡和李清照招致麾下,以两位诗人的代表作概括出一个独具魅力的题目《诗人"明月"黄花》,并以两位诗人诗中的意象拟就两个小标题,统领全篇,串缀成文,使文章韵味十足。

作者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和特定的考场环境中还流畅地填出两首词献给古代两位诗人,巧作两部分的开头。所填之词不仅合乎格律要求,而且巧妙评说两位诗人生平遭遇,给文章增添了亮丽的风景,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没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语文功底断难为之。

文章写得哀婉缠绵,其对“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见解,不但让人感到几许凄风苦雨的酸楚,更为作品的主人公,一代豪放词人和婉约词的人的命运不济而叹惋,这种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强烈反差不但造就了两位伟大的诗人,而且使文章充满浓烈沉郁的悲壮气氛。文章丰富的想像,深刻的立意,斐然的文采令人赞叹。

附:满分作文文采段5例

文采段1: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

心有小窗,便有亮丽的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温暖的故事,便有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

心有琴弦,纵然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知音而化为酒香。

心有栅栏,然后青藤爬过,那些小秘密点缀其中,像叶片下小憩的蝴蝶,做梦一般,只能用花粉形容。

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锦言妙计,还有玲珑小贝和神秘念珠。于是孤独不再降临,花瓶不再寂寞。

心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善良、理想和追求┅┅

这都是些美丽的神灵。由此,而不可侵犯;由此,而拥有世界和自己。(《心有明灯》)

文采段2:一只青鸟欢呼着从窗前掠过,将音乐从天堂带来,颗颗洒落,珍珠般清脆。

恍惚中,有人拔剑而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顺滚滚东逝长江,穿巴峡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上,故作狂态,国舅磨墨,力士脱靴,嘲尽天下豪贵;云游九州,望川而吟银河飞流,凭吊沧浪,偕友共举杯盏,不舍孤帆万里,痛哭晁卿……

李白,自九天而来,飞流直下,豪情万丈,仗诗行遍天下,演绎了一幅魂丽多彩的人生画卷。(《生命是一种责任》)

文采段3: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

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热爱生活》)

文采段4: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那平凡少女的笑魇里。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可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美的断想》)

文采段5: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缎带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踩点热练】

第一组

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不在成就了多大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其中挺拔的一棵;;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了云彩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2、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与前后两句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章节和谐的排比。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2002年全国题,4分)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答:

4、下面的句子有无逻辑不当?如有,请作修改。

当然,有功也有声,名副其实,那是喜庆的锣鼓;无功而有声,徒有虚名,那是稍纵即逝的光环。只是有功而又无声,才为有功之臣立起一尊光彩照人的塑像,才为后人留下一篇闪光的史诗、才在人们心里竖起一座丰碑。我赞美这样的无声。

答:

5、用排比句式写一段有关于“青春”或“文明行为”的段落。

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指出其中所运用的排比。

理想是风,牵引着生命的小船到达成功的彼岸;理想是雨,滋润着人生的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理想是路标,指引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作出无愧我心的选择。

如果你选择了高山,那么便无愧地做其中一块坚硬的岩石;如果你选择了海洋,那么便无愧地做其中一片洁白的浪花;如果你选择了蓝天,那么便无愧地做其中一朵飘逸的白云;如果你选择了森林,那么便无愧地做其中一片鲜嫩的绿叶。选择理想,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就终会织出大放异彩的流霞一片。(选自《选择理想》)

答:

潇洒是六弦琴上流动的音符,是无边碧野中那一朵含羞而立的小花,是亭亭玉立于水中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是亮丽晚霞簇拥的那轮醉透了的夕阳,更是一只苍鹰,浑身充满着傲视群雄的勇力。潇洒是时装模特轻盈的步履,是演讲者奋臂一挥的手势,是护旗手升旗时那有力的一甩,是胸襟博大者宽容的微笑,是球王贝利的脚,是拳王泰森的拳,是卓别林的鞋,是梅兰芳的水袖;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射门,是迈克尔·乔丹的纵身灌篮,是中国姑娘桑兰脸上那灿烂的一笑;是白石老人的虾,是悲鸿先生的马,是维纳斯的断臂,是蒙娜丽莎的徽笑;潇洒是落花人独立的凄美,是采菊东篱下的恬淡,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刚烈,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达观。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自命不凡,炫雄自我术是潇洒;逞强好胜,哗众取宠不是潇洒。

答:

7、仔细阅读下面一篇作文,写一篇短评,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发展等级分的。

例文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当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吟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梭罗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的忧伤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第二组

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

【9】的启示

导练:同样的意思,有没有用好修辞手法,其效果大不一样。在写作时要有用好修辞手法的念头,在构思表达时要有“修辞意识”。有一篇《帆的启示》写道:“然而我们中也不乏把恬逸生活当作帆的青年。在他们眼中,帆,就像洁白的羽毛,轻轻飘飘;帆,就像水中碧荷,娇娇柔柔。帆的信念也许闪过他们的脑海,帆的性格可能相似于他们的脾性,但他们永远不会鼓饱篷帆向神秘的彼岸驶去。他们只愿憩卧在舒适的港湾,与轻风相伴,与日月相依。而生活中高扬的帆,要驶向彼岸是决不会随波逐流一帆风顺的,它要抵挡狂风,更要搏击怒浪。”这一段文字批评某些青年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的思想,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板着面孔的批判变成和风细雨的批评,使读者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你能不能选择一个写作对象,从训练修辞手法的角度,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

(3)文句有意蕴

【10】以《台阶》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争取写出有意蕴的文句。

导练:“台阶”,某个阶段的象征,我们常说“更上一个台阶”。人生的成长过程就像走过一级级台阶,你虽然年轻,但也会有这种感受,值得写一写。怎样才能写出有意蕴的句子?从构思看,要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从表意看,要含蓄表达哲理性思考。比如把幼年、少年、青年比作生命的三个台阶,依托于住宅的楼梯、校园的台阶、高山的石阶,写自己的成长过程,这就为写出有意蕴的文句打下基础。而后写出自己对生命历程的感悟,寓意于物,便生意蕴。如:“生命,就好像破茧化蛾的过程。刚出卵的小蚕儿是幼年,一次次的蜕皮就像经过一级级的台阶,到达童年、少年,而我们正如茧中的蛹。”这样以蚕的成长过程为喻,来表现生命的历程,就很有意蕴。

【参考答案】

1、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晶莹的一滴(或“见到浩瀚大海,你只愿做了浪花来闪亮的一滴”

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或“虽是一滴,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

2、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

3、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答:将“经济的不断衰退”修改为“不断衰退的经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修改为“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4、答:上面这些句子可作如下修改:将“才在人们心里竖起一座丰碑”移至“才为有功之臣立起一尊光彩照人的塑像”之后。

5、参考例句:

①青春,是一个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字眼!有人把它比作初升的太阳;有人把它喻为带露的鲜花;有人则把它比作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东西——黄金。因此,人们常常说:“青春年少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②我们总渴望成为文质彬彬的“绅士”,却常常出口成脏还满以为那是不拘小节;总惊叹青山绿水的给人惬意,却老也改不了随手乱扔的恶习;总要求女友柔情似水,却动不动对她铁拳相向……朋友,文明行为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险峰,它就在你我言行的自觉约束中。

6、参考答案:这段文字几乎全部用排比。第一段用比喻型排比,化抽象为具体,揭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第二段采用假设型排比,以起兴手法,引出“选择理想,就必须坚定理想,也才能实现理想”的观点。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通篇用排比。既有比喻型排比、情景联想型排比,也有肯定型排比、否定型排比,还有化抽象为具体对“潇洒”内涵的揭示和论据材料的集成。

7、评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十发展等级10分=总分60分

8、(文章略)

【考场策略】

亮出你的个性

高考作文评分时对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有一点突出即可得到该项的满分。富有文采的语言往往令人陶醉在优美、生动而有韵味的语言中。如何才能使作文的语言富有文采呢?

一、词语生动

词语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描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强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由坦荡。”“剥蚀”“淡褪”“坍圮”本来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作者在此却突破常规,使它们都带上了宾语,精确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当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时的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4.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5.精心锤炼词的活用。①巧借词语。一个词,由于词义不同,色彩不同,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种种规矩。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临时打破这些俗规,改变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改变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样就可以使语言富有风趣,充满生气,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②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二、句式灵活

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开头就用这样一个长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这句话初看上去有些啰嗦,把它重新组织一下,用简称改成几个短句读起来不是更顺畅一些吗?其实不然,如果改用简洁的短句来叙述,那就表达不出鲁迅先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那种沉郁、悲痛、激愤的感情和气势了。这是一篇祭文,烈士牺牲,刻骨铭心。日期、校名、遇害处所都一一用全称标示,以示痛切之感,隆重之情;之所以用紧凑、缜密的长句,既是以庄严示悲哀,同时也有申斥敌人,气如长虹的奔放之势。这显然是鲁迅先生经过精心选择的句式,如何能改!

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饰成分较少,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议论性文章多用长句,有较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常常靠虚词来连接,追求严密周到的风格。

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意。如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当然,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变式句。为了使句子生动,变式句偶尔用一用还可以,不能多用,毕竟我们说话和听话还是以常式句为主。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说法,变式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确实能产生语言新鲜生动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如2002年高考作文《你要问我选择什么》:“……你要问我选择什么?我愿做一粒运往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为饥饿的人们奉献我的微薄之力。我愿化作一只和平的鸽子,去扑灭那战争的烟火,去抚慰那已经遭受创伤的南联盟人民,使人们知道,和平总是会来的……”这段文字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开阖自如,这种表达效果显然要比单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修辞手段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例如1996年高考作文片断:“面对着无言的伤口,我们不仅想到风波亭上的岳武穆,德胜门边的袁督师,菜市口前的六君子,我们还会想到邓拓、吴晗、老舍、彭大将军,想到我们民族首屈一指的人物的历史悲剧!面对这无血的创面,我们不仅想到王安石变法废弃的奏折,莫高窟内断头的佛像,民族工业残破的厂房,我们还会想到被推倒的古长城,被污染的清江水,被喝掉的教育款……想到我们民族的坎坷历程!一只残手,简直就是我们民族一切苦难和艰辛的耻辱碑刻!”这段文字作者选用了十几个事例,在运用语言表述这些事例时,于遣词造句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作者将这些事例分成两大组,用近似于对偶的形式,并列推出,给人以凝重悲怆之感;每一大组中又分别以五六个句子构成的排比组成,一气呵成,气势逼人;最后一句以借喻作结,鲜明冷峻,振聋发聩。正因为语言有文采,所以所叙事例尽管比较平常,却仍能表现出勃勃生机,使赖以证明的观点得到有力的张扬。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一节文字描写可谓生动形象之极。字句之间平仄调配得体,声调变化有致,选词回环使用,从而收到了抑扬顿挫、委婉动听的艺术效果。研究这段文字神韵兼具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能够形象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绪,给人以美感的语言就是有文采的语言。

2.力求铺排取势。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可以各式各样,有短语的排比,也有单句、复句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交错使用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铺排”要讲究对事物、事理的“立体透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知和剖析,避免单调重复。

3.注意修辞新颖。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4.注重情理美感。修辞,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习惯,要有审美情趣。汉族说“姑娘像花”,藏族说“姑娘像初升的太阳”,蒙古族说“姑娘像小羊羔”,都蕴含着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们说“美丽的姑娘像狗尾巴草”,那是不是有恶心的感觉?

判定是否“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主要有两方面依据:①从量上看,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②从质上看,这些修辞手法是否恰当、精彩,是否有助于表情达意。如果全文仅使用一次精彩修辞,那算不上“善于使用”,因为每人都有灵感突现的时候;同样,如果各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但大多庸俗、无聊、蹩脚,那更不属于“善于使用”。只有作文达到了一定的“量”和高品位的“质”,才当之无愧于“善于使用修辞手法”。

四、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1.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都颇有意蕴。

类比也是一种形象化方法,它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抽象的道理。如:“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2.注重引用。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议论。“引用”仅仅是表达个人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议”,一“引”便万事大吉,造成了缺乏个性、潦草肤浅的弊病。

3.移花接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等,这些材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在写作时,恰当地借用,或者作为论据来形象说理,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加工、演绎、包装,即进行再创作……都能增强作文的意蕴。2002年高考有考生虚构了昭君在出塞前心灵抉择的故事,添加了幼蛾赴火等情节,极富意蕴。

4.留有余地。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平易近人,但质朴不等于简单,不等于浅陋。如果能在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深入思考,这样质朴就和深邃结合在一起了。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这种暗示的方法也会取得好的效果。别忘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像,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五、巧设题记 彰显文采

题记就目前情况来说,在考试作文中的使用并不普遍。但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显得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显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标志文章的水准,所以用一则好题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什么样的语句作题记,并没有限制。.你可以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你感觉能表达文章主旨或感情的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诗句,也可以用谚语,甚至一则小故事。它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哲理性的,但是必须与文章相关,否则会让人感到华而不实,在投机取巧。一般说来,题记中带哲理味的多些,所以我们选的也大多是带有哲理意味的。

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巧妙贴切地书写题记,不仅可以开宗明义,给阅卷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先声夺人,具有韵味深远、包蕴题旨等特点,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最佳效果,成为应试作文中得分的亮点。从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看,采用题记形式的占一定比例。

写题记可以采用阐发话题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等几种形式。其实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可以尝试一下,慢慢地就会对作文写题记熟悉起来。

▲阐发话题式

就是用简炼的语言对所给话题材料加以概括和浓缩,并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加以深层次阐述。

吉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漫谈“感情”“认知”》的题记是: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结果。“感情”竟能如此地左右着“认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这个题记通过对材料的简单解释,将“感情”与“认知”二者的关系诠释得非常明白,也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和议论的中心。

▲诠释题目式

所拟题目一般都具有深刻性特点,运用题记形式对题目进行巧妙而又全面的诠释。

云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与你同行》的题记是: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这个题记形象而深刻地对“与你同行”这个题目进行了解释,言简意赅,表明了考生对感情和理智关系的认识。

▲点明题旨式

在题记里用最简约的文字,告知阅卷人写作本文的用意,展示出立意和主旨。

河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认识美丽》的题记是:请别以为哪个最漂亮,哪个就是您的孩子。作者以童话的形式写作高考作文,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乌鸦送饭”“迟来的午饭”“政治课”三个小故事,而“请别以为哪个最漂亮,哪个就是您的孩子”这个题记就十分直白的表达了对“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二者关系的看法,十分巧妙地切合了题意。

《书香如海》一文的题记以短诗的形式出现,匠心独具,既很好地诠释了题目的内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总领全文式

所写题记从大处着眼,从总体上对全文加以总领和驾驭,使阅卷人对所写文章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认识。

山西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眼睛》的题记是:距离没了,心更近了,认识深了。这句话对全文来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正文就是围绕题记展开。

▲设喻寓理式

设喻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的特点,而在具体和生动的设喻中蕴涵着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

浙江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心依旧》的题记是,鱼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这两句话采用比喻的形式,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让人过目不忘。

附:优秀题记精选

▲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

▲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权力滥用萎缩。

▲永远相信,人世间不只是心灵的沙漠,感情的冰窑,各种至善至真的情怀,筑起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个性即风格,像每片惟一的叶子,展示生存的锋芒与美艳。

▲生命有时就如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

▲生命的意义不在美丽的言辞中,不在空洞的追求里,而在于实实在在的谋求自己的生存,同时也帮助别人生存中。

▲人的一生,如同四季,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生命如同一幅画,可以没有色彩铺张的轰轰烈烈,但不能缺少美的意境。

▲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已经点完了。

▲这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幻着颜色。我赤足在河边,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

▲生活是根,在地底下;生活是水,在湖中;生活是山,在坚强中;生活是花,在绽开的刹那中。

▲让我们再一次秉持生命的激情靠近你,让你在我心之荷袅袅升华。打开心灵的霓虹,让我们固守心泵一脉纯。

▲当雨季来临时,许多生命的记忆被雨水淋成褪色的风景,所有不经意的回眸都被绚丽成最浪漫的构思,在梦醒后的清晨,无奈地投入另一种漂泊……

▲每个人都曾面临人生的选择,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事……

▲我是富有的,因为我拥有智慧。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要被世俗的尘嚣蒙住你的眼睛。

▲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

▲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必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

▲如果把坎坷看做一种调味品,你就会感到坎坷的生活也有滋味。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的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

▲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槃,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一个不容置疑的哲理,一个令人铭心的命题,一个内涵丰富的象征,没有不为名利的世纪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自己本身就是太阳。只要自己是太阳,早晨一定会到来。

▲你其实已经有一位最好的人生导师,那就是你自己。

▲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便有了七彩的人生,我们才真正地把握了自己。

▲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

▲我要用微笑去点缀今天,用歌声去照亮黑夜。

▲倘若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你自己。

▲上帝给你关闭所有的门之后,还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与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而受苦。即使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也看到了春的壮丽。

▲没有什么能伴随你一生,除了心情。

▲就像向日葵追寻太阳,人总是追求崇高与完美,而人生偏是一个在苦难中不断雕塑自我的过程。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一丝不少的变换着形式交还给你。

▲有许多的人,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上帝赐予自己的“宝石”,但当“宝石”已经拾在自己的手中时,却又被自己轻而易举地抛弃了。

▲一种颜色,生命的一瞬。执著地追求着永恒,一路失落,一路遗失,一路惘然,仍旧梦想,梦想……

▲打开心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

▲别忘了,爱有多深路就有多长,只要有一个明天,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希望。

▲超越困惑的大门,穿过岁月的道路来到我这里,虽则梦想褪色,希望幻灭,岁月集成的果实腐烂掉,但不悔的选择,在你我生命的航程中永生。

▲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水晶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摊开一张白纸敞开心扉,写下10个甚至100个实现梦想的途径。

▲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蜡烛的美,是绝唱的美。它以自焚的痛苦将自己化为光和热,照亮了别人。

▲我不一定在快乐地活着,但我一定是在追逐生活中的快乐。

▲昨天,是永恒的象征,一切都已变成了足迹,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笔直或弯曲,都已成为遥远。

▲记取昨天,是为了把握今天,更是为了掌握明天。

▲放弃自己该做的事,就是败北。不可

轻言放弃,太阳每天都升起。

▲时闯和耐心能够把桑叶变成美丽的彩锦。一切的成功,都孕育在耐心和寂寞之中。

▲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拥有一生的时光。

▲没有单纯的世界是人类的地狱。

▲人类祖先本没有门;人有了防御,才有门。

▲花儿的翅膀,只有死亡才懂得飞翔,无爱无恨的土壤,才能再萌芽开花。

▲顾城说:我要在白纸上画下笨拙的自由和不会流泪的眼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

▲幸福的定义,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你会发现,幸福简单的让你无法置信。

▲多听少说,才是成熟的最基本的素质。

▲动如风,不动如山,动与不动都是力量所在。

▲谎言总是冲刺在前,而真相则是跑马拉松。

▲一忍可以成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越利他,就越利己

▲自然,时间,耐心,是医治一切的良医。

▲多听出智慧,多言必后悔。

▲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

▲一个人到了忘记得失的时候,他实际上已有所得。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

▲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天堑,只要永不懈怠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前面就是幸福的彼岸。

▲千万不要低估沉默者的力量,有时候,巨大的能量皆发源于无声无息的蕴积。

▲不要和老鼠比赛,你如果与不是同一重量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

▲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

▲许多时候,我们对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常常希望依仗身外的帮助,而一个人躺倒之前,总是信心先躺倒的,所以,战胜困难首先就是战胜自己。

▲许多时候,能让我们超越极限的力量,不是名利,不是财富,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是,而是在血管里涌动的,一次次漫过心底的爱!

▲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多为对方留下一些余地,留给别人的同时,也留给了自己。

▲这滴水,请捡起来。(爱护环境,节约水资源口号)

▲真男儿从地狱中来。

▲肉体是精神居住的花园,而意志则是这个花园的园丁,意志既能够使肉体“贫瘠”下去,也能用“勤劳”使它“肥沃”起来。

▲许诺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种如啤酒,才倒半杯,就已经泡沫翻腾。

▲宏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气,净化个体心灵。

▲面对繁华似锦的生活,我发现自己总是期盼和等待,却难以有激情和勇气去主动争取什么。

▲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一份成熟的思考和一双能听别人善意提醒的耳朵。

▲人只有在最窘迫的时候,潜能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年轻就是活力无限,激情就是永不言败。

▲成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善待自我、宽容自我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永远的守望可能只会收获糊口的玉米,如果跳出了这一亩三分地,你可能成为乞丐,但更有机会发现远方的金子。

▲通向天际的金光大道已经铺开,走不走就是自己的事了,我从未承认过自己是弱者。所以我毅然向前走去。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后悔。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l 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我们可以失望,但决不能盲目。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喜欢的就要拥有它,不要害怕结果。

▲有些人是可以被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树,那么生命最终是一块雕完的木头,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曾经被绿叶生长过

▲一个人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

▲教育了一个女孩就是教育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社会的确是靠那些杰出的男人推进的,但世界又是靠这些平庸的男人顶住的。

▲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尊重法律,你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

▲只知刚的人,难免被折断;只有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只有那刚柔并济才可能是最后的成功者!

▲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信赖的首先是自己——是自己在向着一种光明的目标的奋斗中付出的努力与血汗!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都是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满分作文】

例文1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亮点透视】

文章旁征博引,既有“洛阳朋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牵念,又有“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作者思绪飞扬,援引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评说李清照、柳三变及李后主,诗句连篇,才情流溢,笔调沉稳,感情涌动,特别是文尾对赤壁与东坡关系的论证,彰显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例文2:

学会聆听

记得有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的确,聆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也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学会了聆听,你就有了第三只眼来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都是很难看到自己的背后的,同样我们的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在自己的观察下是极难暴露的。学会聆听,我们得以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此完善我们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是完善自我、审视自我的途径。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被一名技术员指责公司在网络浏览器的开发上落后于对手,盖茨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承认了他的错误,并向其他与会人员道歉,但这也宣告了微软在经营方向上转型的开始。盖茨后来在谈起这件事时说道:“我不想在面子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的确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盖茨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使他的耳朵被塞住,这是否也可以算做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呢?

聆听使我们的判断多了一条途径,但聆听却不能代替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光要学会去“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择”。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并坚定地付诸实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自负不等于自信。它看似自信,实际上只是目光狭隘,包容性差的体现。自负是在以无知作借口,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我们要在聆听与自信间找到一个支点,使我们心中的那杆秤放平。莎士比亚说过:爱所有人,相信一部分人,从不去伤害任何人。的确,当我们用一颗博爱之心去看待世界,我们的心胸就会更为宽广,从而用一种自信的态度来判断。学会自信,学会聆听,也就学会了一种智慧的态度生活。

【亮点透视】

本文论证了聆听他人意见对于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事业的重要意义,同时区分“自信”与“自负”的界限,主张也要学会自信。在论述过程中,有引证,有分析,也有典型例子。过渡自然,语言流畅而简洁,思想有一定深度。这些在广大考场作文中是比较突出的。作者的语言功底是好的,但也有较为明显的瑕疵:表现在第4段开头一个被动句的运用有“杂糅”之嫌,该段结尾的两个“成功”似乎不在一个逻辑层次上。这些和考场作文的时间仓促和气氛紧张不无关系。

四 : 2009年高考作文超常规训练绝招

  一、认识高考作文

  不客气地说,高考作文与科举时代的的八股文在模式上大同而小异。

  都有一个大致固定的基本模式,字数有限制,体裁上也有一定限制,内容上也有一定限制,时间上也有限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允许考生自由驰骋,任意发挥。三大快,五段模式,不外启、承、转、合,成绩优劣的区分不外乎:语言、立意、思路而已。基本要求不外乎:切题、书写、不违规。先把这些基本要素把握住,在常规训练中努力向其靠拢。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有数十次训练机会,达其目标不是难事。

  二、把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归类

  甲类:审题准、语言准确流畅、见多识广、谋篇自然灵活,思维活跃、起笔快。比例大致5—15%。

  乙类:审题准、语言平淡、见识较短浅、谋篇呆板,思路不畅、起笔较慢。比例大致40—70%。

  丙类:不会审题,语言表达障碍大、语病较多,反映慢,迟迟不能起笔。比例大致10—20%。

  高三作文训练,如果从全局考虑,重点肯定是乙类,难点是丙类。

  三、作文教学中的通常弊端

  “和锅煮”,“大杂烩”,忽略了因材施教!

  其后果:优生难显其优势,差生难得长进,中等生难有突破。费力不讨好,老师、学生互相埋怨,校长、家长面前都不好交差!

  四、在“老生常谈”中玩出新意

  因材施教,凡当老师的都烂熟于胸,因此被视为“老生常谈”,但真能够把它玩好的绝对不多。

  怎么玩?

  (1)注重“堂外功夫”

  第一、绝对熟悉你的学生。暗中将其按上面的大致标准分类排队。最好按三大类自己编制三张《写作能力分析表格》,还可以添加若干项目,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填写,填写之前必须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把情况弄准确。学情分类要保密,切不能够让学生得知,避免产生副作用。

  第二、高三作文教学,“三类同堂”是最糟糕的常规教学模式!除非很有必要,尽量采用“分类授课”方式。

  可能你会因场地、时间问题而产生困惑?!这里把我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

  同一堂作文教学课。甲类在教师里按我的要求写作文;丙类在教师里抄写“优秀作文”,把乙类调出教室,找个空地方,重点是听我讲作文,听完后在课外完成布置的作文。但不完全是一成不变,根据需要,有时调甲类学生出堂,有时调丙类学生出堂。高三作文教学,“重在堂外功夫”,此乃我的绝招之一。

  (2)作文评改“因人而异”

  我最反感“作文全批全改”,也从不全批全改!因此同行中不少人都说我是个“懒人”,校长和某些家长也有过不少非议。我不管他!因为学生还满意。最后的考分可以让非议者闭口!

  我每次作文不过就批改十来篇,其余的打个分就完事!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

  我决定要批改的,不但是“全批全改”,而且是精批细改!往往我的批语比学生的作文要长好几倍,4-5篇批语只是一般的,多的批语有十多页。有时甚至还要附上一篇我根据学生原文改写的作文。不这样,优生就很难在今后更具优势。中等生和差生,一般不写评语,只是偶尔加一句两句表扬和鼓励,批语中从不指出毛病和缺点。但这只是表面。暗中的工夫是我要教会他们自己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学生会写评语,自然知道写作失误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找准失误点,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所得到的感受比看老师的评语不知要好多少倍!我有个真切的体会:“中差生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错误!”除自己评改外,有时也让他们互相评改。有时还把优等生的作文拿给差生评改。古人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在评改中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我的又一绝招!

  (3)“评分标准”随心所欲

  在平时训练中,作文评分不必运用一成不变的评分标准。自己认为该宽就宽,该严就严。对优生,我一般只有评语,不打分,或者干脆让他自己按照作文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也免得浪费老师的墨水!中差生,尽量给高分,必要时也不吝啬满分。因为中差生偶然得个高分,往往会欣喜若狂,写作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老是低分,他就完全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我遇到一个非常反感写作文的学生,他瞎凑合了几句“诗句”交来,我只是随便看了一下,就大胆给他99分(平时满分为100分)。他看到后很迷惑,我没有管他。上课时,我扎扎实实给了他一次“狠捧”,挖空心思吹捧了他一番(孙子云:兵不厌诈,但要运用得当。)。后来听他家长讲:他回到家后,用毛笔把那几句瞎凑合的“诗句”写下来贴在他卧室的墙上。从此以后,他到处搜罗唐诗、外国诗歌,常读常写,半个学期就写了一两大本。他喜欢写“诗”,我就让他写,平时我布置的作文,他大多没有写,就把他的“诗集”交来充数,我暂时也就随着他。我收到他的“诗集”,不下评语,也不打分,只写个天日。你可千万别认为我是放弃他了,我是在等待有利时机。没过多久,时机到了:他拿着本来问我:“老师,你看我的诗到底怎样?”我说:“很好啊!”

  “你怎么不下评语呢?”

  “你很在乎老师的评语吗?”

  “那当然!”

  “很好!那么,我们以后找个星期天,你到我家来,让老师当你面好好给你评一评。”

  一个星期天,他真来了。这是他自己来的,这就是天大的机会和转机。实际上我并没有怎么评点他的“诗集”,主要是聊天。这一聊,得到出乎意料的收效:他作文兴趣陡增,劲头一来,写作水平也简直是与日俱增!我动员他参加了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诗文大赛”,他得了一等奖,并应邀免费参加了有著名作家与会的“承德避暑山庄中小学生夏令笔会”。他的这种状态应对高考作文哪还用老师担心?(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因限于篇幅,不容赘述。)就此,我有点感概:搞教育,重点是“育”,真正“教”还在其次!所谓“教”,只是将现成的东西进行传授,而“育”则要动用心机!

  五、学会自己解放自己

  高三作文教学,要求“短、平、快”。要在短期内迅速见效果,必须运用超常规的思路与方法。

  1、尽量减少无用功

  其中第一步是准确把握学情,否则,教学就是无的放失。此点前面已述。

  第二、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忌“大包抄”。

  对于优生,重点是思路的拓展和语言运用技巧,同时要避免作文中的低级错误,这是得高分或满分的关键。(对优生我一般不太注重让他去拼满分,但高分则必争。)

  优生作文我常给他们分两大类:一是“完全作文”,二是“非完全作文”。其中“完全作文”不到10%,“非完全作文”超过90%。“非完全作文”包括:写开头、写主体段、写结尾、写结构提纲、罗列该用的名言妙语、罗列该用的典型事例、用诗歌结尾或开头,用警句结尾或开头、写中心思想、写审题说明、写写作思路等等。除“完全作文外”一般要求每个学生一节课要写10个左右的题目。在高三一年中,优生训练过的作文题目绝对不下1000个。题目虽然多,因为大多是“非完全作文”,因此,但对他们,作文从来没有课外作业,也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就是我借用体育训练中的所谓“大运动量”的写作训练方式。如此训练,何愁学生写作思路不开,何愁他们会考场卡壳与临场失误!他们平时的训练比考场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高考场上他们早已经觉得见惯不惊了。

  对中等生,千万别要求他们向优生看齐,不然,既不现实,同时也往往会闹到“二家不愿”的境地,不但学生得不到解放,老师更是深受其苦。高考作文,70分为满分,中等生以50分为目标则可,相当于100分作文得70分,把握得当,应该能够实现。若把握不当,要他拿40分也难,因为高考考场心理因素的影响,一般比平时要减少15-20%的得分率,50分怎么拿?老师要将这50分化解并分点落实到每个人头。同样是50分,张三的拿法与李四就不一样。这就要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针对每个中等生平时作文失分的概率,制订每个学生挣分的具体细节,这才是作到了既有目标,又有具体措施和方法。否则,目标绝对落空!

  差生是拖全般后退的重要因素,也是老师最感头疼的事。差生的突破口是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若能够将此突破,平均40分是能够办到的。这相当于平时的及格分数。但我在阅卷场上,却经常遇到成本试卷40分以下的达70-80%,这说明高考作文得低分(及格分数以下)简直是太容易了!如何提起差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我常用以下方法,给提供点参考:

  1、分数刺激加巧妙的鼓励(前面已述,此从略)

  2、降低写作难度,最好从起点入手。我是把起点完全降到最低限度:从写话起步。写什么话?放开,再放开!什么话都可以写!用2-3个月“写话”。现代中学生最拿手的是牢骚话,这也无妨!古人云:欲教之,必先诱之。只要他肯写,你就成功了一半!前一个月,只有表扬,绝无批评。第二月,间或做点点拨足矣!第三个月,用心诱导。三个月之后,不但信心和兴趣慢慢培养起来,而议论文的写作基本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个成效可不小啊!这以后的事就比较好办了。我和我的同事曾经犯过的共同错误是: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望现在的高三语文老师,千万别蹈我们过去的覆辙!

  3、不求篇数多,但求路子熟

  高考“八股文”就体裁而论,不外记叙、议论、说明,外加一个“综合运用”。而每一种体裁,结构、方法都很有限。从谋篇布局而言,不外就是“启、承、转、合”。就语言运用而言,就是一种:简单的大白话。三大块,五小段,文从字顺,符合题目要求,有个明白的中心意思,40分就到手。说难也不难。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用“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的战术,一个一个环节地突破,每一篇作文,要确定1-2个突破点,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不必换题目,将就原题重写,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切忌蜻蜓点水,题目做得很多,一篇都过不了关!此法对三类学生同样适用,对差生尤其管用。

  4、以学生优秀作文当教材和范文

  说实在的,语文教材上的不少文章,我和学生都不大欣赏!因此,许多课文我是放弃了的(但因此也没有少遭训斥,不过我不放心上。)我常把学生优秀作文当课文来讲。这有很多好处:其一、学生感觉亲切;其二、“作者”心里喜悦,写作的劲头会更足;其三、读写结合更紧密;其四、对差生更有帮助;其五、老师可以“偷懒”,我教“作者”自己备课,自己登台解析他自己的立意、构思、写作感受、经验与教训等等。学生作文当教材,我从不复印,让学生自己抄写,写好后才开讲。让差生抄写优秀作文,甚至背诵、复述优秀作文,这对应对高考确实有用!但老师要精选,并且要能够覆盖高考写作大方向。(但这不能够代替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有成功的范文做样板,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和变通技巧的训练,无论它高考作文怎么命题,你都大可不必犯愁!

  上面三类学生得分目标实现,高考70分作文,全班平均最少50分不成问题,优生,中等生再冒一点,全班平均55-58分的皆大欢喜的局面就可能出现在你面前!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训练-高三作文速成训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906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